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产品怎样“跨越裂谷”?(王煜全)
前面讲到,一项科技需要经历科研、研发、产品、市场扩散四个阶段,才会成为推动社会的科技力量。其中,市场对新科技的接受度,是考验一个科技企业能否存活的最后一道关卡。
在投资过程中发现,很多科技产品的开发者是技术人员,缺乏市场经验,只考虑性价比,很少考虑用户体验和交互的问题。所以,科技产品在推向市场的时候,往往会碰壁。
对这个现象最形象的解释,是由美国科技营销大师杰弗里·摩尔(Geoffrey Moore)提出的“跨越裂谷”理论。摩尔按照人们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接受度,把用户分为五类人。

第一类用户叫“创新者”。他们是技术发烧友,喜欢黑科技,不在乎产品缺陷。只要有新技术出现,就扑过去体验。
第二类是“早期接受者”。他们不是技术专家,但他们在新产品还不够完善的时候,也乐意尝试。就像比特币钱包,用户体验极差,很多比特币玩家还是会在手机里装这个应用。前两类人加在一起,大概占总用户数的16%。
我们再来看第三类“早期主流用户”。他们更加实际,要等到产品成熟可靠、便于操作了,才开始使用。
第四类是“晚期主流用户”。他们要等到产品在市面上已经流行了一段时间,大家都开始用了,他们才会跟着用。
这两类人占到总用户的68%。他们是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能给企业带来大批量的订单,摊薄研发和制造成本。
但是,请注意,在“主流用户”和“早期接受者”之间存在一个裂谷。如果科技产品成功跨越了裂谷,得到了早期主流人群的认可,就容易进化到晚期主流。如果跨不过去裂谷,新的技术产品就会昙花一现,前期获得大量媒体报道,可是,叫好不叫座,没过多久,就退出市场。
用户里的最后一类是“落后者”。只占人口的16%。他们排斥科技产品,轻易不会使用。他们是那些直到今天还不用手机,或者用功能机的人。企业争取到这部分用户成本太高,得不偿失,可以放弃。
“跨越裂谷”理论是在硅谷科技企业血泪教训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对当年的创业者影响很大。后来,人们注意到这个问题,于是更加注重产品设计,提升使用体验,大多规避了这个问题,很少有人再掉进这个陷阱里了。
但吊诡的是,进入到硬科技创业时代,出现了一批新的企业。这些企业的产品开发者是高校技术人员,不是硅谷的MBA。他们缺乏市场经验,不知道“跨越裂谷”理论,或者体会不深。这时候,“跨越裂谷”的问题又出现了。
而且,这次爆发出来的问题更加严峻,因为科技企业的产品不是软件,而是硬件。硬件需要制造,投进去的都是沉没成本。
企业在刚刚推出产品的时候,遇到的肯定是一群发烧友,看起来销量不错,似乎形成了一个持续向上的曲线。企业就会想当然地画一个延长线,以为接下来市场也会自然而然地扩张,从10%,扩张到50%,甚至100%的市场。于是,企业开始投入巨大的资金,扩大产量。结果,第二批产品生产出来以后,主流用户不买账,产品突然滞销了。这是因为它并没有跨越裂谷,没有赢得真正的主流市场。
重视早期用户的参与
那怎么办呢?怎么样才能“跨越裂谷”呢?
答案就是让用户参与创新。在产品大范围推广以前,就让用户介入,了解用户的需求,让用户参与产品的设计和研发,改进产品的使用体验。
一个你熟悉的例子就是小米。小米用不到10年的时间,就进入了世界500强。它早期成功的秘诀就是让用户参与创新。
小米发布第一款手机是2011年8月。其实,早在一年前,也就是2010年8月,小米就建了一个MIUI论坛。这个论坛上聚集了很多IT极客,大家都对手机操作系统很感兴趣。小米就根据这些人的需求来研发产品,进行内测。然后,收集用户意见,快速迭代。
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说,MIUI论坛活跃的时候,小米官方只有100个工程师,却有1000个由用户组成的有着极强专业水准的内测组成员,以及10万个对产品功能改进非常热衷的开发版用户。
这10万用户热情地为小米出谋划策。所以,第一代小米手机推出的时候,才会收获那么热烈的市场反响。
你可能会问,论坛早就不流行了,今天我要让用户参与创新,还能怎么办呢?
我建议你试试Indiegogo和Kickstarter这样的众筹平台。
过去,我们以为众筹是一个融资渠道。但实际上,足够好的项目早就拿到投资人的钱了,它不需要通过众筹这种相对低效的方式来融资。对硬科技企业而言,众筹真正的功能是产品测试。
企业可以在量产之前,拍一段介绍性的视频,上传到众筹平台。把产品功能全部展示出来,产品还没有面世,你就可以预订。如果这件产品真的做出来了,你就是第一批收到的人。这个机制对创新的帮助非常大,它给了企业一个机会,可以让公众提前评判一个创新产品有没有市场。
产品能不能得到用户欢迎,看的是它的应用表现,不完全是技术领先水平。企业如果能提前测试市场的反应,等到大批量生产的时候,就可以绕开很多坑。
所以,让用户参与创新,归根结底,实际上是一个怎么看待企业和用户关系的问题。
过去,企业和用户之间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用户买了产品之后,最好不要再和企业发生任何联系,因为这可能意味着售后、投诉、纠纷和公关危机。
今天,企业和用户之间是合作关系。在产品上市之前,就要找到早期用户来试用,来帮助完善产品。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你的产品体验自然就更好。而且,早期用户还是很好的意见领袖。他们可以帮助企业做口碑传播,吸引主流用户。最终以点带面,占领主流市场。

马斯克的「生意」,贝佐斯的「爱好」

2015 年 11 月,贝佐斯加入 Twitter 写下了第一条推文。「最稀有的猛兽——一枚二手火箭」,并且加上了一条视频。视频里,亚轨道运载火箭「新谢泼德」号成功发射,然后垂直着陆,成为全球第一枚真正意义上飞入太空并且落地回收的火箭,因为新谢泼德号飞行高度 100 千米,刚好到达太空边缘。

整个「太空圈」沸腾了。这算得上是蓝色起源成立 15 年以来的最大成就。和 SpaceX 四处博眼球不同,之前的蓝色起源太过沉寂,给人一种「它或许只是亿万富翁为了实现儿时梦想随便玩玩」的错觉。

关于太空,马斯克和贝佐斯的童年都被家人影响深远|图片来自网络
反观另一位互联网新贵,用卖掉 PayPal 的资金创立了 SpaceX,有着更加成熟的太空发射经验。SpaceX 2008 年就让猎鹰 1 号火箭成功入轨;猎鹰 9 号在 2012 年完成了首次国际空间站的补给任务。

「并不那么稀有」,马斯克直接开怼不无道理,因为 SpaceX 的确比蓝色起源去过更加深远的太空。为了给大众普及航天知识:到达不同太空高度所需要的火箭速度和推力千差万别,更像是和自己较劲,一个月之内,顺带执行把 11 颗通信卫星送入近地轨道的任务,SpaceX 完成首个轨道火箭助推器的垂直着陆和回收。

不过就在马斯克欢庆之余,贝佐斯泼下一盆冷水,「恭喜 SpaceX,欢迎加入(火箭回收之列)。」

只是单纯喜欢互相抬杠吗?贝佐斯却说,他和马斯克在很多事情上的看法非常相似,不过对未来的概念不全然相同。

马斯克对移民火星有种执念,他认为离开地球是紧迫的,如果发生小行星撞击地球,或者第三次世界大战,人类文明至少可以存续在火星上。不过在贝佐斯看来,这样的想法稍微有点不切实际。

贝佐斯的确也有太空殖民的想法——2019 年 5 月,蓝色起源揭晓月球探索项目。但是他认为人类向往太空不是为了抛弃地球,而是维护地球。在他的设想里,住宅区和轻工业区可以留在地球上,重工业区应该迁移到太空中。

2019 年 5 月,贝佐斯揭晓了月球探索项目和太空殖民计划|视觉中国
第一步则是实现让人们支付得起的太空旅行,说白了,飞到太空边缘体验一下失重感,俯瞰一眼地球,大概就是贝佐斯最初想做的。这样的设想,造一台稳定可靠的亚轨道火箭足够。

而利用轨道火箭可以执行利润丰厚的卫星发射任务,从 NASA 手里抢订单。2019 年亚马逊宣布计划推出一项名为 Kuiper 的全球卫星宽带计划,发射 3236 枚卫星组成全球网络。彼时,距离 SpaceX 推出星链(Starlink)计划已经过去了 4 年,今年 2 月 4 日部署的是第 17 批星链卫星。这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当 SpaceX 还是「稚嫩后辈」时,马斯克就有勇气掀起舆论战争,与 NASA 和传统大型承包商「对簿公堂」。最终他想走得更远,为移民火星的终极计划打基础。

所以今天,人们疑问为什么太空发射领域,SpaceX 和蓝色起源的差距如此之大?其实忽略了两家公司成立初衷截然不同。甚至公司成立之初,两人投入的精力也相差甚远。

2000 年,蓝色起源刚刚诞生。那时候亚马逊已经上市,除了电子商务,Kindle、云计算等其他业务的迅速扩张占据了贝佐斯的大量时间,也许很大程度上分散了他对太空的注意力。

相比之下,马斯克在这件事情上是孤注一掷的。2008 年 SpaceX 经历三次发射失败,耗尽马斯克从 PayPal 那里赚到的 1 亿美元,几近破产。第四次发射成功直接扭转了公司命运,赢得来自 NASA 的 16 亿美元合同——利用猎鹰 9 号将装满补给的「龙飞船」送往国际空间站。有些时候,绝对信念真的可以转化成为一种必然运气。

不像今天,两人在世界首富宝座上「你争我夺」。太空探索的初期,尽管比马斯克富有,但在投入上,贝佐斯可保守得多。他在初期考虑每年为蓝色起源投入 2500 万美元,但这样的金额显然在太空领域不值一提。这已经一定程度上解释了蓝色起源的落后。Rocket Billionaires 一书中写道,「蓝色起源的早期,公司看起来就像是一家『面子工程』模式下的公司,尽管它也招聘工程师和技术员,但它的员工只有几十人。」

虽然 SpaceX 早期组织也不庞大,但马斯克「压榨」员工是出了名的。他经常在心中设下自己预期的「deadline」,如果在此之前员工无法完成,他会直接开除,上手接替对方的工作。

原创 ​沈知涵 极客公园

科技产品怎样“跨越裂谷”?(王煜全)
前面讲到,一项科技需要经历科研、研发、产品、市场扩散四个阶段,才会成为推动社会的科技力量。其中,市场对新科技的接受度,是考验一个科技企业能否存活的最后一道关卡。
在投资过程中发现,很多科技产品的开发者是技术人员,缺乏市场经验,只考虑性价比,很少考虑用户体验和交互的问题。所以,科技产品在推向市场的时候,往往会碰壁。
对这个现象最形象的解释,是由美国科技营销大师杰弗里·摩尔(Geoffrey Moore)提出的“跨越裂谷”理论。摩尔按照人们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接受度,把用户分为五类人。

第一类用户叫“创新者”。他们是技术发烧友,喜欢黑科技,不在乎产品缺陷。只要有新技术出现,就扑过去体验。
第二类是“早期接受者”。他们不是技术专家,但他们在新产品还不够完善的时候,也乐意尝试。就像比特币钱包,用户体验极差,很多比特币玩家还是会在手机里装这个应用。前两类人加在一起,大概占总用户数的16%。
我们再来看第三类“早期主流用户”。他们更加实际,要等到产品成熟可靠、便于操作了,才开始使用。
第四类是“晚期主流用户”。他们要等到产品在市面上已经流行了一段时间,大家都开始用了,他们才会跟着用。
这两类人占到总用户的68%。他们是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能给企业带来大批量的订单,摊薄研发和制造成本。
但是,请注意,在“主流用户”和“早期接受者”之间存在一个裂谷。如果科技产品成功跨越了裂谷,得到了早期主流人群的认可,就容易进化到晚期主流。如果跨不过去裂谷,新的技术产品就会昙花一现,前期获得大量媒体报道,可是,叫好不叫座,没过多久,就退出市场。
用户里的最后一类是“落后者”。只占人口的16%。他们排斥科技产品,轻易不会使用。他们是那些直到今天还不用手机,或者用功能机的人。企业争取到这部分用户成本太高,得不偿失,可以放弃。
“跨越裂谷”理论是在硅谷科技企业血泪教训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对当年的创业者影响很大。后来,人们注意到这个问题,于是更加注重产品设计,提升使用体验,大多规避了这个问题,很少有人再掉进这个陷阱里了。
但吊诡的是,进入到硬科技创业时代,出现了一批新的企业。这些企业的产品开发者是高校技术人员,不是硅谷的MBA。他们缺乏市场经验,不知道“跨越裂谷”理论,或者体会不深。这时候,“跨越裂谷”的问题又出现了。
而且,这次爆发出来的问题更加严峻,因为科技企业的产品不是软件,而是硬件。硬件需要制造,投进去的都是沉没成本。
企业在刚刚推出产品的时候,遇到的肯定是一群发烧友,看起来销量不错,似乎形成了一个持续向上的曲线。企业就会想当然地画一个延长线,以为接下来市场也会自然而然地扩张,从10%,扩张到50%,甚至100%的市场。于是,企业开始投入巨大的资金,扩大产量。结果,第二批产品生产出来以后,主流用户不买账,产品突然滞销了。这是因为它并没有跨越裂谷,没有赢得真正的主流市场。
重视早期用户的参与
那怎么办呢?怎么样才能“跨越裂谷”呢?
答案就是让用户参与创新。在产品大范围推广以前,就让用户介入,了解用户的需求,让用户参与产品的设计和研发,改进产品的使用体验。
一个你熟悉的例子就是小米。小米用不到10年的时间,就进入了世界500强。它早期成功的秘诀就是让用户参与创新。
小米发布第一款手机是2011年8月。其实,早在一年前,也就是2010年8月,小米就建了一个MIUI论坛。这个论坛上聚集了很多IT极客,大家都对手机操作系统很感兴趣。小米就根据这些人的需求来研发产品,进行内测。然后,收集用户意见,快速迭代。
小米联合创始人黎万强说,MIUI论坛活跃的时候,小米官方只有100个工程师,却有1000个由用户组成的有着极强专业水准的内测组成员,以及10万个对产品功能改进非常热衷的开发版用户。
这10万用户热情地为小米出谋划策。所以,第一代小米手机推出的时候,才会收获那么热烈的市场反响。
你可能会问,论坛早就不流行了,今天我要让用户参与创新,还能怎么办呢?
我建议你试试Indiegogo和Kickstarter这样的众筹平台。
过去,我们以为众筹是一个融资渠道。但实际上,足够好的项目早就拿到投资人的钱了,它不需要通过众筹这种相对低效的方式来融资。对硬科技企业而言,众筹真正的功能是产品测试。
企业可以在量产之前,拍一段介绍性的视频,上传到众筹平台。把产品功能全部展示出来,产品还没有面世,你就可以预订。如果这件产品真的做出来了,你就是第一批收到的人。这个机制对创新的帮助非常大,它给了企业一个机会,可以让公众提前评判一个创新产品有没有市场。
产品能不能得到用户欢迎,看的是它的应用表现,不完全是技术领先水平。企业如果能提前测试市场的反应,等到大批量生产的时候,就可以绕开很多坑。
所以,让用户参与创新,归根结底,实际上是一个怎么看待企业和用户关系的问题。
过去,企业和用户之间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用户买了产品之后,最好不要再和企业发生任何联系,因为这可能意味着售后、投诉、纠纷和公关危机。
今天,企业和用户之间是合作关系。在产品上市之前,就要找到早期用户来试用,来帮助完善产品。经历了这样的一个过程,你的产品体验自然就更好。而且,早期用户还是很好的意见领袖。他们可以帮助企业做口碑传播,吸引主流用户。最终以点带面,占领主流市场。 https://t.cn/RO7XAY5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促进征纳双方理解彰显柔性监管理念法治日报——法制网 2021-03-08  □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蔡岩红  近日,国家税务总局启动2021年“我为纳税人缴费人
  • 这些女孩恋爱结局的差别只是因为遇到的男生不同而已,因为每个人要的东西都是不一样的。后来分手后他的高中校友来给我发私信说,当初有偷看我们谈恋爱,真的很羡慕我,因为
  • 现在是2021年8月14号早上7点41南宁今天是七夕 你是一个人还是在想一个人都说时间是良药,能让人忘却所有,可是慢慢的你会发现,其实你根本忘不掉,那个认真爱
  • 日前,黄淑芬将新浪微博以及在网上传播相关视频的律师岳屾山诉至北京互联网法院,以名誉侵权为由要求对方赔偿40万元损失、30万元精神损害金以及10万元维权成本,并停
  • 睡衣的价格是特典组的小伙伴磨了店家很久得到的成果,价格给大家争取到了最优,‼️但需要达到【800】的成团量才能得到这个最优的价格‼️:看píng lùn⏰:8月
  • 想对千玺说的话:生活順利,一切都好好的鸟圈留言:做璽子哥一直的肥鶴,安安穩穩快来保存图片一起去超话分享吧@TFBOYS-易烊千玺 @爱yang烊 @帅帅的烊烊
  • 但那些留在感觉里的状态,是没有人能理解的内心杂陈,也不会有人来告诉你那有多痛。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与我而言,所有的孤独·丧都是一顿美食可以解决
  • #肖战余生请多指教# [赞啊]#肖战玉骨遥# 兔牙守护者肖战❤甜度值爆表肖战❤完美vocal肖战❤日系男友风肖战❤正能量青年肖战❤游戏大魔王肖战❤画画小能手肖战
  • 路遥之马力,日久见人心[微笑][微笑]【早安分享】曾经有人问过我,你最喜欢什么,我说喜欢手表,喜欢手表上的时间,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时间不会骗人,只有时间才能证
  • 而在今天这场BO5的过程中,在二路连麦解说的米勒和管大校也说出了类似的言论,他们认为四强赛的质量太差。面对如此形势,EDG的压力可想而知,更何况在上一轮季后赛里
  • 此前根据《第一财经》报道,以广州城投、广州越秀等为代表的广州国资委所属单位已经开始接手恒大的一些项目,其中就包括恒大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的10万人专业大球场以及配套
  • 生活總和我們開著玩笑,你期待什么,什么就會离你越遠;你執著誰,就會被誰傷害得最深。活在昨天的人迷惑,活在明天的人等待,只有活在今天的人最踏實☘️ #晚安#《近
  • • 你只有坚持的时间越久,你才越能收获更大的果实,看到更大的蜕变。但只要克服了,之后就神清气爽,这样就会让感谢自己最初那几秒的坚持。
  • 句子的格式:你+对方+平衡的话(能增加联系和共鸣的话)即“选择你最近的改变+对她不明显的关注+你们之间的联系点”。”“所有的奋斗都有意义,所有的举动都可以改变世
  • ”“麻烦老师找到了和我说下!错过了直播 上线后一口气补完了首页的所有直播片段 现在还无法平静 为什么会那么让人心动啊 一瞥一笑一抬眸 每一帧都在让我心动 某种程
  • 奉劝各位小仙女一句:整形要谨慎,做磨骨的医生 ​​​ ...展开#泓宝团团团# 「日代➕品牌授权」【08.30-09.06截】[兔子]各位小仙女请默认五星好评哦
  • 她现在的内心很脆弱,也很敏感,你要做的,就是不经意的关心,以及感性带领她,切记,不要暴露什么需求感,暂时就处于一个朋友的身份就好。感情方面丁火男很容易挑花眼,兄
  • #老厂房华丽转身变文创地标#【金鼎1919:云南最早的创客矩阵】金鼎1919如今已经聚集了众多的文创企业,这里把云南本土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与国际接轨,通过非物质
  • 常选用复方新诺明,因在前列腺中能达到较高浓度,可为口服的首选药物;用法:每日2次,每次2片,口服。  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  应用抗菌药物:首选红霉素、复方新诺明
  • 耶终于喝到了超级久超级久没有喝到的思乐冰啦又吃了关东煮但是这一次的好难吃每次去买都买不到的摩天脆脆等了好久吃到了但是总感觉和以前不同了可能是没有胃口[悲伤]遇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