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管动态】《黑龙潭公园邀请女神来植美人梅》
在春城,春天要比其他城市要来得早一些。虽然初春的风里还带有一丝丝的寒意,但却让人感到温馨,她轻拂大地,吹绿了一池春水,唤醒了满园春色。

三月,因有了女神节而变得温馨和浪漫,满是春意盎然的黑龙潭公园依旧为您奉上了满满的祝福和足足的福利,邀请女神们相约我们自己的节日。

如果您也爱花,那就来和我们一起种下一株美人梅,来年花开时,再来这里,娇花美人将是最美的风景。
植树咨询电话:0871-65886882

女 神 福 利
01
国际妇女节
整个三月份期间,女神可以优惠价种植美人梅一棵
02
国际妇女节
节日当天,女神可以免费入园

女神节,让我们约起来!

【以科技创新最强音奏响郑州发展主旋律】【“十大战略”的省会实践】之“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篇(上)

以科技创新最强音奏响郑州发展主旋律

本报记者 石大东 裴蕾 李娜 覃岩峰

开栏的话

团结一致向未来,奋斗实干启新程。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是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节点、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动员全市上下以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为统揽,锚定“两个确保”,全面开展“三标”活动,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这是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对郑州的期待要求的准确定位,是新一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抓落实、促发展、见成效的工作方法、思路和目标,也是面向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发出的总动员。

2022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作为正在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和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郑州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担当。2022年也是省委实施“十大战略”的开局之年。深入推进“十大战略”,既是全省的任务,更是郑州的主要任务,是贯穿郑州经济工作的主抓手、主任务、主路径。郑州肩上的使命之重,是河南之重,中部崛起之重。

为宣传贯彻好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今日起本报推出“躬身入局·高台起势”【“十大战略”的省会实践】系列重磅报道,全面、深入、扎实展现“十大战略”所涉领域取得的成绩、主要做法和目标方向,切实把每一个战略、每一项举措宣传好报道好,凝聚起全市上下全力开局破题、奋力高台起势的磅礴伟力。

初春的郑东新区郑州之林公园内,柳枝遥看已有新绿。

徜徉于这里的郑州市民发现,陪伴他们散步的多了几台机器人——它们的外观像是一辆无人驾驶的小车,前端伸出来“象鼻子”一样的吸口,遇到垃圾,能“聪明”地“吸食入腹”并进行分类;遇到障碍,能灵巧地“闪身而过”;“看到”行人没戴口罩,还会礼貌地提醒……这几台集保洁与巡视功能于一体的机器人,2021年12月刚刚走出郑东新区中原科技城的实验室,正式开始“服役”。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机器人是郑州中原动力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

这样的“郑州制造”到“郑州智造”,在郑州,并不罕见。放眼郑州75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科技创新已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核心,成为第一动力。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源,正为郑州这片热土注入磅礴的发展动能,铺陈着叠彩的崭新画卷。

纲举目张 科技创新恰逢其时

人勤春来早。

早春的郑东新区中原科技城内,常见人们步履匆匆,无人驾驶的公交车忙碌着,湖畔柳丝映水、秀美静谧。这里作为中部首个全国“双创”活动周的举办地,吸引了大量的科创企业和青年人才,在全国形成了“北有中关村、南有深圳湾、东有长阳谷、西有菁蓉汇、中有龙子湖”的双创版图。

科技创新俨然成为城市的新风尚,而这一切,得益于郑州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引擎的系列措施。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郑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2021年9月7日,河南省委工作会议召开,把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作为“十大战略”之首,对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作出系统部署。

2022年2月15日,壬寅年元宵节当天,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上再次“扣题”,提出郑州要深入推进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行动,加快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

急迫感和使命感跃然纸上:郑州要牢固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创新必退”的发展理念,以创新为驱动、以人才为支撑,以非常之策、非常之力推进科技创新,实现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人才聚集、主体培育、研发投入大幅度提升,创新活力充分进发。

“今后的五年,郑州将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来打造,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科技兴市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构建‘一带引领、两翼驱动、四区支撑、多点联动’的城市科技创新格局。”《中共郑州市委关于制定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为郑州科技发展擘画了新蓝图。

宛如春风迎面袭来——郑州,将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级,营造极具活力的创新生态环境,全力打造国家创新高地,为郑州加快推动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奋力出重彩、成高峰提供创新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深植厚培 科技创新正得其势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始终坚持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位置,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要科技指标和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大幅提升。”郑州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处于关键之际,市科技部门迅速谋划实施了8项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安图生物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成为全省首款新冠病毒抗体检测产品,为全国疫情防控做出郑州贡献。郑州市科学技术局荣获科技部“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表彰。

以往,人们提及河南或是郑州,或许会想到“粮食大省”“商都文明”,而今,这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正在全力打造属于自己的科创新名片,仅去年一年,郑州科创工作就有了显著提升——

科技平台建设迈出新步伐。成功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省科学院重建重振正式揭牌,与中原科技城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嵩山实验室、黄河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相继挂牌运营。成功引进哈工大、机械研究总院等12家大院名所在郑设立新型研发机构,累计达到12家。

创新主体培育再上新台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优化高企申报认定流程,全年新增高企1212家,总量4130家,同比增长41.4%,全省占比49.22%。新增科技型企业2172家,总量达到10018家,同比增长27.7%。

研发投入工作打开新局面。通过政策引导、靠近服务、加强培训,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增长16.9%,总量276.7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由2018年1.74%增长至2020年2.31%,增长32%,增长幅度居国家中心城市首位。

科技服务能力取得新提升。全国双创活动周成功举办并取得良好效果。“郑创汇”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参赛外地项目占比接近40%,UU跑腿、泛锐熠辉等优秀创业项目取得良好发展。2021年1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被科技部评价优秀,优秀数量居全国第七位。郑州技术交易市场正式揭牌运营,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306.5亿元,增长44%,全省占比50.3%。

科技人才工作步入新阶段。积极贯彻落实“郑州人才计划”,启动创新创业团队项目申报工作,评选资助创新创业团队项目37个。积极承接“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省级行政许可权限下放工作,引进外国高端人才42人、外国专业人才548人。在中原科技城设立全市第一家“郑州中原科技城外国人才服务站”。

关键核心技术获得新突破。一批关键“卡脖子”技术实现突破,郑煤机自主研发的10米超大采高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架成为世界之最,综合性能国际领先。三磨所研制的超高导热和光学级CVD金刚石材料,实现热导率2000 (W/mK)金刚石材料制备技术突破,成为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十七所研制的激光雷达闪耀太空,作为交会对接的核心设备,精准引导神舟十三号飞船和天和核心舱交会对接。全市9项科技成果获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省获奖项目的53%;获得河南省科技学技术奖一等奖17项,占全省68%。

释能提级 科技创新风起帆张

如何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观大势、谋全局、干大事,首要的是战略,谋定而后动,才能决胜于千里。

那么,郑州科技创新的未来方向在哪里?道路在何方?

“我们将以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为目标,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实施意见,坚持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让科技创新成为郑州最强音!”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

已然开启的2022年,郑州将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聚焦“六个一流”,构建“三大体系”,实施“八类专项”,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级,营造极具活力的创新生态环境,全力打造国家创新高地——

“六个一流”,是指:坚持把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作为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根本之策,聚焦建设一流创新平台、凝练一流创新课题,培育一流创新主体,集聚一流创新团队,创设一流创新制度,厚植一流创新文化,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共生耦合,着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增强科技硬实力。

“三大体系”,即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全力争取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在郑布局,支持推动已揭牌的嵩山、黄河等省实验室建设,积极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争取纳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同时,正在研究谋划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功能区,集中布局超短超强激光平台、新一代正负电子对撞机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造我省科技创新的新地标和国家创新高地的重要支撑。

结合郑州优势资源,我市还将实施八类专项:

中原科技城与省科学院融合发展专项,把中原科技城建设与省科学院融合发展,作为郑州带头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重点突破的头号工程,引才育才的重要平台。

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专项,开展人工智能在物流、制造、农业、交通等重点领域创新应用,实施一批人工智能创新专项,提升人工智能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创业团队引进专项,着力打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引进培育创新创业团队项目。

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专项,力争再引进一批国内知名高校、国家级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团队等高端创新资源来郑设立新型研发机构。

全域创新能力提升专项,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需求,重点在装备制造、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新基建领域凝练实施一批一流课题和重大科技项目,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发展,为郑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专项,构建技术转移一体化格局,依托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引进和培育技术转移机构,加快建设郑州技术交易市场,建立技术经纪人体系。提高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能力,组织“校企双进活动”,畅通高校科技创新资源利用通道。

科技体制改革攻坚专项,赋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活力。

科技创新政策支撑专项,重新梳理完善企业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重大创新专项、科技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政策,努力打造政策高地,着力激发全社会创新意愿,撬动全社会资源进一步向创新集聚。

欲展鹏程十万里,且趁东风行大船。

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立足郑州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的责任与使命,围绕黄河流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大力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打造更高水平的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为中原更加出彩、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郑州,已然在行动。

#聚焦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 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丨创新产业生态 澎湃发展动力
打造“参天大树”与“灌木丛”共生的良好产业生态,近年来山东狠抓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加大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力度,着重推进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发展,厚植经济高质量发展土壤。

2月7日,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在济南举行。与以往的“开年大会”比较,这次大会强调,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持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重点抓好“十大创新”。

为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十大创新”,大众日报将连续推出十组报道。今天,刊发第五组报道,聚焦山东“加强产业生态创新”,依托“雁阵形”产业集群,强化协同、提升能级,打造系统完备、互联共生、创新活跃、安全稳定的产业生态。

创新产业生态 澎湃发展动力

——聚焦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⑤

□ 本报记者 刘兵 李振

良好的产业生态,是集聚产业、催生创新的土壤,也是塑造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近年来,山东狠抓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加大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力度,着重推进装备制造、信息技术等重点产业发展,形成了“参天大树”与“灌木丛”共生的良好产业生态。

着眼未来,如何推动产业基础再造和产业链提升,更好激发产业活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山东省2022年工作动员大会明确提出“加强产业生态创新”,依托“雁阵形”产业集群,强化协同、提升能级,打造系统完备、互联共生、创新活跃、安全稳定的产业生态。

链长既要挂帅又要出征

加强产业生态创新,要注重提升产业链完整性。产业链的“长度”直接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后劲。产业链越长,越有利于吸引投资、聚集企业,越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打造竞争能力,越有利于增强抗风险能力、稳定区域经济。

“壮大产业规模,延长产业链条,‘链长制’是有效抓手。”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说,去年,山东省市一体开展补链延链强链行动,策划产业链重点项目460个,建立公共服务平台100个,产业链“朋友圈”持续扩大。

今年山东将继续深入实施“链长制”,围绕国家有需要、市场有前景、山东有基础的关键领域,在全面提升42条重点产业链的基础上,做强新一代信息技术、高分子材料、金属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医疗装备和创新药、工程机械、能源装备、农机、海工装备、智能家居10条产业链,强化政策支持、要素保障等,加紧实现重大突破。

深入实施“链长制”,关键在“链长”。潍坊在推行先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长制”中,包括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在内的15位市级领导干部,分别领衔负责全市先进制造业中的15个重点产业链。“我们组建了7个产业联盟,11家企业当选省级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链主’。但也看到,在产业链协同创新、链上活动组织等方面,还需加大力度。”潍坊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鞠俊海说。

“链长”不能只挂名、不出力,必须牵头、挂帅、出征,协同各级各部门抓好产业集群化工作。鞠俊海说,潍坊将研究制定产业链图谱、技术路线图、应用领域图、区域分布图,实施挂图作业,推动各重点产业链“链长”及责任部门不折不扣落实责任,同时充分发挥“链长”作用,“一链一策”推进重点项目谋划、园区建设、关键技术攻关等落实,提升产业链影响力、竞争力、完整性。

供应链“备份”和自主创新缺一不可

优良的产业生态离不开供应链的稳定支持。在这方面,既要做好基本供应“备份”,又要强化创新驱动,保障供应链安全可靠,确保关键原材料自主可控。

作为制造业大省,提升供应链稳定性,基本供应不能断,尤其是煤炭、石油、矿石等大宗原材料供应。近几年,我省布局建设了一批煤炭储备设施项目,在能源保供的关键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利用肥矿集团曹庄煤矿关井后的600亩土地,山东能源集团于去年9月启动我省最大储配煤基地——鲁西储配煤基地建设,目前已形成煤炭静态储备能力60万吨,今年年底工期扩建后煤炭储备能力将达到120万吨。

“保障能源安全是山东能源集团的核心职责之一。”山东能源集团董事长李伟表示,以科技创新促进煤炭的清洁化、低碳化利用,启动域外煤炭就地转化,推进“蒙电、陇电入鲁”,有效缓解了能源供应和环境保护的矛盾。“今年,将继续把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为更有力保障山东能源供应创出更多新理念、新机制、新模式。”

保障供应链稳定,企业自身也要发挥积极性主动性,未雨绸缪开展布局。“稳定的供应链保障是选择扎根淄博的重要原因。”西铁城(中国)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冰说,高端精密机床企业最头痛的配套就是机床钣金,以往只能从日本和瑞士进口,成本高且供应不稳定。淄博拥有世界一流的机床钣金制造商,自动送料机、高压润滑系统等配套设备完全能够替代进口产品。“未来还要密切与上游企业的创新研发合作,进一步做稳做实供应链。”杨冰表示。

供应链是否安全可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关键基础技术、关键原材料是否受制于人。破解关键环节“卡脖子”,出路在自主创新。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近年来山东建立“科技+产业”创新生态会商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十三五”期间,我省牵头获得制造业领域的国家科技奖共计33项,全球首款热效率达到50.26%的柴油机等一批重大技术产品实现历史性突破。省国资委主任张斌表示,下一步将组织重点企业积极参与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

产业集聚从“物理组合”向“化学反应”迈进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支持并产生创新的区域性开放系统,其创新协同发展已成为主流趋势。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条“现代化”、产业集群“规模化”,我省已培育两批35家省级特色产业集群。站在坚实基础上谋划未来,提升产业集群协同性,必须加快实现产业集聚从“物理组合”向“化学反应”迈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提升产业集群协同性,首要在抓“龙头”企业引领。“政府要在政策、资源等方面向‘龙头’企业倾斜,发挥其技术攻关、产品配套、品牌渠道等方面优势,带动更多中小企业融入产业链。”在一线服务企业发展多年,胶州市铺集镇党委书记隋京龙深有体会。目前,当地正加快以源氏木语等为龙头的智慧家居产业集群、深圳赫兹生物项目为龙头的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发展,推动相关上下游配套企业卡位入链。

园区是产业集聚的重要平台。山东提出,要依托各类产业园区,围绕特色主导产业,聚人气、聚资源、聚活力,促进内部产业有机融合、协同共生。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开发区,以及我省新设立的四个省级新区要争标兵、作表率。

荣昌生物、东诚药业、先声生物、正海生物、普罗吉……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内,一大批医药产业龙头和骨干企业聚集,已形成涵盖生物药、化学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健康食品等研发制造于一体的产业链布局。

“多产多链协同发展优势全面形成,由点链向圈群突破,得益于园区内主导产业带来的巨大集聚集群效应。”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相关负责人说。借助黄渤海新区与自贸区叠加的新机遇,烟台将发挥两区融合联动作用,聚力推动园区内全产业链创新,围绕产业链部署制度创新链,特别是聚焦行业性、体制性、流程性问题,制定科学制度创新供给方案,实现园区产业深度融合,争取新区建设早日破题。

提升产业集群协同性,平台互联是支撑。2019年7月成立的山东航天人工智能安全芯片研究院,是服务全省信创、高端软件等领域的“3+N”公共服务平台,已引进孵化人工智能、网络安全等领域企业42家,实施成果转化产生直接经济效益15亿元,“热带雨林式”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初具雏形。“随着产业集群跨越式发展以及大批新项目落地,如何招引更多人才成为面临的首要问题。今年,我们计划通过申请省、市院士工作站,柔性引进院士不少于2人,全职或柔性引进高端科研人员不少于10人。”研究院综合事务部经理熊久鹏说。

“目前,山东已建立公共服务平台100个,新培育国家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28家,一大批企业通过平台共享资源,实现快速集聚发展。”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安文建说,下一步,将把握产业链重点企业实际需求,积极培育产业链发展促进机构,加快建设协同创新、成果转化等公共服务平台。

(□参与采写 王健 张鹏)

抓产业要有“生态”思维

良好的产业生态,是集聚产业、催生创新的土壤。哪里生态好、环境优,资源就流向哪里,产业就集聚到哪里,发展制高点就转移到哪里。

审视当下产业发展逻辑,“生态”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不仅产业的竞争靠“生态”,产业自身的做大做强同样需要“生态”。看一看华为、小米,一个个头部企业不断培植拓宽产品生态圈,渗入用户穿、戴、住、行等方方面面;再看那些有竞争力、话语权的地方产业,往往就是由一个个体系完整的产业生态圈构成,在这些生态圈里,企业甚至“足不出户”即可满足配套需求。事实证明,有没有领先的“生态”思维,能不能持续优化产业生态,是培育和维护产业幼苗、产业大树和产业森林的关键所在。

产业生态好不好,主要看产业链的完整性、产业集群的协同性。产业链越长,集聚效应就越强;产业越协同,“化学反应”就越好。作为经济大省,山东产业门类齐全,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和197个工业中类。尤其近年随着“链长制”的建立推行,我省聚焦9大产业领域,确定42条重点产业链。可以说,加强产业生态创新,山东有基础、有条件。按照省委部署,立足资源禀赋,统筹抓好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强化“龙头”引领、园区聚合、平台互联,就能为优良产业生态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在发展竞争中赢得主动。

优化产业生态,供应链稳定性至关重要。当前,国内外形势严峻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巨大,供应链的安全稳定问题更为尖锐地摆在我们面前。只有积极打造完全自主可控的供应链,确保关键时刻不“掉链子”,才能营造安全稳定的产业生态,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运行。我们既要加强政策、资金支持,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又要加强自主创新,掌握关键基础技术,努力实现自主可控,如此方可确保产业更优、生态更好、核心竞争力更强。

链主建链固链,“链长制”高效发力

省市县三级均建立“链长制”并推进走深走实

节后开工生产忙,在诸城市义和车桥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因为有了车桥卡钳环节的一项工艺革新——人工铜锤楔入更换为液压油缸装置压入,除质量、效率大幅提高外,劳动强度更是降低了90%。你或许想不到,这项工艺提升来自一次外部企业组织的入厂问题查摆,而提出建议的,是诸城汽车产业链的链主企业福田汽车。

一方面是土地、能耗等指标接近饱和,一方面是产业竞争白热化,经由20余年发展,如何将产业聚合、协同、共生提升到新层次,成为东营市垦利胜坨化工产业园亟须解决的问题。新年伊始,通过一张网,园区专用化学品、化工新材料等高档产品占比较小且产业关联度不高,现有原料供应下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暴露出来。有了这张网提供的信息,园区增加乙烯、丙烯、裂解C4、裂解C5等来源,深化延长产业链条等一系列动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比如,传统思路下,企业效益差难逃被关闭淘汰的命运。但根据产业图谱,如果这家企业位于一条甚至多条重点化工产业链条的关键环节,整改提升并发展壮大才是科学做法。产业图谱也会指明那些更有价值、更为急迫的领域,先对着这些领域聚人气、聚资源、聚活力,将在布局调整优化上发挥出四两拨千斤的效用。

统计显示,省级智慧化工园区综合管理平台目前已汇聚超过4700家企业的12亿条信息并依然在实时更新。用近半年的时间,平台基本完成了对数据的整理、清洗、压缩,今年起重点转向将数据放入相应算法,最终要实现在产业图谱中加入或拿走一个节点,就能预先计算出对产业整体税收、能耗等所产生的影响,由此实现对全省化工产业发展和规划的研判。

“山东上线的省级平台以‘一张图’形式打破部门、领域的信息孤岛,为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融合提供了载体。”中国石油和化工产业联合会会长李寿生评价。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04材料充填不严密很多情况下,由于补牙医生技术不过硬,补牙材料的充填会发生不严密的情况,虽然从外表上难看出差别,但牙体内部补牙材料与牙齿结合性不高,这也会导致补
  •   看产品产量——10月,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光伏电池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84.8%、81.4%和69.9%,继续维持高景气。  ——积蓄新动能 高技术制造业投
  • #宝可梦朱紫# 玩朱紫玩到睡着了,原因是可以去冒险后我回学校把所有课都上完了,结果上课中间睡着了,原来不仅现实中上课想睡觉,游戏里上课我也想睡觉[哆啦A梦害怕]
  • 三亚四大免税店解析看完你就知道怎么选目前三亚免税店4家,来旅游就那么点时间,不可能所有都逛一遍那么看到这篇文章的你真的赚到了‼️本免税店精华老玩家教你怎么选!机
  • 真的每天都在疯狂的睡觉16:00起床,一身轻松本打算今天又摆烂,摆着摆着突然来劲了收拾出门跑步10km中午吃那么多碳水,晚上也不饿了今天结局还是好的明天继续加油
  • 而优秀真正的作用,不是确保你被自己喜欢的人喜欢,优秀真正的作用,是让你在面对你喜欢的人时,至少能多一点点筹码与底气,不至于怯生生的,心里发着抖,告诉自己“我不配
  • 从场馆建造到交通运输,卡塔尔世界杯处处充满了“中国元素”。这是新能源客车首次作为主力服务世界杯赛事,也是国际大型体育赛事中首次大批量引入中国新能源客车。
  • 今年新录用工作人员刘星,刚结束任职培训就“自动转岗”加入突击队,在他看来,历经抗疫一线的磨砺考验,无论是意志品质还是能力素质都将会有一定的提升,亲历其中的苦与累
  • #Procreate[超话]# 插画教程dd看目录~单个5两百多门全部打包两位数 送笔刷素材 持续更新中有喜欢的都可以问哈~gua老师第四期九月最新、fangp
  • 3:25到底还是被蚊子咬了一脑门的包,额头上仨,沿着我的发际线还有仨,除蚊无果,但必须得做点什么,找东西止止痒了。23:45没找着蚊子,经过一番心理斗争,决定至
  • 我的旧手账,压住了很多往事杂七杂八的数字,划分了昔日的界限在大好的时光里,我没有带着真情上路一副躯壳伴着油菜花,飘零的蒲公英我不敢把自己献给更多的人和事物我觉得
  • 我自己150,76斤,但是每次穿下衣失踪妄图打造楚楚可怜风格时,我都觉得自己腿很敦实同时显得更短了。比如:吴谨言肩窄,胯也窄,是小骨架,即使是160+,但感觉还
  • ——《植物的记忆与藏书乐》 [意] 翁贝托·艾柯 著,王建全 译译林出版社,2014-9Under the Orange Tree (Sous l'orang
  • ☁️ Leandro Erlich的艺术装置主要由建筑元素组成,这些元素通常以人为尺度建造:楼梯、电梯、房间。艺术家创作了一个大胆的插图,将带有平面线格状外观的
  • 会不会觉得我很糟糕啊我真的不想失去他,我太害怕看到他失望的眼神和不爱的眼神了,我不知道应该怎么做#每日一片# 《火山挚恋》[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
  • 你一来是万物复苏,你离开是世界荒芜。你一来是万物复苏,你离开是世界荒芜。
  • 认为自己身材不够理想的人,只要将土豆列为每日必吃食品吃上一段时间,不必受节食之苦便能收到“越贪吃越美丽”的效果。而一想到今天他们要在这里一起喝酒,朴灿烈的脸就很
  • 2022年11月26日[太阳]一定是今年最美好的一天[心] 正在外面采核酸的我和街上流浪的你见面啦 第一次见面居然特别粘人 我把你带回了家 洗了澡 取了新名字
  • 这次旅行听到的最爱的一句话,是拿着20刀去一家wine store换坐streetcar零钱的时候,店长对我说:Just you? To take the st
  • #任嘉伦[超话]# #任嘉伦etro品牌代言人# #任嘉伦无忧渡# 毎日一晒图 今天真的是乱修我自已也没有很满意 但是修了 就还是放上来反正练练手 谁都有刚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