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荼王的喪妻之痛

  佛陀曾經這樣教導比丘們:

  「有五件事,所有的人,包括女人、男人;在家或出家,都應當時常拿來自我警惕:

   我會變老;我不能免於變老。
   我會生病;我不能免於生病。
   我會死亡;我不能免於死亡。
   我所擁有的一切,都有離我而去的時候。
   我所做過的惡業,終究是會由我來承擔。

  這樣,可以警惕以年輕力壯、沒病痛、能活著、能擁有、心存僥倖作惡而自豪的人,免除他們的沉迷與行惡,引導他們走向出世的修學之路。」
     
  摩揭陀國阿闍世王登基後第八年,佛陀入滅了。
      
  摩揭陀國的文荼王,對他的第一夫人跋陀十分寵愛。

  有一天,跋陀夫人去世了,噩耗傳來,讓文荼王哀痛不已,整天不吃不喝,不理朝政,憔悴邋遢地守著跋陀夫人的遺體,還交代他的親信侍從官披亞卡,將夫人的遺體浸泡在麻油槽中防腐,以方便他時時看望。

  披亞卡特別去訂製了一個大鐵槽,按文荼王的意思辦了,但心想,這樣下去實在不是辦法,應當幫國王找一位可以親近的沙門或婆羅門,來幫國王拔除心中的憂鬱之箭。

  那時,尊者那羅陀正好在摩揭陀國的首都華氏城遊化,住在一位長者的竹林園中。尊者那羅陀是一位博學識廣,辯才無礙,善於教化的大阿羅漢,深受當地人的敬重。

  於是,披亞卡向文荼王稟報,建議國王去見尊者那羅陀。

  文荼王同意了,差遣披亞卡先向尊者那羅陀求見,展現了當時王者敬重沙門、婆羅門修行者的風氣。

  尊者那羅陀也同意了,願意隨時接受文荼王的來訪。

  文荼王一行人莊嚴的車隊,來到了竹林園外,大家下車步行進入園內,見到了那羅陀尊者。一番問訊禮敬之後,尊者那羅陀說了:

  「大王!不要因為那些像夢境、泡沫、雪堆、幻影般無常不實之事起憂愁,為什麼呢?因為所有的沙門、婆羅門、天、魔、梵等,世間一切眾生,有五件事最不可得。哪五件事呢?那就是:讓我不老、不病、不死、所擁有的不失、不滅,這是世尊的教說。

  大王!一般不曾聽聞這個道理的人,當他老了、病了,遇到親人死了,所擁有的失去、壞滅了,他不去想這些情形又不是只有自己才如此,是一切眾生都一樣的,因而憂愁、苦惱、哀痛不已,甚至於搥胸號泣、食不知味、憔悴邋遢、反應遲鈍而陷於迷亂。如此一來,徒增親友的擔憂、怨敵的歡喜。這就像中了浸泡過毒液的憂愁之箭,全然是自尋煩惱。

  又,聽聞世尊教化的賢聖弟子們,他們深知一切眾生都無法避免老、病、死、失去、壞滅,如果自己因此而憂愁、苦惱、哀痛,搥胸號泣、陷於迷亂,只是徒增親友的擔憂、怨敵的歡喜,賠掉了自己的健康,甚至於因而喪命而已。能這樣思惟,便能拔除那浸泡過毒液的憂愁之箭,解除生、老、病、死的災患苦惱了。」

  對尊者那羅陀的這一番教說,文荼王聽進去了,便詢問尊者那羅陀:

  「這個法門的名稱是什麼?應當如何修?」

  「這就叫作除去憂愁禍患法門,應當從每一個念頭的思惟來修。」尊者那羅陀回答說。

  「真是如您所說的,是除去憂愁禍患的法門。為什麼呢?因為我聽了以後,所有的愁苦都解除了。」文荼王作了這樣正面的回應,同時,邀請尊者那羅陀,能常到王宮教說,以使國家人民多多獲益,並且勸請尊者能將這個法門廣為教化流傳,使之永存於世。」

  最後,文荼王表明要歸依尊者那羅陀。

  「大王!不要歸依我,應當歸依佛。」尊者那羅陀說。

  「誰是佛呢?」文荼王問。

  「大王!迦毘羅衛國的悉達多太子,出家學道,修道成佛,號釋迦文,是您應當歸依的佛。」尊者那羅陀說。

  「現在釋迦文佛在哪裡?離這裡有多遠呢?」

  「釋迦文佛已經入滅了。」

  「怎麼這麼快就入滅了呢?如果釋迦文佛還在世上,不論多遠,我都要去見釋迦文佛。」

  然後,文荼王起身,合掌長跪,發願今生歸依佛、法、僧伽,願為在家佛弟子。

按語:
 
 一、本則故事前段取材自《增支部第五集第五七經》,後段取材自《增壹阿含第三二品第七經》、《增支部第五集第五0經》。

  二、文荼王相傳為繼頻婆娑羅王、阿闍世王、優婆耶王之後的摩揭陀國國王。頻婆娑羅王應與佛陀同輩,傳說與佛陀同日生,後來歸依佛陀成為在家佛弟子(參考《中華佛教百科全書》第五五六三頁)。依《長阿含第二七沙門果經》的記載,阿闍世王為頻婆娑羅王之子,弒父奪取王位,而其太子為優婆耶。頻婆娑羅王、阿闍世王、優婆耶王之間的關係,經典記載得比較明確,接下來的文荼王,是《阿育王傳》、《善見律》中記載阿育王王統中說到的,各典籍間略有歧異。由於文荼王與優婆耶王在位的時間都很短,不知是父子關係,還是兄弟叔姪關係。(參考印順法師著《佛教史地考論》〈佛滅紀年抉擇‧五阿育王中心的王系〉)

  三、佛陀入滅的年代,依《善見律毘婆沙》記載:「爾時,阿闍世王登王位八年,佛涅槃。」(《大正藏第二四冊第六八七頁上欄)印順法師考為西元前三九0年(《佛教史地考論》〈佛滅紀年抉擇〉第一九四頁),後來又作西元前四三一年(《印度佛教思想史》第九頁)。

  四、本則故事前、後段所引的「五事」,最後一事雖略有差異,實則,其內涵是相通的。老、病、死,是一切眾生都不能避免的,即使佛陀也沒有例外,這是《阿含經》中多處出現的教說。聖者超越一般凡夫之處,不在於不老、不病、不死,而在於面對自己或他人的老、病、死時,不會有憂、悲、惱、苦的心苦升起。如果想像佛──不論是指釋迦牟尼佛,還是另指其他什麼「古佛」,是不老、不病、不死的,不但與史實不符,也違反經教,更與佛法的心髓──緣起法、三法印相違,這樣的思想,抉擇為「非佛法」是不為過的。

  五、一般凡夫的我們,如果遭遇了自己的老與病、至親好友的生離死別,心情難有不受影響的。但是,任何憂愁、哀痛、忿怒不平,都無濟於事,只是徒然傷身而已,既然沒有人能豁免,那就只有隨順了。期望本則故事,能有益於當事人憂悲惱苦的減輕與早日解除,並且能從中體認到憂悲惱苦的「集」──根源,是我執、我愛,早日踏上「古仙人道」。

  六、故事末尾,關於尊者那羅陀告訴文荼王佛陀已經入滅一段,南傳本雖缺,但依文荼王的年代,判定這是可信的而納入,表示了本則故事是發生在佛陀入滅以後。這樣,本則故事至少提供了兩個可貴的訊息:之一、古來佛法的認定,是不限於佛親口所說的而已。之二、佛經的收集,也不只限於佛陀時代的教說。

#春天 #诗歌 《油菜花开》作者:龙飞凤,油菜花开了,你应该来了。我身披洁白的衣裳,用一颗纯真的心,在你生命的渡口等你。又是一个春季,看那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我把思念写成了最美丽的情诗。如果你还记得,关于春天的故事,你就应该来见我。看我为你留的长发,看我为你梦的情柔,看我为你把爱谱成蝶恋花。油菜花开了,你应该来了。2022.03.06。#音乐人 #情感

《贤愚因缘经 卷二》(北魏沙门慧觉译、新译圆照法师)

华天因缘品第十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尔时国内。有豪富长者。生一男儿。面首端政。其儿生已。家内自然。天雨众华。积满舍内。即字此儿。名弗波提婆。晋言花天。
儿年转大。往至佛所。见佛颜容相好无比。见已欢喜。心自思惟。我生处世。得值圣尊。今当请佛及诸众僧。即前白佛言。唯愿世尊。及与众僧。明日屈意。临适鄙家。受少蔬食。因见福庆。佛知其根。即时受请。
于时华天。还至其家。明日食时。佛与众僧。往至其家。华天即化。作宝床座。遍其舍内。整设严饰。佛及众僧。即坐其座。华天欲须。种种饮食。其人福德。自然而办。佛与众僧。食已摄钵。广为华天。具说诸法。华天合家。得须陀洹。
于时华天。即辞父母。求索出家。为佛弟子。父母听之。即至佛所。稽首佛足。求作比丘。禀受佛教。佛听入道。赞言善来比丘。须发自堕。袈裟着身。即成沙门。遵修佛教。逮得罗汉。
尔时阿难。见斯事已。往至佛所。长跪白言。世尊。是华天比丘。本殖何福。而得如是自然天华。又能化作床座饮食。世尊。当为决散此疑。
佛告阿难。欲知善听。过去有佛。名毗婆尸。出现于世。度脱众生。时诸众僧。游行聚落。到诸豪族。皆悉供养。时有一人。贫无钱财。见僧欢喜。恨无供养。即于野泽。采众草华。用散众僧。至心敬礼。于是而去。
佛告阿难。尔时贫人。散僧华者。今此华天。比丘是也。由其过去。用信敬心。故采华散僧至心求愿。九十一劫。所生之处。身体端政。意有所须。欲得饮食。床卧之具。寻时如念。自然而至。缘斯之福。自致得道。是故阿难。一切众生。莫轻小施以为无福。犹如华天。今悉自得。
尔时阿难。及诸众会。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白话文】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一千二百五十大比丘僧众在一起。
当时国内有一位富贵长者,生了一个面貌端正的男儿。这个孩子出生的时候,家中自然天降鲜花,积满房屋。于是给他起名为弗波提婆(汉译:花天)。
此儿长大后,前往佛的所在地,见到佛的容貌相好无比,心生欢喜,暗自思量:“我生在这个世上,有幸值遇圣尊,应当请佛及僧众应供。”于是上前对佛说:“恳请世尊及僧众明日屈驾光临我家,受用少许的斋食,也让我们因此而得到福报和度化。”佛知道他往世的善根,当即接受了邀请。
之后,花天回到家中。第二天吃饭的时候,佛与僧众前往他家。花天就变化出珍宝床座,遍满整个屋内,既整齐又庄严。佛与僧众便坐到宝座上。花天想要的种种饮食,凭借自己的福德力自然成办。佛与僧众食罢收钵,为花天等人,广说种种法要。花天全家都证得须陀洹果。然后花天辞别父母,请求出家成为佛的弟子。父母同意了他的请求。
花天便来到佛前,顶礼佛足,请求成为比丘,领受佛的教导。佛同意他出家,赞说:“善来比丘!”于是须发自落,袈裟披身,立即成为沙门。他遵循佛的教导认真修行,获得阿罗汉果位。
阿难见到这件事,来到佛前,长跪着请问:“世尊,这位花天比丘以前种下什么福德,而得到出生时自然降下天花的善报,又能变化出床座、饮食?世尊,请您为我们解除这个疑惑。”
佛告诉阿难:“想知道的话,当仔细聆听。从前有一位名为毗婆尸的佛陀,出现于世间,度脱众生。当时僧众们在各村落间云游教化,每到豪贵之家,都受到供养。有一个人十分贫穷,没有钱财,见到僧众,心中欢喜,但苦于自己没有供品,就在山野中采集众多花草,撒向僧众以作供养。并且至心恭敬顶礼,然后才离去。”
佛告诉阿难:“当时那位散花供养僧众的人,就是现在的花天比丘。由于他往昔满怀敬信,采集花草,供养僧众并至心求愿,九十一劫中转生任何地方,都感得身体端正,想要的东西,比如饮食、坐具、卧具等,随即就如念自然到来。并且以此福缘,使自己得道。所以阿难,一切众生都不要轻视微薄的供施,以为无有福德。实际上如同花天那样,应得福果现在都已得到。”
尔时阿难,及与会大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因此,我近年来将通航发展作为提案的关注重点,陆续提出了推进国家空域管理体制改革、完善飞行服务保障体系、扶持新业态发展等建议。这些高质量的提案是如何形成的,是否推
  • 凉州骑兵看见五千骑兵人马都披精甲,精光耀日,完全懵了,三国志 m说震惧不已,马超也震惧。中华文化:唐·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官夜集》弯弯月出挂城头,城头月出照凉州凉
  • 自由式滑雪也有类似情况,过低的气温对于运动员的体能和技术动作都会产生较大影响,增加运动员受伤的风险。目前在医学界,植入人体细胞的猪的心脏瓣膜已经用于患者治疗,猪
  • 而作为陪都沈阳,在清初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热闹过后的冷落甚至荒凉,在这个基础上重建的沈阳文学,自然有着不同于以往历史和其他地区的独特性,而作家群体的构成也就比较复
  • 居家自撰自酌的后备选项又有了,接下来准备进点海货自制些下酒菜~#北海道美食##北海道旅行#午後漫步,逛逛家旁邊的別墅群,發現了好多漂亮的房子和庭院。去的时候有些
  • 我领导:我看你每天吃得也不少啊,怎么回事,我喝口水都胖,你这一天天的吃的东西都去哪了?我爸妈:为什么同龄的小孩,人家爸爸妈妈能养100多斤,你养不胖的,明明我们
  • 挽回的开端,首先要学会定下目标,不管你是变美还是想减肥,这些都需要有推动力,挽回他的心,让他对你另眼相看就是最大的推动力,如果没有一个目标,你的动力也会不足,你
  • 放翁“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之坚贞不渝,王冕“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之独立不迁,半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之刚毅坚卓,竞雄“标格原因独立好,
  • 他知道我们对他的感觉,我们希望他继续领导球队。他很年轻但是已经是顶级球员之一,我们都支持他。
  • 18.今晚小熊睡阳台 你睡我旁边19.快乐有很多种 见到你是第一种20.你眸海温涟 藏山高水远 我的人间 21.今夜星星闪闪 爱你心满满22.爱与梦想 都要棋逢
  • ——长期实践流域治水的鹤见川——尽管目前日本整体上还处于上述状况,但实际上,有一个一级水系已经采用“综合治水”的叫法,先行开展了长达41年实践的“流域治水”工作
  • 像Halle她还是阿森纳的球员,我们如果想买她还是要通过跟阿森纳谈判而不能直接和她签订职业合同。ps:双重注册制度(dual-registration)只适用于
  • 三叔退休 闲的没事开始练毛笔 在这种文化人身边总觉得自己是个精神很匮乏的粗鄙之人小朋友看上去很好欺负收到了AK的杂志!当年的养鸭幼童已经从大学退休,是一位健谈而
  •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虽然我不一定会写了但我真的会背一
  • 放下别人的错,解脱自己的心! 作者:一禅小和尚   来源 :一禅小和尚(ID:yichan6666) 人生之苦,苦在执着;人生之难,难在放下。 佛说:一念
  • 消费者登录账户发现旧卡已不能使用,新卡下依旧有未还款的200元年费。消费者登录账户发现旧卡已不能使用,新卡下依旧有未还款的200元年费。
  • “我曾拥有一段时光 在那段时光里 我能用我贫瘠的词语描绘出每一分每一秒 我能用我枯竭的心灵记住所有的细节 但这段时光很短暂就像一个故事刚刚有了开篇就戛然而止 我
  • WOW~~ㅋㅋㅋㅋㅋㅋㅋ.... 이것은 확실히 이 사진을 본 후 내가 느낀 가장 진실한 본능적인 반응이야.. 너무 아름답고 있으니까.. 하늘에
  • 其中最新登顶的这一场排位中,Rookie使用了自己的妖姬皮肤,在排位中乱杀,拿下了MVP顺便帮助自己打上韩服第一。近18场仅输1场,状态重回巅峰期在这个春季赛,
  • 不要认为花钱是一件让人很难过的事情,你的钱流向了哪里,是否为你带来了除钱以外的价值,这些有时候要以长远去计算。也有可能因为一二章讲的是原因,是一些基础这背景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