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君曰: “ 天地媾精,陰陽布化,萬物以生。承其宿業,分靈道一。父母和合,人受其生。始,一月為胞,精血凝也。二月成胎,形兆胚也。三月陽神為三魂,動而生也。四月陰靈為七魄,靜镇形也。五月,五行分藏以安神也。六月,六律定腑用滋靈也。七月,七精開窍,通光明也。八月,八景神具,降真靈也。九月,宫室羅布,以定精也。十月氣足,萬象成也。元和哺食,時不停也。

太一帝君在頭,曰泥丸君,總眾神也。照生識神,人之魂也。司命處心,納生元也。無英居左,制三魂也。白元居右,拘七魄也。桃孩住脐,保精根也。照諸百節,生百神也。所以週身,神不空也。元氣入鼻,灌泥丸也。所以神明,形固安也。運動住止,關其心也。所以謂生,有由然也。予內觀之,歷歷分也。

心者,禁也,一身之主。心能禁制,使形神不邪也。心則神也,變化不測,故無定形。所以五藏藏五神,魂在肝,魄在肺,精在腎,誌在脾,神在心,所以字殊,隨處名也。心者,火也,南方太陽之精,主火。上為荧惑,下應心也。色赤,三葉如蓮花,神明依泊,從所名也。其神也,非青非黃,非大非小,非短非長,非曲非直,非柔非剛,非厚非薄,非圓非方。變化莫測,混合陰陽。大包天地,細入毫芒。制之則正,放之則狂。清淨則生,浊躁則亡。明照八表,暗迷一方。但能虛寂,生道自常。永保無為,其身則昌也。以其無形,莫之能名,祸福吉兇,悉由之矣。所以聖人,立君臣,明賞罚。置官僚,制法度,正以教人。人以難伏,唯在於心,心若清淨,則萬祸不生。所以流浪生死,沈淪惡道,皆由心也。妄想憎愛,取捨去來,染著聚結,漸自缠绕,轉轉係縛,不能解脫,便至滅亡。由如牛馬,引重趨泥,轉增陷沒,不能自出,遂至於死。人亦如是,始生之時,神元清靜,湛然無雜。既受納有,形染六情,眼則貪色,耳則殢聲,口則耽味,鼻則受馨,意隨健羡,身慾肥輕,從此流浪,莫能自悟。聖人慈念,設法教化,使內觀己身,澄其心也。 ”

老君曰: “ 谛觀此身,從虛無中來。因缘運會,積精聚氣,乘業降神,和合受生,法天像地,含陰吐陽,分錯五行,以應四時。眼為日月,發為星辰,眉為華蓋,頭為昆崙,布列宫闕,安置精神。萬物之中,人最為靈。性命合道,人當愛之。內觀其身,惟人尊焉。而不自貴,妄染諸尘,不淨臭秽,浊亂形神。熟觀物我,何疏何親。守道長生,為善保真。世愚役役,徒自苦辛也。 ”

老君曰: “ 從道受分,謂之命;自一禀形,謂之性。所以任物,謂之心。心有所憶,謂之意。意之所出,謂之誌。事無不知,謂之智。智週萬物,謂之慧。動而營身,謂之魂。靜而镇形,謂之魄。流行骨肉,謂之血。保神養氣,謂之精。氣清而驶,謂之榮。氣浊而迟,謂之衛。總括百神,謂之身。萬象備見,謂之形。塊然有閡,謂之質。狀貌可則謂之體,大小有分謂之躯。眾思不測,謂之神。邈然應化,謂之靈。氣來入身,謂之生。神去於身,謂之死。所以通生,謂之道。道者,有而無形,無而有情,變化不測,通神群生。在人之身,則為神明,所謂心也。所以教人修道,則修心也。教人修心,則修道也。道不可見,因生而明之。生不可常,用道以守之。若生亡則道廢,道廢則生亡。生道合一,則長生不死,羽化神仙。人不能長保者,以其不能內觀於心故也。內觀不遺,生道長存。 ”

老君曰: “ 人所以流浪惡道,沈淪滓秽,缘六情起妄,而生六識,六識分別,係縛憎愛,去來取捨,染著煩恼,與道長隔。所以內觀六識,因起六慾。慾從何起?慾自識起。識從何起?識自慾起。妄想颠倒,而生有識。亦曰自然,又名無為。本來虛靜,元無有識。有識分別,起諸邪見。邪見既興,盡是煩恼。展轉係縛,流浪生死,永失於道矣。 ”

老君曰: “ 道無生死,而形有生死。所以言生死者,屬形不屬道也。形所以生者,由得其道也。形所以死者,由失其道也。人能存生守道,則長存不亡也。又曰:人能常清靜其心,則道自來居。道自來居,則神明存身。神明存身,則生不亡也。人常慾生,而不能虛心。人常惡死,而不能保神。亦猶慾貴,而不用道;慾富,而不求寶;慾速,而足不行;慾肥,而食不飽也。 ”

老君曰: “ 道以心得,心以道明。心明則道降,道降則心通。神明之在身,猶火之因卮也。明從火起,火自炷發。炷因油潤,油藉卮停。四者若廢,明何生焉。亦如明缘神照,神託心存。水由形有,形以道全。一物不足,明何依焉?所以謂之神明者,眼見耳聞,意知心覺,分別物理,細微悉知,由神以明,故曰神明也。 ”

老君曰: “ 所以言虛心者,遣其實也;無心者,除其有也;定心者,令不動也;安心者,使不危也;靜心者,令不亂也;正心者,使不邪也;清心者,使不浊也;淨心者,使不秽也。此皆以有,令使除也。四見者,心直者,不反複也。心平者,無高低也。心明者,無暗昧也。心通者,無窒礙也。此皆本自照者也。粗言數語,餘可思也。 ”

老君曰: “ 知道易,信道難。信道易,行道難。行道易,得道難。得道易,守道難。守而不失,乃常存也。 ”

老君曰: “ 道也者,不可言傳口授而得之。常虛心靜神,道自來居。愚者不知,勞其形,苦其心,役其誌,躁其神,而道愈遠,而神愈悲。背道求道,當慎擇焉。 ”

老君曰: “ 道貴長存,保神固根。精氣不散,純白不分。形神合道,飛升昆崙。先天以生,後天以存。出入無間,不由其門。吹陰煦陽,制魄拘魂。億歲眷屬,千載子孫。黃尘四起,騎羊真人。金堂玉室,送故迎新。 ”

老君曰: “ 內觀之道,靜神定心。亂想不起,邪妄不侵。固身及物,閉目思尋。表裡虛寂,神道微深。外藏萬境,內察一心。了然明靜,靜亂俱息。念念相係,深根寧極。湛然常住,杳冥難測。忧患永消,是非莫識。 ”

老君曰: “ 吾非聖人,學而得之。故我求道,無不受持。千經萬術,惟在心也。 ”

南岳下二世马祖一禅师法嗣百丈怀海禅师洪州百丈山怀海禅师者,福州长乐人也。姓王氏。丱岁离尘,三学该练。属大寂阐化江西,乃倾心依附,与西堂智藏、南泉普愿同号入室。时三大士为角立焉。师侍马祖行次,见一群野鸭飞过。祖曰:“是甚么?”师曰:“野鸭子。”祖曰:“甚处去也?”师曰:“飞过去也。”祖遂把师鼻扭,负痛失声。祖曰:“又道飞过去也。”师于言下有省。却归侍者寮,哀哀大哭。同事问曰:  “汝忆父母邪?”师曰:“无。”曰:“被人骂邪?”师曰:“无。”曰:“哭作甚么?”师曰:“我鼻孔被大师扭得痛不彻。”同事曰:“有甚因缘不契?”师曰:“汝问取和尚去。”同事问大师曰:“海侍者有何因缘不契,在寮中哭。告和尚为某甲说。”大师曰:“是伊会也。汝自问取他。”同事归寮曰:“和尚道汝会也,教我自问汝。”师乃呵呵大笑。同事曰:“适来哭,如今为甚却笑?”师曰:“适来哭,如今笑。”同事罔然。次日,马祖升堂,众才集,师出卷却席。祖便下座。师随至方丈。祖曰:“我适来未曾说话,汝为甚便卷却席?”师曰:“昨日被和尚扭得鼻头痛。”祖曰:“汝昨日向甚处留心?”师曰:“鼻头今日又不痛也。”祖曰:“汝深明昨日事。”师作礼而退。师再参,侍立次。祖目视绳床角拂子。师曰:“即此用,离此用?”祖曰:“汝向后开两片皮,将何为人?”师取拂子竖起。祖曰:“即此用,离此用?”师挂拂子于旧处。祖振威一喝,师直得三日耳聋。自此雷音将震,檀信,请于洪州新吴界,住大雄山以居处。岩峦峻极,故号百丈。既处之,未期月,参玄之宾,四方麇至。沩山黄檗当其首。一日,师谓众曰:“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被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黄檗闻举,不觉吐舌。师曰:“子已后莫承嗣马祖去么?”檗曰:“不然。今日因和尚举,得见马祖大机之用,然且不识马祖。若嗣马祖,已后丧我儿孙。”师曰:“如是,如是!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子甚有超师之见。”檗便礼拜。﹝沩山问仰山:“百丈再参马祖因缘,此二尊宿意旨如何?”仰云:“此是显大机大用。”沩云:“马祖出八十四人,善知识几人得大机,几人得大用?”仰云:“百丈得大机,黄檗得大用,余者尽是唱导之师。”沩云:“如是,如是。”﹞有僧哭入法堂来。师曰:“作么?”曰:“父母俱丧,请师选日。”师曰:“明日来,一时埋却。”  沩山、五峰、云岩侍立次,师问沩山:“并却咽喉唇吻,作么生道?”山曰:“却请和尚道。”师曰:“不辞向汝道,恐已后丧我儿孙。”又问五峰。峰曰:“和尚也须并却。”师曰:“无人处斫额望汝。”又问云岩。岩曰:“和尚有也未?”师曰:“丧我儿孙。”师谓众曰:“我要一人,传语西堂,阿谁去得?”五峰曰:“某甲去。”师曰:“汝作么生传语?”峰曰:“待见西堂,即道。”师曰:“见后道甚么?”峰曰:“却来说似和尚。”师每上堂,有一老人随众听法。一日众退,唯老人不去。师问:“汝是何人?”老人曰:“某非人也。于过去迦叶佛时,曾住此山,因学人问:“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某对云:“不落因果。”遂五百生堕野狐身,今请和尚代一转语,贵脱野狐身。”师曰:“汝问。”老人曰:“大修行人还落因果也无?”师曰:“不昧因果。”老人于言下大悟,作礼曰:“某已脱野狐身,住在山后。敢乞依亡僧津送。”  师令维那白椎告众,食后送亡僧。大众聚议,一众皆安,涅槃堂又无病人,何故如是?
食后师领众至山后岩下,以杖挑出一死野狐,乃依法火葬。师至晚上堂,举前因缘。黄檗便问:“古人错祗对一转语,堕五百生野狐身。转转不错,合作个甚么?”师曰:“近前来!向汝道。”檗近前,打师一掌。师拍手笑曰:“将谓胡须赤,更有赤须胡。”﹝沩山举问仰山,仰曰:“黄檗常用此机。”沩曰:“汝道天生得,从人得。”仰曰:“亦是禀受师承,亦是自性宗通。”沩曰:“如是,如是。”﹞时沩山在会下作典座。司马头陀举野狐话问典座:“作么生?”座撼门扇三下。司马曰:“太生。”座曰:“佛法不是这个道理。”问:“如何是奇特事?”师曰:
“独坐大雄峰。”僧礼拜,师便打。上堂:“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问:“如何是佛?”师曰:“汝是阿谁?”曰:“某甲。”师曰:“汝识某甲否?”曰:“分明个。”师乃举起拂子曰:  “汝还见么?”曰:“见。”师乃不语。普请钁地次,忽有一僧闻鼓鸣,举起钁头,大笑便归。师曰:“俊哉!此是观音入理之门。”师归院,乃唤其僧问:“适来见甚么道理,便恁么?”曰:“适来肚饥,闻鼓声,归吃饭。”师乃笑。问:“依经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如同魔说时如何?”师曰:“固守动静,三世佛冤。  此外别求,即同魔说。”因僧问西堂:“有问有答即且置,无问无答时如何?”堂曰:“怕烂却那。”师闻举,乃曰:“从来疑这个老兄。”曰:“请和尚道。”师曰:“一合相不可得。”师谓众曰:“有一人长不吃饭不道饥,有一人终日吃饭不道饱。”众无对。云岩问:“和尚每日区区为阿谁?”师曰:“有一人要。”岩曰:  “因甚么不教伊自作。”师曰:“他无家活。”问:“如何是大乘顿悟法要?”师曰:“汝等先歇诸缘,休息万事。善与不善,世出世间,一切诸法,莫记忆,莫缘念,放舍身心,令其自在。心如木石,无所辨别。心无所行,心地若空,慧日自现,如云开日出相似。但歇一切攀缘,贪嗔爱取,垢净情尽。对五欲八风不动,不被见闻觉知所缚,不被诸境所惑,自然具足神通妙用,是解脱人。对一切境,心无静乱,不摄不散,透过一切声色,无有滞碍,名为道人。善恶是非俱不运用,亦不爱一法,亦不舍一法,名为大乘人。不被一切善恶、空有、垢净、有为无为、世出世间、福德智慧之所拘系,名为佛慧。是非好丑、是理非理,诸知见情尽,不能系缚,处处自在,名为初发心菩萨,便登佛地。”问:“对一切境,如何得心如木石去?”师曰:“一切诸法,本不自言空,不自言色,亦不言是非垢净,亦无心系缚人。但人自虚妄计著,作若干种解会,起若干种知见,生若干种爱畏。但了诸法不自生,皆从自己一念,妄想颠倒,取相而有知。心与境本不相到,当处解脱,一一诸法当处寂灭,当处道场。又本有之性不可名目,本来不是凡不是圣,不是垢净,亦非空有,亦非善恶,与诸染法相应,名人天二乘界。若垢净心尽,不住系缚,不住解脱,无一切有为无为缚脱心量处,于生死其心自在,毕竟不与诸妄虚幻、尘劳蕴界、生死诸入和合,迥然无寄,一切不拘,去留无碍。往来生死,如门开相似。夫学道人,若遇种种苦乐,称意不称意事,心无退屈,不念名闻利养衣食,不贪功德利益,不为世间诸法之所滞碍,无亲无爱,苦乐平怀,衣遮寒,粝食活命,兀兀如愚如聋,稍有相应分。若于心中广学知解,求福求智,皆是生死,于理无益,却被知解境风之所漂溺,还归生死海里。佛是无求人,求之即乖;理是无求理,求之即失。若著无求,复同于有求。若著无为,复同于有为。故经云:不取于法,不取非法,不取非非法。””又云:“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若能一生心如木石相似,不被阴界五欲八风之所漂溺,即生死因断,去住自由。不为一切有为因界所缚,不被有漏所拘。他时还以无因缚为因,同事利益。以无著心应一切物,以无碍慧解一切缚。亦云应病与药。”问:“如今受戒,身口清净,已具诸善,得解脱否?”师曰:“少分解脱,未得心解脱,亦未得一切处解脱。”曰:“如何是心解脱及一切处解脱?”师曰:“不求佛法僧,乃至不求福智知解等。垢净情尽,亦不守此无求为是,亦不住尽处,亦不欣天堂、畏地狱,缚脱无碍,即身心及一切处皆名解脱。汝莫言有少分戒,身口意净,便以为了。不知河沙戒定慧门、无漏解脱,都未涉一毫在。努力向前,须猛究取,莫待耳聋眼暗,面皱发白,老苦及身,悲爱缠绵,眼中流泪,心里慞惶,一无所据,不知去处。到恁么时节,整理手脚不得也。纵有福智、名闻、利养,都不相救。为心眼未开,唯念诸境,不知返照,复不见佛道。一生所有善恶业缘,悉现于前,或忻或怖,六道五蕴,俱时现前。尽敷严好舍宅,舟船车轝,光明显赫,皆从自心贪爱所现。一切恶境,皆变成殊胜之境。但随贪爱重处,业识所引,随著受生,都无自由分。龙畜良贱,亦未定。”问:“如何得自由分?”师曰:“如今得即得。或对五欲八风,情无取舍,悭嫉贪爱,我所情尽,垢净俱亡。如日月在空,不缘而照。心心如木石,念念如救头。然亦如香象渡河,截流而过,更无疑滞。此人天堂地狱所不能摄也。夫读经看教,语言皆须宛转归就自己。但是一切言教,祇明如今鉴觉自性,但不被一切有无诸境转,是汝导师。能照破一切有无诸境,是金刚慧。即有自由独立分。若不能恁么会得,纵然诵得十二韦陀典,祇成增上慢,却是谤佛,不是修行。但离一切声色,亦不住于离,亦不住于知解,是修行读经看教。若准世间是好事,若向明理人边数,此是壅塞人。十地之人脱不去,流入生死河。但是三乘教,皆治贪瞋等病,祇如今念念若有贪瞋等病,先须治之,不用求觅义句知解。知解属贪,贪变成病。祇如今但离一切有无诸法,亦离于离,透过三句外,自然与佛无差。既自是佛,何虑佛不解语。祇恐不是佛,被有无诸法缚,不得自由。以理未立,先有福智,被福智载去,如贱使贵。不如先立理,后有福智。若要福智,临时作得。撮土成金,撮金为土,变海水为酥酪,破须弥为微尘,摄四大海水入一毛孔。于一义作无量义,于无量义作一义。伏惟珍重。”  师有时说法竟,大众下堂,乃召之。大众回首,师曰:“是甚么?”﹝药山目之为百丈下堂句。﹞师儿时随母入寺拜佛,指佛像问母:“此是何物?”母曰:“是佛。”师曰:“形容似人无异,我后亦当作焉。”师凡作务执劳,必先于众,主者不忍,密收作具而请息之。师曰:“吾无德,争合劳于人?”既遍求作具不获,而亦忘餐。故有“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之语流播寰宇矣。唐元和九年正月十七日归寂,谥大智禅师,塔曰大宝胜轮。

年年岁岁,岁岁年年,充满着憧憬与希望。
  日日月月,月月日日,少不了奋斗和努力。

  缘深缘浅,交往随缘。
  缘来相聚,缘去随风。

  万事皆缘份,随缘隨份。
  千般讲机会,天地人和。

  难以挽留的,放手放开。
  让人烦恼的,不如遗忘。

  世事如棋,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花开花落,冬去春又来,四季轮回转。

  知足常足,终生不辱。
  知止常止,终生不耻。

  健康自由,胜过公侯。
  蔬食淡饭,平安是福。

  重情重义,君子之风。
  远离小人,不交损友。

  有钱有势多兄弟,急难何曾见一人。
  锦上添花人多少,雪中送炭世间稀。

  新年新气象,新年开门红,
  牛年多吉庆,虎年更辉煌。

愿:亲人,家人,我爱的人,爱我的人,安康吉祥。

――馮少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朱熹《劝学诗》怎能让时光匆匆蹉跎了梦想,开始的路就不叫远方 ——李健《最美的春天》在人类的食单上,蟹是不可忽视的一员,它身披
  • [玫瑰]20221125品格教育直播金句:1.弯路也是风景,磨难也是财富;2.经历了更大的伤痛,才知道家人是最疼爱你的人;3.活着很幸运;4.以暴制暴,会唤醒更
  • ”我和董老师都是双鱼座,感性的要命的双鱼座,他讲的时候,我听的时候,都有一点又落泪,但是成年人很难再去那么直接的暴露自己的感情了。我还没有经历过特别亲近的人去世
  • [姜饼人][鼓掌][doge]妈的,这些写的太有道理了吧。企业家回答说,等以后有了一块自己的地方,可以悠闲的在河里钓鱼。
  • 最后呢 拿cos蜘蛛侠还是啥玩意的帅哥镇楼▶️记:注定不平凡的一天(算是吧)因为这两天不舒服决定来医院抽血查查病因,刚好老家出现一例新冠,好巧不巧,那么大的石家
  • 希望我們合作愉快 ❤️」#摩登兄弟[超话]#老大下午好呀,今天中奖270天了,九个月了,虽然我来的有点迟❤️,但是未来一定会一直在。」稍後,王君馨回覆東網澄清指
  • 中秋过得也太快了吧呜呜呜还记得前几天躺在床上买高铁票现在都已经过完中秋回宿舍了[草泥马]临走那天dd给我带了月饼还特别用心的贴上了我的小照片悄咪咪回家站在门口
  • 联系@爱优牙牙齿矫正小优医生(原正畸医生,现创建爱优牙平台,帮你找好医生,享好价格) 可以推荐全国的优秀正畸医生。联系@爱优牙牙齿矫正小优医生(原正畸医生,现创
  • 走到距离目的地还有十公里的时候有个水利工程,于是形成了一个小湖泊,这应该是这一段路最美的一处景,被水利工程阻挡形成的湖泊就如在这茫茫的荒凉大山中嵌入了一块璞玉般
  • #留学申请季# 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更新2018年课程信息近日,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更新了2018年课程信息,包括新开课程和取消课程,想要入读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的小伙伴们
  • 当初分手总是有理由的,可有时候是离开之后反而慢慢了解对方,当时以为不可以包容的缺点和不可以原谅的过错,人长大了和经历更多之后,渐渐觉得不算什么,假如当初是现在这
  • ”有了这句话,我和老金如同得了圣旨一般迅速端起炒饭往嘴里扒......第二天一早,连长集合所有人宣布“考虑到冬天寒冷,同志们夜间执勤辛苦,炊事班给同志们准备了简
  • 黄英的演唱之所以更加感动我,并不难理解,就是因为她能站在比当时的巴特尔更加成熟的音乐修养中,表现风格跨度极大的作品;与此同时,声音本身的魅力也未见衰退。恰恰由于
  • 7、我还是得不动声色地走下去,说这天气真好,风又轻柔,还能在斜阳里疲倦的微笑,说人生极平凡也没有什么波折和忧愁。10、所谓的花季,就是所有生命没有高低之分,偶然
  • 角度不同,要求不同,怎么做都会有人不满意4.哭了不管,可是眼神骗不了人,而且不能所有人都哭的稀里哗啦吧,那样是不又该铺天盖地的说矫情了希望我们关注的是优秀的作品
  • 这里既有恒隆广场的繁华,也有泉水的静谧;身在此处,更适合迈开双腿,或是走向泉边聆听叮咚水声⛲️,或者走在芙蓉街沉淀了岁月的石板路上,走进一家家小店,感受时光给济
  • 這一次,品嘗的不只是食物滋味,更是餘韻無窮的人生況味……2.《京都甜點小旅行》【定價90元】這本書將以各式甜品小點為主軸,從全新的角度出發,帶您悠遊這座充滿古雅
  • 那大概便在于,他们的脾气往往相当的火爆,而但凡在人际关系里面,如果白羊座不会出现暴走的时刻,那还真的就不是他们。可这个值得让他们去爱的人一旦出现,那不好意思,摩
  • 国家博物馆古代中国通史展王子午鼎也是打光改善的一件,上世纪七十年代出土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下寺楚墓中,一套七件用失蜡法铸造的列鼎,造型装饰艺术相同,大小依次排列
  • 所谓开悟,是说在参究的过程中,不离定力而一念相应,生起了智慧。这个智彗能断三缚络、五下分结,乃至五上分结,所以得到禅悦和解脱正受。从破初参悟得真如,到重关眼见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