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多年,你真的读懂了《西游记》吗?
刘一明《西游原旨歌》节选
二十年前读西游,翻来覆去无根由。
自从恩师传口诀,才知其中有丹头。
古今多少学仙客,谁把妙义细追求。
愿结知音登天汉,泄露天机再阐幽。

1、《西游记》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一般认为是吴承恩所作,然而道门中却有不同看法,在浩瀚的《西游记》注疏中,清代著名道士悟元子刘一明所作的《西游原旨》则是必须加以重视的以丹法阐述《西游记》的经典之作。
他认为《西游记》,说尽了世法道法、天时人事、学道修行,乃是古今丹经中第一部奇书。而《读法》一文则是悟元子对《西游原旨》纲领性的论述,是其书的观点综合和思想提炼,笔者在此将该文梳理,以飨各位爱道人士。
《西游》一书,乃是丘处机祖师将历圣口口相传、心心相印之大道公布于众之书。其言古人所不敢言者,道古人所不敢道者。

历来道门中最要紧的便是对于天机的泄露,所以此书在处,有天神护守。因此要读这部书必须净手焚香,保持敬诚之心,千万不能亵渎怠慢。

读者要明白《西游记》的言说方式与禅机颇有相同之处。即都要求人们去追寻言外之意。作者真正的用意或藏于俗语常言中,或托于山川人物中,或在一笑一戏里分邪正,或在一言一字上辨真假,可以说是千变万化,神出鬼没,非常难以揣测。

那么作为神仙之书,自然不同于世间的才子之书,才子之书讲的是俗世日常的道理,似真实假;而神仙之书所谈的是恢恢天道,似假实真。才子之书注重文辞华丽而义理浅薄;神仙之书却追求深意显得文辞平淡。
整部《西游记》,一案有一案之意,一回有一回之意,乃至一字一句都言不空发、字不虚下,读者须要行行着意,句句留心,一字不可轻放过去。

《西游记》表面是借助佛教题材叙事,实际是丹家贯通三教一家之理的体现,在佛教则以西天取经而证于《金刚经》《法华经》,在儒教则以唐僧师徒推演《河图》《洛书》《周易》之义,在道教则以九九归真发轫于《参同契》《悟真篇》。

因此,《西游》取真经,即是取《西游》这一真经,非在《西游》之外,另有一个真经可取。只不过是借如来传经的故事,传授《西游记》罢了。所以能明晓《西游》的真义,则自然领会了如来三藏真经。

然而《西游记》根本是一部丹书,此中所传的是转生杀、窃造化,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的机密,既不是在肉体上下功夫的养生方术、也非是讲顽空寂灭的参禅念佛。
学者须要不着心猿意马、幻身肉囊,要先将那些御女闺丹、炉火烧炼等一切后天色相邪术统统扫除,当从无形无象处辨别出先天虚无之学的真实妙理来,才能功不唐捐。
唐僧与悟空的经历看似不同,实则相通,此书本为唐僧西天取经而名之,何以将悟空故事著之于前?殊不知悟空生身于东胜神洲,如唐僧生身于东土大唐;悟空学道于西牛贺洲,如唐僧取经于西天雷音;

悟空明大道而回花果山,如唐僧得真经而回大唐国;悟空出炉后而入于佛掌,如唐僧传经后而归于西天。事虽不同而道理相同,悟空与唐僧都有自己的西游。

2、《西游》由众多公案故事组成,每宗或一二回,或三四回,或五六回不等。但其主旨都在公案冠首明题说明,因此每回妙义,全在作为提纲的二句中。提纲最要紧的字眼,也就一两个字。

如首回提纲“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灵根”是上句字眼,“心性”是下句字眼。可见灵根、心性是两物,应用心性去修灵根,而不能理解为修心性即是修灵根!

如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悟彻”是上句字眼,“断魔”是下句字眼。表明修炼次序应当先悟后行,悟以通行,行以验悟,然后知行合一,最后归本合元神。

故而篇中虽有千言万语,总不外是围绕此提纲进行表达。同时也应当注意每宗公案,收束处皆有两句总结,同样是整个故事的中心,不能轻易放过。

《西游》所阐发的是三五合一、贞下起元的道理。唐三藏喻太极之体,三徒喻五行之气。三藏收三徒,即是太极而统五行;三徒归三藏,即是五行而成太极。

并且唐僧在贞观十三年登上取经路程,路上收服三个徒弟,十四年回到东土,此处是最要着眼的地方而书中的通关牒文,唐僧师徒,每过一国,必要先验过牒文,用过宝印,才肯放行。

这是取经第一件要紧大事,更是行道之人修炼之大关目,须要将这个实义追究出来。其实就是告诉修道者,在行之前往往要知,秉持知先行后的步骤,不可忙学瞎练。所以有各国宝印,上西而领,回东而交,始终郑重,须臾不离,大要慎思明辨,方能得真。

如果有心之人看《西游记》往往会发现许多情节有貌似错漏的地方,其实该书大有破绽处,正是大有修道的口诀处。惟有破绽,才能起后人怀疑的心理,所谓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不悟。所有疑问之处,正是体现真人意深的地方。

例如孙悟空曾经八卦炉煅炼,已成金刚不坏之躯,何以又被五行山压住?玄奘生于贞观十三年,经十八年报仇,已是贞观三十一年,何以取经时又是贞观十三年?在莲花洞时,悟空已将巴山虎、倚海龙打死,老妖已经识破,何以在盗葫芦时,又变倚海龙?

师徒四人每过一难,则必先编年记月,而后叙事,其所隐含的即是攒年至月、攒月至日、攒日至时的意思。这与取经回到东土,交还贞观十三年牒文,同一机关。
即是丹法火候中所谓“贞下起元”“一时辰内管丹成”。而在具体故事中,芭蕉洞,言火候次序;通天河,辨药物斤两;朱紫国,写招摄作用。

整部书讲丹法有合说,有分说。前七回就是合说,路数是自有为而入无为,由修命而至修性,丹法次序,火候工程,无不俱备。

而其后九十三回,由性以及命,自无为而归有为,或言正,如诸国土君王,是写正道,而女人国配夫妻,天竺国招驸马,即是证正中劈邪;或言邪,如诸山洞妖精,是傍门,而狮驼国降三妖,小西天收黄眉,隐雾山除豹子,即是劈邪归正;

或言性,或言命,或言性而兼命,或言命而兼性,或言火候之真,或拨火候之差,只是对不过某一方面进行着重分析,不出前七回总纲。

3、此书亦是讲“穷理尽性至命”之学。猴王西牛贺洲学道,是穷理;悟彻菩提妙理,是穷理;断魔归本,是尽性;取金箍棒,全身披挂,销生死簿,作齐天大圣,入八卦炉煅炼,是至命。

观音度三徒,访取经人,是穷理;唐僧过双叉岭,至两界山,是尽性;收三徒,过流沙河,是至命。以至群历异邦,千山万水,至凌云渡、无底船,无非都是穷理尽性至命之学。

所以才有某些情节看似最难解实则极易解,如三徒已到长生不老之地,何以悟空又被五行山压住,悟能又有错投胎,悟净又贬流沙河,必须皈依佛教,才能得正果?

盖三徒皈依佛教,是就三徒了命不了性者言;五行山、云栈洞、流沙河,是就唐僧了性未了命者言。一笔双写,示“修性者不可不修命,修命者不可不修性”之义。

该书尤其教人识得何为真何为假,故在展示真时,会先将假象破除。如欲写两界山悟空之真虎,而先以双叉岭之凡虎引之;欲写东海龙王之真龙,而先以双叉岭蛇虫引之;

欲写悟空、八戒之真阴真阳,而先以观音院之假阴假阳引之;欲写蛇盘山之龙马,而先以唐王之凡马引之;欲写沙僧之真土,而先以黄风妖之假土引之。提醒人们在修丹时往往执著与错误的概念而不自知。

悟空每到极难处,即求救于观音菩萨。其深意是性命之学,全在神明觉察之功。

而讲到唐僧师徒的地方,则每人都用两个名字,其实玄奘、悟空、悟能、悟净,是说道之体;三藏、行者、八戒、和尚,是说道之用。这样就体不离用,用不离体。

名字之外又有别号,如唐僧、行者、呆子、和尚,属于借用的方法,用来比喻世间的学道之人。

而三位徒弟各自都具有丑陋的相貌。丑相者,异相也。异相者,妙相也,也正是丹法中所将“说着丑,行着妙”,让修道之人了悟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的深意。

又从变化上说,沙僧不变,八戒三十六变,行者七十二变。以丹法来说,行者为水中金,是他家之真阳,属命,主刚主动,为生物之祖气,统七十二候之要津,无物不包,无物不成,全体大用,一以贯之,所以变化万有,神妙不测。

八戒为火中木,是我家之真阴,属性,主柔主静,为幻身之把柄,只能变化后天气质,不能变化先天真宝,变化不全,所以七十二变之中,仅得三十六变也。至于沙僧,则为真土,镇位中宫,调和阴阳,所以不变。

4、三位徒弟的兵器也大有讲究。
八戒、沙僧都是随身携带。只有行者金箍棒,变成绣花针藏在耳内,用时才取出来。此何以故?作者之深意为钉钯、宝杖代表以道全形之事,一经师指点,就能自己成就。
而金箍棒,乃是历圣口口相传、附耳低言的秘旨,是以术延命之法,在虚无中成就,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所以藏在耳内。

悟空到处自称是人家的孙外公,四处提及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事迹。其实若从解字角度看,外公,即是内无也;五百年前,即是先天也。

可知先天之气自虚无中来,是他家不死之方,不是自身中的事物。

《西游》孙悟空成道以后,入水不溺,入火不焚,大闹天宫,诸天神将,皆不能胜。何以保唐僧西天取经,每为妖精所困?读者须将此等处先辨分明,方能寻得出实义,若糊涂看去,终无会心处。

最后,悟元子刘一明评判历家注解,其数固然不可胜计,但其中佳解,百中无一。虽然推崇悟一子的《西游真诠》为此中最优,但未免也有所论不及的地方。

因此读者不可专看注解而略正文,更要在正文上看注解,应当先在正文上用功夫,翻来覆去,极力参悟,不到尝出滋味、实有会心的境地,觉不肯休歇。等到有所体会之时,再看他人的注解,扩充自己的识见,那么就能知道他人的注解之好坏与否,自己的心得是否正确。

如此坚持用功,日久必然深入其中。但是之后也不可自以为是,更当求师印证,才能有真知灼见。

以上是悟元子刘一明总结读《西游记》的关键方法,并将上述内容录于卷首,赠与有缘之人,愿读者留心。

【佛法中所說的業力】

■濟群法師

業力,是直接推動生命延續的力量。在有情生命延續中,它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佛法中所說的業力,簡單地說,有善業、惡業兩種類型;還有定業和不定業、共業和不共業、引業和滿業。

●1) 定業和不定業
業受不受報,有兩種情況,即定業和不定業。有一種業是固定的,將來一定要受報的,稱為定業。還有一種業是否要受報,或者報輕報重都不一定,那是不定業。

判斷定業和不定業,可以通過兩種情況:一是看你造業的行為是不是故意的,如果是故意的,這就屬於定業。反之,無意造的業力,譬如無意踩了一個蟲,無意傷害了別人,雖然也造下了業,但這種業力是不定業。將來可能受報,也可能不受報,可能報得重,也可能報得輕。

還有一種情況,當我們造了業之後,假若懺悔了,即使是定業,也會變成不定業。相反,假若沒有懺悔的話,那就是定業了。這是根據懺悔和不懺悔來區分的。所以,佛教提倡懺悔法門,它能消除業障。

一個人造了業之後,只有通過懺悔,就像幹了對不起他人的事,只要去道歉、賠不是,人家或許會原諒的。假如原諒,業力也就消除了。如果不原諒,或者你也不去求懺悔,甚至還為自己犯下的罪行,自鳴得意,對方就會加深對你的仇視,將來得到的報應就更重了,所以通過懺悔,可以消除業力。

●2) 共業和不共業(別業)
佛教又把業分為共業和不共業(別業)。共業和不共業,主要是根據它的結果來說明的。由共同感受到的生活環境,如大家都生活在蘇州,一樣的天時,一樣的空氣污染,刮颱風的時候,大家都一樣的遭殃,這就是共業。

至於不共業,是個人所能感受到的,譬如個人身體的美醜、強弱,居住的條件好不好,收入高不高,這些都屬於不共業。共業取決於共同的行為,或者叫相似的行為,或是利益相關的行為。

譬如同在殺豬場工作,不是說每一個人都殺豬,有的人殺豬,有的人是財會人員,財會人員雖然沒有直接參與殺豬的行為,認為殺豬的罪業,肯定與他沒有關係。其實他也有一份。因為他雖然沒有直接參與殺豬的行動,但每月開工資的時候,他也照樣拿一份,那麼將來招感果報的時候,他也要承擔一份。所以他只要參與了殺豬場的工作,得到了共同的利益,將來感受業力的時候,他是逃脫不了的。

有的人在烤鴨館或燒雞店工作,他也可能沒有直接參與烤鴨燒雞的具體工作,但由於他參與了烤鴨店或燒雞店的工作,在領工資發獎金時他也得到一份,將來招感果報的時候,他也肯定有一份。

又比如說,你參加了一個詐騙集團,雖然你沒有直接參與詐騙活動,但是詐騙集團也給你了一份利益,將來招感果報的時候,你照樣有一份,這些都屬於共業。

不共業是自己造的,跟別人沒有關係的行為。所以,業力有共業和不共業,由共同的業力招感共同的果報,由不同的業力招感個別的果報。大家共同生活的環境,譬如說交通混亂,喧鬧不堪,社會不安定,這都是共業的結果。

我去了三次澳洲,有很深的感觸,覺得澳洲的自然環境真好。很少有地震或颱風光顧,整個國家都處於風調雨順中。澳洲的社會環境為什麼搞得這麼好呢?後來我發現,澳洲人對自然界(包括很微小的動物)有一顆真誠的愛護心,他們不會去傷害動物,乃至一草一木,大自然回饋給澳洲人的環境是安靜、平穩。

反之,我們不懂得愛護動物,愛護大自然,一天到晚,一會兒在這裡開發,一會兒又在那裡開發,結果會怎麼樣呢?把大自然的生態環境給破壞了,把森林給破壞了。所以今天這裡發大水,明天那裡刮颱風。

●3) 引業和滿業
業力又分為引業和滿業。什麼叫引業和滿業呢?根據業力招感的果報有總報和別報,引業招感的是總報。在有情生命的延續過程中,生到天上、人間,或下地獄、做畜生,是由引業決定的。引業牽引我們去投胎,就像火箭推動衛星上天一樣。

大家知道衛星上天必須要有火箭,假如沒有火箭,衛星根本就不可能上天。同樣地,有情的生命生到哪一道中去,要有引業的推動,假若沒有業力,生死也就結束了。

在《唯識三十論》裡有這樣兩句話:「前異熟既盡,復生余異熟」,前面的業力結束了,新的業力又產生了;新的業力結束了,更新的業力又產生,業力無盡,生死無窮。因為眾生從無始以來,不斷地造業,業力也就沒完沒了地推動著有情去招感生死果報。所以,只要有業力,就有生死。

滿業,作為有情生命來講,同樣是人,人與人不一樣,有的人長壽,有的人短命;有的人貧窮,有的人富貴;有的人莊嚴,有的人醜陋;有的人處境好,有的人處境不好。這就是說,人與人是千差萬別的,這是因為滿業的關係。滿業決定有情命運的差別。

有情造了業力,並非馬上就能招感果報。根據因緣的不同有現報、生報、後報、不定報。有些業力造下以後,現世就能招感報應,叫現報;有些業力造下以後,要等到來生才能受報,叫生報;還有些業力造下以後,要等到無窮無盡的生,乃至很長很長的時間才能受報,叫後報;前面講的有一種不定業,它招感的報應沒有一定的時間,就叫不定報。

從造業到招感果報,重要的因素是因緣。有情造了業力,就像播下的種子。種子要等待因緣,等待水份、陽光、泥土等條件充足,才能發芽、紮根、長苗、開花、結果。

同樣地,有情造了業力之後,它也需要等待因緣的充足,業力才能招感果報。因緣什麼時候成熟,卻沒有一定的時間。有的可能馬上成熟了,馬上就招感果報。

像一個人犯了罪,立即被警察逮捕,那就是現報。而有的人犯罪後,可能警察一時抓不到他,過了十年、二十年才把他逮捕,那他要十年、二十年後才招感果報。

還有些人做了案之後,警察根本就發現不了,這一生沒有招感果報,他覺得很得意,知情人也很羨慕他。於是有的人就會抱著一種僥倖的心理去幹壞事,認為某某人作案沒有被警察破獲,他也跟著去作案。

其實,從佛法的角度來說,雖然今生報不了,但來生來世總會招感果報的。「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我們造下了善業或惡業,它總會招感果報的,只是受報時間的早晚問題。

~轉載

人若思念便思念,终会相见。
中秋节,我能否穿过月亮,与你两两相望,隔着时光,我永不相忘。
下辈子还能相见,还能做你的女儿。
刚看过一个电视剧,里面有说天体物理学,内容大致意思是某某从A.C,B无论经过多少次的努力失败,终有一天时光线总会到达B点,也许那一刻我们就会相见了。现在我们在各自的世界,好好生活,期待时光相交……
永远爱你—我的母亲!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首先建造一个木框架,然后使用人字形草皮,草皮有两层,是一种理想的绝缘密封剂;草皮是一种完美的建筑材料,因为它的耐用性和易受风雨侵蚀。直到19世纪末,冰岛的大部分
  • ”3.“一位老堪布在讲《前行》时说过,他一辈子念过好几亿心咒,但临死时最有把握的,并不是念了这几亿心咒,而是听闻过一些佛法!藏地有些老乡不懂这个规矩,法师在讲经
  • #きらきらし##宮田愛萌##献血るぅむ#うれしぴです!
  • 【每日闻法】 《文殊师利所说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经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僧满足千人。菩萨摩诃萨十千人俱。以大庄严而自庄严。皆悉已住
  • 世上没有那么多天赋异禀,优秀的人总是努力地翻山越岭,你要知道:最终使你脱颖而出的,是持之以恒,是真正坚持做一件事,而时间会看得见。 踮起脚会缩短爱的距离,这样
  • 温客行觉得自己完全可以被阿絮捧着脸亲一口的,阿絮没亲一定是因为狐狸精在这里。对待这批人周子舒就没留什么后手,直接捅断气了算完,她觉得自己的剑还是不够快,发丝都浸
  • 我一直以为它还能陪我很多个两年[失望]我从20年国庆回来后第一次见到它,以后我的生活里就一直有它陪伴,看着它从一直小小的,腿短短的修狗,到现在成了小白、塌耳朵的
  • 从视、听、言、动上,守住本心,不被外界影响‼️世尊刚开始也是一直让弟子【宜速断除】受五蕴影响,悟入佛知见,观察到五蕴皆空的时候,自然而然不会受影响,并非思惟,而
  • 抬眼看向身后男人,控制不住唤着他的名字:“枫眠……枫眠”就在这时,她却从沈枫眠口中听见了另一个名字:“云筝……”她看向空无一人的对面,续上杯中酒,素手轻抬:“沈
  • 都是一些可以把真心,把性命托付于彼此的人,是真心为你着想的人,能达到这种高度的友情,我真的很喜欢[打call][打call][打call]该夸一下本文的作者啦,
  • [裂开]大家好,我将在近期内以邮件采访的形式采访下脚本家(编剧)「志茂文彦」老师。花滑王子安利,依据他的法国血统,应该是Henri(亨利或者昂利)最后只想说..
  • 之后,王某告诉了李某这一情况,于是李某提出了执行异议,要求将自己的4万股股票相应的价款支付给自己。这100万股股票登记在张某名下,张某为登记上的权利人,向法院主
  • 肖战我喜欢你 我喜欢肖战 肖战坚韧挺拔,肖战善良正直,肖战敏而好学,肖战仪表堂堂,肖战温文尔雅,肖战谦谦君子,肖战玉树临风,肖战乐于助人,肖战气宇轩昂,肖战光
  • 叶如初没多说:“将城中妇孺送出去,所有将士,随我去城楼!其实犯心三季下来还是最爱第三季,头两季的剧情删减得有点多,赶制仓促,情节删减到甚至少了案件的关键信息,(
  • 3.可以一起讨论这个游戏里好看的一切,希望对幻化和各种肝肝肝外观有兴趣,我们可以带你一起刷! 4.无所谓绑定招待码,但是希望你对游戏有热情,不会轻易说不玩就不
  • 巴菲特的价值投资的核心在于企业有深厚的护城河,在现在社会,企业在合法下自由竞争,当出现一个很赚钱的生意时,往往会引发大量资本介入,结果导致恶性竞争,生意变的很难
  • 小川洋风料理两个人点了3-4人餐……我是说为什么给了三杯饮料,吃得很撑味道整体还可以,最喜欢那个地狱黑金鸡块,吃起来蛮特别拉面[开学季]蛮香的,但是最后已经快吃
  • 小说是我最爱的中文音乐剧没有之一,本来以为看到第四遍已经脱敏,但事实是《结局》响起的时候还是能精准戳中我的泪点。我今天坐在台下看这三个演员的时候,最大的感想是,
  • 我在呢,一直都在[流浪地球2]#电影流浪地球2##我在呢,一直都在##一直都在# BGM:《Beneath the Starry Skies》《Beyond t
  • 每个人都会吵架,但很多人没有掌握正确的吵架姿势,美国程序员Paul Graham利用上班时间摸鱼摸出了一篇《如何辩驳》为吵架分了金字塔式的七个层次,从最底层的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