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视界#【这些黑科技闪耀冬奥的背后,原来……】腾空跳跃、轻盈旋转、漂亮落地……连日来,北京冬奥会广受关注、屡上热搜。令世界瞩目的,不仅有各国运动员在体育竞技场上的潇洒英姿,还有超多吸睛黑科技有力展示了中国雄厚的科技实力。这其中不乏粤企的硬核科技,而背后离不开来自中行的金融助力。https://t.cn/A6isSowD #金融视角 全球视野# ​​​​

他山之石,或可引玉!太阳能技术在刚刚出现时,相关材料污染重,造价高,遭受很多诟病。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太阳能技术已到得以大规模的应用,不但材料污染已微乎其微,且经济性越来越好,在世界能源体系中正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未来船用替代燃料的应用,也将取决于技术的进展以及经济性的提升,以目前的进展预测的图景,可能被某种技术颠覆。 https://t.cn/A6hBahr2

航运需要选择低碳甚至零碳替代燃料。对于需要大量密集型能源的长距离航行船舶来说,选择是替代燃料一项艰巨的任务,不过,航运业或许在日益提升的相关技术下拥有更多选择!在进入业界视野的主要替代燃料中,当前受青睐度最高的是液化天然气(LNG)。

自2018年IMO明确碳减排的目标后,达飞轮船订造9艘23000TEU级和5艘15000TEU级LNG双动力船,中远海能将其在大连船舶重工(集团)订造的4艘超大型油轮升级为LNG双动力船,壳牌石油通过多家船东订造LNG双动力油轮,多家企业成为把LNG作为替代燃料应用在主流船型上的引领者。

由于在LNG船上的应用,LNG作为船用燃料的应用历史已超过10年,技术上已经较为成熟。2021年,越来越多的新造船选择应用LNG双动力系统。在集装箱船领域,这一年有73艘新造船确定选择应用这一系统,占比13%;在油轮领域,45艘新造船确定选择应用这一系统,占比17%;在散货船领域,36艘新造船确定选择应用这一系统,占比8%。克拉克森统计数据显示,在2021年新订单中,有315艘船舶确定选择LNG作为替代燃料,占比16%。

当然,也有很多船东仍旧谨慎确定替代燃料,选择“骑墙”。2021年,有71艘新造船采用一种便于在未来改装成可增加LNG驱动(LNG-ready)的设计。除了加装费用高、设计建造难度大等原因,当前LNG双动力系统甲烷(CH4)逃逸现象也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据了解,CH4排放是全球变暖的第二大原因。虽然CH4比CO2受到的关注少,但甲烷减排对于避免气候变暖的也至关重要。与CO2相比,CH4在大气中的寿命较短,但吸收红外线能量的能力约是CO2的26倍。

此外,甲醇、二甲醚、乙醇以及液化石油气(LPG)等也进入航运业减少温室气体的候选名单之中。在这些燃料中,甲醇是一种可以与LNG相媲美的船用燃料。较之LNG的优势是,甲醇在常压常温下是液态,不需要降温加压液化,与传统燃料在船上的储存类似,但是甲醇的单位体积能量密度较低(见表),因此相对于传统燃料,需要较大舱容来储存。在港口加注可获得性方面则几乎与LNG相当,据了解,全球已有超过100个港口可以获取甲醇。

来源:《多措并举,航运业绿色化未来可期》,中国船级社《航运低碳发展展望2021》编写组,2021

2021年,马士基在韩国现代重工订造的(8+4)艘16000TEU级船选用甲醇双动力主机引发广泛关注。此外,这一年马士基在韩国现代尾浦订造的1艘2100TEU级船也使用这一动力系统。

从趋势上看,清洁能源混合动力新造船正呈逐步增加之势。船用主机巨头MAN认为:“双燃料主机订单规模正在扩大,当前其约占总体订单的1/3,传统主机占2/3。我们预计到2025年两种主机的订单比例将达到1∶1。”

不过,目前LNG或甲醇作为船用燃料均有一定比例的CO2排放,无法实现零排放。更为理想的生物燃料在生产和运输中也会产生CO2,而且作为其主要原材料之一的废弃食用油的供应量对于替代每年3亿吨油基燃料更是杯水车薪。

实际上,目前备受关注的替代燃料是可能支持船舶实现CO2零排放的。生物LNG可以达到更好的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由“灰色”甲醇(将甲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CO2排向大气)向“蓝色”甲醇(将甲醇生产过程中产生的CO2捕捉)的转变将进一步减少排放,再向“绿色”甲醇(甲醇由生物质原料直接获得,或使用捕捉封存的CO2与“绿”氢反应获得)转变便可实现最终理想。马士基在订造甲醇双动力集装箱船时也意在使用“绿色”甲醇,以便未来实现零排放。

在中国,“绿色”甲醇的示范生产已经实现,并有望取得进一步发展。2020年,由中国化学成达公司与海洋石油富岛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共同研发设计建设的全球首套5000吨/年CO2加氢制甲醇工业试验装置在海洋石油富岛有限公司已实现稳定运行。目前,宁夏宝丰能源集团正在扩大其30 兆瓦的电解项目,到2021 年底将达到100 兆瓦,氢气将用于生产甲醇(BloombergNEF, 2021)。

与“绿色“甲醇的理念类似,航运业也在研究通过“绿”氨(NH3)等燃料实现零排放。

一直以来,氨主要运用于化肥工业。氨作为燃料的主机技术研究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燃料匮乏的比利时成功地在1941—1942年冬季的100辆汽车和从1943年起的8辆公交车上应用了氨和压缩的混合煤气(主要是氢气和一氧化碳)。随着航运业面临脱碳和摆脱对化石燃料依赖的压力,氨看起来是一种有强吸引力的替代燃料。

2019年12月,在“2019年中国国际海事技术学术会议和展览会”上,中国船舶集团发布氨燃料双动力概念超大型集装箱船,引发更多关注。

2021年,一些新造船订单采纳一种便于在今后改装成可增加氨驱动(Ammonia-ready)的设计。在这一年的新订单中,有34艘船舶选用这种设计。但是,氨燃料双动力主机现在仍在研发阶段,还没有成型的产品推出。根据主机厂商的信息,首台可燃烧氨的主机要到2023或2024年才会正式面世。

尽管氨作为燃料在船上的实际应用尚未真正开始,却是航运业实现零排放最具潜力的燃料。首先,氨是氮与氢的化合物,由于不含碳,因此在用作船用燃料时不会排放任何CO2,这创造了零碳推进的可能性。其次,从能量密度来看,氨的体积能量密度与甲醇相似,约为传统化石燃料的1/3,从而使得氨燃料在船上存储具有相对经济可行性。第三,氨的液化需要较少的冷却,在常压下-33°C左右,或者常温在1MPa左右即可成为液态,便于存储和运输(见表)。

但不可忽视的是,氨是一种有毒物质,并且对某些金属材料存在腐蚀性,这较传统船用燃料而言更加危险。此外,氨燃烧时会排出具有刺鼻恶臭的一氧化二氮,该物质也是较强的温室气体,这也是在技术上需要解决的问题。与此同时,与甲醇当前的生产状况类似,氨绝大部分是通过工业生产合成的,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要产生CO2,这种氨只能称为‘灰’氨。如果在源头生产过程中捕捉CO2,将可获得‘蓝’氨。生产‘绿’氨则需要利用绿色电能电解水等方式获取氢,再将氢与空气中的氮气合成。

既然“绿”氨需要氢来合成,那何不直接利用氢作为船用清洁燃料呢?实际上,氨是利用氢特性作为燃料,也被称为“氢基”燃料。尽管氢也是一种很好的燃料,但其要求的储存条件比较严苛,易燃易爆的特性导致其危险性较高,近海短程运输船舶会选择氢燃料电池驱动。

无论是”绿“色甲醇、“绿“氨、还是氢,在未来作为船用绿色燃料方面的应用,都离不开一个“电”的概念,这一切还要从“绿”电开始。

2021年,中远海运集团表示:“大力推进船舶受电和港口岸电设施升级改造,分步推动五星旗沿海航行船舶岸电改造,重点推进在建码头岸电配套设施建设;重点打造绿色航运样板工程和绿色航线,推进船舶岸电使用,实现自有船舶靠泊自有港口岸电使用,形成绿色航运建设和推广机制,完善相关标准规范……”岸电正成为其绿色转型的能源来源之一。

在当前全球主要依赖化石能源发电的背景下,岸电来源“绿色化”才能真正促进CO2的减排。近年来,全球有多个港口正通过将风电、光伏电等引入岸电系统实现真正的绿色岸电供应。例如,天津港从山西省河曲飞龙泉风电场、交口祝源光伏电站等50家风电及光伏发电企业采购的电能已输送至天津北疆港区智能化集装箱码头的岸电设施上。

除了岸电之外,电池动力船舶的订造也在增加。在2021年,有83艘船舶选择电池动力或电池混合动力系统,占比4.2%。这些新造船以沿海近洋运营为主。由于电池能源密度的瓶颈仍旧难以突破,以电池驱动的船舶更适宜承担短途运输任务。国际航运商会的研究也表明,要满足一艘全球航行的大型集装箱船的能耗需求,需要至少1万个动力电池,目前的电池技术尚不足以应用于远洋船舶。

然而,电能对于航运业走向“碳中和”仍然意义重大,前文所提及的“绿色”甲醇、“绿”氨以及“绿”氢无一例外需要电解水获取氢基。也就是说,电能的供应、尤其是绿色电能的充足供应是航运业实现碳减排的必由之路。

应该说,随着风能、太阳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获取技术的不断进步,清洁电能不断增多,将为绿色船用燃料的生产提供支撑。不过,一旦与一年超过3亿吨船用燃油当量进行换算,当前的清洁电能供应远远不足。有机构按当前航运业使用的能源量计算,如果完全转换为使用“绿”氨,需要消耗的电能约7万亿千瓦时,几乎与目前中国一年的总发电量相当。

低碳或零碳替代燃料在特性、经济性、可获得性等方面的显著差异,决定了其最佳应用场景将有较大不同,不存在赢者通吃的单一解决方案。对于远洋和近海航运而言,燃料的可获得性、体积能量密度和燃料储存条件将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目前来看可选方案主要有LNG、甲醇、氨等燃料,在氢的高能量密度储存问题解决后,中远期氢燃料将成为具有竞争力的方案之一。对于近岸和内河航运而言,燃料的储存和补给等相对容易实现,因此基于零碳燃料的动力方案选项会更加易于实施。相比较而言,现阶段的电池动力,尤其是可换电的电池动力方案,以及近中期可能形成技术突破的燃料电池方案,将会是比较有竞争力的零碳航运方案选项之一。《“脱碳”航程前的准备与思考————访中国船级社总裁莫鉴辉》,李英,2021)

在实现远期目标上,CO2捕捉或将成为一种替代方案,那么作为石化燃料的LNG甚至油基燃料或将更长久的作为船用燃料的组成部分。当前,已有相关项目取得进展。2021年初,挪威石油和能源部已批准由挪威石油(Equinor)、壳牌和道达尔联合开发的150万吨/年的“北极光”CO2运输和储存项目的开发计划,并已与两家公司签署了最终的国家支持协议。(《中国能源体系碳中和路线图》,国际能源署,2021)

#破茧# 这本书真的好有意思、虽然我难以表达也难以梳理出书中提到的逻辑,但是看书过程中关于信息茧房的弊端,国际局势和中国现在状态分析,以及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后对信息数据时代下的未来畅想即全球数字治理联盟,真的觉得脑洞很大且似乎一些都那么合理。
好厉害的作者,思维结构如此缜密;视野如此开阔;知识量如此丰富,见解如此到位啊
分享我觉得打开我思路的一段话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然而,流言固然可怕,但最恐怖的还是那些毫无判断就全盘接受的无关者,他们怀着自己单纯的正义感去谴责当事人,似乎从来没有考虑过是否伤害了一个无辜的人。这次伤病已经翻
  • 34、最美的相遇不言过往,最好的离别不问归期 。17、你如约而至,我美梦成真 。
  • 刚开始我去班里面挑人的时候所有人都把手举的老高让我选她们 最后真的选不下来陈姐就打包一桌带走教啊哈哈哈哈 真的是拯救了我 不然全部人我都带走的话那位外请来的新
  • 中国股票想赚大钱必须做价值投资,比亚迪从2013年开始关注,当时价格才13元,现在价格288元;宁德时代2018年上市价格28元现在涨到503元;赣锋锂业201
  • 但是这一切貌似都跟造物境没有关系,造物境应该像墨一样,可以制造墨族,制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种族,如此一来才叫造物,而杨开更多的像开天境的N次方版本,大家认为杨开的造
  • #失恋了怎么挽回前男友前任前女友怎么挽回异地恋异国恋爱情同性恋失恋了怎么挽回婚姻家庭男朋友女朋友老公姐弟恋军恋网恋狮子座能挽回不爱你的男友吗#想起自己好久没有搬
  • 【先苦後甜】3. 遇見的人多了,你興許纔會明白:哪些人值得,你用生命去珍惜;而哪些人只適合,繞道而行逢場作戲。夜里十点,雨小了。
  • 墙角两株南瓜绿意盎然,看在眼里真的很是感慨、两月前也就是岳父忌曰那天、妻子丛娘家带回两株南瓜苗、你们知道我这个一直都是最喜欢就是能省就省点折腾人吧、老是被老婆大
  • 头发长长了就会懒得洗头,托尼老师解救了不爱洗头和手残不会卷头发的我[嘘]服务也很周到,忙碌的同时还能热情的招待我,真的很biang [good]#泉州网红美发店
  • #jk投稿[超话]# 【收稿已经完成】暂时不收啦✨✨新店收稿啦 各位大大们看看我【可乐的夏天JK制服馆】小店还在筹备中✨现收 格柄 飞机盒 吊牌✨风格不限✨要求
  • 遮瑕能力更服帖持久!他的生日我也总忘,还好不和我一般见识。
  • 1⃣️个置顶:头像是在Picrew捏的阿岚id是名字+亲亲030我的微博=日常想岚吹岚+发很多棉花娃娃+很多废话和emo时刻+一些普通日常+转发猫猫狗狗美女+转
  • #太阳星[超话]##Sunne杨芸晴怦然心动二十岁##杨芸晴太阳星聚会演唱会##Live女王Sunnee杨芸晴# 【Sunnee杨芸晴 夏日Party】【Sun
  • 全套都有!不知道这幅画的最终命运是什么。
  • (随州日报讯通讯员李玲莉、顾巍)【最新要求:今年老旧小区改造,10月20日前完工】#哈尔滨身边事# 记者 张磊为持续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
  • 很有女性魅力 对 我就是来磕颜的 但深究剧情就算了 下一部#王冠第四季# 和#后翼弃兵# [月亮](为什么永远在深夜追剧 饿╥﹏╥)睁眼瞎是一种类人生物 约等于
  • 为方便市民领养流浪动物,协会在东胜区伊克昭中学附近开设了宠物领养中心,负责人李颖和她的儿子对基地流浪狗做了绝育手术,从根本上解决流浪狗日益增多的现象。悲智小动物
  • 9月7号,十年前的今天我爸送我去上大学我俩大包小包拖着行李,我还背着画板带着颜料箱当时南昌是我到过最远的地方了一共和我爸一起出过两次远门,一次是去北京中央美院看
  • 路修好之后,我们学校的校容校貌也发生了很大的改观,周围群众出行也很方便,这条路修成,我们给他点个赞。约闺蜜一起贴秋膘~一眨眼白露了,还没做好入秋准备呢.今日份晚
  • 好在世界够大,我可以创造我的空间,不必顺从别人的唯一标准。我觉得这正是我的父母对我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