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是绝对的还是相对的#
“长得好看”的评选标准能够精确地量化吗?换言之,美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吗?美是每个人不同的主观判断,还是事物的客观属性?20世纪之初,对美的哲学探索衰落了,但过去10年间对美的兴趣又复兴了。
康德(左)和休谟(右)的观点对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趣味的二律背反
西方古代和中世纪的思想家们大部分认为美是事物的客观属性,近代之后主观论成了主流。休谟说:“美不是客观存在于任何事物中的内在属性,它只存在于鉴赏者的心里;不同的心会看到不同的美;对于同一对象,一个人可能感受到的是丑,另一个人却感到了美。每个人只应当承认自己的感受,不应当企图纠正他人的感受。那句流行的谚语早就正确地教导我们:关于口味问题不必做无谓的争论。”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说:“趣味判断不是认知判断,因此不是逻辑判断而是审美判断,其基础是主观的。”
但如果美完全是主观的,谁说什么东西美它就美,好像“美”这个词就没有意义了。当我们说某个东西美时,除了个人的肯定态度之外,我们就没有交流任何东西。虽然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同的判断,但我们的判断往往是一致的,大部分人都不会否认玫瑰花或者落日很美。
另一方面,不可否认,美并非全然客观、跟人的主观反应无关。不然就可以说一个没有人去感受它的世界也可能是美丽或丑陋的,或者可以用科学仪器来探测美。我们通常认为别人的趣味跟自己的不同很正常,不像道德、政治或事实方面的分歧那样,需要寻求统一。
在18世纪之前,大部分西方哲学家都认为美是客观属性,处于美丽的物体之中。奥古斯丁问,是因为事物让我们感到快乐,所以它们漂亮,还是事物漂亮,所以会让我们感到快乐。他倾向于后一种观点。柏拉图认为美本身是一种理念,美的事物之所以美是因为它们有美的理念。普罗提诺说,美的问题是形状问题,美的事物拥有特定的形状。没有形式的质料乃纯粹的丑陋,丑的东西即没有被形式掌握的东西。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都认为美是客观的,它不在人对事物的主观反应之中。古典观念认为美是特定比例或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的体现,美可以通过黄金分割来表达。古希腊雕塑家波利克里托斯认为,标准雕塑是师生们可以加以模仿的、比例和谐的模范:可以通过复制客观的比例来实现美。
休谟和康德关于趣味的标准的论述被称为“趣味的二律背反”。谚语中说趣味是主观的,“关于趣味没什么好争论的”。另一方面,我们又经常争辩趣味问题,有些人被认为品位高,有些人被认为很没品位。有些人的趣味粗俗、显摆。有些人的趣味精致。趣味好像既主观又客观,这是一个二律背反。
休谟和康德一开始就承认,趣味或发现、体验美的能力基本上是主观的,没有什么趣味标准,如果没有人体验到快感就没有美。但他们也都承认,在审美过程中理性会发挥作用,承认一些趣味比另一些趣味高级。他们都认为,审美判断既不完全是主观的,也不是客观的,而是主体间性的,有其社会和文化层面。
休谟的论述集中于审美者所处的历史和时代状况。如果一个人持有偏见、无知、肤浅,其审美判断不如一个眼界开阔、不带偏见的人。他写道:“即使在风气最优雅的时代能对高级艺术做出正确判断的人也是极少见的;只有卓越的智力加上敏锐的感受,由于训练而得到改进,通过比较而进一步完善,最后还清除了一切偏见——只有这样的批评家对上述称号才能当之无愧。这类批评家,不管在哪里找到,如果彼此意见符合,那就是趣味和美的真实标准。”
休谟举的优秀批评家的例子是《堂吉诃德》中的两位品酒高手:桑丘对那位大鼻子的随从说:“我自称精于品酒,这绝不是瞎吹。这是我们家族世代相传的本领。有一次我的两个亲戚被人叫去品尝一桶酒,据说是很好的上等酒,年代既久,又是名牌。头—个尝了以后,咂了咂嘴,经过一番仔细考虑说:酒倒是不错,可惜他尝出里面有那么一点皮子味。第二个同样表演了一番,也说酒是好酒,但他可以很容易地辨识出一股铁味。你绝想象不到他俩的话受到别人多大的挖苦。可是最后笑的是谁呢?等到把桶倒干了之后,桶底果然有一把旧钥匙,上面拴着一根皮条。”
休谟进一步论证,这类批评家的判断往往跟时间检验的结果一致,二者的作用就如同客观的标准。虽然审美判断仍是主观的,虽然一些当代作品可能会引发争议,优秀批评家长远的共识就像客观标准一样,使得即使能找到客观标准,它们也是不必要的了。虽然我们不能直接找到美的标准,来确定美的事物的必要条件,但我们可以描述优秀的批评或有品位的人的特征。继而,这些人长远的共识也是很实用的趣味标准,是为审美判断辩护的手段。
康德也承认趣味基本上是主观的,某些东西可能只会让我感到快乐,如看着你自己的祖母的照片时,你会感到悲喜交集,一幢房子会令你想到那是你成长的地方。但别人不会在意,没人会认为他们对此应该拥有同样的反应。康德认为,美感不同于快感,说某个东西美,这是一个没有利害关系的判断。审美判断必须独立于人的经济和性欲方面的欲求。如果一个人参观博物馆时赞叹那些绘画是因为它们很昂贵,或者想着可以偷走卖掉,他对这些画就没有任何审美体验。参观者必须关注对绘画本身的精神反映。当一个人在审美时,他不关心审美对象的存在,享受的是它在人的体验中的再现。“当说某个东西很美时,我关心的不是它的存在,而是我内心对其再现的感受。人人都得承认,掺杂了一丁点利益纠缠的审美判断都是片面、不纯粹的。”沙夫茨伯里在《道德家》中说,如果你把一个漂亮的山谷主要当做一个有价值的房地产投资机会,你就不是在看它本身,因而无法充分地体验它的美。如果你看着一个可爱的妇人,想着跟她上床,你就不能充分、纯粹地体验她的美,你的注意力偏离了在你心中反映的形式。
扬弃主观论
康德认为,有些美是相对的,依赖于对象所属的类型,有些美则是绝对的。同样的比例对于牛来说漂亮,对于马来说就会很丑。但抽象的织物图案设计本身就是漂亮的,鲜花即使不提它们的实用性和繁殖功能也是怡人的。康德由此说,能在事物的形式或设计中找到绝对或独立的美。或者如克莱夫·贝尔在他1914年出版的《艺术》一书中所说,美存在于对线条和颜色的安排之中。
休谟和康德的观点对美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叔本华、汉斯利克、布洛、克罗齐等都持类似观点。更坚定的主观主义者是美国哲学家桑塔亚纳,他把美定义为客观化的快感。说某个东西美,是因为它能带来快感,但这种快感属于对象,虽然对象本身没有主观活动能力。“美是积极、内在、客观化的价值。美是一种价值,也就是说,它不是对事实或关系的感知,它是一种情感,我们的意志或鉴赏的情感。一个物体如果不让人感到快感就不会是美的,所有人都对它无动于衷的美是自相矛盾。因此美是一种内在的积极价值,是快感。”这就如同说,一个令人受挫的对象怀有恶意,令人受挫的东西被认为是一个有主观意志的东西,需要对它造成的结果负责。对美的感受成了一个错误:把主观活动能力归给没有这些能力的东西。
桑塔亚纳在《美感》(1896)中的论述是英语世界对美最后的主要论述,因为一旦承认美是完全主观的,依赖于一个错误,好像就再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如果美是主观的快感,好像它并不比任何愉悦人的东西更高级,也就没有真理或者正义那样重要。20世纪也不再把美当做艺术的主导目标,美在理论上的边缘化导致艺术家们认为他们应该去追求更真实、更严肃的方案。但近年来艺术和哲学界对美的兴趣开始复兴,有多位理论家尝试思考趣味的二律背反。这些新的路径回应了乔治·爱德华·摩尔1903年在《伦理学原理》中的论述:“说一种东西美,不是说它本身美,而是说它是一个必要成分,证明一种东西真的美就是去证明,跟它相关的一个整体是好的。”有价值的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置身其中的情境,美的价值包括美的对象和审美主体的快感。
美国艺术史家克里斯平·萨特韦尔在《美的六个名字》(2004)中既没有把美归给主体,也没归给客体,而是归给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即使二者置身其中的情境。当我们说夜晚的天空很美时,我们不只是在汇报我们感受到的快感,我们还看向天空,赞美真实的世界。另一方面,如果没有感知天空的人,也就没有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哲学教授亚历山大·尼哈玛斯在《幸福的许诺》(2007)中说:“审美判断从不要求人人赞同,美的东西或艺术品都不会拥有天主教般的信众。美创造的是更小的圈子,但每一个圈子的成员都认为它是正统的,却并不认为别人是异端。”

追求正义、伸张正义的道德意识和行为。具有无产阶级正义感的人,能坚持真理,同一切邪恶势力和错误行为作斗争,对社会进步起积极作用。是个人道德品质的一种表现。
公平,就是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哪一方面。正义,就是公正的、有利于人民大众的道理。公平是正义的体现,正义是公平的保障。没有正义就没有公平。人是社会的人,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不仅需要政府的领导和法律法规的约束,更需要社会上每个人的积极参与。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都要有正义感。

開悟的七個要素,及開悟者的內在特質

你的心一旦變得自由,不執著,不擔憂,也不特別關注任何事物,那一刻你就是開悟的。這種狀態最大的特色就是沒有定點:你不集中焦點於任何議題或經驗,眼前存在什麼便是什麼,覺得"逍遙自在"便是處於開悟狀態。

開悟有七個主要元素:

01

能量

能量可以幫助你轉化人格及其模式。有能量意味著你有足夠的能力、勇氣和耐力來轉化自己。有了能量你才會感覺:"是的,我可以辦得到,我有潛力、毅力、和勇氣。"這股能量將會提供你觀察自己和理解事物的燃料。你需要理解和體認的事實在太多了,因此你需要大量的勇氣和精力才能突破過程中的障礙,有能力對治那些障礙住覺知的幻象,因此能量和勇氣必須發展和釋放出來。

02

決心

缺少了決心,能量就會失去意義。你需要堅定不移的決心和不動搖的意志,才能持續地面對失敗和失望。毅力促使你堅持下去。因此,了解圍繞著意志和毅力的人格議題是很重要的事。到底是什麼議題導致了你的被閹割情節?是什麼東西障住了你的意志?你要認清是什麼東西在阻止你說:"無論發生什麼事,失望、痛苦、恐懼,我都要堅持下去"我可能在開悟之前就死了,但我還是不會停止,死後我仍然堅持下去。"有了這種能力,你的內在工作才會言行一致。

03

喜悅

這是一種特定的喜悅感與輕鬆的態度,它是內在工作的本質,亦即對真相,看見真相及體認到真相的一份欣喜。它有點象好奇心,對事物充滿著欣喜的好奇。如果你只有能量和決心,事情會變得過於沉重和嚴肅,但欣喜這個元素能幫你輕鬆的突破障礙。無論做什麼你都充滿興致。這輕鬆感之中帶著一股孩童式的好奇。當孩子感到好奇時,他不會想到碩士或博士學位,他只是單純地感到好奇罷了。

04

仁慈

這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一種品質,因為過程極為艱辛,所以你必須仁慈對待自己。就因為你還沒有解脫,所以受苦是很自然的事,為什麼要用驅迫的方式讓自己更苦呢?為什麼一犯錯誤就要懲罰自己呢?仁慈這個元素會讓你更加依賴自己,依賴成長的過程,依賴你的心和你的本體。

仁慈會帶來無私的態度,一旦有了這種仁慈之心,你自然就會友善的對待每一個人,每一件事。別人受苦也會令你感覺痛苦。你不但想解脫自己,也想解脫別人的苦,解脫是沒有固著點的,所以如果集中焦點在自己身上,你就會變成最大的固著點。"什麼是我需要的"?什麼會傷害我?什麼是對我有利的?這些想法都圍繞著" 我"

仁慈能夠消融掉這種固著或設限的傾向,使你從自我為中心的狀態裡解放出來。仁慈能夠使你承受得住困難中的痛苦,使你更依賴自己的本體以及自己的智慧。仁慈使你在內在的工作中變得更柔軟,對別人更慈悲。這是我們在對治人格模式及人格議題時,必須發展出來的一種能力。

05

祥和

一種安靜下來的能力,而不是永遠都在活動和思考。為了體認到真正的解脫,你必須有能力讓心安靜下來,因為解脫境界是剎那即逝的。如果你永遠都在思考和擔憂,並且維持著一貫的快速活動,那麼你就是在阻礙你對解脫的體認。一旦發展出這份能夠去除焦躁的安詳感,我們就會從這種安歇的狀態之中,自然生起直覺、洞見和細微的觀察。

06

融入

也就是完全融入於你正在做的事。不論那是什麼,你完全專注於眼前的經驗,徹底涉入其中,甚至到忘我的程度。這是一種能力,一份與經驗之間的關係,一種擺脫人格的解放感。人格通常會跟隨經驗保持距離,它對徹底融入、與經驗合一感到恐懼,當你完全證悟到本體時,這份了悟是無法說清楚的;你已經完全投入其中,除了本體之外什麼都不存在了。

譬如你正在製作一張桌子,你是那麼地投入,以至於你、工具和桌子都結成了一體。處於這種狀態里,你是頭腦完全停止了區分或分別意識。你可以融入於任何一種行動、情緒、思想、感覺或本體的某個面向,印度教徒稱這種境界為三摩地,自我的徹底消融。處於這種狀態裡,人格終於允許自己死亡、消失、與眼前的任何一種經驗徹底融合。

07

覺醒

亦即在你的經驗之中覺醒的一份能力。你的覺知是這麼的清晰,就像是剛剛醒來一樣,甚至有一種周圍都是光的感覺。覺醒的品質是內在工作對治昏沉和愚鈍的解藥,你必須靠它來瞭解你所有的人格議題,也必須靠它來對治執著的傾向。你對眼前發生的事是充滿著覺知的,裡面沒有絲毫昏沉的成份。在你清明的覺知之下,事物變得清楚而明確,你能如實看見事物的真相而非通過潛意識在看。這樣的狀態就像萬里晴空,沒有一絲的雲霧,但這並不意味你在看著一片晴朗的天空,因為你本身就是這片晴空。你的心是徹底開放及清明的。

這所有的要素最後會結合成客觀意識。這七個要素:能量、決心、欣喜、仁慈、祥和、融入及覺醒,會融合成一種現象,一種客觀的品質。這份客觀意識正是對治人格執著傾向的必要條件。

有了客觀意識,你就不再受你的超我及無意識的影響。你不再受過去的的經驗、觀念或意見的制約。你的力量是客觀的,意志是客觀的,你的欣喜是客觀的,仁慈是客觀的,你的祥和是客觀的,融入的能力也是客觀的。客觀意識將這七個元素帶入了另一個次元,另一種層次。

七個要素也被稱為Latifa:七種精微意識的元素,能量屬於紅色Latifa,決心屬於白色Latifa,欣喜屬於黃色Latifa,仁慈或慈悲屬於綠色Latifa,祥和屬於黑色Latifa,融入的能力屬於藍色Latifa,能夠使我們解脫慾望的覺醒元素,我們稱之為澄明的Latifa。

Latifa是一種非常精微的東西,有人說它像空氣,能夠產生七種品質的精微之氣。這七個元素最終會製造出來第八個元素,亦即七者結合成一體形成一個八角形。它們是構成Latifa的幾個重要的本體面向。如果你繼續進行內在工作,你會發現每一種Latifa都像是一個完整的宇宙,它們會説明你達到徹底的放下。

開悟後個人的內在特點:

平靜安穩,清醒澄明(本自清淨)
綿延不斷,用之不竭(本不生滅)
無欲無求,自在平衡(本自具足)
自信堅定,內外一致(本無動搖)
隨機應變,運用自如(能生萬法)

開悟後個人的外在表現:

影響巨大但不強加於人,
剛毅果斷但不自以為是;
慈同萬物但不執著生死,
嚴謹負責但不求全責備;
追求卓越但不好高騖遠,
持之以恆但不愚頑固執;
理解他人但不隨波逐流,
正直誠實但不無端干涉;
精力旺盛但不亢奮激越,
通觀全域但不粗枝大葉。

開悟修養方法:

探索生命的真相不是接受教條。知識、理論、邏輯及信條都是真相的局部表述,都具有局限性。這就象指月亮的手指一樣,它並不是目標。如果將任何理論當作真理,就會受它蒙蔽。自己的念頭也是這樣。如果將自己的邏輯判斷當作真理,無疑會被它蒙蔽。對自己及別人的評價與鑒別也具有明顯的局限性。

如何才能不被自己及別人的想法蒙蔽呢?辦法就是永遠做個旁觀者。對別人的想法,旁觀是容易的,因為有距離。實際上,一旦自己的好壞判斷的念頭生起,這個距離就會消失。

漠不關心的做法本身是一種迴避態度,它本身就在遮罩自己探索真相。因此,關鍵是觀察自己念頭的生起。對自己念頭懷有敵視的態度,實際上是通過教條(反對自己的念頭)引入一個新念頭。

能否對自己的念頭懷有慈悲之心而不受其牽動是禪定的關鍵。

因此盡興地觀察自己來來回回的念頭,就象觀察藍天中的白雲一般的隨生隨滅。 如果時時刻刻,這個觀察者本身被觀察到的話,一種旁觀的自由就悠然而生。

但是這種觀察,作為概念的存在,一直在阻礙觀察本身。突破觀察的概念的層次,就可以將自己融入真相。此時一切都在當下,了了分明。任何行動都自然合情,身心解脫,表裡如一,一塵不染。

具有超常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培養對自己念頭的觀察,開始可以依賴五大感官,比如觸覺,盡情感受觸覺(比如感受自己腳步著地),可以躲開觀察行為的妄念設計。因為對觀察方法的設計,是念頭觀察中最易出現的妄念,也是使觀察消失、進入妄念的通常方式。在此基礎上,體驗各種初級感覺。待有一定定力後,就可以觀察自己的念頭了。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有势不可使尽,有福不可享尽,这一段教化,其实还是说的要留余守缺,也就是道家守缺的智慧,如此方可长久。保生大帝是医神,真武大帝是战神,赵公明元帅是财神,东岳大帝也
  • 只许我欺负你,不许你还手,德国外长也“天真”了,当你让人家的外交官回家的时候,就应该想到自家也会有这个结果。你德国都把人家俄罗斯外交官赶跑了,人家不把你赶跑才怪
  • 【俊哲】《热恋定理》7*rps 伪现背*写热恋期的他们没有人注意到此刻他们有多欢喜,也没有意识到,他们每一个镜头前的对视,都是他们热恋的证据。”更新不易,喜欢的
  • #融媒看贵阳# (贵阳日报) 【贵阳市选举产生出席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代表】#喜迎贵州省第十三次党代会# 4月2日,贵阳市党代表会议选举产生出席中国
  • (笑) 确实是这样哎 是下心还是真心的区别呢 果然不想让这个孩子当我的对手啊~(笑)Q28 你觉得婚姻在恋爱的延长线上吗A28 基本上是这样吧 不过我完全没有结
  • 我热爱我的祖国,为自己是中华儿女而骄傲。我热爱我的祖国,为自己是中华儿女而骄傲。
  • 明确记载为“(绿豆)粒粗而色鲜者为官绿”注意,是颜色鲜亮的才可称为官绿,色深的只能称为油绿。这也是佐证了染“大红官绿”必须使用“熟麻”这样颜色才能鲜亮,否则颜色
  • 今天的情绪真滴4⃣️跌宕起伏结尾就4⃣️说 很烦早起失败后突如其来的摆烂时刻 求雨成功弘毅靠室友带饭养活自己要笑死滴朋友圈每周都在赶不同的这玩意我真的会谢[泪]
  • !!
  • 回顧一下來自2018年4月14日詩人羽生的話語一言一語、字裡行間都可以感受到羽生發自內心的感激之意[抱一抱][抱一抱][抱一抱][心][心][心]「熊本地震から
  • 而你的蜕变并不仅仅是挽回这个人,而是你真的意识到了你在感情里有多么的不成熟,还有很多需要提升的地方,否则先不说对方不会回到你身边,就算你想开始新的感情,也没有能
  • #曹敍英[超话]#✨#曹敍英0430生日快乐# 【消息】220416 彩色照相机更新#IREH#相关图片一则 2p配文:辛叡恩的提高音量 歌曲真的真的很好声音非
  • 这样想..会不会好过一点呢[可怜][可怜]阿巴阿巴[失望]#彭苗儿哄睡直播间##龚俊[超话]#GJ#向全世界安利龚俊# DAY20:他对我的意义非凡,他是除了我
  • 【欧盟欲抱团抵制卢布结算令 匈牙利不买账】La Hongrie a déclaré qu'elle pourrait payer des roubles pou
  • 看着选手们在赛场上奔驰,心中也是激动异常,好想跟他们一样提鞭上马,策马奔腾,做个高原草场上的飒爽人儿~本次赛马节除了赛马活动,木雅噶达赛马场还上演了精彩的马术穿
  • 这个菩萨是三乘菩萨,念老括弧说,「法报二身,经无量劫必可悟证」但是现前不行,「但当下尚非其分,故下云非我境界」不是我的境界。  印祖《文钞》云:如来一代时教,所
  • #每日一善[超话]# ✨✨✨#阳光信用# 心若安然,岁月成诗,心若从容,万事不扰,心宽路自宽,心安福常在,安于平淡,慢煮幸福,将心事酿成酒,将心情做成诗,带着
  • 「這個世界真是無情又殘酷,沒有人知道我們為什麼來到這世上,也沒有人知道將來會去往哪裡,我們必須自甘謙卑,我們必須明白克制樸素之美,我們必須盡量不惹人注目地度過一
  • "紫荆虽无木棉花的色彩艳丽,没有桂花的万里飘香,不及柏树的挺拔魁梧,却是公园一角最平淡无奇的一抹淡紫色,而如今因为你们的到来,我的生命充满诗情画意。紫
  • 罐装酸奶都要倒出来喝[爱你]P4&P5:人生三大爱好:买贴纸、手机壳以及笔P6:买了四年的kindle连泡面盒都没盖过就又换了一身新衣裳时境过迁记忆中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