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都市区发展思考②丨那些值得布局的文旅“功能区”】

如皋“龙游河科创走廊”的横空出世,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对于这一“带状都市区”,网友们也有很多思考。其中之一,大家认为,在这一区域,自然不会只突出产业效应,也会是一个高品质的都市空间。生态及人文类功能的融入,也会使这一区域变得更有品位和魅力。从城市空间建构的技术层面讲,文旅功能区的布局,也有利于如皋南北“一体化”发展的有机衔接。于是,结合网友思考,绘制了一幅功能布局图。

将三大片区连为一体的,首先是龙游河。龙游河是一条自然形成的河流,自如皋城至长江,城区段曾经被填埋,近年重新贯通。但龙游河的南端在哪里呢?翻开卫星图,仔细看,在吴窑往南至郭园一带,似乎就堙没于乡野中了。这是因为,历史上,如皋南境经历多次坍塌和再次成陆,所以龙游河水系也在不断变化,沧海桑田,南部水道逐渐变得不太清晰。我们认为,龙游河水道,还是应该让她以舒展的身姿,潇潇洒洒地连接长江,根据现在水道走向,在吴窑镇南边向西南,在石庄镇东,接如皋港引河入江(上图浅绿线)。当然,或许还可以有更好的水道走线,乐观其成。

总之,龙游河作为串起如皋都市区的重要的纽带,应该是一条生态之河、文化之河、旅游之河,肯定将会有高标准的规划和建设。沿线串起古镇、古村落、田园湿地,可以成为重要的“全域旅游线”。此外,这一区域,还有一条纵贯南北的如海运河,是一条笔直的人工河,相对较宽,两侧林地多,具有与龙游河不一样的景观氛围,可打造成另一种风格的“市河”。

生态功能区和文化功能区的布局,对一座城市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并且这两者都可以和旅游结合起来,可以优化城市形态,让城市变得有张有弛,显得不那么拥挤和紧张。

接下来,我们来分区剖析这些值得运作的生态及人文功能区。

主城片区:

【如皋古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要载体,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结合城市发展及旧区更新,可逐步修复古城风貌。

【古运盐河历史文化公园】已列入十四五规划,如皋3000年文明史重要承载地,可争取跻身“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

【东陈古镇】重要的运河名镇,历史底韵深厚,可与古运盐河公园结合起来,逐步修复古镇形态,成为重要的古镇旅游片区。

【柴湾古镇】如皋北郊历史文化名镇,曾有斜阳馆、画隐园等私家园林,现存古运盐河、老街巷、旧民居、古井、抗战桥等遗迹。可修复为北郊人文型古镇,打造特色化旅游名胜。

【郊野公园】位于东郊沿河一带,现有万禾生态园等,可以成为乡土物种保育区。

【龙游湖】已较为成型,重要城市湖泊类功能片区。

【顾家庄】著名村庄,中国最美乡村,家家蟠扎盆景,个个都是大师。是保留较好的盆景特色及产业生态片区。可以效仿杭州西溪的乡村民居建筑风貌,对毫无特色、布线略显呆板的民居做一些优化处理,使整体环境氛围变得更有艺术感和传统文化气息。

【古龙游河田园湿地】前几年推出的高铁新城规划,左下角为生态片区,规模还是比较大的。内有古龙游河、龙池港等原始河道,片区内是如皋传统的花木产业区,具有相当不错的自然景观基础。蓝城似乎曾有意合作,并提出了一些构想,感觉还是挺值得期待的。龙游河在这一线,有万桥古镇、河岸古村、杨花桥古村等历史人文故址,都是值得挖掘和利用的资源。

【特色田园】主要是大镠马、夏家庄等村庄,包括国际园艺城在内,是省级特色田园乡村。

【平园池】位于城北,因千亩荷花而扬名四方,近年旅游业发展风生水起,跻身中国最美乡村。形成如皋城郊“南顾庄、北平园池”两大特色休闲乡村格局。

中部片区:

中部片区,包括磨头、下原、吴窑三镇,三镇之间,有广袤的空间,一张白纸好画蓝图。也有网友认为,不希望出现“工业围城”或者工业区到处开花的现象。未来的城市功能区应该是一个有着呼应关系的、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空间,而三镇中间的这一大块空间,正好位于如皋主城与港区之间,是可以作为将来重要的核心城区之一的。相关的空间布局和城市路网连接,可提前做好规划。这一区域,也可结合当地资源,做一些景区类布局。

【磨头古镇】典型的龙游河古镇,历史文化资源相对丰富。有龙游河、飞来磨、地堡群、古重阳木、贾家庄等,可以考虑修复古街巷,打造成类似唐闸北市那样的“网红”古镇区,承载当地厚重文化。

【下驾原古镇】下原原本是一座古镇,有滨河石板街,还有陈应雷书院、岳王祠等古迹,可惜古迹全无,沦落为一座普通集镇。没有文化的城镇,是没有灵魂的,也是缺乏竞争力的。在未来的大城市格局中,下原镇可以结合当地历史人文,修复滨河古街,承载古镇乡愁。

【李家桥】位于下原镇东南,白李河畔有名的市镇,现在少许古街区遗存,另有张謇水利遗迹存世,值得好好运作。

【烟村庄】位于下原北,属吴窑,以古诗“烟村四五家”中烟村命名。该村有完整“护庄河”,水系丰富,河道宽广,树木繁茂,景色秀丽,是难得一见、格局相对完整的古村。

【国防公园】在磨头和吴窑两镇中间位置,如港路边有个古村,古村旁边,结合双拥和国防,是不是可以这里设置国防教育主题公园,还可以打造成年代戏影视拍摄基地。

另外,下面几个点虽是在沿江片区,但地理位置相对偏北,个人感觉,无论从表述上,还是氛围上,还是放在中部片区比较贴切。其实,南北一体化,属同一都市区体系,也无所谓南北中了。

【范湖洲古村落】如皋最著名的古村落,规模巨大,历史悠久,其渊源可追溯至春秋时期。其时,范蠡偕西施来到如皋南乡,一起乘画舫游览平湖胜境,后人为纪念他,将此湖取名范湖,湖中小洲取名范湖洲,他们弃车马的地方取名车马湖。明末如皋才子冒辟疆和爱姬董小宛因避仇家也曾在范湖洲居住过。《影梅庵忆语》称其地为“泛湖洲”。明清时期,范湖洲曾是一处风光旖旎的“世外桃源”,堪称“人间胜境”。清代范湖洲有“范湖八景”和“宗祠四景”,此外尚有若干别具一格的楼、所、书屋、园、墓、坊、石和庙庵等。明代状元朱希周、外交官朱其文等均源出此村。然而,“吴越数至今,屈指岁几千。无复车马岸,尽是麦菽田。若欲寻踪迹,泯没已积渐。踪迹虽然泯,空名重林泉”。如今范湖州村名虽未保留,古迹大多堙没,但古村落水系格局还在,林木葱郁,风光秀美,再加上村郊乡野田园,构成一幅优美的如皋南乡村落风情画。可保护并修复古村水系和人文景观,优化民居形态,结合乡间民宿、农耕体验等元素,打造古村落及田园风情景区。

【车马湖】与范湖洲相伴相生,可在车马湖一带复挖一规模型湖泊,打造生态及人文胜境。

【郭园古镇】古镇老街区格局还在,但房子大多已改造成现在水泥建筑。古镇有河道与观音净院相连,为比较有特色的古镇景观。可适当修复古镇,形成又一处“古镇型”人文及商业体验区。

沿江片区:

【石庄古镇】如皋著名古镇,历史上一直是南乡重镇。可逐步修复古镇风貌,打造南乡人文旅游高地,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镇。

【长青沙】有东风滩生态园、药用植物园等,江岛风光,令人神往。知青文化、长江地质演变、长江生物科普等等,也可以做做文章。

【夹江】江波浩渺,两岸湿地,都是十分不错的风光资源,与“寿韵仙姿”如皋长江大桥相得益彰。

【友谊沙(如洲岛)】此岛东属如皋,西属靖江。当年的正式命名,如皋这边叫友谊沙,靖江那边叫民主沙。现如今,靖江那边自称“马洲岛”,那么如皋这边是不是也可以重新命名,结合本地特色,就叫“如洲岛”,也与《红楼梦》中的“大如洲”相呼应。此岛目前尚未有工业化开发,是不可多得的“处女岛”,可联合靖江打造长江生态岛,共同申报国家自然公园。

这一带值得做做文章的文旅资源还有很多,以上只是简单罗列,仅供参考,权当抛砖引玉。大家有什么想说的,欢迎留言。(转自如皋城建论坛)

#美好辽宁欢迎您# 【盘锦故事我来讲 辽河口民谣,让你爱上这座城!把我的家乡唱给你听】
“有没有一种歌谣,让你想家?”这是一条音乐热评,出现在盘锦本土音乐人隋永明发布在QQ音乐中的“辽河口民谣”音乐合辑的评论区中。隋永明无法确定这位留言者是不是盘锦人,但确实有很多远在他乡的盘锦人在听了隋永明创作的辽河口民谣的系列作品后,同作者隋永明留言互动,感慨好想吃妈妈做的东北菜,好想念出家门就见芦苇的儿时。所以,我们邀请这位引发无数盘锦人思念家乡感触的音乐人,为我们讲述一段与音乐有关的盘锦故事。

在交谈中,隋永明说:“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文化,就有艺术,就有音乐,盘锦也是如此。”在盘锦生活成长起来的一代代本土音乐人,在音律曲调之间探索发掘,不断尝试。闯关东、建设北大荒、开发辽河油田,对于身处辽河口腹地的盘锦来说,这三个历史事件对于盘锦社会人文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相对于经济、人口等一目了然的数据变化,人文方面的影响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百年间的碰撞和融合中,盘锦人自己都没意识到,独特的地理自然和社会人文,悄悄塑造了盘锦的一城风华,偷偷留下了一座艺术宝藏。

隋永明,并不是盘锦本土第一个用音乐为钥匙,试图开启这座宝藏的音乐人。但他和很多盘锦本土音乐人打磨锻造的那把钥匙,显然是最戳中人心的那一把。这把钥匙的名字叫辽河口民谣。

民谣这种音乐类型本身的艺术基调就是“暖”的,正与盘锦人的“两合水”性格对上了脾气。渤海——辽河,前者给予盘锦人乘风破浪的水手性格,后者给予盘锦人临水而居的温和秉性。这份闯荡与安静交融在一处,让所有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的艺术,长出了与众不同的模样。这里的秧歌、小调、吆喝、号子,乃至方言口音等一切与音律有关的地方文化艺术元素,流淌在一代又一代盘锦人的儿时记忆里。在辽河口民谣这种音乐形式出现前,这些元素广泛存在于传统的戏曲、地方戏之中,但通过辽河口民谣,这些盘锦人耳熟能详的曲调、故事在流行音乐领域开始闪闪发光。

除了本土音乐人发现了盘锦在音乐创作上的广阔空间外,盘锦自然环境造就的独特气质也给很多国内知名音乐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最被人称道的是苇海旷野中那种高级的荒凉感,也许对于身处繁华都市的艺术家来说,这抹辽阔静谧的荒凉太难得了,能让人的思绪扯到天边,毫无羁绊。辽河口哺育出的自然景观芦苇荡、红海滩,绵延无际,与潮汐、风浪、鸟鸣共同谱就了天然的独一无二的和声伴奏,伴着盘锦的先民昼夜劳作、繁衍生息。一代又一代,这些“天曲”也刻进了盘锦人的艺术基因里。秧歌、渔歌、民俗小调、二人转、辽南戏等极具地域符号的音乐材料,也为辽河口民谣的诞生提供了根脉和灵魂。

隋永明说,辽河口民谣这种音乐形式确实很受盘锦人、东北人的喜爱,但是如何让家乡的小众的音乐,成为大众的流行的音乐,他和他的音乐伙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他们感觉自己就处在一个分叉路的路口上,又或者在摆弄一个天平,以平衡民俗与流行的成分,制作出各种类型的实验品,押上能突破目前状态的“宝”。这些歌曲唱盘锦的村镇、河流、田野、风景,娓娓道来,朗朗上口,是公认的音乐佳品,也荣获了很多省部级的奖项。但当前的成果显然还不能让隋永明等盘锦本土音乐人满意。他们跟记者解释这个感受时,首先给记者科普了一下当前流行音乐的状态:在网络文化盛行的今天,流行音乐也充满了变数。一首被遗忘在角落的老歌,或者一首即兴而生的新作,又或者原本并不被接受的曲子,就因为一个偶然的传播,成为“爆款单曲”,不仅火了歌,连同歌曲里的人物、故事和背景城市,都因此涨粉。隋永明说:“如果有更多人能通过辽河口民谣了解盘锦,爱上盘锦,甚至让盘锦成为一座网红城市,那么在我们看来,这是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了。但这可遇不可求,我们能做的就是认真创作,认真把我的家乡唱给你听。”

隋永明等人的音乐创作十分细腻,这也是为什么人们通常会在辽河口民谣中找到回忆上的共鸣,萦绕耳畔的旋律总会让人觉得亲切自然。在聊到音乐创造上的技法时,隋永明首先给记者讲了一个与盘锦有关的城市特点:小小一座城,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十里八乡九个调,隔街跨河两乡音。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是外来人口分阶段、集聚性居住生活的结果。上了点年纪的盘锦人,都有一双能听口音猜来处的好耳朵,常常只要一句话、一个词儿,甚至只是一个尾音,就能发出“灵魂追问”。十有八九能判断出你家是太平的,还是沙岭的;是田庄台的,还是二界沟的。这在本地人看来是司空见惯,却让初来乍到者感到神奇有趣。这个特点成了隋永明创作中为音乐“加料”的好素材。于是在辽河口民谣中,他大量地借用和融入了盘锦人丰富的口音,让盘锦人在这样的民谣中能够快速地找到熟悉的声音。在其中一首名为《我的盘锦我的家》的音乐作品中,有一句歌词是“人口也不多啊?!也就一百四五十万吧。”问句的说唱用的是盘山县太平街道一带的口音,尾音上扬。除了歌词内容接地气,引发乡愁之外,这半唱半白的一句“质疑”,亲切感倍增。

“辽河的水呀, 一弯又一弯。最大那道弯 ,绕过我家门前。这里稻花儿香 ,这里鱼儿鲜,我家就住水田边,房前开马莲……”这首《家在辽河边》是隋永明在2015年到2016年间创作的,也由这首歌开始,他产生了打造辽河口民谣这一风格的想法。从第一首到近百首,隋永明和他的同伴记录吟唱着盘锦的过去和现在,古韵与烟火。他们说,盘锦大地上的音乐故事说不尽道不完,这民谣且得唱下去,流传开。
(讲述人记者 张美宁 摄影 记者 赵之钢)#冰雪辽宁喜迎冬奥#

#美好辽宁欢迎您# 【盘锦故事我来讲 辽河口民谣,让你爱上这座城!把我的家乡唱给你听】
“有没有一种歌谣,让你想家?”这是一条音乐热评,出现在盘锦本土音乐人隋永明发布在QQ音乐中的“辽河口民谣”音乐合辑的评论区中。隋永明无法确定这位留言者是不是盘锦人,但确实有很多远在他乡的盘锦人在听了隋永明创作的辽河口民谣的系列作品后,同作者隋永明留言互动,感慨好想吃妈妈做的东北菜,好想念出家门就见芦苇的儿时。所以,我们邀请这位引发无数盘锦人思念家乡感触的音乐人,为我们讲述一段与音乐有关的盘锦故事。

在交谈中,隋永明说:“有人生活的地方就有文化,就有艺术,就有音乐,盘锦也是如此。”在盘锦生活成长起来的一代代本土音乐人,在音律曲调之间探索发掘,不断尝试。闯关东、建设北大荒、开发辽河油田,对于身处辽河口腹地的盘锦来说,这三个历史事件对于盘锦社会人文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相对于经济、人口等一目了然的数据变化,人文方面的影响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在百年间的碰撞和融合中,盘锦人自己都没意识到,独特的地理自然和社会人文,悄悄塑造了盘锦的一城风华,偷偷留下了一座艺术宝藏。

隋永明,并不是盘锦本土第一个用音乐为钥匙,试图开启这座宝藏的音乐人。但他和很多盘锦本土音乐人打磨锻造的那把钥匙,显然是最戳中人心的那一把。这把钥匙的名字叫辽河口民谣。

民谣这种音乐类型本身的艺术基调就是“暖”的,正与盘锦人的“两合水”性格对上了脾气。渤海——辽河,前者给予盘锦人乘风破浪的水手性格,后者给予盘锦人临水而居的温和秉性。这份闯荡与安静交融在一处,让所有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的艺术,长出了与众不同的模样。这里的秧歌、小调、吆喝、号子,乃至方言口音等一切与音律有关的地方文化艺术元素,流淌在一代又一代盘锦人的儿时记忆里。在辽河口民谣这种音乐形式出现前,这些元素广泛存在于传统的戏曲、地方戏之中,但通过辽河口民谣,这些盘锦人耳熟能详的曲调、故事在流行音乐领域开始闪闪发光。

除了本土音乐人发现了盘锦在音乐创作上的广阔空间外,盘锦自然环境造就的独特气质也给很多国内知名音乐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其中最被人称道的是苇海旷野中那种高级的荒凉感,也许对于身处繁华都市的艺术家来说,这抹辽阔静谧的荒凉太难得了,能让人的思绪扯到天边,毫无羁绊。辽河口哺育出的自然景观芦苇荡、红海滩,绵延无际,与潮汐、风浪、鸟鸣共同谱就了天然的独一无二的和声伴奏,伴着盘锦的先民昼夜劳作、繁衍生息。一代又一代,这些“天曲”也刻进了盘锦人的艺术基因里。秧歌、渔歌、民俗小调、二人转、辽南戏等极具地域符号的音乐材料,也为辽河口民谣的诞生提供了根脉和灵魂。

隋永明说,辽河口民谣这种音乐形式确实很受盘锦人、东北人的喜爱,但是如何让家乡的小众的音乐,成为大众的流行的音乐,他和他的音乐伙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他们感觉自己就处在一个分叉路的路口上,又或者在摆弄一个天平,以平衡民俗与流行的成分,制作出各种类型的实验品,押上能突破目前状态的“宝”。这些歌曲唱盘锦的村镇、河流、田野、风景,娓娓道来,朗朗上口,是公认的音乐佳品,也荣获了很多省部级的奖项。但当前的成果显然还不能让隋永明等盘锦本土音乐人满意。他们跟记者解释这个感受时,首先给记者科普了一下当前流行音乐的状态:在网络文化盛行的今天,流行音乐也充满了变数。一首被遗忘在角落的老歌,或者一首即兴而生的新作,又或者原本并不被接受的曲子,就因为一个偶然的传播,成为“爆款单曲”,不仅火了歌,连同歌曲里的人物、故事和背景城市,都因此涨粉。隋永明说:“如果有更多人能通过辽河口民谣了解盘锦,爱上盘锦,甚至让盘锦成为一座网红城市,那么在我们看来,这是最有成就感的事情了。但这可遇不可求,我们能做的就是认真创作,认真把我的家乡唱给你听。”

隋永明等人的音乐创作十分细腻,这也是为什么人们通常会在辽河口民谣中找到回忆上的共鸣,萦绕耳畔的旋律总会让人觉得亲切自然。在聊到音乐创造上的技法时,隋永明首先给记者讲了一个与盘锦有关的城市特点:小小一座城,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十里八乡九个调,隔街跨河两乡音。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复杂,主要是外来人口分阶段、集聚性居住生活的结果。上了点年纪的盘锦人,都有一双能听口音猜来处的好耳朵,常常只要一句话、一个词儿,甚至只是一个尾音,就能发出“灵魂追问”。十有八九能判断出你家是太平的,还是沙岭的;是田庄台的,还是二界沟的。这在本地人看来是司空见惯,却让初来乍到者感到神奇有趣。这个特点成了隋永明创作中为音乐“加料”的好素材。于是在辽河口民谣中,他大量地借用和融入了盘锦人丰富的口音,让盘锦人在这样的民谣中能够快速地找到熟悉的声音。在其中一首名为《我的盘锦我的家》的音乐作品中,有一句歌词是“人口也不多啊?!也就一百四五十万吧。”问句的说唱用的是盘山县太平街道一带的口音,尾音上扬。除了歌词内容接地气,引发乡愁之外,这半唱半白的一句“质疑”,亲切感倍增。

“辽河的水呀, 一弯又一弯。最大那道弯 ,绕过我家门前。这里稻花儿香 ,这里鱼儿鲜,我家就住水田边,房前开马莲……”这首《家在辽河边》是隋永明在2015年到2016年间创作的,也由这首歌开始,他产生了打造辽河口民谣这一风格的想法。从第一首到近百首,隋永明和他的同伴记录吟唱着盘锦的过去和现在,古韵与烟火。他们说,盘锦大地上的音乐故事说不尽道不完,这民谣且得唱下去,流传开。
(讲述人记者 张美宁 摄影 记者 赵之钢)#冰雪辽宁喜迎冬奥#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职业生涯规划# 随着现代社会竞争的越来越激烈,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成功的欲望也在加快,但是这个节奏真的很违背事物的发展,除非你是一个生下来就
  • 【今天最高温比昨天稍有回落,本月底早晚舒适,白天小热,仿佛初夏[太阳]】今天白天,本市多云,风向转为东北风,风力3~4级,最高气温和昨天的26度相比,回落至22
  • #衡水调查网传中学老师体罚猥亵学生#不传谣不信谣,但是这个事件既然在互联网上得以传播,也得到媒体的关注说明,还是有一定的问题存在,至于事情的真相到底是怎么样的,
  • ️@INTO1-伯远#伯远同款令我心动##伯远打歌届劳模#神采奕奕敏捷⚽热心舒服漂亮高尚活泼出类拔萃记住那些给予你帮助的人,因为那是你成功时的资本,也许在你“黑
  • (配图简陋的没有一点槃根错节)#vonu never say goodbye# 曾经幻想过无数次自己退站的时候是什么样子,如今这一天真正的来到了,我却不知道该以
  • 奥地利红牛赞助的翼装飞行者穿越活火山,WOCAOLE,你觉得他不太正常,人家是经过反复计算测试的[doge]塞巴斯蒂安·阿尔瓦雷斯 (Sebastián Álv
  • 老五大清早就在群里喊,今天是分泌多巴胺的好日子,都赶紧去老四家分泌多巴胺,快乐快乐。 去了之后喝茶,老四给老五挑了个长春花色的品茗杯,告诉她这是今年流行的颜色。
  • 「あのシーンは元々雨のシーンではなかったのですが、撮影当日に雨が降ってしまって…。鷹野と杉村は上司と部下という関係で、それぞれのキャラクターと立場にあった対応を
  • 今天听到一个敬佩大哥,广州本土大V的一个观点,链家就是互联网的美团模式,链家中介小哥对应的美团的骑手链家靠着把交易线条切碎,切成颗粒度很小的程度,来把一单的交易
  • 6、兼顾十二建星、二十八宿和黑道黄道日鲜参,除了补虚抗衰,美白的效果也是杠杠滴 补阴 —— 秘制参汤《神农本草经》曰:“野山参,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
  • 图3:Arm处理器的市场份额 图源:太平洋证券2020年11月研报目前,美国审查并购的程序法授权FTC和司法部反垄断部门对并购进行评估,并规定了对并购进行审查的
  • 中途我还在想她别变个身[汗]当年一周目青狮子线她给小萌新如我留下了并不好的回忆[汗]我不记得金鹿班是不是也有这么一战了,毕竟二周目都是前年的事了。大红痘痘厚厚涂
  • 看到讨饭的老人,给他钱。看到讨饭的老人,给他钱。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云雷ᶫᵒᵛᵉᵧₒᵤ (◍•ᴗ•◍)@小辫儿张云雷图源@张云雷的小野生 ☀️
  • 我想幸福的人生观,应该是对生命的一种体会和感悟,在纷繁复杂的世间里,在失落中去发现光明,不断突破自我的狭隘,每前进一步都可以活出一份温暖的情怀,纵然人世间有各
  • 新的一年 家人永远健健康康走了亲戚 和妞妞和爸妈下午一起锻炼身体妞妞在我手机里的丑照片越来越多吃了很多很多顿火锅和很多很多好吃的食物收了几份充满爱意的压岁钱今年
  • #车银优# CEW #清风霁月车银优# 认识你是我的三生有幸 @ASTRO_车银优 车银优 ChaEunWoo 차은우 惟一最爱是车银优 我永远站在你
  • 【韩国:正宗韩食调查 炸鸡“地位”存争议】韩国韩食振兴院27日发布的一项关于正宗韩食认知的调查结果显示,炸鸡的“地位”存在争议,仅有不到四成调查对象认可原味韩式
  • “虚假”豪门?霍启刚晒家庭照,1.5亿豪宅竟小成这样?
  • 她们会详细问女孩身高体重以及年龄,还说年龄最好是00-02年出生的,很多女孩因为年龄不过关幸免于难,可是很多年龄小的女孩就惨遭毒手了![可怜]网友查到一名叫“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