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荐读#

梁枫 译梭罗《野果》节选:早熟矮丛蓝莓

早熟矮丛蓝莓,植物学家称其为宾夕法尼亚蓝莓[1],于六月二十二日开始成熟,七月中旬市集上就有卖了,熟透还要等到二十五日前后。在树荫下或别的灌木的遮盖下,产果直到八月,在山上还会再徘徊一两个月。

早期欧洲植物学家在给植物命名时,凡北方植物,一概冠以“加拿大”,南方植物则冠以“维吉尼亚”或“宾夕法尼亚”,却极少在名字中加入新英格兰或纽约,这显然不仅仅是为了广义的区分,也是由于维吉尼亚因烟草贸易而令人耳熟能详。甚至连马铃薯也被归属于维吉尼亚了,殊不知那里根本不产马铃薯。其实,平凡植物的命名倘若能体现它在哪个州产量最多,岂不是更合理,也更方便么。

早熟矮丛蓝莓,在越橘类灌木中身段儿最小巧,果实也最早熟;通常不是挺拔直立的,而是多少有些弯曲或下垂,给泥土铺上一层茂密的垫子。树枝嫩绿,花多白色。这是我们这儿最娇嫩的一种灌木和果实。

六月一日,留心看去,已见浆果初生,及至十五日,青绿的蓝莓以及越橘都很显眼了,惹得人开始渴念浆果熟透的日子。即便此时,有些浆果已迫不及待地变色了。这是前越橘季,果子还都泛着青。又过了几天,二十二日,我尝到了从山坡高处岩石上垂下来的一两颗蓝莓,第二天,听说有敢尝鲜的人已经用它做成蓝莓布丁,大快朵颐了。

这时令,大自然捧出给我们的不仅有果实,也有花朵。

一个人若是每天在林中散步,寄希望于亲眼见到第一只浆果变色,恐怕最后会十分惊讶,因为总是在某个合适的地点,在他还毫无觉察之时,所有的果子仿佛一夜之间都熟了,密密麻麻,究竟是多久以前红的,他完全不得而知。除非你每天都去看望镇里的每一棵灌木,或至少是每一处它们生长的地方,并因而对其无比熟悉,否则将不可能知道,矮丛蓝莓和越橘究竟是在哪一天或哪一周开始成熟的。它们至少在照看自己的营生,而你呢,相信也在照看自己的营生。于是,人与果实终能得以相遇,恰逢其时。

矮丛蓝莓最先在山顶成熟,那时在山谷中漫步的人还无知无觉。老人们刚刚在四下里发现有一枚蓝莓变色了,却发现孩子们最是心知肚明,早已提着满满一桶蓝莓到家门口叫卖了。

待唐棣结出第一茬红果,蓝莓便紧随其后,纷至沓来。

草莓几乎被认作是春天的果实,因其仰仗春天的新鲜与湿润,此时高地上的草莓已经干瘪了,那是种柔软的果实,天赐之果,六月即凋零,静静躺在草丛中荫蔽的草根处。这时,蓝莓,一种更硬朗的浆果开始熟了。而最硬朗的坚果,则还要更晚些。

蓝莓散发着一股清新纯净的芬芳,仿佛是天空本身萃取而来,连颜色都一模一样。有两种蓝莓,颜色迥异:一种为鲜亮的淡蓝色,开花,叶黄绿,最为常见;另一种光滑黑亮,叶深绿,极易将其与第一种混淆,仿佛仅仅是果霜被蹭掉了。我至今还能清晰地忆起,二十年甚至三十年前,在春日的原野上,高高的灌木丛后面,我曾邂逅从未被人发现的一簇簇美丽的蓝莓果――在荫蔽处,大簇的蓝莓低垂着,将地面晕染成蓝色,没有一粒被打扰。在静谧鲜绿的橡树和山胡桃树苗下发现了这来自天上的野果,我不由惊喜得颤栗。

这早熟矮丛蓝莓,我不妨把加拿大人对它的称呼略改一下,就叫它“小蓝莓”吧。它大概是新英格兰一带最为常见的越橘类浆果了,因为高丛蓝莓和越橘在很多区域尚不为人知。小蓝莓喜欢空气清冷之地,在山中结果最是丰饶。很多年前,我在瓦初赛特的山中露营,因山上无水,便带了些牛奶供解渴之用,我把帐篷支在一大张水牛皮上,从水牛皮的孔洞里伸出手,摘下了许多小蓝莓,就着牛奶,就是清冽可口的晚餐了。不过,小蓝莓最繁盛的地方,还要数蒙德诺克山。在那儿虽然成熟并没有这么早,但由于气候寒冷,果熟期却要长得多;尽管植株与周围其他几种灌木混杂着并不显眼,但蓝莓产量惊人。1852年9月7日,我在山顶的岩石间发现了很多,果实硕大鲜美,入口清凉,足以取代解渴用水。下午一点钟,我下山离去,徒步行至四英里外的特洛伊,再坐车到康科德,抵达时已是五点一刻,距离在山顶摘下小蓝莓已经过了四个小时,但帽子里盛着的用以做标本的植株和小蓝莓依然新鲜如初。的确,这小蓝莓和越橘,通常被秋日登山的人用来提神醒脑、补充体力。新英格兰那些高耸在云中的山顶,往往都披着厚厚一层美丽的小蓝莓,比任何花园里的蓝莓都更为丰饶。

在新罕布什尔州的许多镇子,临近村庄的山顶往往就是浆果的生长地,果熟季,人群便蜂拥而至,来此采摘。一时间,百来号人会拿着各式各样的桶,从临近的村庄涌向山顶,尤其是在星期天,人们的休息日。我正在这儿露营,正觉超然出尘之时,不料,我的寂然独处却被人群入侵了,有些人甚至在日出前就在晨雾中爬上山了,他们喊叫着,敲击着手里的桶,以免有人离群走失。看来,在这时节,恐怕只有非周末才算得上是安息日了。

在这多岩的山顶,绵延至少一英里的,多为蓝莓,这灌木占据了每一小片岩层,宽度从几英寸到几竿不等,浆果呈环状,从岩石上方垂下,常有明亮的猩红色御膳橘点缀其间。有时,最硕大茂密的蓝莓长在陡峭岩层的缝隙里,或蓝色覆粉霜,或油黑发亮,或深浅适度无果霜的蓝色。每逢这时节,从康科德朝西北方向望去,只见地平线上蔚蓝的山顶,这才想起就在我手边,也有被浆果染成的一模一样的蓝色。凡有林木砍伐处,这浆果就在我们这儿的每一座山上生生不息。我记得,大约三十年前,在本镇和林肯镇中间的松岭,我曾在两个小时内采摘到十夸脱,装满了面粉桶,而那里现在已是浓密茂盛的乔木林了。(未完待续)
(图片:梁枫) https://t.cn/RJ2g6lg

https://weibo.com/u/3876373543
我欲隐罗浮——博物馆藏几种不同版本的《葛稚川移居图》赏析。
“葛稚川移居图”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个长盛不衰的绘画母题,至少从宋代开始,便有画家将这一主题引入绘画中。葛洪(284-364)是晋代有名的道教学者和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郡(今江苏句容)人。据《晋书》记载,他以儒学知名,“尤好神仙道养之法”,“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又精辨玄迹,析理入微”,因立军功,被封以高官,但“以年老,欲炼丹以祈遐寿”为由辞去不就。后来听说交阯(今越南)盛产炼丹用的丹砂,遂要求派去做“句漏令”,得到首肯后,他便携妻儿千里迢迢赴任。到达广州时,因刺史邓岳极力挽留,就有到附近罗浮山隐居的想法,于是便有移居罗浮山之举。葛洪在罗浮山度过了人生的最后岁月,留下了代表名著《抱朴子》。在宋代院体画家中,就有不少人画过这一故事。现存的诸本《葛稚川移居图》中,以王蒙的《葛稚川移居图》年代最早,艺术水准最为精湛。在此之后的明清两代,这一主题的绘画创作都或多或少受其影响。
这便是元代画家王蒙在《葛稚川移居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中刻划的情景,图中的高士就是葛洪,这座在绘画史上屡次被描绘的名山便是位于广东博罗县的罗浮山。

王蒙(1308-1385)是元代山水画家,字叔明,号黄鹤山樵,浙江湖州人,与黄公望、倪瓒、吴镇并称“元四家”,为书画家赵孟頫(1254-1322)外甥。这件《葛稚川移居图》被认为是王蒙的代表作之一。

在王蒙的艺术生涯中,他并没有到过罗浮山的记录。所以在画中,他是将传说中葛洪移居的故事加上意象山水相融合,表现岭南地区山水郁郁葱葱、枝繁叶茂的景象。图中作者将青绿、花青、红色、曙红以及浅绛、焦墨等交互使用,形成岭南地区特有的山水风貌。在王蒙传世的画作中,该图较为特出:错落的红叶绿树遍布于山间,山势蜿蜒,嶙峋起伏,将罗浮山幽深、险峻与宁静的氛围烘托出来,是乃因避乱而移居、远离尘嚣的出世者心仪之地。

王蒙在画中自题曰:“葛稚川移居图,蒙昔年与日章画此图,已数年矣。今重观之,始题其上,王叔明识”,钤朱文方印“叔明”,另一印则漫漶不清。题识虽并未注明年款,但从内容及画风看,当为王蒙早年所作,反映其早期画风。

王蒙的其他作品如《夏日山居图》、《夏山高隐图》(均藏故宫博物院)等代表作都旨在描写山水的雄伟与秀美,唯独《葛稚川移居图》是将人与自然的和谐交相融合,是道家思想所提倡的“天人合一”理念的折射。至于现代画家惠孝同(1902-1979)认为其“画中的人物和走兽,画的尚不够成熟,主次不分,形象也欠生动;款字也写得弱了一些,这是这幅作品美中不足之处”,显然是苛责了。作为一个以山水见长的画家,王蒙在画中表现出的艺术技巧实非寻常画家所能及。

作为王蒙作品中的精品佳构,《葛稚川移居图》历经元明清以来诸家鉴藏,流传有序,其印鉴与书画著录均清晰地再现其传播与鉴藏的历程。画中的鉴藏印有:朱文方印“怡亲王宝”、“孙煜峰”、“大王主人珍玩”、“虚斋秘玩”、“莱臣审藏真迹”、“弘一斋”、朱文圆印“安”、白文方印“子孙永保”、“子京所藏”、“仪周鉴赏”、“虚斋审定”、“孙煜峰印”、朱文长方印“虚斋之清品”、“潞河张翼藏书画记”、“明善堂珍藏书画印记”、白文长方印“项墨林鉴赏印”、朱文椭圆印“寄敖”,另有右下侧“圣”字上方一白文长方印模糊不可辨。据此可知,该画曾经明代项元汴(1525-1590)、清代安岐(1683-?)、怡亲王、晚清张翼(燕谋)、庞莱臣(1864-1949)及现代孙煜峰(1901-1967)等人递藏。

在明清以降的书画著录中,这件《葛稚川移居图》也多次被提及。明代书画鉴藏家安岐在《墨缘汇观》中著录:“纸本,中挂幅,着色,山水,为日章作”,另一书画鉴藏家郁逢庆的《郁氏书画题跋记》在著录王蒙的题识之后,描述其绘画云:“此图稚川执杖,左携一鹿,后老妻骑牛抱一小儿,二童随之,重山复岭,秀润之笔,非寻常恅草之比”,图中实为“右携一鹿”,当为误记。

郁氏对此画的风格给予肯定,称其为“秀润之笔”。而与郁逢庆大致同时的汪珂玉(1587-?)在其《珊瑚网》中也著录该图的题识,连描述的语句也与郁氏近乎一致,仅“恅草”变为“潦草”,所以有论者经考订,认为汪珂玉《珊瑚网》有袭录郁逢庆《郁氏书画题跋记》的嫌疑,是很有道理的。但因汪氏《珊瑚网》的影响要比《郁氏书画题跋记》大得多,反而促进了《郁氏书画题跋记》中所著录书画的二次传播,《葛稚川移居图》即是其例。

画中以披麻皴画山石,间以解索皴和折带皴相补充,所写飞瀑流泉、崇山峻岭与满山树木相映成趣,使人物的颠沛流离与环境的清幽形成鲜明对比,相得益彰,其绘画主题得以凸显。

卞永誉(1645-1712)的《式古堂书画汇考》也著录《稚川移居图并识》,除实录王蒙题识外,并引用汪氏《珊瑚网》评语⑧,这算是对郁氏评述王蒙《葛稚川移居图》的再次传播了,可谓是书画鉴藏史上一件无奈又极富趣味的事。晚清时期,李葆恂(1859-1915)的《无益有益斋读画诗》也提及王蒙的《葛稚川移居图直幅》。其后的书画鉴藏家庞莱臣在其《虚斋名画续录》中也著录此画,除实录王蒙的题识外,他对画作本身也作了描述:“纸本,高四尺三寸七分,阔一尺八寸三分,设色山水人物,稚川手执羽扇携鹿度桥,前导有负筐篮者,有歇担山坡者,后一妇抱小孩骑牛,一仆牵之而行,其余男女僮仆负物随从,山上茅屋数间,位置井井,屋前及山半有童子作迎眺状,重山复岭,碧树丹柯,秀润缜密,实为希有之真迹。左下角楷书一圣字,系项子京编字记号,另草书小押,其文莫辨题款前六字篆书,这是现在所见此画入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之前最晚的书画著录。

事实上,王蒙并非仅作过这一件《葛稚川移居图》,在顾文彬(1811-1889)的《过云楼书画记》中记载顾氏曾收藏一件《黄鹤山樵稚川移居图》,作者这样描绘:“通幅用焦墨,间设浅赭色。峰峦迥互,楼阁参差;一丫髻童立庭除,供汛扫之役,坡下苍头奴担胡卢书剑前导,一婢抱琴踵其后,一童负囊曳牛,稚川绛衣坐其上,手一卷读,妇与两儿,一草角儿,抱鸟圆并跨牯上,一仆左牵之,右又牵一羊;一婢肩竹竿提鸡笼,次第前行”。很显然,这是一幅以墨笔为主,间杂浅赭色的山水画,构图及画中人物造型与上述《葛稚川移居图》也大相径庭。

在这幅画中,画中主角葛洪坐于牛背之上,其他人物也各有不同,且画面中多出一只羊。上述《葛稚川移居图》中有十人,而该《黄鹤山樵稚川移居图》则至少有十一人。该画题识:“香光居士王蒙写”,上方尚有倪瓒、陆居仁、陈则、韩性、陶复初、钱岳及蒙城乐远题跋。在该书中,作者也提及郁逢庆《书画题跋记》中所著录之上述《葛稚川移居图》,并再引述《六研斋三笔》提及王蒙的第三件《葛稚川移居图》:“余于项氏见。阔幅悬轴,绢素沈厚,布置雄伟……翁媪骑乘一牸、一牯……婢仆四五人,蓬头赤脚,不施严饰,一力奋而前驱,意皆望莽苍进发,盖移居在途景”,据此可知这是描绘葛洪前往罗浮山途中的情形。画作为绢本,葛稚川和妇孺皆坐于牛背之上,画中有一雄一雌两牛,婢仆四五人,大致七八人左右。在该书中,顾氏称王蒙“作《稚川移居图》甚多,惜未能一一对勘耳”。

此外,在《佩文斋书画谱》中也著录一件王蒙的《葛仙翁移居图》:“钱塘王孝廉藏王叔明纸画《葛仙翁移居图》,长一丈二尺,阔几二尺,上有袁清容题,今在檇李项元汴”,这是一幅纸本山水画,但上有袁清容题跋,与上述三件作品均相异,故应是王蒙的第四件《葛稚川移居图》了。另在《佩文斋书画谱》中尚著录一件“葛稚川移居图”,文字极为简略,仅有“王叔明隶书图上”数字,故无法判定是否为以上四件之一,抑或另有他作,姑妄存此备考。

在王蒙之后,尚有明代画家尤求、丁云鹏、郑重及清初胡慥、萧晨等人的《葛稚川移居图》行世,使这一绘画主题传承有序,经久不衰。
明 尤求 《葛洪移居图》卷局部
尤求的《葛稚川移居图》(大英博物馆藏)为一画卷,写葛洪骑于毛驴之上,扬鞭抖缰,后有一壮汉挑筐行于桥上,筐中有宝剑、葫芦、茶壶、锅碗、斗笠等,另有一书童肩背古琴紧随驴后,前有两书童作先导,一人背着八仙桌,一人挑着葫芦、书籍、铜壶等什物。

所写山水为近景,用白描之法,与王蒙画中所用的高远和深远之法大为迥异。作者款识曰:“长洲尤求制”,钤朱文方印“凤丘”和白文方印“长洲尤求”。其题笺为:“明尤子求游旅图逸品。千卷楼主人了酓氏藏”,鉴藏印有:朱文方印“一贯轩长物”、“君子乃乐”、“了酓藏过”和朱文币形印“金匮宝藏陈氏仁涛”。拖尾有近人吴湖帆(1894-1968)题跋:“《葛稚川移居图》出自宋人院本,元钱玉潭、王叔明俱有之,此卷盖马钦山本也。笔精墨意,不在宋人下。余近得子求画《相如属赋图》,与此彷佛,皆子求得意笔也。庚午十月,访镜波兄于月波楼,翦灯夜话,出此共赏,同观者陈君子清。吴湖帆题”,概述《葛稚川移居图》的源流,并言钱玉潭(钱选)、王叔明(王蒙),称此卷乃仿马钦山本。“马钦山”即南宋画家马远。此画与王蒙之作最大的不同在于,描绘的只是截取葛洪等一行五人匆忙赶路的情景,对罗浮山的风貌则较少渲染。

丁云鹏的《葛洪移居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描写的是崇山峻岭中,葛洪骑牛行于桥上,后有一羊及挑着古琴、经卷的书童紧随,前方右侧一妇人怀抱小孩骑牛,一人牵着缰绳回顾中,左侧则有一书童跟随其后,画中共六人。该画与王蒙之作较为接近,尤其是桥的造型与王蒙之笔如出一辙,应当是有所本。所写远景为飞瀑和茅屋,山石陡峭,有小斧劈皴痕迹。作者并无款识,仅钤白文方印“丁云鹏印”和朱文方印“南羽”。此图曾经《石渠宝笈三编·延春阁》著录,有嘉庆、宣统等鉴藏印多枚。此画是明清时期所见《葛稚川移居图》中与王蒙之作最为接近者。

郑重《仿王蒙葛洪移居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中自题曰:“葛仙翁移居图,壬子初夏仿黄鹤山樵笔,郑重”,“黄鹤山樵”即王蒙。画中在山脚溪流左侧,一妇人怀抱小孩与葛洪各骑一牛,前面各有一书童执引,一书童担着家具物什,一书童手捧一鹅,肩背葫芦,画中另有一羊与二犬随行。山上茂林修竹,亭台楼阁,在纵深处山路蜿蜒,飞流直下,峭壁林立,云雾缭绕,一派远离尘嚣的仙境之象。从画面构图看,与上述王蒙的《葛稚川移居图》并不接近,但极有可能源自目前已失传的、《佩文斋书画谱》中著录的王蒙《葛仙翁移居图》。此图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乾清宫》,有乾隆、嘉庆、宣统等三朝帝王藏印。此画也和丁云鹏《葛洪移居图》一样,与王蒙画风最为接近。清 胡慥 《葛洪移居图》 扇面

胡慥《葛洪移居图》扇页(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描绘的是葛洪骑于牛背上在前方引导,不时回顾四盼,后有一人拉车跟随,车上各种杂货累积,妻儿坐于山石后的另一辆车上,一人在后推行,另有一脚夫挑担随侍车侧。因扇面乃咫尺之属,故作者描写的场景乃截取其中一段,并无崇山峻岭,但从溪山行旅中,可以想见路遥山深。作者题识曰:“葛仙翁移居图,癸巳秋七月画为大宗老社长,胡慥”,钤朱文长方印“胡慥”。“癸巳”乃清顺治十年(1653年)。

萧晨《葛洪移居图》(广东省博物馆藏)描写在深山古松下,葛洪右手执杖,头略望后倾,站立于山石旁,其妻手执纨扇立于后侧,一白发老妇(或为葛洪之母)双手合十,面朝葛洪夫妇;前方两书童整理包裹行囊,另有两童抬着桶(或为其他什物)拾阶而上,一牛歇息于坡脚。很明显,这是葛洪在移居途中稍事休整的场景,与其他同类主题的构思略有不同。作者题识曰:“丹砂勾漏得还无,女伴追随有鲍姑。更欲移家向何处,夜深门闲独看炉。癸亥春日写图为道翁并题博正,兰陵醉客萧晨”,其中“丹砂”和“勾漏”(句漏)都是和葛洪有关的用典。
清 萧晨《葛洪移居图》 广东省博物馆藏
当然,在行世的所有作品中,应该还有不少《葛稚川移居图》画作。从这些作品不难看出,在元代王蒙之后,葛稚川移居的故事最为文人雅士所喜爱。在这个故事里,既寄托了避世而遁入罗浮的出世之想,罗浮山因而也就成为文人向往的精神家园,同时,以此为母题的艺术创作,是对王蒙以来绘画技法的一脉相承,是传统山水画嬗变与演进的重要表现形式。因此,我们探讨以王蒙为代表的《葛稚川移居图》,其意义显然已超越其绘画本身。

中国红x法国蓝-手工小羊皮卡包。明亮的蓝色小羊皮,柔软细腻的触感,配合若隐若现的红色内里,是俏皮的法兰西少女游走在七月铺满沙滩的塞纳河堤~
巴黎夏日的特色风景,在塞纳河河堤的人行道上铺满沙子,摆好躺椅和阳伞,时髦的巴黎女郎们,穿着五颜六色的比基尼晒着太阳,面对平静的塞纳河畅想海浪的旋律~
#设计师##手工皮具##包的影像#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但男性的普遍性也是造成性别数据缺口的一个原因:因为女性不被看到,也不被记住,因为男性数据构成了我们的大部分认知,男性的就被视为普遍的。”“但是,即使男女厕所的隔
  • 哈哈哈哈截屏是妈妈拿吸尘器追火锅哈哈哈哈哈 好爱我的家人呜呜p7是今天最值得记录的事!p2青协第一次团建结束路上遇到的又酷又可爱的机车小哥哥p3耶耶耶去玩剧本杀
  • 例如船舶的帆篷可以作为画面遮罩物,在夕阳落下的同时,无人机侧飞让阳光在帆篷的遮挡之间徘徊,形成光影起伏的效果,也能用作于作品落幕的镜头表现手法。例如海面上行驶远
  • 人要有一颗善良的心、宽广的心、美好的心,感恩的心,这样才能去帮助有困难的人。也可以在言语之间,还以谦卑,还以温暖,还以关怀,温暖的情感细水长流。
  • ”#言情小说[超话]##每日推文[超话]##推文[超话]#宫崎骏说:一个人如果爱你无论怎样他都会来找你说话再难听,吵架再狠删除多少次,他都不会放手不知道从什么时
  • #鹿晗回来内娱开门#今天因为意外一直和同门待在实验室十点才回来,但是也没有阻止到我听音乐会,正好和同门一起,鹿晗的声音出来,两个不太了解的男生,鹿晗唱歌挺好听的
  • 佛图关公园:重庆的老派公园了,风景不错,可以看嘉陵江和2号线(开往春天的列车)。联合国际大厦:可以看整个渝中半岛,晚上是看夜景的好地方鹅岭二厂:适合拍摄氛围感大
  • 时间是种极好的东西,原谅了不可原谅的,过去了曾经过不去的,也许我偶尔想回到之前的时光,但我知道 人始终要学会向前看。时间是种极好的东西,原谅了不可原谅的,过去了
  • 你记住啊,一定不要有任何的纠缠,吵架,还有情绪化,也千万别走过去那种老路,说一些蠢话,无聊的话题,你要跟过去不一样,多找找共同话题,如果你都已经做到这种程度了,
  • 但我也用自身的經驗跟大家分享:有意識的建立新的模式絕對花不了幾十年,蛻變永遠都很划算實際上,你花幾十年建立的模式,就是為了讓你體會蛻變的那一瞬間,以及那種「想起
  • 【编年史:江湖传奇】 《编年史:江湖传奇》以《江湖 RS》中独创的世界“杰林诺(Gielinor)”将专注于设置系列任务(quest building)。 【编
  • 6.中午12:00-12:30介紹生活創意產品系列,跟分享大陸台灣不同的文化,跟做事方式不同,有問題都可以私訊問我喔,會解答朋友的疑慮,商品到我大陸倉庫,檢查品
  • ——三毛天地之间,没有不平的事,这世间的相逢与别离,一场辛苦,又何尝不是一种善缘,去追逐内心的安宁,那么更是远离了安宁,能放下的也就不再徘徊什么时候再拿起,一场
  • 月初看的了 大概看到23话 今天终于把第一季看完了 我都要忘了为什么看这部了(硬想起来是因为偶然看了一二话 有点好奇后续 就接着看了 为了记录随便翻了几张图‍♀
  • 崔智友毕竟是韩国女神级人物,担心会影响家人的生活,所以出资帮老公打造成功人士标签,且在镜头前闭口不谈老公。谈及婚后的生活,崔智友透露和小朋友玩的时候,心情变得更
  • 我们又去玩了一遍健身器材他在那里转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跟个饭店那个大转盘一样太好玩了我笑得在地上蹲着太搞笑了跟那个珠宝展品一样真的要笑死我了一路上我们一直在吃悠哈的
  •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 #老兵有范# 我们这一生,路要自己走,苦要自己吃,任何人无法给予全部依赖,以为走不过去的路,跨过去后回头看看,也
  • 辛苦啦请阿姨帮我拍完后 我开始试着自己拍 但因为灯箱是在第二层手扶梯的正前方 那时正是人潮最多的时间 我也没胆把手上的一堆杂物放下 把手机怼着自己 勉强的拍着
  • 手打咸鱼id:比巴卜小工坊她大概是3月在我这里下了单给一只娃娃装骨,然后因为疫情一直拖到了5月,看他咸鱼主页她大概也是在5月开始接单装骨,但是他5月还来和我咨询
  • 我们的主粮进口非常少,坚持主粮由自己生产,这是中国给自己划设的一道红线。 朋友说,如果单论个别地区,其实北京、上海的粮食自主率比广东还要低,部分媒体通过计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