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社会性别不平等对女性消费造成的影响】

“性别在一个社会中代表了社会分化的基本形式”。首先必须严格区分“生理性别” (sex) 和社会性别 (gender) 这两个概念, 前者指的是生物特征, 是天然形成的; 后者指的是以社会性的方式建构出来的社会身份和期待, 是一种“社会强加的两性区分, 是性的社会关系的产物”。

社会性别成为一个区分男性消费文化和女性消费文化的稳定模式。首先, 社会性别影响女性消费自我意识的形成, 使得人们依据自己的性别来选择特定的消费生活方式。例如, 购买化妆品在女性当中比男性更为普遍, 也易于得到社会认同, 这就是社会性别定型化的结果。

其次, 社会性别促成女性消费的角色意识, 塑造女性群体的消费文化。两性在社会化过程中接受了无数次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这些固定观念不仅成为社会对两性的不同角色期待, 也逐步内化为两性的消费角色定位。女强人的形象只会出现在政治领域, 而在消费领域, 女性的饮食趣味、穿着打扮永远是“柔性化”的。

最后, 社会性别通过赋予消费以文化内涵,致使男女之间的生活方式区别由消费等级上升为文化等级。由于社会历史的原因, 男性与女性的价值被绝对地划分开来, 男性具有优越性与支配性, 总是表现出“男性主流” (malestream) 的倾向。那么, 女性社会地位的弱势状态对其消费的影响何在?我们想用“代理消费”来表明女性在消费中的基本状况和根本特征。

女性代理消费的含义有两层意思:一是提供消费服务, 如为家庭购物、做饭洗衣等, 这可看作客观意义上的代理性消费; 另一层含义是指, 女性虽然是自己消费, 但消费的目的是为了其他人 (丈夫、家庭的荣耀) 或其他目的 (对社会意义的欲望) , 这可视为主观意义上的代理性消费。

按照结构功能主义的观点, 社会是个有机整体, 而家庭则被视为社会的一个功能单位, 其功能体现在利用社会生产的成果来满足人类的生活需要。这个功能主要是通过消费来实现的。在生产中是男性发挥主导作用, 女性则局限于在家庭中提供服务,这样, 她们就扮演了代理消费的主要角色。艾森斯坦把社会理解为一个商品生产的领域;而家庭则是服务性生产、再生产和消费的领域。后者为社会提供了两种特殊的功能, 一是无报酬劳动或低报酬劳动, 二是稳定了社会。为了实现这种稳定化, 需要进行一系列特定的实践, 其中包括“充分消费”。

功能主义者帕森斯为男性设立的是一种工具性 (职业性) 角色, 而为女性设立的则是一种表达 (情感) 性 (家庭内的) 角色。而实际上,在家庭中, 女性往往不是生活的享受者而成为代理消费者。女性主义学者米切尔指出:“可以把当代家庭看作是一幅由性、生育和社会化等三方面功能 (妇女的世界) 构成的画, 为生产 (男人的世界) 所环绕”。 女性的代理消费实际上就是一种家务劳动的形式。“将女性限制在家庭领域, 意味着她们要辛苦劳作, 以确保系统的再生产——她们生育、抚养并教育新的工人, 要服侍并在感情上支持作为工人的丈夫”。在未开化、文明水平低下的社会, 男人对女人的占有还仅仅是对身体的占有。随着私有制的产生, 所有权的概念逐渐有了扩大, 从对妇女的占有扩展到了对妇女劳动果实的占有。妇女家庭代理消费的实质揭示了这一点。

如果说女性在家庭中的代理消费能够明显地反映出女性地位低下这种状况的话, 那么女性自我消费在男权社会制度下必然也会转化为一种代理消费的性质却很少被人们所觉察。这是因为人们没有看到在张扬的女性自我消费背后实质上却隐藏着男性的控制力量。社会的主导文化价值是对社会结构中权力分配的反映。长期以来, 男性是掌握社会经济命脉的主要群体, 女性的消费往往以男性的视角为转移, 随着男性审美观点的变化而变化。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女性的自我消费实际上也是一种变相的代理消费。

正如男人们在生产中竞争一样, 女人们则在消费的场域形成竞争。苏珊指出, 尽管从遗传学来看, 女人的形体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但在一个特定的时代里, 却很少有两种体形作为性的象征而受到青睐。“节食是当今妇女竞争的主要形式” (苏珊语)。

与节食这种“自虐”式竞争不同, 女性在服饰、化妆等方面则存在一种“自悦”式的竞争, 尽其所能穿着打扮。“美丽之于女性, 变成了宗教式绝对命令”。化妆、养颜、整容这些消费往往与健康、趣味没有多大关系, 也不能把此类消费行为与对美、魅力、品味等真实品质混淆起来。美丽既不只是自然形成的, 也与道德没有什么关系, 主要通过消费来塑造;因为服装和体形成了美丽可见的标志。

波德里亚指出, 消费领域表面上看来是混乱的, 带有个人的私人性和自由自主性。其实不然。消费“是一种约束、一种道德、一种制度。它完全是一种价值体系”。 上述女性消费的特征作为社会性别分化的结果, 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 则是社会建构的结果。

如何使女性的代理消费转为真正的自为、自主的和积极性的自我消费?

第一, 妇女必须从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第二, 社会必须改变女性消费刻板的文化模式, 淡化女性外貌、体形方面的消费意义, 把她们的消费欲望引导到女性自我发展的“精神”消费上来。第三, 女性消费必须建立在自己努力工作的基础上。如果女人的消费是其丈夫所赐予的, 所消费的就是她丈夫所生产的, 其消费权利当然应当归之于她们的男人而不是她们自己。

通过考察社会消费文化对女性消费文化的影响, 我们认为, 女性和男性消费行为的差别并非自然两性差别的结果, 而是社会区分的结果。例如, 在当代广告层面, 一直存在着男女两种范例的隔离。男性广告范例的实质就在于证实自身, 女性广告范例则更多地催促女性进行自我取悦, 而自我取悦为的是更好地取悦男性。在女性个体的消费心理方面和所谓的本质方面寻找她们如此消费的基础是徒劳无益的, 这种基础深深地植根于社会的土壤之中。

来源:《女性消费文化的社会意义分析》 郭景萍

【怎样才能真正走进经典?】近日,暨南大学博士生导师张丽军教授推出两本新书《对话的文学经典教育》和《现实主义与当代文学前沿》,记录了他大学教学15年与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进行经典阅读和对话的内容。在日前举办的新书分享会上,如何在大学课堂里阅读文学经典的话题被再次提及。
  在互联网时代,阅读面临冲击,经典面临挑战的情况下,应如何对待和阅读经典?几位专家、学者给出了自己关于经典文本阅读方式和价值的思考。

培育一颗诗意的“文人之心”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对经典有过十四种定义,其中一种是“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自己以遗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象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
  实际上,由于时代的变换,每个人对经典的理解、甚至是审美趣味都会产生变化,毕竟“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罗岗就曾在公开场合举过例子,一般“文学作品选”选作品的尺度是来源于文学史和文学价值的取向,前者是文学史上特别重要的作品,后者注重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二者之间不一定能够直接画上等号。“例如胡适的《尝试集》,首次采用白话文写新诗,是文学史上绕不过的作品,但其中的诗歌不能代表中国白话新诗的较高水准。”
  张丽军提供了另一个维度的思考方向,在他看来,大学文学教育就是经典教育。“大学课堂讲述的文学作品,都是人类千百年不断淘洗过、不断筛选之后所保留的公认的经典。”他说,像鲁迅的作品所呈现的语言、文本的魅力,蕴含的艺术趣味,思想的丰富性,每次捧读都会有新的体验,像这样在今天经得起重读的作品,就可以称之为经典。
  对大学的专业学生来说,需要建立起对文学作品的阅读、欣赏、阐释和评价的能力。所以,张丽军认为,这些都需要对古今中外的文学有一个起码的、基本的知识体系,要从阅读经典文学名著、了解作家及其艺术风格入手。
  从这个角度出发,阅读文学经典像是一个切口,除了培养个体典雅高贵的审美趣味、审美品格和审美感知力之外,张丽军表示:“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一个人对文学的理解能力,一种对世界万物、社会人生、日常生活的诗意的美的理解。”这颗诗意的、温柔的“文人之心”的培育,是大学中分数和成绩衡量不出来的,正是文学教育成功的深层次体现。

经典阅读,挑战多多

  “每个人都有一种固定的接受模式,而经典意味着对这种模式的挑战,是一种带有冒犯性的突破,所以很多人不容易接受经典。相比之下,读网络小说、玩游戏,可能更符合大多数人的兴趣,也更易让人感到快乐。”作家魏新说。
  经典不好读,不易读。经典阅读也并非一件纯粹享乐的事。通俗的意味着熟悉,由熟悉带来的愉悦,而经典的则意味着陌生、不确定、未知,以及由此而来的冒犯和疏离。这是经典自身竖起的一层屏障。“面对经典,不能光凭兴趣阅读。”魏新说。
  张丽军证实了这一点:在大学课堂上,学生带着规定任务必须接近这些令他们陌生的文本,就会在走近和进入之间,仍有一段距离。张丽军谈起自己这些年教学授课中的强烈感觉,“很多学生文学史读得很多,概念了解得很好,但是经典文本却读得很少,说明他们是出于完成课业的目的,并没有真正进入经典。”
  山东大学教授丛新强,在文学院开设了一门《莫言导读》课程,除了日常课程之外,还有课下组织的读书会。他发现即便是中文系的学生,在阅读上也存在一些问题。除了阅读量比较欠缺之外,大多数学生阅读的深度也不够,往往停留在文学史中一些既有的价值判断上,被已有的框架约束,很难读出自己的东西。
  而现下,在互联网的冲击下,经典阅读受到更多的挑战。图片、视频、声音,抢占了感官的注意,各式各样的内容越来越讲究短时间内的频繁刺激,在此情形下,单是阅读这一行为就成了一道门槛。“看不了长篇大论的东西”,成了许多人后天形成的阅读障碍。
  注意力日渐稀缺的当下,人们更加乐意接受别人的直接“投喂”。此前就有学者注意到,为了吸引受众眼球,一些浓缩式解读相当流行,例如三分钟看一部电影、五分钟读一部名著……遍观互联网渠道,所谓的名家赏析、解读,遍地皆是,无需思考就能得到一个“标准答案”。
  当获取信息成了首要目的,对于经典阅读来说,则是隐患重重。“现在各种信息碎片化地涌来,即便没有读过经典文本,也能说出一个大概来,但是这种碎片化的阅读注定了对经典文本的理解也是碎片化的。”丛新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种碎片化阅读导致的结果是,看上去,一个人的阅读面似乎很广,知识面似乎很广,但其实是很多无效信息的堆积,仅仅停留在了解的层面,不能深入到意义层面,更感受不到文学带给人灵魂上的触动。

培养阅读感受力是第一步

  今天我们怎样才有可能走进经典?
  在丛新强看来,阅读文学经典“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定要从原典本身出发,不要受太多文学史既成观念、既有研究的影响。读一遍之后,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可以参考相关的研究,寻找二者之间的距离,然后再进一步阅读,这样才能得出自己的判断。”
  此外,“经典只读一遍是不够的。现在很多学生所谓的阅读,就是只读一遍。但读过,不等于读懂。有效地阅读,至少要经过三五遍。”丛新强说。他以小说为例,读第一遍可能就是了解故事情节,第二遍才能更清楚地梳理人物关系,了解人物的遭遇和命运,经过反复阅读后,对小说背后所蕴含的普遍性的人生遭遇和人类命运以及更深层次的关于文化和文明的整体性关怀才能有所体会。
  对文学的认知,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张丽军倡导一种从个体的独特生命体验出发的,以文本细读为基础的感性阅读与理性思考相结合的对话方式,以此来激发学生对经典文学文本的阐述。他认为这样的对话才是真实的、诚挚的、有生命温度的。“培养阅读感受力是很重要的,可以说是进入文学文本的第一步。”张丽军说。
  出于这种考虑,在课堂上,他用对话的方式开启经典阅读。因为对话是互相启发的,只有在对话中才容易发现问题。对于文学,答案从来不只有一个,面对同样的文本,不同的思考正显示出文学经典的魅力。
  比方说,在带读、分析《骆驼祥子》一书时,就有同学不认同于祥子的悲剧命运是奋斗模式的失败这一为人普遍接受的说法,而是从物质的打击这一更现实的角度出发,认为“物质是与自己未来的美好生活挂钩的,是带给祥子踏实感与成就感的东西……物质的打击将祥子带入了迷茫、虚无和对生活理想的不信任中……从物质上的满心欢喜积累到不知所因地被洗劫一空所产生的生活幻灭感才是祥子丧失人生理想的开始……”张丽军认为,如果能听到这些不同的声音,那么阅读经典的意义或许就部分达到了。(大众日报)

韩寒的四海可能没有那么深,但却恰好能打击你内心最脆弱的地方。我个人觉得就四海的影评人无法通过文字描述能够改变观众对四海的评价,然而每个观众对影评的确能产生深深的共鸣。
​四海有四,爱恨情仇。沈腾饰演的父亲与刘昊然饰演的儿子,时隔多年不见,父亲虽略不靠谱,但细小之处的确能看出两人的信任和牵绊,奶奶是两人唯一的牵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处处被人拿中要害一定是身边人出了问题。刘浩存饰演女主角的单纯和执着碰撞着刘昊然饰演男主角的单纯和执着,像极了萌芽杂志前期的爱情故事,这种学生气息单纯且执着的爱情,不是谁都过往呢,两人去了大城市挣钱赎车,为了面子暂时分开独立寻找工作,谁不希望刘浩存能够一直不忘初心不被社会染缸误入歧途,当看到她还是做回了服务员,有谁不是暗自庆幸她没有变,又有谁不为之惋惜她没有更好。四海里没有仇,也没有愁,一切的事情都可以像大海一样吞噬一切,剩下的只有四种滋味酸甜苦辣。嫉妒的酸,碰壁的苦,纯爱的甜,还有知道人上人黄晓明只是一个普通人后的透心的辣。无论是跳海游泳前的决绝,还是摩托车行驶中想起的风铃声,都暗示着在钢铁混凝土筑构的城市洪流中,想要保持一份原有的单纯是多么的难。人可以很单纯,也许是复杂到极致那才是真正的单纯吧。韩寒的四海可能没有那么深,但却恰好能打击你内心最脆弱的地方。#Motorola[超话]#


发布     👍 0 举报 写留言 🖊   
✋热门推荐
  • 两大一线城市,宣布增加汽车摇号指标!车市迎硬核利好,你离喜提新车又近了一步
  • 明天起,这些新规将影响你的生活
  • 震惊国外!联邦快递“劫持华为包裹”,中国学者:应暂停其业务
  • 深圳个税减免15%吸引人才,能否复制到全国|新京报快评
  • 初夏40度!多地“最热天”正常吗?
  • 华为禁令的另一面:特朗普与硅谷的相爱相杀|京酿馆
  • 一球千金!武磊一脚将保级队踢进欧联杯,激动的除了球迷还有这些股东
  • 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梦想的步伐
  • 老师怒扔学生论文被约谈,网友却说:不怪他
  • 用手机的人注意了!好消息:每个月你又能省一笔钱!
  • 【关注】速看!你的户口、土地、收入将发生这些变化
  • 最新最全!一图读懂8省市新高考改革方案
  • 哈佛的学生都在看这种视频,每天 15 分钟,英语水平暴增
  • 重磅!中注协公布2018注会考试合格率!审计通过率已超31%!2019注会考试趋势同曝光!
  • 一大波老师被实名举报!
  • 这张请假条居然能让语文老师“集体传阅”,我真是气不打一处来
  • 特别关注!新版《各学科答题规范》官方要求,请转给身边每位考生!
  • 第十六届南方医科大学英语演讲大赛通知
  • 2035年养老金将耗尽?人社部回应了→
  • 韩国网友号召为螺蛳粉申请非遗????