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组数字见证中国冰雪荣耀背后的黑龙江力量】

冰雪交织,激情飞扬,圣火熄灭,璀璨依旧。
  2月20日,国家体育馆,一场被誉为“无与伦比”的冬奥盛会落下帷幕。
  短短17天,在飞扬的“冰丝带”,在舞动的“雪如意”,我国冰雪资源大省黑龙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北京冬奥会中国代表团,有黑龙江籍运动健儿63名,占比43.4%;黑龙江籍教练员15名,占比55.56%,涵盖了冬奥会几乎所有项目。
  2127名国内技术官员中,441人来自黑龙江,成为除北京外选派人数最多的省份。
  本届冬奥会9枚金牌中,4枚“来自”黑龙江。历届冬奥会22枚金牌中,13枚与黑龙江运动员有关,占比超过一半。
  无论是短道速滑队的“团魂”和战斗力,还是冰壶小将面对强劲队手的从容不迫;无论是征战赛场的运动员,还是身在幕后的技术人员;无论是速度与激情共存的冰雪运动,还是蓬勃发展的冰雪产业……
  勇于挑战、不断突破极限,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生动诠释,也正为这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发展增添耀眼的亮色。
13/22,每一次都为梦想而战
  34秒32,新的奥运纪录诞生了!
  2月12日晚,一声发令枪响后,高亭宇犹如一道闪电划过,率先冲过终点。中国男子速度滑冰历史上的第一枚冬奥金牌就此诞生!
  1997年出生的高亭宇是黑龙江伊春小伙儿,2016年入选中国速滑队,在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都担任中国代表团旗手。这是他第二次参加冬奥会,圆了奖牌换色的梦想。
  “被别人叫了8年的速滑冠军,今天起终于有人和我一起分享这个称呼了——冠军高同学。”当日,为高亭宇颁奖的是前速度滑冰1000米冬奥冠军、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的张虹。颁奖后,她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黑龙江是冰雪资源大省,每年长达四五个月的雪季,为冰雪运动提供了天然的沃土。凭着热爱、拼搏与薪火相传,一代代健将“滑”进了冬奥赛场。
  5日晚,由曲春雨、范可新、张雨婷、武大靖、任子威组成的中国短道速滑接力队,在混合团体2000米接力赛中斩获首金,为虎年春节送来一份贺礼。他们的老家都在黑龙江,分别是黑河、七台河、哈尔滨、佳木斯、哈尔滨。
  13日晚,范可新、张雨婷等再次摘取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铜牌。赛后,范可新亲吻冰面的照片冲上热搜。“这不是吻别,是因为自己对这片冰场的热爱。”她在随后的采访中说。
  精彩仍在书写。
  19日晚,隋文静/韩聪,这对“冰上芭蕾CP”,最终夺得金牌。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申雪/赵宏博获得双人滑项目冠军。这跨越12年的传承,都来自哈尔滨。
  冰雪运动,是挑战严寒、挑战极限、挑战自我的过程。除了争金夺银,还有从不停止向冠军攀登、向纪录冲刺,这正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动人之处。
  今年,赵嘉文代表中国队首次参加北欧两项,倪悦名、孔凡影代表中国队首次参加高山滑雪滑降、超级大回转、混合团体项目,杨硕瑞代表中国队首次参加自由式滑雪大跳台项目和坡面障碍技巧项目……这些创造“首次”的健儿弥补了中国队在冬奥参赛史上的空白,实现了冬奥会全项目参赛的“小目标”。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乡——黑龙江。
  本届冬奥会前,中国健儿总共夺得13枚冬奥会金牌,有9枚和黑龙江运动员有关。如今,奖牌榜再度更新,最新获得的9枚金牌中,有4枚由黑龙江籍运动员获得。
  北京冬奥会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历史上参赛规模最大的一届冬奥会,中国代表团中黑龙江籍运动健儿有63名,占比43.4%;黑龙江籍教练员有15名,占比55.56%,涵盖了冬奥会几乎所有的项目。
  黑龙江省体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相比平昌冬奥会,黑龙江省输送的运动员在北京冬奥会的参赛项目增加了冰球等4大项,男、女冰球等20多个小项。
  一场场比赛激烈角逐,一位位奥运健将走进视野,一枚枚沉甸甸的奖牌收入囊中……“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他们从这块黑土地走向世界赛场,每一块奖牌、每一点突破都凝聚着常人难以理解的坚守与付出。”哈尔滨市体育局局长赵竹帛说。
  “谢谢你!每一位冬奥英雄。”
  441/2127,黑龙江冬奥技术官员为梦想护航
  “感谢中国(短道)速滑这个团结的队伍!”7日晚,中国选手任子威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中获得金牌。他的父母在哈尔滨的家中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而这句发自内心的话语,也道出了金牌背后的力量。
  为做好助力冬奥的训练保障工作,黑龙江省不惜重金,对亚布力体育训练基地场地、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场馆进行升级。2021年,黑龙江省承办8项全国冰雪赛事,以赛代练,助力北京冬奥会备战训练和比赛。
  “全省400多名运动员在此训练,还有省外队伍和国家队,我们全力做好保障。”黑龙江省亚布力体育训练基地副主任王树军说,省队的运动员几乎全年食宿在队里,基地还配备了按摩师、队医。2021年,这里承担了6支国家集训队,约130人共计241天的训练备战任务。
  从2015年7月北京携手张家口赢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到如今冬奥会顺利举办,“北京冬奥会需要什么,我们就支持什么,北京冬奥会需要做什么,我们就做好什么”——这是来自黑龙江“老铁”的回答。
  早在2019年9月,黑龙江省就印发了《关于加强北京冬奥会备战工作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具体措施》,明确了23条任务措施及负责单位,为助力冬奥提供政策保障。
  在人才选拔上,黑龙江全面实施了冬季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培养工程,培养优秀冰雪体育后备人才,集中力量选拔优秀运动员。
  “训练尽管枯燥,但梦想金光闪闪,我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奋斗。”16岁的全思桐是黑龙江省高山滑雪队队员。尽管前不久腰受过伤,但休整几个月后,她马上抱着雪板、换上装备,登上缆车准备开始新的训练。
  与运动员和后备人才相比,冬奥会所需技术官员以及科研、医疗、场地服务等保障人员,数量更加庞大。
  “技术员既要有专业知识和运动经验,又要有熟练的英语交流能力,全程需要精力100%集中。”“00后”大学生那梦元家在哈尔滨,担任国家体育馆冰球项目国内技术官员,承担射门观察员和计时员任务,也就是负责记录队伍比赛中射门次数、种类,以及调整计时装置。
  据统计,北京冬奥会共有2127名国内技术官员参加,包括赛事技术代表、竞赛官员、技术裁判员、计量官员等,其中黑龙江就有441人,成为北京外选派人数最多的省份。
  为激活“冰雪基因”,在哈尔滨,“上冰雪”被纳入中小学校课程,冰雪作业更是成了“必选项”。全市专项投入3000万元组建了120支中小学校冰球队,通过冰雪特色学校、基点学校等为引领,重点推进冰球项目体系建设。
  截至2021年,黑龙江省已累计开展各级各类冰雪赛事活动数千项次,带动9000万人次参与冰雪运动。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这里不遗余力。
  曾经“冰雪运动不出山海关”,如今冰雪运动大踏步“南展西扩东进”。从冰场制冰师到雪场指导员,从比赛裁判员到俱乐部教练……很多地方都有黑龙江人的身影。黑龙江还形成了向四川、湖南等地输出优秀教练员的常态化机制。
“钢铁力量”崛起,为冰雪助力
  “看到运动员踏着滑雪板、穿着滑雪鞋,通过我们的索道行进到比赛场地,既节省时间和体力,还能保障安全,我觉得很自豪。”哈尔滨鸿基索道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罗荣依旧很激动。
  在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张家口赛区,罗荣所在的公司负责两个赛区四条拖牵索道的供应和维护,有8名工作人员在赛区度过了春节。“能承接如此大型国际赛事的幕后工作,是对我们的肯定,更是一份荣耀。”罗荣说。
  该公司多年专注索道设备市场,产品已在黑龙江、吉林、新疆等地的雪场和冰雪旅游景区投入使用。
  谈及本届冬奥会的难忘瞬间,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苏彦庆侃侃而谈。2月4日晚举行的开幕式上,最后一棒火炬手将火炬放入“大雪花”中央,惊艳世人。他带领团队攻克的3D打印技术,有效助力了这款“零碳排放”环保火炬的研发和制造。
  “主火炬的‘高颜值’需要过硬的技术支撑。”苏彦庆说,从2020年开始,团队发挥多年来在新材料、精密成形技术等方面技术优势,成功制备出符合条件的氢火炬及其燃烧系统。
  1月6日,北京冬奥列车亮相京张高铁。京张高铁的两款车头“龙凤呈祥”和“瑞雪迎春”的蒙皮,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王国峰教授团队采用快速超塑成形工艺助力制造生产的。王国峰说,两款车头分别仿生于“鹰隼”与“旗鱼”,其流线型设计能减轻空气阻力,后续将批量生产。
  此外,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变身“冰立方”、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工程等,都凝结着多项来自黑龙江的技术成果。
  冬奥会给冰雪装备制造企业带来发展良机。在齐齐哈尔黑龙国际冰雪装备有限公司,包括速滑刀鞋、花样刀鞋、冰球刀鞋,以及滑雪板、服装、护具等在内的诸多产品正在有序生产。机器人智能冰刀生产线年生产能力可达300万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我们的零售业务额及线上业务额,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该公司总经理鞠培鸿说,公司正与多所高校合作,研发高端产品,目前已获批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29项。
  从冰刀、滑雪鞋到头盔、滑雪服,从造雪机、压雪车到更多冰雪场地装备,黑龙江、新疆、吉林等地企业正借着冬奥之风,推动产品从无到有,品牌从有到优。
  黑龙江省冰雪产业研究院院长张贵海说,立足良好的装备制造基础,越来越多投资者将目光投入冰雪产业,未来冰雪装备制造产业潜力巨大。
  《黑龙江省冰雪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2年)》中,明确提出推动冰雪装备企业改造升级,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补贴、贷款等支持,在哈尔滨等多地建设冰雪装备专业化产业园,将冰雪产业做大做强。
“冰雪+”繁荣,为未来添彩
  “没想到这个假期挺忙的,每天都要教四五个孩子。”2000年出生的江雨鑫是哈尔滨融创雪世界一名教练员。作为哈尔滨最大的室内滑雪场,寒假以来,这里平均一天接待量达八九百人,其中大部分是亲子组合。
  “除了文旅产业,我们还与哈尔滨体育学院成立了冰雪学院,开展包括滑雪救援、设施维护等在内的系统培训。可以说80%的冰雪项目管理人才都是从哈尔滨走出的。”哈尔滨融创冰雪文化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关亮说。
  冰雪旅游是黑龙江的一张名片,吸引着众多游客到访。从哈尔滨中央大街到漠河北极村,从城市冰景到乡村雪趣,从狗拉爬犁、雪地摩托到“泼水成冰”、江边雾凇,都是热门“打卡清单”。
  冬奥会会徽、奥运五环、吉祥物……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以“冬奥之光 闪耀世界”为主题,打造了一个集观赏、游乐以及传播冬奥知识为一体的冰雪乐园。
  “我看到了冰墩墩和雪容融,和‘顶流’合影,真的是不虚此行。”在这个流光溢彩的梦幻城堡,来自重庆的游客胡桂霞和家人玩得不亦乐乎。
  冰雪项目吸睛、冰雪旅游市场火爆、冰雪运动装备热销……网友评论说,冬奥会成了“最强带货王”。
  一份消费报告显示,当春节遇见冬奥会,“冰雪奇缘”成过年新时尚,与冰雪相关的主题消费更是快速兴起。黑龙江消费者偏爱购买冰雪专业器材。冬奥相关主题纪念币、邮票、吉祥物等也持续热销。
  受访专家指出,北京冬奥会为冰雪产业的繁荣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冰雪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各地雪场建设、雪具销售、冰雪培训以及餐饮、住宿、休闲旅游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
  瞄准“冰雪+”,黑龙江省正在不断发力。《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中,明确提出通过规划引领、项目带动,充分发挥冰天雪地的自然资源优势,促进冰雪旅游与工业、体育和其他产业融合,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协同发展,让冰雪经济成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眼下,“雪花的故事”终章落幕,“一起向未来”的新篇已经开启,“天下一家”的焰火照亮前方。迎着冬奥东风,这片“白色沃土”将乘势而上,拥抱明媚的春天。(新华每日电讯) https://t.cn/A66vPBDO

本届冬奥会9枚金牌中,4枚“来自”这里 历届冬奥会22枚金牌中,13枚与这里有关
【两组数字见证中国冰雪荣耀背后的黑龙江力量】
 冰雪交织,激情飞扬,圣火熄灭,璀璨依旧。
  2月20日,国家体育馆,一场被誉为“无与伦比”的冬奥盛会落下帷幕。
  短短17天,在飞扬的“冰丝带”,在舞动的“雪如意”,我国冰雪资源大省黑龙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北京冬奥会中国代表团,有黑龙江籍运动健儿63名,占比43.4%;黑龙江籍教练员15名,占比55.56%,涵盖了冬奥会几乎所有项目。
  2127名国内技术官员中,441人来自黑龙江,成为除北京外选派人数最多的省份。
  本届冬奥会9枚金牌中,4枚“来自”黑龙江。历届冬奥会22枚金牌中,13枚与黑龙江运动员有关,占比超过一半。
  无论是短道速滑队的“团魂”和战斗力,还是冰壶小将面对强劲队手的从容不迫;无论是征战赛场的运动员,还是身在幕后的技术人员;无论是速度与激情共存的冰雪运动,还是蓬勃发展的冰雪产业……
  勇于挑战、不断突破极限,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生动诠释,也正为这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发展增添耀眼的亮色。
13/22,每一次都为梦想而战
  34秒32,新的奥运纪录诞生了!
  2月12日晚,一声发令枪响后,高亭宇犹如一道闪电划过,率先冲过终点。中国男子速度滑冰历史上的第一枚冬奥金牌就此诞生!
  1997年出生的高亭宇是黑龙江伊春小伙儿,2016年入选中国速滑队,在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都担任中国代表团旗手。这是他第二次参加冬奥会,圆了奖牌换色的梦想。
  “被别人叫了8年的速滑冠军,今天起终于有人和我一起分享这个称呼了——冠军高同学。”当日,为高亭宇颁奖的是前速度滑冰1000米冬奥冠军、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的张虹。颁奖后,她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黑龙江是冰雪资源大省,每年长达四五个月的雪季,为冰雪运动提供了天然的沃土。凭着热爱、拼搏与薪火相传,一代代健将“滑”进了冬奥赛场。
  5日晚,由曲春雨、范可新、张雨婷、武大靖、任子威组成的中国短道速滑接力队,在混合团体2000米接力赛中斩获首金,为虎年春节送来一份贺礼。他们的老家都在黑龙江,分别是黑河、七台河、哈尔滨、佳木斯、哈尔滨。
  13日晚,范可新、张雨婷等再次摘取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铜牌。赛后,范可新亲吻冰面的照片冲上热搜。“这不是吻别,是因为自己对这片冰场的热爱。”她在随后的采访中说。
  精彩仍在书写。
  19日晚,隋文静/韩聪,这对“冰上芭蕾CP”,最终夺得金牌。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申雪/赵宏博获得双人滑项目冠军。这跨越12年的传承,都来自哈尔滨。
  冰雪运动,是挑战严寒、挑战极限、挑战自我的过程。除了争金夺银,还有从不停止向冠军攀登、向纪录冲刺,这正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动人之处。
  今年,赵嘉文代表中国队首次参加北欧两项,倪悦名、孔凡影代表中国队首次参加高山滑雪滑降、超级大回转、混合团体项目,杨硕瑞代表中国队首次参加自由式滑雪大跳台项目和坡面障碍技巧项目……这些创造“首次”的健儿弥补了中国队在冬奥参赛史上的空白,实现了冬奥会全项目参赛的“小目标”。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乡——黑龙江。
  本届冬奥会前,中国健儿总共夺得13枚冬奥会金牌,有9枚和黑龙江运动员有关。如今,奖牌榜再度更新,最新获得的9枚金牌中,有4枚由黑龙江籍运动员获得。
  北京冬奥会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历史上参赛规模最大的一届冬奥会,中国代表团中黑龙江籍运动健儿有63名,占比43.4%;黑龙江籍教练员有15名,占比55.56%,涵盖了冬奥会几乎所有的项目。
  黑龙江省体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相比平昌冬奥会,黑龙江省输送的运动员在北京冬奥会的参赛项目增加了冰球等4大项,男、女冰球等20多个小项。
  一场场比赛激烈角逐,一位位奥运健将走进视野,一枚枚沉甸甸的奖牌收入囊中……“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他们从这块黑土地走向世界赛场,每一块奖牌、每一点突破都凝聚着常人难以理解的坚守与付出。”哈尔滨市体育局局长赵竹帛说。
  “谢谢你!每一位冬奥英雄。”
  441/2127,黑龙江冬奥技术官员为梦想护航
  “感谢中国(短道)速滑这个团结的队伍!”7日晚,中国选手任子威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中获得金牌。他的父母在哈尔滨的家中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而这句发自内心的话语,也道出了金牌背后的力量。
  为做好助力冬奥的训练保障工作,黑龙江省不惜重金,对亚布力体育训练基地场地、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场馆进行升级。2021年,黑龙江省承办8项全国冰雪赛事,以赛代练,助力北京冬奥会备战训练和比赛。
  “全省400多名运动员在此训练,还有省外队伍和国家队,我们全力做好保障。”黑龙江省亚布力体育训练基地副主任王树军说,省队的运动员几乎全年食宿在队里,基地还配备了按摩师、队医。2021年,这里承担了6支国家集训队,约130人共计241天的训练备战任务。
  从2015年7月北京携手张家口赢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到如今冬奥会顺利举办,“北京冬奥会需要什么,我们就支持什么,北京冬奥会需要做什么,我们就做好什么”——这是来自黑龙江“老铁”的回答。
  早在2019年9月,黑龙江省就印发了《关于加强北京冬奥会备战工作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具体措施》,明确了23条任务措施及负责单位,为助力冬奥提供政策保障。
  在人才选拔上,黑龙江全面实施了冬季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培养工程,培养优秀冰雪体育后备人才,集中力量选拔优秀运动员。
  “训练尽管枯燥,但梦想金光闪闪,我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奋斗。”16岁的全思桐是黑龙江省高山滑雪队队员。尽管前不久腰受过伤,但休整几个月后,她马上抱着雪板、换上装备,登上缆车准备开始新的训练。
  与运动员和后备人才相比,冬奥会所需技术官员以及科研、医疗、场地服务等保障人员,数量更加庞大。
  “技术员既要有专业知识和运动经验,又要有熟练的英语交流能力,全程需要精力100%集中。”“00后”大学生那梦元家在哈尔滨,担任国家体育馆冰球项目国内技术官员,承担射门观察员和计时员任务,也就是负责记录队伍比赛中射门次数、种类,以及调整计时装置。
  据统计,北京冬奥会共有2127名国内技术官员参加,包括赛事技术代表、竞赛官员、技术裁判员、计量官员等,其中黑龙江就有441人,成为北京外选派人数最多的省份。
  为激活“冰雪基因”,在哈尔滨,“上冰雪”被纳入中小学校课程,冰雪作业更是成了“必选项”。全市专项投入3000万元组建了120支中小学校冰球队,通过冰雪特色学校、基点学校等为引领,重点推进冰球项目体系建设。
  截至2021年,黑龙江省已累计开展各级各类冰雪赛事活动数千项次,带动9000万人次参与冰雪运动。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这里不遗余力。
  曾经“冰雪运动不出山海关”,如今冰雪运动大踏步“南展西扩东进”。从冰场制冰师到雪场指导员,从比赛裁判员到俱乐部教练……很多地方都有黑龙江人的身影。黑龙江还形成了向四川、湖南等地输出优秀教练员的常态化机制。
“钢铁力量”崛起,为冰雪助力
  “看到运动员踏着滑雪板、穿着滑雪鞋,通过我们的索道行进到比赛场地,既节省时间和体力,还能保障安全,我觉得很自豪。”哈尔滨鸿基索道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罗荣依旧很激动。
  在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张家口赛区,罗荣所在的公司负责两个赛区四条拖牵索道的供应和维护,有8名工作人员在赛区度过了春节。“能承接如此大型国际赛事的幕后工作,是对我们的肯定,更是一份荣耀。”罗荣说。
  该公司多年专注索道设备市场,产品已在黑龙江、吉林、新疆等地的雪场和冰雪旅游景区投入使用。
  谈及本届冬奥会的难忘瞬间,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苏彦庆侃侃而谈。2月4日晚举行的开幕式上,最后一棒火炬手将火炬放入“大雪花”中央,惊艳世人。他带领团队攻克的3D打印技术,有效助力了这款“零碳排放”环保火炬的研发和制造。
  “主火炬的‘高颜值’需要过硬的技术支撑。”苏彦庆说,从2020年开始,团队发挥多年来在新材料、精密成形技术等方面技术优势,成功制备出符合条件的氢火炬及其燃烧系统。
  1月6日,北京冬奥列车亮相京张高铁。京张高铁的两款车头“龙凤呈祥”和“瑞雪迎春”的蒙皮,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王国峰教授团队采用快速超塑成形工艺助力制造生产的。王国峰说,两款车头分别仿生于“鹰隼”与“旗鱼”,其流线型设计能减轻空气阻力,后续将批量生产。
  此外,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变身“冰立方”、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工程等,都凝结着多项来自黑龙江的技术成果。
  冬奥会给冰雪装备制造企业带来发展良机。在齐齐哈尔黑龙国际冰雪装备有限公司,包括速滑刀鞋、花样刀鞋、冰球刀鞋,以及滑雪板、服装、护具等在内的诸多产品正在有序生产。机器人智能冰刀生产线年生产能力可达300万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我们的零售业务额及线上业务额,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该公司总经理鞠培鸿说,公司正与多所高校合作,研发高端产品,目前已获批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29项。
  从冰刀、滑雪鞋到头盔、滑雪服,从造雪机、压雪车到更多冰雪场地装备,黑龙江、新疆、吉林等地企业正借着冬奥之风,推动产品从无到有,品牌从有到优。
  黑龙江省冰雪产业研究院院长张贵海说,立足良好的装备制造基础,越来越多投资者将目光投入冰雪产业,未来冰雪装备制造产业潜力巨大。
  《黑龙江省冰雪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2年)》中,明确提出推动冰雪装备企业改造升级,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补贴、贷款等支持,在哈尔滨等多地建设冰雪装备专业化产业园,将冰雪产业做大做强。
“冰雪+”繁荣,为未来添彩
  “没想到这个假期挺忙的,每天都要教四五个孩子。”2000年出生的江雨鑫是哈尔滨融创雪世界一名教练员。作为哈尔滨最大的室内滑雪场,寒假以来,这里平均一天接待量达八九百人,其中大部分是亲子组合。
  “除了文旅产业,我们还与哈尔滨体育学院成立了冰雪学院,开展包括滑雪救援、设施维护等在内的系统培训。可以说80%的冰雪项目管理人才都是从哈尔滨走出的。”哈尔滨融创冰雪文化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关亮说。
  冰雪旅游是黑龙江的一张名片,吸引着众多游客到访。从哈尔滨中央大街到漠河北极村,从城市冰景到乡村雪趣,从狗拉爬犁、雪地摩托到“泼水成冰”、江边雾凇,都是热门“打卡清单”。
  冬奥会会徽、奥运五环、吉祥物……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以“冬奥之光 闪耀世界”为主题,打造了一个集观赏、游乐以及传播冬奥知识为一体的冰雪乐园。
  “我看到了冰墩墩和雪容融,和‘顶流’合影,真的是不虚此行。”在这个流光溢彩的梦幻城堡,来自重庆的游客胡桂霞和家人玩得不亦乐乎。
  冰雪项目吸睛、冰雪旅游市场火爆、冰雪运动装备热销……网友评论说,冬奥会成了“最强带货王”。
  一份消费报告显示,当春节遇见冬奥会,“冰雪奇缘”成过年新时尚,与冰雪相关的主题消费更是快速兴起。黑龙江消费者偏爱购买冰雪专业器材。冬奥相关主题纪念币、邮票、吉祥物等也持续热销。
  受访专家指出,北京冬奥会为冰雪产业的繁荣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冰雪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各地雪场建设、雪具销售、冰雪培训以及餐饮、住宿、休闲旅游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
  瞄准“冰雪+”,黑龙江省正在不断发力。《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中,明确提出通过规划引领、项目带动,充分发挥冰天雪地的自然资源优势,促进冰雪旅游与工业、体育和其他产业融合,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协同发展,让冰雪经济成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眼下,“雪花的故事”终章落幕,“一起向未来”的新篇已经开启,“天下一家”的焰火照亮前方。迎着冬奥东风,这片“白色沃土”将乘势而上,拥抱明媚的春天。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以科技创新最强音奏响郑州发展主旋律】【“十大战略”的省会实践】之“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篇(上)

以科技创新最强音奏响郑州发展主旋律

本报记者 石大东 裴蕾 李娜 覃岩峰

开栏的话

团结一致向未来,奋斗实干启新程。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是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历史节点、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会议动员全市上下以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为统揽,锚定“两个确保”,全面开展“三标”活动,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这是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对郑州的期待要求的准确定位,是新一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抓落实、促发展、见成效的工作方法、思路和目标,也是面向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发出的总动员。

2022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作为正在建设的国家中心城市和更高水平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郑州肩负着重要的使命担当。2022年也是省委实施“十大战略”的开局之年。深入推进“十大战略”,既是全省的任务,更是郑州的主要任务,是贯穿郑州经济工作的主抓手、主任务、主路径。郑州肩上的使命之重,是河南之重,中部崛起之重。

为宣传贯彻好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十大战略”行动,今日起本报推出“躬身入局·高台起势”【“十大战略”的省会实践】系列重磅报道,全面、深入、扎实展现“十大战略”所涉领域取得的成绩、主要做法和目标方向,切实把每一个战略、每一项举措宣传好报道好,凝聚起全市上下全力开局破题、奋力高台起势的磅礴伟力。

初春的郑东新区郑州之林公园内,柳枝遥看已有新绿。

徜徉于这里的郑州市民发现,陪伴他们散步的多了几台机器人——它们的外观像是一辆无人驾驶的小车,前端伸出来“象鼻子”一样的吸口,遇到垃圾,能“聪明”地“吸食入腹”并进行分类;遇到障碍,能灵巧地“闪身而过”;“看到”行人没戴口罩,还会礼貌地提醒……这几台集保洁与巡视功能于一体的机器人,2021年12月刚刚走出郑东新区中原科技城的实验室,正式开始“服役”。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机器人是郑州中原动力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

这样的“郑州制造”到“郑州智造”,在郑州,并不罕见。放眼郑州75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科技创新已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核心,成为第一动力。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源,正为郑州这片热土注入磅礴的发展动能,铺陈着叠彩的崭新画卷。

纲举目张 科技创新恰逢其时

人勤春来早。

早春的郑东新区中原科技城内,常见人们步履匆匆,无人驾驶的公交车忙碌着,湖畔柳丝映水、秀美静谧。这里作为中部首个全国“双创”活动周的举办地,吸引了大量的科创企业和青年人才,在全国形成了“北有中关村、南有深圳湾、东有长阳谷、西有菁蓉汇、中有龙子湖”的双创版图。

科技创新俨然成为城市的新风尚,而这一切,得益于郑州将“科技创新”作为发展新引擎的系列措施。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郑州的经济社会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生活福祉。

2021年9月7日,河南省委工作会议召开,把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作为“十大战略”之首,对构建一流创新生态、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作出系统部署。

2022年2月15日,壬寅年元宵节当天,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体会议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上再次“扣题”,提出郑州要深入推进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行动,加快打造国家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

急迫感和使命感跃然纸上:郑州要牢固树立“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创新必退”的发展理念,以创新为驱动、以人才为支撑,以非常之策、非常之力推进科技创新,实现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人才聚集、主体培育、研发投入大幅度提升,创新活力充分进发。

“今后的五年,郑州将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核心功能来打造,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科技兴市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构建‘一带引领、两翼驱动、四区支撑、多点联动’的城市科技创新格局。”《中共郑州市委关于制定郑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为郑州科技发展擘画了新蓝图。

宛如春风迎面袭来——郑州,将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级,营造极具活力的创新生态环境,全力打造国家创新高地,为郑州加快推动国家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奋力出重彩、成高峰提供创新保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

深植厚培 科技创新正得其势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始终坚持把创新摆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位置,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主要科技指标和科技创新能力实现大幅提升。”郑州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处于关键之际,市科技部门迅速谋划实施了8项新型冠状病毒防控应急科研攻关项目,安图生物新冠病毒抗体检测试剂盒,成为全省首款新冠病毒抗体检测产品,为全国疫情防控做出郑州贡献。郑州市科学技术局荣获科技部“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表彰。

以往,人们提及河南或是郑州,或许会想到“粮食大省”“商都文明”,而今,这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正在全力打造属于自己的科创新名片,仅去年一年,郑州科创工作就有了显著提升——

科技平台建设迈出新步伐。成功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省科学院重建重振正式揭牌,与中原科技城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嵩山实验室、黄河实验室、神农种业实验室相继挂牌运营。成功引进哈工大、机械研究总院等12家大院名所在郑设立新型研发机构,累计达到12家。

创新主体培育再上新台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优化高企申报认定流程,全年新增高企1212家,总量4130家,同比增长41.4%,全省占比49.22%。新增科技型企业2172家,总量达到10018家,同比增长27.7%。

研发投入工作打开新局面。通过政策引导、靠近服务、加强培训,2020年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增长16.9%,总量276.7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由2018年1.74%增长至2020年2.31%,增长32%,增长幅度居国家中心城市首位。

科技服务能力取得新提升。全国双创活动周成功举办并取得良好效果。“郑创汇”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品牌效应逐步显现,参赛外地项目占比接近40%,UU跑腿、泛锐熠辉等优秀创业项目取得良好发展。2021年11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被科技部评价优秀,优秀数量居全国第七位。郑州技术交易市场正式揭牌运营,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306.5亿元,增长44%,全省占比50.3%。

科技人才工作步入新阶段。积极贯彻落实“郑州人才计划”,启动创新创业团队项目申报工作,评选资助创新创业团队项目37个。积极承接“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省级行政许可权限下放工作,引进外国高端人才42人、外国专业人才548人。在中原科技城设立全市第一家“郑州中原科技城外国人才服务站”。

关键核心技术获得新突破。一批关键“卡脖子”技术实现突破,郑煤机自主研发的10米超大采高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架成为世界之最,综合性能国际领先。三磨所研制的超高导热和光学级CVD金刚石材料,实现热导率2000 (W/mK)金刚石材料制备技术突破,成为国内首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十七所研制的激光雷达闪耀太空,作为交会对接的核心设备,精准引导神舟十三号飞船和天和核心舱交会对接。全市9项科技成果获2020年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省获奖项目的53%;获得河南省科技学技术奖一等奖17项,占全省68%。

释能提级 科技创新风起帆张

如何让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化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观大势、谋全局、干大事,首要的是战略,谋定而后动,才能决胜于千里。

那么,郑州科技创新的未来方向在哪里?道路在何方?

“我们将以建设国家创新高地为目标,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实施意见,坚持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大力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体系,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动能,让科技创新成为郑州最强音!”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说。

已然开启的2022年,郑州将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和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聚焦“六个一流”,构建“三大体系”,实施“八类专项”,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级,营造极具活力的创新生态环境,全力打造国家创新高地——

“六个一流”,是指:坚持把打造一流创新生态作为建设国家创新高地的根本之策,聚焦建设一流创新平台、凝练一流创新课题,培育一流创新主体,集聚一流创新团队,创设一流创新制度,厚植一流创新文化,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要素链、制度链共生耦合,着力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增强科技硬实力。

“三大体系”,即构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和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全力争取国家实验室和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大创新平台在郑布局,支持推动已揭牌的嵩山、黄河等省实验室建设,积极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争取纳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体系。同时,正在研究谋划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功能区,集中布局超短超强激光平台、新一代正负电子对撞机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打造我省科技创新的新地标和国家创新高地的重要支撑。

结合郑州优势资源,我市还将实施八类专项:

中原科技城与省科学院融合发展专项,把中原科技城建设与省科学院融合发展,作为郑州带头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重点突破的头号工程,引才育才的重要平台。

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专项,开展人工智能在物流、制造、农业、交通等重点领域创新应用,实施一批人工智能创新专项,提升人工智能产业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创业团队引进专项,着力打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引进培育创新创业团队项目。

新型研发机构建设专项,力争再引进一批国内知名高校、国家级科研院所、高层次人才团队等高端创新资源来郑设立新型研发机构。

全域创新能力提升专项,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需求,重点在装备制造、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生物医药等新基建领域凝练实施一批一流课题和重大科技项目,以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发展,为郑州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专项,构建技术转移一体化格局,依托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引进和培育技术转移机构,加快建设郑州技术交易市场,建立技术经纪人体系。提高科技成果就地转化能力,组织“校企双进活动”,畅通高校科技创新资源利用通道。

科技体制改革攻坚专项,赋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创新活力。

科技创新政策支撑专项,重新梳理完善企业培育、新型研发机构建设、重大创新专项、科技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政策,努力打造政策高地,着力激发全社会创新意愿,撬动全社会资源进一步向创新集聚。

欲展鹏程十万里,且趁东风行大船。

把科技创新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立足郑州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的责任与使命,围绕黄河流域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定位,大力推动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打造更高水平的国家高质量发展区域增长极,为中原更加出彩、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郑州,已然在行动。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也因此,哪怕他知道冯世真并不是理想的结婚对象,他依旧飞蛾扑火般地靠近她温暖她,他坚信他们能够共创美好的未来!桥本诗织脚踏两只船,她并不是容嘉上想要的另一半,如今
  • 从小学开始我开始看日漫 直到现在我步入大学生活我仍然在继续看 我好像永远是一个日漫入门级选手 我没有去了解过什么二次元专业术语 我有时也会因为我不懂术语
  • 目前,桥梁建设已完成80%,剩下的200米不仅考验着团队效率,更磨炼着所有人的意志。 “公司所在的子牙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片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高地,我相信在新的一年
  • 这个世界上的事情有真有假,我们不要专注在假的那方面,当你看到真的时候,你能强烈感受到正能量。”❸ “全世界在你的身后,在你的过去,唯独不在你的未来。
  • #河南一地发文规范中小学生作息时间# 为创造更加适合学生健康成长的教育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濮阳市教育局广泛征求意见,结合我市实际, 印发《关于规范全市
  • ”在生活中,有很多喜欢羡慕别人的人,他们往往只瞩目别人成功的荣耀,却不去注意别人成功背后的艰辛与努力。聪明的人,都是把对别人的羡慕作为促使自己奋斗的动力。
  • :幸福!Q6: 想对克拉们推荐的我出生的季节可以享受的活动是? 通过国内首次讲述气象厅职员为国民的安全和便利而斗争的故事的该作品,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熟悉名字却不
  • 有游戏玩家告诉时代财经,“其实是一种情感需求,因为现实中碰不到这么完美的恋人。值得一提的是,《极限国度》将在10日 至14日开启5折促销活动,让更多玩家能够以“
  • ”“怎么,是嫌我们年纪大了不够鲜嫩了?”“龙兄,这还是这个孩子吧,你……”……虽然他们都说着我听不太懂的话,但好歹我算是拼出了我师父的名字。他颤抖着手,比划出一
  • 顺便一提,《鸡毛飞上天》的时间跨度长达40年,张译都能轻松驾驭,想必《五金家族》区区十来年的时间线,张译更能把握得住当爱情片变成了悬疑片,《人鬼情未了》确实值得
  • #一号哨位[超话]# 走过千山我历经多少风霜 才能够回到你的身边 等待的容颜 是否依然没有改变 迎接我一身仆仆风尘 等待我的人是否还坐在窗前 带几行清泪迎接晨昏
  • #姚琛[超话]# #吕魅尚萱星推官姚琛# yc #姚琛的魅力之吕# 直播的宝贝太可爱了~又专业又真诚[抱一抱][抱一抱]上次买的防脱吕已经用上了 喜欢它高级
  • 这眼神里,有震惊,没有想到父亲对自己的评价这么高;有开心,自己的努力和付出父亲是看在眼里的,也得到了父亲的认可;也有释怀,这么多年对父亲“偏心”的怨恨和抱怨,在
  • 平均而言,他们在15分钟后就放弃并淹死了。在第二次尝试中,你认为他们坚持了多久?
  • 其实我还真不慕强,我喜欢人聪明,那是因为聪明的人他就会懂道理,明白事理才会善良才会懂得去做让结果变好的事情。当然是喜欢聪明可爱,心胸豁达乐观又善良的人啦,尤其是
  • 觉世真经注解(16) 恶念不存 此根上句说也。惟能满腔仁慈,故仁慈之外,别无他念,何况于恶乎?恶与善相反,仁慈之人,念兹在兹,平日居心行事,既已一,以仁慈为
  • 三十晚上陪他狂奔了一千米,年底运动KPI冲刺了。p9 今天下午刚打的排位!
  • 一个小时前,女儿在梦中哭泣,我开灯把她叫醒,不知道她做了什么梦,但清醒后她问我“妈妈,你为什么要上班”不知是我上班的焦虑影响到了她,还是分离的焦虑影响了她。所
  • 我的宿命分为两段,为遇见你时,和遇见你之后 我想为你写很多温柔的句子,只待你来 海中月是天上月小正常心跳:_/\___/\____ 看见你时的心跳_/\_/\_
  • 做完这些后,赵本山对宋小宝说:我什么都做了,要是电影上映后不如意可不要找我了哦。意外和明天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来,要好好珍惜现在,不要耽误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