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不再来》

经过两周的高温暴热,七月末终于迎来了早秋的雨季。
前几天还热得让人无法忍受,昨天的阴雨又把我冻得哆哆嗦嗦。
在小区的亭子里玩,被雨隔在了亭子里。好不容易雨势算稀稀沥沥小了些,大家都分别散去了。
撑着伞路过被暴雨冲洗过的楼区,今年夏季,花照样开,树叶照绿,只是他人不在。
那间手工编织作坊的门敞开着,不知里面有几个人仍在编织。门口那个蓝色的电瓶车仍天年复一日的在四季轮回中静立。
人究竟在哪里呢?有情人在天涯。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我撑伞而去。

生命是一场只有前路的旅程,坚定地迈步走下去就好。

就如苏轼那首《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生》那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人之所以悲哀,是因为我们留不住岁月,更无法不承认,青春,有一日是要这么自然地消失过去。而人之可贵,也在于我们因时光环境的改变,在生活上得到长进。岁月的流失固然是无可奈何,而人的渐进蜕变,却又脱不出时光的力量。

我唯一锲而不舍,愿意以自己的生命去努力的,只不过是保守我个人的心怀意念,在我有生之日,做一个真诚的人,不放弃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在有限的时空里,过无限广大的日子。

雨季。让人不由得要想起三毛的散文集《雨季不再来》。

《雨季不再来》记录了三毛的花季岁月,带给我们的是一次品味曾经年少轻狂的时光。

花季、雨季是每个少女走过的岁月,十七八岁的年纪里莫名其妙的哭泣、莫名其妙的狂热喜欢都是成长!

《雨季不再来》见证了三毛的青葱岁月,更是三毛不可缺少的岁月。

成长是一步-步堆砌出来的,没有人能从第一步就来最高处。时间可以改变很多,在我们无力阻止消失的时光里,不只是遗憾更多的是成长。

《经典咏流传》里黄绮珊曾说:'没有以前的我怎么会有如今的我!”曾经无论经历过什么,随着岁月前进这些都会成为生命里的珍珠。

《雨季不再来》不只是三毛的成长岁月,同样也是其他人曾经或者现在经历的过程。所以,坦然面对就好,走过后再回头你会发现自己已经走远!

人生每个瞬间都弥足珍贵。还记得十八岁在高中校园里的雨季。我被选为班里的“班花”。但还有“校花”哩。校花是一个身材高挑淑女型的女生,梳着清汤挂面的短发,喜欢穿长裙子,把衬衫掖在腰里,更显纤细窈窕。
后来校花和一个高高的白马王子型的男生谈恋爱了,成了校园里令人羡慕的一对,可谓郎才女貌呀。
我的闺蜜宇不服气,也在拼命追逐一个高个子男生。不知为什么女孩子总是崇尚高个子的男生。
我并不喜欢高个子。全校内的男生我没一个看上眼,我们常常私底下讥笑这个男生那个男生,拿他们当笑料。
十八岁那年的雨季。我还写了一篇以雨季命题的小说发表在国家级的刊物《少年文艺》上,不但赚了一笔可观的稿费,还获得了大奖,都轰动了校园。
我又被为“才女”,其实我不喜欢一个女人成为“才女”,还是“美女”较好。
于是又被称喟“才貌双全”。我还是不喜欢。
我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不同于张爱玲那样的“奇”,也不同于三毛那样的“异”。
我的丰富无法评说。十八岁那年的雨季。
我们常常在一起幻想,将来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白马王子”与我们匹配呢?他应该是什么样的呢?
结果流离了半生都没有遇到那个人。
直到后半生遇见老马。他才是与我灵魂相似的人。他也不是白马王子。他个子也不高。
这缘份似乎来得太晚,似乎也正好。太早不行,太迟也不行。不早不晚,正是时候。
他来了,我明白了,哦,我要找的人正是你。
正是那种感觉,正是那种味道。
连他身上那种淡淡的烟草味我都喜欢。
很多男人都非常气愤,说为什么你要爱这样的一个人呢?我不好吗?
我不知道什么叫所谓的“好”与“不好”。世人所认可的优秀的男人,我都不认可。而我认可的男人,世人都不认可。
我爱他,不是因为他好与不好,而是因为就是这个人,而爱。
我们本来是上帝拼好的一个圆,我是这一半,他是那一半。只不过是前半生走失了,后半生辗转流离,又碰到了一起,凹凸吻合,正好拼成了一个圆。换谁都不行。

似梦年华,从些许青涩褪至成熟。留不住的岁月头也不回地将青春的雨季打在我心头。如若有那么一次流转时光的心愿可实现,谁都会愿意停留在那美好的青春中去吧。还记得三毛谈起过,人之所以悲哀,是因为我们留不住岁月,更无法不承认,青春,有一日是要这么自然地消失过去。而人之可贵,也在于我们因着时光环境的改变,在生活上得到长进。岁月的流失固然是无可奈何,而人的逐渐蜕变,却又脱不出时光的力量。我想成长多少像她说的一样, 与时光脱不了干系,而那时光也是我们爱恨着的,不可不感谢,又不可不感伤。

下吧、下吧,随便你下到哪一天,大地要再度绚丽光彩起来,经过了无尽的雨水之后。

——三毛《雨季不再来》

普定县司法局党史宣传——牢记殷切嘱托 忠诚干净担当 喜迎建党百年:《人民日报》关注:“中国天眼”,聆听宇宙的声音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2021年3月31日,“中国天眼”(FAST)正式向全球天文学家开放。“中国天眼”是什么?它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用于探索宇宙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有了它,可以推动对宇宙深空的了解与探测,为天文学的发展提供新的可能。

  “中国天眼”有多大?它口径500米,发射面积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如果在里面倒满矿泉水,全世界70亿人平均每人可分4瓶。它能看多远?能看穿130多亿光年的区域,接近宇宙边缘。目前,“中国天眼”是世界上最大的也是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借鉴抛物面天线原理,从地球聆听来自宇宙的信号

  “中国天眼”的学名是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不同于常见的通过可见光进行观测的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通过接收宇宙中不可见的无线电波来“观测”宇宙。我们上方厚厚的大气层有两个“窗口”:  一个是可见光窗口,千百年来人类都是通过这个窗口观测宇宙的;一个是无线电窗口,上世纪30年代,无线电天文学先驱卡尔•央斯基偶然发现了来自银河系中心的信号,射电天文学的大幕由此拉开,推动人类认识宇宙起源、生命起源。

  “中国天眼”是当今射电天文学的“重器”。其基本原理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平行电磁波遇到抛物面反射后会汇聚到焦点的位置。对射电望远镜来说,把反射面做成抛物面的形状,然后在焦点位置放置一台接收机,就可以汇集天体发出的电磁波信号,从而进行天文观测。抛物面的面积越大,汇集的信号就越多,也就越能探测到更暗弱、更遥远的天体。所以,自卡尔•央斯基意外发现射电天文观测窗口之后,各国天文学家就一直致力于建造反射面尽可能大的巨型射电望远镜。

  与此同时,伴随人类对无线电的大规模使用,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无线电波,干扰了人类对太空信号的接收。在1993年国际无线电大会上,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提出倡议,希望在地球电磁波环境被破坏之前,建造出超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次年,以南仁东先生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开始“中国天眼”的探索,开启了“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征途。

  难度大、突破多,“中国天眼”在灵敏度上占据制高点

  到底能建口径多大的望远镜,取决于最终找到多大的洼地。适宜的洼地非常难找,因为它要同时符合四大条件。首先要足够大、足够圆,否则只是开挖和支护成本就会让这个项目无法实现;其次,要远离人口密集区域,这样才能保证优良的电波环境;再次,不能积水,不然设备寿命难以保证;最后,还要有优良的地质条件,否则无法建成大型、高精度的天文观测设备。

  从1994年到2006年,南仁东带领团队,从8000多幅地图中选出300多个洼坑,再进一步将范围缩小至几十个。团队几乎走遍这些洼地,现场踏勘,风餐露宿。最终,将台址定在贵州平塘县克度镇的大窝凼洼地。

  台址确定后,如何设计、如何实现、建成之后如何调试和使用,都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关键技术无先例可循、关键材料需从头研制。

  “中国天眼”设计不同于世界上已有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这首先体现在“视网膜”和“瞳孔”的设计上。“视网膜”指反射面;“瞳孔”指馈源舱,即放置接收宇宙外信号装置系统的舱体。

  作为世界首创,“中国天眼”的“视网膜”是主动反射面,可以改变形状,一会儿是球面,一会儿是抛物面。具体来说,这张庞大的可动的“视网膜”是一张由6670根钢索编制的索网,挂在一个由50根巨大钢柱支撑的直径500米的圈梁上;索网上铺有4450块、380多种反射面单元;索网下方是2225根下拉索,每一根下拉索都被固定在地面上的作动器上,通过操纵作动器,拉动下拉索来改变索网形状,从而对天文信号进行收集和观测。

  “中国天眼”的“瞳孔”即馈源舱,也是一个大胆的突破性设计。大多数传统射电望远镜的“瞳孔”位置是固定的,或仅可以微调。“中国天眼”则完全不同,采用的是全新的轻型索驱动控制系统,这让“中国天眼”的“瞳孔”可以自如改变角度和位置,更有效地收集、跟踪、监测更丰富的宇宙电磁波。

  从体量来说,原世界第一大射电望远镜的馈源舱重1000多吨,“中国天眼”馈源舱重仅约30吨。体积小带来多方面的优势,比如可有效减少光路遮挡、减少干扰信号,从而让波束非常干净,更有利于天文观测。

  “中国天眼”在设计上的突破创新,为“从图纸到现实”的制造带来巨大挑战。而应对挑战的过程,也正是国产精准制造不断创造奇迹的过程。比如,要实现反射面(即索网)可改变形状这个世界首创设计,要求构成索网的钢索像弹簧一样有一定伸缩性,疲劳强度是现有标准的两倍多,国际上未有先例;还要求每根钢索的加工精度要达到1毫米,把传统标准提升了一个数量级。

  两年来,科学家们持续全方位地改进索体工艺,一根钢索要进行200万次疲劳实验。经历了近百次的失败后,最终成功解决了这个关键问题,实现了3项世界创举:超大跨度、超高精度、主动变位式的索网结构。

  建设完成之后,“中国天眼”进入调试阶段。巨型望远镜调试涉及天文、测量、控制、电子学、机械、结构等众多学科,是强交叉学科的应用性研究,国际上传统大射电望远镜的调试周期很少低于4年。“中国天眼”开创了新模式,其调试工作也更具挑战性。

  截至目前,已经实现跟踪、漂移、运动扫描、编织扫描等,提前完成功能性调试。在性能调试方面,“中国天眼”直径500米,却要实现毫米级的精度,难度相当大。当前,望远镜测量基准网的精度已提升至1毫米以内,其中,灵敏度水平是世界第二大望远镜的2.5倍,这是中国建造的望远镜第一次在灵敏度这个参数上占据制高点。另外,19波束已经完成安装,其意义也非常重大:可将望远镜视场扩大至原来的19倍,大幅提升望远镜的巡天效率。

  “中国天眼”专利技术被运用于多个领域,持续孵化科学新成果

  “中国天眼”团队敢想敢做,难度大、挑战大,其设计、建造的过程既是攻坚克难的过程,也是创新性成果相继产生的过程。许多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相继诞生并得到应用。比如,超高疲劳性能钢索结构被应用于大型体育场馆,高精度索结构生产体系被应用于港珠澳大桥等建设。

  在整个制造、安装过程中还产生了许多国家级、省级工法。比如,在为“中国天眼”铺设“视网膜”过程中,4450块反射单元、6670根钢索、上万个关节轴承,都是工人们在几十米高空一块块、一根根、一个个拼装完成的,容错率为零。这些复杂工法将有助于未来大型复杂项目的精准建造。

  可以说,“中国天眼”是一个现代工程奇迹,它凝结了20多个科研机构、上百名科研人员的心血,汇聚了几千名一线工人的汗水。建造条件艰苦,很多人在现场工作几天,身上就会起满红疙瘩。潮湿、阴冷的工棚没有空调或暖气,每个人的被子潮湿得快要挤出水来。常有人说,只有中国才能做成“天眼”,我想,做成“天眼”所依靠的,就是这种永不言弃、众志成城的精神。

  2017年10月,“中国天眼”首批科学成果公诸于世。如今,基于“中国天眼”数据发表的高水平论文已有70余篇;所发现的脉冲星数量已超过300颗,是同一时期国际上所有其它望远镜发现数量总和的3倍。为什么发现脉冲星至关重要?脉冲星是正在快速旋转的中子星,密度极高,每立方厘米重达上亿吨。它自身如灯塔一般散射光芒,时时刻刻地扫描着宇宙;它自转速度很快、自转周期精确,堪称宇宙中最精确的时钟。因此,把握脉冲星,有利于建立“宇宙导航系统”,有助于人类在未来实现星际旅行的梦想。

  接下来,“中国天眼”将进一步在低频引力波探测、快速射电暴起源、星际分子等前沿方向加大探索,加强国内外开放共享,推动重大成果产出,勇攀世界科技高峰。我们青年一代科学家也将努力“用”好凝结了中国4代科学家心血的“天眼”,产生更多科研成果,推动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认知。(作者 FAST总工程师 姜鹏)

“中国天眼”有多牛?FAST总工程师姜鹏为你解读

2021年3月31日,“中国天眼”(FAST)正式向全球天文学家开放。“中国天眼”是什么?它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用于探索宇宙的单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有了它,可以推动对宇宙深空的了解与探测,为天文学的发展提供新的可能。

“中国天眼”有多大?它口径500米,发射面积相当于30个标准足球场那么大。如果在里面倒满矿泉水,全世界70亿人平均每人可分4瓶。它能看多远?能看穿130多亿光年的区域,接近宇宙边缘。目前,“中国天眼”是世界上最大的也是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借鉴抛物面天线原理,从地球聆听来自宇宙的信号

“中国天眼”的学名是500米口径射电望远镜。不同于常见的通过可见光进行观测的光学望远镜,射电望远镜通过接收宇宙中不可见的无线电波来“观测”宇宙。我们上方厚厚的大气层有两个“窗口”: 一个是可见光窗口,千百年来人类都是通过这个窗口观测宇宙的;一个是无线电窗口,上世纪30年代,无线电天文学先驱卡尔·央斯基偶然发现了来自银河系中心的信号,射电天文学的大幕由此拉开,推动人类认识宇宙起源、生命起源。

“中国天眼”是当今射电天文学的“重器”。其基本原理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平行电磁波遇到抛物面反射后会汇聚到焦点的位置。对射电望远镜来说,把反射面做成抛物面的形状,然后在焦点位置放置一台接收机,就可以汇集天体发出的电磁波信号,从而进行天文观测。抛物面的面积越大,汇集的信号就越多,也就越能探测到更暗弱、更遥远的天体。所以,自卡尔·央斯基意外发现射电天文观测窗口之后,各国天文学家就一直致力于建造反射面尽可能大的巨型射电望远镜。

与此同时,伴随人类对无线电的大规模使用,产生了越来越多的无线电波,干扰了人类对太空信号的接收。在1993年国际无线电大会上,包括中国在内的多个国家提出倡议,希望在地球电磁波环境被破坏之前,建造出超大口径的射电望远镜。次年,以南仁东先生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开始“中国天眼”的探索,开启了“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的征途。

难度大、突破多,“中国天眼”在灵敏度上占据制高点

到底能建口径多大的望远镜,取决于最终找到多大的洼地。适宜的洼地非常难找,因为它要同时符合四大条件。首先要足够大、足够圆,否则只是开挖和支护成本就会让这个项目无法实现;其次,要远离人口密集区域,这样才能保证优良的电波环境;再次,不能积水,不然设备寿命难以保证;最后,还要有优良的地质条件,否则无法建成大型、高精度的天文观测设备。

从1994年到2006年,南仁东带领团队,从8000多幅地图中选出300多个洼坑,再进一步将范围缩小至几十个。团队几乎走遍这些洼地,现场踏勘,风餐露宿。最终,将台址定在贵州平塘县克度镇的大窝凼洼地。

台址确定后,如何设计、如何实现、建成之后如何调试和使用,都没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关键技术无先例可循、关键材料需从头研制。

“中国天眼”设计不同于世界上已有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这首先体现在“视网膜”和“瞳孔”的设计上。“视网膜”指反射面;“瞳孔”指馈源舱,即放置接收宇宙外信号装置系统的舱体。

作为世界首创,“中国天眼”的“视网膜”是主动反射面,可以改变形状,一会儿是球面,一会儿是抛物面。具体来说,这张庞大的可动的“视网膜”是一张由6670根钢索编制的索网,挂在一个由50根巨大钢柱支撑的直径500米的圈梁上;索网上铺有4450块、380多种反射面单元;索网下方是2225根下拉索,每一根下拉索都被固定在地面上的作动器上,通过操纵作动器,拉动下拉索来改变索网形状,从而对天文信号进行收集和观测。

“中国天眼”的“瞳孔”即馈源舱,也是一个大胆的突破性设计。大多数传统射电望远镜的“瞳孔”位置是固定的,或仅可以微调。“中国天眼”则完全不同,采用的是全新的轻型索驱动控制系统,这让“中国天眼”的“瞳孔”可以自如改变角度和位置,更有效地收集、跟踪、监测更丰富的宇宙电磁波。

从体量来说,原世界第一大射电望远镜的馈源舱重1000多吨,“中国天眼”馈源舱重仅约30吨。体积小带来多方面的优势,比如可有效减少光路遮挡、减少干扰信号,从而让波束非常干净,更有利于天文观测。

“中国天眼”在设计上的突破创新,为“从图纸到现实”的制造带来巨大挑战。而应对挑战的过程,也正是国产精准制造不断创造奇迹的过程。比如,要实现反射面(即索网)可改变形状这个世界首创设计,要求构成索网的钢索像弹簧一样有一定伸缩性,疲劳强度是现有标准的两倍多,国际上未有先例;还要求每根钢索的加工精度要达到1毫米,把传统标准提升了一个数量级。

两年来,科学家们持续全方位地改进索体工艺,一根钢索要进行200万次疲劳实验。经历了近百次的失败后,最终成功解决了这个关键问题,实现了3项世界创举:超大跨度、超高精度、主动变位式的索网结构。

建设完成之后,“中国天眼”进入调试阶段。巨型望远镜调试涉及天文、测量、控制、电子学、机械、结构等众多学科,是强交叉学科的应用性研究,国际上传统大射电望远镜的调试周期很少低于4年。“中国天眼”开创了新模式,其调试工作也更具挑战性。

截至目前,已经实现跟踪、漂移、运动扫描、编织扫描等,提前完成功能性调试。在性能调试方面,“中国天眼”直径500米,却要实现毫米级的精度,难度相当大。当前,望远镜测量基准网的精度已提升至1毫米以内,其中,灵敏度水平是世界第二大望远镜的2.5倍,这是中国建造的望远镜第一次在灵敏度这个参数上占据制高点。另外,19波束已经完成安装,其意义也非常重大:可将望远镜视场扩大至原来的19倍,大幅提升望远镜的巡天效率。

“中国天眼”专利技术被运用于多个领域,持续孵化科学新成果

“中国天眼”团队敢想敢做,难度大、挑战大,其设计、建造的过程既是攻坚克难的过程,也是创新性成果相继产生的过程。许多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相继诞生并得到应用。比如,超高疲劳性能钢索结构被应用于大型体育场馆,高精度索结构生产体系被应用于港珠澳大桥等建设。

在整个制造、安装过程中还产生了许多国家级、省级工法。比如,在为“中国天眼”铺设“视网膜”过程中,4450块反射单元、6670根钢索、上万个关节轴承,都是工人们在几十米高空一块块、一根根、一个个拼装完成的,容错率为零。这些复杂工法将有助于未来大型复杂项目的精准建造。

可以说,“中国天眼”是一个现代工程奇迹,它凝结了20多个科研机构、上百名科研人员的心血,汇聚了几千名一线工人的汗水。建造条件艰苦,很多人在现场工作几天,身上就会起满红疙瘩。潮湿、阴冷的工棚没有空调或暖气,每个人的被子潮湿得快要挤出水来。常有人说,只有中国才能做成“天眼”,我想,做成“天眼”所依靠的,就是这种永不言弃、众志成城的精神。

2017年10月,“中国天眼”首批科学成果公诸于世。如今,基于“中国天眼”数据发表的高水平论文已有70余篇;所发现的脉冲星数量已超过300颗,是同一时期国际上所有其它望远镜发现数量总和的3倍。为什么发现脉冲星至关重要?脉冲星是正在快速旋转的中子星,密度极高,每立方厘米重达上亿吨。它自身如灯塔一般散射光芒,时时刻刻地扫描着宇宙;它自转速度很快、自转周期精确,堪称宇宙中最精确的时钟。因此,把握脉冲星,有利于建立“宇宙导航系统”,有助于人类在未来实现星际旅行的梦想。

接下来,“中国天眼”将进一步在低频引力波探测、快速射电暴起源、星际分子等前沿方向加大探索,加强国内外开放共享,推动重大成果产出,勇攀世界科技高峰。我们青年一代科学家也将努力“用”好凝结了中国4代科学家心血的“天眼”,产生更多科研成果,推动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和认知。(本文作者为FAST总工程师)

图片分别为延时拍摄的FAST上空的星轨,以及建于贵州大窝凼洼地的FAST。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供图
https://t.cn/A6cEZGxU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不过因为是买手店性质,所以特卖的配额有限,卖完涨价OR下架.. | 中排的正反两面穿带帽夹克也很酷,一面是黑色,两边的袖子有老花带,另一面是满老花,很香呀!)老
  • 这些令人心动的春天文案1.我在春日里等你,樱花盛开 风和日丽2.愿人随春好,春与人宜3.你的‘春日好运’开始派件,请保持心情愉快4.万事顺遂,不止春天5.春天永
  • 【免责申明:以上纯属个人交易分享,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盈亏自负,控制好仓位】 #外汇[超话]##外汇黄金[超话]##今日看盘##江生论金##黄金外汇最新走
  • 无聊了就戴着陌森眼镜穿着中国李宁潮流服背着TODS Gucci包包出去闲逛,热了买杯蒂兰圣雪冰淇淋,加上欧扎克麦片,回家顺便泡一杯肖战代言的隅田川咖啡 肖战
  • #刘宇晒对镜自拍照#ly#刘宇百变小甜c# 刘宇,愿你三冬暖,愿你春不寒,愿你天黑有灯,下雨有伞@INTO1-刘宇我唯一锲而不舍,愿意以自己的生命去努力的,只不
  • 就很高级日杂妆容的色系都是元气通透的,这次用到的腮红和口红就是这样!宅家点喜茶,怎么都很一般,失望▪️地中海桃桃金凤果汁茶 乌龙的味道太重,压过了蜜桃味,不是很
  • 我们主观上想好好生活,可是客观上却没有好的生活,其原因是总想等待别人来改善生活,不要指望改变别人,自己做生活的主人。#李宇春[超话]##李宇春310生日快乐#
  • 〔出处《古今观音感应录选》惭愧居士敬辑〕 ●天灾、人祸,相继而至。当令家人,同念观音,以为预防也。(文钞续编·复宁德晋居士书)   ●普令一切老幼男女,日常在家
  • 果不其然,一进去他就看了那熟悉的阵容,师父已经45岁了,为了心中的那口气,为了让阿娟“别认”他再次出征,连带着的,还有师娘那股子较劲,以及朋友间的义气。 他歌
  • 这也不难解释为什么是年轻群体更爱使用黑话了,因为其可以凸显个人属性,能够将自我和大众区别开来成为特别的个体,能带给正在形成自我意识的年轻人快感。网络世界也难大同
  • 7、我还是得不动声色地走下去,说这天气真好,风又轻柔,还能在斜阳里疲倦的微笑,说人生极平凡也没有什么波折和忧愁。10、所谓的花季,就是所有生命没有高低之分,偶然
  • #刘宇宁巴黎欧莱雅摩登代言人# | #刘宇宁新歌少有人走的路# |#摩登兄弟[超话]# … 老大,周末快乐❤,人群涌动,岁月如梭…~~~过去,现今或未来,或
  • 2、容易建立信任感在干活的时候多用心,让客户满意,然后加微信,客户需要什么东西可以送上门,这样连店都不需要,也不需要囤货,从别人的五金店里买就行了。问了好几家都
  • 怎么会不怀念呢在学校每天待在一起聊天记录都不断的两个人每天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中午吃啥晚上吃啥点啥外卖互相吐槽男朋友还有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互相穿对方的衣服化妆品随便
  • 她那跌宕起伏的一生,正是隋唐动荡的一个缩影,但凡杨广能够听她一句劝,也不至于沦落到二世而亡的地步,不过,萧皇后还算幸运吧。 留守京都的太子杨昭心中不安,便千里迢
  • 还有12期分期免息会场等你来选:苹果专场:iPhone 13:大促价5299元起百亿补贴+领券,13真香价来袭,今年苹果续航不错,13轻薄旗舰,手感好,还有全新
  •   奋力攻坚克难,坚定必胜信心  无与伦比的北京冬奥会圆满落幕,北京冬残奥会大幕将启;“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实施,一批重大工程项目接连开工;从数字经济到现代综合交
  • 【九元航空:广州至宜昌航班在空中发生货舱火警,备降长沙机场】3月1日,九元航空AQ1305广州-宜昌航班,空中发生货舱火警,机组果断处置,在空管和机场等有关单位
  • carven小老虎t,跟平时的棉t完全不样,品质感十足优秀,一只老虎 今天秒发,其他5天左右~ 新品好评活动上线⏰#出书[超话]#‼️❕可微刀出书,淡坑
  • 有人特别厌恶“和平”两个字,一听就觉得特别不拉风、特别不解气,总觉得你特么得有点立场啊,你得像我一样站一边。欧阳锋很会说话,还回了一句很雅致的话,说:“聊作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