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鲜花][鲜花]在《人世间》原著里,原著作者梁晓声老师将自己几十年的人生智慧与感悟,全部倾注其中,把人与命运,人性的复杂性以及人生的悲欢离合,描述得异常深刻与真切。
我读了三遍原著,总结出了其中最清醒的9句话,其中囊括了人生、人性、情感。读懂了这些话,或许能够帮助我们在这人世间,可以活得更通透、更豁达。
所谓人生,原本便是一个怎么办接着一个怎么办的无休止的过程。
没有谁的人生,可以一帆风顺,如行云流水一般。
人生的旅途中,本就充斥着一个又一个问题。学业、工作、爱情、婚姻、收入、孩子、父母、健康……不同的人生阶段,面临的问题也不尽相同。
当我们解决完眼前的问题,另一个新的问题又出现在了眼前。
这是谁都无法避免的。
即便到了人生的尽头,在死亡面前,或许我们依旧在思考来生应该怎么办。
马尔克斯说:“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
人生,就是由无数个问题和无数个怎么办组成的。
我们不必为了纷杂的问题而苦恼抱怨,我们要做的,是认真解决能解决的,坦然接受无法改变的。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人人都在不断地解决各种问题中度过自己的一生。
朋友大抵是一种以同质化的命运为前提建立的友好关系。原本同质化的命运一旦出现了较大反差,即使是朋友,往往也会由羡慕而嫉妒的。如果反差巨大,不论原本多么巩固的朋友关系,也会沙化、瓦解。
友谊天长地久,是有前提的。
不是友情不够坚固,而是人心太过复杂。
当人与人之间产生了较大的差距,那么关系自然会变得微妙起来。
跨越阶层的友谊存在,但我们必须承认,这种友情并不多见。因为,能够成为朋友,要么是志同道合,可以相互帮助;要么是感同身受,你懂我的苦,我理解你的难。
更残酷的真相是,成年人的友情,往往只以利用价值的大小,来决定交往的亲疏远近。
所以,势均力敌、共同进步才是维护友情的最佳方式。
至于面对友情的最好态度则是:
有些人,不必强留,有些圈子,不必强融。

婚姻的关系,自然是有缘分在起作用的。所谓缘分,乃是由家庭的社会等级作为前提的。超等级的缘分不具有普遍性。
有人说,婚姻是要讲究门当户对的。
这种所谓的门当户对,虽不是婚姻结合的必须前提,但从某种角度来说,门当户对的结合会省去一些适应差异的过程。
对于门当户对,更准确的说法,不是指家庭门第的高低,或是家庭经济条件的优劣,而是指两个人之间,文化背景、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匹配程度。
路遥说:人只能按照自己的条件寻找终身伴侣。就好像种庄稼一样,只能把豆角种在玉米一块,而不能和小麦种在一起。
无论是友情,还是婚姻爱情,差异过大,都不利于其稳定性。
周秉义与郝冬梅的结合,是发生在特殊时期的个例。否则,他们的婚姻很可能在金月姬的阻止与周志刚的自尊下瓦解。

亲情——草根阶层赖以抵抗生活和命运打击的最后盾牌,在艰难时代的风霜雨雪侵蚀之下变得锈迹斑斑,极易破损。
亲情是以血脉相连为基础的情感。
这种情感,并非是坚不可摧的。
亲情最好的状态,是无论你飞黄腾达,还是穷困潦倒,它永远都跟空气和阳光一样,不求回报地呵护你,陪伴你。
但有些亲情,也会在命运的打击以及生活的磨砺之下,受到侵蚀,发生改变。误解、争吵、势利、指责、控制等等,同样会出现在亲人之间。
即便真爱,也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坚韧,恰恰相反,往往也是非常脆弱的,甚至可能比雌雄鸟兽之间那种相依为命的关系还脆弱。
对于爱情,我们总会不自觉地付诸幻想与希望。
越是真爱,对爱情的幻想便会越多。
一旦一方不顾一切,或是付出极大的代价去追求爱情的时候,结果越容易失望。
稳固的爱情关系,是我们需要理性地看待爱情。将对爱情的想象和希望控制在极其现实的范围内。
爱情会变,是因为人心会变。
对待爱情最好的态度是,与其患得患失,不如先爱好自己。
自身的强大和优秀,会具有无限的吸引力,你的爱,你的才华,你的宽容,你的智慧,都会成为对方离不开的原因。
美好的东西,要么属于自己;要么不属于任何人,仅供所有人观赏;要么足够多,起码一半人有机会公平获得——以上三种情况都不至于让心理正常的人生气。
对于美好的东西,人人都想拥有。
当美好的东西,成为了他人的囊中之物时,人们便会产生不平衡的心理。
这种心理属于嫉妒的范畴。
嫉妒会引发诽谤、羞辱、打击甚至迫害。总之,由嫉妒衍生而来的,大多是带有负面影响或结果的东西。
嫉妒是人性,不因嫉妒而失态乃至报复是修养。我们无法做到压抑人性,但是我们可以做到有修养。
这是面对自己难以遏制的嫉妒心,最好的状态。
看清自己,总是比看清别人要难的。谁都希望看清别人,希望自己看清自己的人却不是太多。真实情况很可能是这样——自己内心里的丑恶,也许比自己一向以为的别人内心里的丑恶更甚。
人这一辈子,最难看清的,就是自己。
大多数人都不愿正视自己的本色缺陷。
最悲哀的人,莫过于本身没有足以炫耀的优点,却又将挑剔的目光,时时刻刻地放在别人的身上,从而获取完全没有意义的满足感。
对于不成熟的人来说,他们永远都可以找到一些借口或理由,以掩饰他们自身的某些缺点。
而真正的成熟,是敢于正视不完美的自己,敢于面对自己内心的丑恶与欲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自省中,不断地了解自己,完善自己,升级自己,从而收获更好的自己。
人生的意义,从来不是看着别人如何活,而是让自己好好活一场。
不少人心里都有一个容不得别人的观点存在的魔障,只要不同观点一出现,内心就会发出拒绝的指令。
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观点的权利。
当我们遇到与自己相悖的观点时,请不要着急反驳,或是如同有洁癖的人看见地板缝中塞入什么脏东西一定要挑出来倒入垃圾桶一样。
这样,我们可能会失去更全面、更理性看待问题的机会。
人生不是一场辩论赛,谁的观点占据上风,谁就赢得了人生。
世界上所有的是非对错都是由人们去评判的,只要你自己认为对,就无须过度在意别人的看法,更不要妄想别人和你有一样的见解,并为此大费口舌。
这是自寻烦恼。

底层人家的穷愁日子,像专吸人血的妖精似的。吸那些人家父母的血,与岁月争着吸。而且一边吸,一边觊觎着他们的儿女。当儿女也可以被吸血的时候,才放过他们。那时他们已行将就木。
有人说,穷是一种治不好的病。
压榨着人们的精神、身体。
这是认命者对命运的叹息。
周国平说:所谓命运包含两种因素,一种是不可支配的,一种是可以支配的。不可支配的,比如出身的贫富、亲人的早逝。可以支配的,比如后天的努力。
一个人出生在什么家庭,并不能决定他一生的经历与成就。穷人的孩子有出息,富家子弟境况悲惨,这种情况多的是。
对待人生,最好的态度是,对于自己不可支配的,就认命;对于自己可以支配的,就要拼命的努力……
[作揖][给你小心心]

我们都说‌‌求法!

如果我们都不了解‌‌法的特性、法的特质‌‌,到底是求什么法?

我们就会落入到‌‌‌‌自以为是,‌‌或者是自圆其说,‌‌或者是随意所欲,‌‌带欲求断。‌‌‌‌那就导致我们一生之中一事无成,‌‌就落入在迷信、宗教的‌‌范围之中‌‌模糊的一个状态。
01
对法的第一种诠释
在古印度‌‌(公元‌‌前的‌‌1600多年到2000年之间‌‌)对法‌‌就有诠释:
任持自性,轨生物解,就是法。
最初社会的人,‌‌科学家、‌‌文学家、‌‌史学家对法都有一个诠释,都有认知:
任持自性
就是古老‌‌的科学家、自然学家对法的一种认知‌‌概念。
任:任何一件事物。
任何一件事物都保持着它的本质,‌‌都保持着它自己的性质,‌‌叫任持自性。
就犹如水一样,‌‌保持着它自己的特性:水‌‌还没有因缘和合时,水的特性是属于冰凉的,‌‌是冰凉自物、冰凉它物的。
‌‌一旦‌‌它跟火‌‌合就成为温水,‌‌那就不是它的特性了,‌‌已经是因缘和合了,它有增上之法,‌‌有增上缘、有和合之法。
‌‌水本身的特性:是凉的、是冷的、是软的、是滑的,叫任何一件事物‌‌都保持着它自己的特质,‌‌它本质的特性。就如同一个内心之中很快乐‌‌、和谐‌‌、安详的慈爱之人,‌‌他就能够把快乐、和谐、安详辗转分享给他人。就犹如水冰凉自己、冰凉它物一样,‌‌这叫任持自性,‌‌这就是法的特性。
‌‌就像火一般,‌‌火性‌‌属‌‌热性:是热的、是暖的、是漪的、是痒的,暖、热、漪、痒这是火的特性。‌‌就像一个人‌‌心生烦恼,‌‌内心之中生起了‌‌激情愤怒、忧愁叹气,‌‌他‌‌伤害自己,同时‌‌也伤害他人。这就是烦恼的特性‌‌,如同火的特性一般。
‌‌任何一件事物都保持着它自己的特性,‌‌我们叫学法。任何一件事物都有它的因果、它的法则、它的原因。
轨生物解
‌‌就像生病一样的,‌‌要找病因,‌‌要有治病的方法,‌‌这就是轨,就是轨则。就像宇宙之间的规律一样,‌‌就像‌‌地球绕赤道线,自然而然‌‌才能够‌‌不破坏它物,叫轨生物解。
‌‌这就是科学家、发明家‌‌、史学家‌‌们对法的一种认知,对大自然的一种认知,这是第一步。
这也是佛陀所知法的范围,‌‌可是这是浅显的,不能解脱的,‌‌这是随顺‌‌世间,‌‌按常规理解的。
常规:
就是循规蹈矩的,‌‌就是在世间里边,‌‌比如说‌‌衣食住行的,吃喝玩乐的,享受的,‌‌就是与世间人一样的,这个叫常规。‌‌
不规:
不规就是不按常规的,就是‌‌修行人。‌‌
不按常规,按真理。‌‌现在我们要追求真理,要学法,‌‌要把法通通地理解、通通地认知。‌‌
世间人,‌‌对法的认识是有限的,他出不了世间,只能说是聪明人。这人很聪明,‌‌‌‌他能发明,在世间‌‌有较强的生存能力,他稍稍有那么一点点过人之处(超过一般普通人),因为他的记忆力很好、很聪明,‌‌他能发明‌‌,他的认知、他的知识比较宽广些,较有深度、高度、广度些,‌‌这就是世间法对法的认知,对自然法则的认知。‌‌
佛陀‌‌对弟子的教授‌‌‌‌层次是不同的,是契机契理的,佛陀说的法是不离身心(五蕴)的‌‌!
佛陀涅槃以后,很多人对佛陀的所知法‌‌就有不同的诠释。

法,‌‌什么称为“法”呢?‌‌
我们要怎样才能够入法(‌‌入到真正的法的特性、法的本质,‌‌入到法中来)?要怎么入呢?‌‌到底什么是法?
我们要把它说得很清楚,叫入法。
什么是见法呢?
‌‌见法:就是在理解上、见解上要具足正见,安住于法。‌‌
什么是得法?
得法:就是获得了在自身的听闻、思惟、修学念念不离法,念念不离止观法才是得法。
什么是证法呢?
证法:那就是超凡脱俗了。已经证得无漏之法、证得出世之法、证得不迷惑之法,这些都是跟‌‌切入证法有关。
02
对法第二步的认知
什么是入法?这个法是怎么来诠释,怎么来理解呢?
‌‌什么是法?‌‌
色法、‌‌心法、‌‌心所法,‌‌无为法。‌‌‌‌这就是第二步的认知了,第二步就比第一步深入了。
首先我们要了解佛法的‌‌名相。
名相:就是词汇‌‌‌‌,‌‌就是佛学基础知识。‌‌
假如说我们不认识这四种法,‌‌听任何法都听不懂,‌‌不懂就导致到‌‌犹如“冷水泡石头,‌‌不得以应用”。‌‌
‌‌什么是色法?‌‌
色法指的就是‌‌地、水、火、风,‌‌就是在我们身体的范围(我们一寻之身)。‌‌‌‌
地大:‌‌发、毛、爪、齿、皮等称为‌‌地大;
‌‌水大:胆汁、痰、脓、血汗、脂肪等称为水大;
风大:就是呼吸;
‌‌火大:就是温度。
四大之身,就是形形色色,‌‌称为色法。
形色
‌‌形就是形态、形状,长短、高低、方圆,‌‌这叫‌‌形色。
显色
‌‌显色,就是颜色:青黄赤蓝。
这些形色、显色叫形形色色,都称为色法。

‌‌什么是心法?
‌‌心法就是六情根,‌‌一提到六情根‌‌就提到“六识”。
“识”是从何而生?
‌‌由内与外而生,内与外的“触‌‌”而生,‌‌由“触”而生“识”。
‌‌内‌‌外就是:眼,眼见色;耳,‌‌耳闻声……
‌‌眼、耳、鼻、舌、身、意称为“内六入”、“内六处”、“六根”。
色、声、香、味、触、法称为“外六入”、“外六处”、“六尘”。
‌‌眼色、耳声、鼻嗅、舌尝、身触、意知法而生的“识”,‌‌就称为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
识,就是认识、认知。‌‌

本身“根‌‌”就有它各自的特性,‌‌它能认识、能认知,这称为心法。根、尘、识属于心法,‌‌这才是心。

‌‌有很多人说修行要修心,‌‌心在哪里?‌‌我们‌‌对心法不彻知,‌‌不彻底地了知,怎么修行?‌‌对法都不了解的人怎么入法?‌‌
那就是在痴坐,‌‌就像“猴子蹲枯岩”,寻食无吃,坐本山空,只是自以为是,我在修行。‌‌就犹如“蚊子叮铁牛”,‌‌“木人看花鸟”,是不起作用。
‌‌首先要听法,‌‌要听闻,‌‌听闻要记住。‌‌记住了以后不会忘记了,‌‌时时在内心之中念法了。‌‌闻慧、思慧才‌‌能够运用。
‌‌什么是心所法?
‌‌心所法就是烦恼,‌‌见惑、思惑。
见惑:就是见解上的迷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这称为见解(理解)。‌‌

见惑,就是‌‌在见解上、在理解上、在认知上是迷惑的,是不清楚的,‌‌这称为见惑。一个人的认知‌‌不彻底,‌‌他的理解不清楚,‌‌还不如实知之,‌‌这称为见惑,‌‌在理解上是一个迷惑之人。
思惑:就是思想,‌‌内心之中时时地想过去、想未来,思念过去‌‌、思念未来,回忆过去、回忆未来,就在贪、嗔、痴、慢、疑这些方面,这个属于思惑。

十利使‌‌:见惑的五种加上思惑的五种。

使‌‌:就是使我们烦恼的意思,‌‌它有一种力量能够让我们去伤害他人,‌‌让我们去烦恼。‌‌见、‌‌思惑叫十利使‌‌,‌‌这就是属于生起心所,心所有包含‌‌的、心中所持有的‌‌一切的染污不尽。
什么叫心中所持有呢?内心之中,所有的‌‌坚持自己的邪知邪见的、不正确的、执著于实有(本来就不真实)的,这个“我的”概念太重,叫心中‌‌所持有的法,‌‌就是烦恼法、心所法:

思惑:贪、嗔、痴、慢、疑‌‌;

见惑‌‌: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
见思惑又生起了随烦恼了。

随:就是‌‌伴随,‌‌如影随形叫随眠。‌‌
随眠烦恼‌‌:就是在内心之中是潜伏的、隐患的,‌‌‌‌‌‌只要‌‌见人遇事‌‌就会现起来,平常时间你看不到它,‌‌它如影随形。
随眠烦恼共有二十种:
‌‌‌‌小的‌‌随眠烦恼有十种:‌‌忿、恨、覆、恼、嫉、‌‌悭、诳、谄、害、骄;
‌‌中烦恼的两种:无惭、无愧;‌‌
大烦恼的八种:掉举、昏沉、不信、懈怠、放逸、失念、散乱、不正知‌‌。
大烦恼是修行之人才发现的,修行的时候就障碍你了;‌‌
小烦恼‌‌是做人‌‌不成功,‌‌没有人格;
中烦恼‌‌很难发现,是见道之人才相应的,一般凡夫之人‌‌是无知,‌‌不知惭、不知愧的。‌‌三果阿那含‌‌才与‌‌惭愧相应,‌‌他处处惭愧,如同‌‌新娶的媳妇看到‌‌姑嫜(公婆)一样,新嫁的女孩到她公婆家,‌‌最初很害羞的,‌‌这样的惭愧心。三果阿那含才会具足相应。‌‌一般有禅定之人,‌‌他只是‌‌善学惭愧心,‌‌不具足。
二十随烦恼以及见惑、思惑都属于心所法。

内心之中所持有的这些染污不净,‌‌谈何修学?‌‌认知都不清楚‌‌就谈到去闭关修行,‌‌那就是带欲求断,‌‌随意所欲。
什么是‌‌无为法?
就是无漏法,‌‌就是涅槃法。‌‌
它是被无我慧所摄的,‌‌被空性慧、不二慧所摄的,被一切智所摄的,‌‌是被道种智、一切相智所摄的法。‌‌它是寂静的、是不迷惑的,‌‌它是‌‌过人法(过凡夫的法)。
‌‌这四法‌‌不听闻、不掌握、不清楚、不彻知,无法入法。入什么法‌‌?那只是自圆其说,‌‌就像独坐‌‌空无,‌‌‌‌那就是外道,‌‌不是佛陀的弟子。
佛陀的弟子要入法,‌‌要必须入法!
(未完待续)

农历九月十九(2021年10月24日),是观世音菩萨出家日。

观世音菩萨昔为正法明如来,大悲愿力,倒驾慈航,现作菩萨。又名观自在菩萨,是佛教四大菩萨之一,以耳根圆通成就菩提,三十二应入诸国土,大慈大悲,救苦救难。

《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云:“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华严经》云:“愿诸众生,若念于我,若称我名,若见我身,皆得免离一切怖畏。”

◇尔时,观世音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忆念我昔无数恒河沙劫,于时有佛出现于世,名观世音。我于彼佛发菩提心,彼佛教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住,觉所觉空。空觉极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寂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胜。——楞严经

◇善男子,此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威神之力,已于过去无量劫中,已作佛竟,号正法明如来。大悲愿力,为欲发起一切菩萨,安乐成熟诸众生故,现作菩萨。汝等大众、诸菩萨摩诃萨、梵、释、龙、神,皆应恭敬莫生轻慢,一切人天常须供养专称名号,得无量福灭无量罪,命终往生阿弥陀佛国。——大悲心陀罗尼经

◇愿我行菩萨道时,若有众生受诸苦恼、恐怖等事,退失正法,堕大闇处,忧愁孤穷、无有救护、无依无舍,若能念我、称我名字,若其为我天耳所闻、天眼所见,是众生等,若不得免斯苦恼者,我终不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悲华经

◇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法华经

◇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法华经

◇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瞋。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法华经

◇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法华经

◇世尊,我有大悲心陀罗尼咒今当欲说,为诸众生得安乐故,除一切病故,得寿命故得富饶故,灭除一切恶业重罪故,离障难故,增长一切白法诸功德故,成就一切诸善根故,远离一切诸怖畏故,速能满足一切诸希求故。惟愿世尊慈哀听许。——大悲心陀罗尼经

◇我于是时始住初地,一闻此咒故超第八地。我时心欢喜故即发誓言:若我当来堪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者,令我即时身生千手千眼具足,发是愿已,应时身上千手千眼悉皆具足,十方大地六种震动,十方千佛悉放光明照触我身,及照十方无边世界。——大悲心陀罗尼经

◇ 复白佛言:世尊,若诸众生,诵持大悲神咒堕三恶道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者,若不生诸佛国者,我誓不成正觉。诵持大悲神咒者,若不得无量三昧辩才者,我誓不成正觉。——大悲心陀罗尼经

◇在家之人多诸烦恼,父母妻子恩爱所系。常思财色,贪求无厌,得时守护,多诸忧虑。流转六趣,远离佛法。当作怨家恶知识想,应厌家垢,生出家心。无有在家修xi无上菩提之道,皆因出家得无上道。——郁伽长者经

◇以一日一夜出家故,满二十劫,不堕地狱饿鬼畜生,常生天人,受福自然,最后人中,生富乐家,财富珍宝具足。——出家功德经

◇居家生业,种种事务,若欲专心道法,家业则废;若欲专修家业,道事则废。不取不舍,乃应行法,是名为难。若出家离俗,绝诸忿乱,一向专心,行道为易。——大智度论

◇设满恒沙界珍宝供养佛,不如一日中,出家修寂静。——大宝积经

◇若放男女,若放奴婢,若听人民,若自己身,出家入道者,功德无量……是故佛说出家功德,高于须弥,深于大海,广于虚空。——贤愚因缘经

◇若复有人归佛出家,功德有十。云何为十?一远离妻室,二染欲不贪,三爱乐寂静,四诸佛欢喜,五远离邪魔,六近佛听法,七远离三恶,八诸天爱敬,九命终生天,十速证圆寂。如是十种功德,归佛出家获如斯报。——分别善恶报应经

◇若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一日一夜出家修道,二百万劫不堕恶趣,常生善处受胜妙乐,遇善知识永不退转,得值诸佛受菩提记,坐金刚座成正觉道。然出家者持戒最难,能持戒者是真出家。——大乘本生心地观经

◇佛告文殊师利:如是,如是!如汝所说。一切诸功德,不与出家心等。何以故?住家无量过患故,出家无量功德故。住家者有障碍,出家者无障碍;住家者摄受诸垢,出家者离诸垢;住家者行诸恶,出家者离诸恶;住家者是尘垢处,出家者除尘垢处……——文殊师利问经

◇听人出家,若自出家,功德最大,以出家人,以修多罗为水,洗结使之垢,能灭除生死之苦,为涅槃之因;以毘尼为足,践净戒之地,阿毘昙为目,视世善恶,恣意游步八正之路,至涅槃之妙城。以是义故,放人出家,若自出家,若老若少,其福最胜。——贤愚经

◇闻说出家心生欢喜,功德无量譬喻不及,出家之利,高于须弥,深于巨海,广于虚空。所以然者?由出家故方得成佛,三世诸佛未有不因舍家出家成佛者也。——菩萨本生鬘论

◇居家愦闹,多事多务,结使之根,众恶之府,是为甚难;若出家者,譬如有人出在空野无人之处,而一其心,无思无虑,内想既除,外事亦去。——大智度论 https://t.cn/zQGzEdS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
  • 好挂住you, you, and you哒哟ヾ(✿゚▽゚)ノ盘点在Hong Kong的两天漂浮的天气迷一样的找路蜗居但也温馨的住宿各种奇奇怪怪的趣事(某人看不过
  • 新改了一条锁骨拼接项链,夏天在某宝看见的款式,400多,到不是买不起,就觉得不值。这些日子在家闲来无事,网上搜了一圈买好东西,总共花了150,完美复制出一条一样
  • 其中,总体目标是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建设人民城市为目标,坚持“全周期管理”理念,着力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
  • 善微而易行,善小而能行,久而能持,方为善道。” ——李宜缜㊗️李宜缜1031出道八周年初心不改,星光满载做我一生艺术家,做你一生ERANG大众ID. Buz
  • 格莱美奖的奖杯就是在美国科罗拉多州Ridgway小镇的这座看似又小又旧的木质工厂的地下室生产出来的。只是因为他以前住在这里,而且他的好朋友刚好是负责格莱美奖杯制
  • 窗外有风景,笔下有前途,低头是题海,抬头是未来,左手牵你,右手拿笔,不负青春不负你#孔垂楠[超话]#[心]#孔垂楠0209生日快乐# [微风][微风]人生总有坎
  • [疑问]阿K最近看见有网友预测武汉这几类房子之后绝对要贬值:高层老房子,高层住宅刚刚建造起来的时候,是非常受购房者追捧的。等等有许多问题,总的来说老城的房子也最
  • #日常碎片plog# ⋆真想天天泡在小吃街里呀 要不是距离远,一定隔三差五就去垃圾街吃“垃圾”去,虽然不是那么建康,但满满的烟火味呀,还靠近几个大学,能看到很
  • 【商品】巴黎欧莱雅【青春密码】酵素精华肌底液30ML全国专柜280元【我们券后149元】包邮【下单】:【推荐】热巴最爱!专柜280元,限量149元,识货的速度【
  • 周某声称在醉酒状态下被“强制猥亵”但从我丈夫离开到接到胡某电话,仅6分钟时间,周某准确地感知到送她的人离开,并迅速准确拨通胡某敏(了解当晚我丈夫送她回酒店的男同
  • 我需要的从来不是认错和道歉 是绝对的忠诚 绝对坦白 绝对用心 是我这颗心从来没有破碎过 可惜你一个也没有做到 可能你一直在怪我吧 我时不时就会发脾气 时不时就
  • “我也好奇,昔日暗恋pete的人,叫我爸爸的感觉是怎样的。” “vegas,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你会同意我去追一个比我大二十多岁的人?
  • #边牧[超话]##萌宠集中营##萌宠的日常##萌宠##狗狗##澳大利亚[超话]##海外生活##堪培拉# #生活就该这么爱# 到修勾灿烂的笑容里去,最治愈人心的时
  • 看☁️直播回访,和一个恋爱脑的北大的妹妹连麦,相当认同☁️说的当一个人陷在一段感情里的时候 别人说再多都没用 只有自己受到伤害了之后,自己才能清醒浅谈一下自己的
  • 这是一本以“星座科普”为主题的日历,有趣,有知识,有意思。 #星座日历2018# @这是一本2018全年周历,也是一本星座知识小百科,更是一本“抬头望星”指南。
  • 7、衷心建议,景点都会要排队,不想排队可早起,不热还不用看人头成都篇3.21.2022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小红薯查的攻略 说晚去会睡觉所以六点就起了 转了地铁
  • #刘诗诗一念关山# lss #刘诗诗任如意# “其实我的内心也有一座永远在攀登的山,虽然我平日里非常随性,但如果事情到达了某一点,我觉得应该是有原则的时刻了。发
  • #美好辽宁欢迎您# #请到美好盘锦来# ▽要学会经营自己的生活,不是天天混日子,也不是天天熬日子,而是天天享受日子。#贯彻二十大辽宁在行动# 清洁取暖让农村群众
  • #森德瑞拉.bride##十堰婚纱礼服新娘跟妆##出门新中式风格##中式婚礼##中式秀禾##进口品牌婚纱##男士礼服定制##西班牙品牌婚纱# 你总会遇到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