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被误解的历史人物#“我就是大魏天子曹髦,你们来杀我啊!” 公元260年,曹髦带着三名重臣,来到洛阳街头,和司马昭手底下的卫队1V1激情互砍。
魏文帝曹丕死后,司马氏逐渐篡权,后来更是发动了著名的“高平陵之变”,杀光了曹氏宗亲,皇位到了第四代皇帝曹髦手里,就只有个傀儡的名头了。
但即便如此,曹髦也表现出了一个傀儡皇帝面对政治欺凌的勇武,他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给司马氏的西晋早早地织好了裹尸布。
一天,曹髦发现自己的三名心腹重臣,两名都是司马氏的内奸,这位傀儡天子气急了,毅然决然地拔剑冲出宫门,一路大喊大叫,和疯了一样,吸引了整个洛阳城的百姓。
但是,曹髦名义上仍是天子,就算他拔剑已经开始杀人,大家都不敢伤害他。
中护军贾充身上挨了曹髦两剑,血流如注,眼见就要带着士兵们溃败街头了。

太子舍人成济问贾充说:“现在怎么办?”贾充煽动他:“司马氏养你们这些人,正是为了今日。”

于是成济立即抽出武器,上前刺杀曹髦,把他捅落车下之后,又给他补了一刀。

洛阳城的百姓们都惊呆了,在他们的印象里,曹髦是皇帝,是天神在人间的代言人,从三皇五帝到曹魏本朝,从来没有一位天子,是被人砍死在街头的。
舆论当场哗然,即使匆匆赶到现场的司马昭诛杀成济三族都没办法弥补。
“你司马家可以崩坏政治秩序,当街格杀皇帝,我们这些做大臣的,哪一天兵强马壮了,是不是也可以造你们司马家的反呢?”知道曹髦死讯后,所有的大臣们都在心内如是想。
司马昭知道自己没有什么脸面提那个“忠”字来维护统治,只能“伏唯圣朝以孝治天下”,可是单纯的一个“孝”字,压不住人心。
后来,整个西晋都笼罩在君臣相互猜忌的阴影之下。
无奈之下,晋朝王室只得更加依赖同族诸侯,用分封设置实权王侯,亲手揭开了八王之乱的序幕。

后来的晋明帝司马绍,好奇自己的祖先做过什么,他的臣子王导便说了司马昭晚年诛杀曹髦的事情,晋明帝听完之后,遮着脸倒在床上呜呜哭了,说,“晋朝国祚不长久的原因找到了!”

曹髦用轰轰烈烈的死亡,不但赢得了帝王的尊严,也把整个晋朝送到了绝路上。#v派狂欢#

口德决定运势

蔡康永曾在《说话之道》中提到:

“你越会说话,别人就越快乐,别人越快乐,就会越喜欢你;别人越喜欢你,你得到的帮助就越多,你也会越快乐。”

诚然。万事皆有因果。

人生在世,守好口德,就是守住了自己的风水。

说话的力量,只有在合适的场合能发挥出恰如其分的作用,大多时候,沉默是金。

真正聪明的人,从不说这7种话。

人前戒丧言
和负能量的人相处是什么感觉?

《垃圾车法则》中这样形容:

许多人就像垃圾车,他们满载着垃圾、挫败、怨气四处奔跑。

当他们的垃圾堆满时,就需要倾倒,如果你给了他们机会,他们就会把垃圾倒在你身上。

而所谓的垃圾,正是丧言丧语。

活在抱怨里的人,就像是生活阴雨连绵的天气里,永远看不到阳光的到来。

人前怨声载道,句句都是消极,不仅说者心里烦,听者亦是如此。

人生若想走上坡路,要先治愈好自己的心,用积极的心态面对漫漫余生。

常抱怨,内心就充满痛苦、黑暗和绝望;戒丧言,世界才充满阳光、希望和爱。

人后戒闲言

中国有句古语:说人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看到一个女孩很晚才回家,便传闲话说“此人不自爱”,却不知人家是因为遇到难事急用钱,迫不得已要打两份工。

看到亲戚家的孩子找了份好工作,便传闲话说“一定是托关系得来的”,却不知人家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做出了太多努力。

看到朋友摘掉了手上的婚戒,便传闲话说“她肯定是出轨了”,却不知人家只是为了便于工作。

嘴长在自己身上,但生活都是别人的生活,闲言说多了,自己的日子也不会清静。

不知道真相的时候,别妄自揣测;不清楚全貌的时候,别随意评价。

在人背后,不说闲话,不存偏见,是一个人最顶级的修养。

为人戒狂言

做人最怕的,不是难以走到巅峰,而是夜郎自大。

站在半山腰上,口出狂言,太把自己当回事,最终往往都会掉入谷底。

人太过狂妄,容易看不清自己;话说的太满,容易找不到退路。

处于盛时应谨慎,境当逆处放平心。

越没本事的人,越目中无人,平日里吹嘘的过多,迟早会给自己埋下祸根。

收起狂妄,戒掉狂言,在人之上,把别人当人,在人之下,把自己当人。

人活一世,唯有低调谦和,不显山不露水,才能走得长远。

遇事戒怒言

你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时刻:

因为工作的不顺心,回家之后看到家人的问候都觉得心烦,于是将所有的怒火都发泄在最亲的人身上;

因为孩子犯了一个小错,于是你就用尽所有辱骂的句子,想以此给他教训;

因为和朋友之间产生矛盾,于是你想出最恶毒的话去诅咒她,以此解除自己心中不快。

遇到事情只凭心情去处理,解决问题只想着发泄情绪,最终所有的问题都会打上死结。

怒言,就像是硫酸一般,腐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模糊事情最本质的原因。

不论遇到什么事情,在生气的状态下,应该学会换位思考,而不是意气用事。

控制不住情绪的人,终究会毁了自己的人生,在生气时不说恶语的人,才是真正的成熟。

有句老话说的很对:
逞一时口舌之快,未必就是占了上风。
争一时面上有光,未必就是赢了全部。

处世戒失言

记得情景喜剧《宋飞正传》里,有一个经典的桥段:

乔治去一个社区的养老院当志愿者,他将要帮助一位86岁的老人。

老人的伴侣在很久之前去世了,虽然生活在养老院里,但他过得很快乐。

乔治见状十分不解,老人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为什么却没有半点忧愁?

于是他喋喋不休的追问老人:“你害怕吗?你知道自己活不了几年了吧?你离死亡这么近了,心里就一点都不害怕吗?你一定会痛苦吧?”

老人一开始默不作声,没有应答,最后忍无可忍,只说了一个字:“滚!”

作家卡洛琳·塔格特曾说:所谓说话,就像是一场游戏。像一场非常放松的沙滩排球,当球向自己飞来时,每个人都有机会击球,当自己正好在击球的最佳位置时,就可以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而那些说话没有分寸的人,所击中的每一个球,所贡献的每一个力量,都对自己的队友造成了成吨的伤害。

行走于世间,把握好分寸感,切勿失言,才是处世的最高境界。

交往戒食言

知乎上有个问题:与人交往,什么品质最加分?

有个高赞回答写道:做人靠谱,做事放心,诺不轻许,不误大事。

如果一个人经常食言、毁约、“放鸽子”,大概是在朋友圈子里待不长久的。

毕竟人与人相处,真诚、守信至关重要。

在约定好的时间内还钱,下次有难时,他人也会雪中送炭;

答应了别人的事有着落,以后需要时,他人也会出手相助;

诚信,是人品的体现,靠谱,给人以心安。

言而有信,真心换真心,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待你。

修心戒多言

春秋时期,楚庄王统治楚国朝政三年,政绩上却无所作为。

司马进言:“有一种鸟三年不展翅,不飞翔,也不鸣叫,沉默无声,这是什么鸟呢?”

楚庄王答道:“三年不展翅,是为了丰满羽翼;不鸣叫,是为了观察民众态度。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半年后,楚庄王亲政,大力治国,最后让楚国称霸天下。

这些正是修心带来的成果,也是沉默赋予的力量。

走过半生,越来越喜欢沉默,修得一颗静心,让自己越来越强大。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水深不语,人稳不言。

人到中年,戒掉了吵闹,将生活调成静音模式,以一颗平常之心,静看花开花落。

常言道:会说话的人,一开口就赢了。

说话,本就是一场修行,就像是拉弓射箭,张弛有度是更好的选择。

你的语言里,藏着的都是你为人处世的态度。

唯有守口如瓶、谨言慎行,才能将人生诸事处理的井井有条。

愿你修得好口德,坐拥好风水,迎来好运气。

骂了杨振宁这么多年,今年怎么骂声变小了?

昨天,大包的朋友圈被两条消息刷屏了。

一条是杨振宁先生在百岁生日上的演讲,隔空回应邓稼先当年“共同途”的期盼。

另一条就是杨先生在演讲中提到的邓稼先1971年那封回信。

这倒有些让人意外,笔者印象里大众对杨先生最津津乐道的是他的黄昏恋,还有“贡献有多大”“当年为什么不回国”“现在回来是不是养老”这样的质疑。但像今年这样,舆论不同以往,祝福和追捧远远大于抹黑,仅仅是因为恰逢杨先生百岁生日吗?

同一天,还有一条关于科学家的新闻让人动容。

今天,中国农民丰收节。在袁隆平母校西南大学,不少学生来到袁老手捧稻穗的雕像前,献花悼念。学生们说会接力完成袁老禾下乘凉梦:“在稻香满穗时来看您,您一定很欣慰”;“今天我也乖乖把饭吃完了,袁爷爷,您看到了吗?”……

邓稼先、袁隆平、钟南山这些“国士”,如今越来越受到尊敬,不仅仅是因为人们敬仰他们的学问。

中国农民丰收节,在袁隆平母校西南大学,不少学生来到袁老手捧稻穗的雕像前,献花悼念。

这些年,因为建言中国今天不宜建造超大对撞机,公众了解到的杨振宁对物理学的未来是比较悲观的,由于年龄的关系,他更不可能有什么新的学术贡献。他并没有展现那种“相信人类的智力是无限的,而自然现象的深度是有限”的大无畏勇气,反而显得更“老成谋国”,会指出人和社会的局限性。

但他在祖国的公众形象却越来越好,究其原因,就像杨先生所说的:“我的身体里循环着的是父亲的血液,是中华文化的血液。”

杨先生说,他和联大同学们,成长在中华民族史上似无止尽的一个长夜中。十几年前,他给自己的书起名《曙光集》,是因为中华民族终于走完了这个长夜,看见了曙光。他当时85岁了,认为自己看不到天大亮了。没想到此后10年间,国内和世界都起了惊人巨变。曙光已转为晨曦,所以他又给新书取名为《晨曦集》。

大科学家的晚年,百岁演讲,念念不忘的是新中国的巨变,是中国人自己制造的原子弹,是老朋友邓稼先。

与杨振宁一同成了热搜词的,还有爱因斯坦。他们曾经是同事,杨振宁的科学贡献也可以与爱因斯坦比肩。美国历史学家丹尼尔•布尔斯廷在他的《文明的历史》一书中,这样讲述爱因斯坦:

“他知道自己快要死亡,他要求看他的方程式和未完成的谢绝当以色列总统的声明。他拿起方程式,对守在床前的儿子抱怨道:‘要是我多懂点数学就好了。’”

在这个悲壮的叙述中,大科学家的晚年,念兹在兹的是方程式,是数学,而自己的民族同胞、世俗政治,则似乎是没有兴趣的。

在曾经的主流叙事中,科学是没有国界的,科学家应该追求的是纯粹的知识,人类心智的荣耀。“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个道,肯定不包括杨振宁所期待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曙光。

爱因斯坦的晚年,英雄迟暮,孤独坚持统一场论,这位科学巨匠也在他的长夜中追寻着他的曙光。这样的赤子形象,被“主流价值”所高度崇尚,被长期塑造为科学家的典范。

对科学家来说,后一种境界是更高的,更纯粹的,更普适的,这是一种被长期灌输给公众的印象。其源头,往往被追溯到西方文化和古希腊思想之根中。阿基米德对罗马士兵说“别打扰我的圆圈”,成了科学家最著名的遗言。

但即便接受古希腊是科学的源头,古希腊人又是怎么说的呢?

柏拉图讲过一个故事:泰勒斯仰望上苍、研究天穹时掉进了井里,一个色雷斯女仆嘲笑他,当他把所有的热情都用于对天空之物的探究时,摆在眼前和脚下的东西就已经对他隐藏了。柏拉图对此附加了一句话:同样的讥笑,也适用于所有那些进入到哲学中的人。

数学的世界,纯粹的理念世界,被柏拉图肯定为真实的,这也是古希腊思想的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和科学思想。但且不说柏拉图自己的现实政治参与,他即便在上课的时候,也没有把数学这样的纯粹知识,和人世间的伦理福祉割裂开来。

那些来听柏拉图讲课的人,没有听到他们期望的对幸福的指导,听到的却是数学,关于数、几何、天文学的讨论,而最终竟然是这样一个命题:“善是一”。

善是一,一也是善。杨振宁向邓稼先问起的美国核物理学家寒春,不也是在西方文化的浸润下成长起来的吗?作为曼哈顿计划中少数的女科学家之一,她前往延安,投身中国革命,不就是对“善是一”最好的证明吗?

“回顾我所走过的路,从小学到研究所的生活,不能说不幸福。但相比站在人民之中,与大家一起改造整个社会,用双手建立一个没有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美好而富有的新国家,原来的那种幸福观是多么狭隘啊。”

寒春这样的自述,让人又想起邓稼先写给杨振宁信中所引用的毛主席的教诲,“成千上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

邓稼先引用主席的话与杨振宁共勉,这正是信结尾那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同途”的本意吧。科学事业的目标,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无论是西方文化说的那个逻各斯,还是中国文化说的那个道,都不是追求一个彼岸的世界,都不可能高高在天上,脱离人们脚下的大地。

杨振宁晚年说,他人生有一个巨大的遗憾,那就是他的父亲杨武之到临终的时候都没有原谅他放弃中国国籍。杨武之要杨振宁学物理而不是数学,因为数学没有诺贝尔奖,他给孙子取名为“光诺”,都可以看出,他对杨振宁获得诺贝尔奖会是多么兴奋和骄傲。但在国籍的问题上,父亲杨武之一辈子的愿望,至死不渝。直到94岁高龄,放弃美国国籍,加入中国国籍的时候,杨振宁终于可以告慰父亲了,这就是中国人讲的道。

至于爱因斯坦,他事实上绝不符合那种被塑造的科学家形象。你只要翻翻《爱因斯坦文集》中文版第三卷的目录,就知道他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象牙塔人物。在答复如何评论“一个真正纯粹的科学家不应当关心政治问题”时,爱因斯坦明确地说:“我认为每个公民都有责任尽其所能来表明他的政治观点。如果有才智的和有能力的公民忽视这种责任,那么健康的民主政治就不可能成功。”

紧接着,他还回答了另一个问题:“物理学和数学的进步,同社会的进步之间有什么关系”,他的回答是:“首先,它们有助于促进技术的发展。其次,像一切高尚的文化成就一样,它们可用来作为一种有效的武器,以防止人们屈从于一种使人意志消沉的物欲主义的危险,而这种物欲主义又转过来会导致无节制的利己主义的统治。”

假如战胜物欲主义,来到延安的寒春读到过这篇采访,她一定会同意这个说法。

邓稼先当年能毅然回国、杨振宁能在50年后还记得老友的期盼、袁隆平能一辈子坚守田间地头、钟南山能逆行……这些人,他们当初的选择不被理解,但对于他们来说,心中的“道”并不因外界的误解、谩骂而磨灭。这也正是他们真正伟大之处,国士无双,高山仰止。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其实一个人很难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这句不是抬杠,而是我的体会。昨天一个公众号发了一个书评,从一位年轻姑娘坚韧的生命力和对生活的向往说起,谈到他的兄弟大熊坚强对抗
  • ”纸衣纸被的好处确实不止普通的百姓能感受到,学士、诗人们也一样有感而发。那么为什么当时的人们不穿棉袄呢?
  • 当新技术成熟,我们看到的是新技术开始真正深入到产业相关的细枝末节,真正把发展的重心回归到了“产业”本身。只要当产业互联网的发展真正围绕着“产业”这个圆心的时候,
  • 来桃看盛典,虎年鸿运照~2022年2月2日 正月初二,19:00盛典预热,20:00盛典开启!2022年2月2日 正月初二,19:00盛典预热,20:00盛典开
  • 在热带歇息 被上海浸润出来的挑剔和随性也在性格里留了痕迹毕业后的半年过得飞快 埋头做不沉闷的工作 眼看窗外的树叶变黄坠落 却没留意到我的浪漫在一点一点流失回到我
  • #抑郁症[超话]#(仙儿日记)11月4日 周一 阳光甚好早,第一节程老师课,言下节课再议考试事宜,千辛万苦的备考,付之东流。#二十四节气#【今日大雪】2019年
  • 这一年 失去 获得 释怀 成长 完结。下一年 新生 期待 希望 向前 遇见。
  • 不要以事业的成败、收入的多寡来定义人生的幸福,它们只是附庸,与幸福没有必然的联系。世上没有完美的人,关键是要以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爱你的人或你爱的人。
  • 在相桐村遇到的一名农村妇女让史梅淳印象深刻:尽管她不怎么识字,但她的3个孩子都在上学,其中一个在宁夏首府银川市上高三,很有希望考大学。如果不是她提醒,绝大多数人
  • 渐渐地,他发现插画这个载体已经不能满足自己的表达欲望,于是,做一个和风幻想世界观的游戏成为了新的目标……《狐と蛙の旅》(狐狸与青蛙之旅)由此诞生。在游戏公司工作
  • 这两天看了超话里大家的一些小小不愉快有点自己的想法 其实挺纠结要不要说的 毕竟不想成为众矢之的天下纲丝本是一家 大家爱角儿的心是一样的我自己对角儿的心吧 大概就
  • 做了和篮球有关的一个梦 突然醒了北京时间1月27日 科比去世两周年我不是很懂他 不懂篮球 只喜欢看别人打篮球 并且非常非常喜欢看 在今天做了这样一个梦 以前从来
  • 真是一个奇妙惊喜的人儿一个让你笑100次的人,终究是比不过让你哭过1次的男孩子的……追星是取悦自己,而现在我更想希望肖战快乐平安顺遂xz xzgg xfx肖战顺
  • 修行就是要有愿,诸佛菩萨之所以能成佛,也是以他们的愿力,好比说:「若娑婆世界不成极乐国,我不成佛。诸佛菩萨都是有愿的,所以修行要发大愿。
  • 不管道家风水术,还是“道、儒、释”三教所修行的修行修士都离不开这三种修行,天赋靠自己去修行!二:阴兵结缘诵经、持经是道家修行的第一法门,诵经亦可破万邪!
  • [羞嗒嗒] ​在这里我想对老周说,虽然我们在群里吵来吵去,那是因为我们很无聊,儿子们又不同框,但是我还是要说,老周人好好哦,知道我经验值不涨,所以给我这么好看的
  • 土地财政兴起的一切条件逐步齐备:1)分税制后,地方自由可支配的财力下降,但官员GDP相对考核的压力没有减弱;2)地方垄断了土地市场,进而垄断了土地买卖差价,而且
  • ”#看见汉台##带着微博去旅行##汉中##寻找记忆中的城市名片##随手拍##随手拍真美汉中# 这一年,谢谢自己一直默默在烟火里谋生,诗意中寻梦流年似水,年华清欢
  • 两年前的初次相识聊天的图片你还留着要不是我换手机了,之前的聊天内容也是都在的,每一次你小小的举动都很暖我的心,那时只有你一个人,在那年在你的陪伴下和以及一些伤心
  • #不吃软饭[超话]#G.O.A.T.Greatest of All Time的缩写中文译作“历史最佳运动员”综合了所有成绩、荣誉、影响力、统治力等的“最佳”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