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或可引玉!太阳能技术在刚刚出现时,相关材料污染重,造价高,遭受很多诟病。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太阳能技术已到得以大规模的应用,不但材料污染已微乎其微,且经济性越来越好,在世界能源体系中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未来船用替代燃料的应用,也将取决于技术的进展以及经济性的提升,以目前的进展预测的图景,可能被某种技术颠覆。 https://t.cn/A6hBahr2

航运需要选择低碳甚至零碳替代燃料。对于需要大量密集型能源的长距离航行船舶来说,选择是替代燃料一项艰巨的任务,不过,航运业或许在日益提升的相关技术下拥有更多选择!在进入业界视野的主要替代燃料中,当前受青睐度最高的是液化天然气(LNG)。

自2018年IMO明确碳减排的目标后,达飞轮船订造9艘23000TEU级和5艘15000TEU级LNG双动力船,中远海能将其在大连船舶重工(集团)订造的4艘超大型油轮升级为LNG双动力船,壳牌石油通过多家船东订造LNG双动力油轮,多家企业成为把LNG作为替代燃料应用在主流船型上的引领者。

由于在LNG船上的应用,LNG作为船用燃料的应用历史已超过10年,技术上已经较为成熟。2021年,越来越多的新造船选择应用LNG双动力系统。在集装箱船领域,这一年有73艘新造船确定选择应用这一系统,占比13%;在油轮领域,45艘新造船确定选择应用这一系统,占比17%;在散货船领域,36艘新造船确定选择应用这一系统,占比8%。克拉克森统计数据显示,在2021年新订单中,有315艘船舶确定选择LNG作为替代燃料,占比16%。

当然,也有很多船东仍旧谨慎确定替代燃料,选择“骑墙”。2021年,有71艘新造船采用一种便于在未来改装成可增加LNG驱动(LNG-ready)的设计。除了加装费用高、设计建造难度大等原因,当前LNG双动力系统甲烷(CH4)逃逸现象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据了解,CH4排放是全球变暖的第二大原因。虽然CH4比CO2受到的关注少,但甲烷减排对于避免气候变暖的也至关重要。与CO2相比,CH4在大气中的寿命较短,但吸收红外线能量的能力约是CO2的26倍。

此外,甲醇、二甲醚、乙醇以及液化石油气(LPG)等也进入航运业减少温室气体的候选名单之中。在这些燃料中,甲醇是一种可以与LNG相媲美的船用燃料。较之LNG的优势是,甲醇在常压常温下是液态,不需要降温加压液化,与传统燃料在船上的储存类似,但是甲醇的单位体积能量密度较低(见表),因此相对于传统燃料,需要较大舱容来储存。在港口加注可获得性方面则几乎与LNG相当,据了解,全球已有超过100个港口可以获取甲醇。

来源:《多措并举,航运业绿色化未来可期》,中国船级社《航运低碳发展展望2021》编写组,2021

2021年,马士基在韩国现代重工订造的(8+4)艘16000TEU级船选用甲醇双动力主机引发广泛关注。此外,这一年马士基在韩国现代尾浦订造的1艘2100TEU级船也使用这一动力系统。

从趋势上看,清洁能源混合动力新造船正呈逐步增加之势。船用主机巨头MAN认为:“双燃料主机订单规模正在扩大,当前其约占总体订单的1/3,传统主机占2/3。我们预计到2025年两种主机的订单比例将达到1∶1。”

不过,目前LNG或甲醇作为船用燃料均有一定比例的CO2排放,无法实现零排放。更为理想的生物燃料在生产和运输中也会产生CO2,而且作为其主要原材料之一的废弃食用油的供应量对于替代每年3亿吨油基燃料更是杯水车薪。

实际上,目前备受关注的替代燃料是可能支持船舶实现CO2零排放的。生物LNG可以达到更好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由“灰色”甲醇(将甲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CO2排向大气)向“蓝色”甲醇(将甲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CO2捕捉)的转变将进一步减少排放,再向“绿色”甲醇(甲醇由生物质原料直接获得,或使用捕捉封存的CO2与“绿”氢反应获得)转变便可实现最终理想。马士基在订造甲醇双动力集装箱船时也意在使用“绿色”甲醇,以便未来实现零排放。

在中国,“绿色”甲醇的示范生产已经实现,并有望取得进一步发展。2020年,由中国化学成达公司与海洋石油富岛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共同研发设计建设的全球首套5000吨/年CO2加氢制甲醇工业试验装置在海洋石油富岛有限公司已实现稳定运行。目前,宁夏宝丰能源集团正在扩大其30 兆瓦的电解项目,到2021 年底将达到100 兆瓦,氢气将用于生产甲醇(BloombergNEF, 2021)。

与“绿色“甲醇的理念类似,航运业也在研究通过“绿”氨(NH3)等燃料实现零排放。

一直以来,氨主要运用于化肥工业。氨作为燃料的主机技术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燃料匮乏的比利时成功地在1941—1942年冬季的100辆汽车和从1943年起的8辆公交车上应用了氨和压缩的混合煤气(主要是氢气和一氧化碳)。随着航运业面临脱碳和摆脱对化石燃料依赖的压力,氨看起来是一种有强吸引力的替代燃料。

2019年12月,在“2019年中国国际海事技术学术会议和展览会”上,中国船舶集团发布氨燃料双动力概念超大型集装箱船,引发更多关注。

2021年,一些新造船订单采纳一种便于在今后改装成可增加氨驱动(Ammonia-ready)的设计。在这一年的新订单中,有34艘船舶选用这种设计。但是,氨燃料双动力主机现在仍在研发阶段,还没有成型的产品推出。根据主机厂商的信息,首台可燃烧氨的主机要到2023或2024年才会正式面世。

尽管氨作为燃料在船上的实际应用尚未真正开始,却是航运业实现零排放最具潜力的燃料。首先,氨是氮与氢的化合物,由于不含碳,因此在用作船用燃料时不会排放任何CO2,这创造了零碳推进的可能性。其次,从能量密度来看,氨的体积能量密度与甲醇相似,约为传统化石燃料的1/3,从而使得氨燃料在船上存储具有相对经济可行性。第三,氨的液化需要较少的冷却,在常压下-33°C左右,或者常温在1MPa左右即可成为液态,便于存储和运输(见表)。

但不可忽视的是,氨是一种有毒物质,并且对某些金属材料存在腐蚀性,这较传统船用燃料而言更加危险。此外,氨燃烧时会排出具有刺鼻恶臭的一氧化二氮,该物质也是较强的温室气体,这也是在技术上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与甲醇当前的生产状况类似,氨绝大部分是通过工业生产合成的,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要产生CO2,这种氨只能称为‘灰’氨。如果在源头生产过程中捕捉CO2,将可获得‘蓝’氨。生产‘绿’氨则需要利用绿色电能电解水等方式获取氢,再将氢与空气中的氮气合成。

既然“绿”氨需要氢来合成,那何不直接利用氢作为船用清洁燃料呢?实际上,氨是利用氢特性作为燃料,也被称为“氢基”燃料。尽管氢也是一种很好的燃料,但其要求的储存条件比较严苛,易燃易爆的特性导致其危险性较高,近海短程运输船舶会选择氢燃料电池驱动。

无论是”绿“色甲醇、“绿“氨、还是氢,在未来作为船用绿色燃料方面的应用,都离不开一个“电”的概念,这一切还要从“绿”电开始。

2021年,中远海运集团表示:“大力推进船舶受电和港口岸电设施升级改造,分步推动五星旗沿海航行船舶岸电改造,重点推进在建码头岸电配套设施建设;重点打造绿色航运样板工程和绿色航线,推进船舶岸电使用,实现自有船舶靠泊自有港口岸电使用,形成绿色航运建设和推广机制,完善相关标准规范……”岸电正成为其绿色转型的能源来源之一。

在当前全球主要依赖化石能源发电的背景下,岸电来源“绿色化”才能真正促进CO2的减排。近年来,全球有多个港口正通过将风电、光伏电等引入岸电系统实现真正的绿色岸电供应。例如,天津港从山西省河曲飞龙泉风电场、交口祝源光伏电站等50家风电及光伏发电企业采购的电能已输送至天津北疆港区智能化集装箱码头的岸电设施上。

除了岸电之外,电池动力船舶的订造也在增加。在2021年,有83艘船舶选择电池动力或电池混合动力系统,占比4.2%。这些新造船以沿海近洋运营为主。由于电池能源密度的瓶颈仍旧难以突破,以电池驱动的船舶更适宜承担短途运输任务。国际航运商会的研究也表明,要满足一艘全球航行的大型集装箱船的能耗需求,需要至少1万个动力电池,目前的电池技术尚不足以应用于远洋船舶。

然而,电能对于航运业走向“碳中和”仍然意义重大,前文所提及的“绿色”甲醇、“绿”氨以及“绿”氢无一例外需要电解水获取氢基。也就是说,电能的供应、尤其是绿色电能的充足供应是航运业实现碳减排的必由之路。

应该说,随着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获取技术的不断进步,清洁电能不断增多,将为绿色船用燃料的生产提供支撑。不过,一旦与一年超过3亿吨船用燃油当量进行换算,当前的清洁电能供应远远不足。有机构按当前航运业使用的能源量计算,如果完全转换为使用“绿”氨,需要消耗的电能约7万亿千瓦时,几乎与目前中国一年的总发电量相当。

低碳或零碳替代燃料在特性、经济性、可获得性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决定了其最佳应用场景将有较大不同,不存在赢者通吃的单一解决方案。对于远洋和近海航运而言,燃料的可获得性、体积能量密度和燃料储存条件将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目前来看可选方案主要有LNG、甲醇、氨等燃料,在氢的高能量密度储存问题解决后,中远期氢燃料将成为具有竞争力的方案之一。对于近岸和内河航运而言,燃料的储存和补给等相对容易实现,因此基于零碳燃料的动力方案选项会更加易于实施。相比较而言,现阶段的电池动力,尤其是可换电的电池动力方案,以及近中期可能形成技术突破的燃料电池方案,将会是比较有竞争力的零碳航运方案选项之一。《“脱碳”航程前的准备与思考————访中国船级社总裁莫鉴辉》,李英,2021)

在实现远期目标上,CO2捕捉或将成为一种替代方案,那么作为石化燃料的LNG甚至油基燃料或将更长久的作为船用燃料的组成部分。当前,已有相关项目取得进展。2021年初,挪威石油和能源部已批准由挪威石油(Equinor)、壳牌和道达尔联合开发的150万吨/年的“北极光”CO2运输和储存项目的开发计划,并已与两家公司签署了最终的国家支持协议。(《中国能源体系碳中和路线图》,国际能源署,2021)

【武汉城市圈激荡二十年:九城同兴,既要共生共荣,也要各美其美】 中国的城市群犹如一片汪洋大河,落花如雨,静水微澜,一圈圈水纹,此起彼伏。最早波及的,总是最为临近的城市。这便是城市圈同频共振发展的“涟漪效应”。未来的城市竞争,将是城市圈的竞争。而这其中,武汉城市圈以战略要冲、雄踞天下的姿态引领风骚。

  2002年,武汉城市圈首次被提出。发展至今,武汉城市圈已到“弱冠之年”。二十年风云激荡,从起初大城市虹吸效应惹人争议,到如今,经历全面推进、提质增效、融合贯通的发展之后,九城抱团,硬核出圈,正在冲刺中国经济第四极。2022年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武汉城市圈经济总量跨越3万亿,位居全国省域城市圈第一。”

  引领湖北、支撑中部、辐射全国、融入世界!武汉城市圈用实力和作为展示了新时代城市发展的应有特质:既要共生共荣,也要各美其美。

  合九为一:九城同兴 共生共荣

  《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有神九首,人面鸟身,名曰九凤。”这是楚人崇拜的图腾。勃勃翩然,生生不息,湖北人历来尊崇的九头鸟精神,成为疫后湖北经济提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真实写照,更是武汉城市圈厚积勃发的生动诠释。

  武汉城市圈以武汉为中心,并由其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黄石、鄂州、孝感、黄冈、咸宁、仙桃、天门、潜江9市构成区域经济联合体,抱团发展书写了新时代“九头鸟精神”。这一区域是湖北产业和生产要素最为密集、最具活力的地区。它以占全省三分之一的国土面积、二分之一的人口,创造了全省近三分之二的地区生产总值。

  范围广、能级高、体量大,让武汉城市圈坐稳中部第一的宝座,完美印证了1+8等于1!武汉城市圈取得如此成绩的关键在于一个“同”字:规划同编、交通同网、科技同兴、产业同链、民生同保。

  交通发展,聚焦互联互通。去年5月,《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年)》审议通过。这份文件一锤定音:要打造武汉城市圈内一小时通勤圈。目前,560公里的武汉城市圈环线高速公路全线通车,武汉城市圈大通道建设加速。3座长江大桥建成通车,8个“断头路”“瓶颈路”项目建成,33条断头路瓶颈路相继开工建设,5条城际公交开通……

  不久的将来,身处武汉城市圈的人们,将深切感受到交通同网所带来的“时空压缩”效应——即由于科学技术,特别是交通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完成或参与一件事情的时间、空间的代价,越来越缩小了。

  产业布局,实现共生共荣。依靠武汉城市圈内的产业发展,让参与其中的城市都能获益,“研发在武汉、转化在城市圈,主链在武汉、配套在城市圈,融资在武汉、投资在城市圈”格局初步形成。

  譬如,作为尖端智造业的“光芯屏端网”,以聚集了1000余家光电子信息企业的武汉光谷为“核”,辐射至鄂州、黄石、天门、潜江等圈内城市,合力托举成三大世界级万亿产业集群之一。

  民生认同,在于同圈同策。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中的“跨城通办”等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实现资源共享,譬如武汉的教育、医疗资源进入到城市圈兄弟城市;城市圈内住房公积金互认互贷;未来还将打破户籍地域档案限制,两地流动人才可选择任意一地申报职称,评审结果互认,携手留下高端人才及产业人口。

  通过武汉城市圈内各市交通、物流、信息、基础设施等网络的高度耦合,磨平城市边界,促进产业发展日新月异,同时让老百姓在城市圈同城化中享受到便利性,有更大获得感,形成相匹配的文化和价值认同感,“九城就是一城”深入人心,汇聚起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的巨大动能。

  异彩纷呈: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

  聚是一把火,散是满天星。武汉城市圈,也正在实现1+8大于9。

  去年底,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座谈会在黄冈召开,湖北省委书记应勇强调:武汉城市圈各市要准确定位、主动争位,形成“强核、壮圈、带群”多点支撑格局。不断增强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的热度,各市要步调一致、优势互补、美美与共,统筹好竞争与合作、自转与公转、当前与长远的关系,齐心协力把武汉城市圈实力做强、品牌打响。

  错位发展是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武汉城市圈9个城市有各自的发展优势与潜力,随着新旧动能转换要求和武汉的产业不断溢出,武汉城市圈其他城市的分工布局正在实现差异化发展。

  在官方表述中,武汉围绕国家中心城市、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国际化大都市定位,做优主城,做强光谷、车谷、临空经济区和长江新区四个副城,提升城市功能,发挥好“群主”的辐射引领带动作用。

  黄石、鄂州、黄冈等鄂东三市,依托武汉这个“龙头”,主动融入、深度融合,同题共答发挥好航空客货运“双枢纽”优势、做好临空经济这篇大文章。

  孝感、咸宁作为武汉城市圈南北两大门户,要加快对接武汉,打造武汉的“新外延”“后花园”。而作为武汉城市圈西翼的仙桃、天门、潜江则坚定百强进位、县域标杆的发展目标,以小板块实现大发展。

  今年两会期间,有媒体发起《武汉城市圈书记市长访谈》,邀请武汉城市圈8市市委书记、市长,分享各市在同城化发展中的思考与实践。细读之下,足可见武汉城市圈各市发展思路清晰,干劲十足。

  九城同心,九城同兴。武汉城市圈地相近、人相亲、业相连。竞相发展,各美其美;优势互补、美美与共。如今,在国家共同富裕与双循环的发展新格局政策下,武汉城市圈聚力发展,正在挺起长江经济带的“中部脊梁”,中国经济第四极指日可待!(潘佳秀子 洪飞)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里的“上药三品”究竟是什么!#传统文化#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是众所周知的丹功修炼经典之一,在道教早晚坛功课经的早课经中也是道众日日念诵、可谓倒背如流。虽经文简短,但句句皆是修身延年之要诀,甚至可以说是字字珠玑。经文以“上药三品”为基础,要想通达经文,则必须先了解这“上药三品”是怎么回事。

“上药三品,神与气精”,精、气、神即为上药三品。这三个词虽然常被大家提及,但实际上,这是一个有很深内涵的词。下面我们就来详细说说这上药三品吧。

一、什么是精、气、神

中医认为,精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理活动的基本物质。可以说是一身能量的物质储备。精又分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其中先天之精最为关键,又称为“元精”,是生命最初那一点物质能量,由父母精血所化生,人靠着这一点元精生长发育、生儿育女;后天之精则来源于饮食水谷,通过脾胃的运化功能,人体将摄入的饮食水谷中的精微物质吸收、转化、营养自身,相当于现代所说的“人体营养”。精是整个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精会消耗,同样也可以增补。一般而言,一切生命活动都会消耗精,尤其是房事生育、多思用脑等。在中医看来,肾主藏精,肾是人体“藏精”最重要的仓库,而肾主生殖、主脑、伎巧出焉(脑力、思考能力、反应力等),因此性生活、大量脑力劳动,这些最耗肾精。没有修炼的人,基本上只能靠后天的这些营养摄入来补充后天之精,有修炼者则需要通过导引吐纳,可以慢慢培补先天。

与精的物质性相比,气可以算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理活动的基本动力。人活一口气,人体的各种脏腑、形体功能能正常发挥,靠的就是生命能量的正常运行,这个能量就是气。跟精一样,人体之气根据其各自特点、作用、分布的部位细分起来,也有各种不同。比如随先天之精一起产生的、生命最初的能量,称之为元气。

元气同样为肾所主,人由此元气逐渐萌发出勃勃生机;同样的,元气耗尽则生命结束。后天通过进食、锻炼所培养出来的称为后天之气。后天之气由脾胃生成,为肺所主。诸气之中,固护体表的称为“卫气”,灌注胸中的称为“宗气”,营养脏腑者是为“营气”。如果说,精最主要的功能是组成人体这个形体组织,那么气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让这些形体组织能动起来、发挥各项功能。

同样的,气也会消耗,也可以增补。过度劳累最是耗气,中医讲“劳则气耗”,这个劳累包括整体的体力活动过大,也包括单独脏腑的过劳(比如饥饱不定,暴饮暴食容易消耗脾胃之气)。没有修炼的人,只能靠饮食、体育锻炼来蹭强体魄,在一定程度上充养自己的气;而善于导引、内丹、吐纳功法修炼之人则可通过打坐导引练气。

精气神三者中,神最为重要。中医里把神称为“一切生命现象的总称”,这个概念可能不好理解。我们简单来说,精是形体,气是功能,那什么让这些形体发挥这些功能且发挥合适的功能呢?这就是神。中医讲“得神者昌,失神者亡”,没有神,就算有个躯体,各个器官、躯体功能也存在,但也只是一具尸体。可以说,神是人体的生命力——这可以算是广义的神。

狭义的神,则是指我们常说的“心神”,包括思考能力、心理、情绪等。情绪不好,心理状态不好,我们说这个人心神不宁,说的就是这个狭义的神。道医对此的认识更神,认为神是人修真的关键,通过对形神的修养可以实现成仙入圣。

二、精、气、神有什么特点

无数精气的聚合形成了人体,但单个的精气则是极其细微,杳不可见的。

因此《心印妙经》开篇即说“上药三品,神与气精。恍恍惚惚,杳杳冥冥”

即表示精气神是不可见的,是一种氤氲状态。

精气神三者之间,又存在互相濡养、统帅的作用。一方面,与神相比精气属于物质基础,精、气可以养神。一个人精神饱满、炯炯有神,首先来源于自身的精气充盈,而形销骨立的病人自然也看着两眼无神。而精、气之中,精又是气的物质基础。精足,气才充盈;而气也当依附于精,才不致涣散气脱。

故《心印妙经》里说“神依形生,精依气盈”。另一方面,神能统摄精、气。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是整个生命的最关键部分,都在神的统摄下,整个生命过程才能实现下去,才能运用精气进行创造行为。明代医家张景岳特别强调

“虽神由精气而生,而神则统驭精气而为运用之主者,则又在吾心”。

反过来说,当心神不宁、亢奋不止,神也可能会出现统摄失司,耗散精气的情况,比如现代人的熬夜玩乐。可以说,养生的目标在于养神,养精气是为了实现养神的目的。

需要说明的是,精气神三者之间除了这种相互滋生关系外,还有一个细节之处是容易被忽略的,即精气神三者当相聚相固,不可离散,诚如《心印妙经》所载“神依形生,精依气盈”“其聚则有,其散则零”,当长使三者“绵绵若存,固蒂深根“。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全文
上药三品,神与气精,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存无守有,顷刻而成,回风混合,百日功灵。默朝上帝,一纪飞升,智者易悟,昧者难行。履践天光,呼吸育清,出玄入牝,若亡若存。

绵绵不绝,固蒂深根,人各有精,精合其神。神合其气,气合其真,不得其真,皆是强名。神能入石,神能飞形,入水不溺,入火不焚。神依形生,精依气盈,不凋不残,松柏青青。

三品一理,妙不可听,其聚则有,其散则零。七窍相通,窍窍光明,圣日圣月,照耀金庭。一得永得,自然身轻,太和充溢,骨散寒琼。得丹则灵,不得则倾,丹在身中,非白非青。

诵持万遍,妙理自明。

作者 | 吕方舟 https://t.cn/RLueDN9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33岁后总的来说是我醒悟了一些,没有干那些刻意讨好的事,远离了一些人和事,脾气也爆涨了一些,以前是唯唯诺诺的过着节省的日子,现在我终于越穷越大方了,还是不想在我
  • #易烊千玺[超话]##易烊千玺送你一朵小红花# 朋友请听好⊙会员plus版第一期一直以来都少有在观众面前露出情绪,被长辈询问压力,委屈地只能摸摸耳朵,以微笑回应
  • 换了个头像 因为这个头像很可爱 而且笨瓜爱吃茄皇 而且眼镜跟笨瓜的一样 这个番茄和笨瓜长的也一样 很喜欢今天超级开心 在一家江浙菜餐厅吃了午餐 实惠又美味~而且
  • 4,进场点的理解,在启动的当天就要执行力了,因为盘整了那么久,可能会快速拉升。4,进场点的理解,在启动的当天就要执行力了,因为盘整了那么久,可能会快速拉升。
  • 我不知道一个针对所有人的梗为何只有一家唯粉在敏敏肌,也不知道所有人都笑着面对这个梗的情况下队友粉为何只攻击亚轩一人,呃...甚至在该队友本人都笑得见牙不见眼的时
  • 我记性特别好,我心很大,也很细,别人对我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前言是否搭后语,我心里都有杆秤,不是不计较,而是没兴趣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我只是比一般人容错率高罢了
  • 在这个温馨的空间里,有许多美好的瞬间值得我们去珍藏。有时候,我会在这里静静地阅读,或者跟小橘猫玩耍,感受着家的温馨和安逸。
  • 除了周末,平常没有足够时间出去晒太阳,那么蓝莓原浆更得坚持喝起来。人到中年,慢慢的老花也找上门来,所以蓝莓原浆是要坚持喝的。
  • 又一悲惨投资刷屏:中年失业借钱炒股,年初50万只剩13万! 看到这哥们儿听大v炒股,还用上了融资,真是无力吐槽…… 来源:中国基金报 平安夜圣诞节之际,投资
  • 码数:M-XXXL 古奇24ss新款牛仔外套,原版五金,超级重工工艺,版型超赞??细节做工无可挑剔!市场原版最好的货??专注高端,只为更高品质的它。
  • #TF三代周边中转站[超话]# 饭制【 随心配 】二三代全员都有 19.9起配 数量感➕贵妇包装精美漫改稿 打包材料/封口贴sxp也出 19.9起配 有需
  • 这次虽然是3排镶边,但是他每次要么款款而来要么蹦跶过来对着我唱的那些时刻还是心动到令人窒息;没想到短短几周就有幸听到现场版《这样的生活》和完整版《相忘于江湖》他
  • “对于一段具体的个体人生里,他曾以刻骨铭心的姿态参与进个体生命,有形的、无形的、直接的、间接的,都与此相关,以一种特殊储存的形式留在了一个人的生命中,永远无法抹
  • 当然不是,而是想看看我的立场,想看看的表态,想看看这个人值不值得关注,如果这个人为小仙女or为下头男说话,那就果断拉黑,没必要浪费自己的时间关注一个不符合立场的
  • 一个人也走了很远的路我之前总想发这句话 可总没有足够的素材 没有好看的照片 可是在路上记录下的点点滴滴就是我走过看过世界的证明仔细想想自从成年以来 上了班有了生
  • #每日一善[超话]# [心] #阳光信用# [心] #每日一善#   (柳子厚墓志铭)   韩愈 (唐代)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
  •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 妞说:妈妈,你有人喜欢吗?我说:不是,有的妈妈很有钱又幸福 ……等你长大了,襄樊的标志 都是以你为标。
  • 在所有的高仿瑞士手表中,高仿劳力士品牌算比较常见的,可是对于一般外行人来讲,估计即使看到手表机芯你也不认识。试问劳斯莱斯和宾利,或者BBA会不会为了流量做这种事
  • 3  可就连他自己都不明白这股火到底因何而起。  他偏开头,声音冷沉:“今天时机不对,小柚她还生着病,她……”  “许双柚,许双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