譬如工画师 分布诸彩色 虚妄取异相 大种无差别

大种中无色 色中无大种 亦不离大种 而有色可得

这两句都是比喻一心。心是随着外缘变化的。工画师画颜色,他的心跟颜色,跟那些画不相干。但是心画出来了,画出来的画不是心,那颜色也不是心。他在分配颜色的时候,那是虚妄的,是假的。他的心跟那些颜色不能和合的,不能和合到一起的。那他为什么用笔,用颜色,画出个相来?那个相是假的,是虚妄的,谁都知道!

但是「大种无差别」。他那个心跟那个种子,没有差别。这大种就是心,那些颜色里头没有色相可得。色里头画出那些颜色来,也没有大种。它离开大种,离开地水火风这四大种,它又有哪个色相可得!没有色相可得。形容我们这个心跟世间都如是。

若说到心,其他的相都没有了。有其他的相,那心就随妄了。真跟妄是不能合到一起的。心跟那些颜色跟那画,不能合到一起,他怎么知道画出来了呢?能画的跟所画的,两个是不同的。

我们现在这个众生相,跟真心是两回事。那怎么合到一起了?但是画,纵有颜色有画笔,那必须得有个心指挥它来画。拿这个作显现的意思。说你那个性体,那心跟外边境界相,一个相,一个心,互相交织的。一切相用画笔来着颜色,它是无情的。你这个心是有情的,有情的跟无情的,合到一起吗?不能合到一起。那画又是怎么产生的?这让你来参。重要的是离开心意识来参,心里头没有画,画里头也没有心。

心中无彩画 彩画中无心 然不离于心 有彩画可得

心里头没有画,没有色彩,什么也没有。彩画里也没有心。若离开心,有彩画可得吗?不离于心才有彩画。这画出颜色或画出画来,才能得的到。

我们讲〈大乘起信论〉,彩画是心生灭的,这叫心生灭门。心是真心,叫心真如门。在心真如门、心生灭门,上头有一个字,「心」。这是心,跟外边的彩画彩笔,那是境。心跟境不即,不是一个,不能相合也不离,离开也不行,这叫不即不离。我们经常讲不即不离,就是这个意思。

心境,心跟境不相离也不能合;但是出来画了是事实,这叫彩了。它虽然不是和合的,它不由心的安排,哪个用哪个颜色,这是心安排的。没有心的安排,能有这些彩色吗?画不是心,是手啊!画画的是手,手跟心又是两回事,手跟画又是两回事。没有心指挥手,手怎么能画?这个道理让我们要经常去想。

譬如「惑」,我们迷惑了,不论做什么事,所做的都是错事。从这里返本还源。我们修道,或是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是你心念吗?是你口念?心也得想,口里才能念。心里不想,想到别处去了!

你能念阿弥陀佛吗?念阿弥陀佛又是谁?阿弥陀佛是谁?《阿弥陀经》说西方世界有一尊佛叫阿弥陀佛,这是听佛说的。《佛说阿弥陀经》上说十万亿佛土,那可远了,你的心怎么能观想得到?当你念佛的时候,心里如何想?你心里头没有阿弥陀佛也没有极乐世界。极乐世界阿弥陀那儿,没能你的心。不离你的心,不离你的口,你念阿弥陀佛,得到生极乐世界。

这你都可以联系这样观!这个心是生灭的,住不住的。念念迁徙,无穷无尽。那个思想难思议,想象不出来的。它示现一切色,而一切色各各不相知。

「一心」,诸佛跟我们都是一个心,可是各各不相知。佛心,我们不说了,每个人都有一个心,我们能互相知吗?谁也不知道谁的心在想什么?各各不相知。就跟那画的色相似的,那个彩色相,红的跟蓝的各各相知吗?它们是无情的,怎么相知?根本知不了的,这个就要你去参!

就像我们刚才讲的,心真如是真,心生灭是妄。真妄怎么能合到一起的?真绝对不是妄,妄绝对不是真。但是真妄两个和合了,因为主和合了,才生出三世间,才生出十法界。

这个比喻是让我们思索,让我们依着它起修。在《华严经》十行法门,你要修行怎么修行呢?你这样的来观,往内观,观你的身心。往外观,外观一切世间、一切世界。思惟观一切法,无住无相无作。你所作的业,业业不相知,都是心所作的。

互相不相知,你这个心是真妄和合的。我们说把妄遮断来显示这个真的,妄的遮不断,真的显现不出来。所以要修行。修行的目的就是经常如是观,观一切法的生灭。观的时候有两种,一种是析空观,把它分析分析,分析到没有了,空了,这叫析空观。一种是体空观,知道这个本身,根本就没有的,当体即空。

我们心里最经常的障碍,不是断,就是常。断是断灭知见,死了就有了。这都是业不由已的,不是你想怎么样就想怎么样。你得先把妄断了。

〈起信论〉上讲,不生不灭与生灭和合,这个就是我们的阿赖耶识,真妄和合。我们想遮止一切恶,断绝这个妄。有时候把阿赖耶识当成是断是常,即不是断,也不是常,非断排常,恒如是转。说它是真!是妄!它是真妄和合,恒时如是转。它是一类一类的,常时这样的相续,不间断的这样相续。流转生死,我们要把它断了,不再流转了,那就要靠修行了,修行就要下功夫。

彼心恒不住 无量难思议 示现一切色 各各不相知

这是觉林菩萨赞叹偈中,拿这个画师来比喻心的变化。能变所变的形象,画的画,那变化多端了。所画的画不是心,而由心故画。心里所画出来的,显我们这个妄啊!就是我们现在说的这个妄心,你心里想的很多怪念头,妄心所想的,由这个心显现一切法。

这个涵义不是显现的,而是断。显现的是常,就是遮断。因为我们这个心!它所变现的一些形象,觉林菩萨就用这个画师来显现我们这个心。是心画的吗?是手画的吗?而且还要调色或者用纸,才能画出形形色色来。这个心,它是不住的。心里头包括无量的,形形色色的各种想法。它能表现出来像那画师似的,化现一切色。我们这个心也能变化种种样样的。但是你所变现的东西,互相不相知。也就是说你心所变现的,某一段时间的变现都是不一样的。以下就解释工画师。

譬如工画师 不能知自心 而由心故画 诸法性如是

那个画师自己并不晓得他的心,没有了解他的心。一切法,法不知法,法法互不相知,无心故。但是它可能顿现,就像那个画师画画一样的,他不能知道自己的心。画是由心画的。

参悟一切法的时候,你想一个形象,或者想个什么东西,就是心里在想。心里想的不是事实,是假的。想的不见得变成真实的!变成真实的,还是假的。雕刻匠他拿刀子想刻佛像!雕什么?心支配他的手,手支配他的心,心跟手和合的,还得有前头一个模子,不是自心所造的。一切法都是如是产生的。法不知法,这个法本身不知道,它是无情的。而由画师画出来的,一切众生都不能了达他自己的心。

一切事都是他的心做的,让我们认识我们这个妄心。我们的心能现起很多境界,在这个境界相,你不去攀缘,不必执着,没有实体的。但是,让你达到无住,以无住为本。

心能画,但是它不能知。所作的画,画也不能知心,心也不能知画。像郎世宁画的马,那画的神了!郑板桥画的竹子,把那竹子画的很神了!但是那竹子不是他的心,可是由他的心来画。这个身体不是我们,是我们画出来的,没有这个身又怎么能显出来?

我们这个缘念的心,人心不同,如其面然。大家看吧!好几百人,各各面孔不一样的。各各的心不一样的境。一切境界相是由心变的,离开这个心!没有境界相可得,境界相无体。但是我们这个心又去缘念这些境界相,攀缘这些境界相。这个心就像工画师一样的,画师不知他的心,但是画可是由他心生出来的,他的心里也没有画,这要你自己去想。

一切诸法的体都如是。原来是空无所有,拿一张纸、拿点颜色,就画出个相来,画这人物、画这山水、就有了。有的不是实在的,还是个假的,这要思维修了!换句话说,就是参。

为什么读《地藏经》之前,要先读觉林菩萨偈颂?一切境界都是心变现的,无量地狱相是由心变化的。心变化的是没有的,但是一切众生受地狱苦,它又是实在的。那个实在是非有的,是心所变化的。谁心里又变化个地狱啊!那是你的心变化地狱,这种变化可多了。你造哪种业,就变化哪种地狱。所以在《地藏经》前,加上觉林菩萨这个偈颂。

还有另一种说法,有一位大德他堕地狱,到了地狱门前,忆念起:「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这个偈颂。本来他念想完这个偈颂,「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没有念出来,地狱就空了。所以在《地藏经》前头,印上觉林菩萨偈,这是这段故事的原因。你要是怖畏地狱苦,念念觉林菩萨偈颂吧!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觉林菩萨这个偈颂,我每天念一遍,大概有二十四年了。因为念《地藏经》,一开始就要念觉林菩萨偈颂,以前讲《华严经》没有怎么注意,现在念《地藏经》时就开始注意了。每天念一遍,经常观想你这个心,由这个心才造种种的业。每天你的思维,一切行动,离开心吗?也有离开的。精神错乱的人,精神错乱的离开心了,那叫傻子。我们经常说傻子,傻子老实一点,疯子就不老实了,疯了吗!他就作种种的业,要经常的这样思维。

这是观心法。觉林菩萨教我们观心法,观什么心?因为它是空的,行菩提道,发菩提心,千万别产生障碍。一切法,先悟得它是空的。因为空,它没有障碍了才能建立一切。你要怎么画就怎么画,如有障碍就不行了。你只能照葫芦画瓢,画不出别的来,画瓢可以,画山水画人物就画不出来了。形容你这个心,主要是让你观心。#大乘佛教[超话]#

在湖北省西南部,有一个被人美称为“金建始”的地方——建始县。它自古便为“楚蜀咽喉”,是荆楚通往巴蜀旱路的必经之地。自晋朝建县以来,已有近二千年的历史。
     清同治五年县志载,这里“万山稠叠,突兀恢奇”,有着巨猿洞、石柱观、石通洞等壮观的自然景观。此外,这里的气候温暖、四季分明,舒适的气候加上丰富的资源,甚至被赞为最适合人类生活的地方。

北靠巫山,南邻武陵山,生活在这里的各族劳动人民秉持着乐达豁观的生活态度、勤劳淳朴的人生秉性、善于吸收外来文化的宽厚胸怀,加之其独特的地理环境,使得荆楚文化、巴蜀文化和本土文化在这里得到了广泛的汇集和天衣无缝的融合。
     这里更是创造了极其丰富多彩、璀璨绚丽、千姿百态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如浩如烟海的民歌、妙趣横生的民间故事、热情奔放的花鼓灯、喜花鼓、摆手舞、古老浓烈、风格各异的跳丧舞等等,犹如朵朵山花,争奇斗妍,绽放在建始的山山岭岭、村村寨寨与家家户户中。“建始薅草锣鼓”便是其一。
     早上露水浸成索,打湿丝鞋白裹脚。打湿裹脚犹似可,打湿丝鞋针线多……”这是建始县长梁镇流传下来的薅草锣鼓唱词。其节奏高亢、旋律优美,足以令人折服,在那些物质文化生活匮乏的年代更是受到人们的追捧。“薅草锣鼓”是指农民在水田、旱地或丘陵地带劳动时,歌师傅领唱,众人接腔和唱,并有锣鼓伴奏的田歌套曲。内容非常广泛和丰富,有唱历史人物的,有唱传奇故事的,有传授农村知识的,也有歌师傅即兴口头创作的。在湖北省流布广泛,但各地的叫法略有不同:咸宁市叫栽田锣鼓,孝感市叫推草锣鼓,宜昌市和恩施州都叫做薅草锣鼓。但名异而实同,曲艺性质却是一致,故有“出乡十五里,各有一乡风”的说法。
#传统文化##薅草锣鼓#

命是注定的,运是可以改变的,多行善,多积阴德。有缘人看见希望改变命运这里开始一、立命之学
第一篇立命之学主要讲述作者自己的故事。袁了凡自幼丧父,母亲命他学医。后来,他在慈云寺遇到一老者,自称孔先生(根据云南县志,此人是著名易学家杨向春,化名孔先生,曾著《皇极经世心易发微》一书),精通皇极数预测未来,说他有当官的命,孔先生告诉袁了凡他某年应当考第几名,某年当廪生,某年当贡生,贡后某年当选为县长,在任三年半就应该告退回乡,在五十三岁八月十四巳丑时,寿终在家里。把他什么时候考取功名,能考第几名,什么时候当官,什么时候寿尽,有没有孩子等都作了预测。一开始袁了凡不太相信,巧合的是,此后的二十年,袁了凡的人生真的按照这位老者所算定的模式进行着,连考第几名等每一次都十分精确地应验了,这让他笃信了宿命论,认为“荣辱生死,皆有定数”,从此没有了上进之心。直到他遇到云谷禅师,二人“对坐一室”,彻夜而谈,终使了凡醒悟,懂得了“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道理,知道了如何可以改变命运,他说:“吾于是而知,凡称祸福自己求之者,乃圣贤之言;若谓祸福惟天所命,则世俗之论矣。”也就是说,道德仁义自己可以力求,功名富贵也可以自己求得,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相信人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而不是听命于天,听命于他人。从此,袁了凡的人生信念发生了根本改变,从笃信宿命论转到信仰命由我造、福善祸淫的人生观。他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诫我们,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其关键在于多做善事积累福报,在于自身的修为,要多做善事,消除恶念。这就是《立命篇》的主要内容。于是袁了凡开始积极改过向善,积累善业,许愿做三千件善事改命,次年礼部考科举,孔先生预算的应该得第三,忽然考中第一,预测开始不应验。但袁了凡仍觉自己有很多做得不足的地方,经过十余年,这三千善行才算完成。袁了凡一直没有子女,就继续发起求子的愿,也许愿行三千善事,辛巳年就生下了儿子天启。再发求中进士的愿,许行善事一万条。于丙戌年再次遂愿,中了进士,授宝砥县长。原本孔先生所算定的一生,在努力行善改命后,完全改变了,连寿命也延长至七十四岁而终。
许下做一万件善事的时候,袁了凡的妻子见到袁了凡所做的善事不多,就皱着眉头说:“以前我在家里帮助做善事,所以三千之数得以完成。现在许下了一万善,可是衙门里无事可做,到什么时候才能完成呢?”夜间就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神人。袁了凡告诉他善事难以完成的缘故。神人说:“只减粮一节,一万善事都已经圆满了。”事情是这样的:原来宝砥的田,每亩应纳粮二分三厘七毫,袁了凡把它减至一分四厘七毫,使上万的人民减轻了负担。虽然神人这样告诉我,但我自己的心里还有此疑惑。恰遇幻余弹师从五台山来,我便把这梦告诉他,并问这个梦可以相信吗? 禅师说:“只要发心真切,那么,一件事就可以抵得上一万件的善事,何况全县减粮,万民受惠呢?”二、改过之法
第二篇讲改过自己的办法,袁了凡认为改过自己要发三心:即惭愧心、畏惧心、勇猛心。惭愧心、畏惧心可以使自己认识到错误,有充足的动力进行改正。勇猛心是指虽然很多人知道道理,但是得过且过,或严重拖延,没有真正实行,而勇猛心正是改过、改命的关键,只有知道道理后勇猛实干才能真正获得益处。并且讲了改过的道理,有从事上改的,有从理上改的,更有从起心动念处除净的。如果没有从理、从心,只是从事的表面强戒不好的事情,但病根还在,东灭西生。故袁了凡认为改过更应该从理、从心。从事改过只是治标不治本,但是急需治标的时候仍可使用。
三、积善之方
第三篇讲积善的办法,讲述了十余个因为积善而获得好报的故事,有讲述其实善恶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善事要分为“端曲、阴阳、是非、偏正、半满、大小、难易”这七个方面,里面有引用几个经典故事。如引用了孔子的故事,子路救人拿了赏赐,孔子说子路做得对;而子贡赎人,没有要赏赐,孔子说做得不对,因为现行虽善,而其流风足以害入,那是似善而实非善。现在所做的虽似不善,而其流风足以济人,则其实却是善的。里面亦列举了十条可以行善的门类并作了相应解释:第一、与人为善。第二、爱敬存心。第三、成人之美。第四、劝人为善;第五、救人危急。第六、兴建大利。第七、舍财作福。第八、护持佛法。第九、敬重师长。第十、爱惜物命。
四、谦德之效
第四篇谦德之效主要讲谦虚这项美德的效用,正所谓“满招损,谦受益”,讲述了“天道亏盈而益谦”的道理。并解释道如果一个人有福气,将要成功,就会自然而然有一股谦和吉祥之气外露,里面讲述了数个故事来证明。最后总结了整本书的内容,说明了改命要立志而行,命自我立,有了志向而努力,自然可以改变命运。书中名句:“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就是现在,一起为杭州亚运会大声呐喊“SUSU”吧!太可爱了我们该如何面对这种看不见的黑,医生知,老师是否有利益挂钩,这种看不见的"治疗丶教育"让我想起就不寒而栗
  • 因为每个人身体妊娠纹的分布和轻重数量都会有比较大的差异性,如果说妊娠纹比较多,或者是比较严重的话,那么通过一次激光的去除效果可能并不理想,还需要选择多次激光去除
  • 旗山站接受了豹豹TV的热情采访1⃣ 设计岛-本岛民创意多多,脑洞巨大2⃣ 新闻岛屿-倾听农林大真实的声音 3⃣新媒体小岛-岛民执着于少年心事和社会热点 豹豹T
  • 正当反诈专员为老人手机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时,骗子竟打来了视频电话,老人吓得躲到了一边,还哆哆嗦嗦地说:这就是他们(骗子)!正当反诈专员为老人手机安装国家反诈
  • ”20岁的男人,也许会吻青蛙一下,换一个美丽的公主;可80岁的男人,宁可要一只丑陋但会说话的青蛙,也不想看到它变回公主悄然离去。一个80岁的老男人,偶然救了一只
  • 你总觉得你对她们好 她们就会对你好,但是你忘了人性,真心付出是要给有心的人。她们会拿你痛点当面开玩笑,当听后你很不舒服,但也只是一笑而过,你觉得她们只是在闹着玩
  • #川宁不仅仅是一杯茶# #Twinings川宁茶[超话]# #椰香拿铁#第一次申请上奖学金很开心 以前班里有贫困金 印象很深一次高中我第一个举手 老师以我太胖
  • 世界变化不停,人潮川流不息,我只想每个落日 身边都有@任嘉伦Allen 的音乐相伴#敻虹##诗人##现代诗# 《水纹》我忽然想起你但是不是劫后的你,万花尽落的
  • 在城市人口规模上,《规划》首先提出,到2035年,惠州城市常住人口达850万人,实际服务人口达950万人,远景可承载千万级人口规模;在城镇体系结构方面,《规划》
  • #罗伊roi[超话]# 那就笑着告别吧✨永远不会忘记2020.4.8的第一次遇见,失眠时听的录屏,补作业时的直播,第一次听到太阳时的喜欢。有时候又睡得很快,只因
  • 而海甸名字的由来众说纷纭,主要和一本书及一个人有关,这本书是《汉书·地理志》里面中就说“南溟浩连江游最后一波照片(终于发完了)去了北茭村的码头 每一艘出海捕鱼的
  • 若要启用加密,请为网络上的所有无线路由器、访问点和工作站选择加密类型和WEP密钥,为了增加网络安全性,可经常更改密钥。如需启用加密功能,请选择“ASCII字符”
  • #阳光信用[超话]##阳光信用# [心]肖战我喜欢你[心]肖战演技好[心]肖战唱歌好[心] [心]肖战赤诚善良[心]肖战谦逊有礼[心]肖战勤奋努力[心] [心]
  • 皆有轮回,品头论足,循序渐进,再获衣钵,又转魄魂人几许,凯旋归宿夜鸿飞。皆有轮回,品头论足,循序渐进,再获衣钵,又转魄魂人几许,凯旋归宿夜鸿飞。
  • 找到一个喜欢着你本源的样子,从不曾试图改变你,愿意为你的每一点进步欢呼,既不对你的人生指点江山,也不让你恃宠而骄,不拿自己的人生经验来左右你的人很难,如果找不到
  • 最近已经没有太多情绪了,只要什么都不在意了,就不会被困住,可能是在蛰伏蓄力,总之最近的心态就像回到了高中一样,唯一的烦恼就是为什么做不对题,为什么背了写不出来[
  • 我爸爸卤的牛肉全天下最好吃[彩虹屁][彩虹屁][彩虹屁]网上看到一个视频,讲的是----上一代人带娃粗糙,苦的是孩子现在带娃,从里到外,衣食住行面面俱到,苦的是
  • 不要淋到雨啦,不然你会可爱到发芽星星醉酒到处跑,月亮掉进深海里,以前从未觉得人间美好,直到你来了这一年故事很简单,遇见你,我很喜欢有你既安好,浅笑明媚世界,喜欢
  • 希尔让做啥就做啥,会跟队员抱怨搞不懂弗瑞看上寡啥了,还抱怨老是没法发/射/核/弹[疑问]就是因为叉叉对寡那段评价让我感觉这人有性别歧视吧,但他对卡特队又是百分百
  • #MOA交易处[超话]# 我想问一下大家打歌卡都是用的什么卡膜或者自封袋呢?可以的话还想请大家推荐一下合适大小的卡册[苦涩]还有人生四格大家都是怎么收纳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