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江,左岸是鲜活的日子,右岸是平静的永别。这一生,所有人都要划着一叶扁舟从此岸驶向彼岸,没有例外。纵然如此,众人仍渴望与所爱之人永驻左岸。
亲爱的,不要跨过那条江,因为你将一去不复返;
亲爱的,不要跨过那条江,因为我还未收拾好行囊;
亲爱的,不要跨过那条江,如果注定要远行,也请记
得紧握彼此的手。—陆六六

2022.2.1第一次走进了微博,这是我的第一条微博,我总喜欢写故事,就记录下这个故事吧,没有倦意的瞑昏,通常会看过一处又一处,那时已然计划好要远行,等到拂晓却又埋藏了昨夜的遇见。唯一可记的便是接着与我会面的。就是如此,真切的从瞑昏等至拂晓,真实的远行。出行前的最后一次随笔我这样写道:“我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次的出行上,一直以来我都找不到生活的意思,感到枯燥乏味,越来越消极,但我心里不希望这样,我一看见不一样的城市不一样的风景,我的内心就喜悦,我想我真的应该追寻一下我的喜悦了。”那晚,我宿夜未眠,也是第一次如此期盼天亮。当我踏上远行的列车,我的内心也渐渐平静。我选择的火车,很长,很慢,我喜欢这种慢悠悠的感觉,可以细细的看着身边的人和事,真切的感受不同于平常生活的缓慢。列车在途径的站点停靠,有人下车,有人上车,或许这就像人生,总能遇见无数的人,有人来了便会有人离开,同样也有与我一同上车陪我一起做到终点站的人。车程还长,我也困了,一晃神便睡着了,等我醒来,对面多了一对老夫妻,爷爷奶奶看上去很和蔼,他们笑谈着,似乎说着行李箱很小很轻便,爷爷从包里拿出桔子剥了皮递给了奶奶,奶奶掰下一半塞在爷爷手里,一来一往,生活的惊喜可能便来源于着简单的行为,一路上他们嘴角总不禁的上扬。也许这就是简单而又无比幸福的爱情。很巧,我们在相同的站点下了车。下了车,找到了当地的一家小吃,吃的很快,因为一早都没有吃东西了。简单的休整已是傍晚,我摸索着走进了一条老街,那是与我不同的生活方式,我走的很慢,看了很多。走到古河道旁,沿河而行,河水波动,微风轻拂,感觉极好,不知走了多久,只觉很放松很享受,那种感觉是我尽日来从不曾感受到的,无数的往事都在脑海重回荡,走着想着,直到很晚才回去。那一晚睡的很好很安详,没有烦恼,安静的睡到天亮。接下来的几天里,我走进了大街小巷,一直都是慢慢的走,走了很多路,看见了很多生活,我的心也仿佛平静了,没有了浮躁,慢慢的期待生活了。我内心的喜悦掩饰不住,因为那几天的晚上我都休息的很好。离开的晚上,我回到了第一次到的古河道旁,这一次我停住了,没有往前走,感觉生活有时候也应该停停脚,之前的我总想快速的往前,想把所有事情一下都做好,太急切了结果一件都没有办好,反而越来越疲惫,越来越消极。吹着风的我很轻松。沿途的还有很多,如何能一一的讲述出来?剩下的只能慢慢的想与追忆了,是不一样的故事,或许你也可以记下你自己。 https://t.cn/R2WxW8W

因為諦是真實的意思,
所以世俗諦也是說真實,
不過是由世間的道理來說。

在佛教中,
這些就是因緣和合,
生滅法及因果律的彰顯;

但緣起性「 空 」,

空義才是第一義,
又叫
「 勝義 」。

雖然空義是佛教的最終真理,

但它與世俗諦相依,
不相分離;

若沒有世俗亦不會有勝義;

要真能體證這道理,
才能得涅槃。

涅槃是佛教的術語,
意即煩惱的熄滅。

根據這去演繹,
前兩頌是世俗諦,
此頌則是說勝義諦;

而唯識家則用
「 轉識成智 」
來說明這個轉捩。

唯識的觀點認為,
我們的生命是由識所主導,

只有當經過修行將識轉為無漏之智,

生命才能昇華,
最終成佛,
此過程叫轉識成智。

修行的果就是成佛,
修行這過程是通過觀空而到達目的地。

而八個識各有所轉,
這個轉變有兩個要分,

一個是對我們二元相待的世界不再分別,
稱為根本智。

有了根本智的體悟之後,
因為想度化眾生,

所以要將這道理體驗用世俗的方式來表達,
這叫後得智。

根本智是體,
後得智是用。

依唯識義理,
前五識轉為
「 成所作智 」,
是後得智;

單是後得智不是全部;

所以說
「 變相觀空唯後得,
果中猶自不詮真 」。

當轉第八識阿賴耶識為
「 大圓鏡智 」時,

這個就是圓明初發。

無漏是佛家用語,
不會漏表示沒有雜染,
意即清淨。

這個是根本智,
有根本智後再依後得智使用五根來發揮渡化眾生的作用,

便是無漏的成所作智。

佛教一向有佛具三身之說:

一 、法身
—— 是佛的本體

二 、報身
—— 是佛因修行成正果之後的酬報

三 、變化身
—— 能作千般變化,
於十方世界化作有情生命普度眾生,

而我們熟知的釋迦牟尼佛就被認為是這世界的化身佛

三類分身就是指這三身,
能度引眾生出離流轉生死的苦輪

淺略談
《八識規矩頌》
( 二 )
—— 第六識

第六識

頌文:
 
三性三量通三境,
三界輪時易可知;

相應心所五十一,
善惡臨時別配之。

性界受三恆轉易,
根隨信等總相連;

動身發語獨為最,
引滿能招業力牽。

發起初心歡喜地,
倶生猶自現纏眠;

遠行地後純無漏,
觀察圓明照大千。
 
這頌是說第六識:
意識。

意識很重要,
不僅是吾輩了知事物及抉擇思行的關鍵,

為惡為善,
皆由此起;

亦是修行的玄關。

玄關一破,
轉識成智,
由染趨淨;

人能修行,
此意識是重中之重。

可謂成也意識,
敗也意識!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此頌說些甚麼?
 
三性三量通三境,
三界輪時易可知

三性前文已說過,
是善、
惡和不善不惡。

而三量者,
是指現量、
比量和非量;

「 量 」者,
古文可作瞭解或知識義。

廣府話保留了很多古漢語,

廣東人說:
「 量你都唔夠胆。」

意思就是我知道你沒有這個勇氣。

簡而言之,
現量可說之為直覺而來的知識,

現量緣境時離名言概念及分別,

所量得的是境的自性。

而比量則是通過第六意識的分別、
思考、
計度而來的知識;

現代語言說之為名言概念。

非量者,
錯誤的知識是也;

非量又可分為似現量和似比量;

似者,
即不是或錯的意思,
可經審量或未經審量獲得。

那三境又是甚麼呢?

三境分別為性境、
帶質境和獨影境。

性境代表實在的境,
由現量取境所得。

而帶質境是透過比量而來,

如觀察某物並經計度而來的印象。

至於獨影境,

則並無實體、
實用,

純粹是由思憶或夢中獨立生起。

此句頌文指出第六識功能強大,

能通三性、
三量及三境。

其中三性是關乎道德價值,

三量是知識的範疇,
三境則是外在和內在世界的印象。

佛家是相信輪迴的,

而有情生命於三界
( 欲界、
色界和無色界 )中輪迴;

但有情生命皆自覺有意識的存在,

所以說
「 三界輪時易可知 」。

法國大哲笛卡兒說
「 我思故我在 」
便是明證。

至於唯識學說的第七末那識和第八阿賴耶識

( 往後再談第七和第八識 )

都是微細不可測,

故就沒有
「 易可知 」了。

相應心所五十一,
善惡臨時別配之

前五識的頌文
「 徧行別境善十一 」,

曾提及三十四個
「 心所 」。

先重溫一下甚麼是心所,
所謂
「 心所 」
是唯識家細緻分析心理狀態的結果,

有六類
( 遍行、
別境、
善、
根本煩惱、
隨煩惱、
不定,

而隨煩惱可再細分為大、
中、
小三項 )

共五十一個之多。

表列如下,
方便對閱︰

遍行心所是無記性
( 即中性的非善非惡 ),

遍於善、
惡和無記三性、
八識、
九地、
一切時,

故稱
「 遍行 」。

別境心所每一個都因各別緣境而生,

故得別境之名,
性亦無記。

善心所其性為純善,

佛教說之為
「 淨 」。

根本煩惱唯是不善性,

佛教說之為
「 染 」。

隨根本煩惱而生起的謂
「 隨煩惱 」。

眠、
悔、
尋和伺通於三性,

所以叫
「 不定心所 」。

貪、
瞋、
癡,

在佛教稱為
「 三毒 」,

是一切煩惱的根源,
所以是根本煩惱;

另外亦包括慢、
疑和惡見。

慢是貢高自大,
目空一切;

我慢是非常難處理的心理毛病。

疑能阻礙善的生起,
惡見當然是不好啦!

又如定、
慧,

是修行者緣境的狀態,
能入定和生起智慧,
是解脫的前提。

但這些心所,

不是全部都可單從字面的意義去理解,

恐煩不贅,

有興趣的讀者請自行參閱唯識的書籍。

此頌文是說第六識能相應所有的五十一個心所,

比前五識更多;

但五十一個心所不會同時俱起,

比如善與惡心所相互違背,
故不能同時生起。

某時刻所生起心所的配置和組合,

是視乎當時的環境、
心情和狀態才可決定的,

故謂善惡臨時別配之。

意識是善是惡,
跟整體的狀況及演變極有關連。

舉個例子,
恨是隨煩惱,
由瞋而起。

但如源出於
「 恨鐵不成鋼 」的心情,

其最初本意還是善的。

要注意的是,
善與惡是不能同時生起的,
但可間斷交替。

所以此例是先善後惡,
往後就要看事態的發展了。

第六識能力之強,
與各心所牽連,
造作善業惡業,
既引來輪迴生死 ,
也能解脫出離,
是修行的關鍵。

性界受三恆轉易

意識陰晴不定,
喜怒無常,

所謂
「 一念天堂,
一念地獄 」,

所以說
「 恆轉易 」。

而恆轉是在
「 性、
界、
受 」
這三者之間遊走。

「 性 」
一如前述,
即善、
惡和無記;

「 界 」
是欲界、
色界和無色界,

即有情生命的世界;

「 受 」
是感受,

常說的是苦、
樂和不苦不樂

( 又稱
「 捨受 」)
三受;

如再加上憂及喜,
合稱
「 五受 」。

三受是前五識的身受;

而第六識則有五受,
主要是心受,
即是要通意識才發生作用,
不是單純五識引起身體的感受。

因憂和喜是思慮
( 遍行心所思心所的作用 )的結果,

透過意識起動,
受了苦再經思慮才會擔憂,
樂後再思慮才產生喜悅。

根隨信等總相連

「 根 」
是指根本煩惱,

即貪瞋癡三毒和慢、
疑加惡見。

「 隨 」
是指隨煩惱心所,

而「 信 」等則是由信開始

( 見上心所表 )

所包括的十一個善心所;

所有這些心所都與遍行、
別境、
不定等心所或有所相連。

因此頌句的意思是第六識總是和這五十一個心所相連不離;

除了熟睡與昏悶暈倒或入定外,

意識皆常現起並與心所相連,

影響有情生命的一切造作。

動身發語獨為最

佛家說造業,

是由身、
語、
意三業所構成,

而其中以意業為發動的根本,
從而推動身業與語業;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网红世家2019最具潜力的项目  让你一边美丽一边赚钱互联网时代造了一个又一个全新的商机,与此同时,许许多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新商业模式相继问世,就比如说时下大火的
  • 她踉跄跑了过去抱住倒地的他,红色的嫁衣被雨淋湿,泪水从姣好的面颊留下,“不,你不能死啊……你说过,你会帮我推一辈子秋千的……你不能说话不算话啊……”她无助的像一
  • #反复爱上吴磊的30天# 吴磊️阳光大男孩、积极乐观、不怕困难.我喜欢这样的感觉他本人如此,演戏的各种角色也是如此,因为他我喜欢看剧,也因为看剧我喜欢上那样的吴
  • 梅子熟了 禅机亦熟   明州大梅山法常禅师初参大寂(马祖),问:“如何是佛?”大寂云:“即心即佛。”师即大悟。大寂闻师住山,乃令一僧到问云:“和尚见马师,得个
  • 我只看到了,原本可以拥有幸福家庭的刘一波,他对光明的期待、对正义的执念,竟然也会成为让他拥抱破碎的悲剧理由。但张文宏院士的一句话让我们的内心照进来一束光:“我相
  • 我写的微博文章太多的人看后心打开了,病转轻了,有痊愈的,我会放弃只为一个人吗?所以你必须离开,不准你进屋,你会影响我们工作,有的人认为你普渡众生,你就应该救我,
  • 我真的看到有些小姑娘是一边哭一边反黑的[单身狗]榜样阅读,人家说对家的行程都出来了,小王玐说出了经典的台词:“去不去是他的自由,能不能让他有资格去,是我们的本事
  • ”啊啊啊啊,虽然啊,我很开心小时候的阿娇有人保护,但我尴尬的直起鸡皮疙瘩,我小时候这么中二又霸道总裁的吗?”一个陌生的女生大声质问阿娇我脑子一下就炸了,我想反问
  • 真的会谢!!
  • #好诗好词好文章[超话]# 【七律·红尘感赋】第225首(结篇) ——酬@柳堂666@东东在乡下@子玉_16364@抿嘴看风@金碧山人2019@愁结月清辉@書
  • 我真的痛恨大黑为什么要把专辑卡面全搞成磨砂的,我想一把火把大黑的磨砂卡全烧了[苦涩]不水帖继续蹲骨灰盒7,不急收随缘收所谓人生皆有定数,忍者一生当中,命中有的,
  • 而且配*料*表非常干净,主要是料真的贼足啊,减肥吃起来真的太有幸福感了吃开心了,减肥也就更事半功倍了[哇][哇]每次嘴馋的时候抓上一把干吃,能瞬间解馋!还喜欢的
  • #总博主[超话]##恋人往事[超话]# 猝死保障险额升,拥爱思维活天堂! 关爱别人受益己,拥爱思维活天堂! 安全第一君谨记,幸福生活伴朝夕! 劳逸结合更健健,潇
  • #大夏聊房子# 嗯,沿海一线就是海滨城市威海的宝贵财富……无论是环海路偏于自然的景观还是城区海滨路沿线的人造公园,总之沿海这一线可是威海的宝贵财富,夏天的时候每
  • 前两个月舅舅介绍了一个相亲对象,女孩子长得还不错,比他大一岁,两人一起吃了几顿饭,但是,女孩子一直都是不温不火,没说喜欢也没说不喜欢,只是有时候约见面会说没时间
  • 看到这些其实让我挺痛苦的,感觉离你的伤痛那么近却又那么远,我尽力伸长手臂却触不及你眼眶里的泪花,我时常思考怎么会有你这么好的人,对那些充满恶意的提问,笑着转移话
  • #沈阳身边事##沈阳生活##沈阳新鲜事##沈阳新闻##沈阳分享##沈阳事儿#​​#沈阳同城#互联网+明厨亮灶  12月24日,铁路五校教育集团新华街分校的学生在
  • ❤️感谢在幕后一直支持我的人儿!❤️感谢所有为我拉票投票支持我的朋友及家人们不忘初心,一路向前!
  • 在12·5国际志愿者日主题活动中,他的身影再次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看着他捧着一摞民生工程宣传册一边发放、一边解说民生工程为百姓带来的好处,忙的不亦乐乎。1983
  • 很喜欢的一句话,当善良遇到了善良,便是这世上最美的邂逅,当善良遇上了温柔,那便是人间绝配……15.要记得,你的改变,无关他人,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为了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