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丁元英五台山论道原文全篇转发
天道:五台山论道:
豆豆·《遥远的救世主》真乃神作,此段论道更是需要仔细理解。
作者:豆豆

《悟》

悟道休言天命,
修行勿取真经。
一悲一喜一枯荣,
哪个前生注定?
袈裟本无清净,
红尘不染性空。
幽幽古刹千年钟,
幽幽古刹千年钟,
都是痴人说梦。

智玄大师说:“敢问施主什么是真经?修行不取真经又修什么呢?”

丁元英回答道:“大师考问晚辈自在情理之中,晚辈就斗胆妄言了。所谓真经,就是能够达到寂空涅槃的究竟法门,可悟不可修。修为成佛,在求。悟为明性,在知。修行以行制性,悟道以性施行,觉者由心生律,修者以律制心。不落恶果者有信无证,住因住果、住念住心,如是生灭。不昧因果者无住而住,无欲无不欲,无戒无不戒,如是涅槃。”

智玄大师含笑而问:“不为成佛,那什么是佛教呢?”

丁元英说:“佛乃觉性,非人,人人都有觉性不等于觉性就是人。人相可坏,觉性无生无灭,即觉即显,即障即尘蔽,无障不显,了障涅槃。觉行圆满之佛乃佛教人相之佛,圆满即止,即非无量。若佛有量,即非阿弥陀佛。佛法无量即觉行无量,无圆无不圆,无满无不满,亦无是名究竟圆满。晚辈个人以为,佛教以次第而分,从精深处说是得道天成的道法,道法如来不可思议,即非文化。从浅义处说是导人向善的教义,善恶本有人相、我相、众生相,即是文化。从众生处说是以贪制贪、以幻制幻的善巧,虽不灭败坏下流,却无碍抚慰灵魂的慈悲。”

智玄大师说:“以施主之文笔言辞断不是佛门中人,施主参意不拘经文,自悟能达到这种境界已属难能可贵。以贫僧看来,施主已经踩到得道的门槛了,离得道只差一步,进则净土,退则凡尘,只是这一步难如登天。”

丁元英说:“承蒙大师开示,惭愧!惭愧!佛门讲一个‘缘’字,我与佛的缘站到门槛就算缘尽了,不进不出,亦邪亦正。与基督而言我进不得窄门,与佛而言我不可得道。我是几等的货色大师已从那首词里看得明白,装了斯文,露了痞性,满纸一个‘嗔’字。今天来到佛门净地拜见大师,只为讨得一个心安。”

智玄大师问道:“施主以钱敲门,若是贫僧收下了钱呢?”
韩楚风答道:“我们就走。如果是钱能买到的东西,就不必拜佛了。”
智玄大师说:“施主上山并非为了佛理修证,有事不妨道来,贫僧虽老学无成,念句‘阿弥陀佛’却还使得。”

丁元英把“神话”、“扶贫”的来龙去脉以及已经做的和将要做的向智玄大师简要讲了一遍,并且着重解释了主观上的“杀富济贫”和文化属性思考。这显然已经不是简单的市场竞争,也不是简单的扶贫,而是基于一种社会文化认识的自我作为。

智玄大师说:“施主已胜算在手,想必也应该计算到得手之后的情形,势必会招致有识之士的一片声讨、责骂。得救之道,岂能是杀富济贫?”

韩楚风随口一问:“那得救之道是什么?”

智玄大师说道:“投石击水,不起浪花也泛涟漪,妙在以扶贫而命题。当有识之士骂你比强盗还坏的时候,责骂者,责即为诊,诊而不医,无异于断为绝症,非仁人志士所为,也背不起这更大的骂名。故而,责必论道。”

丁元英说:“晚辈以为,传统观念的死结就在一个‘靠’字上,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靠上帝、靠菩萨、靠皇恩……总之靠什么都行,就是别靠自己。这是一个沉积了几千年的文化属性问题,非几次新文化运动就能开悟。晚辈无意评说道法,只在已经缘起的事情里顺水推舟,借英雄好汉的嗓子喊上两声,至少不违天道朝纲。”

智玄大师说:“以施主之参悟,心做心是,何来讨个心安呢?”

丁元英说:“无忏无愧的是佛,晚辈一介凡夫,不过是多识几个字的嘴上功夫,并无证量可言。我知道人会骂我,我以为佛不会骂我,是晚辈以为,并非真不会挨骂。大师缘何为大师?我以为是代佛说话的觉者。”

智玄大师说:“贫僧乃学佛之人,断不可代佛说话,亦非大师。得救之道自古仁人志士各有其说,百家争鸣。贫僧受不起施主一个‘讨’字,仅以修证之理如实观照,故送施主四个字:大爱不爱。”

丁元英说道:“谢大师!”

智玄大师说:“弱势得救之道,也有也没有。没有竞争的社会就没有活力,而竞争必然会产生贫富、等级,此乃天道,乃社会进步的必然代价。无弱,强焉在?一个‘强’字,弱已经在其中了。故而,佛度心苦,修的是一颗平常心。”

韩楚风说道:“佛教主张利和同均,大师坦言等级乃天道与代价,不拘门户之见,令晚辈十分敬佩。晚辈在想,如果强者在公开、合法的情况下都可以做到杀掠,那么在不公开、不合法的条件下,弱势还剩下多大空间?佛度心苦虽慈悲,但人毕竟还有物质的一面。”

智玄大师说:“施主不必拘礼,请讲。”

韩楚风说:“如果主流文化能在弱势群体期望破格获取与强势群体期望更高生命价值的社会需求之间建立一个链接的纽带,或许更有积极意义。强势群体仅仅适用一般的竞争规则是不够的,主流文化应该对强势道德提出更高的要求,构建强势文化体系,赋予强势群体更高的生命价值。当然,这首先是以不平等为先决条件。”

智玄大师说:“利和同均,不平等已在其中。”

韩楚风说:“主流文化,当是推动社会进步、改善社会关系的文化。如果人的行为首先是政治的或宗教的需要,那么这种价值无疑也首先是政治的或宗教的价值。当社会将道德价值全部锁定在政治文化和宗教文化的时候,个人道德就没有价值空间了,既不利于鼓励强势对弱势的关注,也不利于社会整体道德素质由量变到质变的转化。”

智玄大师说:“施主的观点与佛教的主张并不矛盾,不同的是施主认为主流文化应该给强者个人一定的道德价值空间。贫僧以为,无论功德记在哪一家的账上,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都将是众生的福报。”

韩楚风说:“只是,等级一直是我们社会文化的禁区,大家所以小心翼翼绕开禁区,是唯恐平等、尊严之类的东西受到伤害。”

智玄大师对丁元英宽怀一笑,说:“释、道、儒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体系,施主这一刀下去,一个都没幸免哪,哈哈哈……”

丁元英说:“不敢,不敢。释、道、儒均是博大精深的学派,支撑中华民族走过了几千年的文明历程,是伟大的文明。但是,社会在发展,传统文化毕竟是以皇恩浩荡为先决条件的文化,讲的都是皆空、无为、中庸的理,以抑制个性而求生求解。当今社会已经发展到了市场经济的民主与法制,诸家学说也面临一个如实观照而俱进的课题,是传统?还是传承?统则僵死,承则光大。”

智玄大师说:“施主尚未畅所欲言,不好。海纳百川,施主纵是沧海一滴,我佛也愿汇而融之。今日有缘一叙,自当请施主开诚布公,以利佛理修证。”

丁元英说:“晚辈叹服佛法究竟真理真相的辩证思维,如是不可思议。但是,晚辈以为佛教包括了佛法,而佛法有别于佛教。佛教以佛法证一,进而证究竟,最终是为给心找个不苦的理由,成佛,无量寿,极乐。佛教以假度真的方便法门住福相、住寿相、住果相,是以无执无我为名相的太极我执,致使佛教具有了迷信、宿命、贪执的弱势文化特征,已然障蔽佛法。晚辈以为,如果佛教能依佛法破除自身迷障,不住不拘个人解脱,以佛法的如是不可思议究竟生产力与文明的真理真相,则佛法的佛教即出离宗教的佛教,成为觉悟众生的大乘法度,慧于纲纪泽于民生,是名普度众生。”
智玄大师过了许久黯然感叹道:“得智的得智,化缘的化缘,烧香的烧香,坐禅的坐禅。”

丁元英和了一句:“各尽所能,各取所需。”

智玄大师走到书案近前,写道:
悟道方知天命
修行务取真经
一生一灭一枯荣
皆有因缘注定

智玄大师说:“此‘天’非彼‘天’,非众生无明之天,亦非众生无明之命,此乃道天,因果不虚,故而改字‘方知’。修行不落恶果虽有信无证,却已无证有觉,已然是进步。能让迷者进步的经即是真经,真经即须务取。悲喜如是本无分别,当来则来,当去则去,皆有因缘注定,随心、随力、随缘。”
智玄大师信手把原句的“休言”改成了“方知”,把原句的“勿”改成了“务”,把原句的“悲、喜”改成了“生、灭”,把原句的“哪个前生”改成了“皆有因缘”。九个字的改动,理虽同是,而意思、意境、意气却全然不同,即灭嗔怒、我慢,直指究竟。
韩楚风看后说:“精妙!九字之境,无证而证。”
丁元英说:“谢大师开示。”
智玄大师说道:“贫僧与施主的一阕之缘今日圆了上阕,贫僧九字不实之处还望施主修正。下阕贫僧不改了,留半阕缘待续,倘若施主在某年的某一日想改下阕了,如蒙不弃,可带着改过的下阕再来圆续半阕之缘。”
丁元英说:“承蒙大师不弃,一定。”
智玄大师说:“施主身上乃三气居中啊。”
韩楚风问:“哪三气?”
智玄大师答道:“三分静气,三分贵气,三分杀气。”
韩楚风问道:“十分之气,还有一分呢?”
智玄大师说:“还有一气住于身中,游离心外——痞气。”
韩楚风脱口而出一个字:“绝!”
…………
丁元英和韩楚风两人出了茗香阁,穿过一道拱形门来到一禅寺的后院。
韩楚风问:“佛门净地能抽烟吗?”
丁元英笑笑说:“栏内是净,栏外是土,靠着栏杆就能抽。”
韩楚风说:“刚才有话没敢说,怕有吹捧之嫌,可又不吐不快,现在可以说了。扶贫的事若以次第而分,也有三个层面。一、天上掉馅饼的神话,实惠、破格,是为市井文化。二、最不道德的道德,明辨是非,是为哲人文化。三、不打碎点东西不足以缘起主题,大智大爱,是为英雄文化。”
丁元英说:“不敢当,不敢当。”话音刚落,突然意识到了什么,自嘲道:“咱们怎么转起文来了?可别恍恍惚惚以为自己也是大师了。”
韩楚风说:“惯性,惯性,一下子收不回来了。”
韩楚风说:“这趟如果不来,真是人生一大憾事。只是你我都有谤佛之嫌,也不怕下了地狱?”
丁元英说:“没有地狱,天堂焉在?总得有人在地狱呆着,咱们就算上一个,不然天堂就没着落了。”
韩楚风说:“一招杀富济贫引出得救之道的讨论,骂的是你,疼的却是传统观念。一年多不见你怎么有了这么高的境界?”
丁元英说:“哪里是境界,我还没冲动到为了让舆论溅几滴水花就去招惹那种骂名。当‘得救之道’的讨论浮出水面,那就是我要送给小丹的礼物。”
韩楚风脱口一声:“啊?我的天!你知道这件事得折腾多少人?得惹多大动静?原来就是……就是给一个女人的礼物?”
丁元英说:“天下之道论到极致,百姓的柴米油盐。人生冷暖论到极致,男人女人的一个‘情’字。这两个极致我都没敢冒犯,不可以吗?”
韩楚风说:“可以,当然可以。只是你一向对女人敬而远之,这个弯子转得太大了。”
丁元英说:“佛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我只是依佛法如实观照,看摩登女郎是摩登女郎,看红颜知己是红颜知己。”
韩楚风感叹道:“古有千金一笑之说,如今一看,那千金一笑又算得了什么?” https://t.cn/R2LjByJ

1、看看《妙法莲华经》到底“妙”在哪里?智者大师光讲这个“妙”字,三个月还没讲完。

2、打开《法华经》,尝尝“醍醐”的味道!《法华经》在“五味”里头,就是“醍醐”,“无上醍醐妙味”。醍醐,据说是世间最稀有的、最妙的一种味道。

3、体会为什么《法华经》的地位这么高,素有“经中之王”之称。在《法华经》中,世尊盛赞此经“于一切诸经法中,最为第一”,并用了各种比喻来描述这部经的伟大。

4、明了佛出世的真正目的:佛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 5、不读《法华》,不知如来救世之苦心!此语出自憨山大师。佛以种种方便度化众生,例如“法华七喻”中的火宅喻、穷子喻、药草喻、化城喻等等。

6、读了此经才了解,原来我也能够成佛,“我是未来佛!”《法华经》不放弃每一个人,主张人人都可以成佛。本经上提到“若人散乱心,入於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

7、读诵之后是被法华转还是转法华?六祖大师说:“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解,与义作仇家。”此偈颂是讲法达和尚因诵《法华经》三千多部而生起贡高我慢的心,此心一起,就被法华转了。 

8、欣赏鸠摩罗什大师语意通达、词藻优美的经典译作,《法华经》成为翻译文学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天人对道宣律师曾说:“鸠摩罗什法师是过去七佛的译经师,过去七佛所说的经典都由他来翻译。因为他生生世世都发愿:‘有佛出世,我就要来翻译经典!’从过去七佛到现在,都是他翻译经典。也因为这样,所以他所翻译的经典,一点错误都没有!”

9、《法华经》究竟有何魅力?历史文献表明:历代大师以研究阐述《法华经》的为数最多。

10、了解《法华经》如何调和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的矛盾,将大小乘纳入一佛乘。
11、中国老百姓中流传最广的观音菩萨信仰,其根本源头,还要追寻到《法华经》。

12、读诵此经,您能了解到释迦牟尼佛其实在无量劫以前就成佛了,是一位乘愿再来的古佛。

13、作为汉传佛教八大宗派之一的天台宗,其开宗立派的主要经典就是《法华经》。

14、天台宗第三代祖师智者大师提出,《法华经》是佛在入灭前所说的经法,它统摄了一切佛法,对佛法具有总结性。

15、你相信吗?一位八岁的小龙女能在一念之间即可成佛,大众从质疑到眼见为实,无不默然信受。当时众会皆见龙女,忽然之间,变成男子,具菩萨行,即往南方无垢世界,坐宝莲花,成等正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普为十方一切众生善说妙法。

16、了解佛为什么无问自说此经,而点明要旨之后却“三止三语”。舍利弗知四众心疑,三次启请,然佛陀唯恐二乘中的增上慢人因不信而毁谤,所以一直等五千人退席后,才说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

17、日月灯明佛说《法华经》竟然有60小劫之久,但这部经太妙了,弟子们觉得时间过得特别快,像一顿饭功夫就过去了。

18、提婆达多蒙佛授记。佛陀通过往昔在求无上道时,与提婆达多的因缘,说明他是助佛成道的违缘善知识,能使人坚固道心,更胜于顺缘,故我们修学佛道者当视违缘之友为善知识。 
19、如何蒙佛授记?佛告药王:“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20、如何以少力,获得无边功德?《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云∶“若人得闻此法华经,若自书,若使人书,所得功德,以佛智慧筹量多少,不得其边。”

21、如何能具足大信力、志愿力及诸善根力?《法华经·法师品》云∶“药王!当知如来灭后,其能书持读诵供养,为他人说者,如来则为以衣覆之,又为他方现在诸佛之所护念,是人有大信力及志愿力诸善根力,当知是人与如来共宿,则为如来手摩其头。”

22、读诵《法华经》,既能消除贪欲,又能福报增长。《法华经·普贤菩萨劝发品》云∶“普贤,若于后世,受持读诵是经典者,是人不复贪著衣服、用具、饮食、资生之物。所愿不虚,亦于现世得其福报。”

23、往生之捷径,等觉之果位。《印光大师文钞》中云∶“法华奥典,位冠群经,闻即往生,位齐等觉。”

24、读诵、受持、书写、解说、供养者,皆具无量之功德,佛智筹量不得其边。上根之人,须臾闻之即得究竟成佛。一般之人,闻已信解受持即得近佛果。凡闻《法华经》一偈一句乃至一念随喜者,释迦本师即与授记成佛。

 

摘录《大乘妙法莲华经》法师品第十:

“佛告药王,又如来灭度之后,若有人闻妙法华经、乃至一偈一句,一念随喜者,我亦与授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记。”

摘录《大佛顶首楞严经》卷十:

“阿难。若复有人,遍满十方所有虚空,盈满七宝。持以奉上微尘诸佛,承事供养,心无虚度。于意云何。是人以此施佛因缘,得福多不。

阿难答言:虚空无尽,珍宝无边。昔有众生施佛七钱,舍身犹获转轮王位。况复现前虚空既穷,佛土充遍,皆施珍宝。穷劫思议,尚不能及。是福云何更有边际。
佛告阿难。诸佛如来,语无虚妄。若复有人,身具四重十波罗夷,瞬息即经此方他方阿鼻地狱,乃至穷尽十方无间,靡不经历。

能以一念将此法门,于末劫中开示未学。是人罪障,应念销灭。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得福超越前之施人,百倍千倍千万亿倍,如是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法师开示##每日一禅#

【学】俞净意公遇灶神记
评论:俞都并未做下什么大恶行,只是“满腔意恶,妄念四起”,就如此恶报连连,而他 “誓改前非,力行善事”,持之以恒,过了三年后,命运真的有了大的改变。这也是我们人生的一条光明之路。

明朝嘉靖年间,江西有一人姓俞名都,字良臣。读私塾时他与十多个人创办了一个叫文昌社的社团,发誓要做惜字放生、戒除杀生、摒弃邪淫、不犯口过等善行,而且他坚持这样的行为已经有很多年了。

尽管如此他却参加了七次乡试都名落孙山。

俞都的妻子生有五男四女,四个儿子都早早就夭折了,仅留一男。

其子甚为聪慧,左足底有双痣,夫妇俩视其为珍宝,极为喜爱。但儿子六岁那年在玩耍时走失,从此杳无踪迹。四个女儿也死了三个,仅剩一个。

妻子因为孩子早夭失踪常常哭泣,最终导致双目失明。

俞都更是终年潦倒、贫穷日急。闲来常常自己反省,想自己并无大过,不知为何惨遭天罚。

四十岁后,每年腊月将终新年将到之际,总要书写疏文焚烧,祈祷灶神能够上传其情。

这样过了七年之久,没有任何应验。

在四十七岁那一年的除夕之夜,家徒四壁,自与盲妻小女相对而坐。忽然听到门外有叩门之声,俞都手拿蜡烛起身开门,门外有一位头戴方巾衣着皂服,头发半苍的老人。进门作揖问安后,老人就座,自称姓张,从远方而来。听说俞都家举家愁叹,特来拜访安慰。

俞都见此人衣着说话异于常人,招待礼节极为恭敬。彼此言语之间,俞都说起自己平生读书行善,但是至今却功名不就,子女夭散、衣食不济之事,并给来者背诵了自己历年写给灶神希冀上达的疏文。

姓张的老人说:“我知道君家的事已经很久了。君意识中恶念太重,专门追求虚名,所谓疏文也是满纸抱怨的期望,亵渎了玉帝,恐怕受到的惩罚还不止这些哪。”

俞都吃惊不小,回复老人道:“我听说冥冥之中,善恶必录,丝毫不爽。我与同社的诸生发誓要做善事,并且谨慎奉行,怎么可以说是专务虚名哪?”

张姓老人说,那就听我一一道来。君之所谓“惜字”但是君与诸生动辄用字纸糊房裹物,擦拭桌椅,还因纸有污损就去焚烧;

君之所谓“放生”也是表面文章,家中庖厨不绝虾蟹;至于“口过”,更是无法记统。

君之语言敏妙,讪谤嘲讽,舌锋所及,怒触鬼神不知有多少;

“邪淫”之事虽没做下,但是君见人家美貌子女,心摇难遣,只是无邪缘相成而已!而君却以妄为真、以简自居。发誓要做的善事,尚且如此,其他就更不用说了!

你连年所焚烧的疏文,已经全部转呈给了玉帝。玉帝曾经命日游使者考察你的善恶,但是多年并无一实际的善行可以值得记录。

反倒看到你的贪念、淫念、妒念绵绵不绝,抬高自己贬低别人、忆往期来、恩仇报复累累于胸。如此恶意恐怕是逃祸不及,还祈求什么福报啊?

俞都听后,惊恐慌悚,伏地流涕,说:“君既通幽冥之事,一定是神,愿您施予救度!”

张姓老人说:“君信神信佛根基不深,行善之事不能持久。所以平生善言善行,都是敷衍了事;而满腔意恶,妄念四起,起伏缠绵,不绝于心倒是真切。如此还期望福报,就象种荆棘而期嘉禾,荒谬之极。

希望君日后能弃贪、摒淫、制妒,除各种妄念;不图名报,不论大小,不分难易,量力行事,持之有恒,久久行之,自有不测效验。你家对我甚见虔洁,所以特意以此意报君。”说完后进入内室,到达灶下忽然不见。

俞都悟到适才之老人即是司命之灶神,随后焚香叩谢。

第二天大年初一,俞都祈祷天地誓改前非,力行善事,自号净意道人,立志祛除各种妄念。

从此一言一行、一思一念,都如鬼神在旁,不敢欺肆。

凡一切有利于人、有济于物之事,不分巨细、不论忙闲、不晓人知、不思力继,都躬身亲行,事成而止。

常常用因果报应之说,逢人化导。敦勤谦忍,日奉月行。慢慢到了动则万善相随、静则一念不起的境界。

这样过了三年,俞都五十岁了,正好是明万历二年。朝廷宰相张居正准备给自己的儿子选择老师,众人交口举荐俞都。获聘后俞都携妻挈女、赶赴南京。张居正敬其品德,让其在国学授业。万历四年丙子,赴京应试登科,次年中进士。

一日,俞都拜访大内太监杨公,杨叫养子五人出拜。其中一子,年龄十六,俞都对其面貌有相识之感,于是便问其籍贯。少年说:“我是江右人,小时误入粮船,从家中走失。现在依稀记得姓氏闾里。”俞都惊讶之余,叫其脱去左足之鞋,脚底双痣还在。俞都大声说:“原来是我的儿子啊!”

太监杨公也极为惊愕,别时即送其子随俞都回他在京城的住所。到家后俞都急奔入内告诉妻子。妻子抚子大恸,血泪迸流。儿子也悲喜交加喜极而泣,手捧母面舌舐其目,其母即双眼复明。俞都也是悲喜交集,不愿为官,上疏请辞回江陵故籍。张居正羡慕其品德道义,也厚赠俞都,遂其所愿。

俞都归乡居住后,更加勉力为善。其儿子娶妻后,连生七子都养育成人,继承了俞都的耕读传统。

俞都更是书写了亲遇灶神、改过行善之事,训育子孙。享年八十有八而终。

时人都说一切都是俞都躬行善事,天之回报的结果。 https://t.cn/RyhK3fD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少时读《红楼》 曹雪芹写“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形容皇城四大家族辉煌败落转瞬成空的虚无 当时只觉遗憾 几百年后却福至心灵 感同了老先生的身受 像他一样 我不
  • #西南石油大学[超话]##西南石油大学[超话]#西南石油大学≠只有石油大学同志们,西南石油大学是综合类院校,在理工科的专业上,条件都是不错哒,代表专业就是计科巴
  • 你老人家说,你成就的十力四无所畏及种种的解脱三昧等等,这些都是不可思议的法门所成就,在哪里成就的呢?  按照声闻人的角度就是说,世尊你老人家成道以后,我们一路陪
  • 任嘉伦粉丝说,读明白了,这不就是剧方压根就没敲定女主,只是官宣了大男主啊,这骂男主的没事吧,又不是他决定的,人家都是非官宣不约,头一次见女主自己官宣,还要半
  • §美味过后,看着水槽里一堆厨余垃圾顿时没了心情,勒科斯 M 100 厨余垃圾处理器骑帮您解決一切后顾之忧,生活中美丽动人,在厨房也要得心应手。3.M 100机型
  • NO.5陈嘉慧 在短剧《爱上我的衰神》中,陈嘉慧已经有了担正女主角的机会,此剧播出后,也是赢得了观众的口碑,这让本就长相清纯的陈嘉慧得到了高层的力捧,来年
  • ”我皱眉要侧过身进房间,被他拽住手腕,他不耐烦的“嘶——”我转头对上他弯弯的眼睛,他眼睛暗不见底,盯得我发慌“姐姐,志晟和你说话呢。男‮的人‬财星就是妻‮,星‬
  • 一年收七茬,亩产2000公斤】2022-11-26 从怀揣梦想的农家子弟,到拥有自主商标的企业负责人,山东省单县徐寨人卢忠帅在小小的蒲公英身上做文章,成功把蒲公
  • 繁华外,市井处,最是人间!周末的陶然亭公园,轻舟荡漾,绿柳如烟,如诗如画,柔情似水。陶然亭公园对面的市井长巷,四方食事,红尘世俗,人间烟火,聚拢来是烟火,摊开来
  • 原來女人除了白幼瘦還可以是酷酷的,有機理線條的,健康的,茁壯的,可愛的,溫柔的……生命很長,心不要慌,好好去愛,別怕失望。若是你亲近善知识时间久了,他才告诉你,
  • 绝了绝了[哇][哇][哇][哇][哇]64保底之后还差10个镜子换耳环,所以想抽到一花算了,结果3抽之后奇迹发生——全体起立——[哇][哇][哇][色][色][
  • 我有我的苦衷和软肋啊,我作为成年人可以少吃少穿,但是我的孩子他们要吃要喝,俗话说得好,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我希望下一代比我这个做父亲的混的好,多读书
  • 25.错有持花梦,不是持花人。26.浅喜似苍狗,深爱如长风。
  • #数学与统计学院“伸出双手,变废为宝”宣传活动圆满结束#  为积极响应建设绿色校园号召,提高同学们的环保意识,展现大学生青春、创意、活力的精神风貌,提倡低碳环保
  • 我知道,我的心路上你曾来过无数次,而我的一腔柔情却只能偷偷放飞在你的梦里。你俩都没了,悲伤留给了我[泪]是谁在为别人的爱情流泪我不说[泪]希望平行世界的ber酱
  • 悲願無盡,愍我群萌。誠敬相感,識業深通。
  • 是因为我们把自己给丢了,我们对自己陌生了,我要找回自己,我是通过别人来找自己,说了我要明明白白活,我要明明白白找到自己,看清自己,了解自己,我要看清这个宇宙,看
  • 3.用木工电钻在板条上钻孔,孔径与预安装螺栓规格一样,一般规格为Ф6~Ф8mm,每件木料的钻孔高度应该一致,一般间隔400mm钻1个孔。3.用木工电钻在板条上钻
  • #极禹[超话]# ☁️#极禹 临界暧昧# #极禹 你是心中唯一# “月亮被太阳镶上金边,信仰和家人永远是挚爱” " , ." #极禹
  • ------------------------------今天的白菜【1】海威特蓝牙音箱,29.9老金红豆薏粉,13.9,喇嗓子KAI贝印修眉,16.8;睫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