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西彭措堪布:
由梦可以了解
三大真理

1 、由梦了解万法唯心

汉地净土宗的祖师彻悟大师这样说:
“ 诸喻之中,
梦喻最切。

如梦中所见山川人物、
万别千差,

皆不离我能梦之心,
离梦心外,
别无一法可得。

即此可以比喻,
而知现前一切万法,
但唯心现也。”

( 他说,
在一切比喻当中,
梦喻最亲切。

比如,
梦中见到的山川人物、
万别千差的景象,

都不离开能梦的心,
离梦心之外,
得不到一尘许的法。

由这个梦喻就知道现前一切万法,
都只是自己的心显现的。)

这是由梦而了解到第一大真理 ——
万法唯心自现。

智慧高的人由这个启示,

就恍然明白山河大地、
情与无情、
色声香味、
亲怨恩仇、
升沉苦乐,

无一不是自心的显现,
离开自己的心没有丝毫许的法。

这样贯穿到三界六道,
可以见到无一不是虚妄分别心的现象,
探究它的根源就是分别心,

所以说
“ 三界无别法,
唯是一心作 ”。

往上看,
声闻、
缘觉、
菩萨、
佛,

也无一不是心显现的。

2 、由梦了解万法皆空

阿底峡尊者说:
“ 梦的比喻很殊胜,

通过白天对梦境中
色、声、香、味、触、法的观察,

得出其为虚假的结论,
由此进一步观察,

发现白天的
色、声、香、味、触、法的
显现也同样虚假不实。”

这是由梦可以了解到第二大真理 ——
万法空相。

所以这第二个妙处,
就是从梦入手,
展开来遍观一切有为法,
可以见到万法皆空。

我们想想,
梦中的色声香味触法是不是
“ 似有实无 ”,

似乎是明明在显现,

森罗万象、
纵横变现,

真正往里面观察,
其实全然无有。

所以这个梦是那么明显的说了

“ 现即是空 ”、
“ 缘起性空 ”的妙法,

但是世上知音难遇,

有耳如聋、
有眼如盲,

都听不懂、
看不到。

其实这又是一大暴露,
具慧的人抓到这个线索,
一探就探到了万法一味的大空性。

再往当前一看,
遍天遍地都在演说
“ 诸法如梦如幻 ”,

正当显现的时候,
就是
“ 有即非有 ”,
和梦没有任何差别。

这个地方的重点是
“ 正现的时候实际是不存在的 ”。

随便观察梦里的一个法,
比如梦里出现一座山,

缘聚则有、
缘散则无,

因缘聚合的当下现了,
缘一散就了无踪影,
聪明人马上就知道这是假的,
没有一点实义可把捉。

梦里样样是这样,

醒时的显现哪样不是如此呢?

醒时,
我们眼睛正见色法时,
一刹那就没有了,

这和梦有什么差别?

与此相同,

耳听声音、
舌尝味道、
鼻辨气味、
身作运动、
意作思维,

都是因缘聚会时的幻像,
刹那就没有了,

这不是如梦吗?

请问,
这里面有什么实义呢?

能捉住一点东西吗?

这样也是由梦这一法推开来就见诸法空相。

所以,
梦的比喻是何等重要,
它是一把钥匙,
借它就可以打开真理的大门,

懂得梦就懂得佛法、
懂得人生、
懂得轮回、
懂得世俗和胜义、
有法和法性。

刚才第一层讲了,
要了解万法唯心,
梦是最切要的比喻,

因为现实生活中的现象,
梦里都有对应,
而且梦很明显的告诉我们,

这所有的一切确实是从心自现,
而不是在心外的显现。

有了它,
再看三界六道的大梦,

只是境界更宽广、
更持久、
更复杂、
心识更明利,

但万法唯心的妙谛确实是一以贯之的。

现在这里,
要体会缘起性空,
这也是借助梦喻来通达。

在诸佛菩萨的经论中,

虽然讲到
幻化九喻、
幻化八喻、
幻化六喻等等,

但首要的比喻就是梦喻。

比如鸠摩罗什大师译的
《 金刚经 》中
最后一偈有六个比喻,
梦喻是第一。

宁玛派全知无垢光尊者的
《 大圆满虚幻休息 》,
主题就是讲幻化八喻的修法,
其中梦喻是第一个。

佛经讲了很多有为法的比喻,
除了梦喻,

还有
乾达婆城、
水月、
影像、
空花、
绳蛇、
兔角、
龟毛、
石女儿、
二月、
阳焰等等,

讲这些比喻的用意何在呢?

就是显示万法皆空。

以一个比喻就可以表示一切缘起生的法,
当体就是空的,
连一微尘的实质也没有。

这是告诉我们,
一切有为法都不可当真,
从这里观照就可以放下分别执著。

在这一切比喻当中,
梦喻是总的比喻。

前面说过,
利根者由一个梦喻就可以透入一切佛法,

但是根性不利的人还不能悟入,
那就再举其它种种比喻,
进行多方面观察,

或者某个比喻能和他相应,
或者几个比喻合起来能把他点醒,

但不管怎么说,
这些无一不是在讲述梦的涵义。

3 、由梦了解不生不灭的法性

请大家观察,
梦里境界起起灭灭、
人来人往、
忽东忽西、
时苦时乐,

有生灭、
有增减、
有染净、
有时空、
有自他、
有色声香味触法。

现在问 :
这些是真的吗?

其实这一切都不是真的,
在梦心的角度看是有,
但在真实中,
确实是一点也没有。

其实,
真实当中,
从来没有动摇过,
没有生灭过。

尽管在梦里千变万化,
可是那个真人
( 比喻法性 )
是没有生灭的。

另一方面,
这些假相在醒来时一无所有,
在这时不生不灭的面目就显出来了。

这里有两点 :
一 、梦里的有为法,
醒来就消失,

从这一点就了知它是本来没有的,
本有的法是不可能消失的;

二 、醒来见不生不灭,
既然它露出来了,
这个就是本有的无为法,

而且即使在做梦时,
也一样是不生不灭的,
只不过当时没有觉悟到。

这就是由梦喻揭示了宇宙人生的第三大真理 ——

诸法的法性本是不生不灭的无为法。

我们以这样的眼光来看醒梦辩论歌,
就能从一个极微尘里剖出三千大千世界的经卷。

这才知道在这篇道歌中演唱了无量无边的佛法。

如果我们能静下心来观察体会,
就知道宇宙人生的真相都在道歌里揭示无余。

关键是要有
“ 举一反十 ”的
智慧力,
那就能一通百通,
万法汇归于一梦。

我们回顾醒梦十番辩论,
确实处处体现了这一点。

比如,
“ 现前显现 ”和
“ 现量亲见 ”,

是讲一切醒梦显现,
正显现时,
一个心识上就有现前的相分和了别的见分。

又如,
“ 自心迷现 ”
是讲一切有为法都是从内的心识显现的。

“ 待缘方生 ”
是讲醒梦都是缘起生的法,
由现象都是偶然性,

就知道这决定不是无因生,
因为如果是无因生,
就可以恒时有。

我们观察到显现平等是缘起生,
从这里去看,
醒梦的显现都是缘聚则有,
缘散即无。

在这上面一观察,
就见到平等都是似有实无
( 好像是有,
实际没有 )。

由此就知道任何有为法一定都是空相。

再下来,
一切显现都是梦,

梦里的
山川、
人物,

梦里的六道,
这些是假相,

所以当它一消失,
就显露出原本不生不灭的法性,
这就是无为法。

以这个原因,
道歌说
“ 此后二者融为一,
一亦融入虚空里 ”。

大家想想,
梦一醒来,
假相完全消失了,
只留下一个觉悟。

这是比喻现前了不生不灭的无为法。
幻是可以离的,

非幻怎么离呢?

幻是心造作的,

那个不生不灭的怎么是造作的呢?

这就是所谓的胜义。

再看,
梦里的境界正在纷纭幻变时,

一观察就知道实际是无有的,
所以叫做
“ 无而现 ”。

另一方面,
那个不生不灭的法性,
一直就在那里,

哪怕梦里再现多少生灭、
有多少显现,

它是始终没有生灭的。

等到梦的迷乱一消除,
本有就显现。

这样去体会
《 辨法法性论 》的
有法和法性,
从一个梦喻就可以深入进去,

所谓的
迷乱、
无迷乱、
轮回、
涅槃、
杂染、
清净、
转依,

由此都可以得到了解。

4 、一切皆由心造

第一要知道,
除了心之外,
不可能还有其他作者。

蒙昧的人啊,
这么明白的事你还不知道,
天天都只是自己的心在动,
除了这颗心之外,

还有什么作者呢?

道理是太真太平常了,
自己心心念念在动,
还说作者在心外。

第二要知道,
既然一切唯心造,

心造出来的现象会在心外吗?

这也是很明白的,

心怎么能造出心外的东西呢?

所以都是由心自己造、
自己现的。

第三要知道,
这心正现的时候,
它不是石头,
它是明知的。

这个心识既然是一种明知的体性,
我们就知道它一出来就是既有相状又有了别的。

没有相状,
能说了别吗?

想想看,
没有五颜六色能说有眼识的了别吗?

所以了别就是对相状了别,
不是像石头那样什么不知道。

再看,
离开了别,

能说心前有相状吗?

没有了别,
就是什么也不知不见,

怎么会有相状呢?

所以相状就是了别的相状。

所以,
心一起来必然是有相、
有了别的。

从这点去看醒梦,
都只是一个分别识,

既有心识的现相、
又有心识的了别,

完全是平等无差别的。

第四要知道,
“ 一切唯心造 ”

就是说心上的缘起,
在这个心里不论现什么,
不论色受想行识,
色声香味触法,
眼耳鼻舌身意,

从“ 它是缘起 ”
这一点作为方便,
下手去观察,
就知道这些都是本来没有的空相。

这也是完全平等的。

凡是由心造作的有为法,

在实相中如石女儿、
如空中的毛发一样,

完全是不存在的。

梦里是这样,
醒时也是这样。

第五要知道,
既然这一切内外显现都是本来没有,

这些所谓的
生灭、
来去、
一多、
人法、
六根、
六尘,
此种彼种,

实际中是没有的。

由此就了解到这个心的实相,

远离生灭、
来去、
一多、
人法、
根尘等等,

它就是离戏的大空性。

这也是醒梦平等的。

我们很多人就是满世界跑,
住了这座寺庙又到那座寺庙,
住了这座山又住那座山,

外表上又是念、
又是说、
又是修这个修那个,

又是做这种行为那种功夫,

剃了头、
穿了僧衣,

又是敲打唱念,
又是这里辨一通那里说一顿,
都是要学佛修行。

但是普遍的状况是,
很多人都在外面找佛法,
心里始终没个着落。

这样流浪奔走,
何时是归家的时候!

5 、佛法在吾心

其实,
佛法是原原本本现成的,
佛法就在你的心里。

如果有智慧的话,
天天都是在佛法里,
佛法就在你的心里。

佛法千言万语、
说东道西,

其实都在你心里。

如果你能把这首道歌弄通弄透,
那就能以一字法门把握关要,

这个叫
“ 一字大法门 ”,
这一字就是
“ 梦 ”。

以上七穿八露地让你明白,
这首道歌是这样不可思议,
但归起来只有一字,
舒展开,

时时处处、
开眼闭眼都是讲这一字法门。

你这就体会到全知麦彭仁波切的大智慧、
大慈悲,

给了你一个精要的法,
把一切一切的佛法都融合在这首道歌中,
为你作了极具窍诀性的开示。

这是不是总一切法、
持一切义的微妙章句呢?

是不是每天都应该去体会、
须臾不能离的法呢?

是不是一生修行中最重要的一个法呢?

#雪漠深解《金刚经》#
008以慧摄定|大乘与小乘的入道区别
  六世仓央嘉措影响很大,因为他既是宗教领袖,又是诗人,写了很多情诗,大家都在传诵、研究、传播。直到今天,他的情诗仍然很流行。
  可见有时候,宗教名相也是佛家传播的障碍,需要打碎它。要是作为文化参与人的生活,就可能实现更广泛的传播。而实现这一点的基础,就是让别人知道你在讲什么,给别人一个愿意了解你的理由。佛陀的理由,就是《金刚经》的般若智慧,当然也是割肉喂鹰、舍身饲虎等行为传递的精神,还有那八万四千种的安心之法。
力戒小乘法,不从六根入。
道遍一切处,要心无所住。
见性观实相,无住为方便。
定慧融一体,非小乘禅观。
  小乘的修行不从般若入手,而是从六根入道的。什么叫六根呢?眼睛、耳朵、鼻子、舌头、意识和身体,简称眼耳鼻舌身意,就是六根。佛家认为,六根是轮回之根,要想超越生死轮回,就要斩断六根。在《西游记》中,孙悟空打六贼,就象征着斩断六根。过去,阿罗汉直接把斩断六根叫“杀贼”。杀什么贼?六根之贼。用什么杀?多用戒律、定力、慧力。戒律拒绝,守住四禅八定,心不摇动。杀眼根之贼时不看,杀耳根之贼时不听,杀鼻根之贼时不嗅,杀舌根之贼时不尝,杀身根之贼时不触,杀意根之贼时不想。小乘的修行多从身体入手。
  《金刚经》《般若经》的修行不是这样,它们是从般若智慧入手的,它不管六根,不去杀贼,只管证得这个慧。读《阿含经》时,就会发现,在释迦牟尼的时候,有好多修行人都成就了阿罗汉果。于是有人就问,四禅八定那么难,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阿罗汉?我说,因为他们不一定非要从四禅八定入手,有些人注重的不是禅定,而是智慧,叫慧解脱阿罗汉。一旦智慧开了,他就能解脱。所以,一个婆罗门赶在释迦牟尼圆寂前,请求佛陀为他开示,释迦牟尼说上几句话,他就开了智慧,证得了阿罗汉果。
  从般若入手的好处在于,一旦拥有这个智慧,你就解脱了。所以,禅宗号称即生成就。般若出现之后,入道之门就不仅仅是眼耳鼻舌身意了,任何地方都可以入道,“道遍一切处,要心无所住”,不要执著于心,不要执著于身,心无所住。如果是小乘的修行,释迦牟尼会教人观呼吸、观白骨、观不净…般若出现后,便不再执著这个东西,你可以观,也可以不观,既不要执著呼吸,也不要执著别的,只要做到心无所住,没有执著就行了。
  这就是禅宗与小乘的区别。小乘是以身体为方便,而禅宗是见到空性,见到般若智慧后,以无住为方便,用智慧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也就是“见性观实相,无住为方便”。
  证得智慧的意义之一,在于指导行为,没有行为是不行的。有些人虽然明白道理,知道万事万物都在变化,可是一跟人相处时,就对什么都很较真,不知道一切都在变化,放不下过去,放不下末来,也过不好当下。这就是行为无力。
  所以,我们在面对任何事情时,都要努力做好手头的事,却不执著那结果。因为我们留不住什么东西,一切都不是我的,本来也没有我。一切都会过去。这时,他便不再执著,就会坦然地过好每一个当下,做自己该做的事。
  简言之,明白智慧,并且有明白的行为,就是见即解脱。大手印就是如此。“雪漠心学大系”《真心》中所有的东西,都契合《金刚经》的智慧,它也属于般若部。我在这里讲《金刚经》,其实讲的也是大手印。《金刚经》本身,也是一滴折射佛家智慧的露珠。
  佛家智慧非常博大,有三藏十二部,每一部经典都是一个世界,潜泳其中,你会感受到大海一样的广阔和博大。你的世界观就会发生变化。如果你想要深入研究,你可以专注于般若部。在这里,我暂且不谈佛家的博大,我只想跟你谈一谈佛家的般若。哪怕对你来说太深,只能种下一粒种子,也没关系。只要你用心去培育它,这粒种子迟早就会发芽、开花、结果。
  很多时候,世俗智慧虽然能帮你解决问题,让你眼下就得到一些实惠,让你的生活富足,让你的物质丰腴,让你活在别人艳羡的眼光里,让你陶醉于大海一样的掌声,让你在一次又一次的角逐中越来越强大,但岁月催人老,有一天,当你拖着苍老的躯壳,走在喧嚣的街道上,会突然发现自己其实一无所有一一你拼搏半生,其实一无所有。这时,精彩人生的假象就像退潮的海浪一样消失了,你漫步在心灵的叩问中,你发现,你其实是个苍白、贫瘠的人,你不如自己想象的那么强大和富有。因为,你没有那个丰富深邃的精神世界。那个美丽、圣洁的殿堂,对你来说是那么陌生,遥不可及。
  这时,你才会知道,人生中的一切都是幻相,它在不断地离开你的生命。它们的作用,是构成当下的这个你。
  这时,拯救你的是什么呢?是智慧。你无意中种下的智慧种子,就可能在这个瞬间发芽,它就像童话中的魔豆一样,飞快地长大,瞬息间,它就会搭起一座天梯,让你登上你以为自己遥不可及的那座圣殿。心,是一位魔术师,它喜欢编造出无数的假象来蹂躏你,让你感到痛苦,让你受到诱惑,让你开始自满,让你受到打击,让你一会儿上天一会儿入地,一会儿沉沦一会儿升华,让你像一个沧桑的老人,又像一个稚嫩的孩子,让你在明白的下一刻沉迷,又在沉迷的下一刻苏醒。你只有在那粒智慧的种子真正长大时,才会真正地醒来。当你真正醒来时,你会发现,人生其实没有问题。
平常心是道,无污即是净。
无造作是非,无取舍凡圣。
  “平常心是道,无污即是净”,当你大梦初醒时,你会发现自己没有问题。很多人就是这样,他们不远千里地来找我,说是为了求道,但是到了我跟前,却哑口无言,找不到任何问题,他们觉得无奈,我却笑了,说,本来就没有问题嘛,有问题的,是你的妄心,见到我时,你的妄心被我的真心调伏了,你没有妄心了,哪还有问题?不要在真心之外去找问题。无染便是净。
  我经常说,大手印不是解决问题,而是本来就没有问题。很多问题只是念头。一些修行人追求这个觉受、那个觉受,《金刚经》也叫他们放下所有的觉受。修行不是让你寻找觉受的,而是要你什么觉受都不牵挂。不牵挂本身,就是智慧,不要在这之外,再去找一个牵挂的东西。般若就是这样。明明白白,明明了了,无疑无犹豫。
  有人只让大家读一部经,或者只念一句佛号,其他的都要一棍子打死,这是不对的,是一种愚民政策,就像焚书坑儒一样。结果,有些人当姑娘时念“阿弥陀佛”,当媳妇时念“阿弥陀佛”,成了老太太仍然念“阿弥陀佛”,但念了一辈子“阿弥陀佛”,还是很愚昧,当媳妇时跟婆婆斗来斗去,当婆婆时跟媳妇斗来斗去,进了佛家内部又相互掐来掐去,充满怨恨和烦恼,始终没有智慧。所以,想要解脱、想要成佛,就要有智慧,没有智慧是不可能成就的。如果释迦牟尼只念“阿弥陀佛”,只讲《无量寿经》,他就不叫释迦牟尼,他也成不了佛。释迦牟尼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知道所有众生的根性,能讲出不同的经典,所以,我们也要尽可能地了解一些佛家的智慧。一定要明白,一个人如果想成佛,就要知道佛的智慧,不知道佛的智慧是成不了佛的。
  《金刚经》以慧为主,但它同样有定,是定慧双修的,定慧一体,慧生,则有定,也就是我在《真心》中讲的“以慧摄定”。小乘刚好相反,小乘以定为主,从白骨观、数息观之类的修法入手,慢慢进入初禅、二禅、三禅、四禅。进入禅定之后,仍要提起正念,开发智慧,由定生慧,仍然需要启用智慧来进行观察。如果仅仅是四禅八定而不开发智慧,能不能解脱?不能解脱。四禅八定只是定,解脱必须是慧。一定要明白这一点。国内有一位著名学者正好在这个地方搞错了,把四禅和四果罗汉混为一谈,认为初禅是初果罗汉,二禅是二果罗汉,三禅是三果罗汉,四禅是四果罗汉。实质上不是这样的,四禅八定之后,仍然不是初果罗汉,为什么呢?因为果是慧,解脱虽然跟定有关系,但慧是必然要求。所以说,“定慧融一体,非小乘禅观”。

这“阿弥陀佛”虽然只是四个字,可是所有的佛法都在“阿弥陀佛”这四个字里边包括着。

释迦牟尼佛说每一部经典都有人请法,譬如《金刚经》是须菩提尊者请法,《法华经》是舍利弗尊者请法。唯独这部《弥陀经》是无问而自说,没有人请法。

为什么没有人请法呢?就因为没有人明白这种法。这个净土法门,在表面上看来好像很简单,实际上“阿弥陀佛”这四个字就包括三藏十二部一切的经典。

几十年前,我因为念佛而有所感触,曾经作了这么一首偈颂:

阿弥陀佛万法王,五时八教尽含藏;
行人但能专持诵,必至寂光不动场。

“阿弥陀佛”虽然只是一句佛号,可是你若能念这个佛号,一切的法你都可以明白,所以说“阿弥陀佛”是万法王。

五时就是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八教是藏教、通教、别教、圆教、顿教、渐教、秘密教、不定教。这五时八教都在“阿弥陀佛”这四个字里边包含着。

修行的人只要能专心持诵阿弥陀佛名号,一定能到常寂光净土不动道场那个地方去。

一般人认为念佛是老太婆所做的工夫,有智慧的人不应该修行这个法门,这是错误的!这念佛法门,无论是有智慧或是愚痴的人都可以修,这个法门是三根普被的。三根就是上根、中根、下根。这三种人都可以修行,不是单单就是度老太婆的。

为什么要念“阿弥陀佛”呢?第一,因为我们娑婆世界的众生和观世音菩萨最有缘,观音菩萨是普门示现,有三十二应身。阿弥陀佛和一切众生更有缘。

阿弥陀佛是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的师父,是极乐世界的教主。他在往昔还没成佛以前,有一世做一个法藏比丘,那时他就发了四十八个大愿,每一愿都是接引众生到极乐世界去成佛。

其中有一个愿说:“我将来成佛时,我的世界只有男人,没有女人。”没有女人,那么男人从什么地方来呢?我们一般人都知道,必须要有爸爸、妈妈,然后才有子女。极乐世界若只有男人,男人也会生小孩子吗?不是的。

那么极乐世界的人又是从什么地方来的呀?极乐世界的人是从莲华生出来的。生到极乐世界的人,都先托生到莲华胎里头。我们这儿念一句佛,那个莲华蕊就大一点,念一句佛又大一点,念的佛越多,那个莲华就长得越大,可以大得像车轮似的。

等我们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就亲自来接引我们到极乐世界去,把我们的灵性放在莲华蕊里边。等莲华一开,你这法身也现出了。花开见佛,就生出一个佛了。因此极乐世界只有男人,没有女人。

所以才说: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华为父母。愿意生在西方净土,以九品莲华做为父母。

九品就是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中中品、中下品、下上品、下中品、下下品。这每一品里又分出来九品,九九就有八十一品。

所有的众生若念阿弥陀佛,就会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得成无上正等正觉。这是阿弥陀佛做法藏比丘的时候所发的四十八愿中的一个愿力,他说:“等我成佛,所有的十方众生,若有称我名号者,皆生我国,莲华化生,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因为阿弥陀佛发了这个愿力,所以我们娑婆世界的人若有人念“南无阿弥陀佛”,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就来垂手接引。你看阿弥陀佛那个接引相,一双手这么伸出来,就是想用手托着你,把你托到极乐世界去。

所以说:

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
九品度众生,威德无穷极。

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阿弥陀佛是第一的,以九品莲华来度一切众生,威德无穷尽。所以你不要把念佛法门看得太简单了。

那么极乐世界离我们这儿有多远呢?有十万亿佛土那么长的路程。将来末法的时候,佛法会断灭,一切经典也会没有了。你看现在这个经典上有字,到了末法时代,它自己就没有字了。

为什么没有呢?就因为众生罪业太深了,没有福报,所以就没有机会看见经典。

不要说将来,就是现在,有的人眼睛根本也没有毛病,但是他看这个经典的字就看不清楚,看得马马虎虎的,这就是业障。有眼睛看不清楚佛法,这也就等于是末法。

经典是怎么没有的呢?什么经典先没有的呢?就先从《楞严经》上没有。《楞严经》灭了之后,其他的经典继续也灭了,最后就剩下《弥陀经》。

《弥陀经》在这个世界上多住持了一百年,度了无量众生。然后《弥陀经》也灭了,这时候就剩“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这六字佛号又多住世了一百年,又度了很多很多念佛的众生。

然后“南无阿弥陀佛”又减去“南无”两个字,就剩“阿弥陀佛”。那时候明白佛法的人就只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像求阿弥陀佛来救命似的那么着急念。

再过一百年,连这“阿弥陀佛”四个字也没有了,那时候佛法就完全断灭了。

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不问自说《弥陀经》呢?就因为它太重要了,它在这世界最后才灭。所以我们学佛法的人,切记不要看轻了念佛的法门。

好像参禅的人参“念佛是谁”?由这一句就证明,我们过去通通都念过佛的,所以才知道要参“念佛是谁”。如果你根本就没有念过佛,哪一个念佛来着?根本就没有一个人念佛呀!怎么又可以参念佛是谁呢?

所以由这一句话头来研究,就知道我们过去生中都念过佛,不过有的念得多,有的念得少,有的诚心念,有的马马虎虎念。

我们现在遇着这个法门,就不要再轻易把它放过去,应该收拾起我们已经做过的这种的工作,来念“南无阿弥陀佛”。

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往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是无有众苦,但受诸乐的。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在12个月左右,大多数还没有被切掉蛋蛋的公猫们会发育出下颌——也就是腮部的两坨肥肉,以彰显自己已经是只成熟的男猫了。除了脸变胖、咬肌变大,发腮还有一个最难以解决
  • 将政策支持服务与事中事后监管相融合,在实施人防工程质量监督、人防执法等监管行为中,开展送政策上门服务,及时告知建设单位人防政策和违法风险点,确保建设单位合规合法
  • #阳光信用[超话]#☁️#阳光信用# ☁️#每日一善# ☁️【ygxy极好730,随缘来互】幸福没有明天,也没有昨天,它不怀念过去,也不向往未来,它只有现在。“
  • 她看过2场如梦之梦,她好夸张说肯定啊,那么帅的大明星见过真人会更喜欢吧,这亲戚是真正的称得上香港资本圈的人,90年代都养了几匹马,有好几个TVB艺人是她手下,那
  • 万物皆有灵,有灵方为生,众生皆是父母,只是披着不同的外衣与我们相见,相处,无始劫轮回中我们做过人,做过畜禽,做过饿鬼……都是众生,无论做过什么都是在苦苦挣扎,受
  • ”革命烈士燕益明后代、78岁的燕建华,将辛辛苦苦保存了几十年的父亲遗物——具有珍贵历史意义的36本书和一个书筐,捐献给了市委党史研究院。     #家的荣耀#【
  • 11.有相无心相自灭,无相有心相自生;引自纵横家鬼谷子:有心无相,相随心生;#卫庄[超话]#解读一下老公的内心,此时老公心想,张良这套话术很熟悉啊,好像听过好
  • ”这可能可以解释为什么他在维拉两任教练手下,都很难获得联赛首发的机会。”3. 据GreggEvans:“如果维拉决定买断Coutinho,他的薪水并不是问题。
  • 之前心血来潮想买点红茶自己煮奶茶喝一个爱茶如痴的姐姐给我推荐了两款红茶,我用来煮奶茶的那个还没有开封,现在我要夸一下这款松云之上滇红茶,我买来送老爸的新年礼物。
  • 前面发生了什么忘了,但是我即将醒来的时候,他们在唱大伙之家的主题曲!但是这种梦每次都在关键的时候醒来[苦涩]好想去线下!
  • 合作联系微信:幽幽 拍摄留影报名微信:天义发展(官方号) #任嘉伦告别蓝焰突击#橙色是希望,蓝色是信念,永远不变的是蓝焰精神任嘉伦,谢谢你让我们认识了消防员
  • 电池已充满,我们又可以各自去奔跑了下一段旅程见这感觉太奇妙了,有一种时光交错的感觉小学时候关系很好的同学,当时都非常非常喜欢张杰,后来升学慢慢减少了联系,刚才在
  • 晚安♡♪.. •͈ᴗ•͈ ✩‧₊˚努力把日子都填满,别让孤单把你包围,请善待珍惜自己,给自己一个坚强的理由,生活中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晚安♡♪.. •͈
  • 针不戳[鼓掌][鼓掌][鼓掌][2022]波兰的浪漫主义年[2022][月亮]也许在密茨凯维奇的诗歌中蕴含的某种“音乐性”触动了肖邦,因此他在两首为声乐和钢琴而
  • #三代第一rap担张峻豪# #张峻豪游刃舞担# 增平接力活动·25接@陷落荣光 被艾特到的去增瓶25并点自己的25条瓶论完成后复制本博格式,在超/话“家园池塘
  • [馋嘴]口感有点像小时候常吃的糯米糍雪糕呢,哈哈好像暴露年龄啦[偷乐]你们喜欢吃泰餐嘛,或者喜欢哪些菜系,快来告诉熊叔哦[哆啦A梦微笑]#熊叔厨房粉丝圈[超话]
  • 我奶奶说过几天把ta们全部丢到垃圾站去,但是我想着小猫咪才一个多月肯定会死的,我是一名在校的学生,现在还没有能力养小猫咪[泪]。然后坐下来说看看猫猫刚洗完的牙齿
  • #饭圈扩关[超话]#这里一辆海王车正在向你驶来✈️✈️✈️✈️✈️✈️车主老公@X玖少年团肖战DAYTOY ,不互,建议直关[嘻嘻][嘻嘻][嘻嘻]车主大姐@N
  • 一个左脸有痣,一个右脸有痣。一个左脸有痣,一个右脸有痣。
  • #Sora坂田空[超话]##坂田空樱花甜豆# 220305 SORA上传wvs_post今天这么快就要结束了,今天是什么日子呢?我睡了午觉 做了想做的事 久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