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对“关于发展我国碳汇林产业的提案”复文

“关于发展我国碳汇林产业的提案”复文

(2019年第1937号(资源环境类105号))

  一、关于出台政策加大投入问题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对于维护全球气候安全和保障人类生存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最容易遭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国家之一,大力发展碳汇林业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
  按照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部署,我局积极推进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及碳汇林业发展,2009年印发了《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办造字〔2010〕56号),提出了包括林业产业等9个领域的22项主要行动和保障措施。2011年,推动将“碳汇林建设、植树种草工程及林木种苗工程”列入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9号)中“鼓励类”目录。2016年,我局印发了《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行动要点》(办造字〔2016〕102号),确定了森林碳汇等目标和增加林业碳汇等主要行动。2017年,我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了《林业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林规发〔2017〕43号),确定了大力培育林业碳汇产业等任务。在中央和地方财政大力支持下,我国开展了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在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国森林碳储量和碳汇量持续稳定增加,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2015年开始,我局与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合作,分别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合作 共同推进国家储备林等重点领域建设发展的通知》(林规发〔2016〕15号)《关于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作用支持林业发展的意见》(林规发〔2016〕12号),积极推进投融资政策创新,支持林业生态建设、国家储备林、林业产业发展(包括林业碳汇产业)等重点领域发展。截至2019年6月,已有100多个林业项目获得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批准,累计发放贷款480多亿元。2016年,我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分别印发了《关于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推进林业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农经〔2016〕2455号)《关于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和保护利用的指导意见》(林规发〔2016〕168号),确定在植树造林和国土绿化、国家储备林建设等重点领域,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扶持政策,启动开展了一批试点项目,为生态建设和林业碳汇产业发展增添了动力。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加强与有关部门、金融机构的合作,针对林业碳汇产业发展迟缓、扶持政策不完善等问题,建立健全林业碳汇产业发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林业碳汇产业发展的法律地位;完善林业碳汇产业扶持政策,继续加强政府对产业发展的投入,创新投融资和保险政策,积极开发贷款期和宽限期长、利率优惠、手续简便、服务完善等适应林业特点的金融产品,为企业等社会主体投资林业碳汇产业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加快制定《林业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指南》,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争取在林业碳汇产业发展等方面实施PPP试点项目,总结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和模式。
  二、关于建立健全碳汇市场问题
  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温室气体排放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1年10月印发了《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办气候〔2011〕2601号),在北京等7省(市)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2014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明确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初期交易产品为企业的排放配额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2017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发改气候规〔2017〕2191号),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按基础建设期、模拟运行期、深化完善期三阶段稳步推进,计划在发电行业碳市场稳定运行的前提下,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尽早将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纳入全国碳市场。
  为调动全社会自觉参与碳减排活动的积极性,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2年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发改气候〔2012〕1668号),备案发布了《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等林业碳汇项目方法学,为自愿减排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奠定了基础。截至2017年3月,全国已履行项目备案、减排量签发程序的林业碳汇项目达98个。2017年3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公告(2017年第2号),决定暂缓受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项目申请。现在主管应对气候变化的生态环境部正在结合“放管服”要求,研究推进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改革。
  下一步,我局将按照中央关于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的统一部署,积极配合生态环境部,建立健全以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为基础的碳排放权交易抵消机制,将西部地区具有明显生态修复和保护效益的林业碳汇项目等优先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充分发挥碳排放权交易对生态保护和修复补偿的促进作用。

  三、关于进行立法强化约束问题
  (一)关于向排放企业和个人征收碳税问题。碳税与碳市场同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经济类政策工具。根据我国现阶段国情,目前主要采用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经济类政策工具。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探索实践来看,试点碳市场的运行促进了试点地方减排目标的实现和碳汇林业的发展。在推进碳市场建设的同时,生态环境部将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碳税制度。
  (二)关于加快碳排放立法问题。《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的关键性制度安排。近日,生态环境部已就《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司法部也已就《条例》(征求意见稿)书面征求了有关部门、企业和行业协会等意见。目前,生态环境部正在积极与立法部门沟通协调,加快《条例》出台进度。
  四、关于加大林业碳汇知识宣传问题
  我局高度重视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及林业碳汇宣传工作,主要负责同志在国家行政学院专门为省部级干部生态文明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专题研讨班授课,发表林业应对气候变化专题文章,宣传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意义,普及林业碳汇知识。从2013年开始,每年向社会发布《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白皮书》(中英文版),在中国绿色时报刊发林业应对气候变化专版,展示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作用、新进展和新成果。利用中国植树节、国际森林日、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等重要节点日,以及中央领导植树、共和国部长植树、国际森林日植树等重要活动,组织中央媒体广泛开展报道,宣传我国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利用中国林业网、中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网、中国林业网微信、新浪网、人民网官方微博、“中国林业发布”微博,广泛普及林业碳汇知识,持续宣传我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政策、行动和成效。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把林业碳汇等宣传作为林业和草原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工作,持续深入地开展好,以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林业和草原应对气候变化及发展碳汇林业的良好氛围。
  五、关于碳汇人才培养问题
  为加强林业碳汇人才培养,我局从2008年开始,每年举办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及碳汇计量监测专题培训班,不断加强对省级应对气候变化管理和碳汇计量监测队伍的技术培训。截至2019年7月,已举办培训班13期,累计培训人员1300多人次。通过培训,林业碳汇人才队伍逐步壮大,工作能力、业务水平显著提高。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加大林业碳汇人才培养力度,编写《林业和草原应对气候变化知识读本》,在做好省级林业碳汇人才培训的基础上,督导各省区市加大对地县级人才的培训力度。积极配合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做好林业碳汇相关的教学体系建设、学科设置布局等工作,引导相关院校增加林业碳汇专业课程的设置。

来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对“关于发展我国碳汇林产业的提案”复文

“关于发展我国碳汇林产业的提案”复文

(2019年第1937号(资源环境类105号))

  一、关于出台政策加大投入问题
  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对于维护全球气候安全和保障人类生存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最容易遭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国家之一,大力发展碳汇林业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意义。
  按照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总体部署,我局积极推进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及碳汇林业发展,2009年印发了《应对气候变化林业行动计划》(办造字〔2010〕56号),提出了包括林业产业等9个领域的22项主要行动和保障措施。2011年,推动将“碳汇林建设、植树种草工程及林木种苗工程”列入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9号)中“鼓励类”目录。2016年,我局印发了《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十三五”行动要点》(办造字〔2016〕102号),确定了森林碳汇等目标和增加林业碳汇等主要行动。2017年,我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了《林业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林规发〔2017〕43号),确定了大力培育林业碳汇产业等任务。在中央和地方财政大力支持下,我国开展了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在森林资源培育和保护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国森林碳储量和碳汇量持续稳定增加,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从2015年开始,我局与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合作,分别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合作 共同推进国家储备林等重点领域建设发展的通知》(林规发〔2016〕15号)《关于充分发挥农业政策性金融作用支持林业发展的意见》(林规发〔2016〕12号),积极推进投融资政策创新,支持林业生态建设、国家储备林、林业产业发展(包括林业碳汇产业)等重点领域发展。截至2019年6月,已有100多个林业项目获得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批准,累计发放贷款480多亿元。2016年,我局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分别印发了《关于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推进林业建设的指导意见》(发改农经〔2016〕2455号)《关于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和保护利用的指导意见》(林规发〔2016〕168号),确定在植树造林和国土绿化、国家储备林建设等重点领域,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扶持政策,启动开展了一批试点项目,为生态建设和林业碳汇产业发展增添了动力。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加强与有关部门、金融机构的合作,针对林业碳汇产业发展迟缓、扶持政策不完善等问题,建立健全林业碳汇产业发展等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明确林业碳汇产业发展的法律地位;完善林业碳汇产业扶持政策,继续加强政府对产业发展的投入,创新投融资和保险政策,积极开发贷款期和宽限期长、利率优惠、手续简便、服务完善等适应林业特点的金融产品,为企业等社会主体投资林业碳汇产业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加快制定《林业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指南》,积极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争取在林业碳汇产业发展等方面实施PPP试点项目,总结可推广、可复制的经验和模式。
  二、关于建立健全碳汇市场问题
  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温室气体排放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1年10月印发了《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办气候〔2011〕2601号),在北京等7省(市)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2014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明确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初期交易产品为企业的排放配额和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2017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方案(发电行业)》(发改气候规〔2017〕2191号),启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建设,按基础建设期、模拟运行期、深化完善期三阶段稳步推进,计划在发电行业碳市场稳定运行的前提下,逐步扩大市场覆盖范围,丰富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尽早将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纳入全国碳市场。
  为调动全社会自觉参与碳减排活动的积极性,国家发展改革委于2012年发布《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发改气候〔2012〕1668号),备案发布了《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等林业碳汇项目方法学,为自愿减排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奠定了基础。截至2017年3月,全国已履行项目备案、减排量签发程序的林业碳汇项目达98个。2017年3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公告(2017年第2号),决定暂缓受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项目申请。现在主管应对气候变化的生态环境部正在结合“放管服”要求,研究推进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改革。
  下一步,我局将按照中央关于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的统一部署,积极配合生态环境部,建立健全以国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为基础的碳排放权交易抵消机制,将西部地区具有明显生态修复和保护效益的林业碳汇项目等优先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充分发挥碳排放权交易对生态保护和修复补偿的促进作用。

  三、关于进行立法强化约束问题
  (一)关于向排放企业和个人征收碳税问题。碳税与碳市场同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经济类政策工具。根据我国现阶段国情,目前主要采用碳市场作为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经济类政策工具。从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探索实践来看,试点碳市场的运行促进了试点地方减排目标的实现和碳汇林业的发展。在推进碳市场建设的同时,生态环境部将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碳税制度。
  (二)关于加快碳排放立法问题。《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的关键性制度安排。近日,生态环境部已就《条例》(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司法部也已就《条例》(征求意见稿)书面征求了有关部门、企业和行业协会等意见。目前,生态环境部正在积极与立法部门沟通协调,加快《条例》出台进度。
  四、关于加大林业碳汇知识宣传问题
  我局高度重视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及林业碳汇宣传工作,主要负责同志在国家行政学院专门为省部级干部生态文明建设和应对气候变化专题研讨班授课,发表林业应对气候变化专题文章,宣传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意义,普及林业碳汇知识。从2013年开始,每年向社会发布《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政策与行动白皮书》(中英文版),在中国绿色时报刊发林业应对气候变化专版,展示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作用、新进展和新成果。利用中国植树节、国际森林日、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等重要节点日,以及中央领导植树、共和国部长植树、国际森林日植树等重要活动,组织中央媒体广泛开展报道,宣传我国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发挥的积极作用。利用中国林业网、中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网、中国林业网微信、新浪网、人民网官方微博、“中国林业发布”微博,广泛普及林业碳汇知识,持续宣传我国林业应对气候变化政策、行动和成效。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把林业碳汇等宣传作为林业和草原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工作,持续深入地开展好,以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林业和草原应对气候变化及发展碳汇林业的良好氛围。
  五、关于碳汇人才培养问题
  为加强林业碳汇人才培养,我局从2008年开始,每年举办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及碳汇计量监测专题培训班,不断加强对省级应对气候变化管理和碳汇计量监测队伍的技术培训。截至2019年7月,已举办培训班13期,累计培训人员1300多人次。通过培训,林业碳汇人才队伍逐步壮大,工作能力、业务水平显著提高。下一步,我局将继续加大林业碳汇人才培养力度,编写《林业和草原应对气候变化知识读本》,在做好省级林业碳汇人才培训的基础上,督导各省区市加大对地县级人才的培训力度。积极配合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做好林业碳汇相关的教学体系建设、学科设置布局等工作,引导相关院校增加林业碳汇专业课程的设置。

来源: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政府网

【牢记“国之大者” 聚焦服务实体 筑牢幸福屏障 扛起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金融担当”】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事关社会民生各项事业健康平稳发展。2021年,面对疫情持续冲击和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强力牵头推进,敢啃“硬骨头”,全市金融工作者牢记“国之大者”,以泰山“挑山工”的坚实臂膀扛起时代重任,以勇于担当的底线思维筑牢幸福屏障,以善作善成的创新力量奏响奋进乐章,推动全市新增贷款快速增长,企业上市实现大突破,金融服务不断提质增效,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资金血液,有力保障了全市经济持续稳定运行。

  牢记“国之大者”,以泰山“挑山工”的坚实臂膀扛起时代重任

  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金融工作者心中的“国之大者”,就是善于从政治上、大局上看待金融工作,就是时刻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紧盯全市重大项目、重点产业和民生事业,发挥出金融在全市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性作用。

  “全市高质量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资金资本的保障,必须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不断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血液、增添新活力,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确保金融秩序安全和社会稳定。”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负责同志告诉记者,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金融工作者以新时代泰山“挑山工”的拼劲,坚持一线工作法,勇于担当、苦干实干,敢打硬仗、敢啃“硬骨头”,推动金融工作始终保持良好运行态势。截至去年12月底,我市新增贷存比128.6%,比全省高17.2个百分点,达到了全省先进水平;驻泰银行的贷款余额比年初增加超440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随着信贷支持力度的增大,全市重点基础设施项目、重点技改项目、绿卡项目、“双50强”企业、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乡村振兴战略、实体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得到了有力的资金支撑。总体来看,2021年全市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阶段,实现了大突破。全市融资“绿色通道”“信贷名单制”“主办行制度”等政策密集出台、精准支持,政银企合作引金融活水精准滴灌,“金融服务直通车”全力推进金融政策直达企业,促进企业发展质效稳健提升。截至去年底,全市银企合作签约408.6亿元,资金到位率超过100%,为重大项目、重点企业奠定了资金支撑。金融系统结对辅导企业达到2560家,增长100%,居全省第一位;为616家企业解决融资需求66.83亿元;省反馈的企业评价满意率达到100%。

  值得浓彩重笔的还有融资担保和无还本续贷,作用更加突出,有效破解了企业抵质押物严重不足的大难题。截至去年底,全市融资担保机构担保余额180.5亿元,规模居全省第二位,被担保企业和商户近6200家;为企业无还本续贷700多笔、达到62.9亿元。

  不仅如此,我市还抢抓国家农发行政策性贷款支持机遇,围绕水利建设、黄河生态流域保护等九大乡村振兴建设重点领域,逐项、分批累计拉出项目清单86个,为农发行精准投放贷款提供了优质项目基础,现场对接解决十大难题,省农发行已审批贷款100多亿元,比上年翻了近3番。同时,还建立起了贷款保证保险、“农业保险+信贷”等,逐渐形成示范效应。

  牢记“国之大者”,以勇于担当的底线思维筑牢幸福屏障

  金融具有外部性、涉众性特征,金融工作者心中的“国之大者”,便是从政治上谋划监管,从全局中考量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围绕如何做实这项工作,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大力构建全域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全方位深化实施“金融风险化解攻坚行动”,实行风险化解“清单制”,明确路线图,对突发不良和存量不良,全力争取核销规模,应核尽核、能核尽核。与此同时,我市还建立起风险企业台账,明确化解目标、化解企业、化解部门、化解责任人、化解措施、化解时限等,全力化解存量风险,遏制增量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重大风险的底线,取得了不良贷款同比实现下降的阶段性成果。

  “在当前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下,保持金融政策对经济增长的必要支持力度,不急转弯,把握好政策时度效,因地制宜、因企制宜地做好纾困工作十分关键。”莱商银行泰安分行负责人赵鹏告诉记者,为深入落实延期还本付息等政策,莱商银行泰安分行对贷款到期后仍有融资需求,又临时存在资金周转困难的企业,实行“一对一”对接,确保企业延期还本付息政策应知尽知,同时,“一户一策”量身定制延期服务方案,简化流程、优化方式、降低成本,不抽贷、断贷、压贷,保证企业融资的连续性,确保企业平稳健康运行。2021年,莱商银行泰安分行共办理贷款延期203笔,延期本金18.2亿元。

  在积极破解融资难题、有效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的同时,全市的“增信贷降不良打逃债树诚信”专项行动取得明显成效,通过重拳出击,依法打击恶意逃废金融债务、恶意担保、虚假担保、金融诈骗等严重违法行为,形成了强有力的震慑,同时,我市还通过防范非法集资攻坚战的深入开展,进行专项排查整治,定向精准开展宣传教育活动,确保金融秩序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全市金融生态环境建设不断优化。

  牢记“国之大者”,以善作善成的创新力量奏响奋进乐章

  走好新的赶考之路,需要畅通金融“活水”与激发创新活力协同配合。当前,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了经济的韧性和活力,也为金融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数据基础、科技支撑和场景需求。金融工作者心中的“国之大者”,便是要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信息技术赋能金融工作,推动发展。

  围绕金融改革创新提升工作,通过大数据赋能,全力打通小微企业和工商业户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创新打造了“泰融易”泰山智慧产融信息服务平台,与市税务局联手,建立税收信用评价体系,实现了银企“零距离”、数据“多跑路”,让企业直接了解金融机构的政策和产品,让银行直接了解企业的融资需求和项目建设情况,达到了银企不见面的秒通、秒审、秒批、秒贷、秒放效果。试运行50天不到,已有4.2万余家企业入驻平台,居全省第一位;企业发布融资需求12.53亿元,支持企业贷款已达7.9亿元。

  在打通银企信息对称桥梁的同时,我市财税系统也加快了智慧财税平台的建设进程,在集约利用大数据提升税源管控工作水平、促进财税增收的同时,牢固树立起“经营财政”的理念,结合市属企业集团组建的有利时机,运用市场化手段最大限度地挖掘相关资源资产的经营价值,逐渐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本。

  “上市”是企业最具吸引力的长期融资形式,上市公司的质量和数量也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晴雨表”。自2021年起,我市进一步明确任务目标,全面加快了推动企业上市的进程,通过建立“一对一”专班,全力攻坚IPO,企业上市实现了大突破。“去年,我们实现了境内上市取得重大突破、境外上市加快步伐的良好局面,全市上市梯次培育成效已经明显显现出来,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咬定目标,全力推进企业上市培植计划,掀起‘上市潮’。”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负责同志说。

  据了解,在去年我市境内上市的企业中,新巨丰已通过深交所创业板发审会审核,成为我市首家注册制IPO过会企业,泰鹏环保正在中国证监会排队待审,宝来利来、索力得焊材正在接受山东证监局辅导,九木氢能科技在“新三板”挂牌。截至目前,在我市培育的89家市级拟上市挂牌后备资源企业中,被列入省上市后备资源库企业29家,重点培育今后5年内可上市“种子企业”16家,其中,14家已入选全省重点上市后备资源企业。

  改革一子落,创新满盘活。随着金融改革创新不断取得新突破,全市普惠金融覆盖率和服务效率明显提升,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地区协调、绿色低碳成绩斐然,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显著加强。下一步,全市金融系统将继续践行新发展理念,不断完善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加大对国民经济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把金融改革措施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为实体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助推泰安经济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轨道稳步前行。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找了很久的搞笑脑筋急转弯大全,我也是第一次看到,笑翻了!!
  • 《魔道祖师》不播出,都不知道一部动漫竟然能这么火
  • 渣男嫌老婆离婚,妻子减肥成功后回来报复…
  • 周杰伦忘词合集
  • 许晴的爱情进化论
  • 《PD48》顺位大变动!李佳恩1位,宫脇咲良被挤到…
  • 《爱情公寓》的那句未完待续,我们等了四年
  • 网友曝医院偶遇范丞丞疑似就诊:感觉他很虚弱
  • 如果Siri是你老妈 生活可能会变成这样
  • 干货满满!李玫瑾开讲“家庭心理抚养”,有家长抱娃听了3个多小时
  • 《我不是药神》击败蚁人2,获全球单周票房冠军
  • 强生爽身粉致癌案:赔偿近47亿美元,父母们要注意了
  • 夏天夏天悄悄过去,黑的只有你!这歌词有剧毒啊!!!
  • 重庆排名第一的晓宇火锅麻辣席卷乌鲁木齐!据说在这里微信好友可以当钱花!
  • 李健发布新歌《懂得》,这是每个人都应该好好听的一首歌
  • 今日看点|皇马没有报价内马尔,烧烤店扇贝可能是组装的
  • 紧急!关于九年级期末考试延期通知
  • 山里志气娃,要卖7000根冰棍儿攒学费上大学
  • 毕业胖三斤?不可能的~工作一年的我,胖了10斤
  • 会计挪用930万打赏女主播,这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