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丨在“中国”发现中国】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还是所处时代,无不凸显“河洛古国”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

2018年5月末的暮霭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匆匆踏上前往北京的火车,马不停蹄地约见了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将一沓研究材料激动又郑重地递到王巍手中。

那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发布前夜,考古学界内部对于即将披露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已有诸多讨论。浙江良渚、东北地区西辽河流域的红山、山西陶寺、安徽凌家滩……实证着5000多年前中华文明初始时期的“满天星斗”。
  
可这一片璀璨星光中,却唯独不见河南的身影。所谓“中原地区文明洼地现象”的说法似乎再度被坐实。

探寻中华文明起源,这片被以“宅兹中国”四字铭刻在何尊之上的土地,不应该也不可能缺席。

“那份当时未公开发布的材料,正是河南郑州双槐树遗址的初步研究成果。”顾万发说,“王巍老师看后也认为非常重要,尽管仍需进一步论证,但我们都知道,属于河南的那抹隐秘而伟大的文明起源之星光,马上将不再黯淡……”

一场雨“冲出”的文明

在伊洛汇流入黄河处的河南巩义河洛镇,有个名为“双槐树”的小村庄。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它并不起眼,只是静默地居于黄河南岸高台地上,等待与世人相视的一刻。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易经》中“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记载,更是广为流传。

诸多历史文献,都将最早的“中国”指向黄河流域的河洛地区。中华文明起源的“中原中心说”,也一度是学界的主流观点。但考古工作者们,迟迟未能找到过硬的实证材料。

王巍也一直有个“心结”。“在距今3700多年前,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中原地区在各个时期都有很重大的发现,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关键时期,怎么会没有文明起源迹象呢?”

1984年,河洛镇滩小关村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命名为“滩小关遗址”,并未引起广泛关注。

那是河南考古人与“河洛古国”的第一次擦肩而过。

20世纪90年代初,为配合基建,考古工作者对滩小关遗址进行了小规模发掘。“回过头看,那次的发掘点其实距离双槐树遗址内环壕及一号宫殿都非常近,不过几米。”顾万发回想起来仍颇感遗憾,“要是当时再多布几个探方就好了。”

那是河南考古人与“河洛古国”的第二次擦肩而过。

倏忽,又是10年。2003年,顾万发在花地嘴遗址主持考古发掘工作,一个雨天,无法开工,便和一同避雨的老乡闲聊起来。

“你们不就是在整天找瓦片吗?我们村多得是!”

“您是哪个村的?”

“双槐树。”

这个村庄离滩小关村并不远。顾万发一下提起兴趣,那里会不会真“有点好东西”?

又一个雨天,顾万发动身了。在双槐树村一个原本为引黄河水灌溉而挖,但并未启用的大型蓄水池,数日的雨水已将池壁冲塌,剖面上,不仅各式各样的陶片堆叠在一起,还暴露出房基、动物骨骼、石斧、石刀等遗迹遗物。

很快,随身携带的两个编织袋就装满了。顾万发和民工师傅一人扛起一袋,冒雨返程。

“我们俩,肩上是文物,脸上是雨水,身上全是泥。”顾万发说,走到一半,他的一只鞋底掉了,只能打赤脚,回到工作站才发现,脚上全是口子。“当时什么都顾不上了,只想着赶紧把捡回来的陶片洗干净。”

通过综合判断,双槐树村发现的陶片明显属于仰韶文化风格,并且器物的等级较高。顾万发立刻意识到重要性。“那感觉简直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像农民看到了丰收的麦浪。”

此后的钻探发现,滩小关遗址仅是双槐树遗址东北部的一角。双槐树遗址被确认并命名。

但考古发掘工作的具体开展还需多方商榷。惊鸿一瞥后,双槐树重归静默,俯瞰大河滔滔。而顾万发也在密切注视着双槐树,静待最佳契机。

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2013年起,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寻找中国丝绸之源——郑州地区仰韶时代中晚期考古学文化面貌与文明起源问题研究”课题启动,对双槐树遗址及其周边区域进行规模化的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

既为“寻丝绸”,也为“找源头”。随着工作不断深入,双槐树遗址的一系列重要遗迹现象被持续揭露出来。

2020年春夏之交,这座由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迎来揭开神秘面纱的时刻,穿越5300年时光,铺陈在世人眼前。

——这是一处经过精心选址和科学规划的都邑性聚落遗址,周边的青台、汪沟和洛阳的苏羊、土门等多个遗址,特别是西山、点军台、大河村仰韶文化城址组成的城址群,对双槐树都邑形成拱卫之势。

——这里现存面积高达117万平方米。遗址被内壕、中壕、外壕三重宽大的环壕围绕,形成严密的防御体系。“三重环壕曲度一致,工程量巨大,显然具有规划的同时性。而这种形制的规划可能蕴含有一定的高等级礼制概念。”顾万发说。

——这里有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宫殿”,多处院落建立在大型版筑夯土地基之上,门塾台阶、一门三道。“这种大型院落的空间组织形式连同大型居址构成的‘前朝后寝’式的宫城布局,开创了中国宫室制度的先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努说。

——这里有封闭式排状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区,目前发掘的4排大型房址,其间有巷道相通,其中最大的房子面积达220平方米,即使放到今天看也属于“豪宅”,可见居住者身份非同一般。在居址区的南部,两道370多米长的围墙与北部内壕合围形成了一个18000多平方米的半月形结构,其南段两端围墙组成的造型被专家视为中国最早瓮城的雏形。

——这里有4处共1700余座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所有墓葬均呈排状分布,墓葬区内的夯土祭坛遗迹,是仰韶文化遗址中首次发现。

——这里出土了许多含外来文化因素的器物,如具备大汶口文化特征的折腹鼎、属于屈家岭文化因素的陶器组合双腹豆和双腹碗等,说明河洛地区在距今5000年前后已存在文化的汇聚和辐射,体现出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

——这里还发现了用9个陶罐摆放成“北斗九星”遗迹、与丝绸起源关联的最早家蚕牙雕……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王巍表示,以双槐树遗址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堪称“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

我国考古界泰斗、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高度评价双槐树遗址,亲笔写下《双槐城礼赞》一诗,其中提到:“是始建朝廷,诸侯来朝奉”“春蚕勤吐丝,丝绸惠万方。中华创文明,神州大风光!”

一只蚕、九颗星,

文明根脉瓜瓞绵绵

作为双槐树遗址发掘项目的总负责人和“双槐树遗址考古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顾万发对“河洛古国”的“宝贝们”如数家珍,但他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家蚕牙雕”和“北斗九星”。

这两处颇具神秘色彩、打破常规认知的遗迹现象,甫一公布,就引发不少公众好奇的审视和热烈的讨论。

一只蚕,能有多重要?

这只用野猪獠牙制作的雕刻,长6.4厘米、宽不足1厘米、厚0.1厘米,造型和现代家蚕极为相似。背部凸起,头昂尾翘,仿佛即将吐丝或正在吐丝,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蚕雕艺术品。它的发现,被顾万发戏称为“神来之笔”。

“在‘寻找丝绸之源’过程中,我们在周边遗址发现了仰韶文化中晚期的丝绸实物,但仍有一关键问题悬而未决,吐出这丝的蚕是野生的还是驯化的?”顾万发说,“双槐树遗址的牙雕家蚕让一切不言自明。”

中华文明的一个典型特征即是农桑文明、丝帛文明。20世纪20年代,“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在山西西阴村遗址就发掘出半个蚕茧,引发考古学界对中国蚕桑和丝织起源及发展历程的追寻。

如今,双槐树遗址发现大量的农作物和正在吐丝状态的牙雕家蚕,连同附近青台、汪沟等遗址发现的农业和丝绸实物等,证明距今5300年左右的中原地区已开始驯化家蚕,形成较为完备的农桑文明形态。

李伯谦直言,以双槐树遗址为首的黄河流域中心聚落群,是目前发现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的时代最早的代表。

九颗星,能有何奥妙?

更确切地说,这是一处用九个陶罐摆放成天上“北斗九星”形状的遗迹,主体被掩埋在双槐树遗址中心居址区最大房子的门廊处。在“北斗九星”遗迹上端,即古人言中“天的中心”北极附近,还有一头首向南并朝着门道的完整麋鹿骨架。

陶罐半截在土中,只露出一小部分,乍一看平平无奇,很难直观意识到其在摆放位置上的巧思。

结合此前在青台遗址发现的用陶罐摆放而成的‘北斗九星’图案和圜丘形天坛遗迹,顾万发说,这一发现表明5000多年前的“北斗”崇拜是当时仰韶先民的最高信仰之一。

有专家认为,“北斗九星”遗迹一方面具有科学和天文价值,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观象授时观”,用以观察节气、指导农时,还具有特殊的人文内涵与政治礼仪功能,其主人借此表达自己是呼应天上中心的地下王者,实现身份的“神化”。这是中国古代文明高度重视承天之命特征的早期代表,更是中华民族高度重视中心思维的重要考古学证据。

“家蚕牙雕”和“北斗九星”,一个是“脚踏实地”的农桑文明,一个是“仰望星空”的天文礼制。物质与精神,两大文明切面在双槐树遗址一体呈现。

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还是所处时代,无不凸显“河洛古国”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而其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合天命而治的礼仪思维、崇尚中心的文化心理、具有引领性的社会发展模式,被后世所承袭和发扬,表明五千年中华文明主根脉可追溯于此,延续不断、瓜瓞绵绵。

五千多年时光流转。沐浴在文明曙光中的中原先民,其生活图景正经由考古研究被不断还原,在“河洛古国”,与你我相视一笑。(来源:《瞭望》 图源:双槐树遗址 2019年8月27日摄 李安摄)

【瞭望丨在“中国”发现中国】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还是所处时代,无不凸显“河洛古国”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

2018年5月末的暮霭里,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顾万发匆匆踏上前往北京的火车,马不停蹄地约见了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王巍,将一沓研究材料激动又郑重地递到王巍手中。

那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阶段性成果发布前夜,考古学界内部对于即将披露的一系列重大发现,已有诸多讨论。浙江良渚、东北地区西辽河流域的红山、山西陶寺、安徽凌家滩……实证着5000多年前中华文明初始时期的“满天星斗”。
  
可这一片璀璨星光中,却唯独不见河南的身影。所谓“中原地区文明洼地现象”的说法似乎再度被坐实。

探寻中华文明起源,这片被以“宅兹中国”四字铭刻在何尊之上的土地,不应该也不可能缺席。

“那份当时未公开发布的材料,正是河南郑州双槐树遗址的初步研究成果。”顾万发说,“王巍老师看后也认为非常重要,尽管仍需进一步论证,但我们都知道,属于河南的那抹隐秘而伟大的文明起源之星光,马上将不再黯淡……”

一场雨“冲出”的文明

在伊洛汇流入黄河处的河南巩义河洛镇,有个名为“双槐树”的小村庄。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它并不起眼,只是静默地居于黄河南岸高台地上,等待与世人相视的一刻。

司马迁在《史记》中写道:“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易经》中“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的记载,更是广为流传。

诸多历史文献,都将最早的“中国”指向黄河流域的河洛地区。中华文明起源的“中原中心说”,也一度是学界的主流观点。但考古工作者们,迟迟未能找到过硬的实证材料。

王巍也一直有个“心结”。“在距今3700多年前,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二里头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中原地区在各个时期都有很重大的发现,在距今5000年左右的关键时期,怎么会没有文明起源迹象呢?”

1984年,河洛镇滩小关村发现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命名为“滩小关遗址”,并未引起广泛关注。

那是河南考古人与“河洛古国”的第一次擦肩而过。

20世纪90年代初,为配合基建,考古工作者对滩小关遗址进行了小规模发掘。“回过头看,那次的发掘点其实距离双槐树遗址内环壕及一号宫殿都非常近,不过几米。”顾万发回想起来仍颇感遗憾,“要是当时再多布几个探方就好了。”

那是河南考古人与“河洛古国”的第二次擦肩而过。

倏忽,又是10年。2003年,顾万发在花地嘴遗址主持考古发掘工作,一个雨天,无法开工,便和一同避雨的老乡闲聊起来。

“你们不就是在整天找瓦片吗?我们村多得是!”

“您是哪个村的?”

“双槐树。”

这个村庄离滩小关村并不远。顾万发一下提起兴趣,那里会不会真“有点好东西”?

又一个雨天,顾万发动身了。在双槐树村一个原本为引黄河水灌溉而挖,但并未启用的大型蓄水池,数日的雨水已将池壁冲塌,剖面上,不仅各式各样的陶片堆叠在一起,还暴露出房基、动物骨骼、石斧、石刀等遗迹遗物。

很快,随身携带的两个编织袋就装满了。顾万发和民工师傅一人扛起一袋,冒雨返程。

“我们俩,肩上是文物,脸上是雨水,身上全是泥。”顾万发说,走到一半,他的一只鞋底掉了,只能打赤脚,回到工作站才发现,脚上全是口子。“当时什么都顾不上了,只想着赶紧把捡回来的陶片洗干净。”

通过综合判断,双槐树村发现的陶片明显属于仰韶文化风格,并且器物的等级较高。顾万发立刻意识到重要性。“那感觉简直就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就像农民看到了丰收的麦浪。”

此后的钻探发现,滩小关遗址仅是双槐树遗址东北部的一角。双槐树遗址被确认并命名。

但考古发掘工作的具体开展还需多方商榷。惊鸿一瞥后,双槐树重归静默,俯瞰大河滔滔。而顾万发也在密切注视着双槐树,静待最佳契机。

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

2013年起,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寻找中国丝绸之源——郑州地区仰韶时代中晚期考古学文化面貌与文明起源问题研究”课题启动,对双槐树遗址及其周边区域进行规模化的考古调查、勘探与发掘。

既为“寻丝绸”,也为“找源头”。随着工作不断深入,双槐树遗址的一系列重要遗迹现象被持续揭露出来。

2020年春夏之交,这座由北京大学教授、著名考古学家李伯谦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迎来揭开神秘面纱的时刻,穿越5300年时光,铺陈在世人眼前。

——这是一处经过精心选址和科学规划的都邑性聚落遗址,周边的青台、汪沟和洛阳的苏羊、土门等多个遗址,特别是西山、点军台、大河村仰韶文化城址组成的城址群,对双槐树都邑形成拱卫之势。

——这里现存面积高达117万平方米。遗址被内壕、中壕、外壕三重宽大的环壕围绕,形成严密的防御体系。“三重环壕曲度一致,工程量巨大,显然具有规划的同时性。而这种形制的规划可能蕴含有一定的高等级礼制概念。”顾万发说。

——这里有目前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宫殿”,多处院落建立在大型版筑夯土地基之上,门塾台阶、一门三道。“这种大型院落的空间组织形式连同大型居址构成的‘前朝后寝’式的宫城布局,开创了中国宫室制度的先河。”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何努说。

——这里有封闭式排状布局的大型中心居址区,目前发掘的4排大型房址,其间有巷道相通,其中最大的房子面积达220平方米,即使放到今天看也属于“豪宅”,可见居住者身份非同一般。在居址区的南部,两道370多米长的围墙与北部内壕合围形成了一个18000多平方米的半月形结构,其南段两端围墙组成的造型被专家视为中国最早瓮城的雏形。

——这里有4处共1700余座经过严格规划的大型公共墓地,所有墓葬均呈排状分布,墓葬区内的夯土祭坛遗迹,是仰韶文化遗址中首次发现。

——这里出土了许多含外来文化因素的器物,如具备大汶口文化特征的折腹鼎、属于屈家岭文化因素的陶器组合双腹豆和双腹碗等,说明河洛地区在距今5000年前后已存在文化的汇聚和辐射,体现出兼容并蓄的文化传统。

——这里还发现了用9个陶罐摆放成“北斗九星”遗迹、与丝绸起源关联的最早家蚕牙雕……

“双槐树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实证了河洛地区在5300年前后这一中华文明起源的黄金阶段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王巍表示,以双槐树遗址为中心的仰韶文化中晚期文明,堪称“早期中华文明的胚胎”。

我国考古界泰斗、北京大学教授严文明高度评价双槐树遗址,亲笔写下《双槐城礼赞》一诗,其中提到:“是始建朝廷,诸侯来朝奉”“春蚕勤吐丝,丝绸惠万方。中华创文明,神州大风光!”

一只蚕、九颗星,

文明根脉瓜瓞绵绵

作为双槐树遗址发掘项目的总负责人和“双槐树遗址考古资料整理与综合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顾万发对“河洛古国”的“宝贝们”如数家珍,但他最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家蚕牙雕”和“北斗九星”。

这两处颇具神秘色彩、打破常规认知的遗迹现象,甫一公布,就引发不少公众好奇的审视和热烈的讨论。

一只蚕,能有多重要?

这只用野猪獠牙制作的雕刻,长6.4厘米、宽不足1厘米、厚0.1厘米,造型和现代家蚕极为相似。背部凸起,头昂尾翘,仿佛即将吐丝或正在吐丝,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蚕雕艺术品。它的发现,被顾万发戏称为“神来之笔”。

“在‘寻找丝绸之源’过程中,我们在周边遗址发现了仰韶文化中晚期的丝绸实物,但仍有一关键问题悬而未决,吐出这丝的蚕是野生的还是驯化的?”顾万发说,“双槐树遗址的牙雕家蚕让一切不言自明。”

中华文明的一个典型特征即是农桑文明、丝帛文明。20世纪20年代,“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在山西西阴村遗址就发掘出半个蚕茧,引发考古学界对中国蚕桑和丝织起源及发展历程的追寻。

如今,双槐树遗址发现大量的农作物和正在吐丝状态的牙雕家蚕,连同附近青台、汪沟等遗址发现的农业和丝绸实物等,证明距今5300年左右的中原地区已开始驯化家蚕,形成较为完备的农桑文明形态。

李伯谦直言,以双槐树遗址为首的黄河流域中心聚落群,是目前发现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的时代最早的代表。

九颗星,能有何奥妙?

更确切地说,这是一处用九个陶罐摆放成天上“北斗九星”形状的遗迹,主体被掩埋在双槐树遗址中心居址区最大房子的门廊处。在“北斗九星”遗迹上端,即古人言中“天的中心”北极附近,还有一头首向南并朝着门道的完整麋鹿骨架。

陶罐半截在土中,只露出一小部分,乍一看平平无奇,很难直观意识到其在摆放位置上的巧思。

结合此前在青台遗址发现的用陶罐摆放而成的‘北斗九星’图案和圜丘形天坛遗迹,顾万发说,这一发现表明5000多年前的“北斗”崇拜是当时仰韶先民的最高信仰之一。

有专家认为,“北斗九星”遗迹一方面具有科学和天文价值,表明当时人们已经具有相对成熟的“观象授时观”,用以观察节气、指导农时,还具有特殊的人文内涵与政治礼仪功能,其主人借此表达自己是呼应天上中心的地下王者,实现身份的“神化”。这是中国古代文明高度重视承天之命特征的早期代表,更是中华民族高度重视中心思维的重要考古学证据。

“家蚕牙雕”和“北斗九星”,一个是“脚踏实地”的农桑文明,一个是“仰望星空”的天文礼制。物质与精神,两大文明切面在双槐树遗址一体呈现。

受访专家指出,无论是遗址的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还是所处时代,无不凸显“河洛古国”是仰韶文化中晚期至少是黄河流域政治文明核心。而其天地之中的宇宙观、合天命而治的礼仪思维、崇尚中心的文化心理、具有引领性的社会发展模式,被后世所承袭和发扬,表明五千年中华文明主根脉可追溯于此,延续不断、瓜瓞绵绵。

五千多年时光流转。沐浴在文明曙光中的中原先民,其生活图景正经由考古研究被不断还原,在“河洛古国”,与你我相视一笑。(来源:《瞭望》 图源:双槐树遗址 2019年8月27日摄 李安摄)

#被冬奥闭幕式上的这些细节戳到了#【“双奥之城”铸华章 “天下一家”向未来——#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彰显中国理念#[中国赞]】“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2月20日,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闭幕式尾声,纯洁稚嫩的童声唱响了北京夏奥会开幕式主题曲《我和你》。悠扬的旋律响彻国家体育场“鸟巢”上空,把人们的思绪带回到百年圆梦的2008年。

  回望“奥运三问”,致敬“双奥之城”……这是奥林匹克梦想的延续,更是百年变局的缩影。在北京冬奥会的开闭幕式上,一个个历史瞬间化为永恒经典,一幕幕动人场景映照前行之路。

  “双奥之城”铸华章,“天下一家”向未来。北京冬奥组委相关负责同志和开闭幕式主创团队成员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北京冬奥会的开闭幕式就是要向全世界展现阳光、自信、开放、充满希望的国家形象,让世界对中国道路有全新的认识,用大音希声的艺术方式激发世界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共鸣。

  美美与共:传递“共迎未来”的中国主张

  “世界上没有两片一样的雪花。”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呈现了由各参赛代表团的91朵小雪花共同组成一朵大雪花的美美与共的浪漫故事。北京冬奥会的闭幕式则续写了这个浪漫故事的下篇。

  “开幕式上,小雪花凝聚成一朵大雪花;闭幕式上,大雪花幻化为人们心中的圣火。”冬奥会开闭幕式总导演张艺谋感慨道,一朵雪花传递人类共同的情感,“一起向未来”的口号得以完美诠释。

  “从参赛国家和地区的引导牌、演员服装,到和平鸽表演、主题歌演唱,再到主火炬点燃和熄灭,代表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不同的雪花汇聚五环旗下,这不仅是中国式浪漫,更是‘世界大同、天下一家’携手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的真实写照。”张艺谋说。

  闭幕式上,荧屏上借助AR(增强现实)技术呈现的空中巨型中国结,与地屏上呈现的彩色中国结,在天地间交相呼应。各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伴随《欢乐颂》的旋律,在地屏上的中国结里穿梭。

  北京冬奥组委开闭幕式工作部部长、国家体育场运行团队主任常宇说:“北京冬奥会是奥林匹克格言加入‘更团结’之后举办的首届冬奥会,开闭幕式的文艺演出和仪式环节让‘一起向未来’的美好愿景与‘更团结’的精神理念遥相呼应,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奥林匹克领域的生动诠释。”

  当《我和你》的经典歌声响起,各参赛国家和地区的执旗手向中央汇聚,五环缓缓升起,与下落的雪花火炬交错,回眸“双奥之城”北京的经典瞬间,圣火在孩子们的歌声中缓缓熄灭。所有的雪花以视频和AR呈现方式分散而回到天地之间。此时,彩色的双线奥运五环、象征全人类命运与共的圆形焰火和“天下一家”烟花绽放升空。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备赛工作时曾强调,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不仅可以增强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而且有利于展示我们国家和民族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阳光、富强、开放的良好形象,增进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

  常宇说:“闭幕式上时空穿梭,2008与2022在‘鸟巢’交汇。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中国与奥林匹克第一次‘牵手’,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和对世界的贡献。北京2022冬奥会更立足于未来,通过艺术手段传递新时代我们‘一起向未来’的理念和主张。”

  “‘世界大同,天下一家’是开闭幕式的主题,也是我们向世界发出的豪迈宣言。”张艺谋说,从2008年的“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到2022年的“一起向未来”,中国积极参与奥林匹克运动,坚持不懈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是奥林匹克理想的坚定追随者、引领者。“未来中国,必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大音希声:坚持文化自信的独特创意

  极具诗意的二十四节气倒计时、开门迎客的“冰雕中式门窗”、倾泻而下的“黄河之水”、空灵烂漫的唯美雪花……在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上,一幕幕恢宏壮观的画面让海内外观众惊艳震撼。

  2022年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国家速滑馆“冰丝带”时强调,要在运营管理中融入更多中国元素,使之成为展示中国文化独特魅力的重要窗口,成为展示我国冰雪运动发展的靓丽名片。

  常宇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如何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给我们筹备开闭幕式提供了重要启示。”

  冬奥会开闭幕式总撰稿人于蕾介绍,闭幕式伊始,一群孩童出现在场地中央,他们手持雪花花灯,以元宵节前后“闹花灯”的传统,点燃场地上的“冬”字会徽,使之瞬间从纯色的冰晶幻化为斑斓的彩色。12只巨大的生肖冰车入场,载起孩子们旋转飞舞。

  在闭幕式“折柳寄情”的缅怀时刻,伴随一首《送别》曲,一群人手捧发光的柳条枝,缓缓步入主场地。走过之处,微风轻拂,柳枝摇曳。演员和视效共同演绎的柳絮是离别的愁绪,更是生命延续的种子,漫天飞舞,如梦如幻。柳絮飘到人们手中,来自各行各业的人们,怀抱银色的柳枝向场地中央汇聚,以中国人传承千年的惜别怀远,折柳寄情。

  “一首曲、一群人,一捧柳枝、一片绿荫、一起向未来……我们以中国人传承千年的方式展现惜别之情。在光与爱的汇聚中,冰雪融化,大地回春,一片生机盎然。美好希冀被生命之光点燃,一起迎接春天,拥抱未来。”闭幕式主创导演黄辉阐释道。

  从将橄榄枝和中国结意象融为一体的“大雪花”,到光与爱铸就的生命丰碑;从寓意开放和共享的“中国门”,到展示美景与文明的“中国窗”……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满载着中华文化的精髓,书写“世界大同”的唯美与浪漫。闭幕式视觉总设计张玲玲表示,开闭幕式的每个节目、每帧画面都有独特的美学观念和中国文化底蕴,观众在光影中感受着文化自信的独特创意。

  “5000年历史积淀中所形成的中华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此次北京冬奥会上处处可见、大放异彩。”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部长陈宁表示,冬奥会开闭幕式将真实、生动、热情和富有文化底蕴的中国呈现给世界,在促进世界文化交流发展的同时,也为世界文化带来新的生机和活力。

  “奥运会的场馆景观设计与核心元素设计均遵循‘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思想。”北京冬奥组委文化活动部形象景观艺术总监林存真表示,开闭幕式上,冬奥会会徽“冬梦”将中国书法与冰雪运动巧妙结合,体现了冬季运动的活力和激情;奥运奖牌的构思来自中国古代的同心圆玉璧,表达了“天地合,人心同”的文化内涵;场馆景观设计融入中国山水长卷意境,运动员与景观融为一体,仿佛人在画中游……“这些‘中国元素’不仅成为展示中华文化的靓丽名片,更不断擦亮了文化自信的‘底色’。”

  科技赋能:享受精彩炫目的视觉盛宴

  2019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情况时明确指出,要突出科技、智慧、绿色、节俭特色,注重运用先进科技手段,严格落实节能环保要求,保护生态环境和文物古迹,展示中国风格。

  在北京冬奥会的开闭幕式上,观众们看到了奥运史上最大“冰面”造就的梦幻冰场,体会了“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唯美意境,目睹了晶莹剔透的冰雪五环的“破冰”而出,参与了“放飞和平鸽”和主题歌演唱环节中“星星雪花”的嬉戏互动,欣赏了冰鞋划过之处留下的美丽轨迹,见证了“折柳寄情”与中央光束联动演绎的生命丰碑……

  “全新科技美学与中国文化艺术的完美结合,成就了一场简约而不简单、空灵又壮观的视觉盛宴,彰显世界各国之间的连接和大同。”张艺谋说。

  开幕式视效总监王志鸥表示:“在‘鸟巢’偌大的舞台上,唯有科技赋能冬奥,才能让这场冰雪盛会更加精彩炫目,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王志鸥、张玲玲介绍,为实现逼真的冰雪效果,开闭幕式运用实时捕捉、裸眼3D、计算机动画(CG)、增强现实(AR)等技术,可以说是一项庞大复杂的数字创新工程。开闭幕式的视效项目分别涵盖17个和20个流程环节,分别包含5800多秒和4900多秒数字内容,分别约29万和25万帧,渲染时长分别约2430机时和1980机时。同时,综合运用多媒体、威亚、灯光、音响等各类器材和手段合成视觉亮点,使屏幕前的观众看到现场观众看不到的震撼效果。

  常宇感慨,在历时三年多的开闭幕式筹备期间,他深刻体会到艺术创意的不断升华与技术实现的相互碰撞和相互促进。“在和平鸽表演环节中,为实现孩子们与脚下雪花的实时捕捉、渲染和播放,我们将技术手段与导演团队的创作有机融合,北京电影学院团队等国内外机构开展近10个月的研发合作,在这一过程中展现了中外青年科技工作者的相互促进、紧密合作的探索过程,感人至深。”

  “在冬奥会开幕前夕,国际奥委会宣布,北京冬奥会将全程以4K超高清格式转播,并通过中国科技企业支持的奥运转播云走向全球数十亿观众。”开闭幕式外拍短片组负责人兼导演李志伟介绍,为满足电视转播实现高清格式的要求,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创造了奥运历史上首个画质达到16K的光影屏,开幕式的舞台地面采用目前最大的8K超高清地面显示系统,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

  闭幕式导演沙晓岚同样感慨,目前国内演艺科技早已不限于某项技术的创新,而是在集成方面实现突破,把声、光、电、网等技术,与表演、拍摄紧密结合,进而实现艺术呈现创新,产生令人震撼的效果。

  “以前我们大多使用进口灯具。近年来随着我国演艺科技的高速发展,中国生产的演艺灯具无论是技术标准、光源功率,还是灯具防护等级,都有大幅提升,不但能满足本国演出市场需要,而且已畅销海外。”沙晓岚举例说,“2008年,北京奥运会‘鸟巢’所用80%灯具是进口设备,而本届冬奥会开闭幕式所用灯具全部实现国产,我们的演艺科技已进入世界发达国家行列。”

  大道至简:奉献生态环保的“绿色”冬奥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

  常宇说:“在筹备开闭幕式全程中,我深切感受到‘简约、安全就是精彩’的深刻内涵,以简约展现精彩恰恰说明中国的文化自信。”

  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的所有节目表演由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群众、志愿者和运动员共同完成,整场活动规模约3000人。闭幕式场地和硬件设施完全以开幕式为基础进行再利用和再创造。

  常宇介绍,北京冬奥会开闭幕式不再重现声势浩大、人海战术的节目,而是通过创意亮点将仪式和节目紧密结合,展现传统中式浪漫和美学。

  “开闭幕式呈现的震撼效果,其实是贯穿冬奥始终的‘大道至简’的成果,恰恰是以这种简约而又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的方式,使冬奥会向世界表达的主题更清晰,中国向世界传递的形象更广、更深入人心。”张艺谋介绍,燃烧了百年的奥运圣火从“大火”变成“微火”,这一石破天惊的改变需要莫大勇气和底气,这恰恰源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

  张艺谋说,奥运火种是奥林匹克精神的重要象征,随着环保理念愈发深入人心,他坚信以往熊熊大火的形态总有一天要改变。北京冬奥会恰好抓住机遇,体现了中国绿色办奥、科技办奥的精神。

  环保焰火燃放也是一大亮点。常宇介绍,本届冬奥会开闭幕式仅在重要节点燃放环保烟花。“比如,雪花火炬熄灭后,‘双线五环’焰火再次出现,与2008年奥运会的特效五环相互呼应。配合场内演出,‘鸟巢’上空用特效焰火打出‘天下一家’和‘ONE WORLD ONE FAMILY’中英文字样,随后高低空焰火将现场推向高潮,伴随场内表演的尾声,空中出现一个巨大焰火光环,展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和更团结的奥运精神,同时也象征着本届冬奥会的圆满成功。”

  开闭幕式视觉艺术总设计蔡国强透露,开闭幕式的焰火表演秉持简约理念,时长分别精简至120秒和90秒。全部订制环保烟花,包括高空礼花弹、高低空特效焰火在内,烟花总用量不到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10%,但更需精益求精。

  “开闭幕式不再过多使用氛围焰火,而是专门开发‘立春’‘SPRING’‘天下一家’等立式图形和中英双语相结合的多种造型的焰火品种,颜色更好看,造型也更饱满。”开闭幕式焰火执行设计及技术总监蔡灿煌说,“这既表现了欢快、活跃的青春气息,又营造出依依不舍的温馨浪漫情怀,为北京冬奥会渲染了良好氛围。”

  “同时,这次使用的特效烟花主要产自湖南、河北等地,均是高科技环保微烟化焰火。经过对发射药成分的改进,焰火药剂无毒、微烟,配以科技创新的特效造型,大大减少了烟花燃放时对环境的影响,体现了环保理念。”蔡国强说。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幸运的是,医患双方都没有轻言放弃,经过北京协和医院食管胃肿瘤疑难病多学科会诊(以下称“食管胃肿瘤MDT”)和历时19个月的积极治疗,患者的恶性肿瘤转移灶较前缩小
  • 2008年年末,在迪士尼落户概念的助力下,中路股份股价一个月涨幅超过200%,中路集团所持中路股份市值暴涨至16亿元,而其最初的投资成本只有1000万元。200
  • 用以舞台主人公的视点设置的360度摄影VR照相机收录的影像,使用者可以选择自己想看的方向来观看戏剧,使用时自己也不知不觉变成了舞台上的一员...这是一场新感觉演
  • 沁沁这次用全新面容为我们带来更美丽更精彩的不一样李沁形象❤️❤️❤️每一张都是那么青春活力亮丽养眼久别不见❤️!我对沁沁又有了新的认识不但只是人美而且还是歌声也
  • 5.猪耳朵真的很好吃(认真)陪伴很重要,但陪你长大给你力量的人更重要,在爱情中并没有什么两情相悦,而是你为我付出的,你的傻恰恰被我知晓,因为喜欢所以付出一切都是
  • 就那么淡然地飘着,浮沉随浪,莫问来处莫问归向,即便曾经娇柔楚楚,妩媚了人间春色,也难逃风雨无情的摧残,似这般都付与一湖淸碧。你隐晦在菩萨手中的玉瓶里,尘埃落定那
  • (浙江之声记者沈亭亭、综合柯桥发布)【关于襄阳市图书馆九丘分馆暂停开放的公告】尊敬的读者:因九丘分馆(位于市诸葛亮中学北门)房屋修缮,于2022年5月26日关闭
  • 若把草木比做人,这的是,当真惨绝人寰无人道!刻骨铭心的记忆儿时的风筝飞啊飞 飞过沧海桑田飞过每一条记忆的河流带走了多少美好时光天真烂漫的童年无怨无悔的青春岁月渐
  • 微店官方1分钟变美选品师推荐:“细胞年轻了,肌肤才会年轻 【CLARINS】娇韵诗 「黄金双瓶」双萃赋活精华露 2中规格可选 专柜货源7.5折包邮!微店官方
  • 好孕京科|沈阳本地人吴女士,40岁,备孕二胎4年多,辗转多家医院治疗,始终怀不上,非常失望,在亲戚的推荐下,来我院进行治疗,经王桂荣主任诊断为:卵巢早衰,给予中
  • 译:敬爱他人的人之所以能长寿,是因为他(她)对外没有贪欲,身心清静无为无邪,心态平和而不失中庸之道,能效法天地间包容万事万物的美德而修其身心,所以他(她)们才得
  • 尽管赛维时代称,不存在因“刷单”被亚马逊封店的情形,但其55.7亿营收中,净利为3.57亿元,同比下降20.8%。疫情引发出海规模暴涨,赛维时代也坐上了时代的“
  • 真的很感谢小疯子张翰把意气风发的少年郎希孟带给我们,也期待你能继续做个肆意舞者。好像真的能看见那个18岁的天才少年,眼睛亮晶晶的只想着画画的痴儿。
  • 【与诗歌相遇】당신이 지치지 않았으면 합니다.멀리 있는 큰 산만을 바라보다 가닿기도 전에당신의 마음이 먼저 지쳐 버리지 않길 바랍니다.크고 작은
  • 忙得不甘愿的人,必然是他没有从忙中得到快乐,没有体会到身心寄托的地方就是忙——不忙做什么呢?一个人拥有再多,如果内心不知满足,那种精神上的贫穷更加可怜!所以,人
  • 先说说这个很多姑娘惦念至今的海报海军裙,这个裙子绝对值得你们这好几个月的等待,我见过TB家将近七八年的海军连衣裙,这个款可以说说历代海军的NO1,虽然没几件但
  • 【阳光快报】或许你在各种电视电影节目中,看到过这样的画面:在遥远的山区中,破旧的瓦房甚至茅草屋坐落在小村里子,村中心看起来最好的房子就是学校,漏风的教室,风一吹
  • 另外,因前期降雨水毁进行抢修施工,G7011徽天段石峡收费站向南约1公里处往天水方向道路半幅通行;S10两徽高速河池明洞隧道入洞口处往徽县方向道路封闭,借用对向
  • 明天见#plog博主日记# ❤#运动就是坚持# #健身#龙婆绝 早年十六根符管拉胡掩面。哈哈哈连开俩把我家警报器搞响了[笑cry]水煮牛肉好吃!
  • 这姑娘家境不太好,导致她有点自卑。 我们宿舍四个人,本来挺和谐的,相处时间久了,就越来越不舒服了… 1穿别人衣服。 我闺蜜跟我一宿舍,她俩身高身材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