娑婆六道非安处,冥冥长夜暗中行。

圣化同居不相识,动生瞋毒斗无明。

为此无明系六道,爱憎高下何时平?

既无善业排生死,由贪造罪未心惊。

犯此人皮裹驴骨,三涂自入不须争。

我等闻之心髓痛,誓愿顿舍世间荣。

普愿回心生净土,手执香华常供养。这段读起来真是让我们感触至深。

“娑婆六道非安处”,所谓“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地狱、饿鬼、畜生那不用说,即便是人天道,生在天上也不是我们可以安慰、安稳、安乐的地方,不能让我们心安,那里不安。

“冥冥长夜暗中行”,“冥”就是黑暗,黑暗又更加黑暗,“从冥入冥”,所以是一种长久的黑暗,这是心中的无明。在娑婆,在六道,都在暗中而行,这是长夜无明,长寝大梦,于生命没有觉悟,没有到达涅槃彼岸,都在暗中。

众生在这里“冥冥长夜暗中行”,都有圣人来怜悯我们,教化我们,但是我们不认识,“圣化同居不相识”。有佛菩萨、阿罗汉圣人,他们为了救度我们来到这个娑婆黑暗火宅的地方,示现和我们共同居在这个南阎浮提,但是我们认识吗?不认识。

“动生瞋毒斗无明”,你看人和人之间都是这样的,现在看新闻,看网络,动不动就干上了,这是为什么呢?都是因为内心的无明。即使你住在家里也不安稳,说不定晚上老公或是老婆给你一榔头,父子之间有时候也发生激烈的斗争。那更不用说做生意亏了钱,或者说你亏了我的,感情、钱财、官位、名位、地位上,这个世界不就是一个斗争场吗?人与人斗,家与家斗,公司与公司斗,企业与企业斗,团体与团体斗,国家与国家斗,表面上看是人在打,其实是人内心里面无明在斗。如果没有无明,那当然就不会斗了。

“为此无明系六道,爱憎高下何时平”,为什么捆系在六道里面?就是因为有无明,不了解三世因果六道轮回,不知道念佛往生,不能证悟诸法实相,不能破除烦恼。人的内心就是不平的,有爱有憎:自己的儿子怎么看就怎么好,别人的就不怎么样;只愿自己发财,看别人发财心里就两眼冒火,见不得别人好。爱之,希望他升天;憎之,希望他入地。有爱有憎心不平,世界怎么能平啊?有爱憎,显示出高下。其实一切万法本来平等,但是有爱有憎就不平等了。

“既无善业排生死”,善业能排生死吗?如果是无漏清净善,那当然可以,可是我们做不到啊,我们都是有为有漏、虚假不实之善。即使少许人天之善,那仍然是“人天诸善、人天果报,若因若果,皆是颠倒,皆是虚伪”,所以讲没有善业排生死。

反而怎么样呢?“由贪造罪未心惊”,在这世间大家都造罪,为什么造罪?贪,贪不着就瞋,本质由“贪”所引起的,因为我执就是贪爱。但是心里根本不觉得,都认为自己是好人、善人,“我这人从来不干坏事”,做了那么多坏事心里没有一点觉悟,“未心惊”,觉得是天经地义的。

“犯此人皮裹驴骨”,像这样内怀贪瞋痴无明、斗争,犯了这样种种的过失,表面上还是一个人皮,但里面裹的是驴的骨头,也就是说现在就现出了畜生相。

像这样的人,“三涂自入不须争”,地狱、饿鬼、畜生道,就是“三恶火坑,临临在脚下”。这句话好像也有点讽刺的意味,其实众生都是排着队,争先恐后往哪去?都是往三恶道里去。说“你不要争了”,自自然然都进去了,何必那么着急呢?何必那么争先恐后地跑呢?所谓“举世皆从忙里老,何人肯向死前修?”花费一生的心血代价,落得一个三恶道,这个值吗?不值。但是无明,就往这边去。

“我等闻之心髓痛”,听到讲这些,如实观照,确实是这样的,所以感到“心髓痛”。

那怎么样?

“誓愿顿舍世间荣”,世间的荣华富贵犹如瓦上之霜,不仅是瓦上之霜,让我们吃尽了苦头,还被它所骗。这一切从此就搁下了,就随缘舍了,利益众生了,不跟你们计较了。心里面干什么?愿生净土。

所以,念佛人、出家人为什么可贵?为什么诸天都尊重?为什么诸佛菩萨那么赞叹?是因为他们这种世界观、价值观的标准跟世间不一样。世间的荣华富贵,一般人就迷惑住了,谁不打破头争取啊?但是念佛人就放下。这就是对这个世界增加一份安定和祥和,也给予正确的觉悟的引导。说“你怎么那么容易放下了?”放下就是聪明。你不放下,你手上抓一个火炭,有什么好处?如果我们了解人生的实相,了解这无尽的轮回,不值。了解有庄严的净土可以往生,我想谁如果真正地认识到这一点,谁就拼了命都不会在世间去追逐这些,没有意义的,虚空幻花,那么自然而然就会舍掉。只是我们迷惑了,不了解这些,听了也不相信。

所以,念佛人愿生净土,在世间人看“你就是傻子,就是精神病”,这是没办法的事。世间人就是骄慢,各以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不好的,即使是菩萨再来,佛再来劝导他,他也这么看。所以,今日能念佛,能愿生净土,能“顿舍世间荣”,这不简单,这是久劫善根所致。

——为我们各位庆喜,为自己也庆喜,终于走上了菩提大道,见到了生命觉悟的光明,而不再舔刀口五欲之蜜,不再迷于世间荣华富贵。(莲花之友)

#好诗好词好文章[超话]#

【诗词天地】第095期[作揖][鲜花]

【1】【七律】严子陵钓台寄怀
诗 /@四平散人

水态清凉山态雄,夕阳应似汉天红。
未曾几眼看侯霸,岂肯一竿输太公。
同学谁居功狗客?狂奴自见脍鲈工。
垂纶下处无遗迹,不尽富春江上风。

【作者注】①严光字子陵,东汉著名隐士。严光少有高名,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学,亦为好友。刘秀当了皇帝后,多次延聘严光,但他隐姓埋名,退居富春山不出,江畔至今留有“严子陵钓台”。 范仲淹撰《严先生祠堂记》,有“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之赞语。侯霸在王莽失势时,及时转舵,以后凭着有一定能力,一步步爬了上来,当上了刘秀的丞相。严子陵却对侯霸那种追名逐利、一味投机的行为十分鄙视:“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

【2】【七律】菊花
诗 /@四平散人

芳丛争夺兴阑珊,五柳门前好倚栏。
生性由来非附热,出身不独可凌寒。
凄清正合高风亮,萧瑟何妨晚节安。
恐将春花全放尽,天留一朵待秋看。

【3】【七律】偶成三叠
诗 /@四平散人



久闭衡门诩宅男,崎岖世路不曾谙。
闲心鹭逐知谁懒?大胃鲸吞自笑贪。
岁好暂忘秋已老,醉深方识梦之蓝。
手机天下频翻阅,指点乾坤一二三。

【作者注】①鲁男:《诗·小雅·巷伯》“哆兮侈兮,成是南箕。”《毛亨传》:鲁人有男子独处于室,邻人嫠妇又独处于室。夜,暴风雨至而室坏,妇人趋而讬之,男子闭户而不纳。妇人自牖与之言曰:“子何为不纳我乎?”男子曰:“吾闻之也,男子不六十不闲居。今子幼,吾亦幼,不可以纳子。”妇人曰:“子何不若柳下惠然?妪不逮门之女,国人不称其乱。”男子曰:“柳下惠固可,吾固不可。吾将以吾不可,学柳下惠之可。”

②叩壶:晋裴启《语林》:“王大将军(王敦)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便以如意击珊瑚唾壶,壶尽缺。”



六十闲居真鲁男,人情世故老难谙。
名场梦断始知倦,学海望深惟恐贪。
刻印欲求开石锦,涂鸦终不碍天蓝。
初心健在壮心死,壶缺何由叩再三!



山荆麾下打工男,退处玄关孰洞谙?
菜市价教忘得失,老婆禅信戒痴贪。
泛舟韵海无穷碧,放鹤心天如此蓝。
小酌围炉邀契友,手机拨个一三三。

【4】【七律】沪上江湾湿地寄怀
诗 /@四平散人

水浅凫鸥自在飞,春残犹有野芳菲。
和风劳苦梳华发,夕照殷勤染布衣。
好景痴看忘认道,迷途远走岂知非。
红尘叵复再流浪,坐定高人旧钓矶。

【5】【题王鉴《秋山图》】依韵書蠹
诗 /@四平散人

皴披点染一王山,草径苔阶秋水湾。
梵刹钟鸣传觉地,茅庐门敞透禅关。
风摇松竹何高下,鸟恋林泉任往还。
云绕层峦烟叠嶂,板桥自不接尘寰。

【附:原玉】

【七律】初秋题王鉴《秋山图》
诗 / @書蠹--LRL

秋风秋雨出秋山,出得秋山水一湾。
上有崚嶒千级蹬,下多曲折九重关。
猿猱欲过心犹惧,虎豹遥看泪亦潸。
造化虽成栖福地,烟霞恐不到人寰。

【6】【七律】遣怀
诗 /@四平散人

曾疑王绩醉乡身,笃信吟缘有夙因。
晚味知谁能品我,浮名更自不如人。
俗情难出三千界,雅趣相随几十春。
秃笔只今濡渐淡,狂心歇处写天真。

【作者注】①王绩醉乡身:《新唐书·隐逸列传王绩》:“王绩字无功,绛州龙门人。……著《醉乡记》以次刘伶《酒德颂》。其饮至五斗不乱,人有以酒邀者,无贵贱辄往,著《五斗先生传》。

【诗友评论】

@乐樵山人:“晚味知谁能品我,浮名更自不如人”,此联非常有意思,初看之下,以为平平无奇,只说了“我的情怀,你不懂”和“我的名气不如人”。可是细品之余,却包含了作者的万千感慨和诸多人生况味,暗含一种岁月沧桑之感。而结句“狂心歇处写天真”,独抒襟怀,洒脱非常,且又颇富禅意。末句亦从《楞严经》中“狂心顿歇,歇即菩提”八字化出,颇得禅宗“狂心歇处即菩提”之旨。

【诗友雅和】

【七律·宿因】步四平散人原诗雅韵
诗 /@書蠹--LRL

吟诗刻印废枯身,雅志孤怀是宿因。
日暮难窥晞发影,山深易见烂柯人。
床头李白空长夜,镜里冯唐不再春。
寂寞当前犹有味,风流过后也归真。

【7】【七律】遣怀
——步韵拙和乐樵山人
诗 /@四平散人

壮志雄心尽潜踪,霜髯雪鬓换天容。
学勤未许功名累,性拙何教尘土封。
歧路误人三十六,烟波回首万千重。
闲茶一盏禅关透,不坐僧房也磬钟。

【诗友评论】

@乐樵山人: “学勤未许功名累”,学问之道,儒家之意本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乃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故《大学》有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不意后世之人,未明儒家至理,曲解夫子之意,何其误也!正所谓“歧路误人三十六”。“闲茶一盏禅关透,不坐僧房也磬钟”,尾联勘破红尘,闲茶一盏;笑看红尘,淡看人生。

【附:原玉】

【七律】红尘感赋
诗 /@乐樵山人

净扫蓬门隐迹踪,闲云野鹤自从容。
五湖游遍心尤倦,四海归来剑未封。
寄兴何妨三两曲,登高一任万千重。
琴心莫共江潮涌,还伴清风送晚钟。

【8】【七律·遣怀】步韵拙和乐樵山人
诗 /@四平散人

心舟范蠡出江湖,大志胸无莫叩壶。
把酒吟怀尤广阔,读书老眼不糊涂。
印追鸥鸟真踪迹,笔染云山好画图。
闹市索居尘世隔,高楼匹似结茅庐。

(孤雁入群格)

【作者注】①范蠡出江湖:范蠡在助越灭吴后,认为越王是个“可与共患难而不可共处乐”的人,因此改姓易名,乘舟载西施泛五湖而去。②叩壶:王敦每酒后,辄咏:“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便以如意击珊瑚唾壶,壶尽缺。

【附:原玉】

【七律】红尘感赋
诗 /@乐樵山人

昔年仗剑走江湖,快意恩仇酒一壶。
会尽人情知冷暖,饱谙世味学糊涂。
放怀天地吟今古,望眼云山入画图。
千载悠悠终幻梦,何如归去隐茅庐。

(孤雁入群格)

【编者注】以上作品,均为《平水韵》。

——————————————————————————
【曝光台】@夜淸海風蓝 《破阵子·悠然》、@铁翼人《鹧鸪天·梅》次韵紫菩提先生、@灯火清谈《七律》依韵和紫菩提等师友佳作,@刚正炳千秋在行动 未注明原创作者姓名,擅自将其发博,让人误以为是其原创,涉嫌抄袭之举(如图所示)。虽经作者几经交涉,令其删除,但仍然未予理会。现经作者要求,请其尽早删除以上博文。特此公告![作揖][鲜花]

  08积功累德第八(1)
  积功累德第八(1)
  本品中法藏菩萨发大愿已,从愿起行,于无量劫,住真实慧,植众德本。教化无量众生,住于无上之道,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是功德,说不能尽,是故品名‘积功累德’。
  阿难:法藏比丘于世自在王如来前,及诸天人大众之中,发斯弘誓愿已,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所修佛国,开廓广大,超胜独妙,建立常然,无衰无变。
  法藏菩萨于佛及天人大众中,宣发以上之‘弘誓愿’。‘弘’者,广也。《法界次第》释曰:‘广普之缘,谓之为弘。自制其心,名之曰誓。志求满足,故云愿也。’弘誓愿者,泛指佛菩萨弘大之誓愿。今言‘斯弘誓愿’,则专指法藏菩萨之四十八愿也。发斯愿已,由愿生起无边殊胜妙行。
  本品开章明义,其第一句,直曰:‘住真实慧’。此一句子,乃一切妙行之大本,为无量人天开正眼。本经《德遵普贤品》曰:‘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大教缘起》曰:‘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今云:‘住真实慧。’此三句虽各有异,而其真实则不二也。真者,真如也。实者,实相也。《观佛三昧经》云:‘佛地果德,真如实相,第一义空。’穷极真如实相之源底曰真实之际。当来一切含灵,皆因弥陀一乘愿海,六字洪名,而得度脱者,真实之利也。能显此真实之际,惠此真实之利者,即此真实之慧也。慧者,《大乘义章二》云:‘据行方便,观达为慧。就实以论,真心体明,自性无闇,目之为慧。’是乃以明自本心,见自本性,方名慧也。‘真实’者,《大乘义章二》云:‘法绝情妄为真实。’故即离妄之本真,亦即自性清净心。《大乘止观》曰:‘此心即自性清净心,又名真如,亦名佛性,亦名法身,亦名如来藏,亦名法界,亦名法性。’又《教行信证》曰:‘无为法身即是实相,实相即是法性,法性即是真如。真如即是一如。然则弥陀从如来生,示现报应化种种身也’。故知‘真实慧’者,即真如、实相、自性、佛性、自性清净心等所诠理体之照用。简言之,‘明心见性’是明本体也。于此彻透,安往如如,从体起用,即为‘住真实慧’。又真实际者,法身德也。真实利者,解脱德也。真实慧者,般若德也。今三真实,亦即涅槃三德,如伊字三点,非并非列,不纵不横,即一即三,即三即一也。今经于妙行之先,首曰‘住真实慧’,此诚画龙点睛之语。住真实慧,即入一法句。一法句者,真实智慧无为法身。
  继云:‘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勇猛精进’者,无间无杂也。‘一向专志’者,心志专一也。‘妙土’者,精美绝伦,不可思议之国土也。‘庄’者,恭也,正也,盛饰也。‘严’,尊也,肃也,装也。可见‘庄严’二字,可以俗语解为以尊重、恭敬、正肃等等善美,而装饰之。今大士妙德是能庄严,妙土是所庄严,以万德融成妙土,是谓‘庄严妙土’。
  ‘住真实慧…庄严妙土’是极乐净土之大本,普贤妙行之纲宗。本经《礼供听法品》阿弥陀如来开示十方来临之正士曰:‘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道破净土真因。与今所云一味无差,互为表里。盖一切空无我,仍求净土者,是真实慧也。专求净佛土,安住一切空者,是真庄严国土也。无生可度,终日度生。庄严佛国,佛国离相。建立水月道场,大作梦中佛事。远离二边,妙契中道。圆修圆证,弹指圆成。故曰:此即弥陀大愿之本,普贤大行之宗也。盖明真实之体,方起真实之慧。住真实之慧。故能开化显示真实之际,如珠发光,还照珠体。故极乐水鸟树林一色一香,悉皆圆明具德。一一皆是圆圆果海。皆是真实之际也。复因一一是弥陀大觉真心,果觉妙德。一一又是我等当人自心本具之如来智慧德相。弥陀所显,乃我本心,是我家珍,非从外得。发心念佛,正似珠光,还照珠体。亲切自然,不劳功力。是故能广施真实之利也。本品表法藏大士修如是之妙因,故证得净土法门如是之妙果也。
  以上三句是总纲。‘所修佛国’下四句表所严净之佛国。‘开廓广大’。‘开’者,张也。‘廓’者,空也,大也,虚也。故‘开廓’者,空阔之貌。《往生论》曰:‘究竟如虚空。广大无边际。’即‘开廓广大’之义。《净影疏》曰:‘开廓广大,明土广也。’《嘉祥疏》曰:‘廓以安众为义,明净土广安往生之众,荡然无限极也。’憬兴师解云:‘无量德成故。’综上三说,盖佛国开廓广大者,乃法藏大士无量妙德之所成。国土空旷无有涯际,能广容无尽往生之众,无有极限也。
  ‘超胜独妙’。‘妙’者,《法华游意》云:‘妙是精微深远之称。’又《大日经疏一》云:‘妙名更无等比,更无过上义。’是谓无比无上为妙。又如《净影疏》:‘超胜独妙,明土胜也。’《会疏》云:‘超胜独妙者,明非特广大,其中庄严之事,身土依正,皆悉第一无比,超诸佛刹,最为精。故谓超胜。唯此一土,最不思议,故言独妙。’此下复举七事,以显极乐之独妙。疏曰:一、‘谓法报应化,所出本国故’。其中‘本国’,即指极乐。谓极乐乃法身佛、报身佛、应化身佛,三身果佛之土。故超诸应佛之化土也。二、‘佛身光寿超过诸佛故’。因弥陀为佛中极尊,光中之王,寿命无量也。三、‘名号利益,独出难思故’。谓弥陀圣号,名闻十方。若有闻者,至心信乐,十念必生。闻名信受,速至菩提。诸佛同宣,十方共赞,故云‘独出’。复以闻名发心、闻名得福、闻名得忍;以闻名故,住三摩地,证不退转。功德无量,是以‘难思’。四、‘令五乘齐入报土故’。五乘者,(一)人、(二)天、(三)声闻、缘觉、(四)菩萨、(五)如来也。报土乃法身大士之所居。今命凡夫、二乘、地前菩萨,悉可圆登报土,故云‘独妙’。五、‘二乘、根缺、女人类,顿转一乘故’。一登彼土,悉皆具足三十二种大丈夫相,永不退转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同乘大白牛车,一如来乘。故曰顿转一乘。六、‘往生正因,易修易获故’。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往生正因。无论男女老少智愚忙盻,人人能行。甚至五逆罪重,地狱相现,临终苦迫,观想难成,仍可称名,而得往生。故云‘易修’。信愿持名,十念必生,故曰‘易获’。七、‘生后得果,太顿太高故’。五逆十恶,临终十念,即得往生,迳登不退。故曰‘太顿’。带惑凡夫,横生彼土,便是阿鞞跋致,位齐补处。故云‘太高’。此诚十方之所无,故云‘独妙’。如《礼赞》曰‘四十八愿庄严起,超诸佛国最为精。’也。
  ‘建立常然,无衰无变’。‘建’,初兴也。‘立’,终成也。‘常’,恒也。‘然’,如是也。‘衰’,浸微也,弱也。‘变’,更也,易也。‘建立常然,无衰无变’者,谓一经建立,恒常如是,无有衰弱、减退与变坏等相。《净影疏》云:‘建立常然,无衰无变,明土常也。’又《嘉祥疏》云:‘建立常然者,于此间(娑婆)坏劫,而彼(极乐)无改,相续常然。’憬兴师云:‘建立常然者,因满果立,无改异故。无衰无变者,不为三灾之所坏故。’(三灾者,水、火、风。)
  又望西《无量寿经钞》依善导大师教,于上经语深有发挥。今依其义,以释经文:据《佛地论》‘常’有三种:(一)本性常、(二)不断常、(三)相续常。又据《三藏法数八》曰:‘(一)本性常者,即法身也。谓法身本性常住,无生无灭也。(二)不断常者,即报身也。谓报身常依法身,无间断也。(三)相续常者,即应身也。谓应身于十方世界,没已复现,化无穷尽也。’又《华严演义钞卅四》又‘自性,即凝然常’指法身。善导大师《事赞》云:‘极乐无为涅槃界。’又云:‘无衰无变湛然常。’可见今之经文,所云常然等,即本性常、凝然常也,法身也,自性也。是故常然,无衰变也。
  望西设问曰:‘既是修因感果之土,而亦有始,宁容得言,非因非果,凝然常耶?’复自答曰:‘修因感果,是始觉智。无为凝然,则本觉理,始觉究竟,无非本觉。如《释大衍论》云:“若得始觉,还同本觉。”谈能证曰(谈到能证之时曰):虽似有始,至所证时,始本不二,本有常住。’望西末后数语,宜著眼。谈者,说也。至者,到也。在有说有证之日,虽似有始。当到家时(即至有所证时),言语道断,一切不二,本有常住。以上皆引申望西之说。
  此下复据密部《大乘密严经》云:‘佛已超过彼,而依密严住。极乐庄严国,世尊无量寿。’又云:‘密严净土,超诸佛国。如无为性,不同微尘。此密严中,诸佛菩萨,并余国土,来此会者,皆如涅槃。’《密严经疏》云:‘如无为者,密严土者,即是诸佛他受用土,于法性土,以悲愿力建立故。此净土如法性土,离无常过。以是故说,如无为性。’又云:‘今此密严藏,但于清净如来藏心之所现,故非微尘成。’依上经疏,极乐乃如来妙心之所现,法性妙土之所成,非如其它世界乃微尘聚集之一合相。微尘者,非指尘埃,乃组成物质小而又小之粒子。前所知者电子为最小。今已发现更有小于电子者,暂名夸克。现科学家亦知夸克亦非最小,此小而又小者,亦不可穷尽(自一九八○年后,科学家发现微中子,它在空间所占之区域,只等于一个电子一百亿分之一。彼等弥漫于太空之中。微中子能穿透十亿公里厚之铝板或钢板,如穿薄雾。)。如是小而又小之粒子,即是微尘之义。今经谓:极乐与密严,皆非如是粒子之所成,举体是如来妙心,是当人自性。故不生不灭,无衰无变,凝然常住,‘如无为性’。 https://t.cn/RTv4Kyo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华为回应停止社招:没有停止向社会招聘
  • 西游记改编电影 《齐天小太子《西游记》
  • 美国又现炸弹包裹 奥巴马曾收到炸弹
  • 成雅高速车祸,官方通报:当事车涉嫌超员非法营运
  • “网瘾中心再次传出小孩惨叫”?临沂官方回应时间地点人物经过
  • 语文教材拼音出错 网友:这是误人子弟
  • 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将访华
  • 福布斯发布中国400富豪榜,马云回归榜首
  • 乘客被拉至墓园”事件司机致歉 希望获得谅解
  • 围观 | 普京见博尔顿调侃美国国徽:老鹰把橄榄枝吃了?
  • 本周五起,广州地铁能刷脸安检!三号线最挤的这些站先试点
  • 杨超越抓老鼠,别叫锦鲤了,猫系女汉子了解一下!
  • 唐嫣罗晋婚礼场地疑曝光,尖顶教堂满满童话风,伴娘是刘天仙?
  • 张馨予大婚,余生,嫁一个让你安心的男人,才叫爱情
  • 阿里、京东、华为停止社招?互联网就业寒冬来了?
  • 六小龄童打假高仿 西游记改编电影
  • 女子校园被猥亵,警方通报:违法人员已抓获
  • 询问成绩被说有病,学校回应了
  • 亲戚魔鬼式催婚什么梗?女子被催婚后做了这件事网友怒赞
  • 一人独享16亿美元(约111亿元),世界彩票史上最大中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