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60年,39岁的王安石,经过10多次请辞无果后,去了京师编修《起居注》。宋仁宗见到王安石很是高兴:“王爱卿,朕总算把你盼来了!”谁知没多久,耿直的王安石就得罪了不少权贵。

在那些王公大臣的群起而攻之下,宋仁宗不得不将王安石,安排出使辽国。出发前,想到已经三年没有见面的妹妹,王安石便写了一首名为《示长安君》的诗: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诗题“长安君”指的就是王安石的妺妹王文淑。通过这首真情流露的诗,我们可以看出,王安石与妹妹王文淑感情深厚。再联想到他当时的处境,让人不禁为之伤感。

除了政治方面的成就,王安石的文章和诗词,写的也是极为出色。除了那些家喻户晓的诗,还有比较冷门的,比如王安石写给妹妹的这首《示长安君》,字里行间,满满的兄妺情深。

让我们在羡慕这样的深厚的感情时,不禁对这位妹妹产生了好奇。王安石家一共兄妹10个,王安石在家中排行第三,上面还有两个哥哥,下面是四个弟弟和三个妹妹。

王文淑是王安石的大妹妹,比王安石小4岁。和哥哥一样,王文淑自小聪明伶俐,喜欢读书,且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同样的爱好,使得兄妹俩的关系一直很亲密。

王安石曾在《长安县太君王氏墓志》中,称妹妹为:“工诗善书,强记博闻,明辨敏达,有过人者”。文学家魏泰也在《临汉隐居诗话》中写有:近世妇人多能诗,往往有臻古人者,王荆公家最众,荆公之妹佳句最多。

所谓荆公之妹就是王文淑。王文淑才貌出众,14岁那年,她嫁给了尚书户部郎中张奎。之后因为出众的才学,被封为长安县君。在当时那个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王文淑能凭借学识,获得朝廷认可,可谓真正的才女一枚。

王文淑出嫁之后,王安石也随之忙碌了起来,兄妹俩见面的机会屈指可数。尽管如此,他们之间的关系,反而随着年龄的增加更加深厚了。

这种深厚全部体现在诗中:“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王安石用“少年”和“老年”做对比,写出了时光匆匆流逝的伤感。我们总是说,年少轻狂,不懂珍惜感情,等到年龄稍长时,悔之晚矣。

然而,王安石不是。少年时就跟随父亲东奔西走的他,看多了世事无常,所以,他将每一次分别都重要对待。由此便生出“老去相逢亦怆情”,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见一面就少一面。

每年毕业季,总会反复的说,短暂的分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聚。可对于那个没有交通工具的时代,分别,也许就是这一别,此生再难聚。所以,古人说到离别,总是充满了伤感。正如王安石对待离别时的一如既往,背后衬托出真挚的兄妹情。

“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这两句很有画面感。兄妹二人随意准备了些酒菜,然后坐在一起,边吃边聊。王文淑偶尔陪哥哥喝一杯,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往了。他们回忆了年少时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以及各种现状,还有之后的人生走向。

昏黄的灯光洒在兄妹二人的身上,有酒有菜有亲情相伴,好温暖啊。

这里的叠词“草草”和“昏昏”,用的非常妙。所有成年人,步入社会那一刻,都要带上面具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只有回到家里,面对亲人时,我们才卸下那下面具,随心所欲。

在妹妹面前,王安石不再做那个朝堂上,与一众文武百官针锋相对。而在哥哥面前,王文淑也不用扮什么贤妻良母。这种真性情流露,真好!

在这痛快的气氛下,不知不觉,王安石和妹妹已经聊到了深夜,可是他们依然有着说不完的话。这种促膝长谈,长夜漫漫,像极了分别很久的知己,再次见面时的场景。而在王安石与王文淑之间,比知己还多了亲情。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上一次见面还是三年前,如今这短暂的相逢,又将伴随着别离。下一次见,不知何年何月?

这种没有归期的愁绪,此刻笼罩在王安石和王文淑的心间。这一转身,王安石就要送契丹使者,去往那飞沙滚滚,不见天日的辽国。这万里路程,不知道怎样的风险等着他经历,所以这一别,让人感到无限悲凉。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离别之即,王文淑忍不住问哥哥王安石:“你什么时候回来?”王安石稳了稳情绪,道:这不好确切的说,不过当你看到大雁南飞之时,我的书信就会从北国寄回了。”

其实,王安石自己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回来,但做为兄长,他必须寄希望给妹妹,这同时也是给自己希望。尽管前路充满未知,只要亲情温暖心间,只要希望之火不灭,那就够了。千山万水沧海桑田,也阻挡不了兄妹通信。

只是还未分别,已开始在心里写信。这信对王文淑而言,一半是希望,一半是悲伤。而对于将要去往边塞的王安石而言,虽然也悲伤,但希望和慰籍,却是他日后坚持下去的信念。

王安石带着妹妹的嘱托,去往万里之外的辽国。期间,兄妹二人在母亲的葬礼上见过一面。公元1068年,王安石得到宋神宗赏识,从而开始实施变法,成就千古一相王荆公!#谢谢王安石#

叶言材:我的前尘往事(5)察院老宅、老宅变迁(上)

我家是一座三进的四合院,并带有一个东跨院。院子里一色方砖漫地,幼儿园时的我,经常可以在院子里开心地骑着儿童用的三轮小车,小学三年级以后直到初中时期,我还可以在院子里骑自行车,足见院子够大。

后来六十年代末,院子里一进大门的影壁和里外院之间垂花门的墙被街道居委会拆毁,在院子中间修了防空洞,地面上鼓起了一个大土包,我就再也不能骑车了。

我家这所宅院可以追溯到道光年间,我太祖父讳“联魁”,字慎斋(家父和叶嘉莹先生的曾祖父),出生于道光六年(1826),因他在咸丰和同治年间任二品武官(清朝的“一品武官”很少),所以我家的院门是那种“广亮大门”,坐北朝南,门旁有“上马石”,门洞将近六尺深(王府为八尺深),左右各有一个石鼓型的“门墩儿”,鼓上各趴卧着石狮子,鼓身正面和侧面还雕有数头狮子,门的上方有四个突出的门当(也叫“门楣”),下方是足足有一尺来高并可以拆卸的门槛。朱红色的大门,高约两米左右,厚约15公分左右,两扇大门上各有一个金属门钹,上边有金属门环,叫门时用门环敲击门钹发出声响。据熟悉北京四合院的人称:按照清代的规制,这是一座仅次于王府规制的、专用的、典型的“二品武官院门”。但是,门口的石鼓石狮在文革初期,却被我和姐姐用铁锤捣坏了。

后因我的曾祖父考取了进士,于是门上就多挂了一块“进士第”的匾额。可是我从小就没见过,后来初中毕业16岁进工厂当学徒,跟一位对我家一带比较熟悉的老师傅聊天儿时,他问我家住哪里,听我说了以后,他说:你家原来可是不得了,门上挂着“太史第”的大牌匾,行人只能从前边经过,不能停留…… 我很吃惊,回到家里向父亲询问,家父才告诉我:不是“太史第”,是“进士第”。

门洞内侧也有近六尺深,迎面是一座高大的磨砖“影壁”(又称“照壁”),据我父亲的笔记描述:
影壁上嵌有病者赠送的“立起沈疴”等匾额,壁的中间竖有题写着“水心堂葉”的木刻,“葉”字为红色,先伯父说“‘水心堂’即为我家之堂号,‘水心’原为宋代学者叶适的别号,先伯父敬仰其人,故题‘水心堂葉’”。(按:此处为了能表现原貌,所以使用繁体“葉”字)

壁前匾下放一大荷花缸,粉色荷花,绿色荷叶互相衬托着,夏季还养几尾红色小鱼,它既可以吃孑孓避免滋生蚊子,同时给人一种雅致脱俗之感,令人不禁想起“出淤泥而不染”之名句。

向左下三级台阶才能进入外院——一进院,外院是一溜五间南房和一间厕所。我父亲说:南房原为书房,可在内读书亦可接待男宾,所以这间厕所是“男厕”。

里外院之间有一堵两米多高的院墙,上白下黑,白墙上有用小瓦片组成的轱辘钱儿形的饰样,正中是一座“垂花门”,坐落在将近三平米见方的石台上,石台向内院延伸,四边由一尺宽的条石组成,中间由大方砖漫成,各有两级条石台阶,通向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听父亲说“可作为艺人表演曲艺之用的一个小戏台,台上北面为一木制屏门,绿色门扇上写有红色‘福'、‘寿'二字,此屏门只是当家中有红白大事时方才开启”。

其实我也只是听说过院子里曾经有过“垂花门”,而在我的脑海中完全没有关于“垂花门”的记忆。垂花门内是二进院,即中院,或称“正院”,北边是三间正房加左右两侧耳房和一间存储物品的库房,西厢房和东厢房各三间。无论是里院的北房、东西厢房,还是外院的南房,房基都比较高,进屋都必须上三级石台阶,而且台阶两侧都有条石坡道。为了便于流水与防潮,西厢房的背后、东厢房的南山墙与影壁之间都修建有相当于一个成年人体宽的夹道。

北房中间堂屋后墙的上半截能够支撑起来,可以看到三进院的后花园。后院也有一个比较小的院门,直通长安街。整座院落的东北角除有一片空地可以种植一些作物外,还有一间厕所。也就是说,在整座院落的东北角和西南角各有一间厕所,这在北京的四合院里也是不多见的。

东跨院是车房、马厩和厨房,所以大门东侧的门是车马进出用的。1958年“大跃进”时被居委会改造成了“街道食堂”。

老宅的变迁(一)

1958年秋,我的“大爷爷”叶廷乂公(我祖父的哥哥)去世后,这样一座占地面积约2000平米的“察院胡同老宅”,陆续搬进来了一些家族以外的人。家父叶嘉谋当时是北京第35中学的语文老师,这所学校原名“志成中学”,是1923年由李大钊等人创建的。因校领导对家父说:现在有不少教职员工没有地方住,你家有房,先帮学校解决一下困难吧。于是,家父就将后院的房子腾空,借给了同事们居住,因为上百年的老房经常被居住的人要求需要维护修缮,会需要不小的费用,领导就让他们给我家一些钱,不知怎的,到了1966年6月房管部门来人到我家,当时只有我这么一个小学三年级的孩子在家,帮他一起丈量了所有房屋以后,他们说你告诉家长留下你们现在所住的房子是“自住房”,其它的都由国家按“出租房”代管了……就这样,院子就被国家收了。

另外,1957年冬,因国家已经计划在人民大会堂西侧建造“国家大剧院”(当时并没告知要建什么),我外祖父家的土地和房产被征用了,可是搬迁的住房还没有建好,外祖父一家人只好先搬到我家院子借住,搬进了里院的西房。1958年,开始了“三面红旗”运动。翌年,街道居委会要办公共食堂,并且3天之内就要开张。是以,做为人民教师的家父和家叔,为了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仓促腾空院子里的东厢房和东跨院原来的车库——里面放满了书籍,只得将房中的书籍家具等物品处理掉。就这样,我父亲他们打开了多年前就已锁定的车库大门,街道居委会的公共食堂进驻了我家车库。当时我还很小,不太记得什么,后来才听说荣宝斋、北京图书馆、首都图书馆来家中分别挑选,拉走了几车。前些年又听说,当年还有不少被清华大学拉走了。总之,说明以前家里所藏的图书物品应该都还是不错的。

记得我小时候家里有四根通体铁铸的“旗枪”,所谓“旗枪”就是八旗军军旗的旗杆,应该是各旗将士中最重要的指挥官才能拥有,后来为了锻炼身体,家父和我哥哥把它们用铁丝固定在了相近的两棵树上,做为单杠使用。家里还曾有过一把宝剑,护手(又称“吞口”)处是一个狮形兽头,剑锋似从狮口中吐出的舌头,约三尺长,当时我还小,觉得很重,需要双手才能相当吃力地举起。曾听老人们说清代佩剑的护手分为:一等龙头纹,二等狮头纹,三等虎头纹,四等狗头纹,等外为蝴蝶纹、无纹…… 我至今也不知真假,因为那把剑在文革初期红卫兵抄家时被抄走了。

我上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曾经想学毛笔字(描红模字)和画徐悲鸿那样的马,所以毛笔用得很费,经常跑到西小院库房里去拿新的毛笔。库房里有很多东西,据说都是以前没被挑走的。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有几盒“宫墨”,它们在木盒中一字排开,中间的那块最大,上有金色的龙纹图案,两侧的墨依次越来越小,再靠外的两块是红色的,据说是“朱砂墨”,而且这几盒墨和木盒的气味都很香。当年父母不让我用这些墨,我只好到外面去买,可是市场上卖的墨或者墨汁的气味都很臭,令人作呕,所以我就不学写字画画了。不过说实话,我真的浪费了不少好毛笔!

(未完待续)

公元1060年,39岁的王安石,经过10多次请辞无果后,去了京师编修《起居注》。宋仁宗见到王安石很是高兴:“王爱卿,朕总算把你盼来了!”谁知没多久,耿直的王安石就得罪了不少权贵。

在那些王公大臣的群起而攻之下,宋仁宗不得不将王安石,安排出使辽国。出发前,想到已经三年没有见面的妹妹,王安石便写了一首名为《示长安君》的诗: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

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诗题“长安君”指的就是王安石的妺妹王文淑。通过这首真情流露的诗,我们可以看出,王安石与妹妹王文淑感情深厚。再联想到他当时的处境,让人不禁为之伤感。

除了政治方面的成就,王安石的文章和诗词,写的也是极为出色。除了那些家喻户晓的诗,还有比较冷门的,比如王安石写给妹妹的这首《示长安君》,字里行间,满满的兄妺情深。

让我们在羡慕这样的深厚的感情时,不禁对这位妹妹产生了好奇。王安石家一共兄妹10个,王安石在家中排行第三,上面还有两个哥哥,下面是四个弟弟和三个妹妹。

王文淑是王安石的大妹妹,比王安石小4岁。和哥哥一样,王文淑自小聪明伶俐,喜欢读书,且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同样的爱好,使得兄妹俩的关系一直很亲密。

王安石曾在《长安县太君王氏墓志》中,称妹妹为:“工诗善书,强记博闻,明辨敏达,有过人者”。文学家魏泰也在《临汉隐居诗话》中写有:近世妇人多能诗,往往有臻古人者,王荆公家最众,荆公之妹佳句最多。

所谓荆公之妹就是王文淑。王文淑才貌出众,14岁那年,她嫁给了尚书户部郎中张奎。之后因为出众的才学,被封为长安县君。在当时那个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王文淑能凭借学识,获得朝廷认可,可谓真正的才女一枚。

王文淑出嫁之后,王安石也随之忙碌了起来,兄妹俩见面的机会屈指可数。尽管如此,他们之间的关系,反而随着年龄的增加更加深厚了。

这种深厚全部体现在诗中:“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王安石用“少年”和“老年”做对比,写出了时光匆匆流逝的伤感。我们总是说,年少轻狂,不懂珍惜感情,等到年龄稍长时,悔之晚矣。

然而,王安石不是。少年时就跟随父亲东奔西走的他,看多了世事无常,所以,他将每一次分别都重要对待。由此便生出“老去相逢亦怆情”,因为随着年龄增长,见一面就少一面。

每年毕业季,总会反复的说,短暂的分别是为了更好的相聚。可对于那个没有交通工具的时代,分别,也许就是这一别,此生再难聚。所以,古人说到离别,总是充满了伤感。正如王安石对待离别时的一如既往,背后衬托出真挚的兄妹情。

“草草杯盘共笑语,昏昏灯火话平生”。这两句很有画面感。兄妹二人随意准备了些酒菜,然后坐在一起,边吃边聊。王文淑偶尔陪哥哥喝一杯,话匣子一打开,就收不往了。他们回忆了年少时一起度过的快乐时光,以及各种现状,还有之后的人生走向。

昏黄的灯光洒在兄妹二人的身上,有酒有菜有亲情相伴,好温暖啊。

这里的叠词“草草”和“昏昏”,用的非常妙。所有成年人,步入社会那一刻,都要带上面具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只有回到家里,面对亲人时,我们才卸下那下面具,随心所欲。

在妹妹面前,王安石不再做那个朝堂上,与一众文武百官针锋相对。而在哥哥面前,王文淑也不用扮什么贤妻良母。这种真性情流露,真好!

在这痛快的气氛下,不知不觉,王安石和妹妹已经聊到了深夜,可是他们依然有着说不完的话。这种促膝长谈,长夜漫漫,像极了分别很久的知己,再次见面时的场景。而在王安石与王文淑之间,比知己还多了亲情。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上一次见面还是三年前,如今这短暂的相逢,又将伴随着别离。下一次见,不知何年何月?

这种没有归期的愁绪,此刻笼罩在王安石和王文淑的心间。这一转身,王安石就要送契丹使者,去往那飞沙滚滚,不见天日的辽国。这万里路程,不知道怎样的风险等着他经历,所以这一别,让人感到无限悲凉。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离别之即,王文淑忍不住问哥哥王安石:“你什么时候回来?”王安石稳了稳情绪,道:这不好确切的说,不过当你看到大雁南飞之时,我的书信就会从北国寄回了。”

其实,王安石自己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回来,但做为兄长,他必须寄希望给妹妹,这同时也是给自己希望。尽管前路充满未知,只要亲情温暖心间,只要希望之火不灭,那就够了。千山万水沧海桑田,也阻挡不了兄妹通信。

只是还未分别,已开始在心里写信。这信对王文淑而言,一半是希望,一半是悲伤。而对于将要去往边塞的王安石而言,虽然也悲伤,但希望和慰籍,却是他日后坚持下去的信念。

王安石带着妹妹的嘱托,去往万里之外的辽国。期间,兄妹二人在母亲的葬礼上见过一面。公元1068年,王安石得到宋神宗赏识,从而开始实施变法,成就千古一相王荆公!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 这种命运的意识 ”温柔的郑号锡 Hope World 3周年快乐 谢谢你这命运般赐予的礼物每次听号锡的歌都会有一种“活下去的力量”很是神奇hhh过去常常把“
  • [西火车站, 杭州第三大交通枢纽, 定居仓前昨天提出设计和规划建议]杭州西站位于未来科技城仓前地区。相关资料,杭州段项目起点位于彩虹快速路(西延)与320国道交
  • 此外,他还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他介绍说每个学年他会有180到190小时的志愿时间。目前,他已获得中国证券业、期货业及基金业从业资格,2019年他高分通过了中国法
  • 现在已经沟通好了,附上对话截图,我为自己的错误言行买单,现在卖家接受了我的道歉,投稿和相关帖子都不删除,告诫自己别再犯同样的错。 最后就是我之前说的暂时退博是
  • #每日一善[超话]#[给力]#阳光信用# 当你夜晚孤军奋战,满天星光都因你而闪烁。错过落日余晖,请记得还有满目星河。半山腰太挤了,你应该去山顶看看。你坚持的东西
  • 大家去我的置顶微博进入TB店铺购买 爱奇已经做了2季做潮流合伙人的节目了,陈伟霆 吴亦凡都参加了,大力推广国潮,娱乐圈明星们的私服也都在穿国潮了,大家有心的话
  • #庆余年#的作者一定是红迷,喜国学,但不是很精,内心敏感,外在行为符合普世观的理性至上的理工男。从书里男主范闲隐约可以看到作者的影子,范闲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幸运
  • #情感[超话]# ᶜᵒᵐᵖᵃⁿʸ ⁱˢ ᵗʰᵉ ᵍʳᵉᵃᵗᵉˢᵗ ᶜᵒᵐᶠᵒʳᵗ. 陪伴是最了不起的安慰。 ᵂʰᵃᵗ ⁱˢ ʷᵒʳᵗʰ ᵈᵒⁱⁿᵍ ⁱˢ ʷ
  • ︎☪┼── 几许清风抚过脸庞 一片相思涌上心头 一缕阳光照射眼眸 我看见拼搏中的你是那样的迷人 就如同那冲破黑夜的一束光 经历了风雨总会遇见彩虹 感恩有你 让
  • 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拚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肝肺然
  • 【 #球隊消息# 】 多倫多#藍鳥#即將宣布四月常規賽主場賽事不會在闊別一年的多倫多羅渣士中心舉行,決定改用他們在佛羅里達州達尼丁巿的春訓球場 TD Ball
  • #光遇[超话]# 蹲6个稳定互心,[悲伤]我出手续费 二十号前每天一次,二十号后一周两次(周六周日)[失望]学生党比较惨 最好是可以加企鹅方便联系那种[伤心]
  • #会戴帽子的人有多时髦##让你心心念念的家乡美食# 靳秀珍《牧羊女之歌》 我是一只孤独的鸿雁 当春回大地 绿色铺满山川 我又飞回巴尔虎草原 我是一朵骄傲
  • 近日身体欠佳,不适 恐怕也与思虑过度有关 想的多 关于生命和如何对待死亡 身边亲人第一个故去的前几日 不禁让我想起后面还有若干纷纷到了年纪的老人 每个人终将面对
  • 2021年2月的最后一天过的还是很有意义的,一大早出门,到晚上才回家。疫苗报名了很久,终于打上了第一针。去了牛街,终于买到了赫赫有名的白记年糕和驴打滚,别说,口
  • 稍微有点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在黄州做了四年多有名无实的团练副使。穷困潦倒的苏轼在黄州不得不开荒种地才养活了家人,并且利用闲暇时间创作了大
  • 印光大师开示曰:念佛治一切病 文钞原文: 念佛人遇伤风感冒等,不妨求医。遇怨业病,只可至心念南无阿弥陀佛及南无观世音菩萨大士。果十分至诚,无不业消病愈者。鬼祟属
  • #今日读经# 梅瑟向民众说:「上主你的天主今天吩咐你遵行这些法令和规则,你应全心全灵谨守遵行。今天你明认上主是你的天主,愿履行他的道路,谨守他的法令、诫命和规则
  • 原来真的有人可以自信到骨子里。 今年暑假认识的一姑娘,可爱到爆。肉肉的脸蛋儿,个子不高,没有世俗定义美的大双眼皮儿,没有大长腿,但是却非常非常灵动,像一个精灵,
  • #网红探店[超话]# 往期福利回顾 如你所见 奖励不知道给多少个模特发下去了 现在发的仅仅是一部分而已 我都好羡慕我们的模特哈哈哈哈哈~ 模特超白收到了两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