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王一博穿越成百里二郎》49:

高秉烛回来了,还带回了白浪,整个神都水系图都在白浪的脑子里记着呢。王一博也暂时不去想“归藏凤”的事,跟高秉烛、月华君和白浪一起讨论起“连山诀”。

高秉烛说:“我去寻白浪,他是真清楚连山诀,但太多东西我并不甚了解,想来百里二郎精通此道,所以带他回来,二郎可以亲自询问,我保证这小子知无不言。”

“这‘连山诀’就是出自连山堂,连山堂是前朝将作大匠宇文恺组建的,当年为了给前朝皇帝兴建神都城。咱们神都洛水贯都,更有伊水、瀍水,水系发达,神都城外北有邙山南有伊阙,山系也繁杂。宇文大匠修城先勘测山系水系,后来前朝又修了运河,神都城四周都有河渠汇入,更需要连山堂一一探测规划。这连山诀,就是记录神都山水脉络的口诀。”白浪虽然平日里像个不务正业的混混,但是说起祖上传下来的东西,还是头头是道。

“连山堂能将神都山水一脉探测的如此详细精确,可见有不少精研风水地势、山脉暗渠的能人,怎么如今连山堂反而没落无踪了呢?”月华君一心为公,真心觉得朝廷,特别是工部很需要这样一个连山堂。

“前朝末年战乱频发,连皇室贵族都沦为战乱的牺牲品,连山堂不过是将作监所辖,人才于战乱中凋零散失,再正常不过了。白浪祖上不就出自连山堂?如今也不过留下他这个后人而已……”高秉烛轻叹一声,像月华君这样的武氏族人,怎会知道他们这些小人物的生存不易呢?

王一博起身去书柜拿回一张羊皮的神都舆图,铺开在书案上才说:“春秋道的人手握连山诀,也就是说神都的地势地形、山系水系全他们全都了解了,那么,神都此时可以说十分危险。”

“二郎可看出了什么?”月华君看着百里二郎的手指在神都舆图上不断划过,好奇地问。

“依临殷商残垣,贯通魏洛遗棺……”王一博手指划过舆图,指着由上东门旁而入神都的漕渠,“漕渠由东而来,正符合这一句,而且漕渠事关江南粮草运入含嘉仓的主水路,进入神都后直达新潭,再由新潭经泄城渠,可将江南而来的粮草直接运入含嘉仓。”

月华君点头:“没错,近日的确有江南各地新粮运进神都,现已送入含嘉仓,圣人派奉御郎负责含嘉仓的安全事宜。”“假如……”王一博手指点在含嘉仓的位置,看着月华君道,“春秋道精研连山诀,假如他们对含嘉仓动了心思……含嘉仓受创,神都会因缺粮陷入恐慌与困境……”

“含嘉仓戒备森严,外人轻易……”月华君觉得不太可能,但王一博打断她的话又说:“天通不知所踪,万一被他炼制出伏火雷霆,再经由水路送入含嘉仓……”月华君悚然一惊,立刻道:“我这就回内卫告知奉御郎,让他早做防范!”

“月华君留步!”王一博扬声喊住她,“奉御郎身子本就不好,又操劳过度,还刚吐过血。这件事月华君还是先别告诉他为好,月华君日常也统领内卫,可以将严加防范的事交给你信得过的内卫去做,也可为奉御郎分忧。”

“如此甚好!多谢二郎提醒!”月华君不疑有他,叉手斜过百里二郎,转身离去。

“百里二郎不信任月华君的兄长,却信任月华君?”高秉烛看出了一点端倪,提出自己的疑问。王一博微微一笑:“小心防范一点,总没坏处,更何况,春秋道渗透神都已久……月华君公正执法、尽忠尽职,你与春秋道有大仇,除你二人之外,皆不可轻信!”

白浪贱嗖嗖地插一嘴:“那百里二郎也觉得我很可疑吗?”王一博点点头,嘴角勾起一抹坏笑道:“你若不老老实实把你知道的都说清楚,我就先把你送进河南府审问一通,河南府擅酷吏之道,你可不可疑,到时候就知道了……”

“我保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白浪吓得脖子一缩,赶忙狗腿的表忠心。

“百里二郎觉得春秋道的目的是毁掉含嘉仓吗?”高秉烛被两人逗的一乐,又认真地看起舆图。王一博手指敲了敲含嘉仓的位置,又顺着含嘉仓划到宫城的位置:“若是春秋道没有伏火雷霆,倒是可以借助水路神不知鬼不觉的转移粮草,给神都制造恐慌。可若是春秋道炼制出伏火雷霆,那他们图谋的恐怕不止含嘉仓这么简单!”

高秉烛盯着百里二郎修长的手指在舆图上移动,见他点在宫城的位置,忽然恍然大悟:“天堂!他们的目的还有天堂!难怪他们当初要借奁山铜把我引向调查你们家,你阿爷不正是工部尚书,负责督造天堂?他们想在天堂建造时做手脚!”

“白浪,神都那条水系可以连接入宫城?”王一博转头问白浪。白浪吓了一个激灵:“我…我说了,你可千万别说是我说的……我觉得我知道的太多不是好事儿,会不会被灭口……”他边说,边用手在自己脖子上割了一下,自己吓自己又打了个激灵。

王一博看着他没说话,白浪被他盯着看的心里发毛:“我说我说,被灭口和被送去河南府,反正都是个死……神都城西的谷水是个人工渠,当年宇文大匠将谷水引入宫城,用来给宫里贵人们提供活水,谷水横贯宫城,从东宫和含嘉仓之间流出,与瀍水相汇。”

王一博盯着舆图,手指在白浪说过的地方划过,点在瀍水的位置:“瀍水与谷水相汇,又与泄城渠相汇,然后泄城渠南流至新潭,汇入洛水……而洛水的新中桥下,就是不良井……”

高秉烛茫然地看着舆图:“神都水系竟然互相贯通,那……百里二郎为何特意提到不良井?”

“星罗棋布地下,机行杼走成关… ”王一博手指又点在不良井的位置上,“按照连山诀所说,神都水系应该不只有地上水系,还包含一些地下暗河,而这些地下暗河星罗棋布,隐藏着极隐秘的机关,如今连山堂已不复存在,机关什么的倒是要着落在白浪身上了!”

“我…我真不知道地下暗河的机关,要不你还是把我送河南府吧……”白浪瞪大了眼睛,惶恐不安的摇头。

“那你可知不良井下是否有地下暗河以及溶洞?”王一博又问。白浪还是把头摇的跟拨浪鼓似的,心里一再埋怨自己祖上,为啥不把这些跟连山堂相关的都说清楚再死啊!现在他被人一问三不知,没准儿就要下去见祖宗们了!

“高秉烛,你和我一起去一趟不良井,咱们去见见丑叔!”

【瞭望丨在“中国”发现中国】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还是所处时代,无不凸显“河洛古国”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

2018年5月末的暮霭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匆匆踏上前往北京的火车,马不停蹄地约见了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将一沓研究材料激动又郑重地递到王巍手中。

那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发布前夜,考古学界内部对于即将披露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已有诸多讨论。浙江良渚、东北地区西辽河流域的红山、山西陶寺、安徽凌家滩……实证着5000多年前中华文明初始时期的“满天星斗”。
  
可这一片璀璨星光中,却唯独不见河南的身影。所谓“中原地区文明洼地现象”的说法似乎再度被坐实。

探寻中华文明起源,这片被以“宅兹中国”四字铭刻在何尊之上的土地,不应该也不可能缺席。

“那份当时未公开发布的材料,正是河南郑州双槐树遗址的初步研究成果。”顾万发说,“王巍老师看后也认为非常重要,尽管仍需进一步论证,但我们都知道,属于河南的那抹隐秘而伟大的文明起源之星光,马上将不再黯淡……”

一场雨“冲出”的文明

在伊洛汇流入黄河处的河南巩义河洛镇,有个名为“双槐树”的小村庄。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它并不起眼,只是静默地居于黄河南岸高台地上,等待与世人相视的一刻。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易经》中“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记载,更是广为流传。

诸多历史文献,都将最早的“中国”指向黄河流域的河洛地区。中华文明起源的“中原中心说”,也一度是学界的主流观点。但考古工作者们,迟迟未能找到过硬的实证材料。

王巍也一直有个“心结”。“在距今3700多年前,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中原地区在各个时期都有很重大的发现,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关键时期,怎么会没有文明起源迹象呢?”

1984年,河洛镇滩小关村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命名为“滩小关遗址”,并未引起广泛关注。

那是河南考古人与“河洛古国”的第一次擦肩而过。

20世纪90年代初,为配合基建,考古工作者对滩小关遗址进行了小规模发掘。“回过头看,那次的发掘点其实距离双槐树遗址内环壕及一号宫殿都非常近,不过几米。”顾万发回想起来仍颇感遗憾,“要是当时再多布几个探方就好了。”

那是河南考古人与“河洛古国”的第二次擦肩而过。

倏忽,又是10年。2003年,顾万发在花地嘴遗址主持考古发掘工作,一个雨天,无法开工,便和一同避雨的老乡闲聊起来。

“你们不就是在整天找瓦片吗?我们村多得是!”

“您是哪个村的?”

“双槐树。”

这个村庄离滩小关村并不远。顾万发一下提起兴趣,那里会不会真“有点好东西”?

又一个雨天,顾万发动身了。在双槐树村一个原本为引黄河水灌溉而挖,但并未启用的大型蓄水池,数日的雨水已将池壁冲塌,剖面上,不仅各式各样的陶片堆叠在一起,还暴露出房基、动物骨骼、石斧、石刀等遗迹遗物。

很快,随身携带的两个编织袋就装满了。顾万发和民工师傅一人扛起一袋,冒雨返程。

“我们俩,肩上是文物,脸上是雨水,身上全是泥。”顾万发说,走到一半,他的一只鞋底掉了,只能打赤脚,回到工作站才发现,脚上全是口子。“当时什么都顾不上了,只想着赶紧把捡回来的陶片洗干净。”

通过综合判断,双槐树村发现的陶片明显属于仰韶文化风格,并且器物的等级较高。顾万发立刻意识到重要性。“那感觉简直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像农民看到了丰收的麦浪。”

此后的钻探发现,滩小关遗址仅是双槐树遗址东北部的一角。双槐树遗址被确认并命名。

但考古发掘工作的具体开展还需多方商榷。惊鸿一瞥后,双槐树重归静默,俯瞰大河滔滔。而顾万发也在密切注视着双槐树,静待最佳契机。

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2013年起,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寻找中国丝绸之源——郑州地区仰韶时代中晚期考古学文化面貌与文明起源问题研究”课题启动,对双槐树遗址及其周边区域进行规模化的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

既为“寻丝绸”,也为“找源头”。随着工作不断深入,双槐树遗址的一系列重要遗迹现象被持续揭露出来。

2020年春夏之交,这座由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迎来揭开神秘面纱的时刻,穿越5300年时光,铺陈在世人眼前。

——这是一处经过精心选址和科学规划的都邑性聚落遗址,周边的青台、汪沟和洛阳的苏羊、土门等多个遗址,特别是西山、点军台、大河村仰韶文化城址组成的城址群,对双槐树都邑形成拱卫之势。

——这里现存面积高达117万平方米。遗址被内壕、中壕、外壕三重宽大的环壕围绕,形成严密的防御体系。“三重环壕曲度一致,工程量巨大,显然具有规划的同时性。而这种形制的规划可能蕴含有一定的高等级礼制概念。”顾万发说。

——这里有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宫殿”,多处院落建立在大型版筑夯土地基之上,门塾台阶、一门三道。“这种大型院落的空间组织形式连同大型居址构成的‘前朝后寝’式的宫城布局,开创了中国宫室制度的先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努说。

——这里有封闭式排状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区,目前发掘的4排大型房址,其间有巷道相通,其中最大的房子面积达220平方米,即使放到今天看也属于“豪宅”,可见居住者身份非同一般。在居址区的南部,两道370多米长的围墙与北部内壕合围形成了一个18000多平方米的半月形结构,其南段两端围墙组成的造型被专家视为中国最早瓮城的雏形。

——这里有4处共1700余座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所有墓葬均呈排状分布,墓葬区内的夯土祭坛遗迹,是仰韶文化遗址中首次发现。

——这里出土了许多含外来文化因素的器物,如具备大汶口文化特征的折腹鼎、属于屈家岭文化因素的陶器组合双腹豆和双腹碗等,说明河洛地区在距今5000年前后已存在文化的汇聚和辐射,体现出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

——这里还发现了用9个陶罐摆放成“北斗九星”遗迹、与丝绸起源关联的最早家蚕牙雕……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王巍表示,以双槐树遗址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堪称“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

我国考古界泰斗、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高度评价双槐树遗址,亲笔写下《双槐城礼赞》一诗,其中提到:“是始建朝廷,诸侯来朝奉”“春蚕勤吐丝,丝绸惠万方。中华创文明,神州大风光!”

一只蚕、九颗星,

文明根脉瓜瓞绵绵

作为双槐树遗址发掘项目的总负责人和“双槐树遗址考古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顾万发对“河洛古国”的“宝贝们”如数家珍,但他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家蚕牙雕”和“北斗九星”。

这两处颇具神秘色彩、打破常规认知的遗迹现象,甫一公布,就引发不少公众好奇的审视和热烈的讨论。

一只蚕,能有多重要?

这只用野猪獠牙制作的雕刻,长6.4厘米、宽不足1厘米、厚0.1厘米,造型和现代家蚕极为相似。背部凸起,头昂尾翘,仿佛即将吐丝或正在吐丝,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蚕雕艺术品。它的发现,被顾万发戏称为“神来之笔”。

“在‘寻找丝绸之源’过程中,我们在周边遗址发现了仰韶文化中晚期的丝绸实物,但仍有一关键问题悬而未决,吐出这丝的蚕是野生的还是驯化的?”顾万发说,“双槐树遗址的牙雕家蚕让一切不言自明。”

中华文明的一个典型特征即是农桑文明、丝帛文明。20世纪20年代,“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在山西西阴村遗址就发掘出半个蚕茧,引发考古学界对中国蚕桑和丝织起源及发展历程的追寻。

如今,双槐树遗址发现大量的农作物和正在吐丝状态的牙雕家蚕,连同附近青台、汪沟等遗址发现的农业和丝绸实物等,证明距今5300年左右的中原地区已开始驯化家蚕,形成较为完备的农桑文明形态。

李伯谦直言,以双槐树遗址为首的黄河流域中心聚落群,是目前发现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的时代最早的代表。

九颗星,能有何奥妙?

更确切地说,这是一处用九个陶罐摆放成天上“北斗九星”形状的遗迹,主体被掩埋在双槐树遗址中心居址区最大房子的门廊处。在“北斗九星”遗迹上端,即古人言中“天的中心”北极附近,还有一头首向南并朝着门道的完整麋鹿骨架。

陶罐半截在土中,只露出一小部分,乍一看平平无奇,很难直观意识到其在摆放位置上的巧思。

结合此前在青台遗址发现的用陶罐摆放而成的‘北斗九星’图案和圜丘形天坛遗迹,顾万发说,这一发现表明5000多年前的“北斗”崇拜是当时仰韶先民的最高信仰之一。

有专家认为,“北斗九星”遗迹一方面具有科学和天文价值,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观象授时观”,用以观察节气、指导农时,还具有特殊的人文内涵与政治礼仪功能,其主人借此表达自己是呼应天上中心的地下王者,实现身份的“神化”。这是中国古代文明高度重视承天之命特征的早期代表,更是中华民族高度重视中心思维的重要考古学证据。

“家蚕牙雕”和“北斗九星”,一个是“脚踏实地”的农桑文明,一个是“仰望星空”的天文礼制。物质与精神,两大文明切面在双槐树遗址一体呈现。

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还是所处时代,无不凸显“河洛古国”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而其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合天命而治的礼仪思维、崇尚中心的文化心理、具有引领性的社会发展模式,被后世所承袭和发扬,表明五千年中华文明主根脉可追溯于此,延续不断、瓜瓞绵绵。

五千多年时光流转。沐浴在文明曙光中的中原先民,其生活图景正经由考古研究被不断还原,在“河洛古国”,与你我相视一笑。(来源:《瞭望》 图源:双槐树遗址 2019年8月27日摄 李安摄)

【瞭望丨在“中国”发现中国】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还是所处时代,无不凸显“河洛古国”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

2018年5月末的暮霭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匆匆踏上前往北京的火车,马不停蹄地约见了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将一沓研究材料激动又郑重地递到王巍手中。

那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发布前夜,考古学界内部对于即将披露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已有诸多讨论。浙江良渚、东北地区西辽河流域的红山、山西陶寺、安徽凌家滩……实证着5000多年前中华文明初始时期的“满天星斗”。
  
可这一片璀璨星光中,却唯独不见河南的身影。所谓“中原地区文明洼地现象”的说法似乎再度被坐实。

探寻中华文明起源,这片被以“宅兹中国”四字铭刻在何尊之上的土地,不应该也不可能缺席。

“那份当时未公开发布的材料,正是河南郑州双槐树遗址的初步研究成果。”顾万发说,“王巍老师看后也认为非常重要,尽管仍需进一步论证,但我们都知道,属于河南的那抹隐秘而伟大的文明起源之星光,马上将不再黯淡……”

一场雨“冲出”的文明

在伊洛汇流入黄河处的河南巩义河洛镇,有个名为“双槐树”的小村庄。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它并不起眼,只是静默地居于黄河南岸高台地上,等待与世人相视的一刻。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易经》中“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记载,更是广为流传。

诸多历史文献,都将最早的“中国”指向黄河流域的河洛地区。中华文明起源的“中原中心说”,也一度是学界的主流观点。但考古工作者们,迟迟未能找到过硬的实证材料。

王巍也一直有个“心结”。“在距今3700多年前,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中原地区在各个时期都有很重大的发现,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关键时期,怎么会没有文明起源迹象呢?”

1984年,河洛镇滩小关村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命名为“滩小关遗址”,并未引起广泛关注。

那是河南考古人与“河洛古国”的第一次擦肩而过。

20世纪90年代初,为配合基建,考古工作者对滩小关遗址进行了小规模发掘。“回过头看,那次的发掘点其实距离双槐树遗址内环壕及一号宫殿都非常近,不过几米。”顾万发回想起来仍颇感遗憾,“要是当时再多布几个探方就好了。”

那是河南考古人与“河洛古国”的第二次擦肩而过。

倏忽,又是10年。2003年,顾万发在花地嘴遗址主持考古发掘工作,一个雨天,无法开工,便和一同避雨的老乡闲聊起来。

“你们不就是在整天找瓦片吗?我们村多得是!”

“您是哪个村的?”

“双槐树。”

这个村庄离滩小关村并不远。顾万发一下提起兴趣,那里会不会真“有点好东西”?

又一个雨天,顾万发动身了。在双槐树村一个原本为引黄河水灌溉而挖,但并未启用的大型蓄水池,数日的雨水已将池壁冲塌,剖面上,不仅各式各样的陶片堆叠在一起,还暴露出房基、动物骨骼、石斧、石刀等遗迹遗物。

很快,随身携带的两个编织袋就装满了。顾万发和民工师傅一人扛起一袋,冒雨返程。

“我们俩,肩上是文物,脸上是雨水,身上全是泥。”顾万发说,走到一半,他的一只鞋底掉了,只能打赤脚,回到工作站才发现,脚上全是口子。“当时什么都顾不上了,只想着赶紧把捡回来的陶片洗干净。”

通过综合判断,双槐树村发现的陶片明显属于仰韶文化风格,并且器物的等级较高。顾万发立刻意识到重要性。“那感觉简直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像农民看到了丰收的麦浪。”

此后的钻探发现,滩小关遗址仅是双槐树遗址东北部的一角。双槐树遗址被确认并命名。

但考古发掘工作的具体开展还需多方商榷。惊鸿一瞥后,双槐树重归静默,俯瞰大河滔滔。而顾万发也在密切注视着双槐树,静待最佳契机。

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2013年起,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寻找中国丝绸之源——郑州地区仰韶时代中晚期考古学文化面貌与文明起源问题研究”课题启动,对双槐树遗址及其周边区域进行规模化的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

既为“寻丝绸”,也为“找源头”。随着工作不断深入,双槐树遗址的一系列重要遗迹现象被持续揭露出来。

2020年春夏之交,这座由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迎来揭开神秘面纱的时刻,穿越5300年时光,铺陈在世人眼前。

——这是一处经过精心选址和科学规划的都邑性聚落遗址,周边的青台、汪沟和洛阳的苏羊、土门等多个遗址,特别是西山、点军台、大河村仰韶文化城址组成的城址群,对双槐树都邑形成拱卫之势。

——这里现存面积高达117万平方米。遗址被内壕、中壕、外壕三重宽大的环壕围绕,形成严密的防御体系。“三重环壕曲度一致,工程量巨大,显然具有规划的同时性。而这种形制的规划可能蕴含有一定的高等级礼制概念。”顾万发说。

——这里有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宫殿”,多处院落建立在大型版筑夯土地基之上,门塾台阶、一门三道。“这种大型院落的空间组织形式连同大型居址构成的‘前朝后寝’式的宫城布局,开创了中国宫室制度的先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努说。

——这里有封闭式排状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区,目前发掘的4排大型房址,其间有巷道相通,其中最大的房子面积达220平方米,即使放到今天看也属于“豪宅”,可见居住者身份非同一般。在居址区的南部,两道370多米长的围墙与北部内壕合围形成了一个18000多平方米的半月形结构,其南段两端围墙组成的造型被专家视为中国最早瓮城的雏形。

——这里有4处共1700余座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所有墓葬均呈排状分布,墓葬区内的夯土祭坛遗迹,是仰韶文化遗址中首次发现。

——这里出土了许多含外来文化因素的器物,如具备大汶口文化特征的折腹鼎、属于屈家岭文化因素的陶器组合双腹豆和双腹碗等,说明河洛地区在距今5000年前后已存在文化的汇聚和辐射,体现出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

——这里还发现了用9个陶罐摆放成“北斗九星”遗迹、与丝绸起源关联的最早家蚕牙雕……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王巍表示,以双槐树遗址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堪称“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

我国考古界泰斗、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高度评价双槐树遗址,亲笔写下《双槐城礼赞》一诗,其中提到:“是始建朝廷,诸侯来朝奉”“春蚕勤吐丝,丝绸惠万方。中华创文明,神州大风光!”

一只蚕、九颗星,

文明根脉瓜瓞绵绵

作为双槐树遗址发掘项目的总负责人和“双槐树遗址考古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顾万发对“河洛古国”的“宝贝们”如数家珍,但他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家蚕牙雕”和“北斗九星”。

这两处颇具神秘色彩、打破常规认知的遗迹现象,甫一公布,就引发不少公众好奇的审视和热烈的讨论。

一只蚕,能有多重要?

这只用野猪獠牙制作的雕刻,长6.4厘米、宽不足1厘米、厚0.1厘米,造型和现代家蚕极为相似。背部凸起,头昂尾翘,仿佛即将吐丝或正在吐丝,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蚕雕艺术品。它的发现,被顾万发戏称为“神来之笔”。

“在‘寻找丝绸之源’过程中,我们在周边遗址发现了仰韶文化中晚期的丝绸实物,但仍有一关键问题悬而未决,吐出这丝的蚕是野生的还是驯化的?”顾万发说,“双槐树遗址的牙雕家蚕让一切不言自明。”

中华文明的一个典型特征即是农桑文明、丝帛文明。20世纪20年代,“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在山西西阴村遗址就发掘出半个蚕茧,引发考古学界对中国蚕桑和丝织起源及发展历程的追寻。

如今,双槐树遗址发现大量的农作物和正在吐丝状态的牙雕家蚕,连同附近青台、汪沟等遗址发现的农业和丝绸实物等,证明距今5300年左右的中原地区已开始驯化家蚕,形成较为完备的农桑文明形态。

李伯谦直言,以双槐树遗址为首的黄河流域中心聚落群,是目前发现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的时代最早的代表。

九颗星,能有何奥妙?

更确切地说,这是一处用九个陶罐摆放成天上“北斗九星”形状的遗迹,主体被掩埋在双槐树遗址中心居址区最大房子的门廊处。在“北斗九星”遗迹上端,即古人言中“天的中心”北极附近,还有一头首向南并朝着门道的完整麋鹿骨架。

陶罐半截在土中,只露出一小部分,乍一看平平无奇,很难直观意识到其在摆放位置上的巧思。

结合此前在青台遗址发现的用陶罐摆放而成的‘北斗九星’图案和圜丘形天坛遗迹,顾万发说,这一发现表明5000多年前的“北斗”崇拜是当时仰韶先民的最高信仰之一。

有专家认为,“北斗九星”遗迹一方面具有科学和天文价值,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观象授时观”,用以观察节气、指导农时,还具有特殊的人文内涵与政治礼仪功能,其主人借此表达自己是呼应天上中心的地下王者,实现身份的“神化”。这是中国古代文明高度重视承天之命特征的早期代表,更是中华民族高度重视中心思维的重要考古学证据。

“家蚕牙雕”和“北斗九星”,一个是“脚踏实地”的农桑文明,一个是“仰望星空”的天文礼制。物质与精神,两大文明切面在双槐树遗址一体呈现。

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还是所处时代,无不凸显“河洛古国”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而其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合天命而治的礼仪思维、崇尚中心的文化心理、具有引领性的社会发展模式,被后世所承袭和发扬,表明五千年中华文明主根脉可追溯于此,延续不断、瓜瓞绵绵。

五千多年时光流转。沐浴在文明曙光中的中原先民,其生活图景正经由考古研究被不断还原,在“河洛古国”,与你我相视一笑。(来源:《瞭望》 图源:双槐树遗址 2019年8月27日摄 李安摄)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我是一个追求高品质生活的人,我之所以做ABM ,它可以让我的家人生活的更美好,给身边的朋友带来更高品质的好产品,又可以锻炼我一生获益的各种能力。熬夜,工作压力,
  • 情侣之间最重要的就是分享欲了不是那种打卡式聊天而是两个人都乐于分享事无巨细的生活细节以及保持倾听琐碎日常的耐心我看到好看的夕阳 路过可爱的小猫吃到好吃的食物都想
  • 到此为止,英国本土的三大排名2023年已经全部发布~卫报是从以下9⃣️个指标对大学进行评估:✔课程满意度:毕业生对课程整体质量的评价✔教学质量满意度:毕业生对课
  • 在房地产领域,约等于买1个保利发展,额外赠送半个万科。7、对于现金的重要性不想再提了。
  • (了解这么个象就好,不要过度解读)“庚”临【天禽星】是公正之星,也是大吉之星,它跟病星一起属于是发现问题,防微杜渐,某种意义上是好事。也看了下【暗干壬】隐藏的原
  • 世上没有那么多天赋异禀,优秀的人总是努力地翻山越岭,你要知道:最终使你脱颖而出的,是持之以恒,是真正坚持做一件事,而时间会看得见。难道是我身上勇敢的潜质已经超过
  • 首轮发放13万张,总额1000万元,将于10月1日20:30在“2021无锡太湖(金秋)购物节”启动仪式上,通过银联“云闪付”App平台正式开抢。1983年,因
  • 那条街处处都是那个年代的上海……还真挺怀念那段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日子的,虽然那时候总是情绪起伏不定,今天摸鱼被哪个领导举报了,明天哪哪哪又出错了,但真正完成工作
  • 这期间,陈蕊田最想念的还是家里的俩个孩子,进来工作十多天,每天都忙到深夜,没时间与孩子们视频。 战“疫”日记之出征第一天4月3日一早,当家人还在睡梦中时,
  • 我这个年纪了,还是很放肆的很自私的在做事情,未来到底想过怎样的生活,如今的这样的生活是可以的吗?多年前有一个愿望[心]好好的找一份工作长长久久的工作可以存一笔存
  • 如夏天忽晚的风如山林忽早的雨我眼中的你,热烈,艳丽,远离贫瘠-你是人间日色偏西万端飘带中最鲜妍的一缕-你是今夜月色如洗湖水沉寂,却为你潋滟通碧-你素颈单衣,误入
  • #今冬最精致的羽绒服##小香风穿搭# 既不显臃肿又体现时尚感的小香羽绒服,是我超级爱的!其实也不必费心考虑该如何搭配,因为真的是so easy~小香羽绒服搭配毛
  • 近年来,西安高新区把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作为教育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新建学校 58 所、改造提升学校 87 所、打造新优质学校 40 余所,新增学位 7.6
  • 今回のくじ砂本当に面白い舞台。これぞ大人の恋ってやつ?
  • 真的被王1⃣️啵圈粉了他真的太适合那个眼妆了,我爱到没有了肖战昨天发的vlog越看越泪目,这个大男孩真的是值得我们去爱!过阵子上新结束我们就没有买赠这么多了哦,
  • 才认识小屁股是在一起上课 俩人同桌还没多久有天我实在没话找话 我说我朋友把名字改成好运到就考上了我就随口这么一说,他马上说那我改成好运到我心里都惊呆了 我心想这
  • 和美女的逛街日记:冰冰酱➡️世贸逛街 看上了小香风套装 尊的有点小贵 不过真的很好看➡️胖哥俩鸡爪煲 怎么那么好吃➡️去唱了一家开在宽厚里门口的ktv店 没有想
  • #篮球#猜测:特斯拉 FSD Beta 的下一次更新 10.69.3 #超能快讯# 马斯克承诺将于 9 月 30 日的 AI Day 之后不久就发布下一次 FS
  • 检车家快报,在云南地区检测一台马自达的CX-5,现在这款车型算是马自达的主打车型了,其实空间上非常的不错,而且性价比也是很好的车型,值得入手。【XBEK小北饵块
  • 白玫告诉记者:“在助力疫情防控背景下,智能消毒机器人可广泛应用于医院、机场、车站、码头、行政中心等人群聚集区,在减轻消毒人员工作压力的同时,大大降低交叉感染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