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觉的世界》的读书笔记
一本可以细读的书~梅洛.庞蒂从人的知觉出发,论述了关于我们对于事物、生活、艺术等各方面的看法。上一次有如此看书体验的是塔可夫斯基的《雕刻时光》,再一次被这种论述的方式所打动。自从前段时间开始接触哲学,自己对于生活的体验以及看待世界的方式都有所改变,这大概就是哲学的魅力吧。看到最后,真心希望哲学能成为每个国家义务教育里的必修课程,就像法国所做的那样,我相信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一种新的体验。

摘抄:

在检视了空间之后,让我们着手检视那些填充了空间的物本身。就此,若去查考经典心理学的教科书,我们会发现里面是这么界定物的:先是有一些不同的性质呈现给了不同的感官,然后再由理智的一个综合行为将这些性质统合为一个体系一这就形成了物。例如,柠檬就是这个两头鼓起的椭圆的形状,再加上这个黄黄的颜色,再加上这个凉凉的触感,再加上这个酸酸的味道……然而,这一分析并不能让我们满意,因为我们并没有看到这里有什么是能够把这其中的每一个性质和所有其他的性质统一起来的;而实际上,我们是的的确确地感受到了这一点的:柠檬是个统一的存在,它所有的性质都不过是这统一的存在的不同表现。只要我们还把物体的各种性质看作属于视觉、味觉、触觉等截然分疏的世界的,物体的统一性就一直会是神秘难解的。然而,在这一点上,遵从歌德的指引,现代心理学已经注意到:物体的任何一个性质都远非严格地独立的,而是都拥有一种情感意谓(une signification affective),这情感意谓会将此性质与所有其他感官的情感意谓连结起来。举例说来,正如给房间挑选过壁毯的人都知道的,每种颜色都会氤氲出一种情绪氛围,都会使这壁毯或忧郁或明快,或阴沉或昂扬。既然不仅颜色是如此,既然对于声音和触觉来说亦是如此,那么我们或许就可以说:每一种颜色都对应着某一种声音和温度。正是因此,当向盲人描述一种颜色时,盲人可能会通过把此颜色类比为某种声音来想见此颜色。因为人的经验赋予了性质某种情感意谓,所以一旦我们把一个性质放回到人的经验之中,那么这个性质何以能够和其他那些它原本与之毫无关系的性质发生关联也就变得开始能够被理解了。

在我们试图找回我们在生活的经验中所领会到的那个世界的努力中,所有那些古典的艺术法则都被打破了。关于绘画的古典教条是建立在视角主义之上的。所谓视角主义就是说,比如当画家在面对一片风景时决定只按照最传统的画法把他所看见的在画布上再现出来:画家先是看见了他身边的树,然后他把目光放远,投放到前方的路上,再然后将目光投向更远方的地平线;如此一来,根据目光每次所投注的焦点之不同,其他物体的外观也都随之发生变化。在画布上,画家所试图完成的不过是所有这些各异的视图所折中调和而成的产品,画家不过是在试图给所有这些各异的知觉找到一个公约数,也就是说画家并不是在给出物体呈现给画家的尺寸、颜色和外观,而只是在试图给出物体为传统绘画规则所规定下的尺寸和外观,也就是说,当把目光投注于地平线上某一个固定的点时,当风景画中的一切线条都因而从画家出发奔向这个点时,物体所呈现出的尺寸和外观。如此这般画出来的风景就会显得平静、端严而可敬,因为这些风景是被一个投注于无限远处的目光所固定住的。这些风景是与我有一段距离的,观看者是没有被卷入其中去的,这些风景是彬彬有礼的。观看者的目光从这些画中风景上从容地掠过,这些风景画中不会有任何令人不悦的东西来扰乱观看者那无上的从容安闲。然而,上述方式并非世界实际上呈现给我们的方式。世界实际上是在我们与世界的接触中呈现给我们的,而这与世界的接触正是知觉给予我们的。每时每刻,在我们的目光流转于现实场景中的时候,我们都必然只能从某一个确定的观点出发,而这些前后相继的瞬间之所见,无论是关于哪一个风景区域的,都是不能够简单地相互叠加起来的。画家如果想成功地彻底控制住这一系列的所见并从中提取出一个永恒的、唯一的风景,就不得不破坏掉自然而然的看的方式。比如画家就必须得时不时地眯起一只眼睛,借着铅笔去目测清楚一个细节处看起来到底有多大--然而这种做法难免就会改变这一细节本身--然后把这些都置于一个分析性的看之注视下,并进而在画布上构建对风景的再现。如此这般再现出来的风景完全不符合任何自然而自由的看,这般再现出的风景宰制住了自然的看之动态的开展,并且,这般再现出的风景还取消了这自然的看之律动和生命本身。自塞尚以来,很多画家都开始拒绝再遵从几何视角这一规则,因为他们想要重新抓住并再现出风景在我们眼底下的诞生本身;因为他们不再满足于去做一个分析性的报告,而是想要重新融进并采用知觉经验的“作画法”(“style”)本身。所以,他们的画的不同部分是从不同的出发点来看的,这就会使不仔细的赏画者觉得这些画犯了“视角错误”,然而却会使认真的赏画者觉得:在这些画中,从来没有任何两个物体是同时被看到的;若要在这些画里的不同空间部分之间游动目光,永远都是要耗费时间的;在这些画中,存在不是现成地被给予了的,而是通过时间显现或浮现出来的。

塞尚就曾说我们当能够绘画出树木的气味。在相同的意义上,萨特曾于《存在与虚无》中写道:每一个性质“都在揭示出物的存在”,他接着说道:“柠檬(的黄)贯彻于柠檬的所有性质中,且其每一个性质都是贯穿于所有其他的性质中的。那黄黄的正是柠檬的酸,那酸酸的正是柠檬的黄;我们吃糕点的颜色;而且糕点的味道也在向我们所说的饮食直观揭示着糕点的形状和颜色……泳池中水的流动性、温热感、泛蓝色以及涌
动态,这其中的每一个性质都一下子就在所有其他性质中被呈现出来了。”

每一个物都向我们象征着某种特定的行为,都向我们提示着这一行为,都激发着我们或正面或负面的反应。正因此,从一个人装点布置其居所的方式,从他所喜爱的颜色,从他所爱去散步的地点就可看出此人的品位、性格及面对世界和外部存在的态度。克洛岱尔就曾提到,中国人会用石头建筑园林,其中的一切都干枯而惨淡①。如此这般对环境的石化所透露出的是对生之茵润的否定,也就是说是对死的向往。那些郁结纠缠在我们的梦里的物同样是意味深长的。我们与物的关联并非一种遥远的关联。每一个物都向我们的身体和生活诉说着什么,每一个物都穿着人的品格(顺从、温柔、恶意、抗拒),并且,物反过来也活在我们之中,作为我们所爱或所恨的生活行为的标记。人驻于物,物也驻于人--借用心理分析师的说法就是:物都是情结(complexe)。塞尚亦持此观点,他曾说绘画所力图传达的正是物的“光环”(“halo”)。这也是现代诗人弗朗西斯·蓬热的看法。我们现在就以他为例对此作进一步的说明。萨特曾在一项关于蓬热的研究中写道:“物居住在他那里已经年历岁,物居有着他,物似地衣般覆盖住了他记忆的基底,物就在他那里……他现在努力所要做的就是从自身之深底钓出这些丛生的巨物以使它们出现,而不是对它们作严密细致的观察以确定它们的性质。”比如说水--当然,不仅仅是水,所有的元素都是如此--其本质并不在于它可被观察出的性质,而在于,关于我们它到底向我们说了些什么。
蓬热就是这么评论水的:
“水白、亮、无形、清凉、被动,执拗于它唯一的堕落--重力,用各种绝招完成这种堕落:包抄,穿透,腐蚀,渗透。

堕落同样作用于水的内部:不断地坍塌,每时每刻都在放弃各种形状,一味地卑躬屈膝,四脚八叉地趴伏于地,如尸首,像某些教派的僧侣……

我们几乎可以说水发了疯了,它歇斯底里般地唯重力是从。这个需求控制着它,如同一个根深蒂固的执念……

液体从定义上讲执着于服从重力而不是执着于维持自己的形状。为了服从重力它拒绝一切形状。这一根深蒂固的执念及病态的顾虑使它完全失态……

水的不安定:能感觉出最细微的倾斜变化。连滚带爬地跳下楼梯。活泼快乐,幼稚地顺从。当降低这边的高度以召唤它时,它立马就跟过来了。”
(引于《采取事物的立场》)

① Paul Claudel,Connaissance de IEst(1895-1900),Paris,Mercur
de France,190è; rééd1960p.63:“正如景物之美实非草木和枝叶的颜色所构成,而是由线条与地势之起伏掩映所致,中国人真的会只用石头建园子。如此造园就好比是在雕塑,相形之下,寻常造园法则类于绘画。堆叠山石,以创造人工景观。从确定轮廓和形态来看,用石头似乎要比用植物装点更服帖更适宜它们的层次和外貌的变化令人感觉到高度和深度曲折和突兀”一-编者注。(中译文请参见《认识东方》徐知免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2页。-中译注)

加斯东·巴什拉将这种分析拓展到了所有的元素中。听众诸君会在他一系列关于气、水、火和土的著作中发现这种分析。在这些著作中,巴什拉把每一种元素都看成了某一类人的心灵家园,看成了此类人魂之所牵梦之所萦者,看成了主导此类人生活的那一为其所最钟爱的境域,看成了那赋予此类人以力量和幸福的自然圣礼(sacre-ment naturel)。所有这些研究都有赖于超现实主义。长达三十年,超现实主义力图在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物体中--尤其是在那些我们失而复得的、弥足珍贵的物件中--寻找那“欲望的催化剂”或者,正如安德烈·布勒东所说,寻找人的欲望于其中显现自身或曰“结晶”的地方。所以说,这是个相当普遍的趋势:不再把物和人之间的关联设想为一个享有着至高权威的精神和一个例如笛卡尔的著名分析中所呈现的蜡之间的那种距离和主宰;而是终于意识到了:这关联并不是那么清楚明白,这关联是一个令人目眩的接近,这接近使我们不能把自己视作与物完全撇清关系的纯粹精神,使我们不能把物界定为与人的性质没有任何瓜葛的纯粹对象。

通过检视知觉的世界,我们到底学到了什么呢?我们学到了:在这个世界里,根本就不可能把物和它的显现方式区分开。诚然,当我像字典那样去定义桌子的时候--三条或四条腿支撑起的一个平面,人们可以在上面吃饭、书写等等--我可能会觉得如此我就抓住了桌子的本质而完全不必在意桌腿的形状、纹饰的风格等等这般伴随性的偶然之处。然而,这样我就不是在知觉了,而是在下定义。与此相反,当我在知觉一张桌子的时候,我不会不在意这桌子实现其作为桌子的功能的方式,而且,正是桌腿每一次承载起桌面的独特方式、正是那从桌脚到桌面抵抗重力的独特运动吸引着我,并使得每张桌子都卓然有别于所有其他的桌子。在这里,没有任何一个细节--从木头的纤维、桌腿的形状、木头的色泽及年龄到印证着木头之年龄的某些涂鸦或磨损--是无关紧要的,而且“桌子”这个意谓之所以吸引我,正是因为它是透过所有这些“细节”显现出来的,因为正是这些细节体现着它在场的样态。然而,一旦我们明白了知觉学派的教导,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开始懂艺术作品了,因为艺术品也是一个肉身性的总体,在此总体中,意义并不是自由的,而是系于或者说束缚于形形色色的符号以及各种各样的细节的。正是这些符号和细节向我显现了意义,以至于正如被知觉到的物那样,艺术品也是要去看的、要去听的,任何的关于艺术品的定义和分析--无论这分析作为对知觉经验所进行的事后盘点做得有多么完备--都不能取代我对此艺术品所进行的直接感知经验。这一点乍看上去并不是那么明白无疑。

2007年,一个求救电话惊动了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200多中国工人被骗到棕油园做工,想要回国,还被国内中介无理拒绝,强制要求他们必须工作一个月。工人无奈只能靠卖生活用品度日。

当时200多名来自河南、河北、山东、辽宁、天津等地的工人,被天津的一家中介公司开出的高薪工作吸引,到马来西亚的棕油园割棕油果,年薪到10万至30万人民币不等。面对着高薪酬的吸引,许多工人决定远走他乡,每人交了30000元中介费之后,搭乘飞机来到了马来西亚吉兰丹州的一处棕油园工作。

来到棕油园之后,工人们却发现自己被骗了,棕油园环境艰苦,工作繁重,更加重要的是,根本就没有那么高的工资,每个月高强度的工作,也只能换来2000多人民币,忙碌一年,连中介费都没有赚到,何谈给家里寄钱?

如此一来,工人们纷纷炸了窝,要求退还中介费,尽快送他们回国。天津的中介公司只是负责送人,这批工人到马来西亚之后,就由马来西亚这边的中介公司负责。

面对工人们的合理要求,中介公司竟然无理地拒绝了,还要求工人现在棕油园工作一个月,看收入情况再做决定。工人觉得薪资不合适,拒不工作。僵持之下,工人没有收入来源,又人生地不熟,生活上遇到了极大的困难,有一些人甚至开始卖随身带的香烟、牙膏、蚊帐,以此来微薄度日。

终于生活过不下去了,其中一个工人想到了大使馆,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把电话打到了大使馆进行求救。希望大使馆可以帮助他们要回中介费,并尽快安排他们回国。

接到求救电话的时候,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大吃一惊,尤其是得知工人们的生活状况时,更是痛心。当时的马来西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劳动力短缺的情况变得突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马来西亚除了允许在个别领域招收中国劳工之外,一直没有全部放开招收限制。

然而有市场就有需求,国内的中介公司和马来西亚的中介公司合作,利用马来西亚容易申领旅游签证这个特点,从国内大量招收劳工,并从中收取大量的中介费。

当时马来西亚的普通人年薪三万人民币都不到,除去一年的开销基本上所剩无几。所以开出的巨额薪酬根本是不可能达到的,但是当时信息闭塞,国内受骗的工人非常多。

大使馆之前也处理过类似的事情,但是人数如此之多,还是少见。接到电话之后,工作人员,立即研究,初步判断这是一起劳务诈骗。想着同胞在异国他乡受人欺负,程永华大使立即研究营救措施。

为了摸清楚情况,工作人员当天就找到了工人提到的两家中介公司,要求他们立即到使馆汇报情况。双方当面陈述,工作人员严厉要求两家中介机构,首先解决工人们的生活,绝对不能断粮,其次必须解决退款问题,尽快安排大家回国。同时,双方必须去棕油园看望工人,作出相应的解释和承诺,以作安抚。

在使馆的巨大压力之下,两家中介机构同意陪同使馆工作人员一同前往看望。然而就在当天下午两家中介公司单独驾车前往三百公里外的棕油园途中,天津的中介公司负责人突然不辞而别,此后一直没有露面。

经过四个小时的崎岖山路,傍晚时分,使馆人员终于来到了工人们所在的棕油园。这里周围都是原始森林,很多蛇虫蚁兽。两百多名工人被分散地安排在遍地杂草的五个棕油园内,这里的房屋极其简陋,沿着山坡修建,工人们就睡在水泥地板或者单人钢丝床上,屋内仅有的电器也只是电扇和电饭锅。工人们靠着送来的蔬菜和大米勉强维持生活,大家都好几天没有见到肉了。

看到使馆人员前来看望,工人们心中燃起了一丝的希望,纷纷期望使馆可以帮助他们拿到退款,尽快回国。正在使馆人员正在安抚工人的时候,不知道是谁挥臂一喊:“还我的钱,不然不回国!”

这一呼喊一下子就挑动了工人们原本已经稳定下来的神经。一下子群情激奋,呼喊声响彻了棕油园的上空。

回去之后,使馆人员发现,问题的解决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困难比预想的要多得多。很快,马来西亚的中介机构,就以工人只吃饭不工作为由,不再提供食物给工人。面对使馆的施压,中介有恃无恐,辩解道自己开支不够,工人不工作,他们也没有收入。

同时原本送食品的一个女老板也不再愿意前往棕油园送食物。她声称,自己在送饭之际,被群情激奋的工人们盘问。

日子一天天过去,工人们的问题还没有解决,矛盾越来越大。此时,国内的工作组还没有到马来西亚,问题一下子也不能全部解决。

在等待之际,部分工人竟然闹起事来,他们天天打电话到使馆,有些绝望的人甚至扬言要从马来西亚著名的旅游景点双峰塔上跳下去。

使馆一下子遭到了巨大的压力,为了稳定工人的情绪。使馆采取了一些应急措施。他们继续向马来西亚中介机构施压,让他们继续提供工人食宿。同时工作人员发动当地的一些友好华侨,大家慷慨解囊,工人们的食宿问题暂时得到了解决。

为了安抚工人情绪,使馆派人回到棕油园,并且不断地发去信件,诉说事件的处理进度。很快国内工作组到达之后,立即着手工作,最终解决了问题,工人们在当地领回了退款,顺利坐上了回家的飞机。

2007年,一个求救电话惊动了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200多中国工人被骗到棕油园做工,想要回国,还被国内中介拒绝,强制要求他们必须工作一个月。工人无奈只能靠卖生活用品度日。

当时200多名来自河南、河北、山东、辽宁、天津等地的工人,被天津的一家中介公司开出的高薪工作吸引,到马来西亚的棕油园割棕油果,年薪到10万至30万人民币不等。面对着高薪酬的吸引,许多工人决定远走他乡,每人交了30000元中介费之后,搭乘飞机来到了马来西亚吉兰丹州的一处棕油园工作。

来到棕油园之后,工人们却发现自己被骗了,棕油园环境艰苦,工作繁重,更加重要的是,根本就没有那么高的工资,每个月高强度的工作,也只能换来2000多人民币,忙碌一年,连中介费都没有赚到,何谈给家里寄钱?

如此一来,工人们纷纷炸了窝,要求退还中介费,尽快送他们回国。天津的中介公司只是负责送人,这批工人到马来西亚之后,就由马来西亚这边的中介公司负责。

面对工人们的合理要求,中介公司竟然无理地拒绝了,还要求工人现在棕油园工作一个月,看收入情况再做决定。工人觉得薪资不合适,拒不工作。僵持之下,工人没有收入来源,又人生地不熟,生活上遇到了极大的困难,有一些人甚至开始卖随身带的香烟、牙膏、蚊帐,以此来微薄度日。

终于生活过不下去了,其中一个工人想到了大使馆,便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把电话打到了大使馆进行求救。希望大使馆可以帮助他们要回中介费,并尽快安排他们回国。

接到求救电话的时候,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大吃一惊,尤其是得知工人们的生活状况时,更是痛心。当时的马来西亚经济有了长足的发展,劳动力短缺的情况变得突出,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马来西亚除了允许在个别领域招收中国劳工之外,一直没有全部放开招收限制。

然而有市场就有需求,国内的中介公司和马来西亚的中介公司合作,利用马来西亚容易申领旅游签证这个特点,从国内大量招收劳工,并从中收取大量的中介费。

当时马来西亚的普通人年薪三万人民币都不到,除去一年的开销基本上所剩无几。所以开出的巨额薪酬根本是不可能达到的,但是当时信息闭塞,国内受骗的工人非常多。

大使馆之前也处理过类似的事情,但是人数如此之多,还是少见。接到电话之后,工作人员,立即研究,初步判断这是一起劳务诈骗。想着同胞在异国他乡受人欺负,程永华大使立即研究营救措施。

为了摸清楚情况,工作人员当天就找到了工人提到的两家中介公司,要求他们立即到使馆汇报情况。双方当面陈述,工作人员严厉要求两家中介机构,首先解决工人们的生活,绝对不能断粮,其次必须解决退款问题,尽快安排大家回国。同时,双方必须去棕油园看望工人,作出相应的解释和承诺,以作安抚。

在使馆的巨大压力之下,两家中介机构同意陪同使馆工作人员一同前往看望。然而就在当天下午两家中介公司单独驾车前往三百公里外的棕油园途中,天津的中介公司负责人突然不辞而别,此后一直没有露面。

经过四个小时的崎岖山路,傍晚时分,使馆人员终于来到了工人们所在的棕油园。这里周围都是原始森林,很多蛇虫蚁兽。两百多名工人被分散地安排在遍地杂草的五个棕油园内,这里的房屋极其简陋,沿着山坡修建,工人们就睡在水泥地板或者单人钢丝床上,屋内仅有的电器也只是电扇和电饭锅。工人们靠着送来的蔬菜和大米勉强维持生活,大家都好几天没有见到肉了。

看到使馆人员前来看望,工人们心中燃起了一丝的希望,纷纷期望使馆可以帮助他们拿到退款,尽快回国。正在使馆人员正在安抚工人的时候,不知道是谁挥臂一喊:“还我的钱,不然不回国!”

这一呼喊一下子就挑动了工人们原本已经稳定下来的神经。一下子群情激奋,呼喊声响彻了棕油园的上空。

回去之后,使馆人员发现,问题的解决远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困难比预想的要多得多。很快,马来西亚的中介机构,就以工人只吃饭不工作为由,不再提供食物给工人。面对使馆的施压,中介有恃无恐,辩解道自己开支不够,工人不工作,他们也没有收入。

同时原本送食品的一个女老板也不再愿意前往棕油园送食物。她声称,自己在送饭之际,被群情激奋的工人们盘问。

日子一天天过去,工人们的问题还没有解决,矛盾越来越大。此时,国内的工作组还没有到马来西亚,问题一下子也不能全部解决。

在等待之际,部分工人竟然闹起事来,他们天天打电话到使馆,有些绝望的人甚至扬言要从马来西亚著名的旅游景点双峰塔上跳下去。

使馆一下子遭到了巨大的压力,为了稳定工人的情绪。使馆采取了一些应急措施。他们继续向马来西亚中介机构施压,让他们继续提供工人食宿。同时工作人员发动当地的一些友好华侨,大家慷慨解囊,工人们的食宿问题暂时得到了解决。

为了安抚工人情绪,使馆派人回到棕油园,并且不断地发去信件,诉说事件的处理进度。很快国内工作组到达之后,立即着手工作,最终解决了问题,工人们在当地领回了退款,顺利坐上了回家的飞机。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人都只活一次,别再患得患失,把握现已拥有的一切,尽力活的快乐而精彩吧。Z:嗯嗯,所以健康体检还是不能少,随时要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
  • #泰坦号5人或在黑暗中听最爱音乐沉入海底# 【“泰坦”号最后时刻曝光:5人或在黑暗中听着最爱的音乐沉入海底】#泰坦号最后时刻曝光# 据《纽约邮报》《每日邮报》7
  • 老人站在肉摊边很久,想讨块肉吃,看着他破旧的衣服,阵阵心酸,这位小伙子的善举,你会点赞吗?在菜市场,有一位老人,穿着破烂不堪的衣服,看着那些猪肉,眼里充满了渴望
  • A:目前开票通道没有上,是看不到票价对应的座位的,可以以其他音乐剧为参考(大差不差)Q:是否座位越往前面越好?白色为金,金生水,你生环境,万事较累,但也有收获!
  • 古塔为七级八面阁楼式,檐角悬挂铜质铎铃,有“十里传闻金铎响,半天飞下玉龙来”之美誉,为“无锡八景”之一。[中国赞][中国赞][中国赞] #寻美中国#慢生活·无
  • 【陕西理工大学喜迎2021级新生入学】在多姿多彩的初秋,共赴盛夏的约定。来自五湖四海的5000多名莘莘学子怀揣青春梦想,汇聚陕西理工大学,共同开启人生新的追梦
  • #小野的快乐王国[超话]# 百里的木讷可能很多人觉得不喜欢,但木讷最好磕,有些时候甚至比嘴甜的要好磕(没有拉菜允的意思)比如新婚当夜百里本不想跟时樱行房,但时樱
  • 今天真的是很充实的一天[开学季][开学季]眼睛和内心都得到了极大的享受和满足上午在利民山上:放眼望去一望无际的绿色 蓝天 白云 风力发电佝偻的背影 饱经岁月雕琢
  • M22之冠和OPT都是在市场光子嫩肤项目的常用仪器,稳定性和效果都比较好。但是在做的过程中发现,做完以后容易让皮肤变薄,所以不要做这么频繁,一般一年做两到三次,
  • #权世界# lhq去帮忙咯我好无聊又开始玩植物大战僵尸qq换的这个情头超可爱,布丁狗和玛芬做的凉皮好吃嘟(让我想起来在学校有一次晚上和lhq买了一个凉皮卷超级巨
  • !!
  • #TF家族三代周边中转站[超话]##TF家族三代周边中转站[超话]# 城是重庆城,路是南滨路,楼是十八楼,人是心上人以“江边那栋楼换了一批又一批追梦的人,但
  • 乐观,爱瞎想,容易被感动,容易被满足,谁对我好一点,都会记在心里。关于夏日喷雾的两个雷区大家一定要避开,否则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
  • ”小蝴蝶看着大惊小怪的他,说:“我都上学了,这个是寒假作业。捏着鼻子看了一半,简直要昏特了,这么难看的小说竟然还能改成电视剧?
  • 己遇甲是正官,卑微的己土靠甲木这个高大的树木可以获得一些帮助,甲木代表出人头地的意思,己土只有凭借甲木的帮助才能被人重视,说白了就是大树底下好乘凉。不管你想要多
  • 对此,广州市地震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从目前的观测数据来看,全球、我国,还有广东,地震还处于一个正常的活动水平,并没有比以前明显多或者少。该负责人表示,广州位于
  • 个人观点,K-图拉姆是一位中场六边形战士,拜仁签下他有意取代上赛季状态低迷的格雷茨卡的位置;而利物浦也需要一位强力后腰为麦卡利斯特和索博斯洛伊保驾护航。有点记不
  • #肋软骨鼻综合##成都鼻综合##肋骨鼻综合#一开始我是拒绝的,毕竟我这种文化素质不高的人是极不愿意去这类地方的;可是又想,如果表达出一丝不高兴,估计以后连县城都
  • 观影走完李白和高适的一生,青年、壮年、晚年,每个阶段所呈现的状态配合他们所写的诗,真的很有感觉了。 整个看完会有一种畅快和释然…会觉得像李白这样的才气横秋
  • 3. 小鹏G6目前看有供不应求的趋势,现在下定交付普遍要拖到10周之后。又到了每周二销量放榜的时候,这周的榜单出现了些许变化,我们一条条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