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道人,如何才能寻得真正之明师?

修道之人,常常寻师,迷时师渡,悟了自渡。寻师访友自是修道者之常事。然自古修道者多,得道者寡,真道难悟,几人能明?明师惜缘,择善而授,岂能轻遇?明师难寻,非明人视亦不见。良机易得,非机缘求之不得。

一、明师难遇,贵在心眼。非明眼人遇亦如不遇。如何识得明师?

明师未必是名师,名师未必是明师。明师者,明道之师。明道者,明心见性,处处通融。为师者,品高义重,心存慈悲。明师者,未必在高山道院,道缘渡人,或在茶馆,或在路上,或在牛背,或在梦中,或有指引,或是偶遇,高山道院未必人人皆明。

道体有高低,心明分深浅。是以,非大彻大悟之师,皆不是全明。明中有暗,暗中藏明。是以,不明之人见其人明则视为明师,或有时又见其师之暗处,又视师为不明之人。实不知明师亦有深浅之分。是故,师之所以明者,皆因汝处暗处。当汝澄明足以照耀师之暗处,则师将不复明。

当师之光芒可以照耀汝的黑暗,引领汝走出黑暗,是时为汝之明师,未必为天下人之明师。当汝见师之暗处,师亦可为明师。因全明之师自古少有,故亦难以遇见。若遇全明之师,必是大机缘,自古大机缘难得。

因汝不是有缘之人,或许一生也不得见全明之师。是以,寻师不必全明,足以照耀你前行即为明师。明师不必终始,一时修行一时师。大机缘者,专从一师足以修尽。机缘小者,时时寻师。

二、欲得明师,唯在机缘,故须自修以待缘。

遇得明师,唯在机缘。广结善缘,心怀众生,时到自有指引。没师自修以待缘,有师精进以大悟。不必待到师来始修行。不修则不明,不明则师来亦不见。小修则小明,小明遇小师。大修则大明,大明方能遇大师。是以,须勤修以待师。边修边待。自修方能见师。不修永远无师。遇得大师必定有大机缘,无缘空等自伤悲。坚心发愿,必有感应。

三、天道平衡,损有余而补不足。故若欲求得真道,需先尊师重道。

明师难得,真道亦不轻传。汝欲得师道,汝心性如何?汝以何能何德何心何份能得真道?是金钱还是诚心?或许两者都远远不够。

凡得真传者必定尊师重道。尊者,上位也。师在汝心中必须永远处于上位。即使汝已越超了汝师,师仍然在你的头上。不尊者,以师为利用对象。得师之道或师力相助时喜颜悦色,若师不助时则怒自心起。大道传人,必考其心性,心不计名利得失,不拘生死情缘,大量大德之人方能得之。

天道平衡,损有余而补不足。不失不得。大失大得。是以,汝以什么换得师心?得道之人,惜道过命。汝不尊师重道,能得师心?汝坏其师道,师怎能认汝?学不尽心,技不超越,在世则坏了师门,自古为师者难容。如孔门弟子三千,得意贤生仅七十有二。是以,汝之德性努力不同,师之传道亦各异。既遇得明师,亦不易得其真道。

四、寻师者必须懂得爱师。成一师不易,毁一师不难,故为师着想,亦是汝德。

寻师之人必须懂得爱师。全明之师难见,半明之师常遇。是以,半明之师虽然有一处之证见,仍不至圆满,还须继续前进。师一边教你,还须同时进修。师门弟子日多,人心亦各异。师教之人愈多,师力愈易日益减少。是以,师之有心携带你前进,损自力以渡汝,可谓用心良苦。汝能不惜乎?汝要珍惜师之时间,求教于师者愈众则浪费师之时间愈多。故非大事不要随意麻烦,非难题不要轻易发问。师愈有名则愈易为世事世情所累。因师仍未了无,故人心仍在,七情六欲未尽,我执心仍在,为人师心未了。

因不全明,故真性仍会动摇。故易为世事世情所拘,而觉性减损,人心回复。求师人愈多,奉师若神明,则易使师起名利心,生我执心,容易毁师于瞬间。随师之人,不可不知!修道者众,得道不易,成一师不易,毁一师不难,世之师已少有,经不起再废坏,故为师着想亦见汝之大德。

五、寻师是为求道,非为荣耀自身。所以寻师决不能搞外门邪道。

二师之言必不一致,所教之学难以全同,便不知听谁反谁,结果落个多师如无师。寻师是为求道,非为寻亲问故,亦非以师名荣耀自身。故寻师必以求道为正,勿搞歪门邪道。寻师唯求自高,非为将来与师一决高低,故寻师不求称师,超越自我就行了。

师能使你明理,不能替你成就。明理者,指明月之方向。得道者,明月现于自心。一辈子跟师学理,而没有下功夫真修实练,真是罪过。

明师难遇,得其真传更难。或许汝一生与师无缘,注定自修,汝还要四处寻师吗?或许注定汝要为人师,汝还不勤精进吗?

师能使你明理,不能替你成就。明理者,指明月之方向。得道者,明月现于自心。死跟老师背后当跟屁虫,不但令老师讨厌,也给自己迷失。一辈子跟师学理,而没有下功夫真修,东奔西跑,真是罪过。没有真正的证见,就不能胡口说教。话从自心出方为真经,而不是复制老师的言论到处传播。大道从心出,空理从口出。
#道教##道教知识##修行必读# https://t.cn/RTv4Kyo

《四念处》

四念处是一种很复杂、很不容易修的修行方法,与五停心:即数息、不净、慈心、界方便、因缘等五门有密切的关系。现在概略地介绍四念处。

佛经上记载,在释迦牟尼佛即将入涅槃的时候,阿难强忍住悲痛,请佛就未来佛法的弘传,开示最后的遗教。释迦牟尼佛咐嘱阿难四件事:其一,在日后结集佛法经典之时,每一部经的经文皆以‘如是我闻’为起始,表示这是由佛陀亲口宣说,阿难亲闻。其二,以戒律为师。其三,依四念处行道。其四,对于犯戒而不受劝告的比丘,用默摈、不理睬他的方式,让他心生悔意,自行归善。由此可知,四念处是佛陀教法中很基本而重要的一个方法。

五停心和四念处密切相关。就禅观次第言,五停心属于奢摩他,是止;四念处属于毗婆奢那,即观。五停心最主要的作用,是针对散心和乱心的人,使他们能够循着方法把心集中起来,渐渐地达到定的程度。修五停心得定以后,立即从定出来,用有漏智慧观察四念处的身、受、心、法,一直观想,进而达到发无漏慧、出三界的目的。最主要的差别在于修五停心可以得定,但不能开悟,在定中心亦无法修;必须是得定之后,从定出,以有漏慧来修四念处,从四念处发无漏慧。有定有止,再修观,从观发慧,这个与天台宗所讲的止观均等不同。如果不得定便修四念处,或是修五停心得定后许久,定力退失,才修四念处,都是不对的。

什么是四念处呢?四念处就是身、受、心、法四种观想。身,就是我们的身体;受,是我们的身体对外界种种接触刺激的感受;心是对于受所产生的反应、执着;法是身、受、心所产生的一切。就个人来说,身受心本身就是法,身受心之外没有法。除此,凡因缘所生的,皆是法。

用这四种的观想法,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是为了要对治四种颠倒的错认和执着。四种颠倒即是净──清净的净,乐──快乐的乐,常──永恒的常,我──我为中心。由于有这四种颠倒,所以不能出三界,所以沈沦流转在生死中。四种颠倒里的根本法是‘我’,因为‘我’,而错认存在是常的、永恒的。永恒感从那里来呢?从接受而来,受从那里来?受从身体而来,身体是物质的,心是精神的,但是精神不离物质而作用,身受心动,身心的感受加起来,就成了我,这是小我。从物质界小我的身体,到禅定中有定的感受的大我、大身,都假想以为恒常,执着以为有我。修四念处,正可以破四颠倒,出三界。

(一)观身不净

观察我们的身体,用‘观’的方法来观它。在一般的说法里,此处往往解释得和五停心的不净观一样。但是我认为,如果是不净观,就是尚在五停心的阶段了,所以应该不是不净观。若从《俱舍论》来看,它不是重视于身体的不净;换句话说,不是身体很脏、很臭的那个不净,而是烦恼的根源叫作不净。观‘身是烦恼根’,所以不清净。

(二)观受是苦

通常,人对于身体的诸受,误认为是乐、是清净,这种颠倒想所导致的,就是宝爱这个身体。每个人都贪爱自己的身体,谁不贪爱自己的身体呢?割舍自身的一块肉拿去给狗打牙祭去,没有这样的事。观受是苦与观身不净是连带的,因观身不净,而观察到身体所带来的并不是好事,都是麻烦事、不清净的事,所谓不清净,指的是烦恼的根源,制造罪业、生死的根源。一般的人把身体当作净、把感受当作乐来看,根本没有想到它是生死的根源。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这个身体的种种呢?有时肚子饿了,吃的时候,吃得很饱,很舒服;口渴了,喝水的时候,喝得好舒服;累了,上床睡一觉,睡得好舒服;热的时候,有凉风徐徐吹来,吹得好舒服;恋爱的时候,亲密地拥抱,也觉得好舒服……。做舒服的事,感觉身体很可爱,于是起颠倒想,以为身体是受乐的根本。痛苦的时候是有的,但不会记得住,只记得好的,所以会对身体产生执着。

很多人不能认同佛教讲苦,他所感觉到的都是乐。但若深入地分析、观照下去,就会发现,所有一切的乐,都是苦的因素,都是带来苦的原因;而苦是没有止境的,乐是非常有限的。这一生的苦,连续到未来生的苦,即便是这一生,到最后,此身还是会死亡、会败坏,结果还是苦。所以说有受皆苦,‘乐’不过是一个假象。因现象的本质是无常,无常故苦。

(三)观心无常

心是什么?前面已提及,心是从身体的感受,而产生的反应和执着。我们的心,念念不停地跟着所有的受在变化。既然是刹那不断地改变着,这心当然是无常的。可是,一般人总认为心是永恒的,譬如:男女间的山盟海誓,海可以枯,石可以烂,我们的心永远不变……之类的,此即‘常心’。

执着我们的心是恒常的,这种幻觉,是因为不能观照到心念的变化。所以错认昨天想任何事的,是我的心;在三年前、十年前、五十年以前,那个动脑筋在想的,也是我的心;身体也许变了,我的心没有变,环境变了,我的心没有变。其实,不是我的心在动,是我的念头在动。他无法想到心之所以为心,实际上,是一个念头、一个念头间的连锁、连结,不能如是观察,则会愚痴、固执地想象成是同一个人的心,在不同的时间,想着不一样的事。其实心念刹那变异,本是无常。

(四)观法无我

对于身、受、心三个项目,我们如果从身观察起,身受心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都在交互变化。既然是能够变化的,当然不是常的,既然是可以变化的,里头有没有‘我’呢?如果能够变化的是我,那在变化的过程中,究竟‘我’在那里?所以一切法,不管是心法或是色法,无一不是因缘和合的暂时显现。暂时显现其间,每一点每一点连缀起来,便成为一桩事。从时间上看,是一个过程,从空间上看,是一个集合体,可是这种集合体仍然持续在变,过程也不断在变。‘我’在那里呢?那个是我呢?身体是我吗?心是我吗?接受的‘受’是我吗?通常认为,身体是我,我在接受,我在想,所以身受心通通是我。但把这些东西放在空间、时间上来看,就只是因缘的结合、因果的关系,‘我’是不存在的。

用什么来观身、受、心、法?用慧。在什么时候来看?在得到五停心的定以后。停于定,止于定时,心根本不动。若得定以后,心能够动,这不叫念头,叫慧,是很清楚的观照。

以慧来观身、受、心、法的时候,这个慧本身有被它所观的对象。如果观一观又停掉,不能持续地一直观下去、观完成,那是代表刚刚开始用功的阶段。可是渐渐修观,先观身,观身能够不断,再观受;观受能够不断,观心,又能不断,三种连起来观,一气不断,此即四念处观成,进入世第一位,已在得阿罗汉果、出三界前的阶段了。

四念处的进程分成四个层次,即暖、顶、忍、世第一位,并要配合十六行,即十六特胜来修,所以观成是非常不容易的。所谓十六特胜,它的目的是要证四圣谛:知苦、断集、证灭、修道。四圣谛怎么修呢?就是从四念处而修。在观四念处的时候,把四圣谛加进去一起观,四圣谛每一谛中有四行,四四一十六共十六行。

观四念处得力,才知道四圣谛的苦谛究竟是什么。能够了解到苦谛的实义,才能真切地生起不退的信心,直到证四圣谛,已能每一刹那、每一刹那,都连续地、不断地、不退地观照明彻,而且就在观上面不会再离开了。故证四圣谛已具无漏慧,出离三界,永断生死。

《四念处》

四念处是一种很复杂、很不容易修的修行方法,与五停心:即数息、不净、慈心、界方便、因缘等五门有密切的关系。现在概略地介绍四念处。

佛经上记载,在释迦牟尼佛即将入涅槃的时候,阿难强忍住悲痛,请佛就未来佛法的弘传,开示最后的遗教。释迦牟尼佛咐嘱阿难四件事:其一,在日后结集佛法经典之时,每一部经的经文皆以‘如是我闻’为起始,表示这是由佛陀亲口宣说,阿难亲闻。其二,以戒律为师。其三,依四念处行道。其四,对于犯戒而不受劝告的比丘,用默摈、不理睬他的方式,让他心生悔意,自行归善。由此可知,四念处是佛陀教法中很基本而重要的一个方法。

五停心和四念处密切相关。就禅观次第言,五停心属于奢摩他,是止;四念处属于毗婆奢那,即观。五停心最主要的作用,是针对散心和乱心的人,使他们能够循着方法把心集中起来,渐渐地达到定的程度。修五停心得定以后,立即从定出来,用有漏智慧观察四念处的身、受、心、法,一直观想,进而达到发无漏慧、出三界的目的。最主要的差别在于修五停心可以得定,但不能开悟,在定中心亦无法修;必须是得定之后,从定出,以有漏慧来修四念处,从四念处发无漏慧。有定有止,再修观,从观发慧,这个与天台宗所讲的止观均等不同。如果不得定便修四念处,或是修五停心得定后许久,定力退失,才修四念处,都是不对的。

什么是四念处呢?四念处就是身、受、心、法四种观想。身,就是我们的身体;受,是我们的身体对外界种种接触刺激的感受;心是对于受所产生的反应、执着;法是身、受、心所产生的一切。就个人来说,身受心本身就是法,身受心之外没有法。除此,凡因缘所生的,皆是法。

用这四种的观想法,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是为了要对治四种颠倒的错认和执着。四种颠倒即是净──清净的净,乐──快乐的乐,常──永恒的常,我──我为中心。由于有这四种颠倒,所以不能出三界,所以沈沦流转在生死中。四种颠倒里的根本法是‘我’,因为‘我’,而错认存在是常的、永恒的。永恒感从那里来呢?从接受而来,受从那里来?受从身体而来,身体是物质的,心是精神的,但是精神不离物质而作用,身受心动,身心的感受加起来,就成了我,这是小我。从物质界小我的身体,到禅定中有定的感受的大我、大身,都假想以为恒常,执着以为有我。修四念处,正可以破四颠倒,出三界。

(一)观身不净

观察我们的身体,用‘观’的方法来观它。在一般的说法里,此处往往解释得和五停心的不净观一样。但是我认为,如果是不净观,就是尚在五停心的阶段了,所以应该不是不净观。若从《俱舍论》来看,它不是重视于身体的不净;换句话说,不是身体很脏、很臭的那个不净,而是烦恼的根源叫作不净。观‘身是烦恼根’,所以不清净。

(二)观受是苦

通常,人对于身体的诸受,误认为是乐、是清净,这种颠倒想所导致的,就是宝爱这个身体。每个人都贪爱自己的身体,谁不贪爱自己的身体呢?割舍自身的一块肉拿去给狗打牙祭去,没有这样的事。观受是苦与观身不净是连带的,因观身不净,而观察到身体所带来的并不是好事,都是麻烦事、不清净的事,所谓不清净,指的是烦恼的根源,制造罪业、生死的根源。一般的人把身体当作净、把感受当作乐来看,根本没有想到它是生死的根源。

我们为什么会喜欢这个身体的种种呢?有时肚子饿了,吃的时候,吃得很饱,很舒服;口渴了,喝水的时候,喝得好舒服;累了,上床睡一觉,睡得好舒服;热的时候,有凉风徐徐吹来,吹得好舒服;恋爱的时候,亲密地拥抱,也觉得好舒服……。做舒服的事,感觉身体很可爱,于是起颠倒想,以为身体是受乐的根本。痛苦的时候是有的,但不会记得住,只记得好的,所以会对身体产生执着。

很多人不能认同佛教讲苦,他所感觉到的都是乐。但若深入地分析、观照下去,就会发现,所有一切的乐,都是苦的因素,都是带来苦的原因;而苦是没有止境的,乐是非常有限的。这一生的苦,连续到未来生的苦,即便是这一生,到最后,此身还是会死亡、会败坏,结果还是苦。所以说有受皆苦,‘乐’不过是一个假象。因现象的本质是无常,无常故苦。

(三)观心无常

心是什么?前面已提及,心是从身体的感受,而产生的反应和执着。我们的心,念念不停地跟着所有的受在变化。既然是刹那不断地改变着,这心当然是无常的。可是,一般人总认为心是永恒的,譬如:男女间的山盟海誓,海可以枯,石可以烂,我们的心永远不变……之类的,此即‘常心’。

执着我们的心是恒常的,这种幻觉,是因为不能观照到心念的变化。所以错认昨天想任何事的,是我的心;在三年前、十年前、五十年以前,那个动脑筋在想的,也是我的心;身体也许变了,我的心没有变,环境变了,我的心没有变。其实,不是我的心在动,是我的念头在动。他无法想到心之所以为心,实际上,是一个念头、一个念头间的连锁、连结,不能如是观察,则会愚痴、固执地想象成是同一个人的心,在不同的时间,想着不一样的事。其实心念刹那变异,本是无常。

(四)观法无我

对于身、受、心三个项目,我们如果从身观察起,身受心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时都在交互变化。既然是能够变化的,当然不是常的,既然是可以变化的,里头有没有‘我’呢?如果能够变化的是我,那在变化的过程中,究竟‘我’在那里?所以一切法,不管是心法或是色法,无一不是因缘和合的暂时显现。暂时显现其间,每一点每一点连缀起来,便成为一桩事。从时间上看,是一个过程,从空间上看,是一个集合体,可是这种集合体仍然持续在变,过程也不断在变。‘我’在那里呢?那个是我呢?身体是我吗?心是我吗?接受的‘受’是我吗?通常认为,身体是我,我在接受,我在想,所以身受心通通是我。但把这些东西放在空间、时间上来看,就只是因缘的结合、因果的关系,‘我’是不存在的。

用什么来观身、受、心、法?用慧。在什么时候来看?在得到五停心的定以后。停于定,止于定时,心根本不动。若得定以后,心能够动,这不叫念头,叫慧,是很清楚的观照。

以慧来观身、受、心、法的时候,这个慧本身有被它所观的对象。如果观一观又停掉,不能持续地一直观下去、观完成,那是代表刚刚开始用功的阶段。可是渐渐修观,先观身,观身能够不断,再观受;观受能够不断,观心,又能不断,三种连起来观,一气不断,此即四念处观成,进入世第一位,已在得阿罗汉果、出三界前的阶段了。

四念处的进程分成四个层次,即暖、顶、忍、世第一位,并要配合十六行,即十六特胜来修,所以观成是非常不容易的。所谓十六特胜,它的目的是要证四圣谛:知苦、断集、证灭、修道。四圣谛怎么修呢?就是从四念处而修。在观四念处的时候,把四圣谛加进去一起观,四圣谛每一谛中有四行,四四一十六共十六行。

观四念处得力,才知道四圣谛的苦谛究竟是什么。能够了解到苦谛的实义,才能真切地生起不退的信心,直到证四圣谛,已能每一刹那、每一刹那,都连续地、不断地、不退地观照明彻,而且就在观上面不会再离开了。故证四圣谛已具无漏慧,出离三界,永断生死。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凉皮看评价都说不错 所以试试味道还可以 清爽 花生米给了不少 好评 油炸还可以 好久没吃过脚板了 真有味[二哈]#南昌美食汇##微博吃货秀##南昌美食推荐# #
  • 29周+5今早你爸比去附近医院做交接 妈咪蹭车去超市买了面包火腿酸奶 西红柿黄瓜橘子等 然后抱着这些东西走了2公里到你奶奶架家 结果奶奶腿不好去医院扎针灸了。食
  • 07.不要只走好走的路人渺茫的缘由每每只要一个,就是你的气力配不上你的野心。还花了几大百买洗发水药水都没有用!!然后我是学德语的,对德国品牌还是有些自信的,就去
  • 所以,最近的目标是平静地面对自己想要的追求,处理好压力与焦躁的情绪,然后专注下来平静下来,期待一个新的平凡有趣的自己~人想保持纯粹点可能就不想被周围一些糟心事所
  • 对,因为你这个老公太凶了,还动不动就吼我我想要一个温柔一点的爸爸好,我明天就去找一个!但是我真的很开心,每天都在很努力,能成为别人的动力真的实在太让我开心了。
  • #广东喊全国人民吃荔枝# 【榜样的力量|十堰好人谈太均 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达2.3万小时】今年32岁的谈太均是郧西县土门镇人,同时也是十堰市天河七夕文化传媒有限公
  • 专家称,传统概念里秋分既是秋收冬藏的起点,也是春耕夏种的终点。华北地区有农谚“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秋分之日庆丰收恰逢其时、符合传统。
  • 不管是哪一个类型的网美都很可以享受这里的氛围喔!✍️ambient 周围的;(尤指)周围环境条件的ambient conditions/lighting/noi
  • 人,一人,等一人,苦等一人,痴把相思拟作等,一生辛苦等一人; 城,旧城,守旧城,独守旧城,三壶醉意仰天问,谁愿孤独守旧城; 梦,空梦,入空梦,我入空梦,陌路公子
  • 专注成长、独立思考、目标明确、敢于拒绝……#让内心变强大的9个方法##早安# V:Tili642ZY#法国疫情# 截至到三月二十号,法国卫生部通过测试新确认81
  • 2、保持心脏震荡有人等你共鸣3、不管你做什么 我都在你身后4、总会变好的 你慢慢来 我慢慢等5、温柔点吧 世界已经够浮躁了6、你不来的话我就当月亮失约了7、这世
  • 这个菩萨是三乘菩萨,念老括弧说,「法报二身,经无量劫必可悟证」但是现前不行,「但当下尚非其分,故下云非我境界」不是我的境界。  印祖《文钞》云:如来一代时教,所
  • 【盘它看评论↘↘↘】 #好物推选官##购物分享##种草花花万物# #皖美 · 安徽# 【主动对接长三角“祁门红茶第一厂”的开放转型之路 】】#最美家乡大赛#
  • “我觉得我在篮球方面的智商非同寻常,”詹姆斯说,“我非常乐意继续把我的经验带到这项运动中去,我想成为球队的一部分,如果不能待在球队大名单的话,我的梦想实际上是拥
  • #金泰亨[超话]# #金泰亨可爱面包# #娱乐# 帝王【金泰亨】斩获关注·点赞·世界纪录后以最高活跃粉丝数空降Kpop rader平台〈第一〉 粉丝涨幅&过
  • 活人办葬礼的老头,让三哥知道,在所有人都不相信他能一个月挣到30万的时候,是小文通过她自己的方式,笨拙又真诚地帮助他;在世人偏见地称呼他为“吃死人饭”瞧不上他的
  • 不仅polca对我很好,前辈们也对我很好 不幸的是,我现在不在曼谷,很忙。*p'oh是深蓝之吻的书的作者(p2)*P'Oh:想和你们分享一个可爱的故事。
  • 中国的法医学专业由于仅 崇敬每一位就义使者 以及好奇一个问题:佛祖以佛眼何以看待法医#信公知变白痴##循证医学##脑残粉##智商是硬伤# 我说【科学的循证的现代
  • #青春环游记抄袭新西游记#以前什么跑男、极挑、我们结婚吧、心动的信号抄袭我都没有说什么挺多是嘴上吐吐槽,有的还买了版权,但这次抄袭到新西游记真的惹怒我了[摊手
  • 娃生下来黄疸超高到了20多,医生说怕脑袋有问题,要检查核磁共振,之前还做了一个什么2万多,她真的月子都没有做好,娃生下来在医院都住了半个月,现在大的每天要黏着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