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此部《金刚经》来自慧律法师讲解,感恩
第九品 一相无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须陀洹——初果阿罗汉)
证初果阿罗汉的人,能说我得初果阿罗汉吗?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不可以呀,世尊
【何以故?】为什么呢?
【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是说我们的清净自性根本无所入,没有入跟出,清净自性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没有出跟入。不入,不被染污。
【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不入色声香味触法,不被色尘、声香味触法所染污。证初果阿罗汉,见一切的境界,通通不会染污清净自性。「是名须陀洹」。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斯陀含——二果阿罗汉)【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也不可以!不能着一个初果阿罗汉,也不能着一个二过阿罗汉。
【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可是我们的清净自性没有来,也没有去【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阿那含——三果阿罗汉)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三果阿罗汉也不能执着说我证得一个得三果阿罗汉,也不可以,所以须菩提说,不可以世尊,三果阿罗汉怎么可以动一个念头,执着说我是三果阿罗汉呢?
【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就是不来人间,清静的自性没有来不来这个观念,清净自性,当体即空,没有说不来或者是来,不来是对来讲的,来是对不来讲的,所以三果阿罗汉,心空无我,哪里有什么来跟不来的观念?三果阿那含也不能着一个「我不来」这个观念,
【而实无不来,】根本没有「不来」这个名词。【是故名阿那含。”】
[问第一果。须陀洹者,知身是妄,欲入无为之理,断除人我执着之相]以不执着的心[以无取心,契无得理]不执着心就空。[无取则心空,无得乃理寂]无得就是无生,当体即空。[此人不入地狱,不作修罗恶鬼异类。此为学人悟初果也。][入流者,谓舍凡入胜,初入圣流也]而我们的清净自性是[而无所入者。][修无漏业]「无漏」没有烦恼。[不入六尘]色声香味触法。[然而终未能舍离尘境][不入色声香味触法者]眼睛是对色尘,耳朵是对声沉,鼻子是对香尘,我们嘴巴是对这个味道,身体对触。色声香味触,对眼耳鼻舌声身。[厌喧求静]厌离这个喧扰,求这个静[六尘之境,于念未忘]。在这个六尘里面,还没有放下这个微细的,对这个微细的念头还没有完全放下。[所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也]粗糙的没问题,微细的还没办法。
[问第二果。斯陀含者,是渐修精进之行。修无漏业,念念不住六尘境界]色声香味触,统统不住,不执着。[然终未有湛然清净之心]可是这个清静之心性,还是没有显露出来。[一往来者。谓人间报谢]人间报谢就是走了。[一往天上,却来受生也]就再来受生。
[实无往来者,谓前念巉着]前念动一个念头才执着,[后念即觉]。所以我们不能一直堕落在这个陷阱里面,要赶快觉悟,时间会越来越短,以前一年放不下、两年放不下,现在缩短一个月放下、七天放下,到最后三天放下、到最后一天放下,最后一念马上放下。这个放下要有一点时间、功夫的。世间人没办法的,世间人碰到境界,一个月放不下,十年放不下,三十年放不下,世间人一句话三十年、一辈子放不下,决定跟他计较。好的朋友变成怒目相视反目成仇,一句话一年放不下,十年放不下,二十年三十年一直到死,一样恨对方。恨对方伤害的是自己的清净自性。世界上最愚痴的人就是恨别人,恨别人痛苦的是自己,嫉妒别人就是输两次。你的条件比别人差,已经输一次了,还嫉妒别人就输两次了。比如说她比你漂亮,你已经输一次了,你再嫉妒别人,那个漂亮的女人,输两次,要怎么弥补呢?你长得漂亮,我内心里面不但不嫉妒,还随喜功德,弥补我的缺失,这样才能平分秋色。
前念才着一个念头执着,后念一个念头就觉悟,[是无得果之心。心即无我,谁云往来。]我们的清净自性,[而实无往来也。]
[第三果,阿那含者,已悟人法俱空。渐修精进,念念不退菩提之心。][名为不来者,谓能断除内无欲心。]内心里面没有贪染,贪欲之心。[外无欲境。已离欲界,不来受生。故名不来。心空无我,孰谓不来。]心本来就空,本来就无我,哪有什么东西不来,哪有什么东西来跟不来这个观念。[故云而实无不来也]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须菩提言:“不也,
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
(阿罗汉——四果阿罗汉)
没有东西叫做阿罗汉呀。人法统统空,叫做阿罗汉。既然统统空有什么法呢,实在是无有法名阿罗汉。
【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著我人众生寿者。】就是执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因为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与一切法无诤。「无诤」家庭清静没有杂音,团体安详没有纷扰,政治清明两党不对立。
【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
[问第四果。阿罗汉者,此是梵语,由须菩提当此果也]须菩提证大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实无有法者,谓无烦恼可断]没有烦恼可以断,[无贪嗔可离,]当体即空。[情无逆顺]情就是我们这个心性。没有顺境,没有所谓的逆境,顺境本空逆境也是空。所以世尊告诉你,感谢你的敌人,因为你的敌人最先看到你的缺点。[境智俱亡]境界也没有,所谓能观察的智慧也不存在。[岂有得果之心。我心即空,无得道念。若于道有所得,于法有名,是凡夫之行][即着我人众生寿者相也。][无诤三昧者,梵语也。唐名正定心。心无生灭,名为正定,故云三昧。人中最为第一][离欲阿罗汉者,能离一切欲,亦无离欲之心,微细四相,]我们有分粗的四相,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还有微细的妄想叫做微细四相。微细的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皆以灭尽爱染不生]马上证阿罗汉果。[故谓之离欲耳]「欲」是指烦恼的别名。离开一切执着、分别心的烦恼叫做离欲。
【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我一点都没有执着,我绝对不动一个念头说我是证阿罗汉果的人
【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我绝对不会这样子说,如果我是这样子说,【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乐阿兰」就是远离城市三四公里的地方。世尊在世的时候不可以跑到深山里面去,那是虎狼野生动物居住的地方,也不可以离城市太近,离城市太近太嘈杂不好修行。离城市没有很远,也没有很近。佛陀当时在世的时候要托钵,如果离得很远,托钵吃饭很困难。如果离得很近,跟世俗闲杂人凑在一起,不容易修行。
因此「阿兰那」就是寂静处。(世尊,我如果执着一个说我须菩提证阿罗汉果,我之所以有这样的念头,世尊就不会说,我须菩提是已经进入真正寂静处的一个修行人,我是一个无诤的阿罗汉,世尊就不会跟我说,我是一个寂静、进入清净自性、涅槃、不生不灭的阿罗汉,一个圣人。)
【以须菩提实无所行,】实在是没有这样一个造作,【而名须菩提
是乐阿兰那行。】所以世尊就说我是希望无诤的、没有斗争的,清静的一个兰若,也就是寂灭处。[无我心寂]无我就空,心寂灭。[不做是念,我是离欲得道果者][若作是念]即是心有生灭。[不名离欲阿罗汉也]
[阿兰那者是梵语也,此名无诤心]就是没有是非的人。嘴巴从来没有是非。[若作是念,心有生灭,即是有诤心]你跟人家争论不休,表示离道太远了,诤争一个是非人我高下,你面对死亡的时候又有什么用呢?今天你赢了能带什么走呢?今天你受了委屈,一样是生灭法,咽不下这口气,死的时候眼睛上吊,一点帮助都没有,即是有诤心。
[实无有行,是无生灭,所以佛许须菩提]你是真正喜欢寂静处的一个修行人。[是乐阿兰那行者]内心寂静,方便说,就像阿兰那。心寂静处才是真的道场。心无诤,无生灭,无分别,无执着。[只如今一切诸法,若于脏腑中]「脏腑」就是心中,一切法你在这个心中。「有纤毫停留」只要有一点点的停留。[是不出网]你跳不出这个烦恼网生死网。[但有所求所得]只要你有所求,有所得,
[生心动念,尽是野干。]这个野干像狮子,可是又不是狮子,表示假的。身心动念就不是本性的意思,不是真正的大般若,你只要起心动念,统统是像狮子,而不是狮子,你只要起心动念,好像是本性,可是已经离开本性太远了。[若脏腑中]若在心中,[都无所求,都无所得,此人诸恶不生。]因为善恶是在起心动念论断的。[人我不起。]
[是纳虚弥于芥子中]表法的,只要你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不起来。所有无量无边的人、我、宇宙的这些,当体即空。就在我这一念间显现。宇宙万有就在我的心性、清净心这一念显现出来,只要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不起,所有再大的境界不离开我们戒指这么小芥子这一念。
[不起一切贪嗔,是能吸四大海水]一念清静心量广大的意思,四大海就是表示广大。[不受一切喜怒语言入耳中,于一切境,不惑不乱]对于一切的境界不迷惑也不动乱,[不嗔不喜]很平淡,[是无事人]对于一切境界当中不迷惑也不动念。不落动乱,没有嗔恨。也不特别的专、执着、喜悦。这就是见性无事人。[胜一切知解精进头陀]「知解」就是着知见而修行。「头陀」就是吃尽苦头。把这个身体弄得饥饿,一个礼拜吃一餐两餐,吃一点点,吃尽苦头,可是只却执着自己的知见。众生就犯了一个毛病,自己很行的地方,就觉得别的道场不行。自己觉得还行,就认为别的法师不行。互相攻击是佛门的不幸,互相攻击不是佛法,万法平等。[是名天眼]这就透视一切,天眼就是没有障碍。我们肉眼看到墙壁有障碍,如果你不着一切知见,就是跟有天眼的人一样,无障无碍。[是名有法界性]这个是真正佛教的正法。是佛出世度众生。你现在自性自度你就是佛,你要直下承担,你就是佛。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愿生西方净土中,上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

(一)“定成正觉”愿

古德说:“四十八愿,全显法身。”又说:“一一誓愿为众生故。”现合起来说,就是弥陀每一条愿文,都是为众生究竟成佛。彻底体现弥陀的大智大悲大愿。显法身是大智,因人人本有法身,所以可以救度成佛。一心救度,愿愿为众生是大悲。彻底求度普遍救度是大愿。所以弥陀号为大愿之王。这一条愿文就是愿求:凡往生极乐之人,无论过去劫中有无深重宿业,一律都绝对成佛。

正觉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必成正觉就是决定成佛。佛是什么?佛就是觉悟。人人都有本觉,但是现在大家在迷,就不觉了。在这不觉之中忽然起了一念要趋向觉悟,这是始觉。始觉若跟本觉相合,就最后达到究竟觉了。这是三觉。本觉、始觉、究竟觉。这三个都圆满就成佛。愿名“定成正觉”。就是说凡是往生的人决定全部都成佛。至于愿文:“我作佛时”。这个“我”就是阿弥陀佛成佛以前因地发愿的自称。当时他是国王,见了那时的佛,世间自在王如来,他觉得佛法殊胜,王位就不要了。所以大家看看,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都是舍弃王位。如果有人对世间地位、名誉、金钱都舍不掉呀!这就没有真正的学佛。国王出家法号叫做法藏,这个“我”就是法藏比丘的自称。法藏比丘发誓愿说,在我成佛的时候“所有众生,生我国者”。不管是什么众生,所有一切,不但是人可以往生,鬼也可以往生,畜牲也可以往生。鬼很愚痴,其中恶劣的是恶鬼恶神等等。动物中螺埘极愚痴,终日躲在壳中睡眠,不见天日,这些众生都能往生成佛。就如同一位医师能医不治之症。这就是净土宗特殊之处。到了极乐世界之后,一定都成佛。都可以不离极乐国土就成佛。“众生生我国者”。生到法藏比丘成佛所成就的国土,现在已经成就,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凡是生到极乐世界的人自然“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只要是生到极乐世界,自然就没有分别,身意诸根,自然寂静,决定成无上正等正觉,证大涅槃。现在有很多人也肯为众生办个工厂,给众生找个工作,或兴办种种慈善事业,但这都是不彻底的,暂时的救度,不能给众生彻底的,永久的利益呀!将来他又堕落了,又是在地狱中火山、刀山、火柱里头过日子。只有真正彻底觉悟,这才是彻底的度脱。

至于什么是分别?又如何远离分别?分别,我们常说你这个人分别心太重了。我们要去分别它,这个对呀!不对呀!好呀!坏呀!善呀!恶呀!邪呀!正呀等等,都叫分别。这个茶杯美不美?好不好?贵重不贵重?我喜欢不喜欢也都是分别。这种分别有真实意义吗?究实而论毫无意义,只是虚妄。所以叫做虚妄分别。本来一切是本无分别的,可是偏要去分别,所以叫虚妄分别。所有我们的一切分别心皆是虚妄。如同我们到故宫的珍宝馆,看见金的盘、金的佛像、金的宝塔等等的这一切,你要是从这些表面形象来看,就没有一个是一样的。这就有种种的差别。其实你如果认识本体,就知道所见的盘、佛像、塔这些相,只要在炉子里一化,就全没有了。所有这些都是同样的东西,就是金子。可见一切分别之相,皆因虚妄之心。所以要断分别惑,要断这个惑,就依靠无分别智。所以《维摩诘经》讲不二法门,一切都没有两样。我们入不二法门,这个不二法门,没有对立,没有矛盾,所以愿文中“远离分别”。就是说往生后自然舍除虚妄的分别,了达“真如即万法,万法即真如”。至于还没有往生的佛教徒,也应知分别是虚妄,而趋向于平等。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佛跟众生也无差别,我们自己心与佛无差别,和众生无差别。消除减少这些分别,在修行中是很重要的事。

“诸根寂静”。“诸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寂”就是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患难叫做“静”。众生终日在危难苦恼之中,八苦交煎,忧患无尽。忧愁这个,忧愁那个,患得患失,没有的想得,得了又怕没有了。彻底消除所有的苦患叫做静。没有烦恼,没有苦患称为寂静。这是浅说,深说,寂静就是涅槃的本体,或者叫做理体。我们世尊的圣号是释迦牟尼。“牟尼”翻成寂默。《仁王经合疏》把“牟尼”解释为寂默,即身口意三业都寂默之义。《理趣释》的解释“牟尼”是身口意寂静。所以“牟尼”就是寂默,寂默的意思。没有烦恼,没有苦患,安然如如而不妄动。往生到极乐的人都是如此。所以受用种种大乘法乐。由于“寂静”是“涅槃”的本体,所以就“决定成等正觉”(“等正觉”即是无上正等正觉的简称),“证大涅槃”,“大涅槃”跟阿罗汉的涅槃不同。“大涅槃”也是佛果的名称。翻成圆寂。现在和尚去世也称圆寂。其实圆寂两字的含义很深。以义充法界,德备尘沙叫做圆。这就一切德无不具备了。妙绝相累,体穷真性叫做寂。一些事相不能有累于你了,而能穷究本体契合真性了。简说就是德无不备称圆,障无不尽曰寂。圆寂就是大涅槃的涵义。大涅槃不同于小乘涅槃。不同之处:大乘涅槃,涅槃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佛证到涅槃,三德圆满。阿罗汉只有解脱德。他解脱了,不入生死了,三界拦不住他了,但他不明般若未证法身。大乘涅槃具“常乐我净”。阿罗汉呢?他只有常乐净,不认识这个妙明真心的真我。所以大乘佛教徒,你要说他是阿罗汉是贬意词。在这两种生死里头,阿罗汉是出分段生死,还有变易生死。从回小向大到成佛,这五十几个位次,一步一步的变易。佛是极果不再变易,了二种生死。佛是具足一切身,一切智,现无量身智,度脱众生。阿罗汉涅槃是灰身灭智。所以小乘和大乘两种涅槃不一样。

这条愿文是凡往生极乐国者决定成佛,证大涅槃。阿弥陀佛成就极乐世界。为所有众生都生到极乐。佛并不是要拉一部分群众,增加自己的势力,将来选举的时候多张选票。他只是念念为众生,为大家成佛呀!是为了我们在座的,和全法界的所有这些人。要把大家都接到极乐世界,让大家成佛。是为我们! https://t.cn/zRfXld3

(一)“定成正觉”愿

古德说:“四十八愿,全显法身。”又说:“一一誓愿为众生故。”现合起来说,就是弥陀每一条愿文,都是为众生究竟成佛。彻底体现弥陀的大智大悲大愿。显法身是大智,因人人本有法身,所以可以救度成佛。一心救度,愿愿为众生是大悲。彻底求度普遍救度是大愿。所以弥陀号为大愿之王。这一条愿文就是愿求:凡往生极乐之人,无论过去劫中有无深重宿业,一律都绝对成佛。

正觉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必成正觉就是决定成佛。佛是什么?佛就是觉悟。人人都有本觉,但是现在大家在迷,就不觉了。在这不觉之中忽然起了一念要趋向觉悟,这是始觉。始觉若跟本觉相合,就最后达到究竟觉了。这是三觉。本觉、始觉、究竟觉。这三个都圆满就成佛。愿名“定成正觉”。就是说凡是往生的人决定全部都成佛。至于愿文:“我作佛时”。这个“我”就是阿弥陀佛成佛以前因地发愿的自称。当时他是国王,见了那时的佛,世间自在王如来,他觉得佛法殊胜,王位就不要了。所以大家看看,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都是舍弃王位。如果有人对世间地位、名誉、金钱都舍不掉呀!这就没有真正的学佛。国王出家法号叫做法藏,这个“我”就是法藏比丘的自称。法藏比丘发誓愿说,在我成佛的时候“所有众生,生我国者”。不管是什么众生,所有一切,不但是人可以往生,鬼也可以往生,畜牲也可以往生。鬼很愚痴,其中恶劣的是恶鬼恶神等等。动物中螺埘极愚痴,终日躲在壳中睡眠,不见天日,这些众生都能往生成佛。就如同一位医师能医不治之症。这就是净土宗特殊之处。到了极乐世界之后,一定都成佛。都可以不离极乐国土就成佛。“众生生我国者”。生到法藏比丘成佛所成就的国土,现在已经成就,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凡是生到极乐世界的人自然“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只要是生到极乐世界,自然就没有分别,身意诸根,自然寂静,决定成无上正等正觉,证大涅槃。现在有很多人也肯为众生办个工厂,给众生找个工作,或兴办种种慈善事业,但这都是不彻底的,暂时的救度,不能给众生彻底的,永久的利益呀!将来他又堕落了,又是在地狱中火山、刀山、火柱里头过日子。只有真正彻底觉悟,这才是彻底的度脱。

至于什么是分别?又如何远离分别?分别,我们常说你这个人分别心太重了。我们要去分别它,这个对呀!不对呀!好呀!坏呀!善呀!恶呀!邪呀!正呀等等,都叫分别。这个茶杯美不美?好不好?贵重不贵重?我喜欢不喜欢也都是分别。这种分别有真实意义吗?究实而论毫无意义,只是虚妄。所以叫做虚妄分别。本来一切是本无分别的,可是偏要去分别,所以叫虚妄分别。所有我们的一切分别心皆是虚妄。如同我们到故宫的珍宝馆,看见金的盘、金的佛像、金的宝塔等等的这一切,你要是从这些表面形象来看,就没有一个是一样的。这就有种种的差别。其实你如果认识本体,就知道所见的盘、佛像、塔这些相,只要在炉子里一化,就全没有了。所有这些都是同样的东西,就是金子。可见一切分别之相,皆因虚妄之心。所以要断分别惑,要断这个惑,就依靠无分别智。所以《维摩诘经》讲不二法门,一切都没有两样。我们入不二法门,这个不二法门,没有对立,没有矛盾,所以愿文中“远离分别”。就是说往生后自然舍除虚妄的分别,了达“真如即万法,万法即真如”。至于还没有往生的佛教徒,也应知分别是虚妄,而趋向于平等。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佛跟众生也无差别,我们自己心与佛无差别,和众生无差别。消除减少这些分别,在修行中是很重要的事。

“诸根寂静”。“诸根”就是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寂”就是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患难叫做“静”。众生终日在危难苦恼之中,八苦交煎,忧患无尽。忧愁这个,忧愁那个,患得患失,没有的想得,得了又怕没有了。彻底消除所有的苦患叫做静。没有烦恼,没有苦患称为寂静。这是浅说,深说,寂静就是涅槃的本体,或者叫做理体。我们世尊的圣号是释迦牟尼。“牟尼”翻成寂默。《仁王经合疏》把“牟尼”解释为寂默,即身口意三业都寂默之义。《理趣释》的解释“牟尼”是身口意寂静。所以“牟尼”就是寂默,寂默的意思。没有烦恼,没有苦患,安然如如而不妄动。往生到极乐的人都是如此。所以受用种种大乘法乐。由于“寂静”是“涅槃”的本体,所以就“决定成等正觉”(“等正觉”即是无上正等正觉的简称),“证大涅槃”,“大涅槃”跟阿罗汉的涅槃不同。“大涅槃”也是佛果的名称。翻成圆寂。现在和尚去世也称圆寂。其实圆寂两字的含义很深。以义充法界,德备尘沙叫做圆。这就一切德无不具备了。妙绝相累,体穷真性叫做寂。一些事相不能有累于你了,而能穷究本体契合真性了。简说就是德无不备称圆,障无不尽曰寂。圆寂就是大涅槃的涵义。大涅槃不同于小乘涅槃。不同之处:大乘涅槃,涅槃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佛证到涅槃,三德圆满。阿罗汉只有解脱德。他解脱了,不入生死了,三界拦不住他了,但他不明般若未证法身。大乘涅槃具“常乐我净”。阿罗汉呢?他只有常乐净,不认识这个妙明真心的真我。所以大乘佛教徒,你要说他是阿罗汉是贬意词。在这两种生死里头,阿罗汉是出分段生死,还有变易生死。从回小向大到成佛,这五十几个位次,一步一步的变易。佛是极果不再变易,了二种生死。佛是具足一切身,一切智,现无量身智,度脱众生。阿罗汉涅槃是灰身灭智。所以小乘和大乘两种涅槃不一样。

这条愿文是凡往生极乐国者决定成佛,证大涅槃。阿弥陀佛成就极乐世界。为所有众生都生到极乐。佛并不是要拉一部分群众,增加自己的势力,将来选举的时候多张选票。他只是念念为众生,为大家成佛呀!是为了我们在座的,和全法界的所有这些人。要把大家都接到极乐世界,让大家成佛。是为我们! https://t.cn/R9acny9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从[平安果]夜开始,都会是好消息了吧[作揖]前一秒还在闭目养神,欠揍出来就扭头盯着看[开学季]虽然无法解释吧[开学季]但心里暖暖的[开学季]新的一年希望陆续收到
  • 从前慢路途绵长,时间蔓延,一个人面对星辰大海,心似丁香百结,身若琉月孤圆。从前慢,蝉鸣夏井,月华倾练,青灯燃影案前,三分浅墨,常在眉间点。
  • 2️⃣0️⃣2️⃣2️⃣✨ 又走过了一年的春夏秋冬人间烟火 走过了得失并存不断成长 走过了跌宕起伏反复沉淀 除了痛苦和快乐并不存在感同身受外 就只剩下遗憾了 比
  • [2022.4→2023.3 King & Princeカレンダーのお知らせ]もうすぐ新しい年の幕開けですね。!
  • [航天员]请好好继续照顾自己,要求不高,吃好喝好睡好,还有运气要好[鼓掌][春游家族]2021年自己出去旅行了一次(湖南游)、徒步旅行一次(惠州大南山)、公司集
  • 所谓「真正的失败」啊…就是指那些忘记了开拓精神,而一直徘徊停留在无缘挑战「困难」之处的人们啦!杰洛,无论是这个社会,还是每个人的内心之中,都会有一个临界点...
  • 这种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观念,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和自身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起码的行为准则。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
  • 学会与自己和解,接纳自己;学会跟自己挑战,提升自己;学会让自己开心,愉悦自己。[心]先定一个小目标 好好活到疫情结束~[跪了] 新的一年 莫名的很开心 很期待接
  • #陈想先生[超话]##cv陈想先生##告别2021# 《经年》时光转角冬意浓稠寒枝清瘦夜的寂静漂染流霜渐渐沉淀无限的思念撑满了今夜的月亮琉璃月色弥漫着无度的牵挂
  • #汽车评测# #传祺gs8# 2022款传祺GS8正式上市,指导价18.68-24.68万元之间,全系搭载2.0T发动机,有高低功率版本可选,其中2.0T低功
  • @摩登兄弟刘宇宁#给2022捎个话# To 2022:希望我党领导下的祖国持续向上发展,各方面体系更加完善,欣欣向荣~希望心灵创伤的人们持续被治愈~希望深受诽谤
  • 这里,曾诞生了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行生产的“东方红20型”轮式拖拉机,生产的“神牛25”产品获得国家银质奖和0ECD欧洲出口产品质量认证。中国一拖在西藏拉萨地
  • 想了一下,新的一年其实也还是有很多内容可以分享的。时间过得越来越快今年的自己比每年都爱记录在微博记录自己的恋爱日常刘先生作为男朋友时的点点滴滴从日常投喂到吃喝玩
  • 瑞港孙瑞霞,冯荣灿吸脂技术怎么样? 可玫尔刘喆骐隆鼻口碑反馈好不好?
  • 但婷儿姐的记忆里,我应该是“遛狗的小姑娘”因为我不拉着狗去的时候,她就不记得我要啥了…为啥今天这么感慨呢,其实就是想吃杂粮煎饼,我跑到了隔壁小区门口的煎饼摊,要
  • 2021最后的夜晚我是幸运的家庭环境和谐遇到相处愉快的小伙伴戒酒之后再喝酒对酒精有一种异常的敏感我并不觉得酒好喝通常只是为了喝酒而喝酒罢了当了那么多年学生只剩最
  • 但是,联想到病毒的出现与美军德特里克堡之间有关的说法,如今又是美军的机构研制出了可以对抗所有变种的“终极疫苗”甚至是还未出现的变种都能应对,难道这一切仅仅只是巧
  • 嗬,好一个美丽的田园风光,如果你来观赏,一定会被这诗意般的黄昏所迷住,沉浸在大自然的美丽之中。#云次方[超话]# 《柳浪闻莺》一点点观后感(涉及剧透)很文艺的文
  • 深夜的时候会去想,人到中年的变化,青年时候的我们,一路奋战,根本顾不上路上的风景,甚至不屑于去看这些风景,觉得扰人心境,其实也算被保护的很好,反而年龄大些的时候
  • #小鹿科普# 一个好的雪茄盒对于雪茄的保存至关重要,同时,雪茄盒本身也是非凡品味与独特审美的体现。这款精美的雪茄箱尺寸轻巧且便于携带,专业保湿系统的配置更极为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