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月篇 || 净慧长老:把修行变成生活方式

净慧长老 赵州茶馆 2022-02-23 13:26

修行是一种生活方式,禅堂打七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只有把修行变成一种生活方式了,修行才有土壤,生活才有内涵。佛教的一切规矩法则,戒定慧三学的内容,都是修行生活的内涵。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之间有一定的差异,形成了古今文化的断层,造成了古今文化之间的隔阂。如果用现代的语言对佛经进行诠释,就能减少古今文化的隔阂,佛教就会显得更加朝气蓬勃,佛法就能让更多的人理解和接受。本人从1981年开始,负责中国佛教协会会刊《法音》杂志的编辑工作,坚持了二十年;1989年又创办《禅》;2004年接手办《正觉》。三十年来做的最主要的事情,就是想在佛学和现代文明之间找到一个切入点,找到彼此汇合的一个连接处,使佛法能被现代人所接受,使佛法在今天能够为启迪智慧、净化人心、祥和社会、维护世界和平,作出应有的贡献。

为了融合佛教文化和现代文明,使禅宗能够适应现代人的根机,我在1991年提出生活禅的理念,尝试着用现代的语言来诠释佛教,诠释禅宗。二十年来,在河北柏林禅寺举办了十八届生活禅夏令营,在湖北四祖寺举办了八届禅文化夏令营,南有《正觉》,北有《禅》,宣传生活禅的内容,召开了几次学术论坛,出了几十本禅学著作。经过二十年来的努力,生活禅已经深入人心,为教内外的人士所理解和接受。

图片来源 | 柏林禅寺数据中心

生活禅同样也是一种修行的生活方式。修行的生活方式必须具备一定的文化内涵、精神品质、历史传统和应机摄众的方法,没有这四方面的内容,生活就只不过是吃喝玩乐而已。佛教的生活方式一定要把修行含摄其中,要把戒定慧含摄其中,要把自觉觉他的菩萨精神含摄其中。这样的生活方式才能上契诸佛本怀,下契众生根机。除了精神内涵与传统依据外,这种生活方式同样包括了物质生活,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样都不能少。有了思想作基础,有了传统作依据,有了戒律作保证,柴米油盐酱醋茶就有了佛法的内涵,就成了修行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

我们在家修行的人,特别是出家修行的人,要自觉地把修行贯彻到生活方式当中去,天天如是,成为我们的生活模式,成为出家人的生活模式,成为寺院的生活模式,成为接引大众的方便,成为社会大众效法的参照模式。我们有什么样的心境,就有什么样的生活方式。生活方式体现了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体现了一个僧团的精神面貌。同样这种清净的生活方式,如法的生活方式,也能影响人的精神素质。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都不是孤立的。

当今社会的生活方式可以分为世俗的生活方式和宗教的生活方式。世俗的生活方式因人而异,多种多样、千姿百态、百花齐放、各有千秋。良好的生活方式应该具有精神内涵,具有历史传统,具有规范性,具有适应性,能够对社会产生正面的影响,这种生活方式不是很多。禅的生活方式,生活禅的生活方式,就是这种生活方式。生活禅的生活方式既要有人情的味道,更要有佛法的味道,要将人情味和佛法味融为一体,成为相得益彰、相互补充的生活模式。如果人情味太浓了,会变得庸俗不堪,佛法味太浓了,就会脱离群众。把握好这个尺度,要靠智慧和经验,要靠生活的历练,要靠长期的修养功夫。禅的生活方式,既要处在污泥中,又要处污泥而不染。任何一种生活方式,都不可能纯之又纯、净之又净,即使生活在深山老林中,也会沾染世俗的尘埃。要在尘埃中保持明镜的光洁,又以明镜的光洁摄受大众,这就是禅生活必须具备的宗教品格和社会功能。

图片来源 | 邢台大开元寺

我们僧俗男女在此共住,同在一个禅堂打坐,同在一个斋堂吃饭,同在一个大空间生活,这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当中,要保证大家各得其所,各守阵地,各守范围,就要靠制度来约束,要靠个人的自觉性来约束,要靠道心来约束。生活方式约束太严,就会失去生活活泼的一面,不约束又会泛滥成灾,要想做到恰到好处,仍然要靠智慧,要靠经验,要靠修养,要靠个人的自觉性。

总而言之,我们僧俗二众在此共修,通过每天的交流,希望能在佛法上达成共识,在修行上达成共识,在生活方式上达成共识。我们在修行上有进步,在生活上有进步,在做人方面有进步,学会过一种修行的生活方式,居士们回到家里就能得心应手地运用。我们要用禅的生活方式来影响他人,这种影响是具体的,是生动的,是毫不勉强的,是以身作则的。通过生活方式给他人作出典范,让他人学有榜样。通过生活方式来影响他人,是一种最深刻、最具体的影响,是最具有生命力的影响。我们对亲近过的善知识的印象,无非是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来,无非是从他们做人做事的风格中来,无非是从他们的待人接物中来,而这些都是生活方式的具体表现。

每一个学佛的人都要自觉地将戒定慧的内容、菩提心的精神、大悲心的关爱融入到自己的生活方式之中,养成自己人格的魅力,养成含养一切、包容一切、感恩一切、慈悲一切的广大心怀,让我们的心像虚空一样,像大海一样,一切无碍,包容一切,镜含万象,海纳百川。能够具有这样的生活气象,我们就能说法度众生,就能住持佛法,振兴山门。

南無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淨法師:明白人,一生沒有憂慮-第118集

  一個真正學佛的人、真正明白人,對自己這一生決定沒有憂慮,不會為自己將來去擔心、去操心。不為自己,不為將來,只問今天我們怎樣作法,那就對了。如果我們要真正講斷惡修善,那就一定要斷絕一切為自己的這種念頭、思想、行為,要把這個斷掉;修善,念念為眾生想、為社會想、為大眾想,這就是真正修善。能這樣做,你不要想明天,也不要想明年,你的明天跟明年一定比今天、今年更好。為什麼?你有福報。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第21集)1993/6

  古德教給我們,「只問耕耘,莫問收穫」,換句話說,只問我們自己修善因,不要理會善果,對於果報不必去理會它,善積厚了自然果報現前,這多麼自在。

了凡四訓(第5集)1978

  佛教導我們捨己為人,一切為社會安全著想,為社會穩定著想,為一切眾生福利著想,這是修福。如果念念是為自己,這是造惡。念念為自己是自私自利,增長貪瞋痴慢,增長我見。為什麼佛說這是惡?因為這種思想、這種行為,決定不能脫離六道輪迴,這叫惡。

早餐開示 1999/5/9

  凡是有利於他人的就叫做善行,凡是有利於自己的都是惡行,佛法的善惡標準是這樣定的。有利於自己的是私心,增長貪瞋痴,把自己這一邊不要去顧忌它,根本不想,完全想著別人,想著一切眾生,為他人著想,自己善行才能圓滿。所以今天幾個人他替別人著想?凡是能替別人著想的人必定有福。

了凡四訓(第6集)1982

  無論是物質生活、無論是精神生活,要知足,知足你就得自在。生活享受無需要去追求,一昧在物質生活上去追求,沒有不造業的、沒有不折福的,縱然你有福報,福報也在這裡折盡了。如果我們把念頭轉過來,為眾生造福、為社會造福,完全不為自己,那就樂在其中,那真樂!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第22集)1993/6 

  為什麼?為自己有得失,得失苦!失固然苦,得也不快樂,得到又常常憂慮不能保住,所以叫患得患失。沒有得到的時候拼命去追求,追求之後又怕失掉,那個心很痛苦。我為社會、為大眾,不為自己,自己沒有得失,換句話說,成,大眾有福,我們很快樂;失敗、不成,我們於心無愧,我已經盡心盡力,緣不成熟,大眾沒有福報,不是我沒有盡心盡力。所以心安理得,沒有不自在的。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第22集)1993/6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你勤修善德,果報一定增勝,一定增長,一定殊勝。所以不要憂慮,不要操心我這個生活怎麼辦?不操這個心,沒有一樣不自然。果然把因果搞清楚了,你就可以做得到。為什麼?心裡沒有恐懼,沒有害怕,身上一文錢都沒有,明天生活怎麼樣,他不想。不要去想,明天還沒到,想它幹什麼。到了明天,明天自自然然又過去了,所以不要去想它。你要想明天、想後天、想明年、想將來,這叫做打妄想,這個就錯了。

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第19集)1989/1

  念念起心動念決定不想自己。為什麼?說句老實話,沒有自己。無常苦空,一場空,不但身外之物一樣你得不到,身體也不是自己的,這真正覺悟。所以起心動念、一切作為為大眾,用我們的心力、用我們一切的能力幫助一切眾生,幫助他們離苦得樂。一切不為自己,心就清淨;為自己,心就不清淨。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第32集)1993/6

  為自己,你心裡頭有得失,有得失就不清淨,有成敗就不清淨了。你有所欲求,你的心哪裡會清淨?這是幫助我們修清淨心的方法,一切為眾生著想,為這個世界苦難的大眾去想,不要去想自己,這就對了,盡心盡力去幫助別人。所以是我們的淨業所感,我們這樣做法,果報在西方極樂世界的淨土。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第32集)1993/6

  對於生活一點不憂慮,一點牽掛都沒有,根本就不問。明天,明天還沒到,著急什麼?這才是個真正學佛人,諸佛護念,龍天擁護,真正的福慧。世間人為生活操心的,福薄,沒有福,日子過得好苦。有福的人不操心,一點心都不操,佛菩薩安排,這個多自在。最大的福報,最殊勝、最難得的,是在這一生當中永脫輪迴,往生淨土,圓成佛道。這個福報實在講是諸佛菩薩所羨慕的,我們這一生當中都得到。

法音普薰集(第55集)

  真正學佛的人,沒有憂慮、沒有煩惱,為什麼?憂慮跟煩惱都剔除心外了,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沒有任何憂慮,沒有煩惱,一心一意,專求西方。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616集)2014/2/6
————————————————————————

發菩提心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

淨法師:明白人,一生沒有憂慮-第118集

  一個真正學佛的人、真正明白人,對自己這一生決定沒有憂慮,不會為自己將來去擔心、去操心。不為自己,不為將來,只問今天我們怎樣作法,那就對了。如果我們要真正講斷惡修善,那就一定要斷絕一切為自己的這種念頭、思想、行為,要把這個斷掉;修善,念念為眾生想、為社會想、為大眾想,這就是真正修善。能這樣做,你不要想明天,也不要想明年,你的明天跟明年一定比今天、今年更好。為什麼?你有福報。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第21集)1993/6

  古德教給我們,「只問耕耘,莫問收穫」,換句話說,只問我們自己修善因,不要理會善果,對於果報不必去理會它,善積厚了自然果報現前,這多麼自在。

了凡四訓(第5集)1978

  佛教導我們捨己為人,一切為社會安全著想,為社會穩定著想,為一切眾生福利著想,這是修福。如果念念是為自己,這是造惡。念念為自己是自私自利,增長貪瞋痴慢,增長我見。為什麼佛說這是惡?因為這種思想、這種行為,決定不能脫離六道輪迴,這叫惡。

早餐開示 1999/5/9

  凡是有利於他人的就叫做善行,凡是有利於自己的都是惡行,佛法的善惡標準是這樣定的。有利於自己的是私心,增長貪瞋痴,把自己這一邊不要去顧忌它,根本不想,完全想著別人,想著一切眾生,為他人著想,自己善行才能圓滿。所以今天幾個人他替別人著想?凡是能替別人著想的人必定有福。

了凡四訓(第6集)1982

  無論是物質生活、無論是精神生活,要知足,知足你就得自在。生活享受無需要去追求,一昧在物質生活上去追求,沒有不造業的、沒有不折福的,縱然你有福報,福報也在這裡折盡了。如果我們把念頭轉過來,為眾生造福、為社會造福,完全不為自己,那就樂在其中,那真樂!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第22集)1993/6 

  為什麼?為自己有得失,得失苦!失固然苦,得也不快樂,得到又常常憂慮不能保住,所以叫患得患失。沒有得到的時候拼命去追求,追求之後又怕失掉,那個心很痛苦。我為社會、為大眾,不為自己,自己沒有得失,換句話說,成,大眾有福,我們很快樂;失敗、不成,我們於心無愧,我已經盡心盡力,緣不成熟,大眾沒有福報,不是我沒有盡心盡力。所以心安理得,沒有不自在的。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第22集)1993/6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你勤修善德,果報一定增勝,一定增長,一定殊勝。所以不要憂慮,不要操心我這個生活怎麼辦?不操這個心,沒有一樣不自然。果然把因果搞清楚了,你就可以做得到。為什麼?心裡沒有恐懼,沒有害怕,身上一文錢都沒有,明天生活怎麼樣,他不想。不要去想,明天還沒到,想它幹什麼。到了明天,明天自自然然又過去了,所以不要去想它。你要想明天、想後天、想明年、想將來,這叫做打妄想,這個就錯了。

普賢行願品別行疏鈔(第19集)1989/1

  念念起心動念決定不想自己。為什麼?說句老實話,沒有自己。無常苦空,一場空,不但身外之物一樣你得不到,身體也不是自己的,這真正覺悟。所以起心動念、一切作為為大眾,用我們的心力、用我們一切的能力幫助一切眾生,幫助他們離苦得樂。一切不為自己,心就清淨;為自己,心就不清淨。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第32集)1993/6

  為自己,你心裡頭有得失,有得失就不清淨,有成敗就不清淨了。你有所欲求,你的心哪裡會清淨?這是幫助我們修清淨心的方法,一切為眾生著想,為這個世界苦難的大眾去想,不要去想自己,這就對了,盡心盡力去幫助別人。所以是我們的淨業所感,我們這樣做法,果報在西方極樂世界的淨土。

佛說阿彌陀經要解(第32集)1993/6

  對於生活一點不憂慮,一點牽掛都沒有,根本就不問。明天,明天還沒到,著急什麼?這才是個真正學佛人,諸佛護念,龍天擁護,真正的福慧。世間人為生活操心的,福薄,沒有福,日子過得好苦。有福的人不操心,一點心都不操,佛菩薩安排,這個多自在。最大的福報,最殊勝、最難得的,是在這一生當中永脫輪迴,往生淨土,圓成佛道。這個福報實在講是諸佛菩薩所羨慕的,我們這一生當中都得到。

法音普薰集(第55集)

  真正學佛的人,沒有憂慮、沒有煩惱,為什麼?憂慮跟煩惱都剔除心外了,心裡面只有阿彌陀佛,沒有任何憂慮,沒有煩惱,一心一意,專求西方。

二〇一二淨土大經科註
(第616集)2014/2/6
————————————————————————

發菩提心 一向專念 阿彌陀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南都记者注意到,对于具体的成本,黎时指出,“动态黑匣子技术主动向地面发射信号,相当于飞机在飞行过程中全程拨打卫星电话,飞机发生事故是一个极小概率的事件,为了这一
  • (此书内容是从微博“跑者子牛”搬运过来的,更多精彩内容可关注“跑者子牛”)#电的旅程#(1)        作者简介:张大凯 (DEREK CHEUNG)   
  • 青春18在路上扭曲的过程永远是最开心的,甚至没怎么感觉到累[二哈]ps:今天终于吃到了鲜芋仙东海岸遭暴风雪袭击超10万户断电,狂风持续气温骤降!从维吉尼亚州到缅
  • 是的,曾经也有美好,但那些美好的是回忆是年华是心境,所以做个最熟悉的陌生人吧,各自安好在彼此的平行世界里不再交集。#牛博[超话]# 人,这一生,仰首是春,俯首是
  • 爱狗狗的亲们看过来哦 本人是宝妈,由于业余时间实在不充裕 没有办法给予狗狗充足的关心和照看 现想找一个爱狗人士照顾它 限有爱心的女性朋友哦 疫苗已打 附上一个
  •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爱国主义更多的不是表现为赴汤蹈火,壮怀激烈,而是表现为奉公守法,敬业爱岗;表现为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祖国;表现为各族人民团结互相,为构
  • 做活动的时候一定要多囤一点~​7.大宝清爽防晒保湿露参考价格:40rmb当年大学军训多亏有ta,平价大碗,涂抹全身都不会心痛~防晒这东西天天都要涂的,舒适感就是
  • 夏日必备,请你们一起吃[打call]#钟薛高的糕#注意这不是甜品这不是甜品‼️可是这小盒子造型➕满满的荔枝杏桃,真的要了我老命了舍不得挖的雪糕盒子,打开的一刹我
  • 不过倒是被一些其他的内容吸引,才看了二分之一,或许放假时可以接着看完[干杯]在那边看演出时有一句旁白,“你是我的清晨,是我的黑夜;是我低头的大路无边,是我抬头的
  • #比特币数字币[超话]#白盘如何通过支撑压力找出未来行情走势?关注雨各种货币解析.#btc超话##投资心态##数字货币[超话]#白盘如何通过支撑压力找出未来行情
  • 阿摩利人骁勇善战丶争强尚武,他们以巴比伦为中心,南征北讨丶四处征战,最后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巴比伦王国,历史上称之为“古巴比伦王国”。古巴比伦人在天象观测方面的长期
  • 深圳市深汕特别合作区统战和社会建设局婚姻登记处3月31日正式启用,负责辖区内地居民登记和涉外、涉华侨、涉港澳台居民婚姻登记工作。记者获悉,为更好地满足辖区内群众
  • 我唯恐夜深人静,花儿会睡了过去,因此特意点燃高高的蜡烛,来欣赏海棠美丽的妆容。品读起来,这一首与上面那首《海棠》所反映的心态完全不同,是沉郁、凄清的,这大概与其
  • 然而,近日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拉姆达不仅有超强的传染力,而且或可逃避中和抗体。 不过,当时无论是从传播力还是杀伤力来说,拉姆达都「不足够」引起重视。
  • ᴵᶠʸᵒᵘᵃʳᵉᵃᵖᵃˢˢᵉʳ-ᵇʸ, ʸᵒᵘˢʰᵒᵘˡᵈᵖᵃˢˢᵇʸ.是路人就该好好路过。 ᴰᵒⁿ'ᵗᶠᵒʳᵍᵉᵗᵗʰᵉˢʰⁱⁿⁱⁿᵍᵖˡᵃᶜᵉˢᵒⁿ ʸᵒ
  • 你当年的眼光很好,我一直都佩服你,因为宝藏就是宝藏不管多久,即使她不属于你,依旧是宝藏!很烦躁很焦虑,很想念老板,真的很想很想[泪][泪][泪]毕业后再也没人管
  • 两次突袭,夺取兵符,蒯通看出了刘邦的为人,也清楚韩信在汉王心中的角色。荥阳之战、成皋之战,刘邦再次被打得落花流水,好在项羽够“仁慈”讲义气,答应刘邦投降,否则刘
  • 南风效应#教育的力量# “南风”效应也称“温暖”效应,源于法国作家拉·封丹写过的一则寓言: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南风效应“南风”效应也称
  • 快乐的是,今天的蛋炒饭很成功!说痛苦,是因为今天早上早早起来就要为工作忙碌,周日呀,我哭了,不过也是因为时间太紧了,希望最近的加班能顺利完工,毕竟也不是我一个人
  • 西樵召开“6.11”岭西一临时用房工地火灾事故现场会】为认真吸取“6•11”岭西一临时用房工地火灾事故的教训,6月11日下午,西樵镇组织了安监局、消防办、住建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