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国振朗禅师长沙兴国寺振朗禅师,初参石头,便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头曰:“问取露柱。”曰:“振朗不会。”头曰:“我更不会。”师俄省悟。住后,有僧来参,师召上座,僧应诺。师曰:“孤负去也。”曰:“师何不鉴?”师乃拭目而视之。僧无语。﹝时谓小朗。﹞汾州石楼禅师汾州石楼禅师,上堂,僧问:“未识本来性,乞师方便指。”师曰:“石楼无耳朵。”曰:“某甲自知非。”师曰:“老僧还有过。”曰:“和尚过在甚么处?”师曰:“过在汝非处。”僧礼拜,师便打。问僧:“近离甚处?”曰:“汉国。”师曰:“汉国主人还重佛法么?”曰:“苦哉!赖遇问著某甲;若问别人,即祸生。”师曰:“作么生?”曰:“人尚不见,有何佛法可重?”师曰:“汝受戒得多少夏?”曰:“三十夏。”师曰:“大好不见有人。”便打。法门佛陀禅师凤翔府法门寺佛陀禅师,寻常持一串数珠,念三种名号,曰一释迦、二元和、三佛陀,自余是甚么“碗跶丘”,乃过一珠,终而复始。事迹异常,时人莫测。水空和尚水空和尚,一日廊下见一僧,乃问:“时中事作么生?”僧良久。师曰:“祇恁便得么?”曰:“头上安头。”师打曰:“去!去!已后惑乱人家男女在。”大同济禅师澧州大同济禅师,米胡领众来,才欲相见,师便拽转禅床,面壁而坐。米于背后立,少时却回客位。师曰:“是即是,若不验破,已后遭人贬剥。”令侍者请米来。却拽转禅床便坐。师乃绕禅床一匝,便归方丈。米却拽倒禅床,领众便出。师访庞居士,士曰:“忆在母胎时,有一则语,举似阿师,切不得作道理主持。”师曰:“犹是隔生也。”士曰:“向道不得作道理。”师曰:“惊人之句,争得不怕!”士曰:“如师见解,可谓惊人。”师曰:“不作道理,却成作道理。”士曰:“不但隔一生、两生。”师曰:“粥饭底僧,一任检责。”士鸣指三下。师一日见庞居士来,便揜却门曰:“多知老翁,莫与相见。”士曰:“独坐独语,过在阿谁?”师便开门,才出被士把住曰:“师多知,我多知?”师曰:“多知且置,闭门开门,卷之与舒,相较几许?”士曰:“秪此一问,气急杀人!”师默然。士曰:“弄巧成拙。”僧问:“此个法门,如何继绍?”师曰:“冬寒夏热,人自委知。”曰:“恁么则蒙分付去也!”师曰:“顽嚚少智,多痴。”问:“十二时中如何合道?”师曰:“汝还识十二时么?”曰:“如何是十二时?”师曰:“子丑寅卯。”僧礼拜。师示颂曰:“十二时中那事别,子丑寅卯吾今说。若会唯心万法空,释迦、弥勒从兹决。”青原下三世药山俨禅师法嗣道吾宗智禅师潭州道吾山宗智禅师,豫章海昏张氏子。幼依槃和尚受教登戒,预药山法会,密契心印。一日,山问:“子去何处来?”师曰:“游山来。”山曰:“不离此室,速道将来。”师曰:“山上乌儿头似雪,涧底游鱼忙不彻。”师离药山见南泉,泉问:“阇黎名甚么?”师曰:“宗智。”泉曰:“智不到处,作么生宗?”师曰:“切忌道著。”泉曰:“灼然,道著即头角生。”三日后,师与云岩在后架把针。泉见乃问:“智头陀前日道,智不到处切忌道著,道著即头角生。合作么生行履?”师便抽身入僧堂,泉便归方丈。师又来把针。岩曰:“师弟适来为甚不祇对和尚?”师曰:“你不妨灵利!”岩不荐,却问南泉:“适来智头陀为甚不祇对和尚,某甲不会,乞师垂示。”泉曰:“他却是异类中行。”岩曰:“如何是异类中行?”泉曰:“不见道:智不到处切忌道著,道著即头角生。直须向异类中行。”岩亦不会。师知云岩不荐,乃曰:“此人因缘不在此。”却同回药山。山问:“汝回何速?”岩曰:“祇为因缘不契。”山曰:“有何因缘?”岩举前话。山曰:“子作么生会他,这个时节便回?”岩无对。山乃大笑。岩便问:“如何是异类中行?”山曰:“吾今日困倦,且待别时来。”岩曰:“某甲特为此事归来。”山曰:“且去!”岩便出。师在方丈外,闻岩不荐,不觉咬得指头血出。师却下来问岩:“师兄去问和尚那因缘作么生?”岩曰:“和尚不与某甲说。”师便低头。﹝僧问云居:“切忌道著,意作么生?”居云:“此语最毒。”云:“如何是最毒底语?”居云:“一棒打杀龙蛇。”﹞云岩临迁化,遣书辞师。师览书了,谓洞山、密师伯曰:“云岩不知有,我悔当时不向伊道。虽然如是,要且不违药山之子。”﹝玄觉云:“古人恁么道,还知有也未?”又云:“云岩当时不会,且道甚么处是伊不会处?”﹞药山上堂曰:“我有一句子,未曾说向人。”师出曰:“相随来也。”僧问:“药山一句子如何说?”山曰:“非言说。”师曰:“早言说了也。”师一日提笠出,云岩指笠曰:“用这个作甚么?”师曰:“有用处。”岩曰:“忽遇黑风猛雨来时如何?”师曰:“盖覆著。”岩曰:“他还受盖覆么?”师曰:“虽然如是,且无渗漏。”沩山问云岩:“菩提以何为座?”岩曰:“以无为为座。”岩却问沩山。山曰:“以诸法空为座。”又问:“师作么生?”师曰:“坐也听伊坐,卧也听伊卧,有一人不坐不卧。速道!速道!”山休去。沩山问师:“甚么处去来?”师曰:“看病来。”山曰:“有几人病?”师曰:“有病底,有不病底。”山曰:“不病底莫是智头陀么?”师曰:“病与不病,总不干他事。速道!速道!”山曰:“道得也与他没交涉。”僧问:“万里无云未是本来天,如何是本来天?”师曰:“今日好晒麦。”云岩问:“师弟家风近日如何?”师曰:“教师兄指点,堪作甚么?”岩曰:“无这个来多少时也?”师曰:“牙根犹带生涩在。”僧问:“如何是今时著力处?”师曰:“千人万人唤不回头,方有少分相应。”曰:“忽然火起时如何?”师曰:“能烧大地。”师却问僧:“除却星与焰,那个是火?”曰:“不是火。”别一僧却问:“师还见火么?”师曰:“见。”曰:“见从何起?”师曰:“除却行住坐卧,别请一问。”有施主施裈,药山提起示众曰:“法身还具四大也无?有人道得,与他一腰裈。”师曰:“性地非空,空非性地。此是地大,三大亦然。”山曰:“与汝一腰裈。”师指佛桑花问僧曰:“这个何似那个?”曰:“直得寒毛卓竖。”师曰:“毕竟如何?”曰:“道吾门下底。”师曰:“十里大王。”云岩不安,师乃谓曰:“离此壳漏子,向甚么处相见?”岩曰:“不生不灭处相见。”师曰:“何不道非不生不灭处,亦不求相见?”云岩补鞋次,师问:“作甚么?”岩曰:“将败坏补败坏。”师曰:“何不道即败坏非败坏?”师闻僧念维摩经云:“八千菩萨、五百声闻,皆欲随从文殊师利。”师问曰:“甚么处去?”其僧无对。师便打。﹝后僧问禾山,山曰:“给侍者方谐。”﹞师到五峰,峰问:“还识药山老宿否?”师曰:“不识。”峰曰:“为甚么不识?”师曰:“不识,不识。”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东土不曾逢。”因设先师斋,僧问:“未审先师还来也无?”师曰:“汝诸人用设斋作甚么?”石霜问:“和尚一片骨,敲著似铜鸣,向甚么处去也?”师唤侍者,者应诺。  师曰:“驴年去!”唐太和九年九月示疾,有苦。僧众慰问体候,师曰:“有受非偿,子知之乎?”众皆愀然。越十日将行,谓众曰:“吾当西迈,理无东移。”言讫告寂。阇维得灵骨数片,建塔道吾。后雷,迁于石霜山之阳。云岩昙晟禅师潭州云岩昙晟禅师,钟陵建昌王氏子,少出家于石门,参百丈海禅师二十年,因缘不契。后造药山,山问:“甚处来?”曰:“百丈来。”山曰:“百丈有何言句示徒?”师曰:“寻常道:我有一句子,百味具足。”山曰:“鹹则鹹味,淡则淡味,不鹹不淡是常味。作么生是百味具足底句?”师无对。山曰:“争奈目前生死何!”师曰:“目前无生死。”山曰:“在百丈多少时?”师曰:“二十年。”山曰:  “二十年在百丈,俗气也不除。”他日侍立次,山又问:“百丈更说甚么法?”师曰:“有时道:三句外省去,六句内会取。”山曰:“三千里外,且喜没交涉。”山又问:“更说甚么法?”师曰:“有时上堂,大众立定,以拄杖一时趁散。复召大众,众回首。丈曰:“是甚么””山曰:“何不早恁么道,今日因子得见海兄。”师于言下顿省,便礼拜。
一日山问:“汝除在百丈,更到甚么处来?”师曰:“曾到广南来。”曰:  “见说广州城东门外有一片石,被州主移去。是否?”师曰:“非但州主,阖国人移亦不动。”山又问:“闻汝解弄师子,是否?”师曰:“是。”曰:“弄得几出?”师曰:“弄得六出。”曰:“我亦弄得。”师曰:“和尚弄得几出?”曰:“我弄得一出。”师曰:“一即六,六即一。”后到沩山,沩问:“承闻长老在药山弄师子,是否?”师曰:“是。”曰:“长弄?有置时?”师曰:“要弄即弄,要置即置。”曰:“置时师子在甚么处?”师曰:“置也,置也!”僧问:“从上诸圣甚么处去?”师良久,曰:“作么,作么!”问:“暂时不在,如同死人时如何?”师曰:“好埋却。”问:“大保任底人,与那个是一是二?”师曰:“一机之绢,是一段是两段?”﹝洞山代云:“如人接树。”﹞师煎茶次,道吾问:“煎与阿谁?”师曰:“有一人要。”曰:“何不教伊自煎?”师曰:“幸有某甲在。”师问石霜:“甚么处来?”曰:“沩山来。”师曰:“在彼中得多少时?”曰:“粗经冬夏。”师曰:“恁么即成山长也。”曰:“虽在彼中却不知。”师曰:“他家亦非知非识。”石霜无对。﹝道吾闻云:“得恁么无佛法身心。”﹞住后,上堂示众曰:“有个人家儿子,问著无有道不得底。”洞山出问曰:“他屋里有多少典籍?”师曰:“一字也无。”曰:“争得恁么多知?”师曰:“日夜不曾眠。”山曰:“问一段事还得否?”师曰:“道得却不道。”问僧:“甚处来?”曰:“添香来。”师曰:“还见佛否?”曰:“见。”师曰:“甚么处见?”曰:“下界见。”师曰:“古佛,古佛!”道吾问:“大悲千手眼,那个是正眼?”师曰:“如人夜间背手摸枕子。”吾曰:“我会也。”师曰:“作么生会?”吾曰:“遍身是手眼。”师曰:“道也太煞道,祇道得八成。”吾曰:“师兄作么生?”师曰:“通身是手眼。”扫地次,道吾曰:“太区区生!”师曰:“须知有不区区者。”吾曰:“恁么则有第二月也。”师竖起扫帚曰:“是第几月?”吾便行。﹝玄沙闻云:“正是第二月。”﹞问僧:“甚处来?”曰:“石上语话来。”师曰:“石还点头也无?”僧无对。师自代曰:“未语话时却点头。”师作草鞋次,洞山近前曰:“乞师眼睛得么?”  师曰:“汝底与阿谁去也?”曰:“良价无。”师曰:“设有,汝向甚么处著?”山无语。师曰:“乞眼睛底是眼否?”山曰:“非眼。”师便喝出。尼僧礼拜,师问:“汝爷在否?”曰:“在。”师曰:“年多少?”曰:“年八十。”师曰:“汝有个爷不年八十,还知否?”曰:“莫是恁么来者!”师曰:“恁么来者,犹是儿孙。”﹝洞山代云:“直是不恁么来者,亦是儿孙。”﹞僧问:“一念瞥起便落魔界时如何?”师曰:“汝因甚么却从佛界来?”僧无对。师曰:“会么?”曰:“不会。”师曰:“莫道体不得,设使体得,也祇是左之右之。”院主游石室回,师问:“汝去入到石室里许,为祇恁么便回?”主无对。洞山代曰:“彼中已有人占了也。”师曰:“汝更去作甚么?”山曰:“不可人情断绝去也。”会昌元年辛酉十月二十六日示疾,命澡身竟,唤主事令备斋,来日有上座发去。至二十七夜归寂,茶毗得舍利一千余粒。瘗于石塔,谥无住大师。

#佛教[超话]#达摩祖师从西域到东土见梁武帝时回答的一段问话的感悟。梁武帝问达摩,我一生建了四百八十座寺庙,度了几万僧人,我的功德有多大?达摩听后回答梁武帝,并无功德。这梁武帝满怀欢喜的想让达摩肯定他所做的一切付出会有无量功德,可达摩确一盆凉水喷在头上说并无功德,他的傲慢名利心一下就蹦塌了,这怎么能接受得了,自认为付出了这么多做善事好事,投入了这么多钱物,让这么多僧人有优越的环境修行怎么会没有功德呢?达摩建寺庙供养僧众福德很大很大,但功德是放下名利心,完全无私无我,是行无漏善不求所得,是以此放下贪心,是为度众生而觉悟自己这才是功德。修行不能把物质供养,财布施当功德。佛说,假令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佛是福慧两足尊,福慧园满。修福不修慧大象带璎珞仍在六道中,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钚虽有智慧但福报不够。我们要福慧双修,这样才可成正等正觉。浅显感悟与莲友分享。Emt!

佛教对神秘现象

看法如何?

神秘现象不一定是宗教才有,
不信宗教的人也会发生,
只不过他们把神秘现象当做幻觉来处理。

至于一般人对于鬼神的现象,

仍非常迷惑而不可知、
不可捉摸,

认为其无,
实际是有;

认为其有,
难得采证。

至于宗教徒,
不论是什么层次,
只要信之虔诚,
行之得法,
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感应和通灵的经验发生,

从佛教的立场而言,
从来也不否定,
可是并不重视。​​

如果有人有了少许的神秘感应,
就以为是得了神通或以为是佛菩萨的显圣,
那是不正确的。

佛与菩萨有应而无相,
无相而有力,
那就是随机应化的感应作用。

但是他们不会采取一定的模式和特定的人做为他们的使者和代表。

神应无方,
感而遂通,

怎么可能有特定的人做为佛菩萨的代表?

虽然有佛菩萨的力量通过不同的人及物而表现,

此人此物亦不可自视为佛菩萨的自身。​​

假如有人,

不论僧俗、
不论佛教徒或外道徒众,

自称是佛菩萨的化身,

他若不是想以大妄语来搏取
利养、
恭敬、
妄自尊大的名位,

就是鬼神、
外魔附身、
显异惑众。

他们虽然也有若干百分比的灵验,
但于信仰者的祸福无补,

所以,
正信的佛教徒不该表现这种身分,
也不得信赖表现这种现象的人。​​

从佛教的史传所见,
只有释迦世尊是佛,
尚没有第二人自称是佛的例子。

如果自称是佛,
不论是佛的什么身,
都是大妄语,
要不便是鬼神附身的现象。

表面看,
他们是行道救人,
事实上是惑乱人心,
鼓励社会大众不从事实际的努力,
只求幸致的福佑。​​

至于菩萨也是一样。

历史上的菩萨,
在佛的时候,
只有弥勒,
说他是在五十六亿年之后,
在此世界第二位成佛。

其他如观音、
文殊、
普贤、
地藏等并非历史人物,

而是由佛介绍而知的大菩萨。

另外如马鸣、
龙树、
无著、
世亲等印度的大乘论师,

也是后人依据他们的大乘言行,
尊敬他们为菩萨。

又如中国的天台智者大师,
被后人称为东土小释迦,
但他自称尚是信位的凡夫;

永明延寿禅师,
被称是阿弥陀佛化身,
那也不是他个人的自述;

九华山的地藏,
是新罗的王子出家,
法名为地藏,

后人认为他是地藏菩萨的化身,
亦非他自称是地藏菩萨。

所以,
正信的三宝弟子应该看所有的众生都是未来的佛菩萨,

也都是佛菩萨的化现,
但他们是凡夫的身分。​​

如果这些自称是佛菩萨化现的人,
能说出你的过去,
指示你的未来,

甚至于知道你和你的关系人的历史背景,
并预言你们未来的发展,
也不应为其所惑。

鬼神都有这种力量,

如果你自己以持咒、
修定的努力,

也会达到这种目的,
但那也不是神通,

而是咒力、
鬼神的感应,

或是差遣鬼神所得的结果,
最多是定力的现象。

因此,
这种人谈未来未必正确,
说过去也不会比你自己知道的更为清楚,

对过去世那就更渺茫了,
准确性到什么程度,
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

因为凡事不能违背因果,
一定要发生的事,
鬼神帮不了忙,

预知于事无补,
只有善恶勤惰的因缘可以改变;

若非大善大恶,

不能改变定业、
定果,

只要尽心尽力,
为善去恶,
行佛所行,
言佛所言,

学菩萨所学,
未来的命运就操之在己。​​

在人类的一千个人之中,
大概有数人,

由于过去世的修行力和由于他们是来自有福德的神道,

所以有与生俱来的预知力及回忆力,

知未来、
知过去,

在儿童时代特别显著;

成年之后,
如果生活繁忙和不加理会,
这种异能就会渐渐退失;

如果蓄意培养和顺其自然,
也会成为感通鬼神的媒体,
而被称为灵媒或巫者。​​

现代人由于知识的普遍,
教育水平的提高,
具有神秘能力的人,

现在多半能够运用逻辑和似是而非的科学观点,

来说明他们的原理。

运用佛学知识、
佛教名相,

向大众诉说他们神秘力量的实质,
而且以神鬼的启示所得的所谓修行方法,

称为密法、
大法、
无上法,

用以教导他人修行,
也能获得神秘的感应,
的确也产生若干的效用。​​

不过有个共通的后遗症 :

所谓请鬼容易送鬼难,
一旦使用类似的方法且产生反应之后,

就必须受神鬼力量的控制,
失去自己的自由意志;

轻者从表面看还如常人,
重者就会变成精神不稳,
心态不正,

从言语、
谈吐和眼神都能表现出异于常人的情态。

如果希望脱离控制,
往往心不由己,
身不由己。

如果意志力强,
发觉已经误入歧途而想抽身,
也会经历一番精神和肉体的煎熬,

往往延续到一年、
两年才能恢复正常。

所以要那些相当深入而沉醉于神秘经验的人脱离歧途,

回向正信的佛教,
不是不可能,
却是相当不容易,
这是非常不幸的。​​

有人虽不自称是某佛菩萨的再来,
却宣称直接传承于某佛菩萨的教导和印证,

这有三种可能 :
一种是修行禅定,
在定中显现神秘境界;

第二种是在梦中显现的梦境;

第三种是在清醒状态听到或见到的降神现象。​​
如果是在定中,
一定不是深定,

深定非有心、
非无心、
非有境界、
非无境界,

不会有佛菩萨出现的情境。

这种定境,
应于属于类似做梦的状态。

人在睡熟而将醒未醒之际会做梦,
将要入睡之前也会做梦,
但两种梦的性质不一样,

前者比较清醒、
清楚,

后者比较混乱。

同样地,

定中所见境界则是在散乱心未除、
统一心未现,

但已经失去现前境界的觉受之时,
内心的妄念所造成的一种反射作用。

所以,
定中所现和梦中所现的佛菩萨,
往往并不是来自心外。​​

另一种类似灵媒所见的降灵现象,

是神鬼幻现为佛菩萨形象或者自称是佛菩萨的声音,

以光影和音感的幻境当做佛菩萨的示现,

如果不具佛法的正知正见,
极容易受到这些鬼神的愚弄,
而成为鬼神表现灵力的工具。

虽然佛经中也说,

佛法可由鬼神、
天仙等说,

如果不与三法印相应,
那就不是佛法而是外道。

一般的鬼神,
假借佛菩萨的名号,
所说的种种,

虽然也用若干佛学的名词,
他们的层次仍不能脱离欲界鬼神的范围。

所以,
是否属于佛法,
应该用三法印 ──

诸行无常、
诸法无我、
涅槃寂静来印证,

这是除烦恼、
去执着的。​​

在《 楞严经 》
《 摩诃止观 》等
都曾详细地讲到什么是魔境而非正境。

这就是为什么禅宗重视传承的原因了。

从达磨祖师开始,
代代以心传心,
而戒律也强调戒体的师师相承。

虽然后代有无师而自证,
但至少应该与经教相应,
与正统的佛法不相违背。

有明师求师证,
不遇明师则当求经证。

否则,
纵然自称是佛的弟子,
或自己认为是佛教的一支,

本质上,
还是附佛法的外道。​​

所谓鬼神,
如果他们传播的是正信的佛法,
那就是护法神,
也可以说是佛菩萨的化现。

所以,
是否合乎正统的佛法,
不在于用鬼神的名字或佛菩萨的名字来说法,

而是在于他的知见是否正确,
也就是不因人废言,
也不因名而不辨邪正。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如果两个人之间没有爱,那么你们怎么共同相守一生,怎么共同面对之后的所有磨难,怎么去互相包容体谅彼此;与其没有爱的凑合,那还不如好好的单身等待爱的到来,日子总归是
  • 我们正在弥补事故造成的影响, 所有受影响的人都已得到帮助,我们已经成立了一个调查委员会。超过33.6万居民被迫撤离,事故发生后,这些人一度被封闭在了“平安无事”
  • 把我当小孩子看的她给我送了星黛露当生日礼物啊 我真的应该珍惜现在所有的。今天早上真是困得飞了[晕]也没得活干[哼](哦对做了一个ppt[晕])他倒好了一觉睡到九
  • 闻喜不喜就是喜神空亡了,当忧不忧不用说也就是凶神空亡了,这无论从什么派别论命,都能理解。也有:四柱中,财星坐空亡父先亡,印星坐空亡母先亡的说法。
  • 因为说流浪的是你,不管你去哪儿,我都陪你去。周总:广州我:为什么啊周总:因为你在广州啊我:可是我以后会去深圳啊周总:我不管 你去哪儿我就去哪因为告诉王老师学校没
  • 啊 我又来了1.这次抽labubu运气好起来了 哭2.取号码是我的手机尾号 好巧3.放学小肉好吃哎 哥老官感觉还是上海的好吃4.小楠山烤肉emmmmm5.橘朵的
  • @MD_摩登兄弟 .☆.·° ·°. ☆ ·.·☆.°·°·.☆ .♥摩登兄弟⁎*mdxd ✲゚*。*刘宇宁⋆*lyn♥❥*.⑅︎*♥宁哥……*ଘ……棚主♥︎*
  • 服务范围:◆各类公关活动:演唱会、公益活动、企业年会、庆典仪式、品鉴会新产品发布会等◆展览展示:主场搭建、方铝搭建、展位搭建、各类舞台搭建◆物料资源:公司出租各
  • 每个人都有潜能的,所以,当面对压力时,要相信自己,一切都能处理得好。你已把童年时期的曙光中所拥有的那种精美的花朵,纯洁的光,天真的希望的快乐远远地抛在后面了。
  • 我在台灣成立團隊 NAUMAO Studio 有使用FaceBook的朋友,也歡迎搜尋我Facebook:猫囍猫囍Instagram:mao_c.photo團
  • 交一个有正能量的朋友,在你情绪低落的时候陪伴鼓励你。 ✍2019.11.26°得离完美再近一点 至少在人群中间 然后对他说 看我 看我°修眉毛也能划着手°在图书
  • 据介绍,河南岸街道自去年开展智慧城管网格化融合试点工作以来,将辖区14个村(居)划分为14个村居治理网格,并细化至73个责任网格,打破了“多网并行”、部门间“各
  • 海殊的小说《无法阻挡傲娇的他》(微博用户@张二嘎-Chris 点赞宣传过)是否要与贵司旗下组合威神V进行合作?如果不是合作关系,请合理维权,这种利用贵司艺人名声
  • 如果你爱好自然风光,那就一定要来瑞士,这里有壮观的雪山、宽广的草地和纯净的空气,有着可能是世界上最快乐的牛群。可是这还不是最让人羡慕的,真正让人嫉妒的是整个瑞士
  • 诽句是世界上最短的定型诗,极其简洁,读者可以在语意留白的空间里做极其自由的读解。累了走不动了,小书让我在间隙里,做一个能伴随四季的,随时随地感受诽句之乐的“季节
  • 。。
  • 作为一段特殊的容器,这段迷茫期里,有过去自我的结束,也有未来自我诞生的种子。也许人们在这个阶段体会到的东西,就是佛教说的无常,带着一些通透和悲悯。
  • 签证类型:工作签证(可申请日本的永住权)待遇:1、契约社员,可以转正社员。北海道点心店 东京,大阪,福冈等地,招聘日语翻译销售人员2名本周四 12月19号,视
  • 其中有一种比较受欢迎的猜想是,过去男性参与狩猎追捕,后来又要挥剑,都需要用右手从身体左侧拔出武器。这种不便使服装系扣的左右规则发生改变,于是就反了过来。
  • 在Wien/ ViennaFigar 1070 吃的BrunchBreakfast burger巨好吃 老板还送了一盘French toss给我们尝尝 淋了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