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医》强势开播,收好这份追剧必备的历史知识】
能让观众一秒入戏的品质好剧《老中医》昨晚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上演,老戏骨们的精彩表演值得一看,想知道《老中医》故事原型讲的是谁?又弘扬了哪些中医文化?小编为您一一解答。
俗话说,“知其然才能知其所以然”,咱准备工作做好才能更好地追剧啊!近代以降,西风东渐,中医面临生死存亡之变局,中医之路,“返古”还是“维新”?让我们一起了解下90年前的中医同仁们是如何为中医命运抗争的!
1.“中央卫生委员会”通过废止旧医案。

1929年2月下旬,南京黄埔路1号的卫生部大楼内,迎来了十多位意气风发的客人。他们是新任卫生部长薛笃弼从全国各地礼聘的医疗卫生专家,前来参加全国第一次“中央卫生委员会”。
1928年,五院制的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卫生部隶属于行政院。首任卫生部长薛笃弼,并非医学出身,他是冯玉祥派系的人,蒋介石出于平衡各方利益将卫生部长职位安排给冯系。薛笃弼上任之初,专门成立了一个政策咨询机构,即“中央卫生委员会”,以为开展卫生行政出谋划策。首届委员会共有17名委员(加卫生部长为当然委员共18名),此次全部到齐。
受聘的委员全部都是西医出身。在当时,所谓“卫生”被理解为纯粹西方医学的概念,故卫生行政大计根本未考虑到中医参与的可能性。然而会议上,却偏偏专门讨论了有关中医的问题,并形成了决议案。
第一次“中央卫生委员会”会期从23到25日,共讨论议案49件,其中有4项涉及中医,其中最主要的是中字第十四号提案——废止旧医以扫除医事卫生之障碍案。提案人余云岫,浙江镇海人,早年留学日本,颇受日本明治维新废弃汉医的影响,归国后提倡“医学革命”,主旨就是要效法日本,废除“旧医”(指中医)全面推行西医。此次出席中卫会,余云岫的提案全面展开对中医的攻击,历数中医“不科学”,更从医疗卫生行政的角度提出:“旧医一日不除,民众思想一日不变,新医事业一日不能向上,卫生行政一日不能进展……为民族进化计,为民生改善计,不可不取断然手段。”所谓断然手段,包括限期施行旧医登记,领执照后方许执业;对已登记的旧医进行新医培训,获得证书才能继续执业;旧医年满50岁以上,国内营业20年以上者,可免受补充教育,给特种营业执照,期限15年,但不准诊治法定的传染病及发给死亡诊断书;禁止登报介绍旧医;检查新闻杂志,禁止非科学之医学宣传;禁止成立旧医学校……
2月24日下午,“中央卫生委员会”在临时会场专题讨论有关中医的四项提案。按余云岫的说法,他的意见在委员中获得“满场一致通过”,唯一有疑问的是列席会议的几位卫生部行政职员。其中保健司长金宝善提出给中医进行登记的时间过短,医政司长严智钟也赞同,但委员中身份最显赫的褚民谊断然回答:“本还要短,现已算长了。”卫生部政务次长胡毓威又提出一个问题:提案所说检查新闻杂志,是否不合国民党总纲关于言论自由的规定?余云岫回答说:“言论出版等自由,本席虽不懂法律,但我想必定有一点限制的。”最后,会议通过《规定旧医登记原则》共三项,写入25日的会议记录第七项,其内容是:甲、旧医登记限至民国19年(1930年)底止。乙、禁止旧医学校。丙、其余如取缔新闻杂志等非科学医之宣传品及登报介绍旧医等事,由卫生部尽力相机进行。
一个事关中医命运的决议,就这样在中医缺席的情况下通过了,过程中只有如何执行的讨论,没有应否实行的辩论。在满座西医看来,那根本是不须辩论的事情。25日,会议结束,踌躇满志的委员们各归本省,等待医学革命的正式开始。
2.中医药界全力抗争,委员们等来的是一场风暴。

2月26日,上海《新闻报》的一则简讯披露了会议决议的信息。3月4日,余云岫主编的《社会医报》更是刊出“中央卫生委员会”专刊,以胜利的姿态详载其提案,引起各界震惊。新闻界将之称为“废止中医案”。全国中医药界各团体纷纷函电国民党政府,表示责问和反对。
当时,上海中医药界成为全国组织抗争的中心。神州医药总会、中华中药联合会等40余团体联合召开会议,决定组织“全国医药团体联合会”,联合全国医药界统一行动。1929年3月17日,来自全国15个省共242个中医团体的代表总计381位,聚集到上海总商会大厅,召开全国医药团体代表大会。
在三天的会议中,大会最后决议案通过了将3月17日定为中医药大团结纪念日(后称“国医节”),并决定组织请愿团晋京请愿。中医请愿团到达南京后,先后向国民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党部、国民政府、行政院等处递交请愿信,发觉政府各级人士中同情中医者居多。例如行政院院长谭延闿表态说:“中医决不能废止!我做一天行政院长,不但不废止,而且还要加以提倡。”据说卫生部长薛笃弼在国民党三大会场中也屡遭到代表质问,连冯玉祥都来电批评他。24日,薛笃弼主动宴请请愿代表,宴后表态说:“中卫会议案实有不妥……本部长对于行政方针,以中国国情内为左右,对于中西医并无歧视,并深信中医之限制,非政治势力所能收效。”
在全国中医界的努力下,卫生部先后函复各地中医团体,矢口否认称“中央卫生委员会决议案并无废除中医中药之说”,3月25日正式函复全国医药团体大会主席团时又说:“查《社会医报》之登载,应由该报责。”与余云岫撇清干系,并许诺将来会吸收中医参加“中央卫生委员会”。中医的抗争,达到了阻止废止中医议案实施的目的。
1929年中医界的抗争影响很大,《申报》称“其盛况为一年来民众运动所未有”。在斗争中,不难看到中西医各自所处的情势对比分明:一方高踞庙堂,谋划鸿猷;一方通电集会,停业罢市,典型的“朝”、“野”斗争姿态。这个过程,与日本明治维新时几乎一样。但是,与日本汉医一蹶不振不同,中国的中医对斗争充满自信。著名中医陆渊雷在与余云岫辩论时充满信心地说:“试行全国投标大抉选,逼发选票,令国民自由投票,信用中医中药者若干人,信用西医西药者若干人,政府监视开票,吾知信中医中药者,必得百分之九十五,信西医西药者不过五人也。”同样,在全国医药团体大会闭幕宣言中,列举中医的诉求之后激昂地说:“如必欲以莫须有冤狱相加,谓中医为草菅民命,涂炭生灵,视之如洪水猛兽而不容发展进化,则吾人惟有先自引退,静听全国三万万五千万民众之最后公判!”
算起来,在1929年掀起滔天波澜的,实际上只有禇民谊、余云岫等一小群西医,在社会上没有基础。他们所依仗的“科学”,远没有想象中的威力。中医与西医虽然理论相异,但是否构成推行卫生行政的障碍?卫生行政有无兼容两种医学的可能?这是一个要在实践中探索的问题,不是照搬外国经验可以解决的。(田佳玉 整理)

64岁儿子每天背92岁母亲上下楼:你养我小,我陪你老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莫怀戚笔下描绘的这一儿子背着母亲的场景,在广元市旺苍县东河镇第二幼儿园家属区的楼梯上每天都在上演,不同的是,这一位老母亲已经是92岁高龄,而背她的儿子也已是64岁的老人。

  母亲偏瘫

  64岁儿子无微不至照顾

  10月12日上午,天气晴朗。吴国元右手拿一把小刀,左手捏一颗枣,然后娴熟地削去皮,再用刀将枣肉一片儿一片儿地递给妈妈,“妈妈喜欢吃枣儿,我怕她吃多了不消化,就把皮儿给她削了。”

  每天,64岁的吴国元比医院的护理人员还要专业,妈妈什么时候该吃药,什么时候该喝水,什么时候该泡脚按摩,大便是否有异样,吴国元都在心里一一记着,“照顾妈妈,我只会担心自己是否做的少了。”

  今年3月27日,正在绵阳陪着孙子玩游戏的吴国元接到四妹吴国秀的电话,一拿起电话,就听到了哽塞的哭声,“哥,医生说咱妈患脑梗导致身体左边出现偏瘫,已经莫法走了。”听罢,吴国元一颗心顿时沉了下来,“四妹,你别急,我这就收拾着回来。”

  回来后的吴国元,看到躺在病床上骨瘦如柴的母亲,鼻头一酸,转身偷偷抹着眼泪。“儿啊,我好的很,你回来了,孙娃子哪个照顾呢?”谭永珍老人拉着吴国元的手说。“妈,孩子们听说您病了,都支持我回来。我也和兄妹们说好了,由我回来照顾你。”

  4月10日,谭永珍老人出院。从那以后,吴国元就住在了排行老七的四妹吴国秀家中。吴国秀白天要上班,所以妈妈平日里的起居都是由吴国元照顾。每天早上吴国元都早早地起床给妈妈穿戴整齐,“妈妈年轻的时候就是个爱干净的人,就算是在农村的时候用中药袋子缝的衣服,她也洗的干干净净。”

  “妈妈,你把脚伸进来,看看水还烫不?”吴国元用自己在山上采的中药材熬成的汤水,正在给妈妈泡脚,“因为生病的缘故,妈妈的腿脚根本使不上力,所以每天都要用筋骨草给她泡泡脚,活络活络筋骨。”泡完脚后,又把妈妈扶到沙发上躺着,然后给妈妈按摩……

  一根背带

  系着浓浓亲情

  自从偏瘫后,老人的情绪常常变得低落,有时候把饭端到她的跟前,老人使着性子用手推开。

  见妈妈这样,吴国秀就哄着她说,“妈妈,听说老城今天下午可热闹呢,你乖乖吃完饭,我们下午就带你去,好不好?”老人一听就来了精神,便开始吃饭。

  当天下午五点左右,两兄妹决定带着妈妈出门,可这是四楼,又是老小区,没有电梯,该怎么办呢?“四妹,你扶着妈妈一点,我把她背下去。”吴国元蹲下身去,吴国秀把妈妈扶到他的背上,刚要起身,妈妈就从他的背上“滑”下去了,反复如此,可妈妈半边就是直挺挺的,根本趴不到吴国元的背上。

  “四妹,你家里有什么带子吗?就是小时候咱妈背咱的那种背带,我们试试看能不能让妈妈不从背上滑下去。”兄妹俩把妈妈扶到沙发上坐下后,就开始找带子。吴国秀找遍了屋子也没有找到一条像样的带子,就在她焦急的时候,她突然看到阳台上挂着的毯子,一下就来了主意。

  吴国秀把毯子从阳台上取下来,拿出剪刀一分为二,再用针把毯子两端缝上,缝成了一条长长的带子。等把带子弄好后,吴国元弯下腰,吴国秀就把背带从妈妈的腋窝底下穿过去绕到吴国元的胸前,再绕到妈妈的身后,牢牢地兜住妈妈的屁股。吴国元则小心翼翼地把妈妈背起来,把带子紧紧地系在腰上。

  “妈妈,扶好了哟,我们下楼了哈。”吴国元背着妈妈往楼梯间走去,老人高兴得像个小孩,乖乖地将头贴在儿子的背上。

  要是早些年,就是让背上个一两百斤的粮食吴国元也不觉得累,但如今,他已经是六十四岁的人,头顶稀疏的头发早已斑白,所以,从他背上妈妈的那一刻,他每走一步都非常的小心,一只手搂着妈妈的屁股,另一只手则扶着墙,吴国秀则在后面推着笨重的轮椅。

  通常,四层楼的楼梯正常下楼的速度一分钟就可完成,但为了安全起见,每次背着妈妈下楼,吴国元兄妹俩至少都得花上五分钟以上。“妈妈自从出来散心后,精神就好了,再也不说那些气话了,所以我们决定每天都背妈妈出去逛逛河边晒晒太阳。”

  因为是夏天嘛,每次吴国元把妈妈背下来后背心都全湿了。妈妈看见了,就十分不忍心,总会难过地说“明天我就不下来了”,可到了第二天的时候,她又会自己把背带有意无意地攥到手里,像小孩一样满心期待地等着吴国元来背她出门。

  这一背,就是半年,还会更长,而那一根背带,系牢的不仅仅是妈妈的身体,更是两代人浓浓的亲情。

  妈妈养我们长大

  我们陪着她变老

  “小时候,外婆的身体不好,妈妈就把外婆接到身边,那时候日子艰苦,根本没什么吃的,煮一锅南瓜稀饭出来,妈妈都会先给外婆捞干的,给我们只剩下南瓜和汤。”吴国元回忆道,那时候就特别的不理解妈妈,明明她的八个儿女都饿的皮包骨了,她却要把不多的一点儿米捞给外婆,现在他才明白,妈妈那是在用行动给我们兄妹上了一堂关于“孝道”的最好的课。

  据吴国秀介绍,92岁的老母亲共有8个儿女,其中7个孩子都是初中以上文化,最大的儿子今年74岁,最小的女儿今年50岁,而后辈中,有大学教授,也有幼儿园教师,现在已经五世同堂了。

  “知道我在老家照顾他婆婆的时候,儿子儿媳一段时间就会打电话回来,叮嘱我在照顾婆婆的同时一定要照顾好自己,他们可以自己带孩子,让我不要担心。”吴国元说,一放假,儿子儿媳还会带着孙儿回老家来。

  吴国秀的女儿、女婿也经常叮嘱她,“外婆年纪大了,有时候她耍点儿小性子你可得哄着她。”

  在老人90岁大寿的时候,外孙女在准备考试的时候,还特地为老人做了一本纪念册。纪念册的封面上是一张全家福,简介是由吴国秀执笔写的《我的母亲》,文中记录中母亲九十多年来为大家所做的一切,读来让人泪光闪闪。而纪念册中的一张张照片,更是记录着这一家人相亲相爱的美好景象。

  “妈妈养育我们慢慢长大,我们就陪着她慢慢变老。每天和妈妈在一起,照顾她,陪着她一起闹,一起笑,这才是我们最想传递给儿女们的。”兄妹俩说。

  平日里,老人在旺苍县的儿女一有空,也会过来陪母亲说说话。每逢过节,在外地的后辈们全家80多口人都会回来看望老人,一家人齐齐整整地凑到一起就合成了一个最大的“福”字!

  为这份孝心点赞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个被追问了千年的问题,在孝子背着老母亲的脚步中有了答案。

  脚步虽蹒跚,但孝子的真情坚如磐。

  一根背带,牵系着浓浓的亲情。那头是曾经母爱的抚育,这头是子女尽孝的反哺。

  小时候,母亲的背像摇篮,呵护儿子入眠。如今,儿子的背像大山,佑护母亲平安。

  84步台阶,写满亲情的绵长蜿蜒,呈现人间至暖的画面。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到老……时间带来了成长,也让曾经的“大树”老去。

  当父母渐渐老成了我们的孩子……你能像小时候他们爱你一样,爱他们吗?

  树欲静而风不止,孝不能等。

  

【“壮士”精神永远闪耀在沁水河畔】“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家喻户晓,新中国成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五壮士”中幸存者之一的宋学义老英雄却销声匿迹了。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之际,7月28日,记者来到河南省沁阳市,拜谒宋学义烈士旧居并采访他的后人和乡亲,了解到他回乡后许多不为人知的光辉事迹。
英雄威震北太行 太行南部是故乡

沁阳市是河南省焦作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是豫西北著名的富庶之乡。作为抗日战争中的英雄,宋学义是沁阳的现代名人,更是沁阳的骄傲和自豪。

当日下午,记者到达沁阳后打车前往宋学义故里——沁阳市王曲乡北孔村。问起宋学义旧居,村民纷纷指路。在一个开阔处往左一拐,一处青砖黑瓦尖屋脊的房子赫然矗立,乍看上去像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建的民房,基本保存完好,这便是宋学义故居。大门边两侧墙上的展牌记录了主人的英雄壮举,木门两侧挂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学义故居”“沁阳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以及军属光荣、烈士之家等牌子,更显神圣和庄严。

记者跨进大门,坐在门洞的旧沙发上,听宋学义的大女儿宋强讲述宋学义的故事。

宋学义家世居北孔村东南方向五六里地的马坡村,祖父和父亲常年给地主打长工,哥哥跑太行山担挑山货为生。全家老小拼死拼活干,但依然食不果腹,还欠下了40块银元的高利贷,地主乘机把全家仅有的二亩保命田夺走了。他父亲为谋生移居北孔村,但贫困艰辛的日子没有改变。1918年宋学义出生在北孔村,从小给县城一家面铺当童工,后来背井离乡,流浪要饭。1939年在讨饭途中,他参加抗日游击队,后编入晋察冀一分区一团七连当战士,1941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当年在易县的“反扫荡”战斗中,宋学义成为了“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用自己和战友们的壮举,展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我姥姥家在狼牙山下,我们兄妹8人,有6个去过姥姥家,咱们是老乡呀!”宋强说。原来,1944年宋学义转业到易县北管头村,担任农会主席,并与贫农女儿李桂荣结婚,这么说来,宋家人还真是咱保定老乡。后来他们多次来易县探亲,至今仍有联系。
英雄埋名归故乡 永保本色为乡亲

宋强说,现在的旧居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改建的,当年宋学义回乡时建的房子在现在大门口的位置,临街的三小间,比现在简陋多了。

据介绍,日寇占领沁阳期间,宋学义的亲人和乡邻被日寇杀害,房屋被烧毁。1947年宋学义回来后看到残垣断壁,大哭了一场。可当村里人要帮忙修缮时,他却无论如何都不让,而是找了些残椽旧瓦,盖起了三间房子,还把杨成武代表聂荣臻元帅授予他的勋章压在箱底,嘱咐家人不能提他在军队上的功劳。因此,从他回乡直到1953年的6年时间里,村民都不知道他是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直到1953年当地政府在北孔村给宋学义召开隆重的庆功大会,请他全家人坐在主席台上,大家才知道了。

“狼牙山战斗事迹,我没听他在家说过。后来我到云南当兵,有一年他去部队看我,在部队的要求下他做了事迹报告,才知道父亲是狼牙山五壮士之一。”宋学义的二儿子宋二保说。“当年回到老家正赶上土改,因为我们是贫农,又是军属,所以村里将好房好家具分给我们,可担任农会主席的爸爸说啥也不要,说咱是共产党员、农会干部,应该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好东西要让给更困难的人家。要不是我妈坚持要下了一张床,当年我们一家五口就得一直睡稻草地铺。”宋学义的三女儿宋玉娥说。

据村里老人介绍,宋学义回村后还把积蓄的残疾金全部拿出来给村里买了一头牲口,剩下的钱分给了群众,还把政府给他的救济粮一碗一碗地分给群众,自己全家和乡亲们一同喝稀粥。“我爸说现在刚解放,百废待兴,生产搞上去了,大家都富裕了,还怕咱们没好日子过?后来他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带领乡亲们开始了新的征程。”宋强说。

治涝治碱显身手 再立新功多打粮

北孔村地处沁河南岸大堤的堤窝里,当时外号“百苦村”,十年九涝,土地盐碱,粮食产量低。回乡后的宋学义带领全村人挖河排涝,开工时,他带头跳进结冰的水里,和大家一起挥动钢锹,挖泥排水……休息时分,人们发现腰部戴着特制的腰卡、躲在一边痛苦呻吟的宋学义(当年跳崖摔伤后,宋学义不得不长期戴着腰卡减缓痛苦)。后来,他把政府专门为他制作用来加固腰部的钢卡送给了素不相识却患有同样腰疾的石匠。

截至1959年,宋学义带领群众共开挖了南北3条排涝河,东西1条灌溉河;在滴水成冰的寒冬,他带头挖水塘,修建了可养70万尾鱼的大鱼池。通过治理,北孔村的水涝盐碱灾害基本得到控制,粮食产量逐年提高。1960年起宋学义任北孔村党支部书记,带领大家打机井,调整水渠,规划道路,平整土地,发展养猪业,建立农机站,筹资办电,兴办福利事业……20多年的时间里,他带领乡亲们把贫瘠盐碱的家乡变成了旱涝保收的新农村。
薪火相传家风严 儿孙成才福满堂
详情https://t.cn/RNF6ypJ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活得从容的人,并非一直有好心情,只是在坏心情来临时,依然懂得自律自制。❻ 我本不是一个主动的人,灵魂也没有趣,不会撩人,一根直肠子,不爱表达,遇到懂我的人算幸运
  • #股票#火速推完了,属于是连刚建号的纯新都能打得过的程度,这次剧情好短,不过貌似还有下半场,得15号才开。明显是未来时间线的故事,难道说净后面也牺牲了吗?
  • 侦破案件的同时,追回被变卖的电动车,挽回群众损失才是关键,民警根据盛某的供述进行走访调查,成功追查到这三辆被盗电动车的“下落”将其悉数追回。9月17日上午,宛城
  • 李易峰你有这么大的魅力,我被同担背刺了我也不会对你说什么,因为从始至终也和你没关系。 晚安[心]明天要认真搞学业啦[开学季]#刘耀文[超话]#都说养成系、养
  • #王鹤棣确认参加微博视界大会# #王鹤棣看到了粉丝做的应援大屏# “风永远吹不散我心中对你的那份炙热.”"."#王鹤棣看到了粉丝做的应援大屏
  • 都是龙哥和白叔演的啊我的理解是,2018就是2018它不会和2017,2019等其他年份混为一谈以后龙哥和白叔还会出很多很好的作品,我们可以一直去支持但是镇魂过
  • 一开始袁了凡不太相信,巧合的是,此后的二十年,袁了凡的人生真的按照这位老者所算定的模式进行着,连考第几名等每一次都十分精确地应验了,这让他笃信了宿命论,认为“荣
  • 杜蕾斯避孕套 [鲜花]冈本避孕套 冈本001[鲜花]杰士邦避孕套 [鲜花][鲜花]第六感 大象 赤尾 名流 我喜欢过你是因为我瞎了,你不懂珍惜是因为你瞎了,不过
  • "中国银行(BC):" 不存!"中国银行(BC):" 不存!
  • 你在舞台发光,我在人海点灯,祝愿你岁岁平安,我岁岁有你,希望 岁以后的刚哥越 来越快乐。祝愿你在热爱的道路上履践致远,不萦于怀.
 二十又二,朝暮轮转,初日为
  • (这个篇章的老师们真的大恶人哈哈哈哈哈直接用实力碾压太牛了吧[抓狂]罗宾老师我收回我之前以为你是天然呆的评价,你白切黑啊!#社恐本恐#微笑面对疾风之我不尴尬尴尬
  • “♡ℒ 先生,如果可以的话,我想化作三月的一缕春风,捎上几分桃花香,倏然扑进你怀里。@摩登兄弟刘宇宁 老板呀,什么时候才能有翻牌#刘宇宁一念关山# #刘宇宁宁
  • #布偶猫找家[超话]#本周末子衿和小萨的第一窝山猫双色宝宝们,中秋节出生的【月饼窝次】要开放找家了~[给你小心心]喜欢子衿这种大眼睛传统结构丝质毛大体格山猫双色
  • [可爱]官网下载地址:#如何看待国潮红色# 将国潮红色运用在家居设计中,无论是壁纸、摆设还是挂画,不仅可以起到引人注目的效果,更是对复古风格的追寻。无论你的家品
  • 2022亚洲数字艺术展作为今年文化消费领域的热点产品,以“地球太空船”为主题,汇集了来自10余个国家地区,80余位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共计40余件,以沉浸式体验、动
  • 此次事件传出后,有网友曝光了倪暄在之前担任某节目的主持人时,就对陈晨威提出了欣赏,言语中充满了对他的夸赞,似乎在当时就已经有了端倪。 其次,陈晨威表示自己
  • 按照第九版防控方案确定的范围,对风险岗位、重点人员开展规定频次的核酸检测,面向跨省流动人员开展“落地检”。继昨天广州市优化防控措施以后,11月30日,按照核酸检
  • 老街口蒜香奶香花生420g*3袋,18.5。老街口蒜香奶香花生420g*3袋,18.5。
  • 尤其是这些不清净的缘,害你拔不出腿来,得不到自在。我花了钱凭什么还不能要好的游戏体验,你觉得不影响你就麻溜收拾收拾闭麦上号浪去呗,非要尖叫扭曲阴暗的爬行蠕动分裂
  • (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 栾光煜)在沈阳我心中top1的咖喱饭永远是村上~村上家的咖喱饭真的是我心中的白月光排队等位2个小时也值得,好吃到哭是“心目中排名第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