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那些事[超话]#公元220年,曹操自知时日不久,便叫来贾诩,屏退左右问道:“文和啊,我恐怕快不行了!你觉得曹丕和曹植谁更适合做魏王?”贾诩心里一惊:坏了,自古在传位之事上多说话的,都没有好下场,丞相问我这个问题不是在害我吗?如果答错了可能人头不保。

当曹操在立储一事上犹豫不决时,朝中大臣也自动分成两个阵营,一是司马懿、陈群等人支持的曹丕;二是杨修、丁仪等人支持的曹植。

显然曹操更喜欢曹植,因为曹植才华横溢,文学造诣极高,他的《铜雀台赋》文辞华美,被后世奉为经典之作。曹操几次都想要立曹植为世子,可惜他太不争气了,多次喝酒误事,最严重的一次是公元219年,曹仁被关羽围困在樊城之内,情况十分危急,于是曹操下令让曹植带兵去支援曹仁,可没想到出征前曹植喝得酩酊大醉,以至于延误军机大事,曹操对此非常生气,对曹植也彻底失望了。

相比来说,曹丕虽然勇猛不及曹彰,文采不及曹植,各方面都平平无奇,十分平庸,但是他本人特别谦卑,非常懂得为人处世之道,在百官中也有良好的口碑。

那么贾诩到底是哪一边呢?贾诩特别聪明,他知道曹植不堪重任,唯有曹丕有机会获得世子之位,所以他表面上保持中立,实则背地里偷偷支持曹丕,但是不让曹操看出来。他曾经告诉曹丕自保之术:弘扬道德,培养气度,踏实做事,莫问前程。曹丕也牢记这十六字方针,从此低调做人。

贾诩此人为什么如此低调谨慎呢?这其实跟他的经历有关。贾诩一开始是董卓部将,董卓死后,又先后依附于李傕、郭汜、段煨、张绣,两次献计打败曹操,最后又劝张绣归降曹操。在曹操与关中联军相持渭南时,献上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一举平定关中。

在外人看来,贾诩的忠诚度非常值得怀疑,因为他多次易主,跟随过不同的主公。想当初吕布先后跟随丁原、董卓、王允,被张飞称作“三姓家奴”,兵败下邳后想要投降曹操,最后却被曹操直接杀了。为什么吕布投降被杀,而贾诩却受到重用呢?

因为贾诩非常明白自己处境的尴尬,他也知道曹操生性多疑,所以他平时十分低调,从不乱出风头,大多时候都沉默寡言。曹操召集大家议事的时候,贾诩就会坐在角落里,光听也不插话,直到曹操点名让他说说看法的时候,他才会发表一下意见。

这次曹操忽然对贾诩提出要立曹丕还是曹植为世子的问题时,贾诩知道不能明着表示支持曹丕,否则就是犯了曹操大忌,他会怀疑自己拉帮结派。所以贾诩便故意装出一副沉思的样子,然后自言自语说着不对,曹操非常好奇,就问道:“你在想什么呢?赶紧回答我的问题!”
 
贾诩回道:“我在想袁绍和刘表的事呢。”
 
曹操一听,心中就有了定夺,当初袁绍和刘表就是因为废长立幼,才会导致骨肉相残,部下大乱,最后被曹操灭了。所以曹操绝不允许这种事发生在自己身上,于是曹操立马下诏立曹丕为世子。

贾诩的故事被冯梦龙记录在了自己撰写的《智囊》一书中,我们可以看出来贾诩在应对敏感问题时表现出的智慧,虽然他暗地里支持曹丕,但表面上却不能让曹操看出来,现在他要做的就是如何劝谏曹操立曹丕为世子同时又不让曹操起疑心。于是贾诩先是故意保持沉默引起曹操的好奇心,接着举出袁绍和刘表的例子,让曹操知道废长立幼的后果。既达到了劝谏目的,又不让让曹操怀疑自己,手段真的是太高明了。

贾诩在曹操手下从事,从不说与曹操意愿相违背的话,也不会主动去做违背曹操心意的事。凡事与己无关,则高高挂起。

曹操临死前,曾做过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三只马在同一马槽里。曹操第二天就传贾诩前来,问他是吉兆还是凶兆。结果贾诩却说是吉祥的征兆,马本就应该在马槽里待着,丞相梦里的马是禄马,预示着吉兆归属曹魏。从此,曹操就不再怀疑了。或许贾诩早就在曹操后人身上看到了衰败的迹象,而司马家族未来可能成为天下之主,与其得罪他们,还不如装聋作哑,免得惹火烧身。就这样,贾诩在晚年得以善终。

#好诗好词好文章[超话]#

对拙作《大佛吟》的一点解释

【大佛吟

敬和东岳诗剑客先生】

足底烟波江汉外,英雄争霸几千秋

空劳魏武动征伐,枉叹曹真矜智谋

宝相无心生浊世,丹崖有耳看音流

海澜灭处行阴尽,再拜云中大佛头

【下平十一尤】

很荣幸山人对拙诗进行了评论,多谢多谢!吾等了好久,好不容易有人批评了。其实谈诗论文,就要这样。互相指摘,才能共同进步。其实都可以各说各理,这原本就是文字游戏嘛!

对于拙诗,我得分项解释一下:

第一,关于”吟”作为一种体裁,在此作为诗题,似无不妥。当然,如实有不当,希望高手也给点拨一下。

第二,我写此诗,是将自己代入的的,从自己的视角去看,去写。如果不是这个角度,可能会有些误解。

第三,其实,我没有亲自去拜谒过大佛。井底之蛙,纯属想象。但是听说,大佛顶上是可以站人的。我就想,如果站在佛顶,或是佛肩上(此老牛所谓之巨人肩膀上吧),应该能极目千里。大佛脚下汇成岷江,岷江又汇入长江,长江出三峡后,即是江汉平原,乃千古豪杰风云际会之处。因此,首句“足底烟波江汉外,英雄争霸几千秋”。是一句远望诗,以咏史开头。吾诗句句钩联,由第一句之”望“,自然有第二句之“想”,很自然吧?哈哈

第四,因为是咏佛之诗,你这心都跑到什么地方去了……还是要拐回来的,对吧?但是不能急打方向,那容易翻车滴。所以,第二句,连承带转。

1

因为站在我这个现代人的角度,无所谓谁先谁后了,我思接千载,来回穿越,反正又不用交过桥费。站在唐朝的佛上,想些三国的事,应该佛祖不会怪罪吧,阿门!

2 在佛教看来,过去、现在、未来,所谓三世是一体的。时空是相通的。智者大师所谓“法华一会,俨然未散”是也。而且所有佛经,起首:如是我闻,一时佛在……“,从来没有象中国历史中那样““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在佛教看来,时空一体,竖空三际,横遍十方。再补充一句,佛教中有三世佛,过去佛是燃灯古佛,现在佛是释迦牟尼佛,乐山大佛就是雕刻的是未来佛,弥勒佛。说起弥勒信仰,那其实比弥陀的净土信仰在历史上还兴盛。不提了,扯远了。

3 第三句,从曹操想起,挟天子而令诸侯,动不动“奉天子诏“,打这个,打那个,倒是很成功,打出了曹魏的天下。但是有什么用呢?不过区区几十年,高平陵事变,司马懿发动政变,将曹氏基业据为己有,将曹氏子孙一网打尽。不引正史了,引一段《三国演义》:是夜,曹爽意不能决,乃拔剑在手,嗟叹寻思;自黄昏直流泪到晓,终是狐疑不定。桓范入帐催之曰:“主公思虑一昼夜,何尚不能决?”爽掷剑而叹曰:“我不起兵,情愿弃官,但为富家翁足矣!”范大哭,出帐曰:“曹子丹以智谋自矜!今兄弟三人,真豚犊耳!”痛哭不已。引曹子丹即曹真,虽是曹操养子,他在历史上其实是曹氏子孙中很有能力的一个人。但是无奈后人不争气,桓范怒斥曹爽兄弟:“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犊耳!肥奴!曹子丹好人,生卿五六头肉,今桓范随卿灭门也。”

4 由前二句,钩到“空劳魏武动征伐”,老曹是打了一辈子仗,司令是自己, 军师是自己,打败了割须弃袍,战场逃命的还是自己。用现代的话来说,没有培养出方面军的统帅型人才,凡有征伐,都是自己上阵。反正一辈子没清闲过,还好活得长,66岁。但是,有嘛用啊!接到下一句”枉叹曹真矜智谋“,到头来,一场空啊!都成了司马的天下了。”空劳魏武动征伐,枉叹曹真矜智谋“,这也是流水对,由第三句,到第四句,是连贯的。总之,从一、二、三、四句,是一步一步地走来的,逻辑、思绪均是一环扣一环的,敢问诸君,是也不是?

5

另外,对于见物象,而不能咏此物象之前的事,也似很有道理,我也不太确定。有可能真是这样,还望各位方家有以教我也。(太长了,待续)

#唐朝以后长安为何成了废都#
关中利于争天下但其实不利于守天下。
历代定都关中的朝廷,要么如周人一样,起自西方,面临着东方大敌;要么就是秦国的路子,由于继承关系在政治上被要求定都于斯。真正平定天下后,深思熟虑要定都关中的,只有朱元璋一例,但是最后他没迁。反倒是其他一开始定都关中的朝代,除秦与西汉外都会在稳定控制关东的时代,于关东制造一个备份首都,由天子带着朝廷经常性地前往关东生活工作。

搞清楚为什么定都关中的统一王朝,会喜欢在关东备份首都,其实就能很好地解释唐朝以后关中——即本题题干中的长安——因何失去首都区地位。
最基础的问题,就是关中的生物承载力不高。

讲真,关中是“八百里沃土”、“天府之国”没错,但它也就那么大啊。以西汉为例,关中平原占全国耕地面积的四十分之一(0.025)左右。它就算竭尽全力,那自然也只能供给起四十分之一的人口,强求它凭自身供应更多的人口,那是不可能的。

然而“首都聚集效应”,不仅会发生在今天的北京市,也会发生在古代的京兆尹辖区呀。西汉末左扶风、右冯翊、京兆尹加起来管有240万人口,当时全国人口最多6300万,则三辅——亦即关中平原——承载了全国0.04左右的人口。在这样的情况下,关中平原等于是超负荷运作,很容易让朝廷感觉到生存压力,进而想搬迁首都。
更何况关中的“沃土”,也需要挤挤水分的。
为什么秦国要修郑国渠?
为什么汉代要修白公渠?
为什么汉武帝要开成国渠?
为什么唐代要开三白渠?

我懒得翻水利文献了,总之就是关中的土也不是一直优良的。既有冰河时代遗留的盐碱地、沙地,也有由于长期超负荷住人被屎尿腌得盐碱化的土地,同时多得是缺水灌溉的旱地。这些土地严重影响了关中地区的粮食产量上限,导致关中能承载的人口很难突破300万大关。而对于统一王朝而言,它们的“首都圈”光政府相关的人口(包括军队和各种家属、仆人等)就很容易逼近百万之巨。若久都关中,真的很难养活这么些人啊......

其次,山河险要让关中的物资输入变得困难
魏惠王总结了古代救灾、养活没饭吃的人的基本套路: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
总之就是“把人运到有饭的地方”,或者“把饭运到有人的地方”。关中的地理形势,让它易守难攻,同时也让“把人运出去”和“把饭运进来”,变得十分困难。
首先谈一下“把饭运进来”的困难。

举个官场的例子吧。赵宋有个叫“三门白波发运司”的机构,专门管理汴梁到长安之间的黄河—渭河水运,牵涉到京畿、京西、陕西三个路,管辖河道长度约六百公里。与之对等的有一个叫“江淮六路发运司”的机构,负责收集荆湖南北路、淮南路、江南东西路、两浙路总共六个路的物资,运到汴梁,管辖河道长度......半个长江一条汴河吧。这两个都是文官待制以上可任,理论上可以算平级机构。宋人将这两个差异巨大的机构,算作平级,应是考虑到了黄河水运,特别是三门峡水运的困难性。

三门峡地理因素导致的水运困难,其他答案有讲,我就不多言了。主要提一下古人为了解决三门峡问题创造出的方法——即绕过三门峡。
河运者,至三门之东,置一仓。既属水险, 即于河岸傍山车运数十里。 至三门之西,又 置一仓。每运至仓, 即般下贮纳。
谁都知道货运直达比中途中转要省很多时间和消耗,三门峡这里闹得要中转两次,其间的消耗那自然是:

巨万。
如上,饭是真的难以进入关中,所以大家一般都采取“把人运出去”的办法。
远自汉武帝周游河北,近到唐玄宗开元二十年“就食东都”,都是现成的例子,我不展开讲了。但这些例子背后折射的,其实是大统一王朝在承平日久之后,由于关中平原生物承载力的有限,必然要去更广阔的平原(华北平原)以求养活朝廷和聚集在首都的附属人口之现实。
综上所述,关中地区确实比较难以应付天下太平后的情况,是不利于“守天下”的地区。
下面我简要地讲一下大统一朝廷,其各自定都的情况吧:
西周:原住民,后来去修了洛邑,周王长期在洛邑经营东方;
秦:周王封他在此,还没来得及挑战关中生物承载力极限就完蛋了;
西汉:景帝时第一次从关东调粮食入关,武帝时形成三河(河东、河内、河北)米数十万石入关的定例,同时由于迁富户作陵邑的副作用,民间有自发向关中运输粮食的动力,就这样关中地区的人口增长率还是很低的,足见关中生物承载力对人口的负面影响;

东汉:“关中遭王莽变乱,宫室焚荡,民庶涂炭,百不一在。”且汉初刘邦想都洛阳、新初王莽想都洛阳、甚至更始帝都想都洛阳......
魏晋:住在汉朝的城里;
南朝:我们承认长安和洛阳是两京来的......
北魏:“中华正统在洛阳”;
西魏北周:被挤到没人的关中去的......成天都想打下洛阳,周武帝要么住洛阳要么住邺城硬是把长安托付给了杨坚;
东魏北齐:邺城的墙厚,太行的山高啊;
隋:杨坚起家雍州,杨广还是跑到洛阳去了;

唐:前期住在长安,要经常去洛阳吃饭,后期住在长安不用去洛阳吃饭,因为连年战乱保证了关中的人口一直没超过200万......开元时关中平原所在的京兆府、岐州、华州、同州有49.4819万户,约247万人,元和时,以上地区总计25.5098万户,约127万人......当然后期武宗-宣宗中兴大唐,关中的人口还是增长了起来,搞得唐懿宗和他儿子因为粮运不进来饿了两个月......
再往后,五代蜗角之国,根本没有运粮食进关中的能力,除了后唐象征性都了一下长安洛阳,其他人都老老实实地窝在汴梁吃饭。宋人因循苟且,继续窝在汴梁吃饭。
而且宋人其实不止吃江淮六路发运司运来的南方饭,梁山泺里走来的山东饭、大名府下运来的河北饭,大宋汴梁城一概通吃。

再加上个南方大开发啊,西夏烦得要死啊之类的侧面因素,宋金就都不考虑关中作为都城了。金哀宗那么衰了,照样是宁愿死河南不愿入关中,他们对于关中难于吃饭的认知可谓根深蒂固。
大元:忽必烈在开平登基,开平进河北遇到的第一个大城市就是金中都,那就金中都吧;
大明:其实以大明后期国用一半花在漕运上的态度,朱元璋完全可以定都西安,只要疏通一下黄河入海口就能保证南米西运,比起现实中为了给京杭大运河蓄水搞得淮北民不聊生还要好一些,可惜啊......
大清:一开始挺穷,将就着用大明的遗产,后来时刻准备回老家,也就不搬迁了。

哎呀,总之就是:
关中本身有局限性,定都于此本就必然会面临窘迫的境地,然后加上其他答案里提到的天气变化啊、东北的敌人啊之类的因素,还有懿文太子病死之类的偶然,促成了关中丧失首都圈地位,长安成为废都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表面上 , 它不需要你风吹雨淋 , 低三下四的求人应酬 , 还多少可以与白领沾点边 , 但实际上期货是一个深得没有底、苦得没边的行业 , 也许你用一生的期货开户
  • 收到的礼物们-每年都收贝贝@NamelessGardenStudio 的圣诞礼盒,每个都好好吃啊啊啊啊呜呜结果吃了两片就失去味觉了[悲伤]我要攒到恢复以后吃-@
  • [允悲]) 交警早就实现了办案全流程的数字化(执法记录仪)而同行的警察基本没有,“外人”问起都以涉及办案“机密”无权过问推脱... 这些“漏洞”的存在,让很多
  • #知乎[超话]##防静电地板厂家##中天防静电##庄美荃##地板##中天至尊##防静电地板# 商务合作,洽谈,知识交流,请联系13951819913同微 202
  • ནང་བའི་སྐད་གྲགས་ཅན་གྱི་གནས་ཆེན་བརྒྱད། ​༡ ལུམྦི་ནཱིའི་ཚན་ནི་སངས་རྒྱས་སྐུ་འཁྲུངས་པ
  •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 大乘离文字普光明藏经是一部求取财富的佛教经典,值得每日修行持诵与传播的殊胜佛经。 开经偈 无上甚深唯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
  • #wakana# ins更新本日、12月25日に紀尾井ホールで開催する「Wakana Classics 2022〜Christmas Special~」のコンサ
  • ”甚至是帮你买卫生棉,他都愿意,那些你可能都已经疏忽的事情,但他会帮你注意到。当他啰啰嗦嗦,并且开始主动担心、关心你的起居:“天气冷了,加毛衣哦!”“你这样子淋
  • 对于许多过去从未购买过特定品牌产品的人来说,官网和公众号都属于特意去搜索才能获取信息的渠道,而土味营销则能依靠反差感,更快地吸引到潜在消费者   LOEWE最近
  •  没有想到这个理工院士的文字水平很高,文字水平高不在于文笔而在于短短篇幅能把自己、社会、他人具象化得讲清楚,方滨兴还举了一个例子,“我的一个博士生上午10点感觉
  • 人家张兰都不搭理他,他自己在那里跳的可欢乐了,恐怕吃瓜群众忘了他是谁。人家张兰都不搭理他,他自己在那里跳的可欢乐了,恐怕吃瓜群众忘了他是谁。
  • #开课吧##漫威超话题[超话]#开课吧曾经是人们十分重视的在线教育品牌,曾经有很多人选择这个平台,确实也有不少人在开课吧学有所成,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工作,但是所有
  • 另外可以看到的是,数字经济方向今日再度活跃,其中龙头英飞拓早早地便晋升3连板,生意宝也直线拉升封停实现7天5板,另一大龙头人民网也在尾盘阶段涨停创下了阶段新高,
  • 说好的莫色tuan来了 全品都有 然后我坠坠坠爱用的还是气垫和遮瑕 其他的姐妹们也可以自己做做功课买~先说我空了好几块的莫色气垫 更tui荐干皮和混干皮的姐妹
  • #牧业下午茶# 来不及探遍世界各地的美食,只能将手边最美好的东西介绍给你,今天让我们一起看一下#手撕牦牛肉# 带来的无限魅力吧!你的欢乐它来定[好喜欢][好喜欢
  • 一路走来,我们一起成长,对我们来说,“王源”二字代表着勇气,力量,温柔,美好,每每提及,内心都温暖不已。- 生 庙 日 常 · 圣 诞 回 顾2022终于接近尾
  • 生老病死,因为家学职业等因素,以为已经比旁人更超脱,但是不是这样的,当最爱的奶奶去世的瞬间,生死观又被打碎了重塑了一遍。”——《琉璃脆》因为自己也会写些东西,做
  • 我很喜欢一段话:"追星其实也在追自己,一本书说,爱一个人,其实在模仿,爱一个美好的人,会让你的生命更美好一点,你在风华绝代的万千人中,偏偏特别喜欢
  • 已在PNAS (2篇)、Phys Rev Lett(4篇,其中1篇被Nature作为研究亮点报道)等期刊上发表100余篇SCI论文,所发表的论文被Science
  • ) 总之,有提升需要的,比较瘦的不适合老打光电的可以试试,即刻效果挺好的,也不会捅松,顿Z 锐z 都可以打,顿Z 效果好一些。)最后换成复配的支架素才开団,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