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善》心得分享10-3-27
《文钞》
若夫广明因果报应,不爽毫厘。堕狱生天。唯人自召。
因果报应是自然规律,有什么因得什么果,里面没有人为因素。有人为因素,则有亲疏、远近、好恶、爱恨,有人为的分别和执着。这个不是人为因素,是纯粹自然规律。所以里面没有私情,没有不公平,没有你能想象到的人为问题。
丝毫不爽,是一丝不差的意思。所以说人人平等,真正公正。
堕狱升天,是你作善还是作恶,得到的结果不同。常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都是自己搞的,和任何人没有关系,也没有佛菩萨的干预,没有上帝的干预,没有任何人为在干预。
咱们俗话讲,都是自己招惹的结果,东北人讲,都是你自己做(zuo)的。古书里面讲,都是自作自受。
“乃如来至极悲心,欲令众生永离众苦,但受诸乐耳。故不惜现广长舌相,为诸众生尽情宣演。经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若欲不受苦果,必须先断恶因。若能常修善因,决定恒享乐果。”。
如来是佛的名号之一,一般说佛有十种名号,这是其中之一。佛慈悲,希望众生离苦得乐,一生演说妙法。三十岁开悟,就开始讲经说法,用了四十九年。是故说佛法是教育,不是宗教。宗教,当中一定有一个能造万物的造物主。佛教当中没有。佛说人人都是佛,本来是佛,但以分别执着而不能证得。
迷了,本性还在,只是一时迷了而已。经过修行,仍然能证得自性,而成佛。佛度众生,首先要他们出离苦海,那就要教导众生改过迁善,改过迁善的最好办法,就是因果报应的道理。
因果报应真的是自然规律。你做事之前,要仔细考虑好结果如何,有什么因得什么果,果报不好的不可做,果报理想的可以做。如此作善作恶,你心里是一清二楚,当然要趋吉避凶。不受恶报,即灾祸。永享吉祥,那就要作善。
故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有修行,已经觉悟,起码比起凡夫来说,是觉悟了。他就有能力判断结果好坏,不敢任性,小心谨慎还来不及呢,怎么敢任性呢?结果不善,这种因不敢做,故称菩萨畏因。
众生没有修为,做事都凭情绪,任性冲动,大胆妄为,可事情到了结果的时候,碰巧遇到吉祥还没话说,要是遇到灾祸,那真是后悔都来不及了。可是你在做因的时候为什么不小心谨慎呢?这就是觉悟者和没有觉悟者之间的差别。觉悟的人,知道做事要谨慎,先要看看结果能不能承受?不能承受,这事不能干,马上要停下来。
众生没有觉悟,做事不细心,更提不上谨慎。任性冲动,尤其是情绪用事,几乎没有理智,你怎么能不出差错呢。等到结果的时候,才知道不能接受,可是已经晚了,什么都来不及了。
这样看来,菩萨只有善报,吉祥。众生就没有这样好运了,赶上灾祸,真是后悔都来不及了。但这件事不是好运,是做事谨慎,用因果判断,这事能不能做。运用因果报应,人们都会吉祥,没有灾祸。
故称因果报应,是趋吉避凶的判断标准。
“此即《书》:‘作善降祥,作不善降殃’。《易》:‘积善必有馀庆,积不善必有馀殃之意’”。
儒家的两本古书,都有因果报应的理论。《书》是《尚书》,《易》是《易经》,这说明儒家不简单。
“但儒唯约现世与子孙言,佛则兼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无尽而论。而凡情未测,视作渺茫,不肯信受。如盲背导师,自趣险道,欲不堕坑落堑,何可得耶”。
但是儒家讲因果报应,重点在现世和子孙,佛法论因果报应,是讲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只讲自己,和子孙没有关系。这里面就有差别了。
儒家讲的主体不明确。我做因,说别人得果。应该是我作因,我得果报,我作因跟别人有什么关系呢?就算有连带性,连带不能超越主体。这是主体不分明。再者,儒家讲的是一世因果,佛法讲的是三世因果。今生做因,这一世得果报,来世也能得果报,来世之后,很多世当中,也能得果报。你做事对自己有这么大的影响,能不小心谨慎吗?
佛讲因果报应:“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你仔细看,这是三世因果,可不简单。前世,今生和来世。因和果,都在自己身上,与别人没关系。即便有关系,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这才把因果说清楚,说明白。
前世的因,今生得果报,今生的因,来世得果报。从始至终是我一个人,前面因与果,是一件事。后面的因与果,又是一件事,这当中有两件事发生。
今生的果报好,还理想。今生的果报不好,就很难了。可是无论如何,来世不能产生坏果报,这才叫理智,才叫谨慎,也叫“菩萨畏因”。那怎么办呢?今生做的一定要善,来世才可能有善报。
如论如何不能作恶。多困难,挨打受罵都能认可,吃亏上当也能忍受,不再计较,再也不能造恶业了。
懂因果的人,就是这样生活的。可真不简单。常说信佛人都信因果,可是信佛人都能这样做到吗?信因果的人多了,你能这样做事情吗?即便口上说能,真到生活当中,可一点也不简单。有一万种理由不想再作善事了。
为什么?害怕吃亏、上当,受不得欺负。

#传统文化##因果教育##中国传统文化#

《十善》心得分享10-3-27
《文钞》
若夫广明因果报应,不爽毫厘。堕狱生天。唯人自召。
因果报应是自然规律,有什么因得什么果,里面没有人为因素。有人为因素,则有亲疏、远近、好恶、爱恨,有人为的分别和执着。这个不是人为因素,是纯粹自然规律。所以里面没有私情,没有不公平,没有你能想象到的人为问题。
丝毫不爽,是一丝不差的意思。所以说人人平等,真正公正。
堕狱升天,是你作善还是作恶,得到的结果不同。常说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都是自己搞的,和任何人没有关系,也没有佛菩萨的干预,没有上帝的干预,没有任何人为在干预。
咱们俗话讲,都是自己招惹的结果,东北人讲,都是你自己做(zuo)的。古书里面讲,都是自作自受。
“乃如来至极悲心,欲令众生永离众苦,但受诸乐耳。故不惜现广长舌相,为诸众生尽情宣演。经云:‘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若欲不受苦果,必须先断恶因。若能常修善因,决定恒享乐果。”。
如来是佛的名号之一,一般说佛有十种名号,这是其中之一。佛慈悲,希望众生离苦得乐,一生演说妙法。三十岁开悟,就开始讲经说法,用了四十九年。是故说佛法是教育,不是宗教。宗教,当中一定有一个能造万物的造物主。佛教当中没有。佛说人人都是佛,本来是佛,但以分别执着而不能证得。
迷了,本性还在,只是一时迷了而已。经过修行,仍然能证得自性,而成佛。佛度众生,首先要他们出离苦海,那就要教导众生改过迁善,改过迁善的最好办法,就是因果报应的道理。
因果报应真的是自然规律。你做事之前,要仔细考虑好结果如何,有什么因得什么果,果报不好的不可做,果报理想的可以做。如此作善作恶,你心里是一清二楚,当然要趋吉避凶。不受恶报,即灾祸。永享吉祥,那就要作善。
故说:“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有修行,已经觉悟,起码比起凡夫来说,是觉悟了。他就有能力判断结果好坏,不敢任性,小心谨慎还来不及呢,怎么敢任性呢?结果不善,这种因不敢做,故称菩萨畏因。
众生没有修为,做事都凭情绪,任性冲动,大胆妄为,可事情到了结果的时候,碰巧遇到吉祥还没话说,要是遇到灾祸,那真是后悔都来不及了。可是你在做因的时候为什么不小心谨慎呢?这就是觉悟者和没有觉悟者之间的差别。觉悟的人,知道做事要谨慎,先要看看结果能不能承受?不能承受,这事不能干,马上要停下来。
众生没有觉悟,做事不细心,更提不上谨慎。任性冲动,尤其是情绪用事,几乎没有理智,你怎么能不出差错呢。等到结果的时候,才知道不能接受,可是已经晚了,什么都来不及了。
这样看来,菩萨只有善报,吉祥。众生就没有这样好运了,赶上灾祸,真是后悔都来不及了。但这件事不是好运,是做事谨慎,用因果判断,这事能不能做。运用因果报应,人们都会吉祥,没有灾祸。
故称因果报应,是趋吉避凶的判断标准。
“此即《书》:‘作善降祥,作不善降殃’。《易》:‘积善必有馀庆,积不善必有馀殃之意’”。
儒家的两本古书,都有因果报应的理论。《书》是《尚书》,《易》是《易经》,这说明儒家不简单。
“但儒唯约现世与子孙言,佛则兼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无尽而论。而凡情未测,视作渺茫,不肯信受。如盲背导师,自趣险道,欲不堕坑落堑,何可得耶”。
但是儒家讲因果报应,重点在现世和子孙,佛法论因果报应,是讲三世因果,六道轮回,只讲自己,和子孙没有关系。这里面就有差别了。
儒家讲的主体不明确。我做因,说别人得果。应该是我作因,我得果报,我作因跟别人有什么关系呢?就算有连带性,连带不能超越主体。这是主体不分明。再者,儒家讲的是一世因果,佛法讲的是三世因果。今生做因,这一世得果报,来世也能得果报,来世之后,很多世当中,也能得果报。你做事对自己有这么大的影响,能不小心谨慎吗?
佛讲因果报应:“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你仔细看,这是三世因果,可不简单。前世,今生和来世。因和果,都在自己身上,与别人没关系。即便有关系,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这才把因果说清楚,说明白。
前世的因,今生得果报,今生的因,来世得果报。从始至终是我一个人,前面因与果,是一件事。后面的因与果,又是一件事,这当中有两件事发生。
今生的果报好,还理想。今生的果报不好,就很难了。可是无论如何,来世不能产生坏果报,这才叫理智,才叫谨慎,也叫“菩萨畏因”。那怎么办呢?今生做的一定要善,来世才可能有善报。
如论如何不能作恶。多困难,挨打受罵都能认可,吃亏上当也能忍受,不再计较,再也不能造恶业了。
懂因果的人,就是这样生活的。可真不简单。常说信佛人都信因果,可是信佛人都能这样做到吗?信因果的人多了,你能这样做事情吗?即便口上说能,真到生活当中,可一点也不简单。有一万种理由不想再作善事了。
为什么?害怕吃亏、上当,受不得欺负。

酒安足辞

大年初三,有朋友打来电话,说:“这里下大雪,我正喝着青稞酒。”

我回复说:“我这里备了冰块儿,要喝二锅头;还有姜片大枣,要喝黄酒”,一笑把年拜过。

青稞酒正该在雪地里喝,其本性至寒,有冰雪之意,喝下去,一道寒光攻心,刀刀见血,就血气方刚了。

《红楼梦》里贾宝玉大雪天要喝酒,薛宝钗讲了一番道理,说是酒要温了才好,否则冰凉的酒用肠胃去暖它,怎么禁得住?她说的是南方的黄酒,如果是北方的烧酒,那一定温不得,因为烧酒是冰凉的火,冰消了,火也散了,这样的酒还能喝吗?

冰凉的火,是青稞酒,也是二锅头、伏特加。跟二锅头比起来,青稞与伏特加酒性稍薄,如果加上冰块,它的薄就越见明亮、锐利,森然逼人。有时我也在二锅头里加冰,酒性虽然薄,但更狠,像打了赤膊的费厄泼赖。

然后,就喝醉了。

初四醒来,阳光从窗帘间照到脸上,头脑清新得像雪后深邃的天空,酒精把人洗过一遍,或者蓝色的火把人烧了一遍,这时就想,喝醉了是好的,醉了醒来也是好的。

醉酒的体验类似于西方人说的“小死”,一种巅峰时的休克。大醉后的大睡是近于无限的黑暗,纯粹、深远、宁静,人无所惧、无所喜、无所思,完全化在黑暗里。

历史上因为醉酒而睡得最长的人,大概是东汉的刘玄石,所谓“玄石饮酒,一醉千日”,从棺材里坐起来已是三年后,这其实是死了一回。死,就像一把杀猪刀,让我想起杨浩龙的那首歌:“~刀个刀个刀刀那是什么刀,刀个刀个刀刀一把杀猪刀,一刀一刀一刀刀刀催人老,我的青春小鸟已经飞走了 ,一刀一刀割掉青青河边草 ,只剩一朵菊花随风飘摇”。

有一年,也是大年初三,和几个亲戚喝酒。众人皆醉,第二天互通电话,开口都说:“好酒啊,是真的。”

昨天大年初三,德哥拿出一瓶五粮液,其他人开玩笑说是假酒,他自己恐怕也当它是假酒,提前贴出告示:喝出个好歹概不负责。但那酒真是好啊,勇敢的酒徒们不敢相信,感觉像是中了头彩,直到醉后醒来,头不疼,腿不软,腰不酸。

我有衡量好酒的标准。好酒如北方的雪,云聚了,风起了,雪来了,雪化了,然后就是青天白日,不牵连,不黏滞。说白了,就是醒了不头疼。

我读李清照的词,发现该女士常喝闷酒:“金樽倒,拼了尽烛,不管黄昏”,一醉醒来就“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于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怎一个愁字了得!”如此症状,其实就是哈大了头疼。

酒后的头疼是一种重要体验。李清照的词是这么疼着写出来的,古诗文中余痛未消者比比皆是。那与感冒的头疼不同,酒后的疼是废墟,是欲望和悲喜退去后遗留下的坚硬,晦暗的礁石。这时,疼着的人处在生命中一个荒凉的地带。

人与酒应是相亲相敬,酒的本性是好的。喝青稞、二锅头,如结交狐朋狗友,狎昵无间;喝茅台、五粮液,如饱学大儒,醇厚蔼然,即之则温。而黄酒与我独不相亲,亦不相敬,每次喝醉了,必定捧着脑袋,后悔两三日。

在岛城,喝黄酒时还要加姜片、红糖,大枣,如果再撒上味精、盐、葱花,热腾腾端上来就成了喝汤。我觉得正派的喝法应是取其真味,市面上的黄酒大多来自绍兴,有一年、五年、八年、十年之分;一年酒涩,十年太贵,五年、八年又觉略厚,好黄酒的真味我竟不知。

黄酒是南方的酒,这酒是阴的,不像烧酒的磊落亢爽,一派阳气。喝时是顺畅的,但酒力如梅雨连天,不知何时起,不知何时去。所以,黄酒喝醉了就是婚姻,无穷的家常烦恼,而烧酒之醉,是奇峰突起的一夜。但醉也难得。

德哥说:“酒喝得少了,因为喝也喝不醉,就没意思”。

难得醉,不是酒量长了,而是年纪长了,喝酒时难得糊涂。于座中眼观六路,合纵连横,诸如瞒天过海、以逸待劳等三十六计都用上,结果是人皆醉,我独醒。
独醒者冷眼旁观,看别人把深藏不露的弱点展现出来。当然,以我的经验,那实在不好看,醉汉是丑陋的,他的身体、意识和语言失去连贯流畅和统一性,你觉得这个人正瓦解为一片混乱。

所以,陶渊明与人饮酒,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免得发起酒疯来,自己丢人现眼,别人看着闹心。

陶渊明是临醉时忽然矜持,如果端起酒杯已存此心,人就根本不会喝醉。喝酒而不及醉,也是乐趣,有一种节制的快感,飘然微醺但意识到清醒的理性仍在,严守这个分际如同杯中酒满,酒面微凸,多一滴则溢,但恰好就不多这一滴,那种微妙的平衡是美的。

但老是喝不醉也“没意思”。

于是,大年初三,喝醉一次也无妨。爱怎么着怎么着,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死且不避,酒安足辞!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但愿在这庞杂的迷宫里,人生的每个分岔口都存有温柔的唤醒提示——“宁可孤独,也不违心;宁愿抱憾,也不将就。”在独处的时光里,有多少藏在心底的话,因缺席倾听者而
  • 可能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见证他们那场三界最盛大的婚礼,一人血书求求导演拍个婚后生活的番外吧[泪][泪][泪]▽有人说这世界上既有绝情到让你惊讶的人也有痴情到让你害
  • 她喜欢浪迹天涯,他可以放下手中的一切去陪伴,他喜欢驾车带来的快感,她在旁边哼着歌相伴,为了他(她)他们愿意付出自己的努力,从今以后阳光有云,鱼儿有海,在你身
  • 所以说如果一个人中年以后的长相显年轻,他一定品性善良!这些年,你到底是怎么度过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先别急着回答。”这句话说明:一个人的相貌是会随着他的心念善恶
  • 爱到深处自然x,大概就是如此吧[污]说到跳舞,个人角度我还是挺喜欢的。”一年四季的风景固然美丽,但只有当你心安时,春天的花,夏天的风,秋天的月,冬天的雪才越发的
  • 儿子暑假结束了 篮球结束了 游泳课结束了 今年没能get到技巧 估计明年就可以熟练掌握 毕竟你和教练都尽自己全力了 总算不用再送娃上课了 人都会热死 差点放弃说
  • 在想要做成一件事情时,首先应该想想自己要这要做或那样做,并愿意付出比其他任何人都强烈、甚至粉身碎骨的热情,这是最为重要的。有研究表明,一般人死后50年,就会被
  • 他:哦,阿姨我走了,再见!我:哦,是你呀,上次回家你爸妈打你没?
  • 为了控制体重,我连零食也没有买,或许是在自欺欺人,抑或是为了体味更深的醉意。一天到晚跟脱缰野马一样在家里疯跑撞了一次又一次,伤口结痂没两天又撞刚开始我还被吓着以
  • 壹小宝共享充电宝以诚意招商,用实力交友,只要您对共享充电宝加盟这个项目感兴趣,只要您还在寻求一个好的创业机会,又或者是您想用手上的人脉资源完成一次资源置换,那么
  • 不得不说,每一个新冠感染者,他们也是受害者,他们也不想生病,也不想被感染。”第二天早上,他得到消息,和他接触过的工人也确诊了,这也就意味着,他成密接了。
  • 这裡更明确的表示出这样中割对半切可以得到的效果,*注意目前全都是都是1拍2才成立*大量紧密的张总体花得时间更多,但移动的距离却比单一疏散的张跑的距离都少,因此确
  • 即使看不到未来,即使看不到希望,也依然相信,自己错不了,自己选的人错不了,自己选的人生错不了。第二天叫醒我的不是闹钟,其实,还是梦想。
  • 让一切众生脱离苦海,疫情结束,战火息灭,刀兵不起,空难不有,四海平顺,九州无灾,地固坚牢,众生吉祥!古代的帝王常会以“大赦天下”而施恩于百姓,上天也会在特定的时
  • (无奈表情)我:看到了哈哈哈哈[拯救者][拯救者][拯救者]我妈,又容易满足又好哄的女人没有办法抵住我撒娇和磨人精的女人[哈哈][哈哈]我想到如果是我弟情况我:
  • 设计这只三文鱼的目的,当时是想配cr家的银虎斑所以设计的想法就比较简约风,装饰上并没有真的太过于花里胡哨 一开始发图片的时候反应还是挺好的,对于这种简单款,大家
  • 可是下一秒,小时候不就已经有了吗,小时候这些树也已经有这么大了呀,钻过竹林下,待过池塘旁,摘过很大很老的那棵四季花,高高的柿子树,院子前的那小片仙人掌林,和正在
  • 朱耀祥指出,從過去資料看來,對台灣觀光貢獻度最高的就是陸客,不管是歐美、日本、韓國遊客,甚至發展新南向政策補助讓東南亞來台灣觀光,對台灣的觀光貢獻度皆有限,對台
  • 阿犹:……这样啊……要是爹爹他能来看我就好了呢。阿犹也谢过了一直亲切地陪伴她到最后的咕哒,“很久没有……像这样开心过了呢。
  • #味里故乡# 美食是一切快乐的源泉,火锅尤甚[doge]这条【最全火锅蘸料⭕️】↓↓↓送给爱吃火锅的你周末了,#秋天的第一顿火锅# 吃起来[憧憬]️海底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