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游戏是不是精神鸦片#
30 年前的一个下午,父亲把我叫到他书桌前,他按了一下按钮,夏普 PC-1500 狭长的液晶显示屏亮了,几个小坦克鱼贯而出,一闪一闪,吞吐着火光和炮弹,那是我第一次见识电子游戏,我睁大眼睛,仿佛看见一个神奇的世界。父亲是中国第一代程序员,那时在水利局工作,这个游戏是他在只有 16K 内存的 PC-1500 上用 BASIC 语言写的。我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那几个一闪一闪的马赛克小坦克,以及屋里飘散的油墨和烤馒头的气味,只是那时从未想过生活如此诡谲多变,我最终也会成为一个计算机工程师。

几年后,街机如雨后春笋般在中国的大街小巷、电影院和录像厅旁冒了出来。每天放学后,我就骑着自行车去市内新开的游戏厅打游戏,那些游戏机发出巨大又悦耳动听的击打声和背景音,屏幕上飘着 SEGA 和 KONAMI 的巨大 logo。那时我零花钱不多,所以更多时候是站着看别人打。有时忍不住了,就买了游戏币投进去,肾上腺马上飙升,那种刺激感是家庭游戏机上体会不到的。玩得最多的是《街头霸王》,但很少有机会打穿,因为总会有人中途投币挑战。而游戏厅,也继而成为录像厅、台球厅之后流氓密度最大的场所。敲诈钱财,打架斗殴,是家常便饭。那时的电子游戏,不仅没有转移年轻人注意力减少社会隐患的作用,反而驱使着更多没钱买游戏币的年轻人四处游荡,偷摸拐骗,敲诈钱财。在严打的那段时间,更是一大批重判,从此不见踪影。但没过多久,新的一批流氓又出现了,像一茬茬割不完的韭菜,周而复始,永不枯竭。

不久后,家庭游戏机变得更普及,甚至开始有女同学加入到交换游戏卡带的黑市中来。我们在学校就像《绝命毒师》中的du fan一样,背着老师偷偷摸摸,我缓缓掏出一个《忍者龙剑传》,你迅速塞给我一个《超级魂斗罗+赤色要塞+松鼠大作战+冒险岛》四合一,眼神游离,嘴角抽搐,面带欣喜,动作迅速,完成交易。

没过多久,家长、学校和公安局都见识到了电子游戏的巨大杀伤力,于是媒体开始大声疾呼,电子游戏是电子海洛因,是现代魔鬼。所有家长也都开始阴沉着脸,开始了民间的游戏严打。我们打游戏也被迫转入地下,每次聚在某个小伙伴家里打游戏,都要数起耳朵,监听门口的动静,一旦有风吹草动家长回家开门的迹象,我们就要迅速关机熄火,假装读书写作业,每天过着谍战一样的生活,有的家长脾气大,不仅揍自己的孩子,连带其他人一块打,因此我们还要翻窗逃跑,真是和偷情一样刺激。

再到后来,电脑开始普及,我们甚至在电脑上也能玩到战斧这样的街机游戏。慢慢地,我们中的一些人开始爱上电脑,并开始写代码、改游戏,这批人中的不少人成为了现在的 IT 大佬。与此同时,在遥远的南非,也有一个叫 Musk 的经常挨揍的少年,正在一家游戏公司写 C++,这家游戏公司叫 Rocket Science Games,正如 @tombkeeper 所说,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平心而论,那时游戏确实导致了一大批学生荒废学业,但这也算另一种维度的优胜劣汰。没有自制力的人在中学有老师家长看护,上了大学,开始工作,没人管了,不自律的问题终究会暴露出来。

当然,我明白家长和学校可能接受不了这样的优胜劣汰,总想做些什么帮助过于沉迷的孩子。办法是有的。那就是把对消费游戏的沉迷改成游戏竞技和游戏制作的沉迷。前者是消费,而后两者是创造。几乎所有东西,一旦从单纯消费转为创造,它不仅能赚钱,还能带来比消费更多的满足感。而一旦它能挣钱,家人就不会把它当成不务正业喊打喊杀了。

你可以想象一下买回刚出的游戏《赛博朋克2077》,周末的屋外下着鹅毛大雪,发出噗噗莎莎的响声,积雪深到没入膝盖,小区除了偶尔夜归的居民踏雪的声音,寂静一片。屋内,你和一帮好友不断发出赞叹或者吐槽,你们团坐在宽敞温暖的大厅,舒适的沙发前是一个堆满了游戏外设的茶几,上面散落着美食和酒。投影仪发出无数道五颜六色的光,穿透大厅的黑暗,将游戏投射在200寸的巨幕上,精心调教的音响在低沉震撼地吞吐,你和朋友在一个五光十色虚拟世界中探索遨游。这得是多么顶级的享受啊。然而,这个世界上,在另一个地方,在类似或不类似的环境里,必然有一群游戏制作人睁着贪慕的双眼,一边玩游戏,一边发出赞叹,一边讨论从《2077》获得的灵感和启发,他们热火朝天地讨论着自己正在研发的让人激动的游戏,讨论着如何超越或碾压《2077》,而且他们确实有这样的实力,他们已经做出的 Demo 让业界和玩家惊艳,你们能想象他们的这种面对挑战不断探索的快乐吗?你猜猜会比前者快乐多少倍。

也许我们大部分人做不了大事,那就创造一些小东西,比如让食物更健康可口些,比如参与制作更好的而不是更赚钱却更糟的游戏(此处应cue一大批只顾赚黑心钱的网游手游厂商),这些都是创造,也是我们平凡人生中触手可及的享受。

国家近年多次强调文化输出,比起影视、书籍、新闻,游戏是一个更能跨越文化和意识形态障碍的文化输出手段。因此,希望有关部门分管游戏的领导,要有全局观大局观,不因噎废食,更不能用简单粗暴牺牲民众生活和国家文化竞争力的方式为自己的工作不足埋单。

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当我们听一首好歌,看一部好电影,玩一个好游戏,我们就能腾空而起,离开现在的世界,去向另一个诗意的世界。这就是艺术的意义,我们活在现实世界,但艺术让我们拥有了无数世界。

附图1-3是一个独立游戏开发者的作品,引用网友一所的留言:「一个小学移民去加拿大的华人,从孤单的童年,琴房的小空间,外公离世时去月球的梦想,一个个孤独的白日梦中用心写出的佳作。」

每一个好的游戏都是一次心和智慧的旅程,里面不仅有文学、戏剧、绘画、音乐、数学、物理、地理、军事,还有哲学,还有宏观的人类,还有个体的命运。

当你在电影院观看《安德的游戏》时,哪怕再怎么厌恶游戏的人,都应该能体会甚至敬畏游戏与现实的结合。因为从事人工智能研发的缘故,我接触过不少政府项目,我可以告诉大家这些不是电影或游戏的臆想,而是每天发生在现实世界的日常。

当初躲着父母偷偷玩《王牌空战》学生,现在可能正操作着翼龙无人机,从贵州的大山里起飞,穿越山川河流,飞行1200公里,抵达洪涝灾区提供宝贵的通信信号。这就是游戏,它既是现实之外的世界,它也是现实世界的一部分。

那些手机和电脑屏幕上闪动的不是二级制,是散发着科学智慧和艺术光芒的思想,它像一面清澈又五彩变幻的镜子,让我们看到人性的复杂、世界的广袤,也让我们看到自己。

而你又曾去往哪些神奇又充满诗意的世界?

—— —— ——
图1-3:《去月球》
图4-6:《神秘海域4》
图7-9:《微软模拟飞行》
图10:《我的战争》
图11:《Life is strange》
图12:《Beholder》
图13:《隐形守护者》
图14:《Frankenstein》
图15:《Sunless Sea》
图16:《刺客信条奥德赛》
图17:《黑神话:悟空》

#如何降低网络游戏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微博新知博主#

#渐冻症兄弟背后的网红妈妈# 【渐冻症兄弟背后的斜杠妈妈:被家暴后出逃,从卖唱到主播】59岁的吕爱梅是一名美食短视频博主。9年前,为躲避丈夫的家暴,她带着三个孩子远走他乡。两个儿子身患渐冻症离不开人照顾,迫于生计,她开始做美食,并拍摄视频,以这种方式谋生。
“儿子,我要出门了,我给你烙个饼挂脖子上。这是水管,就这样喝……”话还没说完,吕爱梅就呜呜地哭了起来。她越哭越大声,最后索性转身离开——这是她第一次在镜头前失态。

“哭啥啊,别哭了,以后没事放心吧妈。”朱小猛努力摆动着身体,摇头晃脑。他想安慰母亲,但却无能为力,只能用尚未彻底失灵的头部表达着激动的情绪。

这是美食短视频博主“有娘就是福”发布的一则视频,本意是想按着《懒人吃饼》寓言拍个搞笑视频,也许是想到了出门后孩子无人照顾的窘境,吕爱梅哭到不能自已。

这是吕爱梅照顾生病儿子的第30年。30年前,大儿子朱小强患上了肌萎缩侧索硬化,也就是俗称的“渐冻症”;12年后,二儿子朱小猛得了同样的病。他们的肌肉逐渐萎缩和无力,以致瘫痪,如同被逐渐冻住。进而呼吸衰竭,吞咽、讲话困难,最后通常会因呼吸衰竭而死亡。在中国,这样的患者有20万。

为照顾儿子做网红

“大家好,我是吕妈妈,今天给孩子们做××。”这是吕爱梅视频一贯的开场白。她的头发已然花白,操着一口河南乡音,伴随着爽朗的笑声,开始了一期的视频。

狭小简陋的厨房里,油和水碰撞迸裂出滋滋声,烟雾与面粉一同腾起。揉面、打蛋、煎炒烹炸,用手机拍下这一切,是吕爱梅的生活日常。她喜欢大笑,喜欢对着手机屏幕说“孩子们”。屏幕那边,是她的9.3万粉丝;而在厨房这头,她真正的孩子们,在轮椅上安静地等待着。

吕爱梅今年59岁,是四个孩子的母亲。其中,大儿子和二儿子罹患渐冻症,最小的儿子年仅13岁。更多的人认识她,是通过一个叫做“有娘就是福”的视频号,和900多个画面朴素,但花样百出的美食视频。

吕爱梅的视频团队都是家人,她常说“自己的两个儿子是导演与剪辑师,她是摄影师兼出镜。”她穿上围裙,把手机放在支架上,看了好久,确认镜头方向无误后,点击拍摄。吕爱梅不识字,59岁的她使用电子产品也不如年轻人那般老道,最开始总是因为不熟悉手机操作闹笑话。有时候是没注意手机内存,视频录制被迫中断;有时候直接忘记按拍摄键;有时候,是一盘子食物都端出来了,才发现自己没有开机,白忙一场。

二儿子朱小猛也只能小范围活动食指和中指来剪辑,由于无法抬手,吕爱梅还特意给他制作了一个支架。一段视频剪下来,朱小猛的手总是磨出了血。一个不到三分钟的短视频,他们要忙活一整天。做网红这件事,一家人都是初学者。

吕爱梅说,从前年夏天开始拍视频、直播,赚了大概几千块钱。钱不多,但对她和儿子来说,是不小的收获。

丈夫耳聋、儿子瘫痪

吕爱梅一度认为自己是个幸福的人。

1981年,在别人的介绍下,吕爱梅认识了丈夫朱二毛。朱二毛是退伍军人,当过七年兵。部队返乡的青年才俊一下子就笼络了吕爱梅的芳心,随后二人结婚。“虽然他大我七岁,但好在老实本分。后来才听别人说,他其实大我十三岁。”很多很多年后,吕爱梅提及丈夫朱二毛,还是忍不住说,“他那时候确实长得年轻”。

1982年大儿子朱小强出生。丈夫朱二毛头脑灵活,趁着改革的东风,靠着经营毛笔等小生意,吕爱梅一家很快成了十里八乡有名的万元户。朱二毛也被选举为村长,准备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据二儿子朱小猛回忆,雨伞刚出来的时候,只有北京才有,我妈就买了,“回头率百分之百”。

意外发生在结婚后的第六年。

1987年,朱二毛正准备带领全村人办厂,突然双耳失聪。噩耗突降让吕爱梅一家人不知所措。他们带着攒下的钱东奔西跑,寻医问药,住院四个月就花了一万多,最后得到的答案是:神经性耳聋,可能一辈子都是这样了。辛苦攒下的钱花光了,病也没能治好,朱二毛完全无法接受,脾气越发暴躁,动不动就拿吕爱梅撒气,非打即骂。

老公指望不上了,吕爱梅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可偏偏天不遂人愿。1990年,8岁的朱小强突然四肢无力,浑身酸软,再到后来行走也出现了困难,手无法正常抬起,摔倒了十几分钟甚至半个小时自己都起不来。起初一家人不以为意,后来情况愈来愈严重,吕爱梅逐渐开始警觉。因为之前朱二毛看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朱小强只能在乡镇医院看病。在病历簿上,朱小强被宣判,成为“渐冻人”。他患的是运动神经元病,又称“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英文简称ALS。

那些专业的医学术语,不识字的吕爱梅花了很长时间才明白。“治疗费用高昂,患病原因不明,半数人活不过三年……”每一个字眼都深深戳中吕爱梅脆弱而敏感的神经,天昏地暗。

被家暴后出逃

“再生一个吧,再生一个就好了。”吕爱梅这么想。在生了一个女儿后,1992年,二儿子朱小猛出生。

与此同时,朱小强的病情迅速蔓延。开始是不能自由走路,后来生活上很多细节的东西自己都做不了,身体逐渐没有了力气,四肢也越来越纤细,体重还不到80斤。

1996年,14岁的朱小强瘫痪。2002年,10岁的朱小猛患病,病情和哥哥如出一辙。2006年,朱小猛瘫痪。

吕爱梅觉得天都要塌了。她不曾想过,厄运会再度降临。她无数次在夜里偷偷哭泣,埋怨上天不公,痛恨自己命运多舛。同样心生怨怼的,还有她的丈夫朱二毛。他把自己耳聋和孩子患病的缘由指向吕爱梅,认为她是这一切不幸的罪魁祸首,家暴变本加厉。

目睹一切的兄弟俩动弹不得,只能干着急,无奈之下只好报警。“刚开始,警察还会调解警告,报警次数多了,警察都认识了。”乡村熟人社会下,警察也不好说什么,也就这么不了了之。

耳聋后,一蹶不振的朱二毛不再劳作,养家糊口和攒钱给孩子们看病的重任自然就落到了吕爱梅身上。吕爱梅有做小吃的好手艺,最开始的时候,她在老家摆摊卖凉粉、卖米酒、卖馓子,日子也还算过得去。再后来,吕爱梅养猪养鸡,卖点钱就抱着儿子去医院。为了卖鸡,她需要跑到十几里外的集市上,用筐子背着一二十只鸡,天不亮就赶过去,只为了多卖点钱给儿子看病。

“再生一个吧,再生一个就好了。”吕爱梅再一次这么想。2008年,吕爱梅的三儿子出生,身体健康。

新生的喜悦是短暂的,与之一同带来的,是健全人与瘫痪者强烈到刺眼的对比,以及无处安放的怒气。健康的三儿子给朱二毛带来了莫大的欢愉,像是找到了发泄的由头一般,家暴更加肆无忌惮。起初是夫妻二人的互殴,后来朱二毛开始对不能动的兄弟俩下手。最严重的一次,朱二毛打到朱小强的后脑勺,导致十多天都不会说话,兄弟俩决定让吕爱梅带他们离开家。

当时女儿已经出嫁,吕爱梅带着三个儿子,开着农用三轮车,按着规划好的路线一路向北。朱小强说,出走前他们在网上查询了线路,最坏的打算就是返回,“但我相信,走出去,会更好的,一定会的。”

去温暖的地方过冬

吕爱梅开着农用三轮车带着三个孩子,在别人的建议下到了郑州。走投无路的他们一路乞讨,遇到不少好心人,民警、城管、环卫工、卖水果的小贩、附近上学的小朋友,甚至乞讨的人,都给过她帮助。用吕爱梅的话说,“卖汤的给我舀汤喝,卖稀饭的给我舀稀饭,卖馒头的给我馒头吃”。

冬天是渐冻症患者最难熬的时刻,他们的双手双脚会长出冻疮,红肿然后溃烂。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每到冬天,吕爱梅都会开着农用三轮车再次起航,带着三个孩子去温暖的南方过冬,冬天结束再回来,深圳、广州、东莞……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朱小猛说,从郑州开到广州,前后大约需要18天。

然而这种情况在2017年终止。2017年,大儿子朱小强病情突然严重,被推进重症监护室,与死亡擦肩而过。重症监护室门口,吕爱梅嚎啕大哭,“医生你快救救我儿子。”医生的回答冷酷且现实,“阿姨你没钱啊”。手术病床前,她对着儿子一直喊,“小强,小强,你可别把妈妈丢下。”昏迷中的儿子没有听见,也无法回应,醒来之后什么都不记得。

因为没有足够多的资金,朱小强只得出院回家静养。抽痰、换管子、上呼吸机都由吕爱梅来完成。有孩子需要照顾,吕爱梅更加抽不开身出去打工,她想到自己在老家卖过几年小吃。思来想去,她和儿子们商量——“搁家里拍美食吧,现在小视频很火,说不定能挣点钱。”

从传统小吃炸芝麻叶、河南疙瘩汤、烩面、炸馓子、豆腐脑,到创意甜点棉花糖慕斯、西瓜果冻、云朵蛋糕、彩虹蛋糕……小小的锅台炉灶之间,她仍是那个无所不能的母亲。

“有娘就是福”这个名字,是二儿子朱小猛定下来的。简单的五个字,囊括了吕爱梅的整个家庭。“我们的生活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妈妈。”朱小猛说。

一天抽痰十几次

白天的吕爱梅爽朗爱笑、风风火火,直播、买菜、做饭、喂饭、洗衣、照顾孩子们穿衣起居……年过半百,她像陀螺一样运转不休,生活没有给予她半分喘息的空间。

凌晨,朱小强的卧室,指针一分一秒地走,无声如同沙漏。

他的头歪着,口水从嘴边滴落,喉结蠕动了几下,气息通过鼻腔若有若无地哼哼。吕爱梅察觉有异,立马从一旁的木板床上起身,娴熟地削开一瓶氧气罐,换了根管子,帮朱小强擦干净嘴角的口水,翻了个身,接着睡下。

这是吕爱梅镜头下的另一面。

罹患渐冻症最残酷的是,他们只要一息尚存,便有感知,有智力。运动神经元主宰着我们的肌肉动作。病变后,肌肉慢慢地萎缩、死亡。进而病毒侵犯呼吸系统。四肢逐渐麻痹,吞咽、呼吸开始困难……渐冻症患者眼见自己被吸光力量、吸走气息、吸干血液,最终沦为一具活生生的木乃伊。严重的患者气管会被切开,一天抽痰十几次,靠呼吸机“人工地活着”。

不幸的是,大多数“渐冻人”都极其聪明,心思细腻、爱思索,处处要求拔尖。比如英国物理学家霍金、《潜水钟与蝴蝶》的作者尚·多明尼克·鲍比。这也注定他们承受的痛苦无比深重。

吕爱梅两个儿子虽然只读完了小学,但智力绝对不比别人差,吕爱梅说,大儿子不但会记账还对养猪有研究,二儿子则自学了3Dmax等软件,还设计出了盖房用的建筑模型。2008年,猪肉价格上涨,朱小强上网查资料,分析猪肉行情,赶在猪肉降价前一下子卖了23万元,盖起了两层小楼。“二儿子设计房屋,用的是电脑软件,盖成后,连我们那儿的工人都夸结实。”

生理疾病、巨大的现实落差、未知的恐惧,就像一堆虫子爬满全身,噬咬、舔动。生不如死,还无法讲出。只有亲人是最坚实的依托。他们对亲人满怀歉疚,这份歉疚又会化为对自己深深的憎恨。因为急于努力,因为无能为力。

再次和丈夫一同生活

吕爱梅依旧笑呵呵地录美食视频,看网友评论。上到90岁老人,下到3岁小孩,都在看她的视频,吕爱梅获得了一种赚钱之外的满足感。“一家人吃好喝好,儿子永远在我身边”,不过是吕爱梅最大的愿望。

在大哥朱小强病情没那么严重的时候,三人有时间就跟着星火志愿团,在郑州到处参加公益活动,吕爱梅和兄弟俩都是红会志愿者。

女儿曾在吕爱梅阑尾炎生病的时候来照顾过一周,那是2017年,大哥朱小强进重症监护室的时候。在北京打工的她也有自己的家庭,生活过得也算不得轻松,她说“最害怕接到家里的电话”。

二儿子朱小猛已经成家,妻子是南阳人,在商场从事饰品销售的工作。2015年,朱小猛在街头唱歌,妻子在超市上班,一来二去两人就认识了。因为老丈人家里不同意,一直没有领结婚证,也没有举办婚礼,如今儿子已经四岁。儿媳工资不算高,但对于这个小家庭来说,还是缓解了不少压力。

由于吕爱梅忙于照顾两个儿子抽不开身,接送小儿子和孙子成了难题。迫不得已,丈夫朱二毛来郑州一同生活,负责小儿子和孙子的接送工作。逃离了老家的熟人社会,家暴频率大大降低,但仍时有发生。最近一次家暴发生在一个月前,吕爱梅带着朱小猛出门,再三叮嘱小儿子“记得给你哥换管子”,回家后却看到玩闹的小儿子和奄奄一息的朱小强。吕爱梅气急,大声训斥起来。同时气急的还有朱二毛,这个健全的孩子让他惊喜不已,他可不允许吕爱梅这样呵斥自己的宝贝儿子。双方扭打起来。“我都五六十了他还打我。”吕爱梅委屈,把朱二毛脸上划伤了两道。

天气好的时候,吕爱梅会推着兄弟两人出去卖唱,有时候在医院,有时候在商场门口——这是他们维持生活的主要收入来源。在车水马龙的城市街头,两兄弟唱着:“看着你们黑发变白发,我怕你们再等不了。是不是我们都不长大,你们就不会变老。是不是我们再撒撒娇,你们还能把我举高高……”(正观记者 杨泽雅)#洞见计划#

好久没更博了,分享一下最近的美食plog#plog博主日记# 不更博的日子里都在努力地吃吃喝喝,悄悄变胖![awsl]

图1-4:最近吃到的一家很好吃的越南牛肉粉,汤底香鲜不油腻、粉质细腻爽滑、一口汤一口粉一口牛肉超级满足!鲜虾芒果卷也是清甜可口,有春天的感觉!小食拼盘里的牛肉丸超级劲道!
图5:第一次体验5分熟的牛排,意想不到的滑嫩多汁!
图6:金鼎轩新菜品:香辣毛血旺!味道香极了!可惜小川同学不吃辣,我一个人也吃了,但真的很好吃!
图7:元宵节吃汤圆,想起小时候很爱哭,我妈总说吃了元宵不能哭,哭了就粘肠子,吓得我从来不敢多吃一个!
图8:翻到了藏到小川同学钱包里快3年的合影,拍摄于2018年8月19日一场朋友的婚礼。
图9:第一次吃海鲜焗饭,没想到如此美味!

回想起那天在牛排店,旁边桌的爸爸对几岁的儿子说,“牛排好吃吗?以后你还会尝到各种各样的美味的食物!”是啊,人生最美好的事莫过于尝试“第一次”带来的快乐![爱你]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例如这个对标的可口可乐,可成为世界级运动饮料,这个过程慢长艰难,在企业工作的人也不一定理解。总之,老佐看中的企业是一定能走出国门,要在全球成为行业里属一属二的公
  • 登月6次,而且登的全是月球正面,每次登月直播都不拍地球,每个原始视频都看不到地球,你说在月球可以,说在内华达沙漠,是不是也一样可以呢?所谓登月“直播”中,只见月
  • 这次意外的发现,让我对卡券回收平台有了更深的认识。同时,我也开始更加珍惜身边的每一张卡片,因为它们都可能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小确幸。
  • 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
  • !!
  • 邂逅了那片水墨般的青花蓝,它们清冷孤傲的自由绽放,无需他人的赞美,也不必被谁记录下此刻的美,用热爱占领这片无人的花谷。在以后的某一天,还可以回忆起这些美好的瞬间
  • 她问我为什么只要工作起来就那么努力,我想了想我是那个淋过雨的人,我尽量去做那个撑伞的人,我伞下我保护不是那个人,而是我心里的那一抹阳光!好啦,来看看我昨天做的漆
  • 20%的人喜欢你并且为你付费260%的人对你不喜欢也不讨厌320%的人无论怎样都会讨厌你因此,应该把专业、时间给到那20%真正喜欢你且为你付费的人身上。你要永远
  • 这让我想起一句俗语,“船到桥头自然直”意味着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关,但只要保持平常心,自会迎刃而解。能够悟透得失的人,才会有愉悦的暑假,稻盛
  • 正在打理头发的小刘大吃一惊,自己给顾客理发这么久,直接上手的“色狼”还是第一次遇见,他连忙躲避了女子的手。 一开始,小刘浑然不觉,他细心给女子打理着头发,
  • 他很少写黏腻的人间情爱,而更多将目光投向那些美丽又日常的自然造物:他写夏日天空:“阳光注满树叶,七月在蝴蝶间浮游”写破晓时的雨:“一滴一叶,雨滴找到了它们自己的
  • 早安#刘宇宁开始推理吧#[鲜花]#刘宇宁南珩离十六#[鲜花]#摩登兄弟[超话]# 我站在桥上看风景,却看到最美的你,让我为你着迷为你心醉。一早看到我弟弟的短信
  • 这幅影像,同时也呈现了一个可能是NGC 3628伴星系的邻近小星系,以及一道广袤但暗淡的潮汐尾。它传达出一种宁静、深邃的氛围,让人能够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沉醉于
  • ”“恋人絮语是我心中很多很多在寻找黑暗中的自己,救自己一命的那种依靠的感觉”也正如歌里,「千万别再走丢了喔。就像“创作”是青峰的出口和解药一样,这首歌也给我这样
  • #刘宇宁开始推理吧##刘宇宁南珩离十六##摩登兄弟[超话]#我贪恋的人间烟火不偏不倚 全都是你@摩登兄弟刘宇宁✨刘宇宁开始推理吧✨✨刘宇宁卓不凡✨刘宇宁天行健✨
  • 성연 的演法是我理想中的来的演法…好慈爱 临走前碰了一下摇椅我人不行了안지환 和浩浩比真的很小朋友 성연 好宠他也好爱他 给他喝大吉岭配点心 什么待遇啊(隔壁
  • 斯如梦,心如浮云,在浩瀚的天际间,缠绵着的是你赋予我的一抹嫣然。斯如梦,心如浮云,在浩瀚的天际间,缠绵着的是你赋予我的一抹嫣然。
  •   为了打造“游玩在钟山,吃住在梅洋”的农文旅品牌,梅洋村推出一系列举措:修建新路灯,建设停车场,拆除鸡鸭舍,调整出二三十亩农田统一种植水稻等,而这些举措的“落
  • 在日照玩了2天,本人实测,良心建议南方孩子,头一回去山东,真心有被日照给美到了,感觉就像去了国外度假!游玩篇万平口尤其是喜欢拍拍逛逛的姐妹一定要来,怎么拍都好看
  • NO.8天秤座他的浪漫温柔虽然会叫你心甜,但他的花心倒叫你很没安全感。 老大每次出妆的眼神和南珩魏劭特别像,刀剑一样犀利冷峻,被这样的他看一眼,能忘记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