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省会·新观察# | 贵阳白云区奋力推进工业扩量提质 打造实体经济核心引擎】人勤春来早,复工复产忙。春节过后,贵阳市白云区各项目建设现场、企业生产线上处处涌动着建设生产热潮。联东U谷科技创新产业综合体、钜成未来5G通讯技术产业园等新型工业产业园项目有序推进;贵阳永青仪电、康师傅饮品等“一主一特”产业企业生产线运行忙碌有序……这是白云区全力以赴推进“强省会”行动,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生动注脚。

“强省会”首先强产业,强产业重点强工业。近年来,白云区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发展工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紧盯做强都市工业,聚焦工业倍增目标,加快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电子信息制造业、生态食品产业“一主一特”产业为重点,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区工业经济发展实现提质提速发展。2021年,全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57.3亿元,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比重为94.8%,高技术制造业占规上工业比重为10.6%,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4%,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看到成绩的同时,白云区也清醒地认识到新型工业化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短板,如工业总量较小、主导产业不优、产业集聚度不高等工业发展突出问题。为此,白云区将以补齐短板为突破口,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方向,聚焦电子信息制造业主导产业、生态食品特色产业,并持续关注铝及铝加工、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力以赴扩总量、优结构、提质量,把工业规模做大、把经济实力做强,奋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取得新突破,在“强省会”赶考路上交出优异答卷。

产业链条不完善 工业总量较小

近日,位于白云经开区的贵阳永青仪电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贵阳永青仪电)智能化生产车间里安静有序,SMT无铅生产线正在加紧制造电路板。这里生产出来的工程机械智能显示仪表及控制器等部件产品,将销售供给沃尔沃建筑设备(中国)有限公司沃尔沃主机厂做配套。

2021年,贵阳永青仪电工业生产总值完成4.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3000余万元;营业收入近4亿元,同比增长约10%。

永青仪电近年来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成绩,但在贵阳永青仪电常务副总经理鲁亚洲看来,背后却有着“单打独斗”的艰辛和不易。“我们主营自控工程设备、道路机械仪表仪器,属于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链的中端,生产控制器产品等所需的元器件、零配件,都需要从省外购进来,而像高低压开关柜所需要的上游端半成品也需要我们自己加工制造,如果像沿海地区电子信息制造产业链有完善的产业链条,我们只用专注于控制器制造,成本可以再降低。总体规模小、产业链条没有形成、上下游缺失,这也是我们白云区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发展的短板问题。”鲁亚洲说。

不仅是贵阳永青仪电,企业“单打独斗”、产业链条不完善的情况还一定程度出现在该区生态食品产业行业。白云区工信局局长陈鹏介绍,白云区生态食品产业基础较好,目前已聚集了娃哈哈、康师傅、燕京啤酒、贵州泉等企业,也引进了瓶胚生产企业等,但各家企业并未畅通连接,且产业链条较为单一,这也是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路上的瓶颈。

白云区因铝而建、缘铝而兴,1958年贵州铝厂在白云建厂以来,赋予了白云区良好的传统工业基础,“一铝独大”曾成为白云区产业发展的重要标签。直到2008年,以铝及铝加工为主的传统制造业,在全区工业产业结构中占比仍高达70%左右。

陈鹏介绍,近年来,白云区抢抓贵州铝厂“退城进园”机遇,不断调整产业发展思路,聚焦电子信息制造业、生态食品产业、铝及铝精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业,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过去五年,工业转型明显加快,新兴产业成为拉动工业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超过20%。但在推进转型升级历程中,还存在工业总量较小、产业链条不完善或较单一、产业集聚度不高等突出短板问题。

除此之外,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产业承载能力不足也是一个短板。“白云区作为中心城区,工业产业用地资源紧张,园区建设及其他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受政策、资金等影响,进展较缓,如何持续推进‘腾笼换鸟’,盘活闲置资源、加强要素支撑,也是白云将要着力解决的问题。”陈鹏说。

特色产业增效 园区建设提速

经历过单一性产业转型发展阵痛,白云区深知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

去年以来,白云区紧扣“强省会”行动这一主线,始终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任务、第一推动力、第一工程,坚持发展实体经济不动摇,结合辖区产业发展实际,直面问题,在补短板中寻找突破口,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探索调整产业发展思路,明确了以电子信息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生态食品产业为特色产业的“一主一特”产业布局,并持续关注铝及铝精深加工、先进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电子信息制造业规模还较小,2021年年产值完成11.5亿元,同比增长近两成;

以娃哈哈、康师傅、燕京啤酒、贵州泉等企业为重点的生态食品产业基础较好,去年来积极引进食品产业龙头企业及相关上下游产业,不断完善生态食品特色产业链,全年产值约31亿元;

聚焦中车、吉利发动机、黎阳航空等重点企业,加快发展铝及铝精深加工产业,去年产值约25亿元;

鼓励中铝铝业、贵州华科等企业向下游延伸产业链,推进铝板带等铝合金产品向高端铝箔、电子铝合金等就地转化,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全年产值约80亿元。

“在园区建设方面,我们抢抓新型产业用地政策红利,扎实推进白云工业创投孵化产业园建设,相比传统用地,新型产业用地项目入驻政策更灵活、容积率更高、产业用房可分割出售,配套综合类服务更完善,能够吸引更多新兴产业及各类企业,提高亩均产值。”陈鹏说。

去年以来,白云区还着力推进联东U谷科技创新产业综合体、钜成未来5G通讯技术产业园等项目建设,医疗器械产业园、食用菌精深加工产业园、数字内容产业园、贵阳软件基地等产业园区建设也有序推进,实施了景宏工业园提质升级工程,启动了沙文工业园提质升级工程。截至去年底,白云经开区麦架片区景宏工业园提升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95%;沙文片区改造工程方案制定完成;工业创投孵化产业园引进5家企业入驻。

同时,白云区不断强化要素支撑,持续推进“腾笼换鸟”,加大园区闲置厂房的清理、收储和利用力度,有效盘活闲置、低效使用厂房。去年以来,共梳理闲置厂房约31万平方米,成功引进柳州冠灵等企业入驻,盘活闲置厂房1.53万平方米;新型标准厂房建设和工业用地收储也有序推进,去年预计新增标准厂房23.65万平方米,完成工业用地收储(出让)642.26亩,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比重从8.5%提升到13.3%……

直面问题短板,主动迎难而上,白云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目标举措愈发明晰,做大做强工业的信心决心更加坚定。

扩总量优结构 推进新型工业化取得新突破

工业强则省会强,工业兴则省会兴。聚焦产业发展的短板弱项以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如何破除新型工业化发展中的“瓶颈”?白云区将全面落实“强省会”行动决策部署,围绕“四新”主攻“四化”,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工程,紧盯工业产业、项目服务、平台建设、要素保障等方面攻坚突破,全力以赴提升整体经济规模体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效,着力打造实体经济核心引擎,推进新型工业化取得新突破,为实现“强省会”目标作出白云贡献。

在狠抓工业产业,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方面,白云区紧盯产业集聚发展,将聚焦电子信息制造业、生态食品产业“一主一特”产业和在筑制造业央企,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在工业产业发展上建链、补链、强链。

聚焦主导产业迅速建链。针对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规模小、链条缺失问题,白云区初步明确了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主攻方向,即主攻通用设备制造、专用仪器仪表制造、专用设备制造、电子元件及电子专用材料制造、电机制造、电池制造等6个方面的22项产品附加值高的产业(行业),以此建立白云区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链条。力争到“十四五”期末,招引一批企业落地投产,实现新增产值110亿元。

聚焦特色产业迅速补链。白云生态食品产业基础较好,娃哈哈、康师傅、燕京啤酒、贵州泉等饮品龙头企业产业链基本建立,休闲食品、调味品两个产业链较为薄弱,白云区将围绕产业链薄弱环节重点攻坚,围绕食用菌精深加工发展食用菌休闲食品,积极引进休闲食品、调味品等相关项目落地,力争在“十四五”期末生态食品产业实现新增产值110亿元。

聚焦央企迅速强链条。白云区将全力做好在筑制造业央企服务,积极协助企业争取获得总部的新建项目、新增订单、技改提能等支持,迅速在先进装备制造、铝及铝加工产业方面强链。目前,白云已建立在筑制造业央企服务专班,制定企业发展台账、服务台账、问题台账,力争到2025年在辖区制造业央企产值实现翻番。

在狠抓项目服务,力促项目落地生根方面,白云区将紧盯项目建设攻坚突破,树立“项目为王”的鲜明导向,编制全区现状图、全景图、项目库,制定了“五个一”行动计划,即形成“一张作战总图、一张闭环机制网、一本企业库、一个项目库、一套要素库”,建立《白云区新型工业化产业项目“招商、安商”服务工作机制》,招商项目坚持专员服务、专班调度、专项推进、专题到账的调度机制,全力保障新型工业化工作推动有力有序。

同时,白云区紧盯目标结果,全力做好在建项目服务,推动拟建项目进度,聚焦联东U谷、工投孵化产业园项目、白云区新型城市更新(产城融合)项目等在库项目,紧盯白云区新型产业城市更新项目——新型工业化新兴产业园区项目、贵阳市白云区猫山电子信息科技产业园项目、恒信汽车等在建未入库及拟开工项目,加快推动项目入库、建设,力争今年完成工业投资50亿元。

在狠抓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方面,白云区将充分发挥开放平台作用,加强与高新区、综保区的协调协同联动,强化区域产业发展联动,围绕高新区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延伸拓幅,推动吉利发动机、大东风机械、贵州嘉盈、钜成5G等项目形成产业集聚,进一步推动上下游有机衔接。

同时,推动白云经开区、工业园区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主战场,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建设,加快推进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辐射带动力,全力推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精准定位发展重点和方向,加快建设新能源智能制造基地、工投公司孵化产业园、联东U谷科技创新产业园、5G未来信息技术产业园等特色园区,完善基础设施和综合服务配套功能,提高产业承载力,推动配套企业向园区集聚;加快推进“腾笼换鸟”,加大“僵尸企业”清理力度,确保2020年以前建成的标准厂房在今年6月份前全部装满产业,2021年新增的23.65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年底前企业入驻率达到80%。

在狠抓要素保障,全力提升承载能力方面,白云区将紧盯资金、用能、用地、用人等要素保障,为新型工业化提供有力支撑,积极争取和用好新型工业化产业基金、“强省会”行动配套措施、新型产业(M0)用地等政策,通过清理改造闲置厂房、新建工业项目等方式,全力推进新型标准厂房建设,力争全年收储工业用地800亩,新增标准厂房70万平方米以上,开工建设110万平方米;持续强化资金保障服务,加强与省金控、市产控、市创投等企业的合作,加强“企——政——银”金融服务对接,撬动社会资源更多投入到主导产业发展中,为企业提供更多资金支持;健全完善领导包保帮扶机制,围绕辖区制造业央企、停减产重点企业等加强服务工作,“一企一策”纾困解难,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益。

同时,白云区还将在优化人才工作机制体制方面着力,分类建立人才池,主动帮助企业到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招引所需人才,用好《白云区“匠天下”人才小镇促进聚集优惠措施(试行)》政策,从安居保障、贡献奖励等十个方面进行全方位支持,让人才聚集服务工业产业发展。#强省会贵阳贵安在行动#

2021年南明区GDP稳居贵阳市首位—— 念好“强字诀” 奋力“强省会”

来源:天眼app

作为省委所在地、省会城市核心区,南明区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良好的区位条件给南明区带来了各种机遇,也带来了更大的责任和使命。肩负责任和使命,一路走来,南明区奋勇争先,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跨越。

  

  回眸2021,南明区坚定不移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全力以赴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以“强省会”为主抓手,倾力打造“强南明高质量发展共同体”,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用奋斗的姿态向人民、省委、市委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77.65亿元,同比增长6.6%,位列全市第一、全省第二;全区建筑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批零住餐销售营业额、实际利用外资等位列全市第一;2021年全省产业大招商成效综合考评取得全省第三、全市第一的优异成绩,全省营商环境评估考核获得全省第八;省委宣传部公布的“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考核,南明区在全省排名第四,工信部发布的2021年中国科技创新百强区中南明区排名第71位,是全省唯一入选区。

  

  紧盯“一主一特” 做强工业经济

  

  “经过印刷、SPI检查、贴装、回流焊接、AOI检查等自动化工序后,一块块电路板便实现‘华丽蝶变’。”依托智能制造技术,贵阳臻芯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了高质量发展,2021年该企业实现产值1.73亿元。

 贵阳臻芯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南明区电子信息产业园,于2021年8月投产运营,是一家基于超高清显示、5G高速数据传输等半导体技术研发的创新研发公司,所研发的芯片产品不仅在国内销售,也出口到其他国家和地区。

  

  “高科技、高税收、高投资”是南明区招引工业企业秉持的理念。

  

  在南明区,除了贵阳臻芯科技有限公司,还有许多具备“高科技、高税收、高投资”特征的企业。这些企业在为南明区创造税收的同时,也促进了产业更新,为南明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贡献了重要力量。

  

  “要坚定不移把推进新型工业化作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任务,以十大工业产业集群化发展为重点,以园区项目建设为平台,推动工业经济在规模总量、结构优化、技术创新、产业链条、项目建设、平台支撑等六个方面实现大突破。”这是2021年召开的贵州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提出的工业发展方向。

上有指示,下有行动。2021年,南明区结合省、市发展定位以及自身实际,大力发展“一主一特”产业,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步伐,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

  

  所谓“一主”,即发展以芯片、封装测试、半导体、传感器、电子元件、电子显示器、电子信息端产品等为重点的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做集成、做体系、做标杆、做示范。

  

  而所谓的“一特”,即以贵州现代中药应用创新产业示范基地项目(中科分子)、中铭虾青素产业项目为龙头,引入上下游及与之配套的原材料、辅料等上下游产品吸引投资,形成倍增效应,同步发展代工(生产制造),做特做优做强食药同源产业园。

  

  “‘一主’‘一特’是根据我们区实际情况提出来的。南明区承载空间有限,只有因地制宜,发展才有成果。”南明区工信局副局长况植培说,2021年,南明区坚持“高科技、高税收、高投资”理念,锁定“扩总量、优结构、提效益”目标,大力发展“一主一特”产业,新型工业化取得一定突破。去年,南明区新建成标准化厂房15.34万平方米,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家,全年工业企业上缴税收7.34亿元。

  

  “之所以把公司落户南明,是看好南明区助力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高效的办事效率”。贵州中科分子生物有限公司于2021年6月入驻南明欧美医药产业园,在公司总经理金正旭看来:“政府的帮助与支持可以增强企业的发展动力与信心。”对于引进来的企业,南明区从市场拓展、优化结构、要素保障、融资等方面,全方位、多维度、立体式进行“一企一策”对口帮扶,增强企业归属感,服务工业经济发展。

  

  “只有做好‘贵人服务’,才能最大限度释放企业潜力。”据况植培介绍,2021年,南明区共计为32户工业企业拨付各级各类奖扶资金1073.3万元。

  

  2021年,贵州益佰女子大药厂有限责任公司实现产值2.8亿元左右;贵州天齐野生资源开发保护研究中心实现产值1.8亿元左右;贵阳市国鸿天成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产值5102万元;贵州金天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实现产值3154万元……一个个企业硕果,为南明区工业发展增添了动力,为南明区GDP增长贡献了力量。

  

  布局“智慧产业” 做强数字经济

  

  优特云、工投智造、明略科技、宏景科技、高灯科技、巨龙科技、优特数联、年华数据、远合思创、聚通科技……走进位于南明区花果园亚太中心的“腾讯云数字经济产业基地”,一股浓郁的数字化气息扑面而来。

  

  “腾讯云数字经济产业基地”于2021年5月落户南明区新型数字化产业集聚区亚太中心,是赋能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动力源。

  自落户以来,腾讯坚持以重点扶持中小数字创新企业发展为主,帮助企业发展应用数字化新技术新业态,鼓励创新成果孵化转化,助力政府结合本地特色资源与政策,围绕产业互联网建设、人才培养、生态联盟等方面内容,着力助推南明数字化转型升级。

  

  2021年,入驻南明区不到一年时间,“腾讯云数字经济产业基地”就吸引了33家企业入驻,实现营业收入6.91亿元,带动就业人数333人。

  

  贵阳是我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的核心区,被誉为“中国数谷”。作为贵阳的核心区,南明区发展数字经济是必答题,也是使命所在。“腾讯云数字经济产业基地”的引入正是南明区加速发展数字经济的一个缩影。

  

  2021年,南明区以“数字驱动·产创融合”为导向,加速打造数字经济产业链生态链,扎实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发展,助推全区数字经济跨越式、高质量发展。

作为南明区的超大型社区,花果园交通便利、配套完善,具有发展数字经济的良好优势。2021年,南明区以花果园片区为载体,辐射整个南明,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发展重点,全力打造南明区新型数字经济集聚区,着力培育、引进发展一批增长速度快、发展前景好、产品质量高的行业引领型示范企业,加快推动大数据产业聚集。

  

  在大数据+实体经济方面,南明区深入实施“万企融合”行动,推进大数据与工业、农业、服务业领域深度融合,挖掘、培育融合项目,依靠产业数字化来推动数字产业化发展。

  

  为营造良好的数字经济发展氛围,2021年,南明区还对《南明区大数据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及《南明区大数据发展专项资金实施细则》进行了修订,打造集普惠政策与集聚区特色需求的产业扶持政策相结合的特色政策,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1年,成功引入2只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团队,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数达156个,增速达420%,增速全市排名第一;深入实施“万企融合”行动,新增带动250户实体经济企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在全市10个区县中排第一;培育市级众创空间3个,新增入孵企业(创业团队)68家,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73家……一组组鲜活的数据,是南明区数字经济产业发展成效的有力见证,也是撬动南明区GDP增长的“数字动力”。

  

  聚焦“提质升级”

做强商贸经济

  

  花果园购物广场、逸天城购物广场、鸿通城购物中心、星力购物广场、亨特购物中心、水岸广场……漫步南明区,一个个大大小小的商业综合体合理布局在各个人气兴旺、位置优越的“黄金地段”,琳琅满目的服装、饰品、美食等吸引着各地顾客前来“淘宝”。

 商场兴,商业兴。这些商业综合体在满足顾客“吃喝玩乐购”需要的同时,也为南明区商贸业的发展增添了无限动力与活力。

  

  作为省会城市核心区,南明区拥有庞大的商业体量,商贸业在全区生产总值中占比较大。聚焦“提质升级”,做强商贸经济,对于南明区来说意义重大。

  

  2021年,南明区以“百场千店万铺”行动计划为抓手,积极构建“2+1+N”的中高端商贸消费体系,全面培育、全域发力,加快聚集中高端消费品牌,差异化打造特色商圈,强化便民服务升级,加速构建中高端商贸网络体系,全面推动商贸业提档升级,进一步提升了区域经济竞争力。

商圈是中高端消费的重要载体,彰显着城市的繁荣和活力。

  

  面对传统商圈活力不足、中高端消费引领不足的问题,南明区坚持“主题鲜明、定位清晰、业态完整”的要求,围绕升级花果园商圈、提升大南门商圈、重塑大十字商圈、培育河滨商圈、拓展贵钢商圈、转型火车站商圈,积极引导各商业综合体差异化协同发展,区别打造综合消费、中高端消费、主题消费、文旅消费、夜间消费等特色商圈,大力推进南明河滨河经济带建设,深化文商旅融合,促进辖区商贸业全面提档升级。

  

  “南明区以《南明区振兴商贸业‘百场千店万铺’建设攻坚行动计划》为指导,深入分析原有商圈业态、要素、现状等基本情况,逐步改造升级购物环境,逐步优化业态结构,紧盯中高端消费重点企业、名优品牌,谋划招引重点、精准招商引业,大力引进城市首店、大力培育特色商店,大力培育时尚买手店、大力打造品牌餐饮店,全力打造中高端消费卖场,激发区域商贸市场新活力。”据南明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同时,南明区还坚持招商与建设并进,高标准加快推进重点在建卖场建成运营,大力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有力促进卖场消费提质升级。

在推进商贸业繁荣发展进程中,南明区秉持人民至上理念,坚持全方位谋划,积极回应民生关切,打出了一系列商业惠民组合拳——

  

  以“一圈两场三改”建设为抓手,积极引进新零售、新业态企业,分步骤改造升级农贸市场,2021年改造升级8个农贸市场,其中新路口农贸市场成为全市农贸市场升级改造的标杆;统筹社区连锁品牌便利店等商业配套设施建设,提升社区购物品质和环境,打造“15分钟优质便民服务圈”,不断扩大消费、提升经济活力、服务改善民生;

  

  以“南明惠生活”等各类促销活动为抓手,开展一系列消费惠民活动,通过政府发放优惠券、商家打折、满减、特价等促销方式,将各项补贴政策落细落小落实,营造热销氛围,促进消费升级;

  

  以“食、住、行、游、购、娱”为要素,加快布局文旅新“夜”态,为夜经济注入“文化基因”,推动夜间文旅消费和文旅商产业不断向深层次和高格局发展,丰富群众夜生活,点亮城市夜经济,释放文化新活力……

  

  “在夜经济方面,2021年,南明区坚持规划、建设和业态提升三个同步,强力推进青云路步行街项目改造提升,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建设并投入运营。”南明区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青云路步行街项目的投运,将全面升级贵阳小吃夜市生活,满足市民吃喝玩乐一站式消费需求,也将成为贵阳市、南明区未来夜间经济繁荣发展的靓丽名片。

 “2021年,全社会批发业销售额完成1980.78亿元,同比增长19.4%,全社会零售业销售额完成496.91亿元,同比增长16.4%,全社会餐饮业营业额完成73.8亿元,同比增长30.6%,三项数据总量均居贵阳首位。”一串串鲜活的数字,印证了南明区商贸业发展的成效,也为南明区GDP增长注入了强劲力量。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2021年,南明区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三牛”精神,在经济社会发展上取得了优异成绩。面对新的“赶考”之路,南明区将坚定不移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全力以赴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以“强省会”为主抓手,围绕“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数字活市、人才兴市”战略,着力构建“强南明高质量发展共同体”新发展形态,勇当全市经济发展领跑者、开放合作领头雁、城市建设主力军、治理创新先行者、品质生活引领者,奋力在“强省会”中实现“强南明”,以“强南明”贡献“强省会”。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甲秀南明视频号

8.3万亿,看见实力,更看见山东努力

1月19日,山东公布2021年经济“成绩单”:生产总值8.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8.3%,增速跑赢全国。2020年全年山东省生产总值7.3万亿元,一年时间,山东省GDP增了一万亿,几乎是过去三年增量总和相当(从2017年到2020年,山东GDP增量为10117亿元)。这是山东在国内外复杂形势下实力的证明,更是山东不停努力的最好体现。
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山东以不断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和一系列精准政策有力落地落实的硬支撑。省统计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陆万明指出,整体经济运行呈现“五个新”的特征,其中一个就是发展动能实现新跨越。山东强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从“初见成效”向“取得突破”迈进,新生优势加速凝聚,传统优势夯实塑强,发展动力越来越强。

1转型重生
2018年1月3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关于山东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标志着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成为国家战略,也是我国第一个以新旧动能转换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建设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的关键节点上,党中央交给山东省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必须完成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山东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
自此,按照“一年全面起势、三年初见成效、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的总体要求,这个全球唯一、中国唯一的拥有41个工业大类的省份,无惧冷眼与质疑,笑面困难与挑战,演绎了一次次产业发展破与立的锤炼与洗礼。如今,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已经全面起势,正朝着“五年取得突破、十年塑成优势”的下一阶段目标,加速迈进。
山东经济转型之快颇令人震惊,在经历了关停近1万亿增加值(换算成工业产值约3-4万亿)落后产能的打击,山东不仅没成为东北第四省,反而腾笼换鸟,新旧动能转换,实现了产业的转型和升级,涅槃重生!
就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省委、省政府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落地落实,纵深推进乡村振兴、海洋强省建设,多重战略叠加发力,山东半岛城市群综合竞争力明显增强,彰显了山东担当、增创了特色优势。坚持精准高效调控经济运行,建立经济运行实时监测报告、定期分析研判、政策集成供给、跟踪督导落实高效调控机制,扭紧供需两端靶向发力,着眼内外循环精准疏堵,梯次推动四批政策清单、179项政策,累计为市场主体新增减税降费700亿元以上,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动力。
坚持纵深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壮大,数字赋能应用明显提速,济南起步区建设全面展开,谋划推进大科学装置、海上风电、高速铁路网、现代水网等一批事关全局的重大引擎性工程,经济提档升级态势强劲,发展后劲支撑夯实塑强。
坚持打造更加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深化改革攻坚,举办一系列高水平重大推介活动,诚邀国内外科学家、企业家、金融家共享山东发展“黄金期”,山东越来越成为各类优质资本、高新技术、尖端人才集聚热土。
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强烈的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集中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能源电力保供等主动仗,风险隐患有序化解,发展底板更加牢固。
2给力举措
这份亮眼成绩单的背后,离不开一系列精准有力“组合拳”的落地落实。
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从“三年初见成效”向“五年取得突破”的过度之年。这一年,山东制定落实“三个坚决”两年行动方案和“五年取得突破”行动方案,细化形成14项关键指标、119项具体任务。
比如,坚决淘汰落后动能:出台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22条措施,加快推进粗钢、焦化产量压减。
比如,坚决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全面推行“链长制”,“一链一策”精准补链延链强链,73个雁阵型产业集群规模达到4.8万亿。滚动开展“万项技改、万企转型”,实施技改项目10032个。
比如,坚决培育壮大新动能:1-10月,全省“四新”经济投资同比增长10.5%,占全部投资比重提高到50.2%;已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21家,启动6家省实验室建设,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超过2万家。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近年来,山东以“一次办好”改革为主线,以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政务服务“双全双百”工程为抓手,统筹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着力培育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全省营商环境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整体水平处于全国第一方阵。
2021年,山东围绕企业开办、施工许可、获得信贷、政务服务等18个重点领域靶向攻坚、精准发力,先后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创新突破行动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全面提升开放水平。物畅其流,才能活力涌动。这一年,中欧班列(齐鲁号)动作频频。在上合示范区,首班“铁路快通”货物专列开行,只用10天就抵达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在临沂,首班东盟回程班列顺利抵达,山东实现东盟班列双向对开。前11个月,中欧班列(齐鲁号)累计开行1597列,同比增长16.3%。
此外,举办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等系列活动,自贸区、上合示范区等高能级平台叠加发力,济青烟国际招商产业园新引进世界500强项目4个、行业领军企业和产业链引擎性项目4个。
突出重大战略推进。山东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八大发展战略、九大改革攻坚,创新提出“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奋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390个年度重大项目完成投资1788亿元,93个生态保护集中开工项目完成投资78.5亿元。新创建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8个,4.66万人纳入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范围,全面完成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建设任务。
编制实施新一轮海洋强省建设行动方案,7个现代海洋产业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奖、占海洋领域的37%,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累计完成8.9亿吨、增长8.1%。
注重绿色低碳发展。山东抢抓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全年压减粗钢产量1209万吨、焦化产量1400万吨,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产量控制任务。
山东裕龙岛炼化一体化、世界高端铝业基地、山东重工绿色智造产业城等重大制造业项目建设加快。还出台了新能源产业、氢能、海上风电等规划,70个县纳入国家整县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试点,数量居全国首位;世界首个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在荣成并网发电,首个核能“水热同产同送”科技示范工程在海阳核电建成投用;半岛南3号、4号首批风机并网发电,实现在建海上风电“零突破”。随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持续提升,山东万元GDP能耗持续下降。
3内外承压
亮眼成绩的背后也要看到,当下全球疫情起伏不定、经济复苏缓慢,国际贸易不确定因素增多;国内大宗原材料价格攀升、用能成本增加。当下,山东经济仍面临诸多考验。
1月17日下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21年山东省外贸整体情况和对RCEP成员国进出口情况。发布会上,济南海关副关长张艺兵介绍,2021年山东省进出口2.93万亿元人民币,自2016年以来,连续第6年刷新历史新高,比2020年增长32.4%,比2019年增长43.1%,占全国外贸进出口总值的比重从2020年的6.9%提高至7.5%。其中,出口1.76万亿元,增长34.8%,比2019年增长58.0%;进口1.17万亿元,增长29.0%,比2019年增长25.5%。
山东省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增速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广东、江苏、浙江、上海、北京、山东前6大主要外贸省市中,山东进出口和出口增速均居首位,进口增速居第3位。
虽然数据持续向好,但需要关注的是,“从2021年7月份开始,受前年同期基数较高影响,全省外贸进出口增幅已经连续3个月收窄。”省商务厅副厅长吕伟分析,当前山东省外贸受国际市场需求复苏乏力、海运费用高挤压出口增长空间、原材料价格上涨及供应不足等多重外部不利因素的影响,部分订单流失。此外,受产能整合、政策调整等因素影响,原油、钢铁等大宗商品进出口量有所减少,也将对山东省外贸形势造成短期波动。
“困难虽然存在,但如果我们进一步完善产业配套,就有弯道超车的机会。”谈起当前山东外部承压时,山东社科院国际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顾春太表示,诸如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困难,对于山东这样一个工业门类齐全、制造业发达的省份来说,并不是一个不可解决的难题。他认为,山东外贸和山东经济虽面临外部压力,但是经济韧性很足,长期依然向好。
数据显示,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6%,两年平均增长7.3%。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5%,两年平均增长14.1%。
但无法忽视的是,山东一方面在新旧动能转换中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稳中求进,另一方面,经济发展面临的隐忧仍然存在。省工信厅副厅长王新生指出,受产业链供应链压力及其他不利因素影响,去年7、8、9三个月,山东工业增速有所回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4.9%、3.4%和3.2%,和去年二季度近10%的平均增速存在较大落差。
“当前,山东研发投入较低、高水平大学建设较慢、尖端工业较为薄弱的问题依然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郑世林介绍,中国社科院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受疫情影响的省份中,制造业占比越高,经济恢复就越快,在全球范围内也是如此。他认为,山东应进一步发挥制造业优势,在尖端工业上下功夫,加大研发投入掌握尖端技术,经济上“避虚向实”“以实带虚”。
4今日山东
2021年的山东:粮食总产超过1100亿斤,全国第三,这是山东粮食总产量连续稳定在千亿斤以上的第8个年头,端稳端牢“百姓饭碗”,托起稳稳的幸福,农业大省山东不负重托。
2021年的山东: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跃上3万亿元大关,达33714.5亿元。CPI同比上涨1.2%,处于温和上涨区间,比上年增长15.3%,两年平均增长7.4%。山东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消费扩容提质,升级类商品增势强劲。
2021年的山东: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6.0%;两年平均增长4.8%。聚焦新旧动能转换,强力推动从“初见成效”向“取得突破”迈进,新生优势加速凝聚,传统优势夯实塑强,山东发展动力越来越强。
2021年的山东:进出口保持高速增长,和消费一起,构筑“内外循环”大格局。山东印发“对外贸易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培育外贸创新主体,认定11个外贸高质量发展区、10个进口贸易促进创新区和35个跨境电商主体。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9304.1亿元,比上年增长32.4%,两年平均增长19.6%。同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9376亿元,增长40.8%;跨境电商进出口、市场采购贸易出口也都迈过千亿元大关。“国内国际双循环”,助推山东经济增长方式由传统投资驱动,转向投资、消费、进出口协调拉动。
2021年的山东: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29304.1亿元,比上年增长32.4%,两年平均增长19.6%。深化放管服改革,全省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整体水平处于全国第一方阵。
2021年的山东: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4.2万人,超额完成年度110万人的目标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2.94%,比上年下降0.16个百分点。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705元,比上年增长8.6%,两年平均增长6.3%。始终坚持民生优先,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扎实推进惠民实事,千方百计稳就业、提收入、惠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山东共同富裕道路越来越宽。
正如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崔建海所说:“2021年全省经济发展的结构、质量、动力、活力等都发生了趋势性、关键性变化,经济发展稳中向好、进中提质态势更加稳固,高质量发展之路越走越快、越走越实。”
2021年,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全国、好于预期的,圆满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去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坚持供需两端协同发力,加快“六稳”“六保”落地,推动高质量发展,有力促进了全省经济量的稳定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
“艰难方显勇毅,磨砺始得玉成。”2022年是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五年取得突破”的决战决胜之年。山东将继续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矢志不渝,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凝聚起战胜困难和挑战的强大力量。新的一年,山东经济发展前景必然更加光明,更会为中国乃至全球经济复苏注入强大信心。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因此,龚自珍最出名的学问是公羊学,而公羊学在鸦片战争后影响了像康有为这样的启蒙思想家。虽然还是“盛世”年间,但龚自珍这样的知识分子,已经感受到了一定的危机,再看
  • 同样,在宁波,为大力推进老外滩步行街复商复市,一方面,对符合相关规定的商家进行房租减免;另一方面,通过外滩公众号、抖音号等自媒体加强开业商户的店推工作,以吸引更
  • #谈古论今话湛江[超话]#【湛江古井★古韵之六:民主路87号的金铺古井】漫步于赤坎老街,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并不宽的民主路,有一口古井足足占了近三分之一的路面
  • Terra[钟]2020/05/19/16:15UTC & FY3C[钟]2020/05/20/04:20UTC[下雨] Amphan [话筒]NASA:Mil
  • 方城县委书记褚清黎介绍,方城县委县政府科学谋划,上下一心,坚定不移地把大干旅游、干大旅游作为拉动县域经济的“新引擎”扩大对外开放的“金名片”、助推富民兴县的“主
  • #我的20年141天#闹钟吵醒以后,和住在这里的同事一起退房,然后就把我们送出别墅区。#安能物流# ​​​ 一直觉得曾老师是钢铁直男经常说话把我气的不想理他结
  • !#肖战诛仙张小凡[超话]##追星我有正能量# xz#和肖战一起成为更好的自己# 风轻云淡应该是历经千帆后的淡定从容,见怪不怪吧!
  • 5月6日10时到北京路甲乙丙丁理发店美发,11时在北山附近千亿来乌拉火锅就餐,12时到人民广场散步后乘自家车回到母亲家(丰满区红旗街道幸福家园小区);5月8
  • 天天开心的秘诀[嘻嘻]:童心常绿[微风]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心]善于发现美好并为之开心感动[笑哈哈]放下烦恼与包袱,过去的那些不开心就让它过去吧[兔
  • 为了拯救咕哒所在的世界,必须要毁灭“雅嘎”的世界——你无法说哪个世界是正确的,只能说咕哒是主角,只能说我们的世界更好,光是有音乐,能看到蓝天和星星不就很幸福了吗
  • 美妆科研界的偏执狂上天赐予她美貌的同时也赐予她智慧智慧让她的美貌绽放魅力越发迷人她是国际高级美容/身体护理产品研发大师拥有十多年美妆产品研发经验,对美妆/抗衰老
  • 1、看到龙哥打输弹幕:龙哥,拢龙,上啊,用泰拳,用泰拳2、台词(龙哥):我只有一个问题要问你弹幕:爱过,保大,救你3、台词(龙哥):我就是喜欢你的可爱弹幕:我也
  • 但是想通过讲道理说服对方来复合,这是不可能的。 分手后,很多人急于挽回,就去和前任“沟通”但是很多人的沟通并不是沟通,而是去“辩论”。
  • morning[哈哈]俩次大理古镇白天的寂静与晚上的喧嚣形成鲜明的对比骑自行车绕洱海环游聪明伶俐与笨拙的海鸥可能也吃够了飞不起来了[允悲]洱海公园的小松鼠60岁
  • : 摩飞榨汁机/杯 : : 未来回忆起,我应该是幸福的,摩飞榨汁杯在此经年里,我有个人,可想,可恋,可念。 : 摩飞榨汁机/杯 : : 未来回忆起,
  • #美乐家[超话]# 每次到了双‌十一 ,就会想到这对小夫‌妻[憧憬]他们是曾经的淘宝王,年营业‌额过亿,32万粉丝…现在是如Mela的推‌广服务商,坐拥的不再是
  • 鹿晗粉丝来看这个链接 往下拉多半天才能找到他 钱庄的flag又没完成 你们真的不着急吗专辑销量是衡量歌手的最最最最重要指标 别家演唱会不看杂志不买周边不买 也要
  • 茄子主要的养生功效:①防胃癌。[小黄人委屈][抱抱]#十万个为什么# #老倪祖三贴效果好吗##老倪青钱柳茶效果怎样##老倪祖三贴哪里有卖##老倪青钱柳茶好不好#
  • 但是别人的诋毁和不看好,挡不住朱婷的路,我的女神就是当今排坛第一人!朱婷获得2019女排世界杯MVP 让她成为女排三大赛历史上 蝉联世界杯MVP第一人 她也将个
  • 沈卓盈是02年的时候通过香港选美大赛出道的,那个时候年纪轻轻的她就非常让人瞩目,她也因此进入了香港的娱乐圈,本来人们会以为她是一颗耀眼的明星,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