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辜负的美食##快进2020##不可辜负的美食[超话]#见我及汝,并诸世间十类众生,皆即见眚,非见眚者。彼见真精,性非眚者,故不名见。

汝今见我及汝,并诸世间十类众生:这是讲,你阿难现在看到了我,包括看到了你自己,包括看到了世间十法界一切万法。

皆即见眚:你把我当成了佛,你把你当成了我的老弟,你把泥巴瓦块当成泥巴瓦块,你把天当成天,它是天吗?你把畜生当成畜生,它是畜生吗?

非见眚者:作两种观照。但是你在妄知妄见的当下佛知佛见并没有坏,真知真见仍然原封不动,仅仅是蒙着一层迷惑颠倒,你把它忘记了;也可以解释为,并不是你所见的这些东西都是错误的,都是病的。所见的这些东西从根本上来讲,是不是都是一个念呐?也就是说,你所见的泥巴,你不要把它就当成是泥巴,它不是泥巴;你所见的佛,不是那个佛是错的,是你把他当成佛,你的知见错了。因为那个佛当下是不是还是你自己啊?都是我们一个念。

比如说我用看到的这个茶杯来解释这个话,「非见眚者」,我见到这个茶杯我把它当成茶杯,是因为我迷惑颠倒,我这个知见发生了错误,并不是我所见的茶杯是错误的。因为我看到是茶杯;别人看到它是佛;天上的人呢,看到它是一滩水;鬼看到它可能是火,你说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啊?这两方面一起来观照,我们就圆融了。所以我们要耐下心来,这是扭转我们无量劫以来的迷惑颠倒啊!所以我们有时候读《楞严经》,是不是感到佛他老人家真是会啰嗦啊!他也没有办法不啰嗦啊!阿难就逼着他啰嗦。

彼见真精,性非眚者,故不名见:「彼见」,就是讲我们的第七识,就是讲见分、见精、见性、见元、转相、七转识,也叫传达识,也叫末那识,也叫我执、行阴、思。因为这个见已经是真妄和合,真妄和合它必然还有真的,只是含金量多少的问题,这是打比方。实际上它不是和合的,它是一个东西。这个心法跟世间法只能通过打比方来明白。你看这一切东西,天人鬼畜都是和合成的一个心,是和合的吗?它不是和合的啊,是打比方来讲是和合的。真的假的都是它自己,它跟谁和啊?和合必然有二。讲真妄,讲二,都是方便说;究竟讲,妄也是真,真也是妄,即真即妄。哪有什么真妄和合啊?因为不这样讲,没有办法开口啊。这个「真精」就是真心本来面目,就是佛知佛见。

「性非眚者」,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及本性从来不是错误的,没有迷惑颠倒。注意,这是按照通教、别教讲的真心。我们那个第九识从来都是正确的、圆满的,它没有错误的。到了圆教讲的真心,妄心是不是也是真心啊?用圆教来讲这个法,你不好讲,你没有办法讲。这是用分别法来讲,我们是假设一个对待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说别教讲的真心本来面目它就是智慧,就是菩提的化身。「故不名见」,所以真心不能叫见。到了见它就已经有了动作,有了动作,在佛法里就叫妄。

图片

阿难!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一病目人,同彼一国,彼见圆影,眚妄所生。此众同分,所现不祥,同见业中,瘴恶所起。俱是无始见妄所生。

如彼众生同分妄见,例彼妄见别业一人:这个「同分妄见」,我们前面刚刚讲的,同一片虚空之下相邻的两片国土,扬州人看到月亮上有个红光,南京人就看不到。因为他过去世中所共造的业不同,所以在今生今世所得的果报不一样。所以这里一人跟一国之人,道理是不是一样的?

此众同分,所现不祥:我们先到这里讲一讲,是不是同样也是「眚妄所生」呢?仅仅是一个带有普遍性、一个带有个别性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就要开始觉悟,怎么觉悟呢?不能把所有人见的东西所有人都这么认为就当作全部是对的,大家明白了吗?也不能把所有人见的东西都不是那么认为就当作是全部不对。不能把多数人相同的看法作为前提。所以我们在讨论真理的时候,不可以以人多人少来讲,只看能不能经得起我们的智慧来印证。

同见业中,瘴恶所起:「同见业」,就是同分妄见所造之业,「瘴恶」,就是疟疾啊,因为疟疾带有普遍性,这一大片传染上这种病的人都会遭殃。这是比喻我们同分妄见很可怕,而且在这种同分妄见中我们最难解脱。因为大家都这么认为。

俱是无始见妄所生:这里「俱是」是概括总结别业妄见和同分妄见,都是无始以来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打了一念妄想,结果让这个妄想占到主导地位,变我佛知佛见为这个妄知妄见、见分、见性之光。

例阎浮提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娑婆世界,并洎十方诸有漏国及诸众生,同是觉明无漏妙心,见闻觉知虚妄病缘,和合妄生,和合妄死。

这里讲到,以一人比无量人,以一土比无量土,就从比到阎浮提,然后再比到「三千洲中兼四大海」,再由娑婆世界「并洎十方」,就比到尽虚空遍法界整个宇宙。诸有漏国及诸众生:就是指一切的佛土、一切的众生;我们可以把它笼统地观照为十法界一切万法。

同是觉明无漏妙心:「觉」,是本来就是明的。怎么「觉明」呢?都是我们的真心本觉,而堕于无明妄想之中。「无漏妙心」,就是真心。把这整个的十法界先笼统地说为是个「觉明」,又具体地把它说为都是我们的那个真心。见闻觉知虚妄病缘:「见闻觉知」,就是六种意识心,是所缘缘;「虚妄病缘」,可以说为我们的第七识,说为我们的眚眼、见性、见分。

和合妄生,和合妄死:这种和合都是我们的妄想和合,用心来沟通,叫色心二法,叫作想相为身——想,就是我们的心法;相,就是色法。想相和合起来就有了有情世界。妄生不是真生,妄死也不是真死。比如说这个拳头,舒拳为掌,手掌生了没有啊?当下是不是还是拳头啊?然后呢,收掌为拳,这个掌死了没有啊?拳头当下还是手掌。所以看起来好像是手掌死了,叫「和合妄死」。同样山河大地、树木华草,是不是都是我们心变出来的?在后面第四卷168个字的时候,一切东西它怎么生出来的,树木华草怎么生出来的,都要讲清这个问题。

图片

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则复灭除诸生死因,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清净本心,本觉常住。

若能远离诸和合缘及不和合,则复灭除诸生死因:怎么样「灭除」呢?「远离诸和合缘」,离开了「诸和合缘」——就是说我们有的时候不做坏事,乃至到了禅宗来讲,连好事都不做,离一切相而见空性。怎么还要远离不和合缘呢?不和合缘就是特指对通教的无为法。如果你不把这个不和合缘,不把这个「住空观空」除掉的话,它能不能再灭除其它四十一分变易生死啊?不能。「诸生死因」,包括分段生死,包括变易生死。只有一心三藏,属于圆满菩提。

圆满菩提不生灭性:所以要做到离「诸和合」和「不和合」因缘,一定是「一心三藏」这个法。所以这个「圆满菩提」啊,就是要认识到在我们真心当中不舍一人,不缺一法;也还不多一人,不多一法。尽虚空遍法界,心外无法,法外无心,就是当人当下一个念,这就是「圆满菩提」。

「不生灭性」,十方法界有没有增加一个法,有没有减少一个法啊?现代科学都懂得「物质不灭定律」。心外无法,法外无心,都是我们自己。就跟在做梦一样,在自己表演自己,还把它当真。明白这个道理,我们是不是感到无量劫以来很可笑啊?可笑、可悲、可恼。你看诸佛无量的佛反反复复地出世就是讲这么个道理,不知道讲了多少代,可是我们迷惑者还是照样迷惑。再看看那些无量的修行人还在那么执著,我们想发慈悲心去帮助他,他还觉得我们好像去算计他,我们只能加倍地可怜他们,因为他们就是我们自己啊!

清净本心,本觉常住:我们印证一下自己,明白了这个道理,是不是叫「本觉常住」了?有没有把握在任何时候,我都不会怀疑「一心三藏」呢?有把握的话,你就「本觉常住」了。所以开悟从悟门起修,这是老祖宗自古以来的教训,诸佛出世都是这样教导我们。所以我们希望在坐的同修一定要像师父一样,发心要发得很真实。只有我们大家都发心,我们才能兴旺如来家业!

阿难!汝虽先悟本觉妙明,性非因缘,非自然性。

所以佛在这里再补充解释前面的「远离和合因缘及不和合」,佛感到这句话还应再过细地讲一讲。你别把这个破除因缘法就当作是非因缘,你还不懂得非不因缘;你别只懂得要破和合,却还不懂得破不和合。

而犹未明如是觉元,非和合生及不和合。

在这里这个「如是觉元」,把「觉」和「元」要分开。「如是觉」,在这里来讲可以解释为,在我们现前情况之下所造成的这种心态;这个「元」呢,要放在下面一句来讲,原来从根本上来讲,你不能讲它是和合生,也不能讲它是不和合生。

阿难!吾今复以前尘问汝,汝今犹以一切世间妄想和合、诸因缘性,而自疑惑证菩提心和合起者,则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和?为与暗和?为与通和?为与塞和?

吾今复以前尘问汝:我现在仍然以当下眼前的事情来给你讨论。

汝今犹以一切世间妄想和合、诸因缘性,而自疑惑证菩提心和合起者:所以阿难,你现在仍然还在执著世间法,以及佛给你们讲的小乘因缘和合之法,而疑惑证菩提心的问题。因为这个菩提心前面讲了,它是不生不灭啊,你把它怀疑成自然性的。所以你在「自然」和「和合」这两个法之间而起疑惑。

则汝今者妙净见精,为与明和?为与暗和?为与通和?为与塞和:「妙净见精」,这是讲的见分。因为通过十番显见,佛已经把阿难的这个心从六种意识心引导到第七识,所以就在第七识上来做文章。

图片

若明和者,且汝观明,当明现前,何处杂见?见相可辨,杂何形像?若非见者,云何见明?若即见者,云何见见?必见圆满,何处和明?若明圆满不合见和,见必异明,杂则失彼性明名字,杂失明性,和明非义。彼暗与通及诸群塞,亦复如是。

若明和者,且汝观明,当明现前,何处杂见:阿难认为这个见是由于我能见的见与这个光明的明和起来的。佛问他,如果是和的话,是「何处杂见」啊?你们能看的这个光、见和在哪里啊?能不能看到啊?这个和后面还有合,先给大家区别一下「和」和「合」。「和」一般的是比如说糖、水和在一起,变成糖水;那变成了糖水,你能不能看到哪个是水哪个是糖啊?「合」呢,是指两种固体合在一起,它不是溶解为一体。先把这个概念搞明白,下面经文才可以理解。见相可辨,杂何形像:本来是不可辨,那么为了防止他强词夺理——就算见相可辨的话,那你把样子给我找出来。

若非见者,云何见明:如果找不到这个见,是不是就没有见了?那用什么东西来见到这个光明啊?若即见者,云何见见:如果你还就找到这个见,那我再问你,你用什么东西来见这个见呢?自己的眼睛能不能看到自己的眼睛呢?你如果找到了眼睛,那好,是谁看到你的眼睛的?那眼睛在哪里?

何为承负?何为阴德?积大阴德,改变命运!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一、什么是承负?

说起承负,最常熟悉的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到底什么是承负?根据老子“道设生以赏善,设死以威恶”的教义思想,“承负”可解释自然和社会上的各种报应现象,也就是说“承负”是道教的报应观。

《太平经》是最早对承负思想做出较为系统阐述的道教经典。《太平经》对承负说有两种解释:其一,人世间的承负,把今人受到的福祸归结为祖先的善恶,祖先积德行善,泽被子孙后代,祖先有过失或作恶多端,其恶果于后代子孙。其二,自然、社会的承负,顺“道”而行,自然、社会就昌盛发达;违“道”而行,自然、社会就衰败枯萎。

“承负”简单来说就是祖先给后人留下的一笔“遗产”。如果前人做了很多好事,就给子孙留下一笔好遗产,让子孙能富贵、智慧;如果前人干了很多坏事,那就会给子孙留下一笔烂账,令子孙遭受身体、心灵、经济上的许多磨难。《太平经》里举例说,比如父母失了道德,有过错于乡里,后世的子孙必受乡里的过责,这是承负最简单的道理。与《易经》中所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同出一里。并且,“承负”有“十世一周”的性质,即十代以前的祖宗的行为,任然会对后代有一定影响,警戒为父母祖宗者,为后世儿孙考量。

“承负”的核心内容是将天道、地道、人道置于“承者为前,负者为后”的循环逻辑发展之中,用天道、地道来论证人道。说明天灾之发、地祸之起的原因,在于违背自然之道的人道承负。社会动乱,王朝更迭,亦是人为所致。任何自然、社会现象都蕴涵在“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前人惹祸,后人遭殃”的承负结局中。

二、什么是阴德

经常听人家说“积阴德”,究竟为何这样说,究竟是什么意思呢?积德的事情相信任何人都会去做,但是,为何又有积阴德和积阳德之分呢?

善行,都是积善。若复精而言之。则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阴有阳。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满。有大有小。有难有易。皆当深辨。为善而不穷理。则自谓行持。岂知造孽。枉费苦心。无益也。

何谓阴阳?凡为善而人知之,则为阳善;为善而人不知,则为阴德。

阴德天报之,阳善享世名。名亦福也。名者造物所忌。世之享盛名而实不副者,多有奇祸。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

阴德是指不被人知道,不是为了自己而做的善事,就是你做了善事好事别人不知道,就叫阴德,这样得的福报才大。也有说是:阴德指在人世间所做的而在阴间可以记功的好事,也指暗中做的好事。

俗话说:“人做善行,人做善事,天地良知,必有福报”。所谓的善行善事,指的就是积德。人积德越多,福报也就越大。

对于阴德,民间称之为“阴骘”,道教劝善书中就有《文昌帝君阴骘文》。无论我们做好事或坏事,都会报应在自己和亲属身上的,正是"近在己身,远在儿孙。"

《易经》告诉我们“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这表明了“善得福,造恶得祸”的原理。多做好事,而不沽名钓誉才是阴德。

在阴德的阐述中,佛教以因果业力解释,而道教则用承负解说,二者之间虽有差异,但劝人向善的动机总是一致的。《太上感应篇》说:“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是用其道理的。试想想做好事就是多交好朋友,而造恶为非则会树立冤家敌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朋友多才是好事嘛!

因此,修善最重要的是,出于真诚而无所求,这是真善。

三、如何积阴德

行善为人所知是阳善,为善不为人知就是阴德。

阴德就是无所求的成就好事;阴德就是面对他人的冷漠、奚落、歧视,心不罣碍;

古人的「怜蛾不点灯,为鼠常留饭」是积阴德;

分粥赈饥是积阴德;

筑桥铺路、凿井引水、点灯施茶、捐棺义葬、急难救助是积阴德;

功成不居、不称己善、不扬人过更是阴德;

见人危急,勇于搭救;甚至随手捡起地上垃圾,使人不致滑倒,也是阴德,阴德见于微不足道的生活小事之中 ;

乃至于给人喜悦的面容,令郁闷者一笑解千愁;

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发心、用心,让领导者安心、同事们欢心,都是积阴德。

北宋《司马温公家训》云:“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守;积书以! 遗子孙,子孙未必读。不如积阴德于冥冥之间,为子孙长久之计。”

阴德就如播种,只要播土下种,就不怕将来没有收成的机会。

据《神仙传》记载,一个道医就是因为广实行善,治病救人而得道成仙。阴德就是播出希望,收获未来;道家思想也提出:“祸福无门,唯人自招。”

一个人命运的好坏,与您平常自心的善恶与积德结缘有关。

修善积德,就是为自己创造善因善缘、获福灭罪的机会,祸稔恶盈,就是为自己造作恶因恶缘、轮回受苦的因缘。

古训言:“立荣名不如种隐德。”

创造好的荣誉、高的地位、不如培植阴德。

如袁了凡的改变命运,不就是由积阴德而来的吗?

所以要改变命运,就看你如何积阴德了。

修德积善,是解决修炼中诸多魔障的唯一方法!
1、依丹道修炼学说而言,人的真性乃先天祖炁所来,而先天祖炁,乃大乙鸿蒙一炁所分,乃天地宇宙万物共有之道体具体在吾人身之德性。因此说,人之先天祖炁,人之真性原本是氤氲一团,乃太和融融之物,与太虚同体,清静洁白,与天地相合,与万物相生,相融相通,何分彼此。
待人下生之后,因形体结构之局限与制约,使吾之先天祖炁、先天真性,分散为各种后天神识作用,分散为各种后天气质之性。如:五脏六腑各有其不同之特定作用与秉性,耳眼鼻舌身意各具有其功能与特性。

且各功能秉性,后天神识皆以“已”为出发点,各逞其性,失其团结和善之机,更由于外界各种物质之诱惑,刺激吾之感官,触动其心神,使其产生各种欲望、妄想,刺激各种神气欲加各逞其性,背道而驰,相互戕害,使吾先天祖炁消散愈快。

而修炼丹道之目的在于清虚自守,使吾之五脏六腑之气氤氲纽作一团,能相生相化,使神气合一,阴阳相调,水火既济,使五官混合为一;使吾之后天神气终究化为一炁,而不分彼此,凝结一团,终归于先天状态,最终与先天一炁,遂感而通,盗取天地之机。

由上可知,炼丹贵在一个和合凝聚,而后天物欲之性乃是以自我为出发点,各逞其性,主旨在于分,在于离,在于发扬各自之个性。因此说,修德乃丹道修炼之重,此并非徒唱调之事,而是实修实证之结果。因为修德也就是培养太和生机,于已身内而言,就是要五贼各忘其个性,不以“自我”为出发点,团结一起,相生相化。如此,自然神气合一,终究化为一炁而天人感通。若不如此,五贼皆以“自我”为出发点,各逞其性,互相戕害,岂不使神气愈加分离,而终被天地所夺。故此于自身内在实修而言,修炼者要修德,必须使各感官之性浑然忘却,混然为一方可也。《道德经》云:“天道不亲,恒于善人”至哉乎!斯言!

《黄帝内经》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热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究其内涵实质,这一切内在气机之变化,莫不是人之各种神识之性,因受环境之影响而各逞其性,未能合一之结果。故此说,从大的全局要用和善之诀,要修德。也就是说要用忘我合一之法,使其后天气质,各种识神之性,归根返本,互生互化,不各逞其性,互相戕害也。修炼者要修德,这并非言语理论上的事,而是实实在在之功夫。真所谓德正心安,心安气顺。只要心中有一股太和之气象,则修炼易于反掌。

2、修德也就是摒弃个人主义,与人为善,也就是忘我,也就是助人为乐。唯有助人为乐,方可在生活日用之际亦可做到忘我之境界。多做好事,与众人合一,以期培养自己柔弱、不争、谦虚、仁慈、祥和、善与人同的合一思想。这样,通过如此种种外在手段,使吾人心死而道心生,使吾一股太和之生机充盈于胸中,身内自然神气合一,进而性命合一,天人合一,与道合一。

内在之修炼于外在之变化有微妙相连之关系。外在若修德存善,有合一之思想,内在神气自然亦合为一体,五贼归根返本,归于先天祖炁,凡修炼至一定层次境界者,均可知在静定功修中,均可体验到吾之身心与万物默默相连、相合、相融、相生之生机。万物与我本是一体,万物尚且与我同为体,不分彼此,又何况与我相同之人类乎?因而,可以知晓在争名夺利中损人利已亦是愚蠢之事。

《易》云:“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默契上文所言,当知此语真义。又常见丹经言修德在修炼中之重要性。张三丰祖师云:“丹道以阴功为本,德行为基”。徒知炼丹,不知积德,终是舍本逐末,无济于事。所谓道基深厚,或言根基深厚者,其实乃是言其人德行如何,若生性仁慈,充满一股详和之气,自然,也有好为人善之德,为人处事,皆以与人“合和”点出发,浑然忘我,使我与人与天地万物浑同一体,此时已暗合丹道修炼之天人合一思想。

故此,道功易进而少魔障阻挠。而有一些修炼者,修炼很长时间,功夫仍是停滞不前,此皆乃缺乏功德缘故。因为丹道修炼于内修而言,必使吾各种后天神识,后天气浑合一体,归于身内阴阳二炁,阴阳二炁合为一体归于先天祖炁,于外修而言,必使吾先天祖炁与天地万物相融、相合。若你自私、自利,必定使自我各五官六识之后天神识各逞其性,以“己我”出发,不能相融。故此,功修难进也。

3、同时,丹道修炼是以老庄哲学为指导,以天人合一思想为指导,大家皆知,丹道修炼主要是天人合一,天人连成一炁,使自我可以盗取收集太虚之元气点化身之阴质。而修德,就是浑然忘我,与人为善,与物为善,故此暗合丹道修炼天人合一思想。若不能修德,皆以自我出发,隔绝了与万物相连相生之生机,如此又何谈天人合一。天人本是连成一体的,无论不炼丹或炼丹,无论坏人或善人,大家皆是生活在大道所主宰的天地宇宙之中,故曰:“天道无亲。”而修炼者以德为基,清虚自守,无为而化,自然可利用天人缕缕相连之生机而升华自我,而未修德者,以自我为出发,自然断绝了天人缕缕相连之机,而自毁前程,故《道德经》曰:“天道无亲,恒与善人。”非天道有亲疏之分,实乃善者自然有得,不善者自毁生机也,诸同好悟之!

现再进一步而言,丹道修炼,一方面在于跳出五行之外,不受造化所制,在于超脱红尘,因此暗暗隐藏着为己之思想,分离超脱于同类,分离超脱于万物之上的思想,而另一方面又必须始终行“合一相融”之法诀,吾与同类合一,吾与万物合一,吾与天地太虚合一,因此,又暗暗隐藏着舍已之思想,以上两个极端不免互生冲突,有难以调和之矛盾。故此修炼之人必定在修炼中有诸多魔障患难,而解决此冲突唯一之法,就在于修德积善。

凡功修进一步,即吾异于世俗一步,超脱世俗一步,故又必须行善忘我,以期调和分离超脱之矛盾。这样,功修进一分,德亦须进一分,如此功精进,日有新进。历史上很多高真大隐每患德行不够,故不敢修炼。如三丰祖曾患家贫无财,不足以广积善德而自危。后得火龙真人外丹炉火,黄白之术而广积阴功,伍冲虚未内修丹道之先,即精研外丹之道,烧外丹近六十余次,丹成乃点石济世,广积阴功。很多祖师在未内炼之先皆积功累行,直至做到吾无欠于世人,世人亦无欠于我,坦坦荡荡,无牵无挂,遂下手兴工,以了生死大事。

综上所述,修炼丹道必须积德之原因大致有三。其一:于自身内部而言,修德可使内五贼和合为一,不各逞其性而能够相生相化,此谓内天机而言;其二:于修炼者与外在因素而言,修德可以人心立死,与天地万物合而为一,能够天人相通,天人合发,隔碍潜通也,此谓外天机而言;其三:通过修德,可以调和超脱与合一,为己与忘我之间的矛盾,此为内外阴符而言。 https://t.cn/RxmhQma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❷⓿•┈ ┈ ┈┈┈┈• 把麋鹿挂在圣诞树上 把你挂在我心上❷❶刚刚我问xxx今年圣诞节我的礼物是什么他握住我的手放在她的腰带上说“这个礼物你自己来拆”[色
  • 我好久没用到手感这么薄的手机壳了也不影响装着壳的时候充电因为之前用过一些厚壳壳的厚度会导致充电接口和底下无法完美衔接图案我也很喜欢 非常百搭唯一的缺点大概就是亮
  • 而这个夏越曾经有加入女团的经历,2016年出道的她是SNH48六期生,而在同一年,夏越移籍至BEJ48,并加入了BEJ48 TeamB。最近jdg战队的辅助选手
  • #政务活动# 【杨军在视频接访时指出坚持人民至上理念 全力解决群众切身问题】 6月9日上午,市长杨军在市信访局接待中心,以视频的方式,对灵璧县退役人员焦某安置问
  • ”吃一碗元宵,赏一路风景,心安欲语流年;想当下未来,挥一挥手,奔赴明日星辰大海……当冰墩墩牵着雪容融的手在灯火阑珊的五环下幸福的团圆刹那间流淌出节日的执念和最深
  • 中国有很多粉丝非常爱你!你真的很棒!
  • 如果你能每天呐喊20遍“我用不着为这一点小事而烦恼”你会发现,你心里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试试看,很管用的。如果你能每天呐喊20遍“我用不着为这一点小事而烦恼
  • #财经##A股##股票##今日看盘##一带一路##上市公司##个税##亚洲经济##企业营收##众筹##保险##信托##信贷##债券##创业板##区块链##基金#
  • 从行业发展角度,2016年我国休闲食品行业销量达1619万吨, 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75%;就消费市场而言,市场的分层化、需求的小众化、消费
  • 《风》​.​风吹着吹着​它没有吹走什么​仿佛还藏进了什么​是一种轻柔的爱​是一种美的回忆在心的井底轻轻被吹荡​风在语言的旁边就不言语了​它只用可亲的手势,一再地
  • 几天没看表白墙,讨论的话题居然已经到这种地步了[哆啦A梦害怕]找回来一看,怎么说呢,问的就有问题,为了她…而,咋,生育是任务?提问:和男朋友感情很好,但是男朋友
  • 昨天下班后回到家,很安静,都回家了想着怎么过今天呢,可见是我多虑了,显然还不够用洗洗刷刷,打扫整理房间,吃饭,一晃眼就这个点了坐下来,看到短视频中的小孩,顿时空
  • 14.要有机会,我想和你一起喝珍珠奶茶,一起听音乐,一起回家吹晚风,一起走剩下的路.15.如果你能保证我的爱不会打水漂,我也会一直在.16.希望在这个风华正茂的
  • 冬美很倔强也对自己很诚实;慎司还是那么地可靠;真佳即便还是很任性但也很坚强;优介还是那么正直善良;园子依旧充满勇气与热情;茅乃还是很努力;涉终于不再抗拒自己内心
  • 工作人员:街道,你不是10号结束么,立马打断OS:请不要转移,这两码事我:你说你下午给答复,我只想知道什么时候有结果,要做工作安排工作人员:明天吧?[doge]
  • 【平行世界】之前有一场讲座,给了我很大的冲击,就是社会的阶层之间的不理解,恐怕已经到了比较深的地步了。坑人的医院 ,要求每个人必须发抖音帮他们宣传,不发的话要扣
  • ”本以为我会大方的跟他打招呼,可是当时的剧情不知怎么的,就是让我躲开了他的目光,可能是太久没有这种“怦然心动的”感觉了吧?但我细心的哥哥貌似看出了什么,我临出门
  • 今天,疫情隔绝了现场演出,教出国的新东方转身成直播带货,仿OICQ的腾讯成为巨头,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林肯被特斯拉远远甩在身后——修昔底德陷阱云云纷至沓来,主要国
  • 山上鸟声清脆悦耳,风景如画,一路上的劳累和汗水都是值得的,爬山亦如人生,只有早做准备、坚定目标、不断坚持、抢到好的位置,终会看到最美的美景。虽然生活大部分是平平
  • ①13号10点 前10分钟【拍2付1】煌上煌470g 前10分钟【拍2付1】煌上煌460g 前5分【拍2只78】老母鸡 前10分钟【26.9送500g】蜂蜜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