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七日,北京城外,大顺军的炮声一阵接着一阵,仿佛在向大明王朝索命。

 

困守城中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召来自己的妹夫、驸马都尉巩永固,想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

 

巩永固是支持迁都南京的大臣之一。上一个月,他还跟崇祯说,愿意亲自招募义兵护驾南迁。

 

此时,崇祯问他:“你之前跟朕说,可召集数万义兵随朕南下,今天还能做到吗?”

 

巩永固无奈地说:“今天来不及了!”

 

崇祯说,你先前说可以一呼百应,现在又说没人了,这是为什么?

 

巩永固回答道:“之前还有时间集结人马,如今事态紧急,人心尽乱,难以叫人来护驾了。”

 

崇祯听了慌慌哒,又问,那你们率领家丁护送我南下,行不行?

 

巩永固与其他大臣赶紧说:“家丁哪里抵挡得了贼兵的锋芒?况且臣等都是老实人,不敢私自蓄养家丁。”

 

次日,京城失守。万念俱灰之下,崇祯来到城中煤山自缢而死,以“君王死社稷”的方式结束了他充满争议的一生。

 

从诸多史料可知,在亡国之前,曾有一个迁都的机会摆在崇祯面前,他没有好好珍惜。

 

“南迁之议”被提上日程,讨论了两个月之久,但始终未能付诸行动。这成为崇祯最后的遗憾,也为这个风云激荡、疑窦重重的甲申年,留下了又一个谜团。


▲假如南迁成功,崇祯是否可以改变煤山自缢的命运?图源/影视剧照

 

 

 

明末南迁之议,一说始于崇祯十六年(1643年),崇祯与时任内阁首辅周延儒的秘密会谈。

 

当时,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还未威胁到京师,但是清军再次入塞大掠,引起了崇祯的警惕

 

此前不久,清军在松锦之战中击溃明朝关外最后一支劲旅,俘虏并劝降明军大将洪承畴、祖大寿,打通了明朝苦心经营多年的宁锦防线。随后,清军从墙子岭(今密云北)分道进军,数月间连破蓟州、真定、河间、临清等地,掳走了数以万计的人口、牛马,搜刮了大量金银珍宝,所过之处城池残破,生灵涂炭,声势震动京师。

 

崇祯一边派周延儒督师御敌,一边以“边寇交织”为由,私底下与周延儒商议迁都南京的可行性。

 

南迁的风声很快传到了后宫。后妃们比较八卦,一下子就聊开了。

 

崇祯的老婆周皇后好几次暗示说,我在南京还有一个家(“吾南中尚有一家居”),表明了支持丈夫迁都的想法。

 

天启皇帝的遗孀懿安皇后张嫣,却表达了保守的看法,她对周皇后说:“有外人传言要南迁,这一定是周延儒在误导皇叔。”之后,张皇后亲自找到崇祯帝,说:“宗庙陵寝都在此,能搬到哪里去?”一向偏执的崇祯听了,起初有点恼火,但看在皇嫂的面子上,不好意思发脾气。

 

恰好清军大掠后北归,北京暂时安全了,随后周延儒因罪免职,崇祯帝便放下了南迁的念头。

 

转眼间到了崇祯十七年(1644年),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个春天。


▲1644年,李自成称帝,向明朝发起总攻。图源/影视剧照

 

这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建立“大顺”,乘胜挥师东出,势如破竹。二月初,大顺军从关中渡河挺进山西,攻克军事重镇太原,剑锋直指京师。

 

李自成的迅猛攻势,让崇祯措手不及。

 

一个多月间,崇祯帝几乎每天都寝食难安,他接连下罪己诏、勤王诏,对部下封官许愿,对起义军招抚诱降,想以此感化民心,挽回败局。

 

在那篇文辞优美的罪己诏中,崇祯承认,朝廷赋税加派过度、官吏巧取豪夺,使百姓负担过重,才迫不得已地起兵叛乱,此皆“朕之罪也”。他希望农民军保持冷静,表示一定痛改前非,只要起义军愿意“反正”,可“耕田乐业,永为王民”,等等。

 

讽刺的是,诏书刚下,拱卫京师的大同、宣府(今张家口市宣化区)两大重镇就被大顺军攻陷了。


▲明朝北京及周边地图。图源/中国历史地图集

 

明朝中枢已然暴露在起义军咄咄逼人的视野下,崇祯面临的最大困境,一是没兵,二是没钱。

 

自从陕西孙传庭的主力部队大败于农民军后,明朝在北方几无精兵可用。曾经威震东北的关宁铁骑在松锦之战后就一蹶不振,由吴襄、吴三桂父子率领的数万兵马镇守在山海关,处于清军的虎视眈眈之下。

 

崇祯也拿不出可供各地军队勤王的兵饷。

 

史载,当崇祯召见久于边事的吴襄时,问及兵饷的情况,有这样一段对话。

 

崇祯问吴襄:“你们父子手下有多少兵啊?”

 

吴襄老实交代,现在我手头还有三万余将士,其中骁勇敢战的精锐,只有三千。

 

皇帝又问:“需饷几何?”

 

吴襄答道:“百万。”

 

崇祯帝当时就震惊了,说现在皇宫内库只有七万,就算砸锅卖铁,最多也只能凑到二三十万给你们当军饷。

 

很多人听到明朝国库没钱,都是一种“真的吗?我不信”的态度,以为是崇祯抠门,不肯拿钱出来,还相信这样一种说法:明亡后,李自成进京,从明朝国库中搜出“库银共三千七百万,金若干万”。

 

这是清初有个投靠清朝的文人杨士聪写了本《甲申核真略》,带头造的谣。后来有些史学家信以为真,就抄录了这一数目,都相信崇祯国库里真的藏有几千万两银子。

 

同时期的一些史料却佐证了崇祯帝对吴襄说的情况。如《流寇志》:“内帑无数万之藏。”《国榷》:“内帑无数万金。”

 

朝廷拿不出钱,将士们自然也不肯卖命。

 

当大同、宣府失陷的消息传到北京,崇祯下诏调遣兵马入京勤王。

 

宁远总兵吴三桂率领的关宁铁骑踟蹰不前,还没到北京崇祯就上吊了,他后来的事迹广为人知;山东总兵刘泽清谎称坠马受伤,拒不奉诏,逃到南方去了;密云总兵唐通倒是来了,但他先降李自成,后降多尔衮,荣登《贰臣传》,后来还被清朝皇帝嘲讽说,这哥们不肯给前老板出力,投靠我们后也没立下什么功绩。

 

崇祯十七年春,告急的战报如雪片一样飞来,城内孤立无援,国库空空如也。

 

崇祯想要绝处逢生,最靠谱的方法,也许还是南迁。


▲吴三桂的军队被寄予厚望,却没有挽救明朝的灭亡。图源/影视剧照

 

 

 

正当李自成的兵马准备直取京师之时,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初三,崇祯帝召集大臣议事,商议如何保卫北京城。

 

面对满清与大顺的东西夹击,众朝臣唇枪舌战,争论了半天也没个结果。

 

此时,一个叫李明睿的小官员引起了崇祯的注意,他建议崇祯放弃北京,迁都南京。

 

李明睿是江西南昌人,天启年间进士,当时任“左中允”。这是东宫詹事府下一个专掌记注、纂修之事的六品小官,本来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但他的“御寇之策”让崇祯有些心动。

 

史书记载,此次廷议之后,崇祯帝屏退左右,单独召见了李明睿。

 

李明睿说:“如今正是危急存亡之秋,只有南迁一策,可缓解目前的局势。”

 

崇祯犹豫不决,说:“此事重大,未可易言,未知天意如何?”

 

李明睿一听都急了,我好言相劝,你还想着问老天爷。

 

他对皇帝说,天命这玩意儿,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现在天命靠不住,人定则胜天,而且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皇上就不要迟疑了,等到贼军打过来,想要跑路就来不及了。

 

崇祯帝此时终于“坦诚相见”,说:“此事我早有想法,但无人支持,故而推迟至今。现在你的想法与朕不谋而合,但假如其他大臣不同意,为之奈何?”崇祯还警告李明睿此事关系重大,不可泄密,万一泄露,你小命就没了。

 

李明睿接着向崇祯献计,连南迁的路线都帮他想好了:“不如四路设兵,山东、山西、河南,此陆路也;登州海船、通州运河,此水路也。皇上须从小路轻车南行,二十日抵淮上。”

 

说到最后,崇祯连连点头,说:“朕知道了。”

 

所谓李明睿献策的真伪,历来众说纷纭。

 

这则史料最早出自清朝顺治年间邹漪所撰的《明季遗闻》,而邹漪的老师叫吴梅村,吴梅村又是李明睿的门生。因此,早在清朝就有人质疑邹漪“颇为李明睿粉饰”,夸大了其在南迁之议的作用,写下近似小说家言的密谈细节。

 

但这个故事至少说明一种情况:面临腹背受敌的军事压力,明廷部分官员发起了“南迁之议”,有关迁都的声音,开始萦绕在崇祯周围。

 

南迁的首选对象有时不是崇祯帝本人,而是他16岁的长子朱慈烺。

 

《明史》记载,当年二月,左都御史李邦华秘密上书,请求崇祯帝固守京师,并仿永乐朝故事,由太子监国南京:

我国家并建两京,原以供时巡备据守,皇上即不南迁,宜令太子诸王居旧都,一系天下之望……号召东南,共图灭贼。

 
▲明代的《南都繁会图》(局部),描绘了明朝陪都南京商业兴盛的画面。图源/网络


 

 

对于崇祯朝廷而言,迁都南京有先天的优势。

 

明朝开国之初,朱元璋即位于应天(今江苏南京),称应天为京师,确立了应天的首都地位。

 

尽管朱元璋在位期间多次与群臣讨论迁都,备选的建都之地有汴京、关中,乃至朱元璋的老家临濠府(今安徽凤阳),但直到朱元璋去世,都因种种原因而放弃。

 

明初洪武、建文二朝,大明帝都一直是南京。

 

建文帝在位时,他那个野心勃勃的叔叔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从其镇守的北平(今北京)一路南下打到南京,夺了皇位。

 

北平作为明成祖朱棣的龙兴之地,被视为理想的定都之地。于是,朱棣历经多年,实行迁民北上、营建北京、建造紫禁城等一系列举措,于永乐十八年(1420年)下诏迁都北京。

 

但是,朱棣没有完全违背祖宗之制。在迁都北京后,明朝仍以南京为陪都。

 

有明一代,明朝实行特殊的两京制度

 

在南京设有一套与北京各机关平行设置的中央机构,宗人府、六部、都察院和五军都督府等一应俱全,只是各机构名称前都加了“南京”二字,与北京各机关互不统属,且官员多由年高资深的大臣担任。比如明朝中期,五朝老臣王恕任南京兵部尚书,名望极高,“天下倾心慕之”,当时流传一句民谣:“两京十二部,独有一王恕。”

 

明朝的南京,不是一个摆设,而是仅次于北京的政治中心。一旦国家有变,北方失控,南京便可在短期内成为明朝中枢,主持天下大局。

 

另外,从经济的角度说,南京所处的江南地区经济富庶,是大明王朝最重要的赋税来源地,至少不差钱。

 

而从明末的天下大势来看,崇祯十七年(1644年)初,南方总体上相对安定。天灾和民变还没有对江淮南部以及更南的广大地区形成较大冲击,江南各地方政府也没有像陕西、河南、山西等北方行省一样,陷入农民军的包围而完全失去控制。


▲明朝南京及南直隶地图。图源/中国历史地图集

 

南迁虽然可耻,但是有用。历代王朝有过不少南迁的经历。

 

北宋末年,靖康之变前夕,金军兵临城下,宋徽宗就撒腿往南跑,他先是禅位给太子赵桓(宋钦宗),自己连夜从开封逃出,前往江南避难,自称“教主道君太上皇”,好不逍遥快活。宋钦宗一把鼻涕一把泪,不情不愿地给老爹收拾残局,好不容易才等到金人退兵。

 

宋徽宗一听说金兵退了,随即返回京城,但被软禁于宫中,防止复辟。没过多久,金军再度发动南侵,把北宋朝廷一锅端了,徽宗、钦宗都被押送去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县)流放,受尽屈辱。

 

北宋灭亡后,宋徽宗第九子赵构建立南宋政权。他比他爹还能跑,先是从北宋的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逃到扬州,后来又逃到明州(今浙江宁波),还被金人追击,吓得逃到海上,等到金兵撤离江南后,才将临安府(今浙江杭州)定为南宋的“行在”。

 

定都南方后,南宋享国152年。在军事上,南宋利用长江防线,前与金朝、后与蒙元长期对峙,而其经济之繁荣、文化之辉煌、人才之众多,也是历史上各个偏安政权中的NO.1。

 

从诸多方面来说,宋朝南迁并非历史的倒退,反而使汉唐以来的中华文明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在南宋之前,唐朝安史之乱期间,有唐玄宗南迁成都,实现了唐朝中央机构的安全转移,之后其子唐肃宗在灵武即位,号召各路唐军平叛。西晋永嘉之乱,也有司马氏皇室与北方士民南渡,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建立起东晋政权,延续魏晋文脉。

 

明亡后,很多人说起“甲申南迁之议”,未尝不扼腕叹息。

 

明末清初的学者彭孙贻认为,崇祯应该迁都,而不是去上吊。他说:“国君死社稷,正也,迁国图存,权也,权而不失乎正也。”


▲崇祯皇帝画像。图源/网络

 

 

 

若想要迁都,崇祯需要得到朝廷重臣的支持,以免自己独自承受放弃宗庙社稷、祖宗陵寝的不孝罪名。

 

鉴于李明睿、李邦华等南迁支持者势单力薄,崇祯将“南迁之议”摆上台面,希望经过朝廷公议来决定此事。

 

这一下子就引起大臣们的争论。

 

身微官卑的李明睿依旧坚定地鼓励崇祯南迁,他正式上奏,劝崇祯帝以“御驾亲征”的名义南下。

 

他在奏疏中说:“今日最急,无如亲征。京营甲兵不下十万,近畿召募得数十万,圣驾一出,四方忠义必有闻风响应者。”

 

此时,京城小干部李明睿扮演的是“南迁派”大臣的代言人。

 

反对南迁的“留守派”大臣立即派出代表与李明睿针锋相对,力阻南迁。

 

兵科给事中光时亨第一个跳出来,指责李明睿的奏疏是异端邪说,还说不杀李明睿,不足以安定人心。

 

留守派有自己的一套说辞。

 

在明朝,北京不止一次陷入围城的困境。

 

明朝正统年间发生“土木之变”,连明英宗都被蒙古瓦剌部俘虏了,之后于谦却指挥北京保卫战,成功使京师转危为安。

 

嘉靖年间的“庚戌之变”,俺答汗率部包围北京,当时朝廷也没迁都。

 

更重要的是,在这几次危机中,力陈南迁的人都被视为奸臣。

 

当初,瓦剌进逼北京时,大臣徐珵(后改名徐有贞)主张南迁,遭到训斥,差点儿被斩首,结果于谦组织军队,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徐有贞从此遭到朝廷的取笑,长期得不到升迁。每次说到他,别人的反应都是,这不是那个提议南迁的老徐嘛!

 

徐有贞对此怀恨在心,后来虽然协助明英宗发动夺门之变复辟,担任首辅,但也被后世称为小人。

 

到了明末,大臣们想起这件事,很容易把支持南迁的人当做另一个“徐有贞”。

 

如果他们为南迁振臂高呼,迁都成功还好,最后若是没迁成,轻则身败名裂,重则身首异处。封建士大夫大都爱惜名节,不愿为此冒险。

 

当反对派大臣异口同声地指责李明睿妖言惑众时,崇祯只好无奈地说,你们怎么这么双标呢?一样是“邪说”,你们都专攻李明睿,却不责备光时亨。

 

更多的大臣选择保持沉默,一味明哲保身,不置可否。

 

朝中议论纷纷时,崇祯让内阁首辅陈演表态,甚至直接把话挑明了,这事儿你帮我担待着点儿。

 

等到开会时,陈演却只知道“演戏”,每次崇祯逼他发言,陈演都只是笑笑而已。看着陈演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崇祯气得一脚把椅子踢翻了。

 

归根到底,京官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他们不愿意放弃眼前的利益,良田美宅带不走,而等到新的王朝建立,他们跳槽到新公司,总比南迁之路四处颠簸来得轻松。

 

大臣们对崇祯也有些恐惧。崇祯皇帝在位17年,虽然忙里忙外,但这个皇帝就像有偏执型人格障碍,不轻易相信别人,喜欢杀大臣。

 

粗略统计,崇祯执政17载,共轮换内阁大学士50人,并且下令处死2人,换兵部尚书 14 人,处死 5人,还下令处死总督7人,巡抚11人,留下诸多疑案。

 

对这样一个皇帝,众臣很难跟他一条心。

 

南迁之议的争论,一直到李自成打进北京都没讨论出结果。

 

这种无休止的廷议一旦兴起,只会引起各派党争,留下一地鸡毛。

 

崇祯帝对此叹息道:“朕非亡国之君,诸臣尽为亡国之臣。”

 

在生命的最后几天,崇祯反复说的一句话就是“诸臣误朕”,他把南迁之议的破产甩锅给大臣,没有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崇祯帝优柔寡断而又刚愎自用。图源/影视剧照

 

 

 

实际上,崇祯本人对南迁的心态很矛盾。

 

他曾经暗中作南迁的筹备工作,派给事中左懋第前往南京,查看沿江车马舟师情况,又下密旨命天津官员冯元飏准备三百首漕船,在直沽口待命。

 

明亡前夕,冯元飏还派其子携带紧急奏疏入京,建议皇帝从海路迅速南迁。当冯元飏之子听到南迁已经罢而不议时,只能饮泣而返。

 

可见,南迁之路几乎铺好了,崇祯却迟迟没有行动。

 

一是他不愿背负骂名,“遗恨于万世”。因此,崇祯企图将南迁的责任推给朝臣,却没想到这一计划并没有得到更多大臣的响应,而是陷入争论不休的混乱之中。

 

二是崇祯不愿放弃至高无上的皇权。

 

当时,南迁之议的另一个方案就是李邦华提出的:太子南下,皇帝留守。

 

这也是唯一能让南迁派与留守派达成妥协的折衷方案。

 

但是,太子南迁,势必以崇祯帝本人为牺牲品。

 

这就是光时亨提出反对时说的:“幸太子往南,诸臣意欲何为?将欲为唐肃宗灵武故事乎?”你们说可以护送太子南下,那等太子到了南方,是不是要做唐肃宗,把他老子赶下台啊?

 

二月二十八日,这是决定南迁之策的关键一天。

 

此时的崇祯已经心力交瘁,他无法给李明睿、李邦华等南迁派大臣肯定的答复。

 

他的立场已经向留守派倾斜。

 

在召见诸阁臣时,崇祯直言道:

祖宗辛苦百战,定鼎于此土,若贼至而去,朕平日何以责乡绅士民之城守者?何以谢先经失事诸臣之得罪者?且朕一人独去,如宗庙社稷何?如十二陵何?如京师百万生灵何?逆贼虽披猖,朕以天地祖宗之灵,诸先生夹辅之力,或者不至于此。如事不可知,国君死社稷,义之正也。


对派太子去南京监军的方案,崇祯以太子少不更事为由否决,说:“朕经营天下十几年,尚不能济,哥儿孩子家做得甚事!”

 

至此,两个南迁方案都宣告破产。此时,距离李自成进京不到一个月。

 

当南迁之议接近尾声时,驸马巩永固仍上书劝说崇祯早日迁都,并说愿意召募数万义兵护驾南下。

 

崇祯问:“义兵何易?”

 

巩永固信心满满地说,别说几万人,如果陛下不再坐守京师,而是亲征南下,将会有数十万人响应。

 

这是最后一次南迁机会。

 

等到李自成攻入皇城的前一天,崇祯帝再次想起这件事。他找到巩永固,可巩永固说,都到这个关头了,您让我上哪里给您找人去?

 

当时,大顺军直抵城下,已经封锁了崇祯南下的道路。


紫禁城外,李自成的敢死队“孩儿兵”砍伐树木,制成云梯,随时都会攻进来。崇祯换上轻便的靴子,“出中南门,手持三眼枪,杂内竖数十人”,想寻找出城的路,但发现根本跑不了。


▲煤山,即紫禁城后的景山,旧时为北京城制高点。图源/摄图网

 

 

 

临死的这一天,崇祯写下最后一道诏书。这是一道血书遗诏,也是他与这个世界的诀别:

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在求死之前,崇祯先命太监取来破旧衣帽,为16岁的太子朱慈烺与9岁的永王朱慈照、7岁的定王朱慈炯乔装打扮,让他们伪装成平民百姓的模样,赶快出宫逃难。

 

临别之际,崇祯像一个普通的父亲,耐心地告诉儿子们:“你们乘乱逃走,要改名换姓,遇到年老者要称呼为老爹,遇到年轻者要呼之为叔、伯,见到年幼者,要以兄弟相称。其他如文人、军人、官人等,务必谨慎小心,加以区别……”

 

说罢,崇祯已经泣不成声,左右宫女、太监无不痛哭。

 

之前劝说崇祯南迁的周皇后,早已决心与崇祯同死社稷,她在涕泣之后,走进坤宁宫,悬梁自尽。

 

对爱妃与女儿,崇祯更是采取歇斯底里的方式,只希望她们不要落入乱军之手,遭受侮辱。一些史书说,崇祯持剑砍杀了备受宠爱的袁贵妃,又挥剑砍伤了女儿长平公主,公主本能地用左臂一挡,手臂折断,当场昏厥过去。

 

经过一天的血战,天已微明。

 

崇祯帝在太监王承恩的陪同下,在杀人与自杀的悲怆中,来到了景山那棵歪脖子树下。

 

李自成进京后,不久便搜捕到了明朝南迁的最后希望——太子朱慈烺。李自成没有处死这个年少的太子,而是说:“汝无罪,我岂妄杀。”

 

朱慈烺很勇敢,对李自成说:“如是当听吾一言,一不可惊我祖宗陵寝,二速以礼葬我父皇母后,三不可杀吾百姓。”

 

李自成点头答允。

 

朱慈烺感觉到李自成对明朝众臣的担忧,又说了一句,你放心吧,文武百官最无义,明日一定来向你朝贺。

 

果不其然,很多当初反对南迁的大臣,转眼间就拜倒在大顺军的旗帜下,前来投降的明朝官吏多达一千三百余人。

 

李自成因此更加相信朱慈烺“文武百官最无义”的说法,认为明朝官员坏透了。


于是,大顺军对在京官员大肆拷掠。李自成让部下刘宗敏制作了几千副夹棍,用严刑峻法逼迫明朝官员交出家财。这些官僚、勋贵、地主被用刑后连连求饶,被迫拿出成千上万的白银,之前阻止南迁的如意算盘转瞬成空。


李自成败于清军后,大顺军的胜利果实被清朝夺取,太子朱慈烺在乱军之中下落不明。

 

有人说,崇祯虽未南迁,但他的自杀,是一种“以死求生”的方式,不仅留下“国君死社稷”的美名,也唤起了各地人心的震荡,激励那些忠臣良将继续为大明复仇,掀起了南明抗争的风暴。


▲永历皇帝朱由榔,1662年被绞死于云南,标志着南明政权的覆灭。图源/影视剧照

 

历史学者魏斐德却认为,崇祯不采纳南迁的建议,也不遣太子去南京,只是便宜了清朝。崇祯的优柔寡断,最终使清朝继承了明朝完整的中央机构,几乎接管了明朝京城的全部汉族高官,并依靠这套系统,进一步统一南方。

 

南迁的失败,也削弱了南方明朝皇室宗亲的凝聚力。

 

建立于南方的南明政权,包括福王朱由崧监国南京建立的弘光朝廷,以及后来福建的隆武、广东的永历等小朝廷,由于缺乏天下共主的地位,派系倾轧,内耗严重,最终抗清失败。

 

人家清朝也有理由说的,我带的是什么朝廷,我的天下是从闯贼手中夺过来的,你们这批人是什么人,什么明朝王爷都在僭位,他有这个能力吗?

 

招抚江南时,清朝摄政王多尔衮致书,直斥弘光朝廷为非法政权:

夫君子之仇,不共戴天。《春秋》之义,有贼不讨,则故君不得书葬,新君不得书即位,所以防乱臣贼子,法至严也……国家之抚定燕都,乃得之于闯贼,而非取之于明朝也……兹乃乘逆寇稽诛,王师暂息,遂欲雄踞江南,坐享渔人之利,揆诸情理,岂可谓平?


假如当初崇祯成功南迁,即便北方被闯军或清朝所夺,至少可在南方实行统一的军令政令。这样的南明政权,也许还有中兴的可能。

 

但历史没有如果。



全文完,感谢您的耐心阅读,顺手点个在看让我知道您在看~  

 


参考文献:

[清]张廷玉等:《明史》,中华书局,1974

[清]谈迁:《国榷》,中华书局,1958

[清]计六奇:《明季北略》,中华书局,1984

[清]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中华书局,1977

[清]彭孙贻:《流寇志》,浙江人民出版社,1983

樊树志:《晚明史:1573―1644年》,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美)魏斐德:《洪业:清朝开国史》,新星出版社,2013

陈生玺:《明清之际的历史选择》,《文史哲》 2006年第03期



最爱历史新书上市,欢迎入手

最爱历史新书《疑案里的中国史》
今日优惠价,喜欢可入手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还有金牌导游的遛达故事、旅途趣事、茶享会、世界城市定向挑战赛……一场别开生面的厦门打call方式即将开启,让我们一起期待吧[太开心][太开心][太开心]#厦门生
  • 对此,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工作官方微信公众号“青春北影”16日发布公告,称已成立专班,认真开展调查。对此,北京电影学院的学生工作官方微信公众号“青春北影”16日发
  • #荷花#特别感谢@星雲大師 的一笔书法题字 #禅荷影思# 【文艺汇演快闪|在离别时束起约定之花】舒云漫山 ,风拂清荷。//[微笑]多年来,微博诗友清泉等与创意一
  • #NINEPERCENT[超话]#【2022.08.20】九子动态汇总@蔡徐坤 【安慕希】更博 @陈立农公开行程与动态@范丞丞Adam0616 【BOYLON
  • ”其实,这是东西方茶文化的不同,人家以为老舍喝剩了,很体贴地倒掉呢。对于爱茶人也讲,对茶,也有着深深地至爱,用这么一句来表达:一入侯门深似海,百进茶坑不出来。
  • 二、接受捐赠物资情况:1、遵化市隆泰商行 :价值28992元。截至3月27日18时,遵化市红十字会累计接受疫情防控捐赠款物总价值人民币 4736417.44元,
  • 利用今天的科技把“杭罗织造技艺”移植到到BIG3 III 上,一样做得到浑然天成,鞋上的绿色基调来源于杭罗传统的色系,后跟部,也采用经典的“绫罗纹”梭织材料,延
  • 本当に素敵で思わず目がキラキラしてしまうほどです必ず、またすぐに会いましょう♡これからも共に手を繋いで私達の夢は永遠に…#鶴嶋乃愛ファン感謝祭2022#鶴嶋乃愛
  • 】此前 Drake 现身猛龙队主场上脚的全新联名鞋 Drake x Nike NOCTA Zoom Flight 95,近期又曝光两款新配色,整体设计灵感源于
  • 分道扬镳时发的文案朝思暮想的那张脸就再也没见过了花都枯萎了你才想起来要浇水你平安快乐就好在不在-起也不重要了不管他身边是谁幸福就好我远比你想象中的更想留在你身边
  • 第三东西一定要每只小狗都有,想要疯狂“吸”某一只的时候尽量不要在别的小狗面前,西高地是出了名的爱吃醋,我们每次想要玩豆柴的时候,就会偷偷带到房间里疯狂的亲呢,不
  • 当一些人和事拌到我们无法轻松前行的时候,要学会给自己的生活做减法,适当清空生活里的不必要。一天的忧虑一天担当就够了,虽然每时每刻都会发生一些问题 但是坦然面对
  •   楞严咒第一会  南无萨怛他 苏伽多耶 阿啰诃帝 三藐三菩陀写 南无萨怛他 佛陀俱胝瑟尼钐 南无萨婆 勃陀勃地 萨跢鞞弊 南无萨多南 三藐三菩陀 俱知喃 娑舍
  • 我发现自己所有的矫情小情绪,所有的好的坏的都可以与之分享,天啊,原来是爱情啊。想起以前好多人说我,觉得我又强势又汉子,我也总以为自己披荆斩棘无所不能,没错,凭什
  • 考完研觉得自己长大了,心境改变了,不会有什么事情能让我情绪出现很大的起伏,但这次手术还是害怕得整宿没睡着,那晚思绪混乱,连数羊都数不到一百,总被自己冒出来的可怕
  • 少年行走在晦暝之间,背包里是旅者赠予的蜡烛,只有极暗之时,才能点燃它。灯塔上异乡的旅者告知少年,或许秘境中有他寻找的答案。
  • 明媚的阳光,动听的旋律,淡雅的诗文,还有你,一壶清茶,感觉好久都没有这么清闲地坐下来了。明媚的阳光,动听的旋律,淡雅的诗文,还有你,一壶清茶,感觉好久都没有这么
  • 20年的时候《陈芊芊》大火,以小成本的制作闯出了S级的热度。20年的时候《陈芊芊》大火,以小成本的制作闯出了S级的热度。
  • 这是一件发生在产房的事儿,跟很多老公不同的是,张杰不是站在外边等,而是陪着谢娜进了产房,足见张杰对谢娜是真的不放心。谢娜看到二胎宝宝很快就出来了,护士一边帮宝宝
  • 声声慢 【宋·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