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章三十八章上德不德
自三十八章開始,是《老子》下篇,又名“下經”,整個連起來,上經講“道”,勉強給它一個範圍,是講“道之體”,講“道”的根本。下經講“德”,“德”是講用,在古代文學上解釋“德”為“得”,好像一個東西得到手裡,所以是“德者得也”。現代的名詞是說其成果、效用。

下經開始講“德”,就是講“道”的用,以及它的現象。下面很多的話,看起來是一樣,仔細研究起來,有很大的差別。因為上經講“體”,下經講“用”。舊的觀念說,上經講“道”,下經講“德”。所以,同樣的字句,從“道”的角度看,與“德”的角度看是不同的。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上德無為而無以為;下德為之而有以為。上仁為之而無以為;上義為之而有以為。上礼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
上德下德 上仁上義上礼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真正上品的道德,以現在觀念而言,就是說一個真正有道德的人,一個大善人,並不以為善是了不起的好事,他做善事,只是他的普通行為,表面看不出是在做善事。如果讓人看得出他是“善人”,是在做道德的事,這已經差太遠了。

上古的文化,對於道德的行為,始終注重四個字,就是“陰功積德”。主張做好事要“陰”的一面,不是“陽”的一面,要使人看不見;為別人做了好事,別人並不知道,幫助了別人,受幫助的人也不知道。這就是陰德,這也就是“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以老子的觀念來看,所謂 “下德”,是不上品的道德。“不失德”就是已經被人看出來 的德行,那是著了相,所以是“下德”。依佛家來講,“著 相”就不高明了,《金剛經》也是叫我們不著相。

“上德無為而無以為”,這句話是解釋上品的道德行為,是說做了善事,看不出來他在做善事。“上德無為”是說上 德的作用,是合於形而上的道體;“而無以為”是說他在作 用的時候,是自然的,不會給人看出來,沒有一個目標,也是很輕松地把一件事做了。

“下德為之而有以為”,等而下的“下德”,就差一點了,是有所作而有所為的,看起來孜孜為善,人人知道他是好人,又做好事。這是劃分“上德”與“下德”的原則標準。

下面解釋“德”字的無為,繼續說到“仁”。“上仁為之而無以為”,這個“仁”字的說法,與“德”字一樣,如果重複起來,亦有四句,這就不重複了。“仁”字之後就是“義”,“上義為之,而有以為”,解釋這句話,與前面相同:上品的仁義,是看不出仁義,看得出來所做是仁義的事,已經差得多了,所以那是假貨,伪造的假藥。

“上礼為之,而莫之應,則攘臂而扔之。”“仁”、“義”過了就是“礼”,真正的“礼”並不是代表礼貌,礼貌是中國文化“礼”的一種,“礼”字是我們國家民族文化的根本之一。中華民族被稱為“礼義之邦”,並不是說中國人看到人就作揖叩頭才叫作礼,那只是礼仪、礼貌。真正的“礼”是高度的文化,以現在的觀念而言,文化包括一切精神文明、物質文明、歷史文化,乃至個人做人做事的原則規律等等,所謂政治、軍事、教育、經濟、社會等等一切都包括在內,這都是“礼”。

老子說,“上礼為之”,真正的“大礼”,所注重的文化究竟是什麼?那是形而上的基礎,那個最高處“而莫之應”,那是看不出形態的。所以,我們中國自己認為文化衰微的時候,會給自己粉飾門面,去把老子這句話解釋成我們的文化沒有衰微,“莫之應”,只是你們看不出來而已!

其實,真正的“礼”,看不出“礼”的作用,普通的人更是不懂,所以“攘臂而扔之”,膀子一舉就把它丟掉了。大礼看起來好像是礼一樣,其實真正的礼貌,在鄉下偏僻的地方可以看到,人們表示歡迎的方法,不懂得叩頭作揖,更不懂得握手鞠躬,只要一看到人就叫:“哦!客人來了!”這就是礼。可是我們都市中講究礼貌的人,看到這種礼“攘臂而扔之”,揮手丟之,認為鄉下人沒有受過教育,不懂礼貌。其實,那才是對的,那是至誠自然的礼。甚至他只說一聲:“嘿!你來了!”真不曉得有多麼親切!那是真正的礼。只不過我們在都市社會搞慣了,看到這個情境“攘臂而扔之”,覺得自己倒霉,碰到這個沒有教養的人。這都是因為我們不真正懂得礼的原故。

這一篇文字雖然很淺,意義卻頗深,因為老子講到了道、德、仁、義、礼等五個階段。上經已經講過了“道”,這裡不再講了。這一篇他究竟說些什麼呢?這與《易經》的《係傳》一樣,就是一篇人類文化進化史的描述,也可以說是對人類文化進化史的感叹。嚴格地說,他是感叹人類文化的退步。站在東方道德文化的立場來看,乃至以西方宗教文化的道德角度來看,人類沒有進步,只有退步;也就是,物質文明是越來越進步,精神道德的文明越來越退步,越衰弱。假使我們不仔細留意去讀,會覺得老子這些文章沒有什麼道理,何必啰唆!實際上,這裡《老子》所說的,等於《礼運·大同篇》孔子感叹人類文明的退化一樣。

德仁義礼失後該若何
“故失道而後德”,上古的人個個有道,只要講到道,大家都是有道之士。時代嚮前,“道”漸行消失,才產生了“德”,用“德”作為行為的標準。“失德而後仁”,時代更嚮前走,到孔子的階段,拼命提倡“仁”。到了孟子戰國時代,“仁”又靠不住了,又提倡“義”。每個時代產生的思想主張,所表達、號召的都不同,所以說,“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礼”。到了“礼”這個階段,包括有了法制,“礼”與“法”是連在一起的,因為社會人心壞了,所以在文化教養方面,希望個個有“礼”。

“礼”是屬於教化方面的,教育亦難成功,人長大後進入社會,競爭使彼此相互傷害。所以,只好構成法律,就是“礼”而後有“法”,“法”沒有效用之後而有“刑”,不守法的人,只好把他抓來用刑了。若連刑都不起警嚇作用時,那就無法講了。所以說,老子這裡是一種感叹。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在老子的時代,社會已經退步到提倡“礼”的階段。我們要如何讀老子的書呢?我們看人類社會,整個世界科學文明的發展,在工商業發達的國家,教育跟著也普及了。照說,教育越普及,人應該越好啊!可是,事實上天下思想反而越亂,社會的犯罪行為越多。反轉來看鄉野的地方,鄉野之人沒有受過教育,他卻不敢犯罪,行為比較朴實。所以說,人類缺乏忠信才需要“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一生從事教育的,深深感覺到所謂教育,不知究竟是過還是功,教育的確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人讀書是為了多得知識,不過,是有知識好呢?還是沒有知識好?在我個人來說,現在深深感到,當年如果不讀書,現在不曉得多舒服!很後悔自己年少的時候,為什麼要讀書,為什麼不去學耕田?春天種田多舒服啊!知識越多痛苦越深,學問越渊博煩恼越大。所以很多人對道德學問的觀念極為擔忧,不但忧國忧民,學了佛的人,還要擔忧眾生。你說,這個知識對我們有好處嗎?

“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前識”就是預知,等於西方宗教說的“先知”,東方稱之謂“神通”,也就是未卜先知。一個人坐在那裡打坐,希望能曉得明天的事,曉得前世的事,可是老子說:“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有了神通的人,最後家也丟了,都變成了精神病。不要以為有神通就有好處,其實有了神通,智慧越大,痛苦越大;沒有智慧的人,還只是擔忧明天怎麼吃飯;有了智慧的人,要擔忧未來的世界怎麼變,又要忧愁社會怎麼變,也就是擔心這芸芸眾生要怎麼變。自己肚子都度不了,還要度眾生,這就是“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

從老子這個論點看來,他好像是一個笨人,而且越來越笨。但是,不必驟下斷語,再看他下面的說法。

“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華,故去彼取此。”老子說真正的大丈夫,走實在的路子,只有修道。道是什麼?無為。依照佛家來講,就是“萬缘放下”,大丈夫不走微末的路子,要走實在的路子。“道”就是把所有的知識,一切統統丟開了,聪明智慧都丟掉,回歸到朴實無華。“去彼取此”,去掉那些外表的華丽知識,找回自己生命本來的朴實。老子的榜樣是什麼呢?就是“專氣致柔能嬰兒乎”!回歸到在媽媽懷抱時期那個狀態,什麼都不知道。你罵他時是笑笑,那多好啊!罵與贊揚都差不多,沒有分別。牛奶與剩菜混在一起,他也不分別,那都是“朴”,回到那個朴實的身心。

#虚空济[超话]# 《了凡四训》——摘自线上课✅
第二十七讲《积善之方》谓成人之美①
“故凡见人行一善事 或其人志可取而资可进皆须诱掖而成就之”当我们看到一个人在做一件善事的时候,或者有的人志向是可取的,有一个很美好的志向,有一个愿意帮助他人的志向。

而资可尽进,并且他是有资质的,我们经常说一个人有潜力,说明这个人是可培养的,凡是碰到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事,诱掖而成就之,诱掖就是不停地去扶持,帮助他碰到这样的人和事,我们要不停地去帮助他,让他有所成就,这都是成人之美。

所以说为什么君子都是成人之美的?看到他人有美好的德行,我们要去赞叹他,要鼓励他,看到有的人有志向,我们要设法去帮助他,看到有的人不停地去成长,我们要去鼓励他,多去帮助他,多去带动他,多去引导他,这叫成人之美。

你看在一个企业当中不也是一样的吗?你看任何人是不都愿意帮助一些积极进取并且努力的人,因为这样的人他是有内在的动力的,你只要稍加一帮助,他就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好,他就可以把事情做得更好,这些都是成人之美。

“或为之奖借” “或为之维持”或者你去赞美和激励他,叫奖借,或为之维持就是你设法去护持和帮助他,他就像一个正在茁壮成长的一个禾苗,我们要懂得去呵护他,去护持他,让他长得更好。

“或为白其诬而分其谤”或者当他受到了不好的事情的影响,这叫诬。当他受到一些不好的事情影响的时候,我们要去帮助他变白,要去呵护他,去爱护他。而分其谤,我们去帮他分担那些毁谤之词,去帮助他,分担一些被人毁谤的那些行为。

“务使之成立而后已”我们一定要帮助他,立于社会有所成就,这叫成立。包括我们在任何团队当中也是一样的,碰到这样的人,碰到这样的事情,我们要多去帮助他,多去爱护他,多去提拔他,多去提高他,一定让他有所成就,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一定让他在这个地方立得住,我们所做的这些事情都是在成人之美。看到那些向上的积极的事情,包括向上的人,积极的人,良善的人,阳光的人,这样的人我们都要去帮助他去做事情,让他变得更好,让他能立得住,这都是成人之美。

“大抵人各恶其非类”说:“大概人都不喜欢和自己不同的人,所以叫恶其非类。你看我们人是不是往往都喜欢和自己一样的人,如果我自己是个不努力的人,你会发现别人努力,我是不太高兴的。你看很多团队当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我不努力的时候,他努力工作,我还得想办法也让他不要努力,早点下班呗,下班咱俩出去吃饭,出去喝酒多好,你看你做那么多事情干嘛!

同样,你要是一个积极努力的人,你也不喜欢不努力的人,你看那个人做事情,不能要他,他做事情一点都不努力,一点都不为这个团队着想,这个人一点都不善良,所以你看人都是恶其非类的。

“乡人之善者少”“不善者多”说:“一个乡里的人通常都是善者少,不善者多的”。包括我们现在讲任何一个环境,任何一个团队都一样,都是不善者居多,善者居少的。

“善人在俗 亦难自立”所以说:“善人在俗世当中是很难自立的”。你去想一想生活当中是不是这样的,尤其是现在这个社会,可能你是清静的,是自在的,是善良的,反而在你的周围是很难生存的。

“且豪杰铮铮”“不甚修形迹 多易指摘”并且豪杰通常都是刚正不阿的,所以豪杰铮铮,不甚修形迹,不太注意自己的行为,不太注意自己的言语。

我们看电视也经常会讲,那你就不能说点屈服的话吗?那你就不能说点对他恭维的话吗?那能不能看到这个事情你就不讲,不要去这样做了。但是豪杰不是这样的,他正就是正,偏就是偏,当我看到一些事情,我是不可能不讲的,所以你看历史上的人物都是这样的,他都是刚正不阿的状态,他都是非常的是非分明的,所以这样的人多易指摘,就是很容易受到别人的指责诬陷。

“故善事常易败”所以说:“善事经常都是容易失败的,不容易做成。
“而善人常得谤”并且善人是很容易得到他人的毁谤,很容易得到他人的迫害。所以我们看电视看历史的时候,有很多忠臣最后不都是被迫害的吗?因为忠臣做事情就是这样,豪杰铮铮刚正不阿,我也不修自己的言行,最后可能难得善终,就是因为受到了太多人的迫害,所导致的。

“惟仁人长者”“匡直而辅翼之”“其功德最宏”如果有仁德的长者,匡指而辅翼,匡指就是匡正,而辅助这样的人去做事情,功德是最广大的,很多团队当中其实有这样的人,有这样的仁人长者。说:“看到很多努力的孩子在做事情,他们都是很仁慈的”,都怎么说:“你看一看你们不好好努力做事情,人家努力你们还不让,你们到底想干什么!你们不去帮忙罢了,那你怎么还能起反作用……

#人生如意[超话]#阿难!譬如有人,以一冷手,触于热手。若冷势多,热者从冷;若热功胜,冷者成热。如是以此合觉之触,显于离知;涉势若成,因于劳触。兼身与劳,同是菩提瞪发劳相。因于离合二种妄尘,发觉居中,吸此尘象,名知觉性。此知觉体,离彼离合违顺二尘,毕竟无体。

如是阿难!当知是觉,非离合来,非违顺有,不于根出,又非空生。何以故?若合时来,离当已灭,云何觉离?违顺二相,亦复如是。若从根出,必无离合违顺四相;则汝身知,元无自性。必于空出,空自知觉,何关汝入?是故当知,身入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 这是讲六根之中的身根对触尘这个法。在这里,触尘有它的特性。耳朵听到声音,声音是声尘;眼睛看到光,光是色尘;身体触物,是不是触尘?不是。千万不要讲物是触尘。所以这里就要区别了:如果按照眼睛看到光是色尘,耳朵听到的是声尘,那手触的桌子就是触尘——如果这样推理,很容易造成错误的结论。所以触尘是什么?是离与合这二相。离与合不是心法。



譬如有人,以一冷手,触于热手。若冷势多,热者从冷;若热功胜,冷者成热。如是以此合觉之触,显于离知:一只冷手一只热手,合在一起是不是有感觉?热手降温,冷手加温。如果这样做,这个「合觉之触」比较明显一点。那么即使两个手一样热,我们是不是也还有感觉呀?合起来两个手都感到热。你如果不合,能不能感到热啊?(不能)。怎么「显于离知」呢?如果没有离的话,这个合你能不能感觉呀?就感觉跟离的时候不一样。通过离和合这两个动作,我们才能感觉到冷热、涩滑的感觉。
涉势若成:这里的「涉势」,就是因为两个手摩在一起。因于劳触:这个「因于」应该讲「形成于」;「劳」,在这里指心劳,「劳触」呢,就是心里造成了能触的这种触觉,也叫身入。
兼身与劳:这里「身」,既包括我们的身根,也包括我们能够知觉的那个触觉,包括身根和身入。「与劳」,这里的劳跟前面的劳又不一样,就是冷热种种的现相。凡是通过触了以后,一切能感觉到的东西。
同是菩提:统统都是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而随缘变现出来的形相。在这里讲的,握手感觉到的那个冷热之相以及那个触觉,都是菩提,各种的现相都是我们真心本有。瞪发劳相:都是菩提变现出来的虚妄之相。既然是菩提变出来的瞪发劳相,「劳相」当下是不是「菩提」?

因于离合二种妄尘,发觉居中,吸此尘象,名知觉性:我们能感觉到离与合这两个东西吧?离与合是无情,是色法。离与合就是我们所感觉的,是不是所缘呐?注意,所缘一定是尘。那么这两种妄尘呢,有种对待之势,反映到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离与合我们是不是感觉到了?在《楞严经》后面讲,「湛然之体,黏湛发觉」。「湛然之体」就是我们的心,因「黏湛发觉」用我们这个湛而成就了能觉的这个能,叫「发觉」,成就了这个能觉的觉或者能觉的能,能和觉是一个意思。「居中」,居哪个中?这里就是在我们身中,我们身体能感觉到,如果不通过身体能不能感觉到?在后面佛讲这个身体像腰鼓一样。
「吸此尘象」,前面「发觉居中」是外尘对我们这个心的作用,后面「吸此尘象」是我们这个心对外尘的反作用。先是这个两种妄尘发觉来成就这一种见性,现在变成这个见性来成就这种尘象了,就产生这种能感觉的东西,叫触觉、知觉性。这个入是第一念知觉,不吸收它能不能知觉啊?所以这个「知觉性」也叫身入,也叫触觉,也叫觉精,也叫觉性、觉分、见性、见分,都是一个意思。
此知觉体:这个「知觉体」因缘和合的时候好像有这个体,那么因缘分散的时候,这个体它还存在不存在?离尘毕竟无体,就是说没有那种有实实在在形相的实体,时过境迁就没有这个真实的体了。
离彼离合违顺二尘:如果手比较嫩,搓起来是不是感到很顺啊?如果有手茧的人,是不是很粗糙啊?这个叫「违」。有的把违、顺这两个说成是相,把离、合说成尘——其实,我们把离、合、违、顺讲成四个尘,也未尝不可。毕竟无体:觉精是由离、合、违、顺这个因缘和合而显现出来,而不是由它们所生出来的。这个「毕竟无体」是恒顺世间法说,实际上它有没有体啊?它无相是实相,都有体,而且都是我们的真体。

当知是觉,非离合来,非违顺有,不于根出,又非空生:这个「觉」就是知觉性、身入。这句也就是解释为什么「离彼离合违顺二尘毕竟无体」,因为不是它们生出来的。
若合时来,离当已灭,云何觉离:再次提醒,这个触觉是第一念直觉,当感觉到——哎呀,手这么凉啊——这个时候已经变成意识了,就不是第一念直觉了。如果第一直觉就是合时才有,那你能不能感到离的那种感受啊?不能。
违顺二相,亦复如是:如果是由顺相而有,那么你能不能感觉到违相?感觉不到。如果感觉不到糙的话,你能不能感觉到顺?也感觉不到。如果你感觉不到离的话,你能不能感觉到合?我们要反过来复过去作如是观照请看下面开悟的楞严经,成佛的妙法莲华经,收藏好慢慢看,受益无穷,功德无量,生生世世大解脱,大法难闻,人生难得,请珍惜自己的法身慧命,阿弥陀佛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美食[超话]##日常##早餐##不可辜负的美食# 今天是办公室小点心合集,小蒋的椰子奶酪咖啡☕️奶酥摩卡堡超喜欢,甚至比泰茶菠萝还要喜欢,椰丝奶酪好香好香,和
  • 我爱你,如鲸向海,似鸟投林,不可避免,退无可退今天的日落可温柔了,但今天的风啊,甚是喧嚣,老是吵着要见你我以前叫敢敢,因为偷走了你的心,现在叫憨憨, .春风十里
  • 【关于没有手表但是要考六级了】gr:你用我的手表叭我:好的!gr:它快了还是慢了!
  • ​如今冲突、暴力、压迫四起,但我相信每朵笼罩我们的苦难的乌云上,都有着人们坚守着温暖的力量,抵抗苦难,为其镶上金边,最终使其退却宁可绕路也要从北山路过的两芝迷,
  • 来大湾区读书越来越“时髦”最近这些年,大湾区一直在教育方面投入巨大,引入国内知名大学的分校、加大中外合作办学力度、积极探索筹建创新型大学等,我们来看看大湾区未来
  • 然后再在清理的地区搞学校建设,灌溉,修路之类的,这样这块地的人生活的很好,再灌输美式教育观,久而久之,这块地的人民就不会再搭理越共了。突然想起一个事情,美国当年
  • 一排通信光缆及线杆倒在了麦田里,据附近村民介绍这些线杆在麦田里倒了将近两个月了,村民跟有关部门反应过此事,一直无人管理,眼看就要到麦收的季节了,如果再无人管理的
  • [心] ​​​刘宇宁开始推理吧刘宇宁刘下来摩登兄弟刘宇宁刘宇宁宁哥棚主lyn ​​​#刘宇宁开始推理吧# #摩登兄弟[超话]#晚上好老大。“我可以告诉你什么是我
  • [心]​❥耽误你成功的不是没钱和没时间⏰而是数不清的犹豫和考虑#正能量[超话]##励志[超话]##经验分享##生活[超话]##心情日记##心语[超话]##语录[
  • 受伤过后,很难再对人交付真心的三大生肖,第二名,这个生肖喜怒不形于色,思考问题有深度,超级现实和冷静,但内心没有安全感,他们一直以来都追求和向往拥有一份完美无瑕
  • “我去把他宰了”“他在蓄大招”“到我们的回合”得心应手 一气呵成 生杀果决 自信从容 丝滑 全局指挥反正就是我觉得他天生就该在赛场上 不管是法刺还是辅刺
  • 他惯常爱看戚寒雨摸不着头脑的样子,故意不说理由:反正是抄给你刀宗的弟子,我不过沾他们的光蹭一幅戚宗主的墨宝,也不行吗?戚寒雨靠在门边,和新入门的弟子一起听他讲学
  • 简漫笔艺小清爽案牍1. 借一点清洁的阳光让我怦然心动。简漫笔艺小清爽案牍1. 借一点清洁的阳光让我怦然心动。
  • 每位妈妈都经历过宝宝高需求但是实在腾不开时间来陪孩子的时候,因此总会很需要一些"小助手"来帮忙~ 这次新入了趣学伴绘本故事投影机,蛋总就很满
  • 我依然记得我第一次看他们的直播,那会儿我因为疫情在家上网课,每天晚上刷抖音刷到了他们的直播间,感觉很有意思,他们会每天分享自己身边所发生的小故事,把自己的快乐带
  • 是王室贵族和万千明星首选的面料,高贵而优雅,流畅的线条、丝滑的触感、泛着细腻的光泽、剪裁设计是最能代表澳利莎婚纱的经典版型,腰间花元素采用名贵的高定制立体手工艺
  • (因为你知道获得足够的货币可以买你想吃的蛋糕)我追着告诉你这是含含的专属钱币,并指着字告诉你:含含的警长币。接着,我向你再三解释你如何才能获得货币,比如刷牙,你
  • 【新西兰发布婴儿倾斜睡眠产品无限期禁令】2022 年 2 月 8 日,新西兰公报发布第 2022-go383 号公告 “不安全商品 (婴儿倾斜睡眠产品) 无限期
  • 【#林志颖太太陈若仪报平安#】据@新浪娱乐 消息:#陈若仪 不要相信未经求证的谣言# 24日,太太@陳若儀Kellycupcake 就林志颖父子车祸报平安,称志
  • ​濯缨轩主人​壬寅六月二十七日[思考]看到那条wb之前我也不是很了解e端的情况,只知道e端向来很放飞自我。写急了,下片扇面对没处理好,改一下:沁园春·观安全东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