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厚健卸任海信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副董事长林澜将接任,他比周厚健小1岁】一向低调的周厚健,在退休时也选择了极为低调的方式。在3月12日下午海信召开的例行月度经济分析会上,周厚健正式卸任海信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一职。副董事长林澜将接任。自去年11月传出海信“换帅”误读以来就一直备受关注的海信接班问题,也由此尘埃落定。
1982年,刚刚从山东大学电子系毕业的周厚健便进入青岛电视机厂工作,由此开启了在海信长达40年的职业生涯。1992年,周厚健正式升任厂长,成为引领海信前行的掌舵人。在他的带领下,海信从一家地方电视机厂,成长为千亿级跨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2021年,海信实现营业收入1755亿元,同比增长24%,创历史新高。
由国际营销“一号人物”林澜接班,或许预示着海信未来将在国际化上进一步提速。
01
周厚健:
30年带领海信完成“三大跨越”
对海信来说,周厚健足以称得上奠基者。出任厂长时,周厚健年仅35岁。在长达30年的掌舵时间里,周厚健对海信的影响是全方位的,从对技术的笃信,到低调稳健的个人作风,无一不深深烙印在了海信的企业文化中。但若从企业发展的长时段角度观察,周厚健带领海信在多元化、国际化以及体制机制改革上所完成的“三大跨越”最具里程碑意义。
刚掌舵海信不久,周厚健就知道,海信要做大做强就不能固守城池,从单一产品到多元化布局是必经之路。
“索尼公司就是靠不断上新项目迅速发展起来的,松下亦是如此,家电产品层出不穷。海信要发展也必须走这一步,向高科技发展。”1995年的一次内部会议上,周厚健曾如是说。
此后,海信开始在变频空调、手机以及媒体产品等其他家电和消费电子领域发力,并在2006年完成了对科龙的并购,进一步完善了白电产品线。与此同时,海信还在2000年前后将触角延伸至B2B产业,在智能交通、光通信等新兴领域进行了布局。
如今,海信已经成为国内家电产品线最全的企业,几乎涵盖从黑电到白电到厨电的全品类,旗下品牌包括海信、科龙、容声、gorenje等。B2B产业中,智能交通、光通信业务板块已经成为行业隐形冠军,智能医疗等近十年内新布局的业务也开始崭露头角。
业务版图持续扩张的同时,周厚健也将目光瞄准了更加广阔的全球市场。
事实上,在周厚健接棒之前,走出国门就是海信的愿景。“在世界地图上点一个点”,是周厚健的上一任在告别时对周厚健和海信的寄望。30年后,周厚健做到了。如今的海信已经在海外设立了55个海外公司和办事处、11个研发机构、18个工业园区和生产基地。对日本东芝电视等国外老牌家电企业发起的并购已经成为中国企业全球化的经典案例,完成了从出口到并购、从输出产品到输出管理的国际化升级扩张之路。
在海信的国际化进程中,周厚健一直坚持自主品牌出海。2021年,海信实现海外收入731亿元,在集团总收入中占比达42%,其中自主品牌收入占比超过80%。
很多人对周厚健的印象是“技术狂”,但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周厚健也是一位大胆的改革派。在他掌舵的30年间,海信不断冲破体制机制的束缚,不断释放出更强的企业活力。
1992年,刚刚升任厂长的周厚健便为了降成本、裁冗员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1994年,在质疑和反对声中,周厚健将企业品牌由“青岛”改为“海信”,青岛电视机厂也因此被海信集团取代,由此真正拉开了海信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工厂,向市场经济时代的现代企业转变的序幕。
此后,周厚健相继在子公司层面大胆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建立起了有社会法人投资的体制或建立股份公司,对员工实施股权激励,提高了经营效率。就在2020年,海信进一步深化所有制改革,推进了集团层面混改,进一步释放了企业活力。

02 林澜:海信国际营销的“一号人物”
虽然公众对林澜的名字感到陌生, 但在海信内部,林澜是一位已经“服役”了超过15年的“老兵”,是海信国际化业务的“一号人物”。
公开资料显示,林澜生于1958年,与1957年生的周厚健算是同龄人,历任西门子咨询公司(现为英国 AMEC 公司)动力系统软件开发部经理,GE 动力系统公司高级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
林澜与海信的缘分始于海信对科龙的并购。2002年,林澜受老同学顾雏军邀请加入科龙,负责科龙香港公司投资、科龙顺德总部研发、生产、采购和海外业务。《海信史》中提到,“直到顾雏军被抓,科龙面临倒闭,林澜仍然靠着几个海外大客户维持公司运转。”
也许正是这种职业精神,让林澜成为科龙高管中极少数被海信继续任用的人之一。2006年底,海信完成对科龙的收购之后,周厚健就将此前任职科龙副总裁的林澜纳入麾下,任海信集团副总裁,并将国际营销的担子交给了他。也正是在2006年,周厚健正式提出“海信未来发展,大头在海外”的国际化战略,并正式成立国际营销公司。
某种意义上,林澜是海信收购科龙所获得的最大收获。科龙的海外市场一直做得很好,而海信之所以发起对科龙的并购,目的之一便是为海信国际化铺路。如果说周厚健是为海信国际化谋划蓝图和做战略决策的人,那林澜就是冲锋一线的实施者。
从各个国家市场渠道的建立,到海外研发体系的搭建,再到近年来对东芝电视、gorenje等海外企业的跨国并购,都是由林澜一手推动完成的。他将过去中国企业国际化道路上的很多“不可能”,变为了“可能”。
比如,海信之所以能在自主品牌出海,这条被认为最难走的国际化道路上快速突围,源于林澜的“B品牌”战略——暂时放弃对头部品牌的直接竞争,先从“高质中价,优质服务”的定位做起。到今天,海信自主品牌已经在欧美高端市场获得越来多认可,并成功将万元以上的激光电视产品卖到了美国。
再比如,林澜负责搭建了海信智能电视的海外内容平台,让海信成为首个搭建全球一体化运营平台的中国电视品牌,海信智能电视在海外市场的竞争力进一步提升。
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林澜,就没有今天全球布局的海信。就连周厚健都曾评价说:“海信真正的国际化,是林总带着走出来的。”
在国际化上持续加码无疑将是海信未来最重要的发力方向。2021年10月,海信就曾在媒体开放日上公开表示,预计海外收入最快在3年时间内超过国内。而在2021年底召开的海信国际化战略专题会上,B2B产业出海被确定为海信未来国际化的重点突破领域。相信林澜的接棒,将给海信国际化增添极大助力。 (相关链接https://t.cn/A66c298u)

【中国声谷企业中科九衡:新科技守护城市蓝色苍穹】大气质量、燃气泄漏、水体质量……通过感知技术便可实现全方位,立体式的监测、预警,中国声谷企业合肥中科九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九衡”)历经四年发展,从公司初创到2021年实现产值1.2亿,中国声谷这家企业通过产学研体系创新,与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创新,在大气环境监测领域开辟出一条全新的赛道。

作为中国声谷招引企业,中科九衡是一家具备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技发展为核心的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依托于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在光谱分析、环境监测等技术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截至目前中科九衡自主研发并成功取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65项。衡量定九州,科技观天下。中科九衡立足于环境安全监测领域的高端设备及系统研发制造,以构建苍穹系统,守护环境安全为公司文化,致力于提供低空大气污染监测及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为改善大气环境问题贡献力量。

【超前感知 守护城市生命线】

2021年6月13日,湖北省十堰市集贸市场发生燃气爆炸事故。经调查,事故直接原因是天然气中压钢管严重锈蚀破裂,泄漏的天然气遇到餐饮商户排油烟管道火星发生爆炸。据统计,全国地下管线事故平均每天5.6起,燃气燃爆事故平均每年900多起,给城市生产生活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如何提升城市燃气管网监测水平,解决不同场景下燃气管网的检测、维护的痛点,精准定位燃气泄漏源,是保障城市安全,提高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的重点。

2015年合肥市政府超前谋划、大胆决策,由市政府领导挂帅的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城乡建设局、应急管理局、财政局等单位组成专项工作小组,把平安城市建设的需求纳入地方建设整体规划中,统筹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监测项目建设和运营。

中科九衡作为光谱分析、环境监测等技术领域全球领先的高新技术企业。结合传感器+智能仪表+物联网,实现了点、线、面、域,四位一体的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预警监测,提供完善的全面感知、动态感知解决方案,感知城市生命线涉及的水、电、气、热力、交通、危险源等监测数据,结合AI智能分析,实现超前的预测、预警、预控。加强对城市生命线的安全状态信息的有效感知,实现对城市生命线各类安全要素的实时监控预警。

“传统的燃气监测手段使用是通过燃气与监测材料反应结果来判断燃气是否泄漏,这种监测方法具有时间慢,成本高,使用寿命短等缺点,同时在高温高压等恶劣环境中无法使用这种方法来对燃气进行监测,我们通过技术研发创新,使用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技术(TDLAS技术),对调谐激光波长,扫描过甲烷气体分子吸收线,获取该波段内的高分辨吸收光谱,利用吸收光谱可反演气体浓度,若发生气体泄漏,可及时精准定位泄漏源,实现对燃气生产、输送、使用的全方位、全过程监测。”中科九衡总经理庞伟伟介绍道。

目前,中科九衡供货2万套设备用于城市生命线项目,对城市燃气门站、管廊、储罐及居民使用等进行全方位自动化监测,实现城市燃气的无盲区监测,保障城市燃气的安全生产、安全运输与安全使用。

【苍穹系统 守护城市蓝色穹顶】

“中科九衡一共有三大业务板块,一是聚焦城市管线安全的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预警监测体系;二是聚焦化工园区风险源、危险源及周边风险点监测智能感知预警的化工园区有毒有害环境风险预警体系;三是聚焦大气空气质量监测,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空气质量立体监测网络,实现对大气环境的全覆盖式网格化精准监控的环境大气精细化管控体系,这三大业务板块构成了中科九衡的苍穹系统。”中科九衡总经理庞伟伟介绍道。

目前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气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地制约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大气污染监测技术的发展迫在眉睫。

构建苍穹系统,守护环境安全。中科九衡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运用,聚焦低空大气污染问题,发挥公司在传感监测领域的技术优势,配合中国声谷完善的人工智能产业链,将传感监测与人工智能两种技术进行创新融合,打造“苍穹系统”,守护城市上空的蓝色穹顶。

2020年12月,中科九衡入驻中国声谷,在研发投入、应用推广等方面得到中国声谷的大力支持。同时,依托中国声谷成熟的人工智能产业链,中科九衡不断拓展人工智能技术在环境监测领域的探索与应用。庞伟伟表示:“传感器是将现实物理世界与互联网连接起来的桥梁,使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参与到守护环境安全的过程中,未来中科九衡将立足中国声谷这片创新热土,继续深耕环境监测领域,为推动科学技术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作出贡献。”

中国声谷作为全国首个定位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产业基地,已聚集人工智能企业1423家,在政务、医疗、环保、教育等领域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企业,为提高城市公共服务和治理水平贡献了一份“声谷力量”。

“十四五”期间,中国声谷将锚定5000亿元产值的宏伟目标,按照省委省政府最新部署,加强市场逻辑、资本力量、政府优化环境,通过招商引资、招才引智,聚焦重点产业精准招商,加大强链、补链、延链力度,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本链、人才链“多链合一”;加快培育一批巨型企业,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声谷”,为中国“AI”产业发展提供安徽方案,为世界“AI”产业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十大战略”的省会实践 抢占人才聚集高地 澎湃科技创新动力】

核心提示

团结一致向未来,奋斗实干启新程。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省委实施“十大战略”开局之年,作为正在全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更高水平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的郑州,肩负着重大责任和使命担当。日前召开的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作出部署,以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为统揽,锚定“两个确保”,全面开展“三标”活动,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这是新一年和今后一个时期郑州工作的总体要求,也是面向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发出的总动员令。

为宣传贯彻好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本报推出“躬身入局·高台起势”【“十大战略”的省会实践】系列报道,全面深入展现“十大战略”所涉领域的推进举措和进展成效,凝聚起全市上下全力开局破题、奋力高台起势的磅礴动能。

“躬身入局•高台起势”
【“十大战略”的省会实践】

之 “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篇(下)

抢占人才聚集高地 澎湃科技创新动力

本报记者 石大东 裴蕾 李娜 覃岩峰

有着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科研背景的程伯群,是地道的安徽人。他曾经在北京工作多年,和郑州的“结缘”,源于2018年来郑州参加“数字峰会”。当时,他被郑州人才政策吸引,双方一拍即合,当年年底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大数据研究院在郑州揭牌,他成了主导日常工作的副院长。

像程伯群这样的人才,近年来,郑州“张开双臂”欢迎,并且连续打出人才政策的“组合拳”,为人才创业就业提供优质环境、解决后顾之忧。

腾飞中的郑州需要更多优秀人才勇立潮头。

而郑州则诚意满满,仅2021年一年,新引进高端人才450人,其中“两院”院士12人;吸引超过3.16万名优秀青年人才(包括博士1578人)来郑留郑,发放青年人才生活补贴和首次购房补贴10.75亿元……

已然来临的2022年,我市将紧扣“十大战略”,认真落实“六个一流”要求,聚焦提升创新能力,努力造就适应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主力军,争创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示范区。

守正创新

人才工作实现新跃升

二月的郑州,乍暖还寒。

在郑东新区智慧岛的各个商务楼宇里,已经一片热闹繁忙开工景象。“60多名员工基本都已到岗,今年情况特殊,像我这样的外地人都提倡在郑过年,为此,公司挨个进行慰问还发了补助。”在永和龙子湖广场6楼,河南云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张智群正在安排各项工作。

张智群是黑龙江人,来郑州已有十个年头,从中钢网到云拓智能,如今已经在郑州安家立业的他早已把这里当成了第二个家。云拓智能是一家专注于智能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创新型科技企业,在展厅,记者看到公司荣誉和专利挂满了一整面墙。张智群说,郑州发展越来越好,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地人才,这些人才的加入让公司步入了发展快车道,今年将更加注重市场驱动,大力拓展市场渠道,将业务从省内做到全国。

像张智群这样来自他乡,却将郑州作为创业所在地的人,越来越多了。

2021年,郑州市深入贯彻落实省十一次和市十二次党代会精神,抢抓全省上下锚定“两个确保”、全面实施“十大战略”有利契机,着眼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创新高地、先进制造业高地、开放高地、人才高地,坚持把人才作为战略性工程来抓,聚焦“一城、一策、一事”,建机制、抓平台、出政策、优生态,举全市之力高举高打、重抓重推,人才工作实现新跃升,为整个城市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数据显示,去年,我市全年新引进高端人才450人,其中“两院”院士12人、杰青优青5人;新认定支持高层次人才137名、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653名,启动培育首批3万名数字人才;支持创新创业项目87个,引进培育创新创业人才197名;吸引超过3.16万名优秀青年人才(包括博士1578人)来郑留郑,发放青年人才生活补贴和首次购房补贴10.75亿元;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1367家,同比增长213.76%;推动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提高到33.3%……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市十二次党代会指出,要“以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先进制造业高地、开放高地、人才高地为着力点,加快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对此,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德耀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市人社部门要贯彻落实市十二次党代会部署要求,扎实推进“郑州人才计划”,为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开拓创新

争创国家创新人才高地示范区

在郑东新区,距离智慧岛不远的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片区,APUS郑州总部政府事务总监谢前进也和同事们加速开启了今年的工作行程。

郑州阿帕斯数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河南省、郑州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也是APUS在郑州设立的总部,定位为APUS全球第二总部及移动互联网全球孵化基地、APUS生态平台的重要节点和互联网“一带一路”桥头堡。

“落地郑州两年多以来,我们克服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累计实现营业收入超过5亿元、利润近2000万元。”谢前进说,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司的人员规模从最初的5人发展到当前的78人,并有1人入选郑州市高层次人才,8人入选中原科技城高层次人才。申请或取得各类知识产权91项,其中发明专利57项、外观设计专利4项、软件著作权30项,在全省互联网行业、软件行业已经形成显著的影响力和示范带动效应。

对于郑州来说,如何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又用好人才?这是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突破的话题。

而行动,则是承诺最好的证明——

给人才满当当的诚意:青年是城市的未来,是城市中最具有活力的元素,抓好青年人才的引进和激励有利于城市长远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今年,郑州将把青年人才作为重点,实施青年创业行动,包括“百名部长(局长)进百校”、“千名领航计划企业家引才”、百万工作岗位开发、百万套(间)人才住房保障、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帮扶等20项计划,提出利用5年左右的时间集聚100万名青年人才,提升城市活力。

留住人才:郑州在校大学生数量近120万人,在全国排第三位,每年有30万大学生毕业,但是,一半以上都流向了市外,咋办?对此,郑州将采取建设青年人才驿站,也就是说,采取购买服务、政府自持等多种模式,于2022年3月底前建成并投入使用一批青年人才驿站,提供不少于5000个床位,为郑州市以外高校来郑创新创业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毕业前1年至毕业后2年期间),提供最长14天的短期免费住宿。此外,优化人才工作“一件事”、强化人才技能培训、发放青年人才服务礼包等举措,努力降低他们的生活、创业成本,最大限度把这些年轻人引过来留下来用起来。

大刀阔斧

加快打造国家人才示范区

去年10月,在2021年全国双创活动周中国科学院创客之夜(郑州)活动中,中科大数据研究院院长王元卓隆重推出“产业大脑”,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作为郑州市政府、郑东新区管委会共同打造的“产、学、研”结合的新型研发机构,中科大数据研究院之所以成为河南省重大新型研发机构,展示中原科技城科技力量的重要窗口,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条便是人才。

针对高层次人才,郑州从来都是不惜付出最多的诚意。今年,郑州将按照国家“3+N”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设模式,在郑州市构建“一区域、一平台”,也就是以中原科技城建设为核心,整合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功能区,形成政策叠加区;发挥各功能区在产业、人才资源、科技平台方面的比较优势,持续优化资源配置,集中力量打造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载体,形成吸引科技创新人才的大平台,在人才投入、环境营造、政策创新等方面采取有力举措,着力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

同时,我市将开展豫籍人才郑州行和人才集聚区域城市行、高校行等引才活动,“按图索骥”、照单对接,推动豫籍高层次人才、项目、资本回归。

围绕培育壮大产业人才大军,以“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为载体,推广“十万码农计划”培训模式,让高素质劳动力优势成为郑州发展的“王牌”。针对海外高层次人才,依托欧美同学会郑州海创中心,搭建全球人才创新资源和人才引进平台,建设内陆城市海外人才集聚地。

我市还将积极打造最优人才生态。深化人才工作“一件事”改革,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一站式”人才服务平台,大力实施“揭榜挂帅”“赛马”制度,持续为人才提供全方位、全链条、全周期服务,营造宜居宜业的“小气候”,不断涵养吸引留住人才的“大生态”,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郑州日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任嘉伦[超话]#[抱一抱]#任嘉伦央视春晚# [2021]#任嘉伦2021嘉速前进# [打call]但愿你的眼睛只能看得到笑容但愿你以后的每一个梦不会一场空愿
  • 诚然,随心所欲而不逾矩是理想的境界,但是仍旧是那么引人向往。但是,生命最美丽动人的地方就在于走过黑暗跟拥挤,跨过自私和自大,以非常敞开的姿态去热爱这个世界,热爱
  • 我拍了视频发给朋友,觉得又搞笑又心酸。。
  • 2004年前后的曼联处于动荡期,弗格森打算以鲁尼和C罗两位天才为班底,打造新一代的红魔,那时的鲁尼声望甚至要超过C罗,年轻气盛的他,在红魔首秀中,就在欧冠赛场上
  • 在我尚未入世的大脑中,一切不好似乎都与年龄有关,人小就会傻,傻到极致就是幼稚,一旦长大,人也会变得聪明,再也没人敢说自己幼稚。无药可救的幼稚者们即便早已脱离青少
  • ?刚开始感觉就像是资本主义社会里物质需求被极大满足后的人吃饱了撑的无病呻吟,后来为五斗米折腰的诗人,被pua的妹妹等人陆续登场,“我”在絮絮叨叨中剥开一层又一层
  • 跟他在一起的时间久了难免会发生矛盾每次的争吵都会让你感觉他好像不爱你了很多感情都需要时间来验证不是所有的选择都是准确的很爱很爱他,那么你肯定是希望他可以给你幸福
  • ’后来李先生的子孙很发达,人们都认为是积德的果报。李先生终生没有饮过一滴酒,没有吃过一块肉,行为是如此的端正,口业也十分清净,从来不说有关杀害的言论,他继承了祖
  • At home / standing lamp from Serge Mouille(available in Gallerysohe) ​​​​ #gall
  • 看了芒果的#婆婆和妈妈#,我竟然觉得最正常的是黄圣依一家[哈哈][哈哈]杜淳和他老婆感觉为了结婚而结婚,两个人看起来不咋恩爱,他老婆表面看着温温柔柔的但是感觉也
  • #刘筱亭[超话]#歪 妖妖灵嘛 我们的好大儿长大了 跟麻麻们玩儿失踪 已经小半个月没出现啦 第一张是他失踪前的一张照片 第二张是他在别的地方留下的土豆馅
  • 那你错了~我身边好多都是去医院挖耳屎的~不挖长期会发炎的还会影响听力~不适合太小宝宝用耳膜没有发育好~大人用也ok~~推荐3.我以前推荐过的糖~今天忍不住再推荐
  • 1894年Steiff正式进军展览会,而Fritz的儿子-Rihard的加入,更为Steiff开启了新的一页,他根据其在史图加特动物园的素描,设计出头手脚可动的
  • 这不仅是演技高超就能达到的,如果没有一定的心智和毅力,在那个造星的年代不可能一直甘当配角。那个时候谁要是在寝室里挂一张大家都喜欢的明星海报,说明这个人特别潮流,
  • 二、如何参加调剂?三、调剂院校的复试准备?
  • #王俊凯[超话]##拥抱21岁的王俊凯##王俊凯2021一往无前##王俊凯蒙牛早餐奶代言人##小小蟹意,不成敬意##王俊凯电影749局##元气发光无惧坠落##阳
  • ◎笔记七十五 ●真正修行人没有时间去看别人过失,断恶修善,回向西方。 ●佛告诉我们,世出世间总离不开因缘,连佛说法度生也是因缘,因缘底下是果报。所以,世出世
  • 任正非:欢迎拜登致电华为 Ren Zhengfei replied: "First of all, trade benefits both sides, n
  • #杭州画室# 现在对于杭州画室的美术生来说,已经到了联考冲刺阶段了,联考过后,有一部分的美术生就会选择另外找家杭州画室继续冲刺校考,因为有些适合联考的画室就不一
  • 【《文钞入门读本》17 与陈锡周居士书 02】 原文节选 所言信者,须信娑婆实实是苦,极乐实实是乐。娑婆之苦,无量无边。总而言之,不出八苦。所谓生,老,病,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