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宁静朴实,不刻意招摇,也不轻易萎靡的生活

如花在野,在茶圣千利休的茶道七则里。茶室里的花,须插得如同在原野中绽放,不迎合,不招摇,有着宁静、朴实的意味,也隐含面对“天地不仁”时地坦荡与自得。
在我们忙得密不透风的日子里,如花在野的生活,像是藏在密室中的宝石,我们看不见它,但知道它就在那里。日日渴望在修剪自己中,变化出宁静朴实的气质。
《如花在野》一书,是作者对人生迈入新阶段后的记录。当年近不惑,对自然的理解,有了更深的感悟。将穿过迷雾后的笃定与从容写在这本散文集中。
作者宽宽,原名赵潇爽。由北京移居大理,潜心于东方美学与传统医学的研究、实践与撰述。
本书记录了现代女性新生活的营造,为希望选择理想生活的现代人,尤其是新女性,提供进一步的行动参考。
01 思考和探寻立身之本
在宽宽的书房窗外,有两棵冬樱花树,每年都在冬月开花。
只是,这两株树,相距不过五六米,一年到头,晒着一样的日光,淋着同样的雨水。
一株繁花簇簇,沉甸甸地压在枝头。另一株却开得零零星星,午后风起,它便下起了花瓣雨。
她请教懂园艺的人,两棵树明明相同的生长条件,花开得怎么完全不同。
对方说,根扎得深浅不一样,树大根深,自然长得更好。
《论语》中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树的根本,就是蓄养深根。人的务本呢,宽宽以为是静水流深。
她将独自的思索写入书中的“怀尝”部分,而那些偶然出现在生活的人,则被列入“惜今”。
那些在我们生命中来来去去的人,那些不曾结交、维系的人,抓取住他们流过时,带起的感受与留下的记忆。
这些人与事,自带着某种启示,却犹如同从空中落下,轻飘飘地,要在风吹来前接住。
像一棵树,无论立于危岩还是生于幽暗,只是生长。如今看来,从前我们总是说做事要有意义,但大都是没有明白根本。
在生长之中,自有乐趣,是不停修剪自己的乐趣,是在密林中努力向上探取光线的乐趣,也是不断发现道之无涯的乐趣。
02 在绚烂与复杂中自省
《水浒》有一句“窗外日光弹指过,席间花影坐前移”,好一幅“岁月静好”的画卷。但这静字中有一半是“争”,那是在绚烂与复杂中,对自身内省的全力以赴。
人在静中的务本,是深明义理后的持守不移,是阴阳动静后的平衡,是老子的“冲气以为和”。
宽宽十几年前与好友自学校分别,一个北上,一个南下。当时说着,等没有了现实的后顾之忧,可投身纯粹的精神世界,实现自小便心心念念的淡泊宁静的旨趣。
十几年后,两人打工时是个好员工,创业后是个好老板,家事一肩挑,孩子亲自带,一朝远离了人群,也能耐得住寂寞,与山水明月把酒言欢。
看起来,好像怎么都能过得不错,却怎么着,也不是真心想要的那个不错。
总有一堆的事追着,刚刚结束一个项目,马上会有另一个新的。做了一件又一件事,跟这个合伙,跟那个搭档。红尘中滚得热火朝天,内心却荒凉一片。
似水流年的十年,在别人需要的幻象中过来了,虽滋味撩人,而心中所念,与淡泊宁静,成了梦中清影。
戴望舒描写寂寞:“我夜坐听风,昼眠听雨,悟得月如何缺,天如何老。”
本色的生活,是需要身心境融合的。如今喧嚣尘世中,生活没有了美感。“寂寞”不是忍耐,而是以此心沉浸于此时此地,悟得从内心泛起的欢喜。
03 晴空如洗,花灼烁,草蒙茸
插花中呈现“如花在野”的姿态,除了对枝条在自然中的生长走向了然于胸外,还需要使离开了土壤的枝条和花朵,抵抗重力,并迎着光。
花道的本质,看起来只有简单的几句话,可实施起来,才发现很难。
枝条的使命是挣脱重力,花朵的使用是承载光。最柔弱的两朵小花,可以成为点晴之笔,使作品摆脱了被观看的境地,而有了与人沟通的表情。
枝条所抵抗的重力,便如现实的强大惯性,外界的种种诱惑,因焦虑而生出种种妄念。
苏东坡论画,说要“由技入道”,初始阶段磨炼技巧,达到心手相应,却不能止步于此,而须将技巧的运用提升至道的高度。
花道是一种自我的表达,蕴含着个体性情的因素。那么,只要坦诚地面对、捕捉自我在面对植物时的情绪,并且尽量真切地表现出来。
苏轼说:“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
花道与人生一样,需要创作者将自我的天性融入对象的天性之中。如同画竹,不止眼中有竹,不止胸中有竹,而是经年与竹为友,与竹的天性融合为一,再经笔端流出,所现才会与自然造化一般无二。
宽宽用三年读一本《顾随诗词讲记》,仍有无穷的感觉,随自身所处时间、空间的变化,读出不同的意味。因几十年经验变为智慧,一本书的张力,是一个作者的功夫。
功夫是格物致知,由知生智。是从客观经验到知觉,再到直觉的修炼。
正如叔本华总结的:“所有直觉,背后都是理性。”
《如花在野》兼具书、画、写作的创作方法,以及实践“理想生活”细节的方方面面,将中年人生可能有的美好与失落,失意与新得,尽数展现在对人生境遇有所思考、有所好奇的读者眼前,坦诚、诗意的语言,足以激起阅读者的强烈共鸣。
23篇生活哲学随笔,从对幼时生活碎片,到个人情感的回溯,及至友人的生死悲欢,更多的,是在平凡的日常中挖掘出的美,以及对写作、对东方美学、对时代背景下个人之路的深入思考。
如花在野,在远离都市的苍山洱海间,如花般绽放,展现生命的原初能量,欲望的自然姿态。

对于“熵”与时间的简要解释

本文共2512字

1、 什么是“熵”?
打碎的杯子几乎不可能再完全复原,一滴墨水滴入水中扩散开来,你的房间总是在收拾好之后没有原因地越来越乱…这一切越来越混乱的宏观过程,反过来就不会发生。杯子从桌子摔在地上是正常的,但它不会自己从地上跳起来并且复原;开水变凉是正常的,但凉水不会在自然状态下自己烧开,这就是大多宏观过程的不可逆性。想要逆转就得获得额外能量。
你可以把“熵”的前进方向看成一个箭头,这个箭头指的方向到底是哪里呢?
答案是热力学第二定律。

19世纪,科学家们通过热力学研究得出了热力学第一定律,也就是能量守恒定律,指的是一个孤立系统总能量保持不变,能量不会凭空出现也不会凭空消失,他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一个物体转换到另一个物体。
但是有人发现能量总是做不到100%的转换。原因就是有相当一部分能量转换过程中被散逸掉了,这部分在转换中无法再利用的能量就是熵。基于这个概念,科学家们得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常见表述有两种,开尔文普朗克表述是,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并将这热量变为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而克劳修斯表述是最容易理解的,它认为:热量不可能自发从低温物体传至高温物体。
如此简单的一句话清晰简单地展示了宏观世界演化的模式和方向。而这句话的微观表述是:一切自然过程,总是沿着分子热运动更加混乱的方向进行。
大家应该很轻易地就把“熵越大”和“越无序”联系起来。系统会自发熵增,变得更加混乱。

数学层面来描述熵和无序的关系,也是可以表现的。
现在有个盒子,里面有四颗豌豆,你抱起它均匀摇晃后打开看,盒子的上下两半有多少颗豌豆。概率上表述,应该有上4下0,上3下1,上2下2,上1下3,上0下4这几种情况。根据排列组合,它们对应的状态数是1、4、6、4、1这几种,符合杨辉三角(p1)。
从排列组合出的概率可以看出,这四颗豌豆更趋向于“上2下2”的分布状态,即在整个空间中均匀分布。当豌豆数目越大的时候,趋向于空间中均匀分布的概率也就越大。如下图的高斯概率分布(p2),豌豆数目越大,山峰就会越窄越陡峭。
设想这些豌豆就是这个盒子里的空气分子,假设盒子里有一个阿伏伽德罗常数(6.02*10的23次方)的分子“豌豆”,数目多到如此程度,这个概率分布的山峰就会陡峭成一条竖线。
在此概率分布下,这些分子豌豆全部挤在盒子上半部分,而下半部分为真空的概率就会接近无穷小。也就是说,它们几乎就是左右各一半。
还记得上面说的杨辉三角状态数吗,显然可以看出,分子豌豆越多,对应的状态数也就越多,最中间那个最均匀分布的状态数就越大,均匀分布的概率就越大,整个系统的分子运动也更加趋向无序混乱。
于是玻尔兹曼于1887年定义熵S正比于ln(状态数)。用来描述分子运动的混乱程度。

2、 世界能否“熵减”?
诺特定理证明了物理底层规律的对称性。比如自由落体运动,符合牛顿运动定律,如果你将自由落体倒放,你会发现它依然完全遵守牛顿定律。
于是我们发现,牛顿定律在时间上是对称的,同样的,相对论,薛定谔方程…等等基础物理规律都具有这个性质。所以底层物理的直接规律没有过去与未来的区别。
但是大部分生活中的现象时间逆转倒放就是不可发生的,比如牛奶和水的混合,本质上就是牛奶分子和水分子的碰撞,倒放也是完全符合物理规律。但是针对于被水稀释的牛奶自己发生分子碰撞导致水和牛奶分离现象,在总体宏观表现就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于是出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碰撞:微观观察,分子碰撞可逆;但可逆的微观分子组成的宏观现象却完全不可逆。出现了熵增和物理规律对称的矛盾,究竟是孰对孰错还是另有答案?

这就是庞加莱重现:
在一个封闭系统中,任何粒子在经过一个漫长的时间之后必然能回到其无限接近其初始位置的位置(但是不能回到原来位置,只能无限接近),尽管这个时间的长度远远超出我们所能想,但是它必然会实现。
以及洛施密特悖论:
如果对符合具有时间反演性的动力学规律的微观粒子进行反演,那么系统将产生熵减的结果。
这两个猜想有悖于玻尔兹曼的思路,世界可以将速度方向都反过来,世界将熵减回到过去。

所以最终问题回归到:底层基础物理规律从哪一个点开始,从时间可逆中诞生了不可逆性?
时间的箭头方向真的可以反向吗?

这个点的猜想,可以利用普里戈津的解释:非平衡热力学中,不可逆不再是观测不到就会消失的表象,而是自然中底层建设的基本盘,时间之矢量不再是错觉,而是开始的奇点。具体研究很复杂,这里不再过多解读。

3、 时间之矢与熵之进退
想必大家也想到时间之矢与熵的某些密切联系:随着时间的增加,物质自发变得无序,在这个基础上,时间箭头与熵增方向一致,热量会自发从高温物体传导至低温物体,能量被我们一直利用直到完全变成热量再也利用不了。
但如果定义时间流逝就是熵增,可以想象一个很令人惊奇的世界:混合在一起的液体会自己分离;火不再是取暖和燃烧物品使用,反而会吸收物体的热量;走在地上的摩擦会让脚越来越冷,摩擦生成的能量还会变成动能让人摔倒…
这当然只是一个架空的设定,但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熵减就一定不存在吗?
有没有一种可能,前面那个盒子里的空气分子突然熵减,所有分子全部跑到上半部分,下半部分真空?
是有这个概率发生的,就是前面那个陡峭的看不到底座的变成一条线的山峰,如果你计算一下这个概率你会发现,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是一百亿的二十次方分之一。
他发生了,就是违背热二了,但是又能怎么样呢,在极短的不可观测时间内,他又恢复到均匀分布的模样了。
所以说热力学第二定律是一条统计学规律,大量样本状态下,是不可能观测到违背热二的现象的,我们的世界不是理论上不可能熵减,而是实际上不存在熵减。
最后用一句话总结熵增定律:世界会越来越乱,最后覆水难收。

科学规律一定是高于常识认知的,我们不能指望人在日常的肉眼观察中领悟到混沌运动或者相对论的存在,当你感觉时间在从过去向未来流逝的时候,你得明白,这只是“感觉”,而一个能解释清楚时间和熵这样宏大命题理论,一定是超越感觉的,不能指望这是一篇文章就能弄懂的东西,如果现在没有确切的突破和最合理的解释去阐述它们的话,遇到这些科学的时候,不要试图用感受去理解它,只用现有科学理解,去感受它。

参考资料:
霍金《时间简史》
Zemansky《Heat and Thermodynamics》
周子舫《热学·热力学和统计物理》
霍华德《熵:一种新的世界观》
阿西莫夫《最后的问题》

【#音乐#很轻 但不肤浅 | 2022维也纳新年音乐会述评】2022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依然引人瞩目,音乐会整体呈现出欢乐内敛,张弛有度的色彩,用音乐对世界释放了表达,含蓄而神秘,饱含艺术的智慧和力量。

特别想说的是,今年最重要的曲目就是:约瑟夫.斯特劳斯的《天体乐声圆舞曲》,它一定是这场音乐盛宴最美的部分。巴伦博伊姆说,华尔兹音乐也有一个轻快的角色,他可以有很多面孔,这是斯特劳斯家族非常特别的地方。音乐很轻,但不肤浅。

我是通过观看直播欣赏这场音乐会的。之后,又完整地看了好几次。刚好不缺时间。

因为疫情,已经连续三年没有到金色大厅现场赶赴这场盛会。1号下午,提前了几个小时做好杂事,准备安静的欣赏这场音乐会,不咳嗽,没有接电话,好像在现场一样,内心愉悦,享受新年的第一天。

和现场不同的是,看直播时可以抽烟,可以喝着产自法兰克福的红酒,标签上赫然写着,红酒中的莫扎特,我喜欢这款酒,可能那一年天气好,蓝天白云都留在了酒中。这种欣赏音乐会的状态,有点像在柏林爱乐森林音乐会或者美泉宫夏季音乐会,人有莫名的喜悦,这让我很享受。
令人期待的指挥大师
我尤其喜欢两个指挥家,杨松斯和巴伦博伊姆,谦和有趣博大精深。今年的新年音乐会,指挥大师巴伦博伊姆和维也纳爱乐乐团的表现,令人惊艳,音乐会不仅让90多个国家的亿万观众为之陶醉,而且,整场音乐会流露出来的异乎寻常的冲击力和快乐有度的神秘感,让它有别于以往。
这得感谢巴伦博伊姆。
犹太钢琴家、指挥家丹尼尔·巴伦博伊姆,将在今年迎来他的80岁生日。他依然像过去71年的音乐生涯一样,活跃在世界音乐舞台,上一次因背部问题,曾迫使他取消演出,他也曾因眼科手术减少了演出,但是巴伦博伊姆离不开舞台。这位出生于阿根廷、在以色列长大的音乐家,今年将在柏林举办一个30周年庆祝活动,自1992年以来,他一直担任位于柏林菩提树下大街的国家歌剧院和国家教堂乐团的音乐总监。在巴伦博伊姆的引领下,柏林成为一个音乐之都,他将国家教堂乐团打造成并列于柏林爱乐乐团的世界级古典乐团。想到这里,我特别感叹,什么时候中国也多有几位像巴伦博伊姆一样的音乐家,引领中国音乐走向世界,像李白杜甫那样,把唐诗带向中国文学的高峰。
几十年来,巴伦博伊姆,这位世界首屈一指的指挥家,曾经两次站在维也纳新年餐桌上,他非常熟悉维也纳音乐,它的乐趣、情绪和装饰。
今年的音乐会,在他的指挥棒下,我们可以听到滚烫的探戈在家乡闪过,它是如此的浓烈,如此的雅致,它能让人愉悦地控制住自己的情感,并给我们忙碌的生活,带来必要的激情。
乐队在他的带领下,施特劳斯王朝的波尔卡舞曲和华尔兹舞曲,再一次在金色大厅倾泻而出,带着对新年的期待,带着音乐对这个世界的理解,欢庆和忍耐,内敛中隐藏神秘,光与辉煌同时出现,语气热烈,性格严谨。
这是巴伦博伊姆的新年,也是大家的新年。
每年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没有多少可以发挥的空间,华尔兹和波尔卡,在维也纳爱乐乐团音乐家的手里,完全可以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演奏到极致。而今年,指挥家却用他的方式,完美地完成了华尔兹律动,并将其传播到全世界。
他太懂维也纳了。
选曲奠定了这场音乐会特别的基调
这场音乐会的成功,当之无愧归功于指挥家的选曲,它奠定了整场音乐会的基调,让音乐会有了特殊的色彩,这也是今年音乐会最大的亮点之一。
盛宴一开场,约瑟夫·施特劳斯的《凤凰进行曲》和约翰·施特劳斯的《凤凰展翅华尔兹》拉开了音乐会的序幕,这个开场宛如一场巨大的电闪雷鸣,浴火重生的凤凰,像一个号角,将城市和戴着口罩的人们唤醒,冲入因疫情影响的金色大厅。
它强烈地标志着,人类对生命、自由和艺术复活的迫切渴望。
疫情对全世界的音乐生活产生了的深刻影响,但是大家并没有忘记最传统的古典音乐会。
那是新年的另一个开场。
然而,这场音乐会的开幕,表现更多的,几乎是反思。
今年的金色大厅,有着对动荡不安的世界形势,用音乐做出的一些微妙反应,不像华尔兹那样平顺、美好,这是音乐绝妙的力量。
用声音向世界做出表达
用声音向世界做出表达,这也是这场音乐会释放出来的亮点之二。
音乐会逐渐展示了火鸟、海妖和第14首的仙女等神话形象,更特别展示了关于新闻媒体的乐曲-赫尔梅斯伯格《小广告商》狂怒的飞奔,关于流行的《晨报》和小约翰的哥哥爱德华的波尔卡《编年简史》。在这两年特别的时间里,到处都能看到新闻记者奔波的身影,让我们足不出户可以洞悉世界。借以此曲,再次向我的媒体朋友们致敬。
巴伦博伊姆的选曲,顺序编排的用心,还体现在他从施特劳斯王朝的整个系列作品中,挑选的一些从未在新年音乐会演奏过的作品,以及一些同时代的竞争对手的作品,如缓慢的《海妖波尔卡》,这首曲子几乎不是真正的波尔卡舞曲,除了大家所熟悉的热烈风格,乐队在巴伦博伊姆的指挥棒下,甚至还演绎出了必要的神秘感。卡尔·迈克尔·齐勒的《夜晚狂欢者圆舞曲》,让我们有幸看到了乐队的女士和先生们,一边醉醺醺地唱着,一边吹着口哨,让人沉醉。
芭蕾舞总是一年中的期待
维也纳国家芭蕾舞团优美的舞蹈,总是一年中的期待,这是音乐会亮点之三。
今年的舞蹈并不是通过芭蕾舞音乐,而是通过《一千零一夜》的华尔兹为观众展示,这显示了舞蹈导演对传统和创新的娴熟处理。穿着长袍,舞蹈家们优雅的身姿,即兴发挥,自由和现代的肢体语言,美的不可方物。我特别喜欢那个穿绿色长袍的舞蹈家,她像从一千零一夜故事里走出来的女神,我毫不犹豫地截屏了一张她的背影照片。
《天体乐声圆舞曲》是新年音乐会最重要的曲目
音乐会最重要的曲目《天体乐声圆舞曲》,这是这场音乐会的亮点之四。
2022年新年音乐会的高潮是《天体乐声圆舞曲》,这首华尔兹舞曲的第一个缓慢的部分一出来,就直击人的灵魂,观众就如同沐浴在瓦格纳主义中,并且还能十分强烈地感受到来生的宿命。由于这首曲子的首演是在关于医疗的舞会上,让人不禁反思,挽救生命与重生的狂喜之间的紧张关系,这种关系,在新冠肆虐的世界各地,偶尔也会演变成复杂的医患冲突。正如“陌生人杂志”上100多年前的评论:这首华尔兹的旋律比它的名字更好,因为它给人留下了一种特殊的印象,在音乐上让人不禁想起来世。这也是音乐会用声音向世界做出的另一个表达。
这首曲子无法更多地评论,一个字:美!
永远的蓝色多瑙河
加演阶段也很有特点,巴伦博伊姆在他的问候中打破了《蓝色多瑙河》的第一个节拍,发表了每年指挥家的例行致辞:维也纳爱乐乐团每年都要演奏这场音乐会,“但今天它就越发重要,新冠大流行是一场试图将我们分开的人类灾难,在管弦乐队中,每个人都应该以身作则,因为管弦乐队在思想和感情上是融为一体的。今天来到这里,对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鼓舞。让我们把人性和团结,带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
我也特别喜欢维也纳爱乐演奏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总是那么动听,那么不一样。而今年的多瑙河,内敛和欢庆同在,多瑙河明亮的眼神中似乎藏着一丝淡淡的忧郁,就连最后一曲《拉德斯基进行曲》都显然受到了它的感染,本来可以不用评论的曲子,但它瞬间所表达的,复杂的快乐,复杂的情绪,竟然轻易可以让人泪奔。我万万没有想到,人总在一些特殊的时间出现一些特殊的情绪。
致敬维也纳爱乐乐团
维也纳爱乐乐团的演奏,可以不去评论。我曾经在维也纳那个举世闻名的咖啡馆里,有幸和爱乐乐团的圆号首席一起喝过咖啡,他腼腆严谨,优雅自信,带着浓郁的奥地利演奏家的气质,像桌上的那杯咖啡,香气在空中摇曳。致敬维也纳爱乐乐团。
这真是一场只有大师和优秀乐团才能把握的音乐会,传统、特别,饱含艺术的智慧和力量。
闪烁着晶莹露水的玫瑰在全世界绽放
元旦时候的维也纳特别冷,积雪经常不化,有时候风还特别大,但是,街头穿高跟短裙的女士依然优雅可见,无论是维也纳国家歌剧院,还是莫扎特音乐厅,每天都上演几十场各种各样的音乐会,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飞机、公交、咖啡馆里,播放的几乎全是华尔兹波尔卡,音乐之都扑面而来。金色大厅静静地矗立在多瑙河的边上,低调质朴,粉红色的外表里,却金碧辉煌。
每年1月1日上午,当闪烁露水的玫瑰,从舞台的边缘通过镜头,穿过全世界乐迷的电视屏幕时,春天的花朵,已经开始绽放。(文图/夏河)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电影# ⚫️灵感 · 《马尔科姆与玛丽》的黑白影像⚪️萨姆·莱文森导演的《马尔科姆与玛丽》由赞达亚和约翰·大卫·华盛顿出演,讲述一位电影制作人和他的女友从他
  • ”林雨洛也满是歉意,当时她被能和她三哥见面冲昏了头脑,于是就头脑一热拉着人去报名了,现在想想,以她这垃圾的音乐天赋,去参加比赛不是丢人现眼吗? 刘潇潇原本还抱
  • !我以为看了无数的土味挑战,已经可以面无表情看淡一切土味。
  • 当然是原画展厅复制原画的数量超——级超级多❗以关键词为线索穿起了整个原画展厅,包括连载封面单行本封面和漫画内页等等,记得有“感谢”“温柔”“第一”还有最重要的“
  • (朱全妤/文 张诚/供图)不知为何,一条原创音乐剧的宣传视频下有无数人诟病这所谓“中西结合”的违和,甚至吐槽专业演员的唱功尴尬。那么确实,中国音乐剧和中国美声的
  • 但无论如何,它们写的是人,进一步是人生,更进一步便是中国人的人生。红楼是一场梦,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考个好大学,不就是为了找份好工作,或者说过一种自己喜欢的生活?选择高收入高福利的工作,就要牺牲和父母家人在一起的时间。
  • 免洗泡沫洗手液马上被同事拿走一瓶,说等会儿坐地铁看到@X玖少年团肖战DAYTOY 战战的时候洁净一下(霞姐这该死的仪式感衣物喷剂选的睡莲幽香,对着挂在柜子里的衣
  • !翻了翻之前的微博发现 4 5 6 7月初 这一段时间里 我常常感慨怎么梦不到你了 好像还是和以前一样 不怎么梦到你的话 就不会有很想你的感觉 一旦开始频繁的梦
  • 我的评分:[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星]西安周边游中国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城#带着微博去旅行##西安旅行# 你知道,距离西安2小时动车的地方,有座中国
  • 我在期待什么样的生活……一想到这些就很迷茫,很无助…纵然知道,自己的路终归是自己走,友情也好,爱情也罢,没有人会一直陪着你,一直,一直… 人,其实很渺小。[飞
  • !!
  • 在昨天的评论里《吴蔚:这两个关键问题是香港最迫切需解决的》笔者提及:土地潜力巨大的新界北将是一个能有效解决香港市民居住问题以及香港产业对接深圳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其
  • 地址在图九。点了虾仁馄饨和咸蛋黄灌汤包!
  • 冬日的白川乡是一种宁静的美,而春日的金湖合掌村是一种生命力旺盛的美。 曾在白雪皑皑的冬日,前往世界文化遗产岐阜县白川乡,散落在山间的合掌造村落,被洁白包裹,胜
  • 5. 재운 장어의 물기를 가볍게 제거하고 밀가루, 달걀물, 빵가루 순서로 튀김옷을 입힌다.5. 腌制好的鳗鱼除去水分,分别按顺序蘸上面粉,蛋液,面包屑
  • 我认为和某人在一起直到我生命的尽头的想法非常好,但这确实很难做到。这个十月一才刚过了两天,我的微信已经有不下二十个结婚订婚的幸福朋友圈了,突然觉得身边的人都开始
  • 不过我从未后悔过自己所做的一切,既然已经做了,干嘛要后悔?就像我们自己从不埋怨生活琐事,享受生活赋予我们的天赋异禀。
  • 这个世界上,有一种“可爱”是相由心生,是灵魂洗涤飘荡在宇宙;是拨云弄雾,是精神世界的绝对纯粹;是随着时间的沉淀在心里又重新开出玫瑰的力量;是坚持到底,誓死效忠自
  • 宽恕你的敌人,一切皆是因缘果报,无常变化,没有什么可计较的,否则你将受苦,一再受苦!不管在什么地方,哪怕面对成千上万的人,哪怕远在天涯海角你都不害怕,因为你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