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溪湛然尊者 | 《始終心要解》(原文、科判)

荊溪湛然尊者
天台会 2018-09-06
始終心要
荊溪湛然尊者著
夫三諦者,天然之性德也。中諦者,統一切法;真諦者,泯一切法;俗諦者,立一切法。舉一即三,非前後也;含生本具,非造作之所得也。
悲夫!祕藏不顯,蓋三惑之所覆也。故無明翳乎法性,塵沙障乎化導,見思阻乎空寂。然茲三惑,乃體上之虛妄也。
於是大覺慈尊,喟然嘆曰:“真如界內,絕生佛之假名;平等慧中,無自他之形相。”但以眾生妄想,不自證得,莫之能返也。由是立乎三觀,破乎三惑,證乎三智,成乎三德:
空觀者,破見思惑,證一切智,成般若德;
假觀者,破塵沙惑,證道種智,成解脫德;
中觀者,破無明惑,證一切種智,成法身德。
然茲三惑、三觀、三智、三德,非各別也,非異時也;天然之理,具諸法故。
然此三諦,性之自爾。迷茲三諦,轉成三惑,惑破藉乎三觀,觀成證乎三智,智成成乎三德。從因至果,非漸修也,說之次第,理非次第。
大綱如此,網目可尋矣!

始終心要解
荊溪湛然尊者原著
台宗後裔諦閑解 大光標科參梓

可修提取自佛陀教育基金會版《諦閑大師遺集·始終心要解略鈔》 V1.0 2016/12/13
點擊“閱讀原文”下載科·文對照表,Word、PDF文檔及相關資料。

引言

登座談玄,舉筆載書,一則利於當世,一則益及將來。皆用文字顯第一義諦,以色聲二塵為正教體也。然則徒以眼見耳聞,若不以言達意,隨文入觀,不過託之空言,載之牘策而已。須知文猶門也,言猶路也,即文以通其理,由言以了其心,始可謂之藉語言以顯實相,從文字而起觀照,由觀照而還契實相也。

《淨名經》[1]云:“諸佛解脫,當於眾生心行中求。”今之具縛凡夫,誰曰不能用觀道使親見自心佛乎?爰釋台宗九祖《心要》,以供夫學佛者。

釋題

甲一、釋文題

始終心要

心,即吾人現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團,亦非緣影 ,以肉團乃色法,緣影即非心。的指圓明寂照,常住真心,所以無有內外中間、過現未來、分劑方隅等虛妄之相也。

要,即三諦也。迷之為三惑:見思、塵沙、無明也。悟之為三因:正因、了因、緣因也。修之為三止三觀:體真止,空觀;方便隨緣止,假觀;息二邊分別止,中觀也。證之為三智: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也。成之為三德:法身、般若、解脫德也。至果成三身:法身、報身、應身也。

“始終”二字,賅六即,通迷悟,含修證,收因果也。以迷悟言,理即為始;以修證言,名字即為始;以因果言,觀行即為始;皆以究竟即為終也。言“六”,以事釋,不無迷悟、修證、因果、之殊;言“即”,以理明,則三惑、三因、三止、三觀、三智、三德、三身,皆即三諦,無二體也。然則迷悟本空,修證亦幻,全性起修,全修在性,始終一貫。迷者悟者、修者證者,皆三諦也。事則始終宛然,故有六;理則始終不二,故曰即。明於斯,乃知一心之要旨也。

釋題竟。

甲二、列人題

荊溪湛然尊者原著

釋文

甲一、總標三諦性德

乙一、總標

夫三諦者,天然之性德也。

首句,標。夫,發語之端也;三諦,真俗中也。次句,嘆。謂稱性功德,具足河沙之多。雖迷不減,悟亦不增,不假修有,何待證成?故如天之自然受用,吾人日用自不知耳!

乙二、列釋

丙一、中諦

中諦者,統一切法。

中,不偏不倚也。諦,審實不虛也。一切法者:一,盡際之詞;切,賅括之謂。略則根、塵、識、界,廣則百界千如,處中而言,即五位百法也。此等諸法,原無別體,故以中諦而總統之,即自性之體大也。

丙二、真諦

真諦者,泯一切法。

真者無偽,即空寂也;泯者泯合,即融會也。意謂一切諸法,原無自性,當體即空,不過緣會則有,緣散則無。稱真而觀,當處寂然,了不可得。融通會合,本來無相。即自性之相大也。

丙三、俗諦

俗諦者,立一切法。
俗者俗有,無法不備也;立者建立,萬象森然也。一切法者,天親菩薩約為五位百法,所謂:色法十一心法八,五十一個心所法,二十四個不相應,六個無為成百法。略則內六根、外六塵、中六識,謂三六十八界也;廣則三千性相,百界千如,數繁不贅,詳見《教乘法數》。稱俗而觀,不捨一法,事事無礙,相相宛然。即自性之用大也。

丙四、結顯

丁一、顯非前後

舉一即三,非前後也。

夫法性無為,不墮諸數。須知三諦,三非定三,約義說三;一非定一,據理說一。說三說一,皆隨情耳。從通而言,一中一切中,無真無俗而不中,則三諦都統理而絕待也;一真一切真,無中無俗而不真,則三諦俱泯合而絕相也;一俗一切俗,無真無中而不俗,則三諦並建立而宛然也。所以舉一即三而不縱,非前後也;言三即一而不橫,非並列也。

丁二、顯非造作

含生本具,非造作之所得也。

凡血氣之屬必有知,故曰“含生”;凡有知者必同體,故曰“本具”。此指真淨明妙、虛徹靈通之心,非一非三、而三而一之諦理,即前云“天然之性德”者是也。既云天然,不假造作,迷時無失,悟亦無得,故曰“非造作之所得”也。

甲二、別明三惑覆障

乙一、總標

悲夫!祕藏不顯,蓋三惑之所覆也。

悲夫,嘆詞也。諦理非他,是吾人固有之真心。如衣裏明珠,不逢親友指示,其人不知,所謂懷珠作丐,故可嘆耳。不知自心之妙曰“祕”;含於煩惱垢中曰“藏”;從來未悟,雖常現前,迷不自知,故曰“不顯”。

三惑謂見思、塵沙、無明惑也。蓋,推源之詞也。意謂吾人固有靈妙之真心,所以祕藏不現前者,蓋是迷此一心三種妙諦。迷,即不了也:不了真諦,起見思惑;不了俗諦,起塵沙惑;不了中諦,起無明惑。以迷惑故,雖現前而不知,如眼被翳障,覿面而不相識也。然三惑無體,全依三諦為體,如人迷方,依方故有迷也。

問:惑性本空,無相可得,安能覆諦?答:即指以不了為覆,非同物以覆物也。[2]

乙二、列釋

故無明翳乎法性,塵沙障乎化導,見思阻乎空寂。

此釋三惑覆三諦也。法性即中諦,前云“統一切法”者,言法性也;化導指俗諦,俗諦門中,一切有情,為所化導也;空寂即真諦,謂一切法本來寂滅,終歸於空也。無明,根本惑也;塵沙、見思,枝末惑也。謂:

不了中諦,一中一切中,離邊無中,空有即中也。不了,即無明之異名辭耳。

不知俗諦門中,一切諸法,能化所化,唯是假名,各無實體。則一假一切假,離真中無假,真中俱假也。此惑數多,如塵若沙,從喻立名也。

不解諸法無生,依他而起,當體本空。則一空一切空,離俗中無空,俗中皆空也。以不解故,妄於諸法上,起見思惑,執我我所,此惑從謬解立名也。

翳、障、阻三字,即覆之變名詞耳。

乙三、結顯

然茲三惑,乃體上之虛妄也。

然,轉語也。三惑無體,唯是假名。如空裏狂花,猶[3]夢中幻境:空原無花,花由目病;夢本無境,境由心迷。乃徹底不真,故曰虛妄。體,即三諦也。

甲三、正示三觀明修

乙一、引徵

於是大覺慈尊,喟然嘆曰:“真如界內,絕生佛之假名;平等慧中[4],無自他之形相。”

無明大夢,雖十地等覺諸大士,睡眠未醒;唯佛一人,可稱大覺。乃我本師大慈悲父,稱慈尊也。喟然,是嘆聲;曰下,是嘆言。前是祖嘆,今是佛嘆也。

真如平等,都指真心妙諦。其性不妄曰真,無分劑方隅等虛妄相故;不異曰如,無生滅垢淨等差別異故;不高不低曰平,離聖解凡情見故;無黨無偏曰等,情與非情悉周遍故。界慧二字,指妙諦之範圍,範圍寬大,橫竪賅羅也。眾生諸佛,皆假名耳;自己他人,皆妄相也。妙諦性中,都無是事,故曰“絕”“無”。經云:“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來無有世界眾生。”論云:“離名字相,離心緣相,究竟平等,不可變異。”此之謂也。

乙二、反顯

但以眾生妄想,不自證得,莫之能返也。

眾生,乃九界通稱。一向在迷,從來未悟,不了真心,用諸妄想,故曰“不自證得”。妄想,指三惑也,謂:用見思,不證真諦;用塵沙,不證俗諦;用無明,不證中諦。一向隨想流轉,不能返妄歸真也:隨見思流,名六凡眾生;隨塵沙流,名二乘眾生;隨無明流,名大道心眾生。

乙三、明修

丙一、初明觀法

由是立乎三觀,破乎三惑,證乎三智,成乎三德。

由是,承接之詞,承上文,接下文故。“立乎”下,佛祖用大乘法藥,對治眾生之心病也。立觀是用藥,修觀是服藥,破惑是除病,證智成德,乃見效復元也。山家用文,三諦準《仁王經》,三觀準《瓔珞經》,三惑準《智度論》,三智準《大品般若經》,三德準《大般涅槃經》也。

丙二、次論修證

空觀者,破見思惑,證一切智,成般若德。

假觀者,破塵沙惑,證道種智,成解脫德。

中觀者,破無明惑,證一切種智,成法身德。

此為不得意者,作次第說耳。其實圓頓行人,於名字位中,圓悟一諦三諦之理;於觀行位中,圓起一觀三觀之修,全性德而起修德;相似位中,粗垢任運先落,脫四住煩惱也;分證位中,圓破三惑,圓證三智,圓成三德。所謂一悟一切悟,一修一切修,一破一切破,一證成一切證成也。文雖次第,意在一心耳!

知諸法無性,而不起分別,於此相應,名空觀;達諸法如幻,唯是假名,於此相應,名假觀;觀了諸法,非有非無,不一不異,若時若處,無不相應,名中觀也。

於三止中:空觀,即體真止,謂體解無性,當體即真故;假觀,即隨緣止,謂識得假名,到處可隨緣故;中觀,即息邊止,亦名不止止,謂了非有無一異,則二邊俱可息滅,不止而止也。

一切智者,明知諸法本空,無二相也;道種智者,明知十界種性,差別不同也;一切種智者,明見佛性,離四句,絕百非,惑解同源,生佛莫二也。

徹照心源,名般若;究竟無縛,名解脫;一切俱是,名法身。各具常樂我淨,故三皆稱德也。

丙三、明非異時

然茲三惑、三觀、三智、三德,非各別也,非異時也;天然之理,具諸法故。

此為得意者,作圓融具德說耳。此本旨也,意顯迷悟修證,破立同時。不離當念,故非各別;同在剎那,故非異時。能破是觀,所破是惑;能證是智,所成是德。能所不二,修證一揆。性具一宗,迥超諸說者,良在茲焉!

丙四、明非次第

然此三諦,性之自爾。迷茲三諦,轉成三惑,惑破藉乎三觀,觀成證乎三智,智成成乎三德。從因至果,非漸修也,說之次第,理非次第。

此結翻迷成悟,從性起修,成因證果,展轉相由也。意謂:

迷一心而起三惑,無別有迷,即迷此三諦也;如依方故有迷,惑東謂西也。

悟一心而為三因,無別有悟,即悟此三諦也;如悟東西之方,分明不惑也。

修一心而為三止三觀,無別有修,即依三諦而修也;如人既不迷東西之路,可直道而行也。

依真諦而修,為體真止,名空觀。即觀一念心,當體了不可得也。

依俗諦而修,為隨緣止,名假觀。即觀一念心,當下歷歷明明也。

依中諦而修,為息邊止,名中觀。即觀一念心,當了不可得時,正歷歷明明;當歷歷明明時,正了不可得。如是則能觀之觀,空假不二;所觀之境,真俗不二也。

證一心而為三智,無別有證,證此三諦也。

成一心而為三德,無別有成,成此三諦也;如人就道而行,得路還家也。

止觀是因,智德是果。因果本乎一心,故非漸修;始終不離當處,故非次第,同一三諦之理耳。

乙四、總結

大綱如此,網目可尋矣!

大綱,指心要;網目,指教眼也。教法無量,猶之彌天之網,即以諦觀為綱、性修為目耳。三諦原一法,佛說種種名,龍樹悟之而造論,智者證之而立宗。佛祖授受,遞代相承,莫不教人悟乎三諦,修乎三觀,破乎三惑,證乎三智,成乎三德。今則觀修諦顯、惑破智證,則始終之能事畢矣!故荊溪用之為心要,說之為大綱,綱提目張,觀明道悟,俾學者,庶免問程泣歧之嘆,故曰:“網目可尋矣!”

釋文竟。

[1] 《淨名經》:上海佛學書局版及佛陀教育基金會版《天台教觀選錄》中作“《大經》”。
[2] 底本作“即以不了為覆,非同以物覆物也。”依上海佛學書局版及佛陀教育基金會《天台教觀選錄》改。
[3] 底本無“猶”字,依上海佛學書局版及佛陀教育基金會《天台教觀選錄》改。
[4] 平等慧中:上海佛學書局版及佛陀教育基金會《天台教觀選錄》均作“平等會中”,即是說諦閑法師原本作“會”,後人校對之後改成了“慧”。下文“界慧二字,指妙諦之範圍”,也是這樣的情況。

愿我尽生无别念,天台妙教独相随
声香浩浩罢摇情,名利汪汪休夺志
展卷研几云屋夜,冥心索隐雪房时
诸祖传弘誓海深,愿常冥助令开悟
#天台山##天台宗佛學院##佛學院# https://t.cn/8FOhXYu

#低调炫技[超话]#诗二十三首

读知愚《行香子·南飞雁》口占

未到秋时先写秋,故乡一别不胜愁。

自知明月临窗照,化作相思和泪流。

次日酒醒口占

半醉半醒生好诗,一时兴极莫能迟。

并非昨夜唯明月,明月杯中有立之。

即得

梦寄云涯不染尘,心生江海可知津?

世间多少风光事,只把诗情给与人。

再得

天涯又见白云深,社燕追飞望可寻。

要觅老诗无尽意,欲题新句有余心。

落花入水向何处,明月衔窗照我襟。

岂敢置身于物外,世间依旧岁阴阴。

午日相聚三和酒楼感吟并寄西凉耕夫、养怡斋主二前辈(阳关体)

一团围坐各凝精,入化当时富有情。

集字成联行好事,寄怀得趣唤嘉声。

老骥不输新岁月,青枝犹著旧琼英。

只缘出口频论道,励我吟怀翰墨惊。

读知愚《随感(赠立之兄)》步韵并寄

向来有酒醉伊何?逸韵每拈深入魔。

岂可得珠无一半,风骚到老不倾陀。

月夜武威随感

又复遣闲湖水滨,归来难变昔年身。

何妨花木独摇落,未必此生空苦辛。

古塞沙头风作势,祁连山外雪为邻。

曾经杨柳堤上月,犹照武威城里人。

代人作

面似花开胜似春,几经偷眼暗传神。

不妨复得去年意,终竟只添今日新。

半世独寻常独寄,满心相望莫相嗔。

周遭景象虽如旧,可惜身旁欠一人。

感事

飞花逝水总相干,会向岸头低处看。

却道人生亦如此,不知世事可通宽。

古今难破千重恨,岁月堪追几度欢?

天下太多风雅客,并非唯我寸心丹。

诗酒平生

醉里人间多睡姿,醒时天下有吟痴。

一经觅得频生意,每度拈来任出奇。

不尽幽怀应不断,无边雅兴了无期。

莫非亘古皆如此,诗酒平生乃所宜。

老友重逢

今日重相见,衰颜鬓亦霜。

频生老来趣,空忆少年郎。

惜此青春逝,怜他白酒香。

不妨拼一醉,依旧意飞扬。

醉何妨

往事写千纸,流年牵百肠。

昨今相与寄,人我几经伤。

谁使功名累,尽教诗酒狂。

寻常空得意,每复醉何妨。

登南城门楼

南楼高百寻,客不倦登临。

拾级渐开眼,倚栏频豁襟。

飞虹新雨霁,落照彩云深。

只管如今事,清游惜寸阴。

仄韵诗

风骚唐宋间,唱响古今里。

眼望景光幽,心倾山水美。

频将酒兴乘,又把诗涛起。

本就满怀情,其吟复如此。

无题

一路经行又复归,世间人事几人悲?

阴阳交替总相动,运气碰来难自欺。

欲取功名空有日,每求学问不无时。

柳边池水谁先近?何恐楼台得月迟。

赠远客

塞上白云上,南楼高古楼。

客心怀日月,诗梦寄春秋。

一笑还如旧,相逢不再愁。

凉州好风色,伴我共清游。

父亲节钰童送谪仙图有感

父逢父亲节,子送谪仙图。

展卷心生念,开怀自得娱。

细看多别致,高挂独清殊。

穿越或可信,与君来一壶。

杂感

不做诗狂士,何来酒醉人。

梦萦心底事,情寄笔端春。

入座思望月,出行愁染尘。

衔杯模太白,得句独玄真。

何怨歌

岁序如霜两鬓衰,壶中酒满懒衔杯。

已无东阁闲蒸栗,岂有空堂坐画灰。

几处同诗长感慨,一时共月久徘徊?

至今苦乐谁堪似,何怨此生难挽回。

评副高有感并寄人

夺得副高才半升,几时还可再超腾?

至今条件太苛刻,非是此生人不能。

挼人歌

挼人挼人如此挼,世上挼人何太多?

本是一张展拓纸,挼作一团奈若何。

明知大事不可做,还将小事不放过。

人生多少能如意,且惜岁月易蹉跎。

与其空付东流水,无如诗酒两消磨。

只是挼人远不得,那堪共事总炼魔。

有待学作谪仙醉,更爱千古苏东坡。

竭尔所能无怨悔,那怕到头抱空窝。

消夏

惜鬓得秋霜,回头近晚光。

江河流日月,天地隔阴阳。

只要多留意,何来暑气伤。

手中摇扇子,风里散清凉。

#原创诗词[超话]#诗二十三首

读知愚《行香子·南飞雁》口占

未到秋时先写秋,故乡一别不胜愁。

自知明月临窗照,化作相思和泪流。

次日酒醒口占

半醉半醒生好诗,一时兴极莫能迟。

并非昨夜唯明月,明月杯中有立之。

即得

梦寄云涯不染尘,心生江海可知津?

世间多少风光事,只把诗情给与人。

再得

天涯又见白云深,社燕追飞望可寻。

要觅老诗无尽意,欲题新句有余心。

落花入水向何处,明月衔窗照我襟。

岂敢置身于物外,世间依旧岁阴阴。

午日相聚三和酒楼感吟并寄西凉耕夫、养怡斋主二前辈(阳关体)

一团围坐各凝精,入化当时富有情。

集字成联行好事,寄怀得趣唤嘉声。

老骥不输新岁月,青枝犹著旧琼英。

只缘出口频论道,励我吟怀翰墨惊。

读知愚《随感(赠立之兄)》步韵并寄

向来有酒醉伊何?逸韵每拈深入魔。

岂可得珠无一半,风骚到老不倾陀。

月夜武威随感

又复遣闲湖水滨,归来难变昔年身。

何妨花木独摇落,未必此生空苦辛。

古塞沙头风作势,祁连山外雪为邻。

曾经杨柳堤上月,犹照武威城里人。

代人作

面似花开胜似春,几经偷眼暗传神。

不妨复得去年意,终竟只添今日新。

半世独寻常独寄,满心相望莫相嗔。

周遭景象虽如旧,可惜身旁欠一人。

感事

飞花逝水总相干,会向岸头低处看。

却道人生亦如此,不知世事可通宽。

古今难破千重恨,岁月堪追几度欢?

天下太多风雅客,并非唯我寸心丹。

诗酒平生

醉里人间多睡姿,醒时天下有吟痴。

一经觅得频生意,每度拈来任出奇。

不尽幽怀应不断,无边雅兴了无期。

莫非亘古皆如此,诗酒平生乃所宜。

老友重逢

今日重相见,衰颜鬓亦霜。

频生老来趣,空忆少年郎。

惜此青春逝,怜他白酒香。

不妨拼一醉,依旧意飞扬。

醉何妨

往事写千纸,流年牵百肠。

昨今相与寄,人我几经伤。

谁使功名累,尽教诗酒狂。

寻常空得意,每复醉何妨。

登南城门楼

南楼高百寻,客不倦登临。

拾级渐开眼,倚栏频豁襟。

飞虹新雨霁,落照彩云深。

只管如今事,清游惜寸阴。

仄韵诗

风骚唐宋间,唱响古今里。

眼望景光幽,心倾山水美。

频将酒兴乘,又把诗涛起。

本就满怀情,其吟复如此。

无题

一路经行又复归,世间人事几人悲?

阴阳交替总相动,运气碰来难自欺。

欲取功名空有日,每求学问不无时。

柳边池水谁先近?何恐楼台得月迟。

赠远客

塞上白云上,南楼高古楼。

客心怀日月,诗梦寄春秋。

一笑还如旧,相逢不再愁。

凉州好风色,伴我共清游。

父亲节钰童送谪仙图有感

父逢父亲节,子送谪仙图。

展卷心生念,开怀自得娱。

细看多别致,高挂独清殊。

穿越或可信,与君来一壶。

杂感

不做诗狂士,何来酒醉人。

梦萦心底事,情寄笔端春。

入座思望月,出行愁染尘。

衔杯模太白,得句独玄真。

何怨歌

岁序如霜两鬓衰,壶中酒满懒衔杯。

已无东阁闲蒸栗,岂有空堂坐画灰。

几处同诗长感慨,一时共月久徘徊?

至今苦乐谁堪似,何怨此生难挽回。

评副高有感并寄人

夺得副高才半升,几时还可再超腾?

至今条件太苛刻,非是此生人不能。

挼人歌

挼人挼人如此挼,世上挼人何太多?

本是一张展拓纸,挼作一团奈若何。

明知大事不可做,还将小事不放过。

人生多少能如意,且惜岁月易蹉跎。

与其空付东流水,无如诗酒两消磨。

只是挼人远不得,那堪共事总炼魔。

有待学作谪仙醉,更爱千古苏东坡。

竭尔所能无怨悔,那怕到头抱空窝。

消夏

惜鬓得秋霜,回头近晚光。

江河流日月,天地隔阴阳。

只要多留意,何来暑气伤。

手中摇扇子,风里散清凉。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笑而不语]小朋友回到宾馆后,总结了一下:今天可真是没意思的一天,我要玩,我要玩水,玩游乐园[笑cry](但是中午那么热,走在校园里,也没有发脾气,总之情绪很稳
  • 当他们在一起时,可以共同挑战新的领域,勇敢地踏出自己的舒适区,追寻成长和进步。阮浩棕早前被傳媒問到愛情生活時,就以「專注工作」作例牌回應,又指不怕跟合作的女藝人
  • #王俊凯[超话]##王俊凯伯爵品牌代言人##王俊凯电影万里归途# 他姓王 名俊凯 他出生于1999年9月21日,他是属兔的,他是处女座  ,他的英文名是Karr
  • 今天和朋友聊到了原生家庭,他是和我一样的人,我问他你现在最无能为力的是什么,他说是急切渴望脱离父母的过程发现家庭的天花板以及自己的能力还不够。我不能说我读过很多
  • #今年看过后劲最大的国产剧#这个话题下面如果没有莲花楼将毫无意义[泪][泪][泪]虽然今年还没有过完,但是这个假期令我最难忘的真的是莲花楼就是李相夷那种本来是鲜
  • 政治捐款也有政治企图,比如沃尔玛捐款数目第一,最爱捐款且捐款平均数最高的资金居然来自黑社会,有意思吧?他们不喜欢被缴税,501(c)3条款规定美国富翁建立的非经
  • 自分と一緒にトレーニングした靴は、その証が一番刻まれるんですよね。日差しも暖かくなって、ファッションもお出かけもより楽しくなる春到来♪となると、冬ボディを脱ぎ捨
  • #每日一善[超话]# 每日一善☀️#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 爱物惜物,即是善行;勤俭持家,便是积德 心不欲杂,行善则真;心若欲杂,空行百善 以善启善,以善
  • “算”出生产力:塞上的“云上种植”“智能车间”“空气温度33.5℃,风速2.3M/S,土壤湿度15%……”宁夏西鸽酒庄种植技术总监张继丰坐在办公室,70公里外葡
  • 18.我的心是旷野的鸟,在你的眼睛里找到了归宿。23.相遇是春风十里,原来是你;相爱是山长水阔,最后是你。
  • #sky光遇共号[超话]# 挂个人小姐姐你挺会骗啊 想把我的手机变成板砖吗[允悲]那你智商有点太低了[允悲]碰到我算你倒霉[允悲]砂比[允悲]一眼识破[允悲]太
  • 这也是为什么我特别喜欢这部剧的原因,“找自己”主题其实在很多作品中都被谈起,但是这部作品的魅力在于即使这里面讲起的小故事离我的生活很远,都是我所没有经历过的,但
  • 我确实很爱过母亲节,我确实是走投无路了,只能炒炒热度,谢谢各位给我蹭到大的了 在此向各位ikun和蔡先生道歉#宋亚轩#大家好,我是宋亚轩 , 由于我粉丝自创词
  • 从抖刷了个视频,还挺有感触,大概就是说,“懂事”孩子被压抑了自己想法,变得活的很重很累,要么是讨好型人格要么是拒绝社交,我是真的两条都占了,也从小就讨厌别人夸我
  • 我思考了一下,用移动电话卡的积分换了2块,给朱总说:诺,给你转了520,就当七夕了。朱总:那我是不是也给你转个红包。
  • ’孩子将这话带回去,他们全家都知道这儿有一个很热情很好打交道的店主,下次买电器,肯定来找你。 追剧日历结局成功挺难的 大商人说:“那孩子来买灯泡时,你为什么不
  • 因为下雨,温度贼低,小朋友的衣服不够,就想着去小上推荐的新千夜市逛逛给小朋友买点厚衣服,顺便去生活超市补给后面三天的干粮,导航的中途一不小心走错路,停车场也找错
  • #纪录说# 早安今天#七夕# ,还记得纪录片《聚离》中,那对有听力障碍的情侣——小江和小雪吗?在一场浪漫的求婚仪式后,女孩小雪在手掌写下“Yes! I do”关
  • #日行一善[超话]#[心]#阳光信用# [心]#每日一善# 善行缘于善心,有着善的心灵,就如同一股清泉,永不枯竭,清纯甘甜,发自内心的善,才会有善行善举,唯
  • 跟朋友聊天又想到几个月之前在小红书看到一个帖子,问演唱会不穿红色可不可以,我回了一句不可以,华晨宇喜欢我们都穿红色,就被一堆人追着骂,一想到这个我就特别心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