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禅与般舟三昧
徐孙铭

一 、达摩禅之贡献

达摩禅对于早期中国禅宗建立的贡献,大体有三:

第一 ,以《楞伽经》和
“ 二人四行 ” 论为立宗之旨。 

《楞伽经》
以 “ 佛语心晶 ” 为篇名,
即以直指如来心地为宗旨。

苏轼《楞伽经后记》说: 
“《楞伽阿跋多罗宝经》,
先佛所说微妙第一真实了义,
故谓之佛语心晶。”

蒋之奇为苏拭书
《楞伽经》作序说: 
“ 昔达摩西来,
既已传心印于二祖,
且云吾有《楞伽经》四卷,

亦用付汝,
即是如来心地要门,
令诸众生开示悟人。

此亦佛与禅并传,
而玄与义俱付也。”

“ 佛与禅并传,
玄与义俱付 ”,

正是以
《楞伽》传宗的达摩禅之宗旨。

第二 ,以 “ 壁观 ” 为独特的修持法门。 

《景德传灯录》说:
达摩 “ 初居少林寺九年,为二祖说法,

只教曰:
外息诸缘,
内心无喘,
心如墙壁,
可以人道。”

这种
“ 面壁而坐,
终日默然,
人莫之测,
谓之壁观 ”,

即是达摩禅法之一大特色。

第三 ,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
师徒口耳相传为传授方祛。 

“ 慧可种种说心性理道未契,
师只遮其非,
不为说无念心体。

慧可曰: 
‘ 我已息诸缘。’

师曰: 
‘ 莫不成断灭去否 ?’

曰: 
‘ 不成断灭。’

师曰: 
‘ 何以验之,
云不断灭 ?’

可曰: 
‘ 了了常知,
故言之不可及。’

师曰: 
‘ 此是诸佛所传心印,
更无疑也。’”
( 同上 )

这种师徒授受,
不依靠文字语言,
只凭自心 “ 了了常知 ” 的证悟,

就是达摩传宗的主要方法。

嵩山少林寺正以达摩祖师禅的诞生地为主要特色,

在中国禅宗史上写下最早、
且又最富于传奇色彩的光辉一页。

二 、达摩禅与般舟三昧之异

达摩禅究竟

《般舟三昧经》的禅法有无联系?

笔者认为,
二者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且多相近、
相通之处。

《般舟三昧经》
又称
《十方现在佛悉在前立定经》,

异译为
《跋陂菩萨经》。

是阿弥陀经典中的最早文献, 
“ 净土三经 ” 的最早先驱。 

“ 般舟三昧 ”
作为禅定的一个法门,
主要讲在特定的时间内
( 七天七夜

九十天 )

经行不息,
除用食外,

步步声声念念唯在阿弥陀佛,
念佛而见十方现在佛站立面前。

这种以
《般舟三昧经》
为主要经典,

以口念阿弥陀佛而修禅定的法门,
即叫般舟三昧,
也可以叫念佛禅。

此经大约在公元1世纪前后左右编纂,
流行中土者,

前后有七个译本,
以支娄迦谶于后汉灵帝光和二年
( 179 )
10月8日于洛阳译出的
《般舟三昧经》
最有价值。

般舟三昧法门

达摩禅主要区别有三点:

第一 ,般舟三昧强调念佛而修禅定,

达摩禅则主张 “ 壁观 ” 而修定 

《般舟三昧经》说:
“ 是菩萨用是念佛故,
当得生阿弥陀佛国

…… 用念佛故得空三昧,
如是为念佛。”

以念佛作为
“ 得空三昧 ” 的助缘,
达到 “ 生阿弥陀佛国 ” 之目的。

而达摩禅则以 “ 壁观 ” 而修定,

即《景德传灯录》所载
“ 心如墙壁,
可以人道 ”。

达摩人嵩山少林寺,
终日面壁。

时人不解其意,
称其禅法为面壁婆罗门。

他通过 “ 凝住壁观 ”,
而悟凡圣等一、

与理冥符、
寂然无为,
证悟此心即佛。

虽然念佛三昧以念佛人定而见佛,

达摩禅以
‘‘ 壁观 ”
而悟自心是佛,

在根本目的上是一致的,

而悟人之途径则有区别。

第二 ,般舟三昧主张有相观想,

达摩禅主张 “ 四念处 ” 的无相观想   

《般舟三昧经》说:
“ 菩萨当作是念:
诸佛悉在前立,
当具足念诸佛端正,
悉欲逮见一一想

…… 复更作念:
佛亦不用心得,
亦不用身得,
亦不用心得佛,
亦不用色得佛。

何以故?

心者佛无心,
色者佛无色,
不用是心色,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念佛三昧必须从有相观想人手,
通过念佛观想诸佛立在面前,

见到诸佛妙相庄严,
同时又不执着于有相;

还说:
“ 一者自观身、
观他人身。

自观身、
观他人身者,
本无身;

二者自观痛痒,
观他人痛痒。

自观痛痒、
观他人痛痒者,
本无痛痒;

三者自观意、
观他人意。

自观意、
观他人意者,
本无意;

四者自观法、
观他人法。

自观法、
观他人法者,
本无法。”

这四种观法
( 观自身他人身、
自他痛痒、
自意他人意、
自法他人法 ),

即 “ 四念处 ”;

观身不净,
观受是苦,
观心无常,
观法无我,

是以慧观的力量,
使心安住于道法上,
使正而不邪。

而达摩禅则注重
“ 四念处 ” 的无相观想,

尤其是通过会心、
悟心而求安心,

也就是 “ 觅心不可得 ”,

而悟无常、苦、无我、不净,
从而得到解脱。

第三 ,般舟三昧以见佛为最高境界,

达摩禅则以 “ 无所见 ” 为其精髓 

《般舟三昧经》说:

“ 菩萨如是持佛威神力,于三昧中立,

在所欲见何方佛,欲见即见。”

修此定而见佛是最高境界。

当然, 
《经》中也反复叮咛,
见佛也不应执着, 

“ 菩萨见佛不当着 ”。

而达摩禅更以
“ 无所见 ”
为见作为最高境界。 

《景德传灯录》载:
达摩 “ 欲西返天竺,

乃命门人曰: 
‘ 时将至矣,
汝等盍各言所得乎 ?’

时门人道副对曰: 
‘ 如我所见,
不执文字,
不离文字,
而为道用。’

师曰:
‘ 汝得吾皮。’

尼总持曰: 
‘ 我今所解,
如庆喜见阿佛国,
一见更不再见。’

师曰: 
‘ 汝得吾肉。’

道育曰: 
‘ 四大本空,
五阴非有,
而我见处,
无一法可得。’

师曰: 
‘ 汝得吾骨。’

最后慧可礼拜后依位而立。

师曰: 
‘ 汝得吾髓。’

乃顾慧可而告之曰: 
‘ 昔如来以正法眼付迦叶大士,
展转嘱累而至于我,

我今付汝,
汝当护持。’”

这个关于修禅境界对话的传说,

实际上把修祖师禅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对于文字不离不执;

第二层次,突破禅关而顿悟;

第三层次,无一法可得;

第四层次,会心微笑。

这显然是以
无所见、
无所得、
无所悟为顿悟的最高境界。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
在修禅定的途径和方法、

观想是否有相、

修定以什么境界为高这三个方面,

般舟三昧与达摩禅是有一定区别的。

正因为如此,

传为达摩所作的
《少室六门集》

第二《破相论》

即排斥称名念佛说: 
“ 诵之与念,
义理悬殊,
在口曰诵,
在心曰念。

…… 诵在口中,
即是音声之相,
执相求理,
终无是处。”

达摩之时念佛禅尚处于胚胎之中,

这不可能是达摩的思想,

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达摩禅与般舟三昧的差异,

它还是有参考价值的。

三 、达摩禅与般舟三昧之同

然而,
从根本上讲达摩禅与般舟三昧
( 念佛禅 )
是一致的。

二者有不少相同、相通之处。

第一 ,达摩禅的 “ 理人 ”

念佛三昧的 “ 无所着 ” 之一致  “ 二人四行 ”,

被教内外公认为是达摩的正统思想。

其中二人的 “ 理人 ” 说:
“ 藉教悟宗,
深信众生同一真性,
客尘障故。

令舍伪归真,
凝住壁观,
无自无他,
凡圣等一,
坚住不移,
不随他教,
与道冥符,
寂然无为,
名理人也。”

达摩禅虽然不主张有相观想,
但也不排斥经教。

它借助经教,
通过一心专注地观想的
“ 凝住壁观 ”,

达到
“ 与道冥符,
寂然无为 ” 的境界,

这与般舟三昧
( 念佛禅 )
是殊途同归的。

般舟三昧虽然作 “ 有相观想 ”,
但经中反复强调不着于相: 

“ 菩萨见佛、
不当着,色、痛、痒、思、想、生、死识不当着。

何以故?

着者为烧身。

见佛但当念其功德,
当索摩诃衍。” 

“ 菩萨于三昧中不当有所着,
不着者疾得是三昧。”

之所以不应当执着于相,
是因为 “ 缘起性空 ” 之故:

“ 一切法本无所有,念有,因着;

无有,反言有,亦着。”

《佛印品》
第十六还连续以19个 “ 无 ” 的 “ 佛印 ” 来否定对于有相、有求的执着。 

“ 何等为佛印?

所识不当行,
无所念、
无所求、
无所想、
无所着、
无所愿、
无所向生、
无所适、
无所生、
无所有、
无所取、
无所顾、
无所往、
无所得、
无所有、
无所结、

所有尽、
所欲尽、

无所从生、
无所灭、
无所坏、
无所败,
道要道本是印中。”

可见,
达摩禅之
“ 寂然无为 ”

“ 理人 ”

与般舟三昧的
“ 无所着 ”
精神完全一致,

都是对观想的主体以及作为观想对象的客体之否定。

第二 ,达摩禅的“ 行人 ” 与般舟三昧 “ 修四事 ” 的一致性 

达摩 “ 二人四行 ” 论,
其中 “ 行人 ” 即 “ 四行 ”:

报冤行、
随缘行、
无所求行、
称法行。

报冤行,
又作报怨行,

即对于苦、穷、冤、害都能甘心忍受,无怨无悔。

随缘行,对于顺境、逆境、喜乐、得失,不喜不忧,随缘而行。

无所求行,
即舍弃一切,
无所执着,
包括舍弃自身,安心无为。

称法行,
即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六度,自利利他。

这都是针对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苦等八苦而提出的修定解脱法门。

般舟三昧主张: 
“ 用念佛故得空三昧 ”, 

“ 持是行法故,
致三昧便得三昧,
现在诸佛悉在前立。”

又主张持 “ 四事 ” 疾得三昧: 
“ 菩萨有四事疾得是三昧。

何等为四?

一者不信余道;
二者断爱欲;
三者如法行;
四者无所贪生,
是为四。

菩萨疾得是三昧。”

这 “ 四事 ” 中, 
“ 如法行 ”
相当于达摩禅的 “ 称法行 ”;

“ 无所贪生 ”,
相当于
“ 无所求行 ”; 

“ 断爱欲 ”
相当于
“ 随缘行 ”; 

“ 不信余道 ” 以及 “
不自说身善,
亦不说他人恶,

若有骂者,
若有刑者,

亦不得恚,
亦不得恨,
亦不得懈 ”,

则与 “ 报怨行 ” 相近。

可见,
达摩
“ 四行 ”
与般舟三昧
“ 四事 ”
是大体一致,
非常相近的。

第三 ,达摩 “ 觅心了不可得 ”

般舟三昧
“ 是法无所有,本无 ” 相通 

《常幸心源大师拈示出的心印菩提3》

如是我闻,如是我闻,如是我闻,顿开圣解,圆解庄严。佛法僧本自一体,戒定慧法,大圆种智,圆融无碍,比如珠穆朗玛峰之圣泉,须经千江万水汇入,海纳百川。千江万水汇入,海纳百川,终归朝向南海普陀。雄伟大海波涛汹涌,浪花拍岸,一滴水即是大海之体,大海之体实乃滴滴清泉,妙好甘露不能分离,成大庄严。如是我闻,如字,是字,我字,闻字,字字不可分离,每一字,每一粒微尘,皆可于妙智观察,成无量功德法意,功德福田,宝藏光明,能于智慧妙观察时,念佛陀三藏宝法圆融于一字之中。如以佛也。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如果用智慧观察这三藏十二部,这世界的阴晴圆缺,花开花落,无量的法意,这一切的相法,一切的相佛,一切的山河大地,融于一种佛的智慧之中。于因于无声雷音庄严尽所有法,无量妙好庄严宝藏光明功德福田心印菩提。

我们本来是很好的,很庄严的,真理智慧福田功德本来如是,可是我们很难理解,但这个真理是公平的,真理在一切众生的面前,一切诸佛如来的面前,在一切菩萨,一切山河大地,一切众生面前是公平的。福报,智慧,这些都是公平的。因为我们很难遇见真佛,自己的福报啊,圆满啊,圆融无碍啊,很难做到这些,我们就用公平。真理是公平的,真理如同光明,太阳光啊,如同空气,我们吸收这个氧气,如同我们生存在这个空间,如同我们生存在这个地球,我们仰望银河系,太阳系,海外星系,无量的星系。我们每个人都享受着这一草一木,苦集灭道啊!一草一木,一沙一石,都属于我们自己的,没有别人的,这个不属于任何人的,而且也属于任何人的,属于自己所有的。这个公平道理呀!佛也是我们的佛,世界也是我们自己的世界,每一滴水都是我们的,非常的公平,但是我们不能理解,后来又用种种的解疑,缘起性空。说缘起这个叫断法,说空性叫顽。顽呢,没有生命啊,空性是没有生命的。说缘起,有生命,缘起法就是生灭法。说缘起是断灭,说空性如同顽石。我们把这个缘起性空,如何于转识成智,这样子慢慢地分解,让我们大开圆解。如是我闻,得到如,得到是,得到我,得到闻,得到这样的圣解,我们即可以得戒定慧一体,得大圆融种智,圆融无碍也。照见五蕴,照见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怎么能照见呢?我们还是要从一个种子,一念心,一念心就是一个种子,有人来下种啊,这个金刚种。可是,我们历代祖师,以这个真实佛陀的这个传承,这个大智慧,说成是金刚种,有人来下种。可是我们众生因为迷失,所以这个也是种子,这个种子就是因缘业报的恶种子。能转物就是如来,被物转就是众生。如果我们能照见了心源里边的一个种子,就是一微尘,一念心,我们照见了这个,顿开圣解,啊,这个就是清净心。清净心就是菩提,能得菩提心的,本不退转,世界就妙好庄严,功德福田圆融无碍也。

老实念佛,念佛是念真实的心佛,念佛念出自己的清净心,真实的佛的大圆镜智。得这个大圆镜智,我们就可以用这个本身四大组合之身,地水火风四大庄严身,这个身,就可以用他作为报身,法报啊,业报啊,这个业报就是种下佛的功德福田。愿力大于业力呀!这个愿力就是我们的报,受报,我们的业报,这个庄严的如来的业绩,如来的事业,佛陀的事业,我们僧人三宝弟子,不管是自己要行持戒定慧,六度万行,但是也要发菩提心,这个六度万行,菩萨的行持,发愿,以此报身。法报化,法身呢,就是世间万法,一切法。我们以这个报身行持来照见色空一如,成大圆镜智,就是觉悟了这个菩提,觉悟了般若智慧,能于不退转,得这个法,就是我们说的智慧,般若,得这个般若,法报化,我们就可以观察这个世界尽所有的法,尽所有的事业,皆是如来变化。这就是我们深信,得这个信成就。信愿行,深信诸佛皆充满,得信,能于成就信时,由于自心清净,于诸佛如来历代西天东土祖师的这个传承的加持,得大甘露,沐浴,深信这个法的功德福田。这样子我们才能清净心深信,这就是菩提嘛!这个菩提心呢!有了菩提心,绝定是不会退转的。这样子能于深信,信愿行,发愿,发大菩提愿,行持六度万行。菩萨的愿力呀,菩萨的行持,所以叫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信,成就信愿行,一信能超越。我们在信愿行之前有资粮道,加行道,要修资粮啊,要加行啊,勤近参学礼拜,要亲近善知识,寻找善知识。如来往昔没有成佛的时候啊,雪山求道,后来舍身修功德福田,这个山河大地没有一处不是如来佛舍身之处,同众生结缘呢!为什么能做这样子的功德,能这样子的六度万行,能有这样子不退转的菩提心呢?只是因为一个信字。信字之前有资粮道,加行道,其实这个是很简单的,很容易的,只要我们愿意接近善知识,以师修学,以师修学我们下来才能戒定慧,参禅悟道,研究经论,亲近善知识。一念就是无量劫。我们只要能入于这个智慧,入于这个戒定慧,入于这个信成就时,这个念心就稳定了。念心稳定生智慧,戒定慧,这个一念不是很久远,也不是多么长,只因为我们没有入智慧,所以我们有这个分段生死,这个时间很久远,道路很难行,但是难行能行,难得能得呀!我们入了这个法性,以师修学,即时发菩提心,一念超越无量劫呀!发菩提心,得不退转。百千万亿河沙劫,能于一念入智慧。立破广大相光明,成就西来正法意。

多宝法王常幸心源大师光照合十

《常幸心源大师拈示出的心印菩提3》

如是我闻,如是我闻,如是我闻,顿开圣解,圆解庄严。佛法僧本自一体,戒定慧法,大圆种智,圆融无碍,比如珠穆朗玛峰之圣泉,须经千江万水汇入,海纳百川。千江万水汇入,海纳百川,终归朝向南海普陀。雄伟大海波涛汹涌,浪花拍岸,一滴水即是大海之体,大海之体实乃滴滴清泉,妙好甘露不能分离,成大庄严。如是我闻,如字,是字,我字,闻字,字字不可分离,每一字,每一粒微尘,皆可于妙智观察,成无量功德法意,功德福田,宝藏光明,能于智慧妙观察时,念佛陀三藏宝法圆融于一字之中。如以佛也。这个意思就是说我们如果用智慧观察这三藏十二部,这世界的阴晴圆缺,花开花落,无量的法意,这一切的相法,一切的相佛,一切的山河大地,融于一种佛的智慧之中。于因于无声雷音庄严尽所有法,无量妙好庄严宝藏光明功德福田心印菩提。

我们本来是很好的,很庄严的,真理智慧福田功德本来如是,可是我们很难理解,但这个真理是公平的,真理在一切众生的面前,一切诸佛如来的面前,在一切菩萨,一切山河大地,一切众生面前是公平的。福报,智慧,这些都是公平的。因为我们很难遇见真佛,自己的福报啊,圆满啊,圆融无碍啊,很难做到这些,我们就用公平。真理是公平的,真理如同光明,太阳光啊,如同空气,我们吸收这个氧气,如同我们生存在这个空间,如同我们生存在这个地球,我们仰望银河系,太阳系,海外星系,无量的星系。我们每个人都享受着这一草一木,苦集灭道啊!一草一木,一沙一石,都属于我们自己的,没有别人的,这个不属于任何人的,而且也属于任何人的,属于自己所有的。这个公平道理呀!佛也是我们的佛,世界也是我们自己的世界,每一滴水都是我们的,非常的公平,但是我们不能理解,后来又用种种的解疑,缘起性空。说缘起这个叫断法,说空性叫顽。顽呢,没有生命啊,空性是没有生命的。说缘起,有生命,缘起法就是生灭法。说缘起是断灭,说空性如同顽石。我们把这个缘起性空,如何于转识成智,这样子慢慢地分解,让我们大开圆解。如是我闻,得到如,得到是,得到我,得到闻,得到这样的圣解,我们即可以得戒定慧一体,得大圆融种智,圆融无碍也。照见五蕴,照见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怎么能照见呢?我们还是要从一个种子,一念心,一念心就是一个种子,有人来下种啊,这个金刚种。可是,我们历代祖师,以这个真实佛陀的这个传承,这个大智慧,说成是金刚种,有人来下种。可是我们众生因为迷失,所以这个也是种子,这个种子就是因缘业报的恶种子。能转物就是如来,被物转就是众生。如果我们能照见了心源里边的一个种子,就是一微尘,一念心,我们照见了这个,顿开圣解,啊,这个就是清净心。清净心就是菩提,能得菩提心的,本不退转,世界就妙好庄严,功德福田圆融无碍也。

老实念佛,念佛是念真实的心佛,念佛念出自己的清净心,真实的佛的大圆镜智。得这个大圆镜智,我们就可以用这个本身四大组合之身,地水火风四大庄严身,这个身,就可以用他作为报身,法报啊,业报啊,这个业报就是种下佛的功德福田。愿力大于业力呀!这个愿力就是我们的报,受报,我们的业报,这个庄严的如来的业绩,如来的事业,佛陀的事业,我们僧人三宝弟子,不管是自己要行持戒定慧,六度万行,但是也要发菩提心,这个六度万行,菩萨的行持,发愿,以此报身。法报化,法身呢,就是世间万法,一切法。我们以这个报身行持来照见色空一如,成大圆镜智,就是觉悟了这个菩提,觉悟了般若智慧,能于不退转,得这个法,就是我们说的智慧,般若,得这个般若,法报化,我们就可以观察这个世界尽所有的法,尽所有的事业,皆是如来变化。这就是我们深信,得这个信成就。信愿行,深信诸佛皆充满,得信,能于成就信时,由于自心清净,于诸佛如来历代西天东土祖师的这个传承的加持,得大甘露,沐浴,深信这个法的功德福田。这样子我们才能清净心深信,这就是菩提嘛!这个菩提心呢!有了菩提心,绝定是不会退转的。这样子能于深信,信愿行,发愿,发大菩提愿,行持六度万行。菩萨的愿力呀,菩萨的行持,所以叫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信,成就信愿行,一信能超越。我们在信愿行之前有资粮道,加行道,要修资粮啊,要加行啊,勤近参学礼拜,要亲近善知识,寻找善知识。如来往昔没有成佛的时候啊,雪山求道,后来舍身修功德福田,这个山河大地没有一处不是如来佛舍身之处,同众生结缘呢!为什么能做这样子的功德,能这样子的六度万行,能有这样子不退转的菩提心呢?只是因为一个信字。信字之前有资粮道,加行道,其实这个是很简单的,很容易的,只要我们愿意接近善知识,以师修学,以师修学我们下来才能戒定慧,参禅悟道,研究经论,亲近善知识。一念就是无量劫。我们只要能入于这个智慧,入于这个戒定慧,入于这个信成就时,这个念心就稳定了。念心稳定生智慧,戒定慧,这个一念不是很久远,也不是多么长,只因为我们没有入智慧,所以我们有这个分段生死,这个时间很久远,道路很难行,但是难行能行,难得能得呀!我们入了这个法性,以师修学,即时发菩提心,一念超越无量劫呀!发菩提心,得不退转。百千万亿河沙劫,能于一念入智慧。立破广大相光明,成就西来正法意。

佛门泰斗常幸心源大师光照合十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冰淇淋再好吃也要少吃,体寒绝对不只是手脚冰凉这么简单。 相貌这东西终将逝去,它不值得我太在乎。 在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学会用理智处理,感性是会坏事的。 做自己感到
  • 死ね化け物。死ね全身かたわ。わざわざロシアまで行って滑稽尻にど短足アピールとか馬鹿丸出し www 口のひん曲がったひょっとこゴリラのおまえが地球のどこかで息し
  • 真是一次不容易的旅行! 去的时候赶上河南水灾,列车运行到一半停运,被迫经历各种转车,到达目的地。虽然他们家乡并未受灾,但是身在河南,还是能真切的体会到灾情的严
  • [哈哈][哈哈]#肖战# 青年演员歌手肖战未来可期不可估量无限可能 [good][good]xz[赞啊][赞啊]#支持肖战代言# 支持肖战代言[打call][打
  • 【【唯爱嘉伦】今天看了一个视频全是任嘉伦你现代装的图片,导入了《如一》这首曲子。就这样听着听着,看着看着,就悲从中来,眼泪不自觉地流下来了!《周生如故》真得看的
  • 慢下来的脚步,会让自己有时间去思考,独处,是在静谧中与自己的灵魂对望,是一种简约的生活方式,独处时你可以卸下面具,远离伪装,在安静中花开独妍,自嗅其香,体会那种
  • #基金# 左侧投资和右侧投资,哪个更适合你? 左侧投资:是一种逆向交易,比如所谓的“别人贪婪时我恐惧,别人恐惧时我贪婪”。 右侧投资:是一种顺势交易,上涨初
  • #鸢飞戾天# ”好像所有人都有理由带走我,又好像所有人都可以抛弃我” 很开心阿愿最后选择了保护我 只可惜 浪子回头 这样感动式的爱 我才不要 最后我还
  • #诗词#30句诗词,哪一句打动你? 1.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诗经·绸缪》 今天是怎样美好的夜晚,我见到了你。一个美妙的夜晚,遇见心仪之人,怎不叫人欣
  • 建筑资质办理翻无数。惊得洪太尉目睁痴呆,罔知所措,面色如土,奔到廊下,只见真人向前叫苦不迭。太尉问道:“走了的却是甚么妖魔?”那真人言不过数句,话不过一席,说出
  • #小宫璃央[超话]# 「シンデレラ・コンプレックス」第5話 ご視聴して頂けたでしょうか! まひろさんは誰と花火大会に行きたいんだろう。 恋ってむずがゆい〜!
  • 事出反常必有妖,自己挖坑自己跳,莫过于在爱奇艺上充钞票,简直了。 没有课的暑假小尾巴,句型萌宠,好好看电视,好好吹空调,好好吃零食……就是没有好好阅读,好好写字
  • 摇滚不会让你失望 Wild World Mr. Big Now that I`ve lost everything to you 如今,我已失去你的一切
  • #sara·论##日本投降76周年# 1945年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 经过14年浴血奋战,3500万同胞伤亡,中华民族在76年前迎来胜利。 而每年的
  • 医分多种?你了解吗? 中毉大夫 沈阳葛洪魂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2020-11-06 人有三六九等,医也一样,从西医说上帝为你治病,可以说挥手之间,白衣天使
  • 【一家东北国企的破产】 恰逢广州车展,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发布相关企业被申请破产重整信息,华晨汽车集团赫然在列。此时距离“17华汽05”债券违约风波还不到
  • 这几天因为肠胃炎,拉得有点虚脱还发烧了,然后昨天终于坚持不住,心里想着不行,我这得去吊个水吧,不然人就废了,,但是想着现在特殊时期,大概率只能去医院的发热门诊吧
  • #2021服贸会等你来# 【#服贸会健康卫生服务展开幕#,智能化骨折复位机器人亮相】三维扫描建立人体骨盆模型,精准定位骨折点,术中实时导航,大大提升手术精度和安
  • 【警察蜀黍出招教你严防被“碰瓷”】#交警提醒##覆车之戒# 绝招:不随意交通违法,怀疑对方故意撞车不“私了” 今年5月,中山市第一人民法院对去年10月港口镇发
  • #墨青城[超话]# 反正自从掉了差不多20颗星之后 我都无所谓了 p1好好认真打我的队友也不知道干嘛 p2要么是四个常用都是法师好好说重开不愿意 就怕有人搞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