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知觉的世界》的读书笔记
一本可以细读的书~梅洛.庞蒂从人的知觉出发,论述了关于我们对于事物、生活、艺术等各方面的看法。上一次有如此看书体验的是塔可夫斯基的《雕刻时光》,再一次被这种论述的方式所打动。自从前段时间开始接触哲学,自己对于生活的体验以及看待世界的方式都有所改变,这大概就是哲学的魅力吧。看到最后,真心希望哲学能成为每个国家义务教育里的必修课程,就像法国所做的那样,我相信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一种新的体验。

摘抄:

在检视了空间之后,让我们着手检视那些填充了空间的物本身。就此,若去查考经典心理学的教科书,我们会发现里面是这么界定物的:先是有一些不同的性质呈现给了不同的感官,然后再由理智的一个综合行为将这些性质统合为一个体系一这就形成了物。例如,柠檬就是这个两头鼓起的椭圆的形状,再加上这个黄黄的颜色,再加上这个凉凉的触感,再加上这个酸酸的味道……然而,这一分析并不能让我们满意,因为我们并没有看到这里有什么是能够把这其中的每一个性质和所有其他的性质统一起来的;而实际上,我们是的的确确地感受到了这一点的:柠檬是个统一的存在,它所有的性质都不过是这统一的存在的不同表现。只要我们还把物体的各种性质看作属于视觉、味觉、触觉等截然分疏的世界的,物体的统一性就一直会是神秘难解的。然而,在这一点上,遵从歌德的指引,现代心理学已经注意到:物体的任何一个性质都远非严格地独立的,而是都拥有一种情感意谓(une signification affective),这情感意谓会将此性质与所有其他感官的情感意谓连结起来。举例说来,正如给房间挑选过壁毯的人都知道的,每种颜色都会氤氲出一种情绪氛围,都会使这壁毯或忧郁或明快,或阴沉或昂扬。既然不仅颜色是如此,既然对于声音和触觉来说亦是如此,那么我们或许就可以说:每一种颜色都对应着某一种声音和温度。正是因此,当向盲人描述一种颜色时,盲人可能会通过把此颜色类比为某种声音来想见此颜色。因为人的经验赋予了性质某种情感意谓,所以一旦我们把一个性质放回到人的经验之中,那么这个性质何以能够和其他那些它原本与之毫无关系的性质发生关联也就变得开始能够被理解了。

在我们试图找回我们在生活的经验中所领会到的那个世界的努力中,所有那些古典的艺术法则都被打破了。关于绘画的古典教条是建立在视角主义之上的。所谓视角主义就是说,比如当画家在面对一片风景时决定只按照最传统的画法把他所看见的在画布上再现出来:画家先是看见了他身边的树,然后他把目光放远,投放到前方的路上,再然后将目光投向更远方的地平线;如此一来,根据目光每次所投注的焦点之不同,其他物体的外观也都随之发生变化。在画布上,画家所试图完成的不过是所有这些各异的视图所折中调和而成的产品,画家不过是在试图给所有这些各异的知觉找到一个公约数,也就是说画家并不是在给出物体呈现给画家的尺寸、颜色和外观,而只是在试图给出物体为传统绘画规则所规定下的尺寸和外观,也就是说,当把目光投注于地平线上某一个固定的点时,当风景画中的一切线条都因而从画家出发奔向这个点时,物体所呈现出的尺寸和外观。如此这般画出来的风景就会显得平静、端严而可敬,因为这些风景是被一个投注于无限远处的目光所固定住的。这些风景是与我有一段距离的,观看者是没有被卷入其中去的,这些风景是彬彬有礼的。观看者的目光从这些画中风景上从容地掠过,这些风景画中不会有任何令人不悦的东西来扰乱观看者那无上的从容安闲。然而,上述方式并非世界实际上呈现给我们的方式。世界实际上是在我们与世界的接触中呈现给我们的,而这与世界的接触正是知觉给予我们的。每时每刻,在我们的目光流转于现实场景中的时候,我们都必然只能从某一个确定的观点出发,而这些前后相继的瞬间之所见,无论是关于哪一个风景区域的,都是不能够简单地相互叠加起来的。画家如果想成功地彻底控制住这一系列的所见并从中提取出一个永恒的、唯一的风景,就不得不破坏掉自然而然的看的方式。比如画家就必须得时不时地眯起一只眼睛,借着铅笔去目测清楚一个细节处看起来到底有多大--然而这种做法难免就会改变这一细节本身--然后把这些都置于一个分析性的看之注视下,并进而在画布上构建对风景的再现。如此这般再现出来的风景完全不符合任何自然而自由的看,这般再现出的风景宰制住了自然的看之动态的开展,并且,这般再现出的风景还取消了这自然的看之律动和生命本身。自塞尚以来,很多画家都开始拒绝再遵从几何视角这一规则,因为他们想要重新抓住并再现出风景在我们眼底下的诞生本身;因为他们不再满足于去做一个分析性的报告,而是想要重新融进并采用知觉经验的“作画法”(“style”)本身。所以,他们的画的不同部分是从不同的出发点来看的,这就会使不仔细的赏画者觉得这些画犯了“视角错误”,然而却会使认真的赏画者觉得:在这些画中,从来没有任何两个物体是同时被看到的;若要在这些画里的不同空间部分之间游动目光,永远都是要耗费时间的;在这些画中,存在不是现成地被给予了的,而是通过时间显现或浮现出来的。

塞尚就曾说我们当能够绘画出树木的气味。在相同的意义上,萨特曾于《存在与虚无》中写道:每一个性质“都在揭示出物的存在”,他接着说道:“柠檬(的黄)贯彻于柠檬的所有性质中,且其每一个性质都是贯穿于所有其他的性质中的。那黄黄的正是柠檬的酸,那酸酸的正是柠檬的黄;我们吃糕点的颜色;而且糕点的味道也在向我们所说的饮食直观揭示着糕点的形状和颜色……泳池中水的流动性、温热感、泛蓝色以及涌
动态,这其中的每一个性质都一下子就在所有其他性质中被呈现出来了。”

每一个物都向我们象征着某种特定的行为,都向我们提示着这一行为,都激发着我们或正面或负面的反应。正因此,从一个人装点布置其居所的方式,从他所喜爱的颜色,从他所爱去散步的地点就可看出此人的品位、性格及面对世界和外部存在的态度。克洛岱尔就曾提到,中国人会用石头建筑园林,其中的一切都干枯而惨淡①。如此这般对环境的石化所透露出的是对生之茵润的否定,也就是说是对死的向往。那些郁结纠缠在我们的梦里的物同样是意味深长的。我们与物的关联并非一种遥远的关联。每一个物都向我们的身体和生活诉说着什么,每一个物都穿着人的品格(顺从、温柔、恶意、抗拒),并且,物反过来也活在我们之中,作为我们所爱或所恨的生活行为的标记。人驻于物,物也驻于人--借用心理分析师的说法就是:物都是情结(complexe)。塞尚亦持此观点,他曾说绘画所力图传达的正是物的“光环”(“halo”)。这也是现代诗人弗朗西斯·蓬热的看法。我们现在就以他为例对此作进一步的说明。萨特曾在一项关于蓬热的研究中写道:“物居住在他那里已经年历岁,物居有着他,物似地衣般覆盖住了他记忆的基底,物就在他那里……他现在努力所要做的就是从自身之深底钓出这些丛生的巨物以使它们出现,而不是对它们作严密细致的观察以确定它们的性质。”比如说水--当然,不仅仅是水,所有的元素都是如此--其本质并不在于它可被观察出的性质,而在于,关于我们它到底向我们说了些什么。
蓬热就是这么评论水的:
“水白、亮、无形、清凉、被动,执拗于它唯一的堕落--重力,用各种绝招完成这种堕落:包抄,穿透,腐蚀,渗透。

堕落同样作用于水的内部:不断地坍塌,每时每刻都在放弃各种形状,一味地卑躬屈膝,四脚八叉地趴伏于地,如尸首,像某些教派的僧侣……

我们几乎可以说水发了疯了,它歇斯底里般地唯重力是从。这个需求控制着它,如同一个根深蒂固的执念……

液体从定义上讲执着于服从重力而不是执着于维持自己的形状。为了服从重力它拒绝一切形状。这一根深蒂固的执念及病态的顾虑使它完全失态……

水的不安定:能感觉出最细微的倾斜变化。连滚带爬地跳下楼梯。活泼快乐,幼稚地顺从。当降低这边的高度以召唤它时,它立马就跟过来了。”
(引于《采取事物的立场》)

① Paul Claudel,Connaissance de IEst(1895-1900),Paris,Mercur
de France,190è; rééd1960p.63:“正如景物之美实非草木和枝叶的颜色所构成,而是由线条与地势之起伏掩映所致,中国人真的会只用石头建园子。如此造园就好比是在雕塑,相形之下,寻常造园法则类于绘画。堆叠山石,以创造人工景观。从确定轮廓和形态来看,用石头似乎要比用植物装点更服帖更适宜它们的层次和外貌的变化令人感觉到高度和深度曲折和突兀”一-编者注。(中译文请参见《认识东方》徐知免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2页。-中译注)

加斯东·巴什拉将这种分析拓展到了所有的元素中。听众诸君会在他一系列关于气、水、火和土的著作中发现这种分析。在这些著作中,巴什拉把每一种元素都看成了某一类人的心灵家园,看成了此类人魂之所牵梦之所萦者,看成了主导此类人生活的那一为其所最钟爱的境域,看成了那赋予此类人以力量和幸福的自然圣礼(sacre-ment naturel)。所有这些研究都有赖于超现实主义。长达三十年,超现实主义力图在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物体中--尤其是在那些我们失而复得的、弥足珍贵的物件中--寻找那“欲望的催化剂”或者,正如安德烈·布勒东所说,寻找人的欲望于其中显现自身或曰“结晶”的地方。所以说,这是个相当普遍的趋势:不再把物和人之间的关联设想为一个享有着至高权威的精神和一个例如笛卡尔的著名分析中所呈现的蜡之间的那种距离和主宰;而是终于意识到了:这关联并不是那么清楚明白,这关联是一个令人目眩的接近,这接近使我们不能把自己视作与物完全撇清关系的纯粹精神,使我们不能把物界定为与人的性质没有任何瓜葛的纯粹对象。

通过检视知觉的世界,我们到底学到了什么呢?我们学到了:在这个世界里,根本就不可能把物和它的显现方式区分开。诚然,当我像字典那样去定义桌子的时候--三条或四条腿支撑起的一个平面,人们可以在上面吃饭、书写等等--我可能会觉得如此我就抓住了桌子的本质而完全不必在意桌腿的形状、纹饰的风格等等这般伴随性的偶然之处。然而,这样我就不是在知觉了,而是在下定义。与此相反,当我在知觉一张桌子的时候,我不会不在意这桌子实现其作为桌子的功能的方式,而且,正是桌腿每一次承载起桌面的独特方式、正是那从桌脚到桌面抵抗重力的独特运动吸引着我,并使得每张桌子都卓然有别于所有其他的桌子。在这里,没有任何一个细节--从木头的纤维、桌腿的形状、木头的色泽及年龄到印证着木头之年龄的某些涂鸦或磨损--是无关紧要的,而且“桌子”这个意谓之所以吸引我,正是因为它是透过所有这些“细节”显现出来的,因为正是这些细节体现着它在场的样态。然而,一旦我们明白了知觉学派的教导,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开始懂艺术作品了,因为艺术品也是一个肉身性的总体,在此总体中,意义并不是自由的,而是系于或者说束缚于形形色色的符号以及各种各样的细节的。正是这些符号和细节向我显现了意义,以至于正如被知觉到的物那样,艺术品也是要去看的、要去听的,任何的关于艺术品的定义和分析--无论这分析作为对知觉经验所进行的事后盘点做得有多么完备--都不能取代我对此艺术品所进行的直接感知经验。这一点乍看上去并不是那么明白无疑。

感恩法则:宇宙中的一切都不是冲你而来,而是为你而来!越感恩越拥有

#感恩##正能量#

我们都有选择
选择什么
呈现什么
那就感恩吧
感恩不一定要理由
仅仅是我可以感恩
如果你真的是用心在唱,
你会把自己唱哭,
你的内心会喷涌出无限的爱,
在爱的能量场中,
你会看到宇宙的一切都不是冲你而来,
而是为你而来。

有一次我和一位做保险的朋友在一家茶馆喝茶,听到隔壁有一个公司正在合唱《感恩的心》这首歌,这位做保险的哥们突然发出一丝轻蔑的冷笑。

我迅速捕捉到了他的这个诡异的表情,就好奇地问:你为什么听到这首歌有这种反应?

他说:我做了10年的保险,每天早上开晨会的时候都会唱这首歌,足足唱了10年,有个屁用。这纯粹是一种形式主义,现在我听到这首歌,就从内心生发出虚伪感,甚至感到恶心。

听到这位仁兄这番言论,我终于明白他的销售业绩为什么10年来也没有取得质的突破,至今还是一个主任级别。

我随口说:看来你完全不明白什么是感恩,更不懂得怎么应用感恩法则,难怪你会有这种反应。

我们本来准备散席各自回家,不料他听到“感恩法则”这4个字之后,来了精神,说道:

“我对感恩心态有一定的了解,它只是公司作为企业文化来用的,感恩并没有什么实际的用途,我们唱了10年的感恩之歌,也没有感受到感恩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

不过今天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感恩法则,难道感恩真的有用吗?我倒是想听听什么是感恩法则。”

什么是感恩法则?
其实我非常清楚,真正明白感恩的力量的人极少,大部分的人只是把感恩当成一种积极的心态来理解。

很多企业把感恩之歌作为企业文化的一种简单补充,关于感恩心态的运作逻辑是什么,几乎一无所知。感恩基本被当成形式而沦为空谈。

真正应用感恩法则的人,必然会让生活乃至整个人生发生巨大的转变。只不过要把感恩法则讲明白,需要一位真正想听的人,看来这位仁兄确实想听。我决定给他“上一课”。

我说:
“有一个小故事是这么说的,有一个非常穷苦的家庭有兄弟两人相依为命,有一天他们发现家里的米缸中只剩下很少的米了,仅够一天之用。

老大愁眉苦脸地说:我们明天的粮食又没有了,我们整日奔波却连一顿饱饭都吃不上,这什么时候是个头啊,上天太不公平了。

老二却说:没有啊,米缸中还有米呀,老天没有忘了我们呢,感谢老天,至少今天我们还有的吃。

由于两人三观不合,最终分家。老二在分家后很快就改变了穷苦的生活现状,而老大依然一贫如洗。

其实像这样的故事有很多版本,老大就没有感恩之心,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匮乏上,他总是担心“没有”,并且内心总是伴随着“没有”带来的匮乏感,常常处于担忧、焦虑、恐惧之中,而且用抱怨代替了感恩。

老二则是把注意力放在“现在拥有”的东西上,老二的感受当然就与老大不同了,他看到的是“拥有”。

当一个人把意念放在当下已经拥有的东西上时,体会到的当然是快乐、丰盛、还有爱,那么心灵就会按照丰盛去展开创造。

你看到什么或者你有什么样的思想,必会创造什么样的世界。

同样的半杯牛奶,懂得感恩的人会看到杯子中剩下的半杯牛奶,此时他的意识中是“拥有”。这个细微的看待事物的看法的背后,是一个人的心念系统,心念系统在显化着相应的外部世界。”

匮乏感显化匮乏,丰盛感显化丰盛

“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当下已经拥有的事物之上,就会引发心中的爱和感激之情,这种爱的感受就会创造更多。这就是感恩法则的运作逻辑。

没有人真的一无所有。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有”之上,而不是“缺乏和没有”之上,我们的感受就会完成转变,感恩之念就会油然而生。

在《教父》这部电影中,罗伯特德尼罗一家曾经穷困潦倒,有一天罗伯特德尼罗回家仅带了一只苹果,然而他的妻子是这么说的:“多么漂亮的一只苹果啊”。她看到的是事物美好的一面。这种心态让他们日后终于翻身。

不懂感恩的人总是看到那半杯空瓶子,那么根据灵性创造原理,他的生活定会事事陷入匮乏。

说到这里,你应该知道怎么运用感恩法则了吧!

举例:
年终公司要发奖金了,小张发了1000元奖金,而小李发了1500元奖金。

通常情况下小张肯定会抱怨:我怎么比小李少发了500元。但是如果小张懂得感恩法则,小张一定会这么想:感谢老板给我发了1000元的奖金,老板本来可以不发给我一分钱的,真的感谢老板。

看到了没,懂得感恩的人是不会看到他缺失的那一部分的。

感恩的心,关注的是永远你所拥有的,而不是你所不拥有的东西。

一个心怀感恩的人必然心中充满丰盛和爱的感受,这种良好的感受会带给他更多的丰盛和爱。

感恩疗愈贫困,越感恩越拥有

感恩心态会启动灵性创造法则。一旦你完成心态转化,用接纳的眼光去看待这个世界上的一切,你一定会找到很多可以感恩的事物。

国家太平,经济繁荣,不值得感恩吗?
你还有很多的生命,不值得感恩吗
你有一个完整的家庭,不值得感恩吗?
地球在无私的提供着空气,不值得感恩吗?
阳光每一天都会照耀,不值得感恩吗?

感恩的心态会带来感恩的情感,感恩的情感会带来爱的感受。爱,会创造你想要的一切。

如果你在保险公司哪怕业绩烂透了,同样也可以找到很多可以感恩的对象……”

说到这里,这位做保险的仁兄一下子就站了起来,抢过话说:“我懂了,我要感恩现在的客户,他们信任我;我要感恩公司,给我平台施展才华;我要感恩家人,一直对我的无私支持。”

“是的,你如果老想着我的业绩有多么的不好,公司的体制有多么的僵化,就会带来更多的不好的事情。

心灵会响应你的任何指令,这些念头就是指令,宇宙都是你的创造物,它完全按照你的心念来创造,心是什么,宇宙就是什么。”

感恩之歌,要用心去唱

这位仁兄说:“我们唱了10年的感恩之歌,难道没有一点用吗?”

“毫无用处。很简单,你是用嘴在唱,而不是用心在唱。

如果你真的是用心在唱,你会把自己唱哭,你的内心会喷涌出无限的爱,在爱的能量场中,你会看到宇宙的一切都不是冲你而来,而是为你而来。

每一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甚至是发生在别人身上的事情,都值得感恩。它们在试图启示给你什么或者试图给予你什么。但是如果你没有感恩之心,你会完全曲解宇宙的本意,你只会看到它丑陋的一面,而不是完美。

如果你真的是用心在唱,你会发现你是如此的丰盛,你拥有生命,拥有阳光,拥有空气,拥有朋友,拥有自由,拥有工作,而且在任何时候,你都拥有爱,只要你懂得感恩,你会拥有无限的可能。”

他哭了。

感恩,增加你爱的能量!

物质世界是相的世界,而所有的相都是意识心所投射。投射需要能量,能量来自于心灵,或者说来自于爱。如果维系投射的能量消失了,则投影就会很快消失。

世界就是一个意识心的全息投影,如果你想要让某个全息投影存在更长或变得更加壮丽,则需要给它加持更多的能量。

怎么加持呢?

最好的方法就是感恩,你越专注于已经拥有的东西,它就会得到更多的能量加持。

感恩能激发出心灵的无限能量,它是连通心灵电源的方法。你对什么心存感恩,就是对什么进行能量加持,它就会带来更多的更大的创造。

本质上讲,感恩本身毫无力量可言,但是它能引发灵性创造的力量,即心灵创造的力量。

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因为没有继续给所拥有的东西进行能量加持,他将会很快失去他所拥有的这一切。他不爱的东西,当然会很快地失去。

感恩是表达爱的方式,表达出爱,就会连通爱。

你对宇宙不表达出爱,宇宙就不会接受到爱,它就会收回一切。

爱,不是说着玩的。

处处感恩,处处连通爱的力量
你可能会认为我没有什么可感恩的,我现在所拥有的一切都是应该的,它们有什么可感恩的呢?

真的吗?

所有那些经历过灾难而死里逃生的人,没有一个不变的珍惜眼前的生活。

当他们身处灾难之中的时候,会想尽一切办法回到我们的现实生活当中。灾难让他们明白一个道理,生活多么的不平凡,也是值得回来的。

我们大都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们感受不到生命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感恩就是彻底明白,我们本来就生活在奇迹之中,生活在福中。

作为一个健康的人,你可能感受不到自己的幸福,那么请你去问一问那些少了一只腿的人,就会知道拥有完整的身体是多么值得感恩。那些残疾的人宁愿用所有的财富去换得身体的健康。

越多地找到生命当中可感恩的东西,你就会活得越富足。这就是感恩法则。

我来自偶然 像一颗尘土
有谁看出我的脆弱
我来自何方 我情归何处
谁在下一刻呼唤我

天地虽宽 这条路却难走
我看遍这人间坎坷辛苦
我还有多少爱 我还有多少泪
要苍天知道 我不认输

感恩的心 感谢有你
伴我一生 让我有勇气作我自己
感恩的心 感谢命运
花开花落 我一样会珍惜

在这个 还有不到四个小时就要起床的夜里 我竟然没有睡觉 最近发生的一切 从四面八方 从两个月前到刚刚 裹挟着向我冲刷而去 我反抗 我委屈 我最后服从 服从又不顺从
脑子里的混乱需要时间和阅历来整理 一只百足虫快要死掉之前是什么样子 还能不能救的活 能救活它的是什么 如果它死掉了 在那个缓慢过程里 就像我们看向星空那样 目光所及 已是不及
我做好to do list和会议纪要 把每个阶段的成长做出自己的月报和ppt 我要向未来下个月的自己 汇报复盘上个月都做了什么 哪些是有用的 哪些错误操作要敲黑板
今天看着eason的离职页面 忽然明白了为什么当时小语跟我生气 纵使有正当理由 身为情感动物的那一方还是会难过 想想就会更难过 果然自己说过的话叫 缘会挡缘 我把lf忘在一边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4.化城喻——出自《化城喻品第七》 此喻是法华时期佛劝小乘人回小向大,不做定性声闻,不滞留在化城,乃至劝修七方便法之修行人要胸怀大志,志向成佛宝所,正如佛
  • 20.对方说得每个点最好都不要多略,这样他会感受到你的温柔和细心。15.如果你什么都不敢问,他什么都不主动说,靠聊天和荷尔蒙,从来撑不过18个月。
  • p1新买的电脑包 颜值➕质量 我很爱[抱一抱]p2心声外放p3借了不知名小朋友的节日p4 fjj送的花花包装丝带 咱一整个会过住了p5 别管了p6浪漫至死不渝
  • 超轻粘土24色橡皮泥彩泥儿童玩具手工太空泥女孩黏土diy手办¥15.90⭐️#微博好物生活节#~小可爱们大家好!❗#电商号福利周# ⭐️ 超轻粘土24色橡皮泥彩
  • 一年多来,他带领电厂站班组严抓货运规定,用心服务企业,赢得了路企双方的认可,成了两家人都信得过的“联络员”。活动当天,县市公司总经理在厅店与您相约面对面交流,倾
  • 我想去看看[可怜][可怜]记:《花儿与少年1》意大利,西班牙有点小插曲但很和睦,《花儿与少年2》英国,土耳其,阿联酋,简直大反转,老姐姐们也太卖老~( ̄▽ ̄~)
  • 因为优质的品牌物业,不仅可以让人们住得更舒服,也是一个楼盘长期保值的重要保障!物业决定生活品质假如社区是一艘航行在大海中的巨轮,业主就像是巨轮的主人,物业则是业
  • 在进行面部清洁时动作一定要轻柔,力气过重会加重皱纹的生成,不要长期使用去角质产品,最多一星期一次面部去角质足够,以免皮肤失去养分。如果皮肤缺水一切都会变味,不止
  • #消博海口进行时#(来源: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青海旅游##疫情之后总要去趟大西北吧##青海旅游# 一个背包,一张车票,一台单反,一个会拍照的爱人,一颗说走就
  • 起来给我让位,我坐那”“你可坐那看店啦”“坐这有死角”她起来给我让位,我坐过去。正出门碰到王喆尚博妍过来“你去那边整东西吧,我在这边看着”整了会东西,某某加我好
  • 冲浪无聊机翻爱情魔咒太太的图 作者ID见图 #열여덟의 침대# 十八岁的床 #유실# 流失 #동정의 형태# 同情的形式 #새디스틱 뷰티# 虐美人 #페이백#
  • 每次要花多少钱❓一年下来,总共要花多少钱❓2⃣ 你去超市或者网店,都买些什么产品❓ 3⃣ 假如自己能开一家超市,产品涵盖你家用的90%的产品,所有都是进货价,你
  • 河北定州:项目聚能 高品质中等城市建设迈出新步伐中国定州北方厨具新城、定州国际陆港等工业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愉景综合体、定州国贸中心等商业项目拔地而起;唐河流域综
  • ———汪国真其实,人生是一次长途跋涉,扎实走好每一步,珍惜沿途中的每一处风景,生活就是一种享受,只要明白人生,幸福是因:平淡而衍生这个简单的道理,珍惜生活中的点
  • 万善堂本来在万家庄一言九鼎,威望极高,可只要遇上何幸福,就会分分钟破功,因为何幸福家的事,万善堂不仅各种花钱消灾,还进了拘留所,又差点一命呜呼这样的万善堂,是不
  • 点击这个,查看为自行车爱好者提供最佳建议 © Saalfelden Leogang / Klemens König#萨尔茨堡##萨尔茨堡州,享见奇观##欧洲
  • 谁也不愿无中生有,具备随遇而安的心态,才不会被时光丢弃,万一欠缺也不防碍,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前提是期待,后者是无畏惧,每时每刻需要理性善待生命,不盲目的节外生
  • 4、得到最安心的知识:人在只喝水的情况下可以存活一个月。这个礼包是按户发放的,人口特别多的情况下,居委会在发完物资以后照顾一下多发。
  • 犹犹豫豫yeezy 350芝麻大型打脸现场 #莆田鞋##国货# [心][心][心]yeezy00126 直到拿到实物后,我真香了,大地色的配色,粗看平凡不值一
  • #任嘉伦[超话]##任嘉伦长意##任嘉伦恰似故人归##任嘉伦与君初相识##纯果乐品牌代言人任嘉伦##乐蜗家纺品牌代言人任嘉伦#「当然,我一直都没有停止脚步,下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