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组数字见证中国冰雪荣耀背后的黑龙江力量】

冰雪交织,激情飞扬,圣火熄灭,璀璨依旧。
  2月20日,国家体育馆,一场被誉为“无与伦比”的冬奥盛会落下帷幕。
  短短17天,在飞扬的“冰丝带”,在舞动的“雪如意”,我国冰雪资源大省黑龙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北京冬奥会中国代表团,有黑龙江籍运动健儿63名,占比43.4%;黑龙江籍教练员15名,占比55.56%,涵盖了冬奥会几乎所有项目。
  2127名国内技术官员中,441人来自黑龙江,成为除北京外选派人数最多的省份。
  本届冬奥会9枚金牌中,4枚“来自”黑龙江。历届冬奥会22枚金牌中,13枚与黑龙江运动员有关,占比超过一半。
  无论是短道速滑队的“团魂”和战斗力,还是冰壶小将面对强劲队手的从容不迫;无论是征战赛场的运动员,还是身在幕后的技术人员;无论是速度与激情共存的冰雪运动,还是蓬勃发展的冰雪产业……
  勇于挑战、不断突破极限,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生动诠释,也正为这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发展增添耀眼的亮色。
13/22,每一次都为梦想而战
  34秒32,新的奥运纪录诞生了!
  2月12日晚,一声发令枪响后,高亭宇犹如一道闪电划过,率先冲过终点。中国男子速度滑冰历史上的第一枚冬奥金牌就此诞生!
  1997年出生的高亭宇是黑龙江伊春小伙儿,2016年入选中国速滑队,在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都担任中国代表团旗手。这是他第二次参加冬奥会,圆了奖牌换色的梦想。
  “被别人叫了8年的速滑冠军,今天起终于有人和我一起分享这个称呼了——冠军高同学。”当日,为高亭宇颁奖的是前速度滑冰1000米冬奥冠军、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的张虹。颁奖后,她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黑龙江是冰雪资源大省,每年长达四五个月的雪季,为冰雪运动提供了天然的沃土。凭着热爱、拼搏与薪火相传,一代代健将“滑”进了冬奥赛场。
  5日晚,由曲春雨、范可新、张雨婷、武大靖、任子威组成的中国短道速滑接力队,在混合团体2000米接力赛中斩获首金,为虎年春节送来一份贺礼。他们的老家都在黑龙江,分别是黑河、七台河、哈尔滨、佳木斯、哈尔滨。
  13日晚,范可新、张雨婷等再次摘取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铜牌。赛后,范可新亲吻冰面的照片冲上热搜。“这不是吻别,是因为自己对这片冰场的热爱。”她在随后的采访中说。
  精彩仍在书写。
  19日晚,隋文静/韩聪,这对“冰上芭蕾CP”,最终夺得金牌。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申雪/赵宏博获得双人滑项目冠军。这跨越12年的传承,都来自哈尔滨。
  冰雪运动,是挑战严寒、挑战极限、挑战自我的过程。除了争金夺银,还有从不停止向冠军攀登、向纪录冲刺,这正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动人之处。
  今年,赵嘉文代表中国队首次参加北欧两项,倪悦名、孔凡影代表中国队首次参加高山滑雪滑降、超级大回转、混合团体项目,杨硕瑞代表中国队首次参加自由式滑雪大跳台项目和坡面障碍技巧项目……这些创造“首次”的健儿弥补了中国队在冬奥参赛史上的空白,实现了冬奥会全项目参赛的“小目标”。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乡——黑龙江。
  本届冬奥会前,中国健儿总共夺得13枚冬奥会金牌,有9枚和黑龙江运动员有关。如今,奖牌榜再度更新,最新获得的9枚金牌中,有4枚由黑龙江籍运动员获得。
  北京冬奥会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历史上参赛规模最大的一届冬奥会,中国代表团中黑龙江籍运动健儿有63名,占比43.4%;黑龙江籍教练员有15名,占比55.56%,涵盖了冬奥会几乎所有的项目。
  黑龙江省体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相比平昌冬奥会,黑龙江省输送的运动员在北京冬奥会的参赛项目增加了冰球等4大项,男、女冰球等20多个小项。
  一场场比赛激烈角逐,一位位奥运健将走进视野,一枚枚沉甸甸的奖牌收入囊中……“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他们从这块黑土地走向世界赛场,每一块奖牌、每一点突破都凝聚着常人难以理解的坚守与付出。”哈尔滨市体育局局长赵竹帛说。
  “谢谢你!每一位冬奥英雄。”
  441/2127,黑龙江冬奥技术官员为梦想护航
  “感谢中国(短道)速滑这个团结的队伍!”7日晚,中国选手任子威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中获得金牌。他的父母在哈尔滨的家中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而这句发自内心的话语,也道出了金牌背后的力量。
  为做好助力冬奥的训练保障工作,黑龙江省不惜重金,对亚布力体育训练基地场地、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场馆进行升级。2021年,黑龙江省承办8项全国冰雪赛事,以赛代练,助力北京冬奥会备战训练和比赛。
  “全省400多名运动员在此训练,还有省外队伍和国家队,我们全力做好保障。”黑龙江省亚布力体育训练基地副主任王树军说,省队的运动员几乎全年食宿在队里,基地还配备了按摩师、队医。2021年,这里承担了6支国家集训队,约130人共计241天的训练备战任务。
  从2015年7月北京携手张家口赢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到如今冬奥会顺利举办,“北京冬奥会需要什么,我们就支持什么,北京冬奥会需要做什么,我们就做好什么”——这是来自黑龙江“老铁”的回答。
  早在2019年9月,黑龙江省就印发了《关于加强北京冬奥会备战工作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具体措施》,明确了23条任务措施及负责单位,为助力冬奥提供政策保障。
  在人才选拔上,黑龙江全面实施了冬季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培养工程,培养优秀冰雪体育后备人才,集中力量选拔优秀运动员。
  “训练尽管枯燥,但梦想金光闪闪,我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奋斗。”16岁的全思桐是黑龙江省高山滑雪队队员。尽管前不久腰受过伤,但休整几个月后,她马上抱着雪板、换上装备,登上缆车准备开始新的训练。
  与运动员和后备人才相比,冬奥会所需技术官员以及科研、医疗、场地服务等保障人员,数量更加庞大。
  “技术员既要有专业知识和运动经验,又要有熟练的英语交流能力,全程需要精力100%集中。”“00后”大学生那梦元家在哈尔滨,担任国家体育馆冰球项目国内技术官员,承担射门观察员和计时员任务,也就是负责记录队伍比赛中射门次数、种类,以及调整计时装置。
  据统计,北京冬奥会共有2127名国内技术官员参加,包括赛事技术代表、竞赛官员、技术裁判员、计量官员等,其中黑龙江就有441人,成为北京外选派人数最多的省份。
  为激活“冰雪基因”,在哈尔滨,“上冰雪”被纳入中小学校课程,冰雪作业更是成了“必选项”。全市专项投入3000万元组建了120支中小学校冰球队,通过冰雪特色学校、基点学校等为引领,重点推进冰球项目体系建设。
  截至2021年,黑龙江省已累计开展各级各类冰雪赛事活动数千项次,带动9000万人次参与冰雪运动。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这里不遗余力。
  曾经“冰雪运动不出山海关”,如今冰雪运动大踏步“南展西扩东进”。从冰场制冰师到雪场指导员,从比赛裁判员到俱乐部教练……很多地方都有黑龙江人的身影。黑龙江还形成了向四川、湖南等地输出优秀教练员的常态化机制。
“钢铁力量”崛起,为冰雪助力
  “看到运动员踏着滑雪板、穿着滑雪鞋,通过我们的索道行进到比赛场地,既节省时间和体力,还能保障安全,我觉得很自豪。”哈尔滨鸿基索道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罗荣依旧很激动。
  在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张家口赛区,罗荣所在的公司负责两个赛区四条拖牵索道的供应和维护,有8名工作人员在赛区度过了春节。“能承接如此大型国际赛事的幕后工作,是对我们的肯定,更是一份荣耀。”罗荣说。
  该公司多年专注索道设备市场,产品已在黑龙江、吉林、新疆等地的雪场和冰雪旅游景区投入使用。
  谈及本届冬奥会的难忘瞬间,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苏彦庆侃侃而谈。2月4日晚举行的开幕式上,最后一棒火炬手将火炬放入“大雪花”中央,惊艳世人。他带领团队攻克的3D打印技术,有效助力了这款“零碳排放”环保火炬的研发和制造。
  “主火炬的‘高颜值’需要过硬的技术支撑。”苏彦庆说,从2020年开始,团队发挥多年来在新材料、精密成形技术等方面技术优势,成功制备出符合条件的氢火炬及其燃烧系统。
  1月6日,北京冬奥列车亮相京张高铁。京张高铁的两款车头“龙凤呈祥”和“瑞雪迎春”的蒙皮,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王国峰教授团队采用快速超塑成形工艺助力制造生产的。王国峰说,两款车头分别仿生于“鹰隼”与“旗鱼”,其流线型设计能减轻空气阻力,后续将批量生产。
  此外,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变身“冰立方”、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工程等,都凝结着多项来自黑龙江的技术成果。
  冬奥会给冰雪装备制造企业带来发展良机。在齐齐哈尔黑龙国际冰雪装备有限公司,包括速滑刀鞋、花样刀鞋、冰球刀鞋,以及滑雪板、服装、护具等在内的诸多产品正在有序生产。机器人智能冰刀生产线年生产能力可达300万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我们的零售业务额及线上业务额,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该公司总经理鞠培鸿说,公司正与多所高校合作,研发高端产品,目前已获批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29项。
  从冰刀、滑雪鞋到头盔、滑雪服,从造雪机、压雪车到更多冰雪场地装备,黑龙江、新疆、吉林等地企业正借着冬奥之风,推动产品从无到有,品牌从有到优。
  黑龙江省冰雪产业研究院院长张贵海说,立足良好的装备制造基础,越来越多投资者将目光投入冰雪产业,未来冰雪装备制造产业潜力巨大。
  《黑龙江省冰雪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2年)》中,明确提出推动冰雪装备企业改造升级,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补贴、贷款等支持,在哈尔滨等多地建设冰雪装备专业化产业园,将冰雪产业做大做强。
“冰雪+”繁荣,为未来添彩
  “没想到这个假期挺忙的,每天都要教四五个孩子。”2000年出生的江雨鑫是哈尔滨融创雪世界一名教练员。作为哈尔滨最大的室内滑雪场,寒假以来,这里平均一天接待量达八九百人,其中大部分是亲子组合。
  “除了文旅产业,我们还与哈尔滨体育学院成立了冰雪学院,开展包括滑雪救援、设施维护等在内的系统培训。可以说80%的冰雪项目管理人才都是从哈尔滨走出的。”哈尔滨融创冰雪文化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关亮说。
  冰雪旅游是黑龙江的一张名片,吸引着众多游客到访。从哈尔滨中央大街到漠河北极村,从城市冰景到乡村雪趣,从狗拉爬犁、雪地摩托到“泼水成冰”、江边雾凇,都是热门“打卡清单”。
  冬奥会会徽、奥运五环、吉祥物……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以“冬奥之光 闪耀世界”为主题,打造了一个集观赏、游乐以及传播冬奥知识为一体的冰雪乐园。
  “我看到了冰墩墩和雪容融,和‘顶流’合影,真的是不虚此行。”在这个流光溢彩的梦幻城堡,来自重庆的游客胡桂霞和家人玩得不亦乐乎。
  冰雪项目吸睛、冰雪旅游市场火爆、冰雪运动装备热销……网友评论说,冬奥会成了“最强带货王”。
  一份消费报告显示,当春节遇见冬奥会,“冰雪奇缘”成过年新时尚,与冰雪相关的主题消费更是快速兴起。黑龙江消费者偏爱购买冰雪专业器材。冬奥相关主题纪念币、邮票、吉祥物等也持续热销。
  受访专家指出,北京冬奥会为冰雪产业的繁荣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冰雪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各地雪场建设、雪具销售、冰雪培训以及餐饮、住宿、休闲旅游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
  瞄准“冰雪+”,黑龙江省正在不断发力。《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中,明确提出通过规划引领、项目带动,充分发挥冰天雪地的自然资源优势,促进冰雪旅游与工业、体育和其他产业融合,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协同发展,让冰雪经济成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眼下,“雪花的故事”终章落幕,“一起向未来”的新篇已经开启,“天下一家”的焰火照亮前方。迎着冬奥东风,这片“白色沃土”将乘势而上,拥抱明媚的春天。(新华每日电讯) https://t.cn/A66vPBDO

本届冬奥会9枚金牌中,4枚“来自”这里 历届冬奥会22枚金牌中,13枚与这里有关
【两组数字见证中国冰雪荣耀背后的黑龙江力量】
 冰雪交织,激情飞扬,圣火熄灭,璀璨依旧。
  2月20日,国家体育馆,一场被誉为“无与伦比”的冬奥盛会落下帷幕。
  短短17天,在飞扬的“冰丝带”,在舞动的“雪如意”,我国冰雪资源大省黑龙江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北京冬奥会中国代表团,有黑龙江籍运动健儿63名,占比43.4%;黑龙江籍教练员15名,占比55.56%,涵盖了冬奥会几乎所有项目。
  2127名国内技术官员中,441人来自黑龙江,成为除北京外选派人数最多的省份。
  本届冬奥会9枚金牌中,4枚“来自”黑龙江。历届冬奥会22枚金牌中,13枚与黑龙江运动员有关,占比超过一半。
  无论是短道速滑队的“团魂”和战斗力,还是冰壶小将面对强劲队手的从容不迫;无论是征战赛场的运动员,还是身在幕后的技术人员;无论是速度与激情共存的冰雪运动,还是蓬勃发展的冰雪产业……
  勇于挑战、不断突破极限,是对奥林匹克精神的生动诠释,也正为这个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转型发展增添耀眼的亮色。
13/22,每一次都为梦想而战
  34秒32,新的奥运纪录诞生了!
  2月12日晚,一声发令枪响后,高亭宇犹如一道闪电划过,率先冲过终点。中国男子速度滑冰历史上的第一枚冬奥金牌就此诞生!
  1997年出生的高亭宇是黑龙江伊春小伙儿,2016年入选中国速滑队,在北京冬奥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都担任中国代表团旗手。这是他第二次参加冬奥会,圆了奖牌换色的梦想。
  “被别人叫了8年的速滑冠军,今天起终于有人和我一起分享这个称呼了——冠军高同学。”当日,为高亭宇颁奖的是前速度滑冰1000米冬奥冠军、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任教的张虹。颁奖后,她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样一句话。
  黑龙江是冰雪资源大省,每年长达四五个月的雪季,为冰雪运动提供了天然的沃土。凭着热爱、拼搏与薪火相传,一代代健将“滑”进了冬奥赛场。
  5日晚,由曲春雨、范可新、张雨婷、武大靖、任子威组成的中国短道速滑接力队,在混合团体2000米接力赛中斩获首金,为虎年春节送来一份贺礼。他们的老家都在黑龙江,分别是黑河、七台河、哈尔滨、佳木斯、哈尔滨。
  13日晚,范可新、张雨婷等再次摘取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铜牌。赛后,范可新亲吻冰面的照片冲上热搜。“这不是吻别,是因为自己对这片冰场的热爱。”她在随后的采访中说。
  精彩仍在书写。
  19日晚,隋文静/韩聪,这对“冰上芭蕾CP”,最终夺得金牌。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申雪/赵宏博获得双人滑项目冠军。这跨越12年的传承,都来自哈尔滨。
  冰雪运动,是挑战严寒、挑战极限、挑战自我的过程。除了争金夺银,还有从不停止向冠军攀登、向纪录冲刺,这正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动人之处。
  今年,赵嘉文代表中国队首次参加北欧两项,倪悦名、孔凡影代表中国队首次参加高山滑雪滑降、超级大回转、混合团体项目,杨硕瑞代表中国队首次参加自由式滑雪大跳台项目和坡面障碍技巧项目……这些创造“首次”的健儿弥补了中国队在冬奥参赛史上的空白,实现了冬奥会全项目参赛的“小目标”。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家乡——黑龙江。
  本届冬奥会前,中国健儿总共夺得13枚冬奥会金牌,有9枚和黑龙江运动员有关。如今,奖牌榜再度更新,最新获得的9枚金牌中,有4枚由黑龙江籍运动员获得。
  北京冬奥会是中国体育代表团历史上参赛规模最大的一届冬奥会,中国代表团中黑龙江籍运动健儿有63名,占比43.4%;黑龙江籍教练员有15名,占比55.56%,涵盖了冬奥会几乎所有的项目。
  黑龙江省体育局提供的数据显示,相比平昌冬奥会,黑龙江省输送的运动员在北京冬奥会的参赛项目增加了冰球等4大项,男、女冰球等20多个小项。
  一场场比赛激烈角逐,一位位奥运健将走进视野,一枚枚沉甸甸的奖牌收入囊中……“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他们从这块黑土地走向世界赛场,每一块奖牌、每一点突破都凝聚着常人难以理解的坚守与付出。”哈尔滨市体育局局长赵竹帛说。
  “谢谢你!每一位冬奥英雄。”
  441/2127,黑龙江冬奥技术官员为梦想护航
  “感谢中国(短道)速滑这个团结的队伍!”7日晚,中国选手任子威在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男子1000米决赛中获得金牌。他的父母在哈尔滨的家中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而这句发自内心的话语,也道出了金牌背后的力量。
  为做好助力冬奥的训练保障工作,黑龙江省不惜重金,对亚布力体育训练基地场地、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场馆进行升级。2021年,黑龙江省承办8项全国冰雪赛事,以赛代练,助力北京冬奥会备战训练和比赛。
  “全省400多名运动员在此训练,还有省外队伍和国家队,我们全力做好保障。”黑龙江省亚布力体育训练基地副主任王树军说,省队的运动员几乎全年食宿在队里,基地还配备了按摩师、队医。2021年,这里承担了6支国家集训队,约130人共计241天的训练备战任务。
  从2015年7月北京携手张家口赢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到如今冬奥会顺利举办,“北京冬奥会需要什么,我们就支持什么,北京冬奥会需要做什么,我们就做好什么”——这是来自黑龙江“老铁”的回答。
  早在2019年9月,黑龙江省就印发了《关于加强北京冬奥会备战工作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具体措施》,明确了23条任务措施及负责单位,为助力冬奥提供政策保障。
  在人才选拔上,黑龙江全面实施了冬季项目竞技体育后备人才选拔培养工程,培养优秀冰雪体育后备人才,集中力量选拔优秀运动员。
  “训练尽管枯燥,但梦想金光闪闪,我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在奋斗。”16岁的全思桐是黑龙江省高山滑雪队队员。尽管前不久腰受过伤,但休整几个月后,她马上抱着雪板、换上装备,登上缆车准备开始新的训练。
  与运动员和后备人才相比,冬奥会所需技术官员以及科研、医疗、场地服务等保障人员,数量更加庞大。
  “技术员既要有专业知识和运动经验,又要有熟练的英语交流能力,全程需要精力100%集中。”“00后”大学生那梦元家在哈尔滨,担任国家体育馆冰球项目国内技术官员,承担射门观察员和计时员任务,也就是负责记录队伍比赛中射门次数、种类,以及调整计时装置。
  据统计,北京冬奥会共有2127名国内技术官员参加,包括赛事技术代表、竞赛官员、技术裁判员、计量官员等,其中黑龙江就有441人,成为北京外选派人数最多的省份。
  为激活“冰雪基因”,在哈尔滨,“上冰雪”被纳入中小学校课程,冰雪作业更是成了“必选项”。全市专项投入3000万元组建了120支中小学校冰球队,通过冰雪特色学校、基点学校等为引领,重点推进冰球项目体系建设。
  截至2021年,黑龙江省已累计开展各级各类冰雪赛事活动数千项次,带动9000万人次参与冰雪运动。为“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这里不遗余力。
  曾经“冰雪运动不出山海关”,如今冰雪运动大踏步“南展西扩东进”。从冰场制冰师到雪场指导员,从比赛裁判员到俱乐部教练……很多地方都有黑龙江人的身影。黑龙江还形成了向四川、湖南等地输出优秀教练员的常态化机制。
“钢铁力量”崛起,为冰雪助力
  “看到运动员踏着滑雪板、穿着滑雪鞋,通过我们的索道行进到比赛场地,既节省时间和体力,还能保障安全,我觉得很自豪。”哈尔滨鸿基索道工程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罗荣依旧很激动。
  在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张家口赛区,罗荣所在的公司负责两个赛区四条拖牵索道的供应和维护,有8名工作人员在赛区度过了春节。“能承接如此大型国际赛事的幕后工作,是对我们的肯定,更是一份荣耀。”罗荣说。
  该公司多年专注索道设备市场,产品已在黑龙江、吉林、新疆等地的雪场和冰雪旅游景区投入使用。
  谈及本届冬奥会的难忘瞬间,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苏彦庆侃侃而谈。2月4日晚举行的开幕式上,最后一棒火炬手将火炬放入“大雪花”中央,惊艳世人。他带领团队攻克的3D打印技术,有效助力了这款“零碳排放”环保火炬的研发和制造。
  “主火炬的‘高颜值’需要过硬的技术支撑。”苏彦庆说,从2020年开始,团队发挥多年来在新材料、精密成形技术等方面技术优势,成功制备出符合条件的氢火炬及其燃烧系统。
  1月6日,北京冬奥列车亮相京张高铁。京张高铁的两款车头“龙凤呈祥”和“瑞雪迎春”的蒙皮,是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王国峰教授团队采用快速超塑成形工艺助力制造生产的。王国峰说,两款车头分别仿生于“鹰隼”与“旗鱼”,其流线型设计能减轻空气阻力,后续将批量生产。
  此外,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变身“冰立方”、张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电网工程等,都凝结着多项来自黑龙江的技术成果。
  冬奥会给冰雪装备制造企业带来发展良机。在齐齐哈尔黑龙国际冰雪装备有限公司,包括速滑刀鞋、花样刀鞋、冰球刀鞋,以及滑雪板、服装、护具等在内的诸多产品正在有序生产。机器人智能冰刀生产线年生产能力可达300万双,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我们的零售业务额及线上业务额,较去年同期大幅提升。”该公司总经理鞠培鸿说,公司正与多所高校合作,研发高端产品,目前已获批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29项。
  从冰刀、滑雪鞋到头盔、滑雪服,从造雪机、压雪车到更多冰雪场地装备,黑龙江、新疆、吉林等地企业正借着冬奥之风,推动产品从无到有,品牌从有到优。
  黑龙江省冰雪产业研究院院长张贵海说,立足良好的装备制造基础,越来越多投资者将目光投入冰雪产业,未来冰雪装备制造产业潜力巨大。
  《黑龙江省冰雪装备产业发展规划(2017—2022年)》中,明确提出推动冰雪装备企业改造升级,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补贴、贷款等支持,在哈尔滨等多地建设冰雪装备专业化产业园,将冰雪产业做大做强。
“冰雪+”繁荣,为未来添彩
  “没想到这个假期挺忙的,每天都要教四五个孩子。”2000年出生的江雨鑫是哈尔滨融创雪世界一名教练员。作为哈尔滨最大的室内滑雪场,寒假以来,这里平均一天接待量达八九百人,其中大部分是亲子组合。
  “除了文旅产业,我们还与哈尔滨体育学院成立了冰雪学院,开展包括滑雪救援、设施维护等在内的系统培训。可以说80%的冰雪项目管理人才都是从哈尔滨走出的。”哈尔滨融创冰雪文化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关亮说。
  冰雪旅游是黑龙江的一张名片,吸引着众多游客到访。从哈尔滨中央大街到漠河北极村,从城市冰景到乡村雪趣,从狗拉爬犁、雪地摩托到“泼水成冰”、江边雾凇,都是热门“打卡清单”。
  冬奥会会徽、奥运五环、吉祥物……哈尔滨冰雪大世界以“冬奥之光 闪耀世界”为主题,打造了一个集观赏、游乐以及传播冬奥知识为一体的冰雪乐园。
  “我看到了冰墩墩和雪容融,和‘顶流’合影,真的是不虚此行。”在这个流光溢彩的梦幻城堡,来自重庆的游客胡桂霞和家人玩得不亦乐乎。
  冰雪项目吸睛、冰雪旅游市场火爆、冰雪运动装备热销……网友评论说,冬奥会成了“最强带货王”。
  一份消费报告显示,当春节遇见冬奥会,“冰雪奇缘”成过年新时尚,与冰雪相关的主题消费更是快速兴起。黑龙江消费者偏爱购买冰雪专业器材。冬奥相关主题纪念币、邮票、吉祥物等也持续热销。
  受访专家指出,北京冬奥会为冰雪产业的繁荣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冰雪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增长期,各地雪场建设、雪具销售、冰雪培训以及餐饮、住宿、休闲旅游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
  瞄准“冰雪+”,黑龙江省正在不断发力。《黑龙江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中,明确提出通过规划引领、项目带动,充分发挥冰天雪地的自然资源优势,促进冰雪旅游与工业、体育和其他产业融合,实现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协同发展,让冰雪经济成为黑龙江省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眼下,“雪花的故事”终章落幕,“一起向未来”的新篇已经开启,“天下一家”的焰火照亮前方。迎着冬奥东风,这片“白色沃土”将乘势而上,拥抱明媚的春天。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自家“闺女”,今天中午抽了一会儿空翻了以前的朋友圈,有记录她来我家的两年点点滴滴,现在已经成了“大闺女”了!六个月时候还可爱和我玩了,一岁后就开始敷衍我……竟然还学会敷衍!现在两岁多了,哈哈,怎么感觉是她在带着我玩,每次我去假装扑它去她身边撩闲,她一脸嫌弃的同时还能照顾着搭理我几下,想想她严谨宠溺的小黑脸,太有意思了![兔子]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泪]可没多久,盛强就去世了,大姑子劝说:“要不你改嫁给我小弟吧~”赵丽蓉坚决反对,后来架不住大姑子等人的软磨硬泡,为了孩子及家庭,她嫁给了小叔子盛弘,没想到,
  • 吐鲁番消防救援支队副支队长李军说:“车辆选用了大功率、大扭矩的四驱皮卡车底盘,配置了电动绞盘、发电机、背负式电动破拆工具、车载电台等实用高效的随车器材,动力充足
  • 唯一的生日愿望,儿子健康快乐的成长。不过啊,多么幸运,人生还是有一束光在温暖着我。
  • 我就觉得,‘你和他谈论我的事,你找到他,和他谈论另一个人。我就觉得,‘你和他谈论我的事,你找到他,和他谈论另一个人。
  • 一个人有多成功,要看他与谁相伴!十年磨一剑,出鞘必锋芒!
  •  此外,大会组织者还别出心裁地将比赛项目按博览会的16个区域进行,奥运会成了世界博览会招揽观众的体育表演,有些选手甚至终生都不知道自己当年参加过奥运会比赛。 这
  • “官印笼”文化的取向是和人们对美好事物和健康向上、事业成功、幸福自由的追求是一致的,它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中的一朵奇葩,值得人们收藏和追求。“南派~官印笼”
  • 4、5月份,慢慢开始调整作息,早睡早起,发现每天的效率高了许多,每个人都在抓紧努力着。6月7、8号,高考很快就过去了, 说实话高考第二天我已经没有什么记忆了,只
  • 因为最近有点闲,天气冷又不爱出门,对抽卡游戏有点厌倦了,所以暂时回了基三坑,好家伙,这阵营玩法仿佛我没离开过,几年了前置任务一点没改,日常还是跟车跑商,大小攻防
  • 单凭一张照片去判断缅因库恩猫毛量是不客观的, 不同时期的猫猫呈现的毛发状态是不同的, 过了尴尬期小猫才会发毛#缅因猫# 尴尬期是指猫咪只长身体,发毛很迟缓的一
  • !吹爆他——椰汁流心球✨必点!
  • [太阳][羞嗒嗒][太阳]#币圈[超话]#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有精力有條件去投資理財,有的人可以一直有收益,而有的人卻會經常虧損,我們應該了解理財的目的不是發財
  • 唱歌好好听唱rap也好帅 演戏真的很不错(在此指小蓝 因为初见是小蓝 现印象:真诚干净漂亮的小猪宝贝 对待喜欢的事情会付出满腔热血 不认输不服输不示弱 会不断
  • 2021年8月22日放送 #411『マナブ!海の幸博!夏にぴったりのアレンジレシピSP』 メンバー:相葉雅紀(嵐)・小峠英二(バイきんぐ)・澤部佑(ハライチ)
  • 【跟孟晚舟过不去的加拿大人,都买什么车?】 从半年销量情况来看,在加拿大市场销量排名前十的汽车品牌分别如下表一所示。加拿大人最喜欢的品牌是福特,而福特卖得最好的
  • #成毅与君歌# cy #成毅齐焱# ❤️8月13日,喜欢傅诗淇的第25天❤️ 真不敢相信我已经做了25天的数の据, 并且一点不觉得枯燥和厌烦, 还有越陷越深的
  • #宣城找对象[超话]#【小哥哥@坎坷山路骑着我老旧的摩托车 帮三套房 大哥找对象】宣城郎溪本地人 身高171 体重74公斤 大专学历 月入1w➕ 90年 郎
  • 【#邢台# 富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退房不予退款 富力地产:没钱!】本人于2019年12月28日购买邢台市富力城8号楼1单元1601号房屋,因交房时间太晚影响入住
  • 巳蛇 古语有云,巳蛇者,性格冷而志远,常虑得失甚喜交际。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属蛇的人,他们的性格冷淡但是志向高远,他们喜欢交友,但是会很在乎自己的得失。 对于
  • 日语画画课, 稳稳日语名字:うんうん( wen wen ) 小名,英文名以及日文名都是一个音, 由此可见我对这个名字的热爱(懒)。 陪李稳稳上课一小会儿, 就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