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政务#【12位政协委员建良言献良策】1月24日,在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上,12位政协委员聚焦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课题,分别从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落实“双减”政策、抢抓“苏阜”对接机遇等方面,积极为阜阳高质量发展建良言、献良策。

落实“双碳”战略 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

——刘昌俊委员(致公党阜阳基层委员会)

“十四五”以来,我市以光伏为重点,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多元化、协同化发展,但也面临着风光项目选址困难、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不易改变等挑战。建议首先结合我市实际,深入研究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施方案以及重点行业实施方案等,明晰双碳战略的工作路径;其次,注重分类施策,做好光伏上游产业和中游产业配套、拓展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应用场景等,构建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最后,严格实施碳排放双控制度和责任考核,完善“双碳”战略的体制机制。

积极对接苏州 携手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区域合作新样板

——凌新委员(九三学社阜阳基层委员会)

日前,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苏州与阜阳结对合作帮扶,是加速一体化发展的积极探索。如何抓住机遇,推动我市更好更快发展?建议以两地共性产业为基础,加强两地产业分工协作,带动其他相关产业共同发展;主动和苏州对标找差,立足自身实际,打造“阜式”服务;吸引更多在苏高校优秀毕业生来阜发展,尤其是安徽籍在苏毕业生,补齐人才短板;围绕我市产业发展需求,引进苏州高校、科研院所到我市设立研发机构,培养重点领域的一流人才队伍,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落实落细“双减”政策 引导教培行业健康发展

——金少杰委员(农工党阜阳市委)

“双减”政策影响下,教培行业该何去何从?一方面,建议启动“教培行业人才专项服务季”,举办教培行业人才专场招聘会等,满足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人才转岗转业需求,助力教培行业人员“转型”;另一方面,发挥自身优势,向职业教育、终身教育、教育科技开发、教育资源服务等方向转型。

监管上,应严肃查处无证无照等各类未经许可、违法违规培训行为,严厉打击变相通过“家教”“私教”“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的形式,开展营利性校外培训。同时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按市场运行规律和教育规律要求管理校外培训机构。

打造种业创新高地 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李庭奇委员(李庭奇委员工作室)

作为农业大市,该如何加强本地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和利用?建议建立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库,尽可能让已发现的农业种质资源得到较好保护;加快扩建种子繁育基地,快速提升种子自主繁育和自供能力;引进增设分子育种、生物育种、基因育种设施设备,提升整体育种水平;引进高层次育种领军人才,培育一大批育种专业队伍。另外,加强我市现有育种单位和育种力量与高等院校等单位的对接,推动小麦、大豆、甘薯等育种联合攻关,选育出一批节水节肥节药优质高产新品种。

落实村(居)法律顾问

——鲍梅委员(民革阜阳市委)

我市村(居)法律顾问制度推行三年多以来,在提升基层依法治理、服务和保障民生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建议加强对村(居)法律顾问律师专业知识培训,提高解决基层纠纷的能力,更好地发挥顾问律师的职能;制定顾问律师服务量化标准,注重正向激励,满足农村法律服务需求;将村(居)法律顾问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保障村(居)法律顾问经费,提高村(居)法律顾问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大“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培养力度,壮大村(居)法律顾问队伍,提升服务质效。

大力发展托育服务 助力“三孩”政策落地

——董秋实委员(民盟阜阳市委)

我市托育服务发展中存在的“堵点”“痛点”“难点”亟待解决。建议科学规划、分批分期建设公办托育机构,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兴办托育机构;积极发展“托育+幼儿园”一体化模式,减轻单一项目的运营压力,实现资源共享;加强公办、民办托育机构的互动交流,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构建公民办并举、主体多元、性质多样、服务灵活的托育模式。另外,建议我市大中专院校和职业教育学校优化专业设置,人社、卫健等部门有针对性地开展婴幼儿保健、托育技能培训,加强托育服务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拓宽阜阳“朋友圈” 打造区域“中心城”

——段迎迎委员

高标准提升中心城市能级,突出龙头带动作用,对阜阳城市发展至关重要。建议发挥“亲戚圈”人力资源优势,推动“接您回家”向“我要回家”升级,优化返乡创业就业支持政策;强化“兄弟圈”区域联动发展,加强与周边地市的规划联动、交通联动;用好“朋友圈”,以合肥、苏州结对帮扶阜阳为契机,积极推进园区之间、县区之间的深层次合作共建;深化“人才圈”,在持续推进“双招双引”的基础上,形成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财引税、招科引技“四招四引”,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积极推进“双碳”目标 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沈红委员(颍上县政协)

落实“双碳”目标,要注重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机衔接、协同推进。建议加强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将原本产生碳排放的燃烧和微生物分解等废弃物处理过程转化为低排放甚至零排放的可再生资源化过程;启动建设一批“低碳村庄”“零碳村庄”,为区域乡村生态振兴提供“阜阳样板”;为乡村振兴培养一批具备“低碳头脑”的新型职业农民。

抢抓苏阜对接机遇 提升阜阳制造业水平

——陈潜委员(民进阜阳市委)

苏州结对帮扶阜阳,是阜阳凸显区域资源优势、加快产业转移进程、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机遇。建议借苏州帮扶之机,积极推进两地园区之间、县区之间的深层次、多领域合作共建,推动市级共建园区和县区共建园区相互补充、融合发展。健全完善苏阜两地产业链联系对接机制,鼓励引导苏州相关企业通过投资(参股)、并购等方式参与阜阳制造业发展。建立阜阳在苏州人才库、协调共享苏州市人才库,主动对接了解意愿、需求等,把招才引智工作做在前面。借鉴苏州市科技创新投入机制,设立科技项目研发费用损失保险项目,促进科技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最大限度化解科技创新研发的高风险。

推进阜城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

——蒋建森委员(民建阜阳市委)

近年来,我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探索起步,个别小区业主也开展了自主探索。如何把加装电梯办成群众满意的好事?建议科学编制既有住宅加装电梯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提高办事效率;建立政府与居民、社会力量合理共担加装电梯资金机制,加强监管和使用,做到加装精确、使用精准;对阜城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指导政策、申报条件、审批流程进行梳理,利用主流媒体、网站平台和街道、社区宣传阵地做好宣传引导,提高群众政策知晓率,营造共建共享的浓厚氛围。

高水准推动“万企兴万村”

为阜阳乡村振兴贡献民营企业力量

——梁红群委员(市工商业联合会)

民营企业在参与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存在一些难点和堵点问题亟待突破。建议加快制定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为民营经济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明确方向和依据。结合发展实际,探索有阜阳特色的乡村治理路径和实践活动,为民营企业在农村投资经营创造良好环境,促使我市广大农村文明有序富裕和谐发展。引进国内知名大企业参与全域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建设,构建更为稳定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合作多赢格局,使民营经济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

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 推进营商环境提质升级

——张向阳委员(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

对标沪苏浙等先发地区,我市营商环境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建议用市场化思维健全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体系,大力营造“活商、亲商、安商、便商”的浓厚氛围。推进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融合建设城市“智慧大脑”,为营商环境优化提供技术支撑。坚持“企业在哪里,服务就推进到哪里”,在市场经营主体密集场所建立营商服务中心,实现“办事不出园”,同时推进政务服务事项从“即办”向“秒办”转变,实现审批流程最简化、办理结果秒达,切实增强市场主体获得感。

【打通茶叶链条 催生产业蝶变——四川省峨眉山市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经验】
峨眉山市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分为西北部、东部、南部3个区块,涉及双福镇、符溪镇、高桥镇等9个镇乡,总面积260平方公里,示范园总人口7.36万人,以茶叶种植、加工为主导产业,融合茶叶销售、乡村旅游、工业旅游、采摘体验、茶产品开发为一体,是延伸农业产业链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示范园内茶叶种植面积23万亩,茶叶加工企业456家,2020年示范园总产值达182.8亿元,推动峨眉山市成为四川茶叶十强县、千亿川茶核心区。

峨眉山茶“始于西周,发乎于秦汉,盛名唐宋”,近年来,峨眉山市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始终坚持以茶叶为主导产业,着力打通从“茶园”到“茶杯”的全茶产业链,不断建设优质茶业基地,延伸茶产业链条,完善营销体系,全力塑造品牌,融合一二三产业态,形成“园区+产业+旅游+文化”的成熟园区模式,全茶产业链条已经成熟。实现示范园内农户2020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6741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27.6%,走出了一条可复制的农户增收之路。

一、主要亮点

(一)全链条布局茶产业

一是建强优质基地。坚持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聘请陈宗懋院士等30余名专家成立园区专家委员会,建成园区研发中心,科学划分园区“一核一轴三片”区域布局,实施茶叶种植“散改聚”“劣改优”工程,茶园面积2年内从19万亩增至23万亩,亩均产量提高1.5倍,年产鲜叶9万吨,园区标准化生产比重和适度规模经营率分别达到85.7%和86.9%。二是延伸加工链条。投入3000万元助推园区内456家加工企业改造升级、扩能增产,培育“登尧茶机”成为行业前三,建成国内一流产业加工生产线3条,茶叶加工率从70%提高到100%,年加工干茶2.6万吨、加工增值35%,峨眉山境内农夫山泉开发的茶饮料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三是完善营销体系。积极构建“线下+线上”交易平台,建成大西南茶叶市场,每年举办“春茶交易会”“茶博会”,2020年总签约额达205亿元。依托全国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与天猫、京东等平台开展线上深度合作,设立特色馆、直营店等,园区村级电商覆盖率达95%,线上交易额比创建初期增长275%,形成“立足大西南、走向全中国、销售上百亿”的营销大格局,茶叶远销非洲、东南亚等20余个国家和地区,国外市场占有率达40%。

(二)全环节塑造茶品牌

一是区域品牌打底。始终坚守匠心品质,维护“峨眉茶尤好,异于天下”的美誉,严格市场准入机制,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全力打造绿茶为核心,红茶、花茶、黑茶、白茶为支撑的“一核多元”产品体系,“峨眉山茶”区域品牌价值32.4亿元,居全国十六、四川第二,入选全国首批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二是企业品牌引领。出台21项扶持政策,对企业商标注册、品牌提升进行奖补,推动新注册商标54个,形成竹叶青、仙芝竹尖、峨眉雪芽三大国家级和省级龙头企业,其中竹叶青公司连续11年稳居中国高端绿茶市场占有率第一,入选“四川名片”。三是新生品牌争鸣。用活全省唯一“金融支持新消费领域发展试点”政策,协调7家金融机构创新推出“茶叶贷”等信贷产品,撬动社会资本3.5亿元支持新生茶企发展,推动200余家茶企培育新生品牌近千个,榜上有名、三父子等6家茶企年销售超过5000万元,成为行业新锐。

(三)全领域推动茶融合

一是“园区+文化”。融入茶文化对园区内民居进行风貌提升,建成茶文化展示中心,举办茶文化培训班210余期,培养茶艺传承人20余名,将茶文化、茶体验、茶之味融为一体,开发“禅芯”茶文化系列“伴手礼”,推动产品变商品、商品变礼品,带动就业3700余人。二是“园区+旅游”。制定《产业园茶旅融合实施规划》等10余个专项规划,大力推进园区公园化、景观化改造,打造“七彩茶枫”“特色茶果”等茶旅融合示范点8个,推出5条精品茶旅路线,按4A级景区标准建设“嘉峨茶谷”,引入国企进行运营维护,串珠成链形成园区百里茶旅融合长廊,“峨眉问茶·万年祈福”成为全国精品茶旅线路,2019年园区入选“中国美丽茶园”。三是“园区+产业”。围绕“一杯茶”产业布局,构建企业、农户等多方参与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产业园内农户聚焦茶产业、发展茶旅游,催生茶家乐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年吸引游客近百万人次。

二、特色政策举措

(一)高标准规划支撑引领示范园科学布局

园区从建设初期就坚持以规划夯基、以规划为“纲”,做到谋定后动、遵循发展规律,增强了助农奔小康的带动力和持续竞争力。一是树牢科学理念。科学确立“城乡融合、区域一体、多规合一”的总体思路,以与自然和谐共存为最高准则,在充分尊重资源景观完整性、原真性、生态性前提下,坚持合理适度开发,找准传统农耕文化传承与现代农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让园区发展既跟得上现代化节奏,又看得见“乡愁”的影子。二是精准功能定位。针对区域不同地理特点,划分出“一核、一轴、三片”,即一个现代资源要素集聚核心区,188公里产业环线,东部、西北部和南部三个茶叶主产区,实现局部差异化功能定位。同步配套制定茶旅融合等10余个专项规划,为区块量身定制发展“组合拳”。三是确保刚性执行。为把蓝图“一绘到底”,园区成立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及时解决规划建设中的问题障碍。同时,将规划执行纳入目标绩效管理,定期督促检查。

(二)多渠道资金支撑激活示范园生命力

通过以政府投资为支点,创新资本金投入、政策奖补、贷款贴息等方式,以小投入换来大资本汇聚,带来源源不断的资金活力。一是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园区整合中央资金1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3.3亿元,以及交通、农业农村、水务、文旅等部门涉农项目资金9.1亿元,全部用于强基扩容。二是撬动社会资本投入。以财政资金的高效聚合使用为引领,撬动社会资本接续投入,形成拉动效应。对于1000万元中央奖补资金,园区将300万元用于贷款贴息,200万元用于折股量化,500万元用于设立风险保障金,以此拉动社会投资1亿元;高效整合使用各类道路改造资金7.6亿元,带动社会基建投资13亿元,充分发挥出政府投资的乘数效应。截至目前,园区累计吸引社会资本投入16.3亿元。三是引导群众以劳代资。当地群众投工投劳、以劳代资,不仅降低园区建设成本,也带动示范园建设期间新增近2万名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三)高水平技术支撑增强示范园持续竞争力

园区始终注重创新引领,促进产业提档升级、茶农节本增收,科技助农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一是注重技术研发。园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建设园区研发中心、院士工作站、茶叶机械重点实验室,获发明专利4项、相关专利40项,科研经费投入较创建初期增长40%,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0%。二是注重技术应用。园区通过搭建“技术创新与推广同步”平台,构建“科研院所+农技人员+新型职业农民”三级农技推广体系,30个农技小组常年巡回服务域内78个行政村,科技成果转化率达70%,实现茶园亩均节约成本500元以上。三是注重技术培训。采取一站式、订单式培训服务,聘请技术专家深入现场对茶农进行指导,同时针对共性技术瓶颈举办专场培训会,全覆盖“强基提能”。近3年来园区举办技术专场培训会210余期,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200人、科技示范户1200户。

(四)全领域市场支撑助推示范园产值提升

园区坚持对内抓产业、对外拓市场,深耕专业市场,让茶叶不仅有品相、有卖相,还要卖得出、卖得好。对峨眉大西南茶业市场进行全方位改造升级,突出茶叶交易、集散、流通功能,打造专业化、一体化茶交易市场。升级改造后,大西南茶叶市场入驻茶商100余家、1万余人,分别较建设初期增长1.5倍和2.3倍,年交易额超过百亿元,成为全国闻名的茶交易市场。实施品牌营销、会展营销等战略,建成峨眉山国际茶博中心,每年举办“峨眉山春茶交易会”“中国茶乡·峨眉山国际茶文化博览交易会”,峨眉山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达32.5亿元。

三、经验启示

峨眉山市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不仅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国字号”创建任务,也让当地居民切身感受到园区发展带来的“实惠”。用本地茶农的话说:“不仅家乡变得更美了,自己的腰包也鼓了,在家种茶有了甜头,生活也有了盼头!”从园区建设发展中可以得到几点启示。

(一)必须始终坚持示范园区“富民”的使命

农民始终是园区发展主体,农民强则园区强,农民富则园区富。示范园正是紧紧围绕富农、强农、惠农,做到发展思路围绕农民想、生产要素资源围绕农民配、各项管理服务围绕农民转,处处体现出以农为本。园区建设初期,即明确不搞大拆大建,为当地农民充分预留生产空间和生活空间,尊重农民意愿,宜留则留、宜聚则聚,不搞“集体上楼”“定向安置”,让农民充分享有自主权、决定权。园区不仅100%保留村民原有住房权益和住房用地,也100%保留农民的承包自种茶园,自种茶园面积至今占到茶园总面积的七成。为维护自种茶农收益,出台配套优惠政策,本着自愿原则,对茶农自种茶叶原料以略高于市场价优先收购,强化兜底保障,有效激发茶农种茶积极性,推动茶农更加积极地融入园区、反哺园区,形成良性发展闭环。园区实践证明,只有真正实现强农富农惠农,群众才会逐渐认可园区、亲身参与园区建设,为园区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二)必须始终坚持示范园区市场化的方向

立足自身优势与对接市场需求紧密结合,把营销重点放在茶叶中高端市场,一方面,练好内功,做好茶品质文章;另一方面,积极开拓线上线下市场,做强专业市场,最大限度地释放市场效应,获得经济效益。园区旗下竹叶青、论道、峨眉雪芽、峨眉山有机茶等20多个茶品牌享誉国内外,其中“竹叶青”更是位列全国茶企前三名,成为茶叶生产领军企业。

(三)必须始终坚持示范园区的利益联结

农户、企业、合作社、基地是联结园区发展的“有机生命体”。园区发展在于通过利益联结,调动有限资源,实现农户和企业等主体的优势互补。综合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公司+家庭农场+农户”等形式,让农户从产业链条各环节享受到更多收益,对农户的带动具有根本性和可持续性。

#高质量发展看蚌埠# 围绕主导产业,五河县突出以商招商、精准招商、全员招商,持续擦亮营商环境“金字招牌”,推动“双招双引”工作“动起来”“跑起来”——

项目活水源源来

无论是纺织产业园火热的施工现场,还是自行车产业园内忙碌的生产场面,抑或是一个个为“双招双引”忙碌的身影……初冬时节的五河,时刻保持着发展“热度”和“速度”,处处涌动着时不我待、奋勇争先的澎湃热潮。

今年以来,五河县以大动作开展大招商,以大招商促进大发展,“双招双引”交出喜人答卷:截至10月底,全县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8个,协议总投资295.1亿元;新入省库亿元以上项目32个,总投资134亿元,完成省外亿元以上项目到位资金127亿元,同比增长25.61%。

11月29日,华芳五河纺织有限公司员工正在查看设备运转情况。
01
爱拼才会赢
把好项目“抢”过来

走进安徽华莱士食品项目建设现场,工人师傅正在进行洁净厂房装修,这家总投资4.9亿元的绿色休闲食品类项目于今年8月开工建设,计划明年1月份试生产。项目建成后,预计能实现年销售收入7.2亿元,年入库税收1120万元。

“这家企业是我们硬生生从别人手里‘抢’来的。”陪同采访的五河县招商和园区发展中心主任朱儒林说。

原来,今年5月的一天,企业负责人庄和累陪朋友到五河考察食品项目,在接触的过程中,朱儒林说,要不你们一起过来吧。“五河的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的不错,但是我已经有意向投资地了。”庄和累的拒绝却让朱儒林感觉有了“可乘之机”——这么优质的客户,一定要拿下来。

通过打听,朱儒林得知华莱士食品项目计划落户苏北某地,无论是拼政策、拼实力,五河都不占优势。想要说服对方在五河立项,真不是容易的事情。

“好项目是稀缺资源,坐在家里是等不来的。必须‘再早一点、再快一点’。”朱儒林和同事“豁出去”了。

一边整理各种优惠政策和营商环境介绍,一边制作市场调研报告,一周后,县政府主要负责人带着朱儒林找到了庄和累。

“我们正计划和对方签订投资协议,下次如果有机会我一定去五河投资。”朱儒林吃了闭门羹。

“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非但没有打退堂鼓,朱儒林和同事们反而变得更拼了。随后的一段时间,朱儒林又去企业拜访了几次,最终庄和累被五河县招商干部的诚意打动,答应专门来五河考察。

“特别是听了先期入驻企业的介绍之后,更加坚定了落户五河的决心。”庄和累对五河各种政策和营商环境颇为满意。最终双方达成了落户协议。

只有干出的精彩,没有等出的辉煌。采访中,“拼”这个词反复出现在朱儒林的口中,“不拼项目不会来。”

不止招商干部,还有更多的新“五河人”跟着一起拼。

“这些企业大部分都是我招过来的。”蚌埠东陵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冬木颇为自豪地领着记者参观五河自行车产业园二期项目。除了企业家之外,陈冬木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招商大使”。

今年,五河县进一步创新以商招商思路,围绕主导产业,设立了四名“招商大使”,为引进产业链、创新链上下游企业、机构牵线搭桥,为重大产业项目谋划建言献策,协助做好产业布局和发展规划,同心同向使招商引资工作落实落地。

02
变中开新局
硬招实招层出不穷

“十四五”开局之年,在你追我赶的区域发展中,如何实现大发展、快发展?“在虎口夺食、竞争激烈的形势面前,就看谁‘双招双引’的招数新、招数硬、招数实。”五河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张允武说。

今年该县针对主导产业开展靶向招商,组建13个“链长制”招商工作组,由县级领导领衔,突出顺藤摸瓜“找”头部企业,形成产业头部企业、重点项目清单目录,按图索骥、逐个研究、寻求合作。

“把招引成效作为衡量干部责任意识、领导水平、执行能力和工作作风的重要标尺,以项目看实绩、以项目比高下、以项目论英雄。”张允武说。

今年五河县进一步整合力量,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了24个驻外招商分局,每个驻外招商分局由3个人组成,每人每月开展招商不少于20天,组成人员全员脱岗2年,专职招商。截至目前,全县24个驻外招商分局累计提供县领导考察项目104个,县领导已考察60个,来五河考察企业158家(次),目前列入重点在谈项目29个。

一切围绕项目转,围绕项目一切转。当前在五河,从县领导开始,到各乡镇、县直单位的“一把手”,都是“招商队长”,既挂帅又出征,研究重点招商工作、接待重要客商、拜访重点企业、组织重要招商活动、调度重大招商项目。目前,有浙江盛发纺织、江苏海特服饰、苏州赛伍技术等125个重点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对接中。

“现在抓招商,已经从原来的拼政策转变为拼产业链上来。”朱儒林告诉记者,今年五河还进一步夯实产业配套,提升发展能级。

“由于缺少印染设备,纺织企业在本地织布,必须到外地进行染整,成本高,我们常联系的一些大企业过去对来五河投资有顾虑。”当地的一家纺织企业负
面对短板,五河县积极作为,从去年到今年,有关部门多次跑到省市相关部门协调争取,最终规划面积556亩的印染产业园获批,目前项目可研报告评审已完成。“纺织服装产业日前还入选了2021年度安徽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有了完备的产业链条,我们出去招商更有底气了。”朱儒林笑着说。

03
“保姆式”服务
打造营商环境五河样本

11月29日,五河县长欣纺织产业园项目施工现场挖机、混凝土罐车不停地在工地之间来回穿梭,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建成后将年产1亿米纺织面料以及5000万套家纺用品,助推五河纺织服装产业迈向更高端。

“一期项目今年3月开工建设,年底前投入试生产。这个速度是出乎我们预料的。”长欣纺织产业园项目负责人夏长顺说。

做好“双招双引”后半篇文章,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长欣项目的快速推进就是五河推行“保姆式”全方位服务的一个缩影。

前不久,由于国内建筑行业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国际贸易行业低迷,使得企业建设资金周转出现困难,即将影响项目建设进度。夏长顺找到了项目首席服务官、园区管委会副主任桑莹莹。

桑莹莹对资金缺口、解决方法、是否对接银行等情况通过走访进行了详细掌握,随后多次奔波在项目、金融机构、政府部门之间协调,并积极陪同县农商银行到浙江省长兴县实地查看浙江天嘉纺织有限公司实际经营情况,最终县农商行同意以项目名义为企业办理贷款,通过审批贷款金额共计3000万元,目前已到账贷款300万元。

“对重点项目建立‘7个1’推进机制,自项目协议签订起即成立由县级领导、招商引资单位、经济开发区等组成的项目建设帮扶小组,集中力量和资源保障项目落地。”朱儒林说,今年园区还将有203家投产企业和在建项目纳入“网格化”服务范围,建立了以管委会副主任为首席服务官、工作人员为网格员的帮办服务制度,在企业入园协议签订之时即靠前对接,帮助企业办理工商、税务、土地、规划、备案等各项审批,以及水、电、网、汽等入户手续,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建设、经营中的各类问题,助力企业早建设、早投产、早达效。

把企业家当自己人,为自己人办事就是办自己的事。在五河,全程帮办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今年以来,该县为工业企业供地1260亩,盘活低效闲置企业9家703亩,实现新入库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22.4亿元,续建项目固定资产投资7.3亿元,办理各项审批969项。

“我们将全力以赴抓好‘双招双引’,倾心倾力抓要素保障,用心用情为企业解决困难,奋力冲刺全年目标任务,为打造‘三地一区’两中心努力建设幸福蚌埠作出五河贡献。”五河县委主要负责人说。
蚌埠日报全媒体记者 年福烨

图片\刘晨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开心的像个小孩子[害羞][害羞][害羞]惊艳没有太多的形容词就是好吃超出我预料的好吃[心][心][心]上次次用幸福西饼蛋挞皮做过的蛋挞一直让我很想念这还居然出了
  • 她在红宝书上跟我打的招呼,说在同个城市,以后可以一起玩,我说好,可能到时去老电影院看电影,如果都去了可以在那打招呼,互相叫对方网名。她在红宝书上跟我打的招呼,说
  • 值得注意的是,在鹿晗官宣恋情后,整个人事业发展放缓了很多,除了参加几档综艺外,鹿晗鲜少高调亮相,甚至有人调侃鹿晗之所以无心事业,原来是进足球队却备战世界杯去了。
  • 想要他们对生活低头那也是绝对不可能的事情,因为他们相信天无绝人之路,只要肯努力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为了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轻易地放弃了当时不该
  • 年龄大了想找个人一起共度余生,简简单单的,快快乐乐的!奥利芙的爸爸是推销成功学课程的讲师,相信“世界上只有两种人,成功者和失败者”而爷爷的话则抚慰人心:“真正失
  • #宅茉[超话]#金茉,茉莉#叶罗丽茉莉##金茉# 号外,号外还有人不知道宅茉吗?[吃惊]精灵梦叶罗丽动画的超甜cp 不知道吗[吃惊]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赢牛奶
  • 梁平区梁平百里竹海线路一:现代田园城市之旅(一日游)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无需购票)—智慧城市中心(无需购票)—三峡竹博园(无需购票)—重庆数谷农场—双桂堂—圣唯
  • 现在感觉不太好[融化]都是孩子她妈了[允悲]前些天的收到了借出去的钱。我简直看了春心荡漾!
  • 这一次站在领奖台上的热依扎,不知道是因为演了水花,还是为人母,身上多了一层柔和,她变得更从容了,但眼神还是坚定如初。年轻的时候,我觉得热依扎很像叶澜依,不羁热烈
  • 当我们不带任何要求的处在这个时刻,当我们不去等着开悟或者得到爱、和平,或是一个安静的头脑,当我们停止向自己要求任何东西时,那个神圣会被开启,会在当下开花。一个人
  • 奋勇向前、跑赢时间,用初心敲响梦想的鼓点,不被定义、不惧未来,敢于做自己才是真的酷,众生皆苦,唯有你是草莓味。你是紫色浪漫王国里平易近人的柠檬王子,用初心奏唱引
  • 李子柒 螺状元 肖叔叔 好欢螺 只投螺碗 螺满地 家柳江人家 螺蛳粉~~生活是一只看不见的储蓄罐,优惠券你投入的每一份努力都不会白费。高纯度微凝晶冻,保湿锁水,
  • 飞机不像汽车,还可以暂时停下来处理一下,在飞机上的乘客,只能忍着,受着,也不能开窗户,想起来都想吐,他没有陪同的家人吗? 也有网友说,看到这些真是挺气愤,如果
  • 暴利品牌看似很‭‮钱赚‬‬后面‭‮难很‬‬再有新突破了很多‭‮格价‬‬高的品牌,一盒面膜赚‭‮002‬‬赚300的‭‮定肯‬‬比希芸零售‭‮盒一‬‬面膜才119
  • “昆法·微课堂的这期普法知识点通俗易懂,快来围观”“关于打击养老诈骗的内容我期期不落,现在防诈骗意识越来越强了”……一有新的普法宣传内容,昆都仑区各个法官工作站
  • 今天在长沙拍梅溪湖大剧院.来长沙不止吃~还有很多INS风打卡点,比如说扎哈大师的作品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这里⚜️设计感十足,建筑的外观呈现流动的线条美,视觉
  • 只要,有量能,有成交量,就有交易逻辑;也就是说,在资本市场,最重要的是:流动性。只要,有量能,有成交量,就有交易逻辑;也就是说,在资本市场,最重要的是:流动性。
  • 堂堂正正的做人,明明白白的做事,让人感受到你心中的阳光,这才是存在的价值。堂堂正正的做人,明明白白的做事,让人感受到你心中的阳光,这才是存在的价值。
  • 不要贪凉哦~冠军:CodeX(环境蓝奥)亚军:七海极黑(红奥)季殿军:阿龙动动拳(拔源加鲁鲁)一笑(闪爆)总结:这次主要说一下Codex(下面称为码皇)的环境蓝
  • ② 特殊体感明明没发生什么,但心里总觉得像压了块石头一样 堵得慌,或者莫名其妙很烦躁,感觉什么也干不下去,想发脾气,甚至有的人怀疑自己是不是有精神问题。梦到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