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妄为色空及与闻见」,就是唯识里面讲的三能变,由於最初一念不觉而起无明,这就是妄为。什么叫不觉?什么叫不觉,也就是什么叫无明。无明从什么时候起来的、无明怎么起来的、什么原因起来的?你要认真去问这些话,就跟问文殊菩萨一样,你是文殊还是非是文殊?就跟这意思一样。无明是假的,不是真的,假的怎么?没有自体,所谓是一念不觉。一念何以不觉?《楞严》后头讲得好,现在还没念到,我在这里给诸位说破。说破实在讲是很不利的,古人心地慈悲不说破,不说破是什么?让你自己去开悟,因为你悟得是你自己的境界,有受用。给你说破了,把你的悟门堵死,为什么?你没悟处了。所以说出来,给诸位讲,很残忍。那个不说出来,老师卖关子不肯给我们讲,硬是要我们去憋,憋个二十年、三十年自己悟出来,去问他,老师点点头,「不错,就是这样的」。为什么早不讲,何必要憋二、三十年?诸位要晓得,那二、三十年功夫你入了境界,确实你自己到达这个境界;没有入这个境界,老师给你说破,怕你二、三十年都入不了这个境界。可是诸位要是善根深厚,读经、听经,一定能悟出,自己能开悟。

 

  我那个时候刚刚受戒不久,我住在大溪香云寺,在大溪关帝庙讲经,我有一个同参明演法师,他很久就往生了。那时候他在大溪住在一个塔里面,很用功,《中华大藏经》第一集那时候刚刚出来,他请了一部,从头到尾细细读过一遍。到香云寺来找我,对释迦牟尼佛的智慧赞叹得五体投地,没话说。不错,是很好,最后他说了一句话,「只有一点,佛没有讲清楚,很遗憾」。哪一点?「无明怎么会有的?什么时候有的?佛没说清楚」。《大藏经》从头到尾都看完,他说这个道理佛没说清楚。实在给诸位说,这个道理佛在部部经里面都说清楚了,只是自己粗心大意没看得出来而已,你要看出来一定就有悟处。为什么看不出来?这也是平素我教诸位诵经的原则,你用分别心、执著心就看不出来,当面错过。我教大家读经,经没讲的,为什么?叫你不要分别、不要执著,恭恭敬敬的从头念到尾,字字分明,心里面一念不生。你用这个方法去读经,这个道理才能看破、才能看得出来。佛慈悲至极,不但一乘了义经典里面把这个道理点出来给我们,就是《阿含经》都不例外,真是慈悲到了极处。我们在《华严经》里面看到,《法华玄义》也谈到,佛说法平等平等,不开悟的人、业障深重的人,佛也是这么说,可见得佛法是平等一味。所谓三乘、二乘、五乘,是众生的根性上分的,绝不是在佛说法上分的。到你圆悟之后你才晓得,「圆人说法,无法不圆」,哪有不说清楚的?哪有会漏掉一法的?没有,一法都没有漏失。

 

  《楞严》里面,我跟诸位透一个消息,在经后面佛说的,「知见立知,是无明本」,这是经文。无明从哪里来的?知见立知。知见是什么?是见性,我们就这段经文来讲是见性。见性,见一切物见得清清楚楚,见性见是知见。立知是什么?某人张三、某人李四,这是讲台、那是蜡烛,这叫立知。这就是无明的来源,这就是无明的生起处。可见得你在一切法里头没有分别、没有执著,只有知见,没有立知,你是无上菩提净圆真心。你在一切法里头生心,这就叫起无明。不起这些念头能办事吗?能办事。怎么能办事?随众生起。你问我:这什么?这是扇子。不是我心里执著有扇子,也不是我分别有扇子,你们大家叫它扇子。这就是《楞严》讲的,「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自己心地清净,一念不生,你们说什么,我就跟你们说什么,一样办事。这个办事,就是前五识的成所作智。

 

  这是我把转识成智、明心见性的方法,给诸位用最浅显的语句跟诸位道破。只要诸位在日常生活当中能这样用心,不怕不见性,不怕不证得一心,这样才断烦恼。众生心分别,我心清净;众生有烦恼,我无烦恼。我无烦恼,看众生也无烦恼。自心清净,众生心也清净。众生烦恼传染不到我,众生就清净;传染到自己,自己不清净,外境也不清净。自己心清净,外境就是清净的。所以才说,自己成佛了,外境都是佛,绝无众生。再给诸位说,这个大道理明白通达,用起功非常得力,要求「无上菩提净圆真心」,不但不难,一生可以证得,而且还要不了多少时间就可以证得。难在哪里?难在你这个道理不通,你不相信,你不肯照做,难在这里。道理通达肯照做,《弥陀经》里面讲若一日到若七日,七天都可以办得到的事情。那个七天是理一心不乱,理一心不乱是什么地位?圆教初住菩萨,初住以上的,第一是如来。远远的超过阿罗汉跟辟支佛,超过权教菩萨,七天能办到。《楞严经》里面说得更妙,「歇即菩提」,一个字「歇」,歇是什么?分别心、执著心歇了,歇了就是无上菩提,就是净圆真心,一个字的法门。讲到用功夫,一个字,哪有那么多罗嗦事情?歇就是放下,放下就是。放不下就在妄为之中,妄为里头再妄为,这就麻烦了,那再就是「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

來來來,秋月,上月餅
流水無心,雲霧聚散,世事滄桑,惟变不变。隨緣而來,緣盡則去,月隱林梢,雲歸天際。道是天涼好個秋……
秋夜空寂,雅韻熏香。月圓境弦,花落悵然。是夢是幻何須糾纏?
也曾,童真無邪,不畏艱難險阻,任憑意氣風發;也曾,深思熟慮,穿越風雨雷電,卻料步步驚心。不如,吃塊月餅,盡坦然。
風起時,彩雲追月,舉杯弄影,人在戲中舞;月隱去,花落悵然,撫琴低吟,曲終樂未央……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浅讲(4)

[阿弥陀经] 发表时间:2017-06-08 作者:林克智 [投稿]  “莲华托质,永离退缘。”我们生极乐世界,神识寄住莲华之中,莲华化生,清虚妙体,多清净!一到了那里,华开见佛之后,便常常能见到阿弥陀佛和十方诸佛,永离念退缘;六时闻法不断,永离行退缘;天天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永离位退缘,故永离一切退缘。极乐世界境净缘胜,唯有增上善缘,故在那里修道成佛就会很快。要是在娑婆世界,因此土退缘甚多,经常会遇到一些知见不正的人,引诱你去造恶业,由于恶友恶缘的牵缠还会退心。所以真正聪明的人,阿弥陀佛不会不念,极乐世界还能不去吗!   解 四毕竟不退。不论至心散心,有心无心,或解不解。但弥陀名号,或六方佛名,此经名字,一经于耳。假使千万劫后,毕竟因斯度脱。如闻涂毒鼓,远近皆丧。食少金刚,决定不消也。   这一段文,说明毕竟不退之意义。   “四毕竟不退。不论至心散心,有心无心,或解不解。但弥陀名号,或六方佛名,此经名字,一经于耳。”即只要你听闻或念过一声佛号,终究会得度。无论信佛的人,还是不信佛的人,一心称名或散心念佛,有心念或无心随口念,或了解或不了解念佛的道理,只要一句阿弥陀佛,或六方佛的名字,或《阿弥陀经》的名字,听过一遍,你就与佛结了缘,一历耳根,永为道种。   “假使千万劫后,毕竟因斯度脱。”即使历经千万劫之后,就可由念过一句阿弥陀佛,或听过一声佛号、经名等佛种,早晚能度脱生死,这就是毕竟不退。   我在上面已讲过:释迦牟尼佛在世时,有一老人要求出家。他于无量劫前曾为樵夫,上山打柴遇到老虎,爬上树躲,为免虎难,脱口念了一声南无佛。过了无量劫,此善根成熟,遇释迦牟尼佛得度,很快就证得阿罗汉果。这就是毕竟因当初念一句佛号而度脱的最好例子。   下面大师又举了两个譬喻,说明毕竟不退:   “如闻涂毒鼓,远近皆丧。”第一个譬喻,只要听到涂毒鼓声,不论远近,全都丧命。涂毒鼓是古印度的一种法术,波斯匿王所用,有点像现代的毒气弹。把毒药涂在鼓上,上阵打仗鼓一敲,毒气即放出。古谓:“欲挝涂毒鼓,须佩返魂香。”白军有返魂香可解,故无碍。彼军则无,一闻鼓声即毙。这是反喻,无论什么人,只要念或听到一声阿弥陀佛,他就中“毒”了,社会上讲他迷信迷透了。他中了“毒”,阿弥陀佛就能把他带走;如果他不中“毒”,阿弥陀佛还带不走他。这是比喻普遍性,念者闻者皆植佛种,死虚妄烦恼,活法身慧命,证果不虚。   “食少金刚,决定不消也。”这是第二个譬喻。金刚有坚、利二义,坚即不为一切物所坏,利即能坏一切物。哪怕只吃下一点点金刚,到了肠胃里也永远消化不了,会穿肠而出。这个譬喻是说,我们念一句阿弥陀佛,或听到一声佛号、经名,金刚佛种就种人我们的八识田,永远不坏,将来定有往生之日。这是比喻佛种不坏。   但要知道,今生不生西方,还得在六道中轮回。一直轮回到这个佛种成熟,才会仗佛力得度。至于什么时候成熟,则要看所造业力的大小,业力小的人,可能三五劫、七八劫;业力大的人,要几百劫、上千劫,甚至无量劫,就要枉受多长时间的苦!同修们了解这个功不唐捐,果不浪得的道理,就能好好念佛,o所以一定要下决心,今生就把这个生死大事办好。   解 复次,只带业生同居净证位不退者,皆与补处俱。亦皆一生必补佛位。   由此往下,是明力用的第三部分,判较力用。这三句指出力用。   “复次,只带业生同居净证位不退者”,此外,且不论往生上三土,证念不退、行不退者,而只讲带业往生同居土证位不退者。这样的人,不但一生到那里就证位不退,更能得两大利益:一“皆与补处俱”:经云:“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所以者何。得与如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上善是什么人?等觉菩萨,亦即补处菩萨,象观音、弥勒这样的大菩萨。俱是偕同的意思,往生西方最低的同居土证位不退的人,都能与补处菩萨在一起,这意味着他的地位等同补处菩萨。   二“亦皆一生必补佛位”:经云:“极乐国土,众生生者,皆是阿鞟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补处,其数甚多,非是算数所能知之,但可以无量无边阿僧只说。”这就告诉我们,只要生到同居土,即得不退转,极乐世界的人寿命又长,故皆能一生即登补处,必补佛位。大家都知道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弥勒菩萨现居补处,必补佛位。我们生西方同居土证位不退的人,也和弥勒菩萨一样,一生必补佛位。   带业往生同居土的凡夫即得如是利益,断惑往生上三土的圣人,所得利益则更不可思议。所以修学净土的人明了这个力用,就会死心塌地念阿弥陀佛,念佛求生西方是成佛的捷径。   解 夫上善一处,是生同居,即已横生上三土。一生补佛,是位不退,即已圆证三不退。   这一段文,正判力用,点明上述二力用之深义。这一段文言简义深,古德称之为“要解眼目”,不可轻忽看过。   “夫上善一处”,夫是发语词,前面说生到极乐世界•同居土的人,皆与补处俱,即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生而为人,我很抱歉”
  • 最新消息!海军远航访问编队跨越赤道
  • 方媛返沪获父母接机 孕肚明显四肢纤细
  • 战狼2票房破45亿:我拼命努力,就是为了让你高攀不起!
  • 男子狱中服刑被人p图盗刷银行卡 刷走的钱该找谁要?
  • 悲痛万分!4岁失联女童被埋施工路面下,现场无血迹,离家才10米...
  • 中国本土首例人体低温保存完成,是位女士!能否复苏?悬念留给未来…
  • 男生猛扇回击老师 现场火药味十足学生纷纷低头不敢直视
  • 中国出现共享宝马,你知道多少钱吗?
  • 科技扬威,DNA族群比对成功破获22年前灭门案
  • 明日起,中国全面禁止进口朝鲜煤铁等产品
  • 好友蹭吃蹭喝报警 只因老爸实在看不下去没想到却发现是逃犯
  • 人红是非多,某中戏老师怼《战狼2》作者心理变态为哪般?
  • 甘肃景区突发暴洪 黄河石林景区296名游客被困沟中
  • 吓人!无锡客运站一辆大巴冲进候车室!有人员受伤…
  • 果农滥用催熟药剂,几万斤葡萄被当场销毁!
  • 美弗吉尼亚暴力事件已致1死34伤 嫌犯面临谋杀指控
  • ​张一山不再参加真人秀?​关晓彤很在意片酬?​乐嘉虐待女儿?
  • 九寨沟现双彩虹,愿殇者继续前行~
  • 稻盛和夫《活法》:每天都要心怀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