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平原的河流却会不停拐弯#
为什么地势平坦,河流却弯弯曲曲?
爱因斯坦1926年在普鲁士科学院宣读了一篇文章,
题目译作:“河道蜿蜒的成因和拜尔定律”。
此文发表于德文期刊《自然科学》(Die Naturwissenschaften , Vol. 14, 1926)
没找到德文原文,英文标题如图:
Einstein,1926
水流往往会弯弯曲曲地前进, 而不是沿着坡度最大的线下降,这是常见的自然现象。
河流并非一开始就这么弯,而是逐渐变弯·····弯的。
Fundamentals of Geomorphology-Routledge (2017)
河流们经历了什么?
高中地理告诉我们:北半球的河道右侧往往侵蚀得比较厉害, 而南半球的河道则相反。
这是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原因,即科里奥利力效应,也就是拜尔定律。
因此,有人会把河流弯曲的成因,仅仅归结为地球自转偏向力所致,这是种误解。
目前的共识是:
在一定条件下(河道局部弯曲、地球自转偏向力等),河道两侧和顶底的水流速度差异(摩擦力所致),导致水流在河道横截面,产生横向环流,造成两岸侵蚀程度不同,通常表现为一侧堆积,一侧侵蚀,以致河道越来越弯曲。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水流沿着河道径向流动,这个横向环流在空间上表现为螺旋环流。
Hamblin, 2003,Earth Dynamic Systems (10th Edition)
这只是一种描述性地解释,
那么这其中涉及的因果关系到底是什么呢?
横向环流是如何产生的呢?
爱因斯坦通过力学分析,做了解答。
爱因斯坦举了一下小例子来讨论这种圆周运动——横向环流。
这个例子被称为茶叶悖论。
一个装满茶水的平底杯,杯底散聚有茶叶。
如果用勺子搅拌茶水, 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起初,杯中的茶水几乎会像整体性地旋转,并带动底部的茶叶一起运动;
然而,随着搅拌的继续,茶叶很快会聚集在杯底中心。
茶叶聚集在杯子底部的中心,即使周围的茶水中仍有漩涡翻滚,它们也几乎维持静止。
茶叶悖论与二次流
这种现象的原因如下:
液体的旋转产生离心力,液体在杯壁附近还受到摩擦力,
因此杯壁附近水流的旋转角速度,会比中心附近的水流更小。
特别是, 底部附近的旋转角速度和离心力会比高处更小。
结果就是, 液体会做下图所示的圆周运动。
Einstein,1926
它会继续增加, 直到在杯壁摩擦的影响下趋于停止。
茶叶被圆周运动扫到杯子中心, 可以证明这种圆周运动的存在。
这个过程在流体力学中被称为:“二次流”:
二次流是一种复杂的运动,是对初始的搅动的响应,二次流会沿着圆柱形的杯壁向下流动,在杯子的中央部分向上流动。
可见,在离心力和摩擦力的共同作用下,会产生这种圆周运动。
同理,弯曲的河流也会发生类似的事情。
要产生这个离心力,河道需要一个起始的弯曲,
这可以由很多因素造成,例如:岩性差异、构造差异、地形因素、生物原因等等。
在弯曲河道的任一横截面处, 都有一个离心力,
朝着曲线外侧的方向(从A到B) 起作用(如下图)。
Einstein,1926
这个力,在河道底部附近要小于高处,
因为底部附近的水流速度因摩擦而减小。
这便产生了上图(右图)所示的那种圆周运动。
其实,不一定非要是离心力,只要是一个垂直于水流方向的力就行。
因此,由于地球的旋转, 即使河道没有弯曲,这种圆周运动也仍然会发生, 只不过规模较小。
地球的旋转会产生一个与水流方向垂直的力——科里奥利力,
其向右的水平分量,是每单位流体质量:2vΩsinΦ,
其中v 是水流的速度,Ω是地球旋转的速度,Φ是地理纬度。
由于河底摩擦导致这个力朝底部减小, 所以这个力也产生了这种圆周运动。
如上,我们解释了横向环流的成因。
但这仅仅是解释了河道中水流的规律,还没有真正涉及到河道弯曲的原因,
显然,河道弯曲是差异侵蚀作用的结果。
这我们需要注意水流横截面的速度分布, 它对于侵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因为在相同条件下,水流速度越快,侵蚀作用越强;
无论这种侵蚀依赖于力学因素还是物理–化学因素(如岩石、沉积物的溶解),情况都是如此。
因此, 我们必须着眼于影响河岸处流速梯度的因素。
为此,我们必须先知道河流中的(湍流)速度分布是如何产生和得到维持的。
首先,如果河道中此前静止的水,突然被一个均匀分布的加速力启动,
那么横截面上的速度分布起初将是均匀的。
但在河岸摩擦的影响下,
将会逐渐形成一个从河岸朝着横截面中心逐渐增加的速度分布。
原本在横截面上(大体上) 定态分布的速度,会在河流摩擦的影响下被逐渐搅乱。
W. W. Norton ; Robert Rauber,Earth Science[M], 2017.
流体动力学以如下方式描述了这个静态速度分布的建立过程:
在平面流的情况下,所有涡线都集中在河岸上。
它们分离开来,朝着水流的横截面中心慢慢移动,分布于一个厚度不断增加的层上。
河岸处的速度梯度因而逐渐减小。
在液体内摩擦的作用下,水流横截面内部的涡丝被逐渐消耗,并且被河堤处形成的新的涡丝所取代, 这样便产生了一种准静态的速度分布。
W. W. Norton & Robert Rauber,Earth Science[M], 2017.
重要的是,获得静态速度分布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并不太明显的、却一直在起作用的因素,能对横截面上的速度分布产生很大影响。
现在我们考虑一下,因河道弯曲或科里奥利力所引起的圆周运动,会对河流横截面上的速度分布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Fundamentals of Geomorphology-Routledge (2017)
运动最快的水流距离河岸最远,也就是说在河道底部中心的上方。
以上图A为例,(为看图方便,下文的左右指的是图面的左右,而非以河流东方向判断的左右)
圆周运动将会驱动河水速度最快的部分,朝右岸移动,
而左岸则会接收来自底部附近的速度特别低的水。
因此上图A中的情况下,对右侧的侵蚀必然比对左侧更强。
应当注意,这种解释本质上基于这样一个事实:
即河水缓慢的圆周运动会对速度分布产生相当大的影响,
因为通过内摩擦(抵消了这种圆周运动的后果)所做的速度调整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如上,我们已经揭示了河道蜿蜒的成因。
由这些事实不难推出一些细节。
侵蚀不仅在右岸较强,而且在底部右半边也比较强,因此往往会形成下图所示的轮廓。
Fundamentals of Geomorphology-Routledge (2017)
此外, 由于表面的河水将来自左岸,因此尤其在左侧,河水移动得不会像更深的河水那样快。
事实上, 这个现象已经被观察到了。
还应注意,圆周运动具有惯性。
因此,它只有在弯曲最大的地方以外才能达到最大,当然,这也适用于侵蚀的不对称。
Fundamentals of Geomorphology-Routledge (2017)
因此在侵蚀过程中,河道弯曲形成的波浪线必定沿着水流的方向前进。
最后,河流的横截面越大,圆周运动被摩擦消耗得就越慢。
因此,河道弯曲形成的波浪线会随着河流横截面的增加而增加。
总之,
在河道局部弯曲或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下,会产生一个垂直与河道的力,
加上河岸和河床的摩擦力,会形成横向环流(螺旋环流),
河流不同位置流速不同,导致两岸侵蚀程度不同,
通常表现为一侧堆积,一侧侵蚀,
随着时间的推移,侵蚀差异越来越大,河道便越来越弯曲。
Fundamentals of Geomorphology-Routledge (2017)
值得一提的是,
蜿蜒的河曲通常发育在平坦的下游地区
这已经是河流的暮年阶段,
扭曲的形态,像镌刻入大地的皱纹。
它们似乎不想这么快告别陆地,
而是尽可能地多绕点弯路,
多留恋一会,
这最后的、自由流动的时光。
因为,百川入海后,
谁还会记得每条河流本来的样子。
(PS: 为避免造成误解,特此说明:曲流河并非只发育在下游的平原,在中-上游,很多地形平坦的高原,同样可以发育河曲,例如若尔盖大草原等。)
Essentials of Geology[M], 13th Edition-Pearson , 2016.
世界主要自由流动河流全家福(Grill,2019,Nature)。

关于《知觉的世界》的读书笔记
一本可以细读的书~梅洛.庞蒂从人的知觉出发,论述了关于我们对于事物、生活、艺术等各方面的看法。上一次有如此看书体验的是塔可夫斯基的《雕刻时光》,再一次被这种论述的方式所打动。自从前段时间开始接触哲学,自己对于生活的体验以及看待世界的方式都有所改变,这大概就是哲学的魅力吧。看到最后,真心希望哲学能成为每个国家义务教育里的必修课程,就像法国所做的那样,我相信每个人都能从中获得一种新的体验。

摘抄:

在检视了空间之后,让我们着手检视那些填充了空间的物本身。就此,若去查考经典心理学的教科书,我们会发现里面是这么界定物的:先是有一些不同的性质呈现给了不同的感官,然后再由理智的一个综合行为将这些性质统合为一个体系一这就形成了物。例如,柠檬就是这个两头鼓起的椭圆的形状,再加上这个黄黄的颜色,再加上这个凉凉的触感,再加上这个酸酸的味道……然而,这一分析并不能让我们满意,因为我们并没有看到这里有什么是能够把这其中的每一个性质和所有其他的性质统一起来的;而实际上,我们是的的确确地感受到了这一点的:柠檬是个统一的存在,它所有的性质都不过是这统一的存在的不同表现。只要我们还把物体的各种性质看作属于视觉、味觉、触觉等截然分疏的世界的,物体的统一性就一直会是神秘难解的。然而,在这一点上,遵从歌德的指引,现代心理学已经注意到:物体的任何一个性质都远非严格地独立的,而是都拥有一种情感意谓(une signification affective),这情感意谓会将此性质与所有其他感官的情感意谓连结起来。举例说来,正如给房间挑选过壁毯的人都知道的,每种颜色都会氤氲出一种情绪氛围,都会使这壁毯或忧郁或明快,或阴沉或昂扬。既然不仅颜色是如此,既然对于声音和触觉来说亦是如此,那么我们或许就可以说:每一种颜色都对应着某一种声音和温度。正是因此,当向盲人描述一种颜色时,盲人可能会通过把此颜色类比为某种声音来想见此颜色。因为人的经验赋予了性质某种情感意谓,所以一旦我们把一个性质放回到人的经验之中,那么这个性质何以能够和其他那些它原本与之毫无关系的性质发生关联也就变得开始能够被理解了。

在我们试图找回我们在生活的经验中所领会到的那个世界的努力中,所有那些古典的艺术法则都被打破了。关于绘画的古典教条是建立在视角主义之上的。所谓视角主义就是说,比如当画家在面对一片风景时决定只按照最传统的画法把他所看见的在画布上再现出来:画家先是看见了他身边的树,然后他把目光放远,投放到前方的路上,再然后将目光投向更远方的地平线;如此一来,根据目光每次所投注的焦点之不同,其他物体的外观也都随之发生变化。在画布上,画家所试图完成的不过是所有这些各异的视图所折中调和而成的产品,画家不过是在试图给所有这些各异的知觉找到一个公约数,也就是说画家并不是在给出物体呈现给画家的尺寸、颜色和外观,而只是在试图给出物体为传统绘画规则所规定下的尺寸和外观,也就是说,当把目光投注于地平线上某一个固定的点时,当风景画中的一切线条都因而从画家出发奔向这个点时,物体所呈现出的尺寸和外观。如此这般画出来的风景就会显得平静、端严而可敬,因为这些风景是被一个投注于无限远处的目光所固定住的。这些风景是与我有一段距离的,观看者是没有被卷入其中去的,这些风景是彬彬有礼的。观看者的目光从这些画中风景上从容地掠过,这些风景画中不会有任何令人不悦的东西来扰乱观看者那无上的从容安闲。然而,上述方式并非世界实际上呈现给我们的方式。世界实际上是在我们与世界的接触中呈现给我们的,而这与世界的接触正是知觉给予我们的。每时每刻,在我们的目光流转于现实场景中的时候,我们都必然只能从某一个确定的观点出发,而这些前后相继的瞬间之所见,无论是关于哪一个风景区域的,都是不能够简单地相互叠加起来的。画家如果想成功地彻底控制住这一系列的所见并从中提取出一个永恒的、唯一的风景,就不得不破坏掉自然而然的看的方式。比如画家就必须得时不时地眯起一只眼睛,借着铅笔去目测清楚一个细节处看起来到底有多大--然而这种做法难免就会改变这一细节本身--然后把这些都置于一个分析性的看之注视下,并进而在画布上构建对风景的再现。如此这般再现出来的风景完全不符合任何自然而自由的看,这般再现出的风景宰制住了自然的看之动态的开展,并且,这般再现出的风景还取消了这自然的看之律动和生命本身。自塞尚以来,很多画家都开始拒绝再遵从几何视角这一规则,因为他们想要重新抓住并再现出风景在我们眼底下的诞生本身;因为他们不再满足于去做一个分析性的报告,而是想要重新融进并采用知觉经验的“作画法”(“style”)本身。所以,他们的画的不同部分是从不同的出发点来看的,这就会使不仔细的赏画者觉得这些画犯了“视角错误”,然而却会使认真的赏画者觉得:在这些画中,从来没有任何两个物体是同时被看到的;若要在这些画里的不同空间部分之间游动目光,永远都是要耗费时间的;在这些画中,存在不是现成地被给予了的,而是通过时间显现或浮现出来的。

塞尚就曾说我们当能够绘画出树木的气味。在相同的意义上,萨特曾于《存在与虚无》中写道:每一个性质“都在揭示出物的存在”,他接着说道:“柠檬(的黄)贯彻于柠檬的所有性质中,且其每一个性质都是贯穿于所有其他的性质中的。那黄黄的正是柠檬的酸,那酸酸的正是柠檬的黄;我们吃糕点的颜色;而且糕点的味道也在向我们所说的饮食直观揭示着糕点的形状和颜色……泳池中水的流动性、温热感、泛蓝色以及涌
动态,这其中的每一个性质都一下子就在所有其他性质中被呈现出来了。”

每一个物都向我们象征着某种特定的行为,都向我们提示着这一行为,都激发着我们或正面或负面的反应。正因此,从一个人装点布置其居所的方式,从他所喜爱的颜色,从他所爱去散步的地点就可看出此人的品位、性格及面对世界和外部存在的态度。克洛岱尔就曾提到,中国人会用石头建筑园林,其中的一切都干枯而惨淡①。如此这般对环境的石化所透露出的是对生之茵润的否定,也就是说是对死的向往。那些郁结纠缠在我们的梦里的物同样是意味深长的。我们与物的关联并非一种遥远的关联。每一个物都向我们的身体和生活诉说着什么,每一个物都穿着人的品格(顺从、温柔、恶意、抗拒),并且,物反过来也活在我们之中,作为我们所爱或所恨的生活行为的标记。人驻于物,物也驻于人--借用心理分析师的说法就是:物都是情结(complexe)。塞尚亦持此观点,他曾说绘画所力图传达的正是物的“光环”(“halo”)。这也是现代诗人弗朗西斯·蓬热的看法。我们现在就以他为例对此作进一步的说明。萨特曾在一项关于蓬热的研究中写道:“物居住在他那里已经年历岁,物居有着他,物似地衣般覆盖住了他记忆的基底,物就在他那里……他现在努力所要做的就是从自身之深底钓出这些丛生的巨物以使它们出现,而不是对它们作严密细致的观察以确定它们的性质。”比如说水--当然,不仅仅是水,所有的元素都是如此--其本质并不在于它可被观察出的性质,而在于,关于我们它到底向我们说了些什么。
蓬热就是这么评论水的:
“水白、亮、无形、清凉、被动,执拗于它唯一的堕落--重力,用各种绝招完成这种堕落:包抄,穿透,腐蚀,渗透。

堕落同样作用于水的内部:不断地坍塌,每时每刻都在放弃各种形状,一味地卑躬屈膝,四脚八叉地趴伏于地,如尸首,像某些教派的僧侣……

我们几乎可以说水发了疯了,它歇斯底里般地唯重力是从。这个需求控制着它,如同一个根深蒂固的执念……

液体从定义上讲执着于服从重力而不是执着于维持自己的形状。为了服从重力它拒绝一切形状。这一根深蒂固的执念及病态的顾虑使它完全失态……

水的不安定:能感觉出最细微的倾斜变化。连滚带爬地跳下楼梯。活泼快乐,幼稚地顺从。当降低这边的高度以召唤它时,它立马就跟过来了。”
(引于《采取事物的立场》)

① Paul Claudel,Connaissance de IEst(1895-1900),Paris,Mercur
de France,190è; rééd1960p.63:“正如景物之美实非草木和枝叶的颜色所构成,而是由线条与地势之起伏掩映所致,中国人真的会只用石头建园子。如此造园就好比是在雕塑,相形之下,寻常造园法则类于绘画。堆叠山石,以创造人工景观。从确定轮廓和形态来看,用石头似乎要比用植物装点更服帖更适宜它们的层次和外貌的变化令人感觉到高度和深度曲折和突兀”一-编者注。(中译文请参见《认识东方》徐知免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2页。-中译注)

加斯东·巴什拉将这种分析拓展到了所有的元素中。听众诸君会在他一系列关于气、水、火和土的著作中发现这种分析。在这些著作中,巴什拉把每一种元素都看成了某一类人的心灵家园,看成了此类人魂之所牵梦之所萦者,看成了主导此类人生活的那一为其所最钟爱的境域,看成了那赋予此类人以力量和幸福的自然圣礼(sacre-ment naturel)。所有这些研究都有赖于超现实主义。长达三十年,超现实主义力图在我们生活于其中的物体中--尤其是在那些我们失而复得的、弥足珍贵的物件中--寻找那“欲望的催化剂”或者,正如安德烈·布勒东所说,寻找人的欲望于其中显现自身或曰“结晶”的地方。所以说,这是个相当普遍的趋势:不再把物和人之间的关联设想为一个享有着至高权威的精神和一个例如笛卡尔的著名分析中所呈现的蜡之间的那种距离和主宰;而是终于意识到了:这关联并不是那么清楚明白,这关联是一个令人目眩的接近,这接近使我们不能把自己视作与物完全撇清关系的纯粹精神,使我们不能把物界定为与人的性质没有任何瓜葛的纯粹对象。

通过检视知觉的世界,我们到底学到了什么呢?我们学到了:在这个世界里,根本就不可能把物和它的显现方式区分开。诚然,当我像字典那样去定义桌子的时候--三条或四条腿支撑起的一个平面,人们可以在上面吃饭、书写等等--我可能会觉得如此我就抓住了桌子的本质而完全不必在意桌腿的形状、纹饰的风格等等这般伴随性的偶然之处。然而,这样我就不是在知觉了,而是在下定义。与此相反,当我在知觉一张桌子的时候,我不会不在意这桌子实现其作为桌子的功能的方式,而且,正是桌腿每一次承载起桌面的独特方式、正是那从桌脚到桌面抵抗重力的独特运动吸引着我,并使得每张桌子都卓然有别于所有其他的桌子。在这里,没有任何一个细节--从木头的纤维、桌腿的形状、木头的色泽及年龄到印证着木头之年龄的某些涂鸦或磨损--是无关紧要的,而且“桌子”这个意谓之所以吸引我,正是因为它是透过所有这些“细节”显现出来的,因为正是这些细节体现着它在场的样态。然而,一旦我们明白了知觉学派的教导,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开始懂艺术作品了,因为艺术品也是一个肉身性的总体,在此总体中,意义并不是自由的,而是系于或者说束缚于形形色色的符号以及各种各样的细节的。正是这些符号和细节向我显现了意义,以至于正如被知觉到的物那样,艺术品也是要去看的、要去听的,任何的关于艺术品的定义和分析--无论这分析作为对知觉经验所进行的事后盘点做得有多么完备--都不能取代我对此艺术品所进行的直接感知经验。这一点乍看上去并不是那么明白无疑。

邵善波:防疫抗疫背後的意識形態之爭
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日前發表了一 篇〈不禁足的全民強檢〉的文章,很能講清楚政府內部對全民強檢與禁足令兩者關係的理解,及長期抗拒全民強檢的理由。相信他的意見並不只代表其個人。特首曾六次拒絕全民強檢,理由包括:認為它不能保證清零、不可以遏止疫情、政府的資源有限、認為小區強檢更有效、況且專家無要求、禁足令對社會影響大。在疫情第五波大爆發的情況下,特首現從善如流,決定進行全民強檢。提出轉 軚的理由是現在有內地提供的協助及支援。但這不是她過往反對的理由, 內地提供資源及支援從來也不是問題,問題只是香港願不願意開聲。湯家驊對此的說法比較老實,他認為尋求內地幫助就破壞「一國兩制」。

反全民強檢顯示與內地劃界
在湯家驊同意不少專家的意見,認為全民強檢如不同時封城禁足,其意義就不大。他認為全民強檢就不能有漏洞,不能有豁免,因為病毒不會認人,有漏洞就做來都沒有意義。政府的顧問中大的許樹昌醫生也有相似的意見,但角度非常不同。許醫生認為全民強檢如不能同時執行禁足令是不理想,因為有漏洞,疫情仍會擴散。 這和內地專家李大川的說法不謀而 合。兩者不能同時執行是不理想,但並不是無意義,這差別很大。

湯家驊進一步把反對全民強檢的道理,提升到維護「一國兩制」的政治高度。認為若香港進行全民檢測及禁足令,就要依賴深圳支援日常必需品,便「要全面放棄獨立邊境制度, 也是說要暫時擱置「一國兩制」的各種特點。這不是說了算的事。」正如湯說,我們「終於明白為何特區政府 不願意輕易進行全民強檢了。」以他的邏輯,如深圳支援香港日常必需品,香港就要「放棄獨立邊境制度」, 那「一國兩制」就完蛋了,這就是香港政府高層對「一國兩制」 操作原則的完全沒有常識、沒有常理的理解。反映他們狂熱要求與內地劃 清界線的思維,這就是他們對「一國 兩制」的認知。

香港的一些人以維護「一國兩制」 的理由,排斥內地的抗疫防疫做法, 抗拒向內地求助,是造成目前災難性情況的一個主要原因。到目前這危急 時期,這阻力仍然未完全消失。如應否讓內地的醫療人員,這些沒有在香港註冊的專業人員,在港執行一些醫療程序,像打針、採樣這些簡單的動 作,也有人質疑。如這些負責領導香港,負責防疫抗疫的關鍵人物不放棄 他們對「一國兩制」扭曲的思維,香 港的抗疫防疫工作就不會做得好。

香港政府將全民強檢與禁足令綑綁在一起來談,對內地的專家來看,一定非常非常詫異,因為兩者並無必然關係。內地很多地方,包括澳門,進行全民強檢時並沒有對市民足不出戶的要求。當然,如兩者一併執行是較為理想,但不是必須的。事實上內地執行全民強檢很多時都沒有同時執行禁足令。 什麼是禁足令,它的目的和作用是什麼?禁足令是封城的最極端的舉措,是在一定時間內禁止居民離開其住所,盡量減少市民之間的接觸,目的是遏止病毒的傳播。當然,愈極端的措施效果愈大,但在這目標的基礎 上,也可以有不同的做法,如只對高危的社區執行禁足令,或禁足並不絕對,容許有一定理由的人,仍然可以出外活動,這是歐洲一些國家的封城措施。當然,這樣做的效果會打了折 扣。 全民強檢又是什麼,目的和作用又是什麼?全民強檢就是要盡力、盡快 找出社會上存在的帶病毒者,特別是 隱性的。輕、重症發病的早已去求醫,入醫院了,不用主動去找出來。 防止病毒擴散的關鍵是管控仍在社區內流動案例。全面翻查社區,發現病 毒的存在,才可以採取措施截斷傳播 鏈。單靠全民強檢並不會清零,也不會遏止疫情。在進行全民檢測時,要求愈快落實,檢測的時間愈短愈好。 時間長了,傳播的可能及機會也大 了,得到的結果也不那麼準確。當然,進行全民檢測時能限制市民的相 互接觸,減少檢測前後相互傳播的機 會,也會令結果較為準確。

隔離營不足 圍封強檢無意義
從這兩者的性質及功能來看,全民強檢與禁足令並沒有必須同時執行的要求。這是香港政府高層長期誤解誤 讀的一個關鍵問題。現在政府在嚴峻的疫情局面下,一改常態同意落實執行全民強檢,同時也正考慮某一程度的封城的計劃,反映政府對兩者的關係仍然混淆不清,分不出輕重及先後。

特首及香港政府當前欠全港市民 的,是一個老老實實的說法,對疫情 及政府的應對能力、舉措的一個實事 求是的交代。現實是香港目前面對的 局面,是病毒已在全港任意擴散,感 染個案作「數學式」地上升(不是像 一些專家及官員說的,以「幾何級 數」地上升),全民強檢已經無大意 義。花大量資源對某幢大廈做圍封強 檢,找出幾百或數十個個案也無多大 意義,因為政府完全沒有足夠的設施 對這些個案及其緊密接觸者進行隔 離。

特首聲稱在政府的努力和中央的大 力支持下,不久將來會有 7 萬多個隔 離單位。但香港目前已有超過 22 萬 個已知的個案,加上倍數的緊密接觸 者,這些增加的隔離單位絕不夠應付 現有的隔離需要,更不要說即將來臨 的這些龐大需求。最後這些設施很可 能只能用作醫療重症的個案,以及大 量被院舍排斥出來的高危老人及長期 患病者。政府應調動用在強檢方面的大量資源,迅速落實有限度的封城計劃,及應付患病者,老人,及在家隔離人士的需要。

完全禁市民離家不切實際
大力限制市民間的接觸,減少傳播 的機會及可能,是目前最為迫切的應 對做法,這即是封城。封城的極端措 施就是禁足令,完全禁止市民離開家門,很明顯,這在香港並不實際。正 如湯家驊在其文章末段提出對現實的 妥協態度,即防疫抗疫措施是一個怎 樣平衡效果與社會成本的問題,是 「那條平衡線應該怎樣劃」的問題, 而不是他同一文中提到的那絕對的清 高態度,即病毒不會認人,措施不能 有漏洞,有漏洞就沒有意義。

希望政府在引入有限度封城計劃時 能速決速戰,因為無論是全民強檢還是有限度的封城措施,都貴在迅速落實,拖延是這些舉措的致命傷。

高等政經研究院(中國.香港) 新範式基金會

文章只屬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文章原刊於《信報》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这2药合用,能将对糖尿病的治疗作用发挥更大化,既能降血糖,又能改善糖尿病人口渴多尿、心烦乏力的症状。苦药黄连,人称糖尿病“克星”3种黄金配伍快收好[心]许多人听
  • 记录下无意间选在工作和生活最忙碌的时候出行发生的极限连锁反应事件……1. 出发前两天被通知原定航班取消,极限改签提前一天的红眼航班,凌晨两点落地曼谷等换乘,体验
  • 然后也会评估他的鼻部情况,因为有些人的鼻子的基础如果太过于弱的话,就不能把这个本身就比较好的眼部的这个优势凸显的太强。我觉得打卧蚕还是很挑人的,如果是说像双眼皮
  • 我们拥有丰富的市场经验和广泛的资源网络,为客户提供高效的房地产解决方案。我们拥有丰富的市场经验和广泛的资源网络,为客户提供高效的房地产解决方案。
  • 过一种平淡的生活,安安,简简单单,做一些能让自己开的事。过一种平淡的生活,安安,简简单单,做一些能让自己开的事。
  • #chris邱宇辰[超话]#追星这么多年第一次感到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感觉,以前追星一个月我爱豆不露面,我也不想,到邱宇辰这里感觉心情跌宕不起,当他发跳舞视频,我
  • 评论低于100没热度的话会重新发起抽奖[泪][泪]写给极光姐的一份告白:今天是进入光圈一百天啦,其实过得很快,我也从来没想过我可以在这里呆这么久,但其实越呆下去
  • (齐丽娟)#教育资讯#【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到黄口中学调研】日前,安徽省教科文卫体工会经审会主任唐成、女职委主任李晓燕、二级主任科员张平平到萧县黄口中学调研指导工作
  • 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腾势N7王传福向罗振宇交付比亚迪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腾势N7作为一名在时代浪潮中优秀的创业者,罗振宇自2012年创办《
  • (无弹窗小说全文阅读)《许槐禹肆远》全章节无弹窗阅读[哈欠][裂开]%fcA/*K, ‼书名:《许槐禹肆远》 ‼主角:许槐禹肆远 全文请到公#众#号【岁月书摘】
  • 在一些国家,例如泰国和日本等地,有很多可以购买到高仿劳力士绿水鬼手表的商家。但是,大家在购买前一定要注意,在国内出售高仿劳力士绿水鬼手表是不合法的,因此很多商家
  • 应湛北萧依 傅淮乔晚笙 沈颜裴妄 小说Fa4RIw 佟秋云顾鸣 小说lu8fKs 梁浅汪泽深 江宸楚穆雪 林
  • 不过如果是御石粉的话可以忽略这本书所有糟心的地方 读到最后才发现是石冈和己和御手洗洁的初见记录以及 被剧透了两个人结局的我被迫想起来n对be oe我的cp为什么
  • 账单最下面的一笔200元,是她和同学去外滩玩时的开销,也是她整个暑假唯一的娱乐开支。 2004年出生的小龚是湖北黄石人,在当地读大一的她一放假便开始找工作了,她
  • 第868章“不必了,我们本来就不熟,有什么事直接电话里谈吧。 第886章“不必了,我们本来就不熟,有什么事直接电话里谈吧。
  • 徐艺洋这樣一副土丑原本樣,黄子韬居然把原樣丑女徐艺洋以為是美女,覺黄子韬見美女太少,第二张红线框出的图和第一张图是徐艺洋原樣,其他图徐艺洋整容后樣,徐艺洋明整過
  • 注意事项 购买高仿浪琴嘉岚腕表时,请务必从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处购买。 注意事项 购买高仿浪琴嘉岚腕表时,请务必从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处购买。
  • #好诗好词好文章[超话]# 紫菩提【七律·咏梅】师友唱和专辑(第12辑) 紫 菩 提 / 原韵 众位师友 / 唱和 ——————————————————
  • #苏他[超话]# 看到有骗子骗姐妹的钱[伤心][苦涩] 真是好气愤 于是再抽抽奖()❗️高考完后的6月10日开奖❤️祝我们高考顺利!抽奖物品:随书周边有复数的、
  • 该所民警立即赶到事发地,见在报警人的环卫车上的老人两眼无神,反复念叨着“海龙村,要去海龙村……”民警耐心询问老人的姓名和居住地址,但都得不到回应。 为了确保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