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工画师 分布诸彩色 虚妄取异相 大种无差别

大种中无色 色中无大种 亦不离大种 而有色可得

这两句都是比喻一心。心是随着外缘变化的。工画师画颜色,他的心跟颜色,跟那些画不相干。但是心画出来了,画出来的画不是心,那颜色也不是心。他在分配颜色的时候,那是虚妄的,是假的。他的心跟那些颜色不能和合的,不能和合到一起的。那他为什么用笔,用颜色,画出个相来?那个相是假的,是虚妄的,谁都知道!

但是「大种无差别」。他那个心跟那个种子,没有差别。这大种就是心,那些颜色里头没有色相可得。色里头画出那些颜色来,也没有大种。它离开大种,离开地水火风这四大种,它又有哪个色相可得!没有色相可得。形容我们这个心跟世间都如是。

若说到心,其他的相都没有了。有其他的相,那心就随妄了。真跟妄是不能合到一起的。心跟那些颜色跟那画,不能合到一起,他怎么知道画出来了呢?能画的跟所画的,两个是不同的。

我们现在这个众生相,跟真心是两回事。那怎么合到一起了?但是画,纵有颜色有画笔,那必须得有个心指挥它来画。拿这个作显现的意思。说你那个性体,那心跟外边境界相,一个相,一个心,互相交织的。一切相用画笔来着颜色,它是无情的。你这个心是有情的,有情的跟无情的,合到一起吗?不能合到一起。那画又是怎么产生的?这让你来参。重要的是离开心意识来参,心里头没有画,画里头也没有心。

心中无彩画 彩画中无心 然不离于心 有彩画可得

心里头没有画,没有色彩,什么也没有。彩画里也没有心。若离开心,有彩画可得吗?不离于心才有彩画。这画出颜色或画出画来,才能得的到。

我们讲〈大乘起信论〉,彩画是心生灭的,这叫心生灭门。心是真心,叫心真如门。在心真如门、心生灭门,上头有一个字,「心」。这是心,跟外边的彩画彩笔,那是境。心跟境不即,不是一个,不能相合也不离,离开也不行,这叫不即不离。我们经常讲不即不离,就是这个意思。

心境,心跟境不相离也不能合;但是出来画了是事实,这叫彩了。它虽然不是和合的,它不由心的安排,哪个用哪个颜色,这是心安排的。没有心的安排,能有这些彩色吗?画不是心,是手啊!画画的是手,手跟心又是两回事,手跟画又是两回事。没有心指挥手,手怎么能画?这个道理让我们要经常去想。

譬如「惑」,我们迷惑了,不论做什么事,所做的都是错事。从这里返本还源。我们修道,或是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是你心念吗?是你口念?心也得想,口里才能念。心里不想,想到别处去了!

你能念阿弥陀佛吗?念阿弥陀佛又是谁?阿弥陀佛是谁?《阿弥陀经》说西方世界有一尊佛叫阿弥陀佛,这是听佛说的。《佛说阿弥陀经》上说十万亿佛土,那可远了,你的心怎么能观想得到?当你念佛的时候,心里如何想?你心里头没有阿弥陀佛也没有极乐世界。极乐世界阿弥陀那儿,没能你的心。不离你的心,不离你的口,你念阿弥陀佛,得到生极乐世界。

这你都可以联系这样观!这个心是生灭的,住不住的。念念迁徙,无穷无尽。那个思想难思议,想象不出来的。它示现一切色,而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一心」,诸佛跟我们都是一个心,可是各各不相知。佛心,我们不说了,每个人都有一个心,我们能互相知吗?谁也不知道谁的心在想什么?各各不相知。就跟那画的色相似的,那个彩色相,红的跟蓝的各各相知吗?它们是无情的,怎么相知?根本知不了的,这个就要你去参!

就像我们刚才讲的,心真如是真,心生灭是妄。真妄怎么能合到一起的?真绝对不是妄,妄绝对不是真。但是真妄两个和合了,因为主和合了,才生出三世间,才生出十法界。

这个比喻是让我们思索,让我们依着它起修。在《华严经》十行法门,你要修行怎么修行呢?你这样的来观,往内观,观你的身心。往外观,外观一切世间、一切世界。思惟观一切法,无住无相无作。你所作的业,业业不相知,都是心所作的。

互相不相知,你这个心是真妄和合的。我们说把妄遮断来显示这个真的,妄的遮不断,真的显现不出来。所以要修行。修行的目的就是经常如是观,观一切法的生灭。观的时候有两种,一种是析空观,把它分析分析,分析到没有了,空了,这叫析空观。一种是体空观,知道这个本身,根本就没有的,当体即空。

我们心里最经常的障碍,不是断,就是常。断是断灭知见,死了就有了。这都是业不由已的,不是你想怎么样就想怎么样。你得先把妄断了。

〈起信论〉上讲,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这个就是我们的阿赖耶识,真妄和合。我们想遮止一切恶,断绝这个妄。有时候把阿赖耶识当成是断是常,即不是断,也不是常,非断排常,恒如是转。说它是真!是妄!它是真妄和合,恒时如是转。它是一类一类的,常时这样的相续,不间断的这样相续。流转生死,我们要把它断了,不再流转了,那就要靠修行了,修行就要下功夫。

彼心恒不住 无量难思议 示现一切色 各各不相知

这是觉林菩萨赞叹偈中,拿这个画师来比喻心的变化。能变所变的形象,画的画,那变化多端了。所画的画不是心,而由心故画。心里所画出来的,显我们这个妄啊!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这个妄心,你心里想的很多怪念头,妄心所想的,由这个心显现一切法。

这个涵义不是显现的,而是断。显现的是常,就是遮断。因为我们这个心!它所变现的一些形象,觉林菩萨就用这个画师来显现我们这个心。是心画的吗?是手画的吗?而且还要调色或者用纸,才能画出形形色色来。这个心,它是不住的。心里头包括无量的,形形色色的各种想法。它能表现出来像那画师似的,化现一切色。我们这个心也能变化种种样样的。但是你所变现的东西,互相不相知。也就是说你心所变现的,某一段时间的变现都是不一样的。以下就解释工画师。

譬如工画师 不能知自心 而由心故画 诸法性如是

那个画师自己并不晓得他的心,没有了解他的心。一切法,法不知法,法法互不相知,无心故。但是它可能顿现,就像那个画师画画一样的,他不能知道自己的心。画是由心画的。

参悟一切法的时候,你想一个形象,或者想个什么东西,就是心里在想。心里想的不是事实,是假的。想的不见得变成真实的!变成真实的,还是假的。雕刻匠他拿刀子想刻佛像!雕什么?心支配他的手,手支配他的心,心跟手和合的,还得有前头一个模子,不是自心所造的。一切法都是如是产生的。法不知法,这个法本身不知道,它是无情的。而由画师画出来的,一切众生都不能了达他自己的心。

一切事都是他的心做的,让我们认识我们这个妄心。我们的心能现起很多境界,在这个境界相,你不去攀缘,不必执着,没有实体的。但是,让你达到无住,以无住为本。

心能画,但是它不能知。所作的画,画也不能知心,心也不能知画。像郎世宁画的马,那画的神了!郑板桥画的竹子,把那竹子画的很神了!但是那竹子不是他的心,可是由他的心来画。这个身体不是我们,是我们画出来的,没有这个身又怎么能显出来?

我们这个缘念的心,人心不同,如其面然。大家看吧!好几百人,各各面孔不一样的。各各的心不一样的境。一切境界相是由心变的,离开这个心!没有境界相可得,境界相无体。但是我们这个心又去缘念这些境界相,攀缘这些境界相。这个心就像工画师一样的,画师不知他的心,但是画可是由他心生出来的,他的心里也没有画,这要你自己去想。

一切诸法的体都如是。原来是空无所有,拿一张纸、拿点颜色,就画出个相来,画这人物、画这山水、就有了。有的不是实在的,还是个假的,这要思维修了!换句话说,就是参。

为什么读《地藏经》之前,要先读觉林菩萨偈颂?一切境界都是心变现的,无量地狱相是由心变化的。心变化的是没有的,但是一切众生受地狱苦,它又是实在的。那个实在是非有的,是心所变化的。谁心里又变化个地狱啊!那是你的心变化地狱,这种变化可多了。你造哪种业,就变化哪种地狱。所以在《地藏经》前,加上觉林菩萨这个偈颂。

还有另一种说法,有一位大德他堕地狱,到了地狱门前,忆念起:「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这个偈颂。本来他念想完这个偈颂,「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没有念出来,地狱就空了。所以在《地藏经》前头,印上觉林菩萨偈,这是这段故事的原因。你要是怖畏地狱苦,念念觉林菩萨偈颂吧!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觉林菩萨这个偈颂,我每天念一遍,大概有二十四年了。因为念《地藏经》,一开始就要念觉林菩萨偈颂,以前讲《华严经》没有怎么注意,现在念《地藏经》时就开始注意了。每天念一遍,经常观想你这个心,由这个心才造种种的业。每天你的思维,一切行动,离开心吗?也有离开的。精神错乱的人,精神错乱的离开心了,那叫傻子。我们经常说傻子,傻子老实一点,疯子就不老实了,疯了吗!他就作种种的业,要经常的这样思维。

这是观心法。觉林菩萨教我们观心法,观什么心?因为它是空的,行菩提道,发菩提心,千万别产生障碍。一切法,先悟得它是空的。因为空,它没有障碍了才能建立一切。你要怎么画就怎么画,如有障碍就不行了。你只能照葫芦画瓢,画不出别的来,画瓢可以,画山水画人物就画不出来了。形容你这个心,主要是让你观心。#大乘佛教[超话]#

人贵三得:静得下心,沉得住气,拐得了弯

世事无常,从古至今来皆是如此。
人生,就像一场旅途,有一马平川的顺遂,也有九曲十八弯的坎坷。
山重水复疑无路时,唯有静得下心,沉得住气,拐得了弯,方能柳暗花明又一村。
静得下心
曾国藩说:“凡遇事须安详和缓以处之,若一慌忙,便恐有错......故从容安详,为处事第一法。”
人生起起伏伏,越是面临大事、急事、要事,越要心静如水,沉着应对。
春秋时期,有个厨师擅长做烤肉,深得晋文公赏识。
有一次,晋文公游猎后想吃烤肉。厨师很快就做好了,让仆人端了上去。
晋文公正准备大快朵颐,却发现肉上面有几根头发。他一下大怒,吩咐将厨师带过来。
厨师先是一惊,弄清状况后,瞬间镇定下来,跪下说:“此次我连犯三条死罪,请大王处置。”
晋文公一愣。厨师继续说:
“罪一,我把切肉的刀磨了又磨,却连几根头发都没切断;
罪二,我把肉翻来覆去烤了好多遍,却连几根头发都没烧断;
罪三,肉烤好后,我又检查了几遍,居然没有发现这几根头发。此三罪,请大王责罚。”
听罢,晋文公恍然大悟,这个厨师看似在认罪,其实是换个角度在诉冤情。
于是,他转过头,一声不吭地盯着端肉上来的仆人。
仆人吓得连忙招供,只因他妒忌这个厨师受宠,想借此置他于死地。可没想到,这个厨师如此镇定,以退为进地完美自救。
心静,能让人变得理智,从而审时度势地作出合理的判断,做事即能事半功倍。
而我们常说的“急中生智”,不过是将一切无关之事,快速调为“静音”状态,从而衍生出化解困局的智慧。
听过一则小故事。
做木工的父亲不慎将手表落在满屋的木屑中,边翻边抱怨,却半小时也没找到。
趁着父亲外出,孩子进去了,几分钟就找到了。
父亲很惊奇,孩子说:“我只是坐在那,循着滴答滴答的声音,表就找到了。”
这就是心静的力量。
生活忙碌,人生坎坷。若遇事紧张,临事浮躁,往往是缺少静气,难成大事。
一杯水,静下来才能映照世界。一颗心,静下来才能体察入微。
心有多静,福就有多深;心若静好,岁月自是无恙。
沉得住气
古语有云:“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欲成大事者,切不可锋芒毕露。
就像雷雨般,看似不作为,实则是韬光养晦,藏锋守拙,以待良机。
我国的拳击运动员邹市明,在职业生涯中多次夺得冠军,被誉为“中国拳王”。
看过他的一个采访,讲述他在成名前的一次拳击比赛经历。
当时的比赛规则是:击打对方的身体部位,以点数计胜负。
起初,双方都在暗暗观察,不紧不慢地试探对方。
就这么耗着时,观众不耐烦了。
有人讽刺邹市明,说他太怂了,不敢主动出击;有人起哄让南美拳王快点出拳。
在一片喧闹中,南美拳王按捺不住,频繁出击,却节奏不稳,破绽百出;
而邹市明,始终沉着冷静地迂回着。
终于,邹市明看准了对方的弱点,果断出手,使得对方情绪爆发,阵脚大乱。
最后,邹市明连续主动出击而获得了胜利。
赛后,他接受采访说:“人生就像打拳。就是需要点城府,要沉得住气。”
生活中,往往会发现,越没本事的人,越爱张扬;反而越有本事的人,越能沉得住气。
听说过荷花定律吗?
满池荷花。第1天只开一小部分,第2天,开放的数量开始变得可观,以此类推,之后的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了约2倍的数量。
假设到了第30天,整个池塘开满了荷花。
我们来思考一下,荷花是在哪一天开满了二分之一呢?
很多人认为是第15天。然而,并非如此。
事实上,一直到第29天,荷花仅仅开满了一半,是到第30天时,才开满另一半。
让人意想不到的,最后一天开放的荷花总量,竟然是之前29天的全部。
人生,就像一池盛开的荷花,一开始拼命地开,但渐渐地,却感到枯燥、烦闷,不自觉地就在第10天、或15天,甚至第29天时放弃了。
人生悠长,急事要慢做,慢事要急做,事急当缓,事缓则圆。
真正厉害的人,往往懂得:稳住心神,才能厚积薄发;耐住性子,方成得了大器。
拐得了弯
《周易》有云:“变则通,通则久。”
人生不是一条直线,九曲十八弯随时在恭候。
做人做事,需要拐弯的智慧,才能避开障碍,迎来转机。
战国时期,秦国攻打赵国,赵国不得已求救齐国。
齐国同意发兵,却提出一个条件:需要当权者赵太后的儿子长安君入齐当质子。
眼见兵临城下,赵国危在旦夕。赵太后却死活不同意让儿子去当人质,谁劝都不管用。
此时,有个叫触龙的大臣,主动请缨面见太后。可面对太后,触龙不谈国事,而是闲话家常。
他说:“天下父母,哪有不爱子女的?爱他,就要为他的前途着想。假如赵国被灭了,长安君逃去哪呢?”
太后不言语。
触龙继续说:“长安君现在地位高,俸禄厚,却没有为赵国做什么贡献,即使以后成了大王,如何让百姓尊崇信服呢?”
太后陷入了沉思。
触龙作揖道:“当务之急,应该抓住机会让长安君立功,才能让长安君将来有所处,有人尊。这才是父母真正为子女着想啊。”
最后,赵太后高高兴兴地送长安君入齐,齐国也如约发兵,解了赵国困局。
古人常说:“行至水穷路自横,坐看云起天亦高。”
漫漫人生,不仅需要前进的大无畏勇气,更需要拐弯的大智慧。
路旁有路,心内有心,凭的就是拐弯后开阔的眼界与博大的心胸。
看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对话。
师父问小和尚:“如果你站在一个悬崖边,前进一步会跌落而亡,后退一步则会踩中机关埋伏,如何选择?”
小和尚果断地说:“我会选择左右两边而行。
诚然如此。
正所谓:人挪活,树挪死。
细细思量,生活中的很多不如意,往往不在于事情本身,而在于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执念。
殊不知,决定人生高度的,从来就不是起点,而是一个又一个的转折点。
没有路时,可以转个弯;情绪低落时,可以看淡得失;感情变淡时,可以选择放手。
人生路上,或一路艰辛,或一路风景。若懂得拐弯的智慧,则始终能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天道轮回,一切皆有定数。
静得下心,自有百慧在心,助你福泽绵长。
沉得住气,方能放眼全局,助你进退自如。
拐得了弯,才能豁然开朗,助你行稳致远。
愿余生,不困于情,不惑于心,活在当下,尽心致胜,诸事皆顺。 https://t.cn/R2mdgur

  问:心魔在心,如何让佛战胜心魔?佛常在心,一切从善,如有人作恶,如何让其从善弃恶?

  答:我们最近讲的《十善业道经》就是解释这个问题。佛跟魔是一不是二,觉悟了,魔就变成佛,迷惑了,佛就变成魔。所以,一念觉悟就是佛在心,一念迷惑就是魔在心。佛教导我们要常常觉悟,这个话说起来很笼统,而具体的落实,在我们讲席中常说:一念为自己、为自私自利,这个心就是魔;念头转过来,为社会、为众生,这个心就是佛。所以怎样把自私自利的念头,转变成利益社会、利益众生,这一点非常的重要。如果人能够将念头转过来,自然他就能够断恶向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伤敌一千,自损八百,这算盘打的并不划算啊,他就是个大傻子,疯子,这样的你真的配不上空儿,还是有多远滚多远吧[怒][怒][怒]疯野记住你今天说的话啊,你特么如果哭
  • #迪丽热巴[超话]#亲爱的迪丽热巴女士: 我是喜欢了你八年的一名女大学生(Dear-爱吃酸奶疙瘩巴),今年是我陪伴你的第八年,也是你出道的十周年,从2015年
  • 海通轮驳第一时间指派在盘峙基地值守的“舟港拖18”“舟港拖46”前往事发海域。接到险情救援指令后,海通轮驳迅速启动应急力量,第一时间指派在盘峙基地值守的“舟港拖
  • 等不及想记录一下昨天的开心,小马和李彤辉早早就把生日礼物给我了,王颖在白天就写好了悄悄话设置定时设置错了结果在中午就发给我了,晚上代课结束以后Dyy 在门口等我
  • 全国乙卷第36题采用一个结构较为复杂的药物奥培米芬的合成路线作为素材,将高中阶段学过的有机化学反应和新反应结合起来,新反应通过已知条件给出,将基础和创新融入试题
  • 还在为找不到同好一起逛展烦恼吗?还在为一个人逛展苦恼吗?还在为找不到摄影拍场照、大合照而困扰吗?[打call]看看这里! 电玩娘火热招募官方团体中![举手]游戏
  • 情随事迁,情随事迁,事物是发展的,是运动的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是总这样的话是会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的。刚好看见云开月明的样子,但是并不是很愉悦,而好像是一种人之将死
  • 绶拍烟花的时候工主动出镜,绶发出去又引起了一阵轩然大波,工看到绶被人骂 当下就出面维护了~(渣是挺渣,宠也是真宠)两人事后也没表明关系,就暧昧的腻在一起,绶偶尔
  • 酉鸡属鸡人懒惰的一天,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精神,就连尝试都不愿意,更无心情工作,导致效率低下,错误多多,还需保持以往的活力与干劲。申猴属猴人今天喜事连连,工作
  • !!
  • 主要是我觉得拿它占用一顿北京旅游的份额有点不好意思,真的很好奇的朋友可以见缝插针一试(东边基本都能点到他们家外卖)奶茶:煮叶茉莉花茶冰沙我的爱!如果夏天来的话可
  • 事实上我根本没有做好二十二岁的准备 我依旧被一些小事影响 依旧爱说反话 还是那个遇到挫折就想逃避的小孩 我经常不敢相信自己已经二十多岁了 身边的人都在往前走
  • 观摩了大歆的日记发现我高三失去玲玲之后为数不多的快乐都来源于蕾姐,天鹅,蛇姐,以及从没离开过我们的小彭这就是为什么我一定要把她们写进我的剧本虽然那天读剧会的时候
  • (极目新闻)霸王餐的底层逻辑,听完就涨曝光涨单 一定看完 第三点特别关键可能到现在还有很多老板都不知道为什么今天要做霸王餐,甚至有很多老板不知道为什么要刷大单,
  • 谢婉宁凝着正对着自己的剑尖,心一阵抽痛:“我没对白灵素下毒,又何来解药?谢婉宁凝着正对着自己的剑尖,心一阵抽痛:“我没对白灵素下毒,又何来解药?
  • ] 最适合末法众生改命的一部经典,有时福报不够财神来了都帮不了,而此部经典可以读诵此经,传播此经,对人解说,所有业障消除,可见此经是古代皇家之密中密,一般的人是
  • 20点凑满减预计80.17亓 凑200-15美妆卷后70.9亓 前3万名 赠卸400ml+95ml*2 美宝莲眼唇卸妆液150ml*4瓶 温和不刺激眼、脸、
  • 带动粉圈氛围的其实不完全是靠不公平待遇之下的愤怒悲伤,也不是左航传递给我们爱意时的热泪盈眶,其实更是每个人对宝宝的爱意已经溢出了字里行间。语言的力量是无穷的,爱
  • 这个年纪的我们,不会再唱着凤凰花开的路口举着杯流着泪,我们只会在听着彼此的未来规划时由衷欢喜真诚祝愿,我们只会记下彼此发展的城市然后期待未来重逢;这个年纪的
  • 好啦 说了这么多 其实我就是想让你知道 我们都有在好好爱自己 有在好好爱你 更在好好生活[哇][哇]#新歌来了##新歌来了# #刘艳芬手记# 最近心情如何,有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