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光:2022年两会前瞻 | 主要看点

作者:李宗光 钟山(李宗光为华兴资本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

一年一度的两会即将开幕。作为最重要的年度会议之一,在经济领域,它负责将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具体化(图1),形成可以执行、有明确分工负责的任务。具体包括,它将提出一系列2022年工作具体目标,比如GDP增速、财政赤字规模、地方专项债规模、新增就业目标和货币供应量增速等核心经济指标,是观测当年政策方向、力度、节奏的重要参考。

图片1
今年,在稳增长成为阶段性中心工作的大背景下,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哪些值得关注?我们尝试梳理了几个“点”,供您参考:

01、GDP增长目标如何设定?

GDP(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目标,是政府工作报告每年都会设定的一个指标。过去20年,只有在发生疫情的2020年没有设定。增长目标大部分情况下是一个“点”目标,即“国内生产总值增长xx左右”;但近年来,由于不刻意追求增长速度,也越来越多地使用“区间”目标,即“国内生产总值增长x%-x%”,为高质量发展留出足够的空间(图2)。

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经济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稳增长压力骤然上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稳增长”放在一个“史无前例”的重要位置上。因此,今年增长目标如何设定,尤为重要。综合基数效应、潜在增速及国内外形势:

预计今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在5.0%-5.5%之间,坚决守住5%底线,同时给于各方面一定弹性,兼顾增长与改革,在多重约束下取最大公约数;

如果今年增长目标设在“5.5%”或“5.5%”以上,则是一种“进取”姿态,释放对经济增长的重视程度更大的信号;

如果今年增长目标设在5%左右,则是一种“稳健”姿态。淡化对经济增长的要求,将更大精力放在改革上,允许经济适度下滑。特殊情景下,允许经济增速降至5%以下。

图片2
02、财政政策:释放何种“积极”信号?

过去十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宏观政策的双支柱。财政政策在稳增长和逆周期调节方面,一直是被寄予厚望。但近几年来,受到财政收入增速趋缓、卖地收入下降、严控地方隐性债务以及合格项目匮乏等多重约束,再加上财政主要精力放在“减税降费”上,2018年以来,基建投资增速乏力,并未如预期发挥“逆周期”拉动作用。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财政政策的表述均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同时“严控地方隐性债务”。因此,今年在“增支”方面不宜预期太高,更多关注放在“精准”和“可持续”方面。财政相关负责人近期也表态,围绕“提升效能”,重点在发力适当靠前和减税降费,“适当确定赤字率,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图片3
加之去年赤字率和专项债规模整体处于高位(图3)。多重约束下,我们预期,基础情景下:

财政赤字会在去年的“占GDP比例3.2%”的水平附近,可能略高一点,但大概率不会超过3.5%;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维持在去年新增3.65万亿元的水平不变,但节奏会提速;

去年的减税降费好政策,今年有望延续,甚至不排除会“加码”;

当然,如果出现下面几点,则表明“积极”力度会超出市场预期:

财政赤字较去年有一个明显的提升,比如3.5%以上,甚至4%以上;

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较去年有一个提升,比如到4万亿元或以上;

适度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有一个明确的“规模”,并在配套支持方面更加具体化。

03、货币政策:稳健框架下,工具箱如何“开的再大一点”?

近年来,“稳健”的货币政策在稳增长中总是行动积极,每年的降准、投放流动性都不会缺席。这一方面与央行的工具箱资源较多、空间充裕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央行行动约束较少、成本较低有关。

当然,央行的“积极”并非没有边界,不能超出“稳健”的大框架,即“广义货币(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要同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整体是对GDP增速趋势是一种“跟随”和“追加确认”的立场,而非主动改变其趋势。与之作为对比,“积极”的货币政策,则是显著提升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俗称“放水”),通过降低基准利率等信号意义强的措施,主动扭转名义GDP增速下滑的态势。

过去几年,央行的降准多以“结构性”降准和“对冲性”降准为主,精力放在“定向”和“滴灌”上,而非“总量”上。因此,过去几年,M2和社会融资总额增速,整体“跟随”名义GDP增速(下降)趋势(图4)。

图片4
与往年相比,稳增长的压力更大。房地产市场的持续放缓,严重威胁到了“货币投放”和“信用创造”的正常运转,导致M2和社融增速与名义GDP基本匹配这一“稳健”目标将难以实现。因此,央行领导新年伊始罕见出来话:“把货币政策工具箱开得再大一些,保持总量稳定,避免信贷塌方”,“靠前发力,要抓紧做事,前瞻操作,走在市场曲线的前面”。

因此,今年两会对货币政策在稳增长表述方面,也应值得期待和关注:

在稳健大框架下,会否出现“略偏宽松”等类似的表述?

在M2和社融增速的确定上,会否出现更积极的表态?

在房地产信贷“合理需求”保护上,是否给予更大支持?

在“降准”、降低“实际利率”方面,会否给出更明确信号?

在绿色金融、小微、普惠等定向、精准方面,会否有大力度、强获得感的工具推出?
详情链接:https://t.cn/A66LnDJl

2022年两会看点前瞻
2022年两会看点前瞻:新征程传递哪些发展新信号?|视点深度
全国两会即将开幕。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如何走好新的“赶考路”举世瞩目。今年,本届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履职跨入第五个年头,他们将关注哪些议题,会议将释放哪些中国发展信号,诸多看点值得期待。
看点一:稳定经济大盘怎样发力?
当前,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与此同时,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面对世纪疫情、百年变局交织影响,中国经济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住经济大盘,就能克服疫情影响,稳住民生底线,在新一轮增长中取得先机。
两会上将如何设定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备受关注。张立群说,综合考虑过去两年经济增长率,以及内外环境、经济增长潜力等条件,积极、稳妥设定今年经济增速、就业、物价等目标,有利于引导社会各界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
近期,从需求到供给,外贸、工业经济、服务业等方面一系列稳定经济的政策密集推出;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各地“新基建”、民生、环保等领域重大项目加快落地。今年两会,稳定经济大盘还将出台哪些政策举措,值得期待。
如何支持重点领域扩大有效投资、合理安排地方债、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稳定房地产市场、加大能源保供力度,以及加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等,都将受到代表委员热议。
在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看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是稳增长的一个重要手段,选择“对”的投资项目至关重要。科技创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转型等相关领域的投资,既能创造短期需求,也能为中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看点二:重要领域怎样稳中求进?
稳中求进,方能行稳致远。在诸多重要领域,今年工作如何谋划部署,改革怎样持续推进,是代表委员的重要关注点。
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2月22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明确了两条底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项重点——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程国强表示,除了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外,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还要重视提高农民积极性。针对一些地方经济发展基础仍然薄弱,部分脱贫群众收入不高的问题,加强动态精准监测、巩固提升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加大金融保障服务。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今年1月,国家出台促进绿色消费的相关政策,呼吁扩大绿色和低碳产品的供应和消费。在此前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双碳”、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多地政府的工作重头戏,新能源布局更是纷纷入列目标清单。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强认为,控制化石能源消费,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低碳产业深入融合,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源“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进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如何有效规划并探索路径,将成为代表委员重要关注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研究室主任刘学良说,促进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是前提基础和必要条件。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为主攻方向,着力抓好一系列创新性、突破性的重大举措。
看点三:民生保障如何持续加力?
稳就业是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全国就业人群总量大、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尤其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群体就业面临较大压力。针对如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最大限度实现人岗相适、落实2亿灵活就业群体的劳动保障等等,公众期待代表委员带来更多、更具体的意见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许光建说,要警惕输入型通胀压力,要继续保持居民消费价格平稳,保护好老百姓“菜篮子”“米袋子”,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的保障力度。
住房关乎千家万户,“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任务艰巨。在坚持“房住不炒”原则下,如何满足合理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是全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
此外,三孩生育政策落地、教育“双减”政策、养老保障、老旧小区改造、智慧医疗等民生关切,也将受到广泛关注。
看点四:疫情防控怎样更精准?
近期,全球疫情起伏反复。我国十几个省份报告了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株叠加流行的特点。如何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是社会关注焦点。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日前指出,要抓住聚集性疫情处置早期关键“窗口期”,坚决果断采取各项防控措施,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
截至3月1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13559.8万剂次。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表示,疫苗接种仍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手段。
“精准”成为疫情防控关键词。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认为,在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的前提下,各地更要精准防控、精准救治、精准保障。
下一步,如何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提高筛查效率、精准防控,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推动医疗救治资源和公共卫生体系更有弹性和韧性,均有待代表委员提出真知灼见。
看点五:地方组织法怎么修?
今年全国人代会的一项重要议程,是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修正草案)》。
地方组织法是关于地方人大、地方政府的组织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于1979年通过,历经五次修改。2021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决定,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改地方组织法是继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之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又一重要举措。
修正草案的一大亮点,是回应了当前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组织和工作制度。比如,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予以细化,进一步规范省、设区的市两级人大专门委员会的设置和名称,明确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廉洁政府等基本原则,适应监察体制改革需要增加相关内容等。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基层人大和基层政府的职权较为单一、基层人大常委会的作用不清晰等问题,需要法律予以规范明确。”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孙宪忠表示。
此外,地方组织法修正草案还增加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关规定。
看点六:外部环境如何应对?
全球疫情创伤尚未治愈,国际经济亟待复苏,气候变化挑战严峻,然而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逆流横行,乌克兰局势复杂多变,世界形势激烈动荡。中国如何处理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坚持对外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备受瞩目。
2022年,中国将继续在全球治理的多边议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包括主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以及上合组织等相关会议。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中国外交将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为国内经济发展营造良好、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
今年还是中国同多个国家建交的“逢十”周年,是中国深入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的重要节点。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表示,以元首外交为引领,中国将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不断扩大“朋友圈”,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
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在中国等10国正式生效,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落地。阮宗泽表示,积极服务国内开放发展,将是今年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之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实施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进中日韩自贸谈判,推动实现更深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等都将成为代表委员讨论的话题。
此外,如何加强国际抗疫合作、共筑全球免疫防线,也需要代表委员群策群力。
来源:新华社

#2022全国两会聚焦# 【2022年两会看点前瞻】全国两会即将开幕。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如何走好新的“赶考路”举世瞩目。今年,本届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履职跨入第五个年头,他们将关注哪些议题,会议将释放哪些中国发展信号,诸多看点值得期待。

看点一:稳定经济大盘怎样发力?

当前,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与此同时,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表示,面对世纪疫情、百年变局交织影响,中国经济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稳住经济大盘,就能克服疫情影响,稳住民生底线,在新一轮增长中取得先机。

两会上将如何设定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备受关注。张立群说,综合考虑过去两年经济增长率,以及内外环境、经济增长潜力等条件,积极、稳妥设定今年经济增速、就业、物价等目标,有利于引导社会各界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推动经济运行处在合理区间。

近期,从需求到供给,外贸、工业经济、服务业等方面一系列稳定经济的政策密集推出;投资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各地“新基建”、民生、环保等领域重大项目加快落地。今年两会,稳定经济大盘还将出台哪些政策举措,值得期待。

如何支持重点领域扩大有效投资、合理安排地方债、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稳定房地产市场、加大能源保供力度,以及加强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小微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的支持等,都将受到代表委员热议。

在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白重恩看来,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是稳增长的一个重要手段,选择“对”的投资项目至关重要。科技创新、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绿色低碳转型等相关领域的投资,既能创造短期需求,也能为中长期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看点二:重要领域怎样稳中求进?

稳中求进,方能行稳致远。在诸多重要领域,今年工作如何谋划部署,改革怎样持续推进,是代表委员的重要关注点。

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一年。2月22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明确了两条底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项重点——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程国强表示,除了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外,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还要重视提高农民积极性。针对一些地方经济发展基础仍然薄弱,部分脱贫群众收入不高的问题,加强动态精准监测、巩固提升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加大金融保障服务。

实现“双碳”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今年1月,国家出台促进绿色消费的相关政策,呼吁扩大绿色和低碳产品的供应和消费。在此前陆续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双碳”、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多地政府的工作重头戏,新能源布局更是纷纷入列目标清单。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刘强认为,控制化石能源消费,促进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发展,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兴技术与低碳产业深入融合,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推动能源“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国进入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如何有效规划并探索路径,将成为代表委员重要关注点。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研究室主任刘学良说,促进共同富裕,高质量发展是前提基础和必要条件。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问题为主攻方向,着力抓好一系列创新性、突破性的重大举措。

看点三:民生保障如何持续加力?

稳就业是民生保障的重中之重。全国就业人群总量大、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尤其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群体就业面临较大压力。针对如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最大限度实现人岗相适、落实2亿灵活就业群体的劳动保障等等,公众期待代表委员带来更多、更具体的意见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公共财政与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许光建说,要警惕输入型通胀压力,要继续保持居民消费价格平稳,保护好老百姓“菜篮子”“米袋子”,加大对低收入群体特别是困难群体的保障力度。

住房关乎千家万户,“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任务艰巨。在坚持“房住不炒”原则下,如何满足合理住房需求、保持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是全社会普遍关心的话题。

此外,三孩生育政策落地、教育“双减”政策、养老保障、老旧小区改造、智慧医疗等民生关切,也将受到广泛关注。

看点四:疫情防控怎样更精准?

近期,全球疫情起伏反复。我国十几个省份报告了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国内疫情呈现点多、面广、频发、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变异株叠加流行的特点。如何抓好疫情常态化防控是社会关注焦点。

国家卫健委新闻发言人米锋日前指出,要抓住聚集性疫情处置早期关键“窗口期”,坚决果断采取各项防控措施,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

截至3月1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13559.8万剂次。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副局长吴良有表示,疫苗接种仍是疫情防控的关键手段。

“精准”成为疫情防控关键词。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认为,在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的前提下,各地更要精准防控、精准救治、精准保障。

下一步,如何进一步加强监测预警、提高筛查效率、精准防控,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推动医疗救治资源和公共卫生体系更有弹性和韧性,均有待代表委员提出真知灼见。

看点五:地方组织法怎么修?

今年全国人代会的一项重要议程,是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修正草案)》。

地方组织法是关于地方人大、地方政府的组织和工作制度的基本法律,于1979年通过,历经五次修改。2021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决定,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修改地方组织法是继修改全国人大组织法之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又一重要举措。

修正草案的一大亮点,是回应了当前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完善了相关组织和工作制度。比如,对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的职权予以细化,进一步规范省、设区的市两级人大专门委员会的设置和名称,明确建设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廉洁政府等基本原则,适应监察体制改革需要增加相关内容等。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基层人大和基层政府的职权较为单一、基层人大常委会的作用不清晰等问题,需要法律予以规范明确。”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孙宪忠表示。

此外,地方组织法修正草案还增加了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坚持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有关规定。

看点六:外部环境如何应对?

全球疫情创伤尚未治愈,国际经济亟待复苏,气候变化挑战严峻,然而保护主义、单边主义逆流横行,乌克兰局势复杂多变,世界形势激烈动荡。中国如何处理纷繁复杂的国际关系、坚持对外开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备受瞩目。

2022年,中国将继续在全球治理的多边议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包括主办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二十国集团以及上合组织等相关会议。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中国外交将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为国内经济发展营造良好、安全、稳定的外部环境。

今年还是中国同多个国家建交的“逢十”周年,是中国深入拓展全球伙伴关系的重要节点。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表示,以元首外交为引领,中国将推进大国协调和合作,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不断扩大“朋友圈”,同世界各国合作共赢。

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在中国等10国正式生效,标志着全球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落地。阮宗泽表示,积极服务国内开放发展,将是今年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之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实施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推进中日韩自贸谈判,推动实现更深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等都将成为代表委员讨论的话题。

此外,如何加强国际抗疫合作、共筑全球免疫防线,也需要代表委员群策群力。

来源 | 新华社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讲一下淮南牛肉汤吧,渊源很早以前高二的时候我一周能吃四五顿,一开始喜欢校门口南边的那家,老板娘好看,后面吃出来蜗牛就没吃了,转去他们对面一家,老板娘胖胖的,带着
  • 胃不好,31个养胃建议,记得要看完 1、大米粥、小米粥、面条只是好消化的主食,不建议单一食物长期吃。 2、馒头、面包对胃刺激小,但不能多吃;面包建议选择少油少糖
  • #高格局电影片单 ##高分电影 ##英伦风##爱情故事分享 ##亲密关系##提升亲密关系 ##独立女性##女性智慧 ##女性力量##独立女性成长 ##独立女
  • 七月卫视收视率和回看用户规模TOP1!#赵丽颖[超话]# 幸福到万家 记录贴❗台网双爆 现实主义标杆力作 里程碑作品 ❗优酷首部先台后网最快破万的电视剧✓优酷首
  • #每日一善超话##阳光信用[超话]#愿你三冬暖,愿你春不寒;愿你天黑有灯,下雨有伞;愿你一路上,有良人相伴;愿时光能缓,愿故人不散;愿你惦念的人能和你道晚安,愿
  • 但是有如果,还是要爱你”“刻骨铭心只有一次,剩下的都是对生活的无奈和妥协”“有些事情只要活着就结束不了,有些东西给不了后来人”“再见,珍重”“向日葵没有唯一的花
  • "#壁纸#每天对着小哲吹彩虹屁一堆又一堆,说多了亲切又自然,把当事人整得啥都不会了我不管,唯一不好的地方,就是有时太过放纵忘记切换,楼里⛰️小伙伴时,
  • 你呀 ,总是看到自己身上的小小瑕疵 然后自卑失落 可你也闪闪发光 也温柔 也可爱 也努力并一定会成为更好的人 请放宽心 我们都要一步步靠近更喜欢的自己。你呀 ,
  • 5.科学合理喂养,现在吃的是金素跟爱肯拿猫粮,进口无谷猫粮优先【房车婚礼有多浪漫】每个少女的心里都有一个公主梦,希望有一场浪漫的偶遇最终和心爱的人步入婚礼的殿
  • 不管哪部剧拍摄期间或者播出,哪个女主和稍微长得帅的男主演戏都会被各种谩骂网爆甚至涉及家人……追星难道不是追逐那个人身上的光点(三观正,为梦想努力,带给公众正能量
  • 刘宁认为这样的生活太理想了,一定能让林蓓蓓心动,于是他向她提出了一个要求:辞去工作,我不喜欢你在外面掰大腿,跳舞给别人看,我妈妈也不喜欢。妈妈却没有开心,反
  • 最后还是按选定的日子出嫁了(婚宴不得不延期)虽然过程中不像其他待嫁新娘那么尽心尽力筹备,也没有那种费尽心思也要在这一天留下最美好的回忆的冲动,反正在能控制的射程
  • 疯狂中的理智 我想守护的东西就是我的 家 若重来的话能否保护那朵花 多想要 再给我一次机会的话 —AK刘彰逆鳞—— 碰即是亡 照亮我一片混沌世界里唯一的那束光
  • 可能是到了他们这种放浪不羁爱自由的浪子想要结婚的时候,都是一把年纪了,老大不小审美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只能说水瓶男恋爱结婚最大的一个相似点,就是想要找到一个能够
  • 《一千零一夜》城网收视率1.018全国网收视率1.68【2018卫视年亚 央卫第六】尼尔森收视率1.96 触达户数800万+网播量80亿《香蜜沉沉烬如霜》城网收
  • 每只小猫都是来到凡间的小天使,就像俊俊也像小天使一样照亮我们[心][可爱]福派 拜尔 力博得 usmile 飞利浦 飞科 奥克斯 千山 罗曼 舒克舒客的 sof
  • 此外,网传于正也在朋友圈、账号评论区等多个地方内涵过赵露思、袁姗姗等,大意就是女方们情商低不讲道义,火了之后就有点飘飘然。名字中“若”是虚词,和“冰”搭配虚
  • 尽管这些关隘过去的辉煌已不复存在,但是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是雅安发展变迁的印记,值得后人去探寻。尽管这些关隘过去的辉煌已不复存在,但是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是
  • 故事题材:殡葬题材的电影在中国很少,起初以为会是很沉重很压抑的电影,但是《人生大事》以一种轻松、温暖的方式讲述故事,虽然男主角是殡葬师,但电影仅是以此未切入点,
  • 自从养了小花之后,生活就热闹了很多,它总是在带动氛围,偶尔的犯二会让我笑得喘不过气来,真幸运有它陪着我,当初把它救下来了是我觉得自己做得最正确的决定,只要每天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