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宫“尚食”的几个事 #尚食# #尚食[超话]#

本文首发于《扬子晚报》,作者胡丹(皇帝不称朕)

尚者,上也(如尚方宝剑又名上方宝剑),尚又有掌管之义(如尚书),则“尚食”既指上方之食、御食,也可以是掌领上食之机构。总归“尚食”不是民间能用的词,它是皇家的专属;说白了,尚食就是管皇帝一家子吃饭的。

一、明宫确曾有过“尚食”

“尚食”是明代内廷机构,这在《明太祖实录》里有明确记载:1365年七月,当时还是吴王的朱元璋宫里,“置尚食、尚醴二局,设大使、副使各一人”。顾名思义,尚食管饭,尚醴管酒,有酒有饭,就可以饱醉了,看起来吴王的日子很有些好过了!

开设专门的“尚食局”埋锅造饭,这是朱家王朝兴旺发达的一个微小信息;不到三年,朱元璋果然登基坐殿,当上了大明皇帝。而这个开国前设立的尚食局,很可能是明宫最早的宦官衙门。

明朝首次“定内侍诸司官制”,是在洪武二年(1369),这时尚食局不见了,而在近侍内臣60人中,有“执膳”4人,专管皇上吃饭——《皇明祖训录》记:“执膳奉御,掌监造御膳供进。”

老朱家的生活越过越好,尤其是建国后,添丁加口的速度加快,朱元璋大小老婆四十多位,皇子公主合起来也有四十多,一旦开起家宴来,坐满十桌不止,光靠4个内臣执膳,肯定兜不住。不知后宫是搭伙吃饭,一齐吃集体食堂,还是各宫自开小灶,各顾各的?

洪武五年(1372),内廷始设“六局一司”,尚食局又来了!但它作为“六尚女官”之一,由宦官衙门变成了“女官之职”。朱元璋对设立女官这事儿很重视,专门派了两名宦官前往苏、杭二州,在民间选择能写会算、愿意入宫的妇女,一共44位,送到南京,其中14人授职任事,其他人因未满二十,赐银遣送回家。尚食局既然由妇女管理,理应专门照顾妃嫔和幼年皇子女的饮食。

皇明的后宫,规模不断扩大,尚食局也随之扩编,到洪武末年,尚食局的女官首领“尚食”增为二人,正五品,下设司膳司,“掌割烹煎和之事”,而且,“凡进食先尝之”——由这个情节来看,司膳司也供办御膳。但尚食局管的事,已不止主家的饮食,它下面还设司酝、司乐、司饎三司,分掌舆辇伞扇、园苑蔬果和灯烛膏火之事,相当于宫廷的总务科,而不止“膳食科”了。同时内官衙门里增设了四品尚膳监,掌管御膳与宫中筵宴及食用之物。

明朝的内廷,从主上到大小宫奴,总在两万人上下,一到饭点儿,这么多人一起突突地开火造饭,顿时炊烟四起,可不称盛景乎?大概京人都会指皇城说,万岁爷开饭了!

皇家的后厨,如上所言,包括尚食局与尚膳监两大系统,各自服务于不同的对象。吃饭的人太多,对宫廷后勤,是很大的考验。

在这些人中,自然皇帝的吃饭问题,最为重要。而皇帝对“饭口”的重视,不妨从朱元璋对厨子的特别态度说起——

二、朱元璋父子与厨子

洪武十一年,诸皇子中,前面几个儿郎已长成大小伙子,朱元璋迫不及待地打发他们到各自的封国去,好亲自掌领他老朱家的军马。几个王子上路了,忽一日,朱元璋接到密报,说第二子秦王朱樉,在到西安就藩的路上,因为一点小不如意,鞭打了厨子。而另一路到山西太原就藩的三王子晋王朱棡,也因小事笞辱了膳夫。

厨子、膳夫,打不得!

朱元璋竟然大起惶恐,立马点灯铺纸,亲笔写了一份敕谕,令人急送至儿前,谆谆告诫小子们,侮辱“造膳者”,有多危险!

他说:“膳,立命也,非操膳其事者不得其精”。人们常说,民以食为天,朱元璋却上升到“立命”的高度。他告诫秦王:你的吃食,掌于厨子之手,你不把厨子当人,“将操膳者视以寻常,是不可也”。为何不可?不是怕他勺子一颠,饭菜分量不够,而是“(你)若频加棰楚,不测之祸,恐生于此”!直白说,就是你把他打狠了,他在你食物中下毒,你小命不保!

在给晋王的教训里,朱元璋还拿自己现身说法,他说:

“你老父我率领群雄平定祸乱,对人从未姑息过。唯独厨子徐兴祖,事我二十三年,我从未折辱过他。”

这位以屠戮功臣著名的开国皇帝,一生杀人无数,独独对一介“膳夫”坚持“群众路线”,紧密团结,不愿结怨。“怨不在大,小子识之!”他是这么总结的。

朱元璋对这些“小人”可真是好,不单常赐以白金、宝钞,还送大官给他们做。朱元璋的厨子徐兴祖、井泉,都做到光禄寺卿;剃头匠杜安道、洪尚观,做到太常寺卿,都是从三品的皇皇京卿(参见拙著《大明王朝家里事儿》)。

明初时,宫廷制度初建,宫里有一些外臣服务皇帝的饮食,是特例。后来内外隔绝,规矩大发了,就不大有外人能入宫操膳,皇家的炊事员,都是内臣。

三、大太监魏忠贤靠“办膳”起家

在《尚食》这部戏,似乎宫廷女子包揽了后宫美食。其实,做饭辛苦,对体力是不小的考验,在家里,多是妈妈下厨,女主人管起一家子吃喝。但是在以做饭为工作的岗位上,还是男子才能胜任,所以历代名厨,多为须眉。

在我所能记忆的明代史料里,反映宫女与宫廷饮食关系的材料极少,很难展开了讲,或许只有这样,才给艺术创作留下更大的想象空间吧。看美女颠勺,总强似看那太监!然而,事实上,在明宫把勺的,却都是阉宦。

宫闱深远讳密,是外人难以知悉宫廷生活的主要原因。明末太监刘若愚写了一部《酌中志》,专记宫廷之事,提供了不少珍稀材料。他在记载“圣驾御前”近侍机构时,记有御药房、御茶房,还有尚冠、尚衣、尚履、管净(出恭之事)等诸色内臣,却偏偏没有一个管皇帝吃饭的“御膳房”;倒是有一个“大庖厨”,虽然也名列“近侍”(即亲近内臣),却怎么听也像一个大厨房,可能管着皇上身边近侍的饮食,而非万岁爷的御膳。

关于御膳的情况,刘若愚也有宝贵的记载,他说:

“天启以前,凡圣驾每日所进之膳,俱司礼监掌印、秉笔、掌东厂者二、三人轮流办之。”

就是说,在熹宗天启年以前,万岁爷用膳,都是由名位最为尊显的几个大太监,即司礼监的掌印、秉笔太监和掌东厂太监轮流操办。

为万岁爷办膳,是身份的象征,虽说皇帝就一张嘴,他能吃多少?可到底是准备“天馔御食”,场面不得不大。刘若愚记道,天启年间,司礼太监王体乾、魏忠贤、李永贞连同皇帝乳母客氏四家轮流办膳,每家管事官数十员、造办酒醋酱料厨役数百人,这还是紫禁城之外的;皇上吃饭了,在乾清宫里领膳、请膳和管果酒的近侍,每家也在四、五十员以上。
皇上一顿饭,宫里宫外大几百人忙活,可见这一口饭的排场和铺张。

而皇帝是不出伙食钱的,所需费用全由办膳的大太监承担,说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也算是荣宠之累吧!崇祯帝即位后,革除前朝弊政,改由尚膳监负责御前饮食——“亦节省意”。替谁节省呢?其实受益的是那几个大老太监,他们开脱了。但据刘若愚说,崇祯十四年后,复令司礼监掌印、掌厂、秉笔太监“照先年例挨月轮流办膳,仍遵祖制也”。为什么突然又要“遵祖制”了呢?这时候明朝不行了,尤其是经费左支右绌,皇帝也穷啊!崇祯帝也在想辙开源节流,于是下令将老规矩恢复起来,让那几个大太监挨着月份,轮流办膳,管皇上吃喝,实际上是借着“遵祖制”,把饭钱甩锅给了太监,他自己倒省下啦!崇祯帝也够鸡贼的。但皇上把腰包捂紧了,可办膳太监不会自己白白往外掏钱,皇上的饭钱,归了拢齐还是要从公家抠出来。

大家都知道,厨房管事是个肥差,因为做饭先得买菜,菜钱就是出油水的地方。刘若愚就记说,魏忠贤在给熹宗的妈王才人“办膳时,便渐充裕”。熹宗的爹,当了二十多年太子,不遭待见,自然“青宫凉薄”。熹宗他妈,又不遭太子爷待见,更是阔绰不起来,直到生下熹宗,才有专人办膳,魏忠贤就是抓住机会,夤缘入宫,为王才人母子办膳,以后才靠着这层关系发达起来。想当初,主子不富裕,魏忠贤都能“充裕”起来,说明宫廷菜钱里,油水还真是不少。据说崇祯帝一次想吃城里某家糕点铺的点心,派太监去买,普通人一两银子能吃饱,太监一经手,一百两银子不止,油水全被太监揩了。太监们还常以办膳为名,宫里宫外勒索食材,也是一宗发财之路。

从《酌中志》所记几个太监的“办膳处”来看,都比较分散。这就让我想到,今天我们去紫禁城参观,见明朝皇帝住的乾清宫,四下里似乎没一个厨房,宫里全是木头宫殿,防火关节重大,也不可随便搭灶开火。为皇上办膳的太监们各自找地方为皇上做饭,饭做得了,不可能打电话请皇上移驾过来吃,还得用笼屉装好了送去,路上一经风,菜凉了,还能好吃?说实话,我感觉皇帝在吃这一口上,未必是满意的,最大的不足,应该是没法像普通人那样,家里吃腻歪了,可以随时下馆子。

皇上家有庞大的班子造办御膳,想来真是人间珍馐,可是这就跟吃食堂一样,纵然花样很多,久之必然生厌。皇上念的不是龙肉凤胆,而是变个口味,吃点花样。我曾见一本明代笔记上说,成化年间,一个很有才名的翰林老先生,不仅一手文章铺排得好,还调得一手好羹肴,他有一道菜,皇帝特别喜欢吃,太监想学了来,方便做给皇帝吃,可是向翰林老先生讨教,他却死活不肯教。原来老先生是拿这道菜当作“勾引”皇帝的饵呢!皇帝想他的菜,必然想他这个做菜之人。这个事例说明,皇帝想尝鲜儿的欲望是很强烈的。主要还是宫里规矩太大,御厨做饭有板有眼,不容许自由创新,所以菜色虽然十分丰富,可皇帝每天吃着吃着,就把胃口吃败伤了。

笔阵图(卫夫人)

夫三端之妙,莫先乎用笔;六艺之奥,莫重乎银钩。昔秦丞相斯见周穆王书,七日兴叹,患其无骨;蔡尚书邕入鸿都观碣,十旬不返,嗟其出群。故知达其源者少,闇于理者多。近代以来,殊不师古,而缘情弃道,才记姓名,或学不该赡,闻见又寡,致使成功不就,虚费精神。自非通灵感物,不可与谈斯道矣!今删李斯《笔妙》,更加润色,总七条,并作其形容,列事如左,贻诸子孙,永为模范,庶将来君子,时复览焉。

笔要取崇山绝仞中兔毫,八九月收之,其笔头长一寸,管长五寸,锋齐腰强者。其砚取煎涸新石,润涩相兼,浮津耀墨者。其墨取庐山之松烟,代郡之鹿角胶,十年以上,强如石者为之。纸取东阳鱼卵,虚柔滑净者。凡学书字,先学执笔,若真书,去笔头二寸一分,若行草书,去笔头三寸一分,执之。下笔点画波撇屈曲,皆须尽一身之力而送之。初学先大书,不得从小。善鉴者不写,善写者不鉴。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猪”;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一一从其消息而用之。

一“横”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

、“点”如高峰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

丿“撇”如陆断犀象。

乙“折”如百钧弩发。

∣ “竖”如万岁枯藤。

㇏ “捺”如崩浪雷奔。

勹“横折钩”如劲弩筋节。

右七条笔阵出入斩斫图。执笔有七种。有心急而执笔缓者,有心缓而执笔急者。若执笔近而不能紧者,心手不齐,意后笔前者败;若执笔远而急,意前笔后者胜。又有六种用笔:结构圆奋如篆法,飘风洒落如章草,凶险可畏如八分,窈窕出入如飞白,耿介特立如鹤头,郁拔纵横如古隶。然心存委曲,每为一字,各象其形,斯造妙矣。

永和四年,上虞制记。

收起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三端:在古代文化中指文士的笔端、武士的锋端、辩士的舌端。

银钩:本指书法中的“钩”这种基本笔画,因优美的笔画能表达出婉媚有力,故谓之“银钩”。在本文中指代书法艺术本身,即古代“六艺”中之“书”也。

2、周穆王:西周国王,昭王之子,姓姬名满。

3、鸿都:东汉时的皇家藏书之所。

碣:石碑圆顶者谓之碣,此特指碑碣文字。

十旬:指一百天。

4、达:通达。

达其源:通达文字产生发展的源流。

暗于理:不懂书法的道理。

5、殊:此作副词,有竟然之意。

师古:即师法于古人。

缘情:抒发感情,此理解为凭兴趣。

弃道:背弃书道。

该赡:渊博丰赡,此“该”通于“赅”。

6、通灵感物:指通于神灵,并且能感化他物。

7、更加润色:再加以修饰文字以使其具有光彩。

总:概括、归纳或谓总结。

列事:指陈述事情。

贻:遗留。

庶:希望、但愿。

8、崇山绝仞:指高山最高的地方。

锋齐:锋毫要齐。

腰强:“腰”指笔毫的中部,此即谓笔毫中部要有强 度、有弹力。

9、煎涸:通翦涸,指浅黑干涸。

润涩:此为一对反义词,即指润滑和不润滑。

浮津耀墨:浮耀墨汁的光泽。

10、鹿角胶:由鹿角熬制成的胶。

11、东阳鱼卵:一种产于东阳的鱼卵纸,东阳在今天安徽省天长县。

12、真书:魏晋之后对正体的一种称呼,也称作楷书。

行草书:又称草行,一种比较流动而近于草书的书体。

13、点画:文字点与横竖笔画的总称。

波撇:指磔和掠,即捺和撇。

屈曲:弯曲、曲折。

14、大书:写大的字。

从小:指写小字。

15、鉴:鉴别、鉴赏。

16、筋书:瘦劲有力的书

墨猪:笔画肥而无力的书。

圣:超凡、卓越。

17、消息:奥妙、真谛。

18、笔阵:将书法比喻为作战行阵。

执笔急:指执笔松。

19、执笔近:指执笔处离笔毫近。执笔近不能很好的运腕行笔,执笔不紧,运笔则无力。

20、结构圆备:指字的点画安排和形势布置完备。

篆法:此为大小篆的总称。

21、飘扬洒落:指章草自由奔放洒脱的笔势。

22、八分:东汉后期的准隶书书体,传自王次仲始,尽其笔势,舒展波撇,其势凶险可畏。

23、飞白:相传为蔡邕所创之体,此之“窃窕出入”喻其笔势在那丝丝露白处的入与出,显得娴静优美。

24、耿介:指高耸突兀貌。

25、古隶:指西汉至东汉前期通行的隶书,尚带有篆书意味,无明显的波挑,无篆书的圆润之态,其笔画尤

显纵横,粗壮朴拙而厚实。

26、心存委曲:谓作书前思考要透彻详细。

27、永和四年,上虞 制记:此二句为作者写作之

行款,永和即东晋穆帝之年号,上虞在今天浙江上虞县之西。

展开全部

白话译文

古代三端的妙用,没有先于用笔的;而六艺的奥妙,没有重于书法的。昔日秦丞相李斯见到周穆王的书法,感叹了七天之久,不满意他的书法缺乏笔力。蔡邕到鸿都观看碑碣,一百天了还不忍返回,不停的称赞那些超群出众的碑碣,所以知道通达书之源流的少,不懂得书法道理的多。近代以来竟而不师法古人,只凭兴趣背离书道,只记得姓名,有的学识并不渊博丰赡,见识又少,致使没有成就,空费了精神。于是,不是通于神灵,能感化他人的人,便不足以与其谈论此道。现今删改李斯的《笔妙》,再加以修饰的文字使其完整,总括起来有七条,并且予以说明,把对其所作的形容列在左边,遗留于子孙,永为楷模,希望将来的学书者,能有时间看看。

笔毫要取那高山绝壁中的兔毛,八九月间猎取,笔头要一寸,管长要五寸,锋毫要齐整,锋腰要有强度。砚台要选用浅黑干涸的新石,润滑与滞涩兼顾,能浮耀墨汁的光泽。至于墨要取庐山的松烟、代郡的鹿角胶,要十年以上,强硬如石的作为制造的原料。纸则要取东阳鱼卵纸,柔软滑净的。大凡学写字,先要学执笔之法,如果作真书,要执去笔头二寸一分处;如果是行草,要执去笔头三寸一分处。下笔点画波撇曲折,都要尽一身之力行笔。初学书者先学大字,不得从小字开始。善于鉴赏的不善于写,善于写的不善于鉴赏。善用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少肉者叫它“筋书”,多肉少骨的叫它“墨猪”,多力丰筋的是可取之法,无力无筋的为错误之法。要一一从其间吸取奥妙、体会真谛,并且合理地运用它。

横画,如同千里阵云,隐隐于天空,看似无形,实则有形。

点画,像高山坠石,磕然有声,如山裂石崩之响。

撇画:如利剑斩断犀牛角与象牙一样有力。

折画,如百钧之力发弩,强劲有力。

竖画,像万年枯藤一样苍劲雄强。

捺画,如崩浪奔雷,气势非凡。

横折钩,像强劲的弩,坚挺的竹。

右边是七条笔阵出入斩斫图。执笔有七种情形。有时候心情紧急而执笔却不紧,有时心情宽松执笔却很紧。如果执笔离笔头近而又不紧,意在笔先就会成功。于是又有六种用笔之法:

结构字体、布置形势完备的如篆法;

笔势飘逸洒脱而又自由奔放的有如章草;

波撇凶险可畏如八分书;

那笔法出入娴静优雅的好比作飞白书;

笔画高耸挺立如鹤头书;

纵横沉凝遒劲的如古隶。

然而还要用心思考,考虑详尽,再作一字,各象其形,这样才有可能臻于妙境,书道也只有在这时才算穷尽。岁在永和四年,上虞 制图并撰文。

展开全部

作者简介

卫铄(272年—349年),东晋女书法家,传为王右军(王羲之)之师。名铄,字茂漪,河东安邑(今山西夏县)人。汝阴太守李矩妻,卫恒从女,世称卫夫人。工书,楷书尤善,师钟繇,妙传其法。王羲之少时,曾从她学书。《笔阵图》一篇,旧题卫夫人撰,后众说纷纭,或疑为王羲之撰,或疑为六朝人伪托。因流传很广,此姑存其旧,仍列卫夫人后,参见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

家学渊源(北派之祖卫瓘侄女、卫桓从的妹妹),有名当代。《书法要录》说她得笔法于钟繇,熔钟、卫之法于一炉。所着《笔阵图》中云:“横”如千里之阵云、“点”似高山之坠石、“撇”如陆断犀象之角、“竖”如万岁枯藤、“捺”如崩浪奔雷、“努”如百钧弩发、“钩”如劲弩筋节。有《名姬帖》、《卫氏和南帖》传世。其字形已由钟繇的扁方变为长方形,几条清秀平和,娴雅婉丽,去隶已远,说明当时楷书已经成熟而普遍。《书评》称之为“如插花少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海浮霞。”

卫铄认为,书法品位就高在“多力丰筋”,即筋劲,力强。多“肉”则是下品,是“墨猪”,臃肿无神气。魏晋人讲“风骨”,讲“清奇险峻”,所以以“瘦硬”为美。后代人或崇尚“丰腴”,或崇尚“肥劲”,对“筋”、“骨”、“肉”也就有了不同的理解。但“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缺一,不能成书”(苏轼《东坡题跋》卷上)则是历代书家的共识。卫铄的贡献就在于她把“筋”、“骨”、“肉”之说引入书论,使之成为书法审美范畴,为后世的创作和欣赏开辟了新的思路。 https://t.cn/R2WxdDX

【全民“单曲循环”!《一起向未来》MV为什么这样红?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推广歌曲《一起向未来》新版MV自播出以来,迅速成为了“全民传唱”的现象级歌曲,在国人的脑海中“单曲循环”。这首歌曲为何能够有如此震撼人心的力量?因为它不仅是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更从“人民视角”展现了奥运背后的中国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一次有力传播,将一个更加自信开放、更具魅力的中国展现在世界面前。

按照北京市委、市政府部署,北京广播电视台承担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推广歌曲《一起向未来》新版MV的制作、推广任务。新版MV于2021年11月13日预热,11月15日正式上线,11月17日启动了“全民唱响一起向未来”传唱活动。

不同于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历来重视家国情怀,以天下为己任是每一位国人心中历久弥新的重要内涵,也是中国人奋斗的原始动力。《一起向未来》MV展现了这种文化特质,将每一个平凡百姓的梦想汇聚成奥林匹克之光,传递出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

借助着这首歌曲的张力和能量,“一起向未来”的主题口号不断破圈传播、深入人心,形成了现象级文化事件。截至12月23日,“全民唱响”活动在全行业、全职业、全维度铺开,邀请了30余个行业、近2000人参与录制,引发全国各地群众、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自发参与“全民唱响”活动,主动投稿4万余件,超1200家媒体和平台参与报道,活动全网总曝光量已超167亿,总互动量超5280万,总覆盖量超370亿,登上全网热榜486个。

《一起向未来》MV因与中国人的情怀共振,引发“全民唱响”,歌曲在无数人的口中吟唱、流传,承载着文化的交融、心灵的邀约、运动的礼赞、冰雪的激情。《一起向未来》MV火遍大江南北,预示着中国悠久而独特的文化,必然能为奥运精神、奥运文化提供新的价值元素,树立起中国气派、中国风范。

普通人的精气神 展现“双奥城市”的精神品格

国际奥委会在其《奥林匹克宪章》中指出,奥林匹克主义是使人“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作为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主办国,世界的目光将聚焦中国,而《一起向未来》则充分展现出中国人的精气神,让世人看到,奥运精神就扎根在中国人的生活里,流淌在百姓的血液里。

《一起向未来》MV的主人公都来自平凡的岗位,拥有平凡的身份,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阳光向上的风貌,对于冬奥会的期盼,代表着北京这座城市底蕴深厚的精神品格,在镜头的光影流转中,“双奥城市”北京的喜庆祥和、开放包容、现代时尚,焕发出强烈的感召力。

人民群众与运动健儿一样,都可成为奥运会的参与者,一同享受着奥运。《一起向未来》MV给所有人提供了这样的契机,由此衍生出的 “全民唱响一起向未来”传唱和“冬奥数字博物馆”两项活动,将全社会参与冬奥的激情再次推向高潮。

中国人民的“欢乐奥运”,也更加印证了奥运会是广大运动员和体育爱好者的盛会,不是国外政客们试图作秀表演的舞台。

全民自创“花式”版本 打开奥运+音乐想象空间

体育与音乐的联动从未止步,随着时代变迁有了更多开放、融合与创新的施展空间。自信、自强的中国人以创意的思维,全心地投入,参与了“全民唱响”活动,诠释奥林匹克精神,也赋予了这首歌曲崭新的生命。

邓亚萍、杨扬、全红婵、巩立姣、陈露、苏炳添等体育运动员与科学家、劳模、文艺工作者和北京市直机关干部职工录制了唱跳视频,用正能量、艺术性、趣味感、生活化的表演形式实现了《一起向未来》MV的“花式创作”。《一起向未来》诞生了手语版、11月龄滑雪宝宝可爱版、各式乐器演奏版、大学生街舞快闪版、抖音达人创意变装版等“花式”演绎频出,使“全民唱响”活动产生了传播的风暴效应。

12月3日,北京市直机关430多名干部职工参与《一起向未来》传唱活动感情饱满、动作优美;12月5日发布的交响版传唱视频,是北京交响乐团工作人员和乐手们发挥专业特长,自发创意改编的成果,短视频播放量迅速突破380万次;12月8日发布的中国传媒大学歌舞青春风格版,富有感染力;12月12日北京服装学院的唱跳视频创作中,师生们身着为冬奥设计的系列服装,让人惊艳,外交部部长助理华春莹、驻贝尔法斯特总领事张美芳等都在个人推特账号上力荐;12月25日发布的国家大剧院版传唱视频,融合了阿卡贝拉和打击乐等艺术手段,赋予了原曲别样的风采。

全民唱响活动真正践行了歌曲中所唱的“大家把手都牵起来”,“来把所有门全都敞开”,构成了全民传唱的火爆图景,打开了奥运+音乐的想象空间。

全媒体提供多维应用场景 丰富人们的“奥运观”

在全媒体时代,《一起向未来》MV的传播方式充分利用社交平台,打通线下传播路径,顺应了个人化、即时化、多元化的时代特征,提供了多维度应用场景,助力传播势能。

在全媒体矩阵的催化下, #吴京易烊千玺同款冬奥加油手势#、#想看刘晓庆印小天pk冬奥手势舞#、#清北一起向未来梦幻联动#、#一起向未来能有多少种打开方式# 等连续式互动、创意向话题事件,加速歌曲和视频的传播裂变。

短视频平台也在提供亿级 曝光推流;抖音邀约100位正能量网络达人参与传唱活动,话题播放量累计1.5亿次;快手发起“一呼百应”挑战赛活动,征集3.3万个作品,播放量高达5.5亿;QQ音乐、网易云音乐两大音乐平台提供了重点位置推介或专题页。

发弹幕、顶评论等新颖形式,使得人们参与奥运的“姿势”变得灵活多变,奥运的荣耀热血和讴歌人类和平、自由、博爱的伟大精神也在潜移默化地感染着更多的年轻人,丰富了人们的“奥运观”。

让世界相知相融 不和谐杂音终将销声匿迹

奥运会是展现人类文明的窗口,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凝聚共识、增进理解的机缘。在后疫情时代,人类正站在过去和未来的交汇点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倡导卓越、友谊、尊重和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让世界更加相知相融”是北京冬奥会的美好愿景,《一起向未来》用歌声道出深刻寓意,足以让那些不和谐的杂音自惭形秽、销声匿迹。

北京2022冬奥会,是历史悠久的奥林匹克文化与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的再次伟大握手,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

在11月17日外交部部长助理华春莹、新闻发言人赵立坚推荐了《一起向未来》的MV后,我国驻各国使领馆、外交官相继在Facebook发文推介主题口号歌曲,邀请各国人民“一起向未来”。

在12月15日国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前,现场循环播放了在京台胞传唱的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主题口号推广歌曲《一起向未来》。国台办发言人马晓光表示,这是12月9日,20余位在北京创业或就业的台湾青年和商人,在北京前门阿里山广场录制的《一起向未来》MV,他们用这种特别的方式表达了对北京冬奥会的期盼和一起向未来的美好愿景。参与拍摄活动的台胞则表示,能够参与北京冬奥会的活动,有一种同心共力的感受,希望通过传递冬奥热情,能让岛内同胞们看到,北京冬奥会是同属于两岸的盛事。

随着“全民传唱”互动的增加,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等海外社交平台用户积极参与活动,超700家海外媒体加入宣传,覆盖7个语种,展现了体育无国界的精神内核。

以文化人,更能凝结心灵;以艺通心,更易沟通世界。《一起向未来》MV将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了中华文化的生命力。

从2008年的“同一个梦想”到2022年的“一起向未来”,是从美好愿望向实际行动的转变,一脉相承,却更见力量。

北京2022冬奥会以宽广的胸怀海纳百川,搭建起全球互通的桥梁。这是中国文化、中国精神、中国情怀与奥林匹克精神的深度结合与互动,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一次有力传播,将成为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奥运史上珍贵的文化遗产。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更何况,按照UFC的传统,在打满回合的情况下,挑战者需要获得相对更为明显的优势,才能够完成金腰带的易主。在前三个回合,她对于对手躯干部位的有效打击次数优势明显;
  • 几年前被认为是风口的VR没有成功的原因除了技术成熟度待提高之外,还缺乏内容生态层面的良性构建,因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几年前被认为是风口的VR没有成功的原因除了
  • 尽管暴雪在今年 9 月推出的《暗黑破坏神 2》重制版挽回了一些用户,但暴雪游戏的月活跃用户(MAU)总数仍同比下降了 13%。虽然暴雪不会给出明确的活跃用户数据
  • [男孩儿][女孩儿]西式婚礼说:在神圣的婚约中,无论疾病健康,富裕贫穷美貌失色,顺利失意你都愿意爱他忠实直到天长地久。当我们越来越多地活出真正的灵性,彰显出灵魂
  • 然后爱好方面,我比较喜欢拍照,虽然现在拍的还不太好,但是会慢慢学做宁的专用。大概就是虽然我平时很活泼可能比较有趣(身边朋友讲有趣,我也不太确定)但是我也有比较低
  • 人生之路,没有长期的繁盛,也没有永久的沉沦。人生之路,变幻莫测,没有长期的繁盛,也没有永久的沉沦。
  • ”鹤壁窑火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学昆说,中原文博会给国内文化产品行业交流合作提供了良好平台,对于文创产品企业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原文博会不断提高展会规格、
  • 【无‮敏敌‬敏】.✍​‎ ͏ 人真的应该‮折多‬腾当你明‮了确‬人生往‮里哪‬走之后你唯一要做的‮就事‬是出‮上发‬路人生最好的状态就‮一是‬种在‮上路‬的状态
  • ARTMO上发现更多他的作品!#遇见艺术# #当代艺术##罗永浩称下一个创业项目是元宇宙#之前有听说过这个概念,它更像是一个软硬件相结合的虚拟现实空间,未来我
  •  ❹邻里“小黄鸭和柠檬的碰撞” 这两年靠霸道的柠檬皮香和暴打柠檬圈粉无数的「邻里」大家应该都喝过啦,朋友不光喝茶,还喜欢收集他们的小黄鸭,摆满了整张办公桌,哈哈
  • 二优点: 1、相比之下,比特斯拉更有仪式感,外观也是没的说,这也是我选择这款车最主要的原因,去看的第一眼就爱上了,转了一圈对比后还是选择了这辆,没办法,这个外
  • ✅泰式炒空心菜很传统的泰国炒蔬菜,几乎是泰餐中不变的蔬菜,对空心菜本身的鲜嫩和火候要求很高。此外对面的保罗餐厅除了丰富的早餐,也有自助晚餐,中西结合,老少皆宜。
  • 可以在评论区留下你的预测哦!#7号的EDG#我理解这次的胜利来之不易,虽然我不是游戏迷我不懂但是也尊重感到高兴。
  • 长沙美食一览不得不说长沙的饭看起来每一顿都很香,但是确实每一顿都好辣就是说没想到我最爱的竟然是彭记肉丸店[苦涩]好鲜的肉丸汤是我在长沙的几天吃的最舒坦的一顿[苦
  • 咱就是说一些最近的快乐1⃣️痴呆小猫月饼饼 撒娇娇2⃣️相隔上千公里的两个小朋友 刀刀狗和饼饼猫 都喜欢替吸尘器干活 勇争家里小拖把[胖红生气]3⃣️BB栩生日
  • 新增与诗词内容相关地点的介绍,让读者在一本书中,感受时间和空间的变迁,享受诗意生活。时光带走了很多繁华与美丽,年华似水,岁月一样的对谁都是那么无情,不仅雕刻了时
  • ”而孔子对于自己的好学,似乎是充满自信的,他曾经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认为这里是一种哲理的领悟与表达,但正如编纂《论语集释》的程树
  • 就包括好多粉丝心头刺的大草莓,虽然我也认为极其糟糕,但我真的不太在意,还有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那么在意黑粉的言论,我也许气愤,但是那是因为它们又脏又恶毒,对于这
  • 最后,赵校长对“课堂开放月”工作提出了整体要求,强调各二级学院要保质保量,完成听课任务;鼓励全员参与,做好主题教研;要求教控中心和教务处做好专项检查与督导工作,
  • 于是很多人都羡慕梅小惠有这样的异性好友,要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都很难拥有这样纯粹的友谊,更何况是复杂的娱乐圈呢?因为他们现在已经五十多岁了,是我们父母那一代人看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