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类有关个人的职业选择问题,很早之前我就不再回复解答了。今天愿意随便唠两句,主要是给上周从xhs过来的孩子们开开眼,让他们见识下真正的投行从业人员,平时考虑的都是些什么职场问题。

关于这位兄弟的前两个疑问:是否去top10才有明确前景,行业是否越来越卷、红利越来越少。我在2020年9月份接受全景网的访谈时,就问答过类似的问题:

1、最近这几年政策变化得非常快,资本市场改革步伐非常大,您的工作是否受到了影响?您觉得注册制之后,投行人的生存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对应所提的卷和红利的问题)

我的回答:影响很大,也很复杂。但总的来说,这些影响的效果是偏积极的。

我知道有很多同行,包括我在内,有时候会很怀念以前,怀念什么呢?怀念以前我们挣钱更容易,怀念我们以前的地位还没有那么的乙方。没错,就是那么的现实,那为什么我们以前挣钱更容易,比现在更有地位一些?就是因为以前这个行业,一级也好,二级也好,都有如今那么的市场化。

举些很简单的例子,以前报个投行项目,债权也好、股权也好,可能你项目材料都不容易递进去,即便递进去了,乖乖的排队等着审核,排多久也都很正常。包括二级市场,那些成为债市打黑首要目标的丙类户,又是怎么挣钱的?是吧,都是因为整个行业还没那么的市场化。而正是以前这些非市场化的现象普遍存在,所以那时候挣钱的空间就更大。那么这几年政策的变化快、改革的步伐大,总体方向是什么呢?就是让整个市场,让我们这个行业,越来越市场化、规范化。

没错,以前没那么市场化的时候是挣钱更多。但挣钱的时候,总是会有点没那么有底气,同行们应该都明白我说的是什么意思。所以我们的怀念,也就只是怀念而已,其实并不想回到过去。因为行业改革的更加市场化,才能让我们挣钱挣得更安心,更稳定,也更长远。毕竟在没有那么市场化的时候,我们自己努力的效果,可能是最低的。只有更加市场化的一个行业,我们这些从业者们,才能更加的是靠自己的努力,去得到收获。所以我觉得,这就是变化和改革,对我们从业者,包括我,所带来的一个最大的影响,也是一个正面的影响。 当然,这种影响,也让投行人的生存状态变的竞争更加激烈。为什么呢?因为更加的市场化,也代表着更加的公平,而更加的公平,自然就代表会有更多的同行,站在同一个起点进行竞争。

那竞争激烈是好事吗?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肯定是好事,毕竟活水才有可能保持清洁干净,一潭死水时间长了肯定会发臭。但每个同行看待这个竞争问题,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毕竟各自的角度、各自的具体情况,可能不太一样。那我的看法是,只有一个行业好了,这个行业的大部分从业者才会越来越好。至于我们是不是这些越来越好的从业者,能否成为这些越来越好的从业者?

关键还是看我们自己,是不是一位信奉努力才能有收获的人。

2、注册制以后,券商的行业格局会不会有变化?中小券商的业务是会更难做还是更容易?(对应是否去top10才有明确前景)

我的回答:我想,已经不是会不会有变化的问题了,是已经在变化了。别说同行们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包括很多业外的人都已经能感受到了,那就是券商的行业格局,就是头部的券商越来越头部,中小券商越来越难做。

这种现象的发生,我觉得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市场本身有了一些变化。比如降杠杆,对谁的影响最大呢?对头部券商的影响更大,因为他们之前的规模更高,但问题在于头部的券商,他们自身的规模和体量是可以完全消化或者足够承受住这些影响的。

而中小券商虽然被降掉的规模相对较小,但哪怕是这些规模他们可能都有点承受不起。所以当市场本身有了这些变化,虽然各类券商都会受影响,但由于中小券商在自身规模和实力上的弱势,很容易就因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变化,导致竞争力的急剧下滑。
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前面所说的政策的变化,改革的加剧,让行业更加的市场化。而这种市场化,不止是让从业人员之间的竞争更加的公平,包括机构与机构之间的竞争也更加的公平。

那么当竞争更加公平的时候,是大券商更有优势,还是中小券商更加有优势呢?这个问题的回答起来一点难度都没有,自然是资本雄厚的大券商更加有优势。

比如现在债券销售比以前难多了,大券商就比小券商更容易拿到债券项目,为什么?因为以前的债是好卖不好批,所以沟通能力更强的券商,就更容易拿到项目。而谁的沟通能力强,可不是券商规模大就能决定的,特别是地方沟通能力,显然是当地的中小券商会更强一些。

但现在不一样了,相比过去项目好批不好卖,你沟通能力强到可以拿到项目、拿到批文,但最后卖不掉,前面功夫全白费。而资本雄厚的大券商,跟投资机构的关系更好,除了打分排名靠前之外,还有其他业务上的互换,中小券商就真的是不能比了,而且你都没办法抱怨,因为这就是人家实力的公平体现。

所以,行业未来就是一个更加比拼资本、比拼规模的格局。

当然,不是说中小券商未来就一点机会都没有了,比如早就有不少中小券商看到了这个趋势,所以一直在不断想办法增资或者互相合并,以提升自己的实力,去迎接这种格局的变化。而且在竞争上,一些对客户的服务、工作的效率,以及尽心的程度,这些都不是可以量化的,也不是券商可以靠规模实力就能提升的,更多是依靠内部管理上的理念去塑造。

我想,这种行业格局的变化,也许未来持续到某一个平衡点就会停止,否则整个行业就太垄断了,会更加不利于行业整体的健康。而在那个平衡点上,大券商也好,中小券商也好,各自都会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或者优势吧。

以上虽然是我去年的看法,同样也是我现在的看法,一家之言,仅供你们参考。至于这位兄弟的最后一问:继续追求投行还是转行,下面我再简单说点从没说过的话。

如果你工作未满三年,我可能会建议你再坚持一下,或者还是找机会跳去头部再感受下。但你的这个情况,我不会再这样建议你,因为你早已体验了投行大部分应该体验的工作,是继续坚持还是选择离开,完全是看你还有没有在这行熬的心气。

没错,哪怕你去更大的券商,哪怕你是成为了领导,其实也是熬。你不是不懂这行的孩子了,四年多的时间,足够让你明白投行这个行业,无论是在大券商还是在小券商,无论是领导还是普通员工,你的项目能不能出,你能出多少项目,努力程度跟其他人没什么太大差距的话(其实大家在努力上还真就没啥太大差距),最后就是个几率问题。

在大券商熬出来的几率大,那是因为大券商手里的团队多、项目多。成为领导后的几率大,那也是因为领导的手下多、手里的项目多。真要按照每个项目去计算成功几率,其实都是一样的,小券商有做不出来的,大券商也有做不出来的,普通员工有做不出来的,领导也有做不出来的。而大券商比小券商能熬,领导比员工能熬,仅仅是因为他们这个项目熬不出来,还有更多的其他项目同时在熬,最终熬得起而已。

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还能熬,那就待下去,毕竟四年多的经验,直接甩了也可惜。如果你想换个环境继续熬(没错,所有做项目的行业,都是一样的需要熬),那就去外边看看,毕竟你在这行熬的时间已经不算短了。

说了那么多,我唯一想告诉你的就是:职场是这样,人生也是这样,都是熬。我们能选择的,只是找一个让我们有足够动力的地方,去熬。熬着熬着,也就出来了。

毕竟我们从来都不是在找工作,而是在找动力。

我也没想到出租车区域有交警管着,本想等个愿意载我的司机,没想到有客就得载,断了司机拒载的可能。 我报了地名,司机苦笑摆摆头,一直在跟我抱怨: 好不容易排队进来拉客,结果拉了个这么短的[苦涩]再也不进去了......要是他只抱怨两句,我就付双倍了,一直在抱怨,还得我拖着行李过天桥,只能凑个整多付七块了。都上车了,车也开了,抱怨那么多干嘛

#越剧表演艺术家金采风去世# 【越剧金派创始人金采风:电台唱出来的"越剧超女"】2012年9月,钱江晚报记者曾采访过金采风,并发表《越剧金派创始人金采风:电台唱出来的"越剧超女"》一稿。

原文如下:

此次采访,是在“活兰贞”的闺房里进行的。

不过,这位“大家闺秀”的生活相当节俭,房间里只有写字台、梳妆台几样古朴的家具。

只有床头挂着的《盘夫索夫》的剧照,透露女主人曾经红极一时的身份与地位。

金采风是越剧“金派”创始人,她主演的《盘夫索夫》《碧玉簪》等众多剧目,已经成为越剧艺术的经典;她所塑造的严兰贞、李秀英等艺术形象,被誉为“活兰贞”、“神秀英”。

眼前的金采风已经82岁高龄了,但嗓子依然响亮,比个兰花指,模样俏得很。提到越剧,就越发神采飞扬了。

记者去的时候,客厅里放着两个大箱子,敞开着,里面全是各种制作精美的珠钗、头饰,“这几天天气好,拿出来晒晒,不然会坏的。”

尽管已经许久没有登上越剧舞台,但金采风还是很爱这些伴随她一辈子的行头。金采风说,对戏曲演员来说,行头是天大的事。

料子、绣花、颜色的搭配……在那个年代,剧团都不管,都要自己动脑子折腾的,“每个戏最起码要6套行头,同一场戏不能穿一样的,观众记得很牢的。”

回忆起那三十多年的舞台生涯,金采风说,苦啊。学戏学到皮包骨,眼睛还充血生了麦粒肿。不过,“幸福”二字,才是她回忆的主旋律。因为,遇见了黄沙——她的爱人,也是著名戏剧导演。

在越剧界,他俩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最有名的“越剧伉俪”。他们珠联璧合,在艺术和生活上朝夕相伴。

金采风说,黄沙在艺术上带给她的最大的影响,就是老伴毕生追求的“老戏一定要新演”。就是在老伴影响下,她才既尊重传统又不墨守成规。

而现在,黄沙已经不在了,金采风最大的愿望,就是能给他搞一个个人艺术展。

“你就是唱戏不会忘记,其他都不晓得。”这是女儿对金采风的抱怨。

对金采风来说,越剧真的陪伴了她一生,是生命中不能抹去的痕迹。

殊不知,刚登台的金采风,哪怕是跑个龙套,只有一句唱词,她就慌得神都飞走了。

于是,她有了一条不同于他人的“电台成名”之路,直到有了那些个经典的“活兰贞”“神秀英”。

从大导演小明星到恩爱伉俪,丈夫黄沙一直是金采风不曾忘记的思念。哪怕是出书,若不拉上黄沙先生,她便断然不肯。

(以下记者简称“记”,金采风简称“金”)

【梁祝】 电台成名

在所有老一辈的越剧表演艺术家中,金采风的艺术道路是最与众不同的。

她既非科班出身,也没有进戏校专门训练过。她是唯一一个从纯粹的越剧爱好者,成长为一代越剧名家的演员。

记:听说您从小是个戏迷,看过很多名角的戏?

金:小时候,我常去马路对面的戏院看越剧。袁雪芬、尹桂芳、竺水招、邢竹琴……都是我迷恋的对象。

有一次看了《梁祝》,回到家里,脑子里满是小生花旦哥哥妹妹的动人情景,想啊想的,实在熬不住了,就拿起床单,披在身上,在我家那张雕花的红木床上,模仿着刚才看到的动作,像发疯似的,一个人唱了好一会儿。

记:后来您怎么会去学越剧的呢?

金:父亲去世后,家庭经济发生了困难。15岁那年,我考进了雪声剧团越剧训练班,拜师学艺。

但是老师们为生活所迫,整日忙着排练演出,根本没时间辅导我,训练班开了几次课就停掉了。

后来,二十多个同学陆陆续续都走了,只剩下我和另外两位同学,留在剧团当龙套演员。给我们的报酬是在日夜场之间吃一顿 “堂中饭”,当时,我也动摇过,最后还是坚持了下来。

记:一开始,您演的都是太监、士兵这些跑龙套的角色吗?

金:是啊,我天生胆子小,怕难为情,上了台,灯光一照,望着台下黑压压的人群,连步子都迈不出去了。一旦要开口,哪怕只是一两句话也要了我的命。

记得头一次开口,演的是清装戏《月光曲》。

演出前我横背竖背,已经滚瓜烂熟了,可一出场,真见鬼,唱词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一句都记不得了。

我愣在台上,胡编了几句,自己也不知道是什么词……

还有一次,是演《女儿国》,我扮演向袁老师(袁雪芬)饰演的国王报告军情的小兵,虽然只有一句台词,我也不敢小看。

早也背,晚也背,走路背,吃饭背,连倒背也背得出来,这样肯定没有问题了吧。

可一上台,风风火火地喊了一声“报”,袁老师询问“所报何来”,我一面对她那严峻的目光就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了。

亏得袁老师舞台经验丰富,急中生智地马上朝我叱了声:“下去!”我也响亮地回了一声“喳”,逃到后台。

我这一声“喳”,后来成为大家打趣模仿的笑料。

记:所以你的成名特别不一样,是在电台里唱出名的?

金:早先上海有很多家私营电台,经常请演员去唱戏。我很喜欢电台,因为面对的只是一个话筒,但电台外面却有无数听众。所以,只要轮到我唱,唱什么我都愿意。

有时我还一人唱两个角色。譬如唱《梁祝》“楼台会”,我既学范瑞娟老师唱梁山伯,也学傅全香老师唱祝英台。听众打电话到电台问,播音员说是一个叫“金采风”的小姑娘唱的。

日子一久,他们就记住了“金采风”的名字,常常点名要我唱。

【红楼梦】 改工花旦

金采风那时特别用心,对许多重要场子的唱段一字一腔,一板一眼都记下来,回去后再一一记到自己的小唱本上。她常常一人唱几个角色,还可以同时兼唱8种流派。

最早唱小生的她,因为经常在电台“顶唱”逐渐崭露头角后,进入了东山越艺社改演旦角。

记:您刚开始是演小生的,后来怎么改了花旦?

金:因为我的身材比较高,面架比较大,所以刚进雪声剧团时,老师认为我唱小生比较合适。

当听众熟悉了电台上的金采风,也开始注意起舞台上的金采风。一看,是个高瘦个,演的又是男角,不舒服,不适应。

这时我已经在范瑞娟、傅全香老师的东山越艺社,观众纷纷写信给剧团,建议我唱花旦。就我个人而言,我也想唱花旦,我喜欢旦角戏。

不过,各个行当都是一个栗子顶一个壳的。恰好花旦张云霞要结婚了,就让我顶替了她的角色,观众反应也不错。后来,我又在《红楼梦》中担当了袭人一角。

自此,我从生角改旦角算是改定了。范老师说:“你人瘦,改花旦蛮好。”

记:改了花旦之后,行头怎么办?

金:傅全香老师特别热心,当时团里没有适合我穿的行头,我自己又做不起,傅老师看我的个子跟她差不多,便把她的私房行头借给我。

但我的个子比傅老师还要高一些,裙子系上去有点短,只好系低一点。我的脚也比傅老师大,彩鞋穿上去有点紧,脚痛得要命,只好忍一忍,熬一熬,穿了几次也穿松了。

记:一提到你,大家就想到“活兰贞”和“神秀英”。

金:什么“活兰贞”“神秀英”,不过是角色比较对我的戏路,尤其是《碧玉簪》,似乎给观众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

连我的家人,比如我妹妹金采凌,也认为我《碧玉簪》演得最好,似乎我本人也有点像李秀英。

【芦花记】 “黄金”伉俪

已故著名戏剧导演黄沙是金采风的爱人, 《梁祝》《西厢记》《追鱼》《碧玉簪》等经典剧目,均出自他手。金采风与黄沙相濡以沫的家庭与艺术生活经历,被许多人津津乐道。

记:您和黄沙先生怎么认识的?

金:我们相识时,他已经是一位在戏曲界颇有知名度的导演了,而我还是个不起眼的小演员,又是上下级关系,平时很少接触。

对他的第一印象,我觉得他蛮帅,蛮正派的。身材高挑,面容清瘦。穿得干干净净,袜子永远是白色的,对人也很和气,标准的绅士风度。

记:那什么时候开始有感情的?

金:在我们第一次合作排传统小戏《芦花记》的时候,当时我要演一个狠毒的继母,但我一点都没有感觉,他给了我很多建议。

我就觉得这个导演很聪明,有想法,而且还挺帅的,所以就对他很有好感。后来,我们自然而然地就走到了一起。

记:你们平时在一起聊的都是戏吧?

进:我们喜欢一起去看戏。吃夜宵的时候,就说这个戏怎么怎么样,睡觉的时候也讲。

遇到琢磨不准的角色,我会先唱给他听听,因为夫妻关系近,也好提意见,(我唱得)高了低了,好听不好听,他都会帮我指出来。

他一直追求“老戏新演”,他说哪怕一个动作,一个地位的改进,就是在变。老戏出新才能有生命力。

从一桌二椅发展到布景、服装改进等,只要不伤害传统,观众是会满意的。

记:现在的许多越剧也在尝试创新,你怎么看?

金:创新是好的,但我现在还是挺忧愁的,青年演员诱惑太多了。有多少青年演员愿意为越剧做到底,有多少人在练功?有多少人在努力?

我觉得搞艺术工作的人,一定要专心致志。我当年就是人家练一遍,我练一百遍,只有我喜欢我痴迷,才能做好艺术,演员,就是要有“痴”。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于是乎,我就选择了梁咏琪,但是至于为什么选择在成都,其实主要还是以为武汉不会开票了(昨天看摩天轮发现亏了,相同的票价,这位置,真是哭晕在厕所)不过想着反正成都也
  • 任嘉伦不说再见@任嘉伦Allen#摩登兄弟[超话]#刘宇宁,眼中的你,无人可比;心中的你,无人可及。旁边的稍微有点大的老大叔说,他觉得当局让台湾的路走的更窄。
  • 每次诞生我都要与你相遇每次轮回都是为你每次诞生都只有一个意义就是和你在一起《我的阿泰勒》第一集看的时候觉得有点平淡无聊第二集开始渐入佳境…又是隔着屏幕看世界感受
  • ”)生活过着过着也都是巧妙的素材,人生就是自探索。当我们把矛盾、困惑、难题,以及二元对立的东西合成自己的新理解时,就能迸发出新东西,那就接近自己的天性了,悟道了
  • 婴幼儿专用爆炸盐洗衣去污渍1118g [红灯笼] 16.9 [微笑] [钱] 2024/5/18 09:28:56 昨天看了我初中喜欢的人在空间发的
  • 你就像水中的蓝色鸢尾,让我一眼就忘不掉,甚至想一直看,一直看。你是远方,是目标,是我愿意为之努力的方向后来那束光不见了,我也无力去追了。
  • 平时妻子公司制度宽松,我才打这个主意,打算用一段时间赚笔钱,我再补回去的。 平时妻子公司制度宽松,我才打这个主意,打算用一段时间赚笔钱,我再补回去的。
  • “五一”假期首日,郑州博物馆迎来大量观众,吴留萍十分忙碌:在抹布上喷酒精擦拭玻璃展柜,用尘推擦地板,瞥见掉落在地的身份证、帽子,遇到和家长走散的孩子,热心的她还
  • 这些花草树木,有些是根据位置安排的,如「影壁墙上爬山虎,金银菊花门窗前」;有些则是从审美情趣出发,如「前兰后桂庭牡丹,迎门松竹梅耐寒」;有些则是心理需求,如门前
  • 她小谈了一下她及她另一半的过往,最后终于把我们的聊天拉回主题,我说我想凑整,回来一算凑整加薪不到百分之二,听同事们说是二或三,那我,是说低了,回来后知后觉,又本
  • 我也不想上学 我学不懂 哎 从小的梦想就是买麻辣烫 也许我们可以开间麻辣烫店 一起经营着 努力把麻辣烫做好吃 夏天关店以后 咱们就可以买杯果茶 你骑着小电驴的带
  • #虞书欣嘘国王在冬眠# #虞书欣卫枝# ❤️#虞书欣# #为爱发电枝枝# #虞书欣永夜星河# #虞书欣凌妙妙# ✨ 人活一世,并不能真的相守到最后一秒,若有
  • (到家怒炫一瓶冰可乐)我哥哥好像有点好哄梨落老师好像也有点好哄陈一旺说她超想跟我吃饭的![爱你]618开箱第2弹[酷](还有30片面膜没来得及一起拍上,懒得再拍
  • 李言统《口传与书写:从“蓝桥”主题看民间文学的历史演义》认为:“在唐以前,人们通过期女、遇水、溺死等故事情节来烘托、倡导尾生这一形象的道德意义或价值,到了唐代…
  • ”讲到这儿的时候,我总能想到我的母亲,想到老妈病危时,依然微笑鼓励我的乐观;是我爬墙,老妈微笑的接受淘气的包容;是即使卧于病榻,也有微笑寻找快乐的能力。我每次讲
  • (不过每个人情况不同,矫正后可能出现的果也不一样哈~)-因为我不止是希望能有排齐、咬合的改变,geng多是希望有面部美学的变化~所以坠后què定——吴燕燕的美学
  • 斑点狗我的小狗 是条斑点狗 白色的外皮上点缀着黑珍珠 好爱好爱我走哪里 它就跟到哪里 我的小狗 长长的绳子圈住它 一开始它不愿意 无奈 忍着脾气 哄了好久终于配
  • 一个人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典籍是中华文明久远的传承,是课本里反复出现的不朽经典,读这套《故事趣读典籍里的中国》等于一次性读了100部中华典籍,
  • 我本以为新款的男表会透底(从来都没透过)但是它没有,我想可能还是由于其为贴腕而设计的拱形表底的缘故,但值得欣慰的是,毕竟是尊贵版腕表,底盖上的字可真不少,首先就
  • 对于很多拥有欧米茄机械表的人来说,在他们的潜意识里:如果谈到适合男生的手表哪个品牌好?那么第一只就必须是欧米茄经典腕表蝶飞系列,欧米茄蝶飞系列手表设计够经典、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